CN110784240B -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4240B
CN110784240B CN201911065988.9A CN201911065988A CN110784240B CN 110784240 B CN110784240 B CN 110784240B CN 201911065988 A CN201911065988 A CN 201911065988A CN 110784240 B CN110784240 B CN 110784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ule
data communication
wireless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59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4240A (zh
Inventor
赵强
王玉娟
吴珏珺
魏萍
何亚辉
曹锐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59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4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4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4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及方法,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网线接口,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和信息插座连接器,连接在所述4G通讯模块上的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网线接口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与所述4G通讯模块进行通信;所述4G通讯模块,用于通过拨号上网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在将2G通讯模块更换为4G通讯模块时,厂商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Description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及方法。
背景技术
2G(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网络逐渐退市,许多厂商现场运行的终端设备中的2G通讯模块急需更换为4G(the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通讯模块。由于过去的终端设备对无线通讯模块接口没有统一要求,引脚定义并不一致,导致在将2G通讯模块更换为4G通讯模块时,换上的4G通讯模块多数不能正常运行。并且,终端设备上的程序,需要升级兼容更换上的4G模块之后才能够正常运行。这样将2G通讯模块更换为4G通讯模块的方式,要使4G通讯模块正常工作的话,耗费人力、物力成本及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及方法,以使终端设备在将2G通讯模块更换为4G通讯模块时,更换的4G通讯模块可以与终端设备无差别兼容,从而减少终端设备更换4G通讯模块的成本和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网线接口,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和信息插座连接器,连接在所述4G通讯模块上的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网线接口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与所述4G通讯模块进行通信;所述4G通讯模块,用于通过拨号上网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
由于终端设备上包括网线接口,因此,无线数据通讯模块通过将与4G通讯模块连接的信息插座连接器与网线接口连接,即可使终端设备通过信息插座连接器与4G通讯模块进行通信,而4G通讯模块可以通过拨号上网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以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替换终端设备原有的2G通讯模块。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厂商在将2G通讯模块更换为4G通讯模块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电源端,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包括电源口,所述电源口与所述电源端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供电。
终端设备原有的为2G通讯模块供电的电源端接口通常与4G通讯模块的电源口接口引脚定义一致,因此,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原有的电源端为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供电,而无需外接电源,可以提升终端设备安装和使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时的便捷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4G通讯模块为全网通4G通讯模块。
通过使用全网通4G通讯模块,可以使用各大运营商的4G网络进行通信,可以保证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以及安装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终端设备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为RJ45(Registered Jack 45,注册的插座,别名8P8C,即8position 8contact,8个位置8个触点)。
由于RJ45(例如网线上的水晶头)应用普遍,通过使用RJ45作为信息插座连接器,便于与终端设备的适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4G通讯模块为N720(一种全网通4G通讯模块)时,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包括以太网收发器芯片AR8033(一种以太网收发器芯片的型号),所述RJ45与所述AR8033连接,所述AR8033与所述N720连接。
采用N720作为4G通讯模块,并通过以太网收发器芯片AR8033,实现终端设备通过以太网与服务器的数据透明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4G通讯模块上设有网线接口,网线的两端各包括一个RJ45,所述网线的一端通过RJ45与所述4G通讯模块的网线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RJ45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线接口连接。
可以在4G通讯模块上设置网线接口,通过网线(两端各包括一个RJ45)连接终端设备的网线接口和4G通讯模块的网线接口,实现终端设备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连接。这样使得终端设备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连接更加方便,便于网线的更换;以及网线的长度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结构(安装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位置)进行选择,便于布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包含所述电源端的数据通信串口,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包含所述电源口的数据通信串口,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串口中所述电源端的位置与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中所述电源口的位置一致,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串口连接。
在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串口中电源端的位置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中电源口的位置一致时,可以将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与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串口连接,使终端设备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供电。这样方便数据通信串口之间的连接,也能够利用终端设备上原来安装2G通讯模块的位置,有利于终端设备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保护(例如外壳、散热等,都可以为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提供服务)。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包括看门狗电路,所述看门狗电路与所述4G通讯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4G通讯模块的运行进行监控。
与4G通讯模块连接的看门狗电路,可以保证4G通讯模块的稳定运行,防止程序跑飞,进一步提升使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终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初始化;控制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检测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是否已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已连接所述终端设备时,将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上网与服务器连接,在确定已连接终端设备时,可以将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以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透明传输功能,从而保证终端设备使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替换原有2G通讯模块的可行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看门狗电路时,在对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初始化之后,在控制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启动喂狗定时器,定时为所述看门狗电路输入信号。
通过启动喂狗定时器,定时为看门狗电路输入信号,可以保证看门狗电路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程序跑飞时,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复位,从而保证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和终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与终端设备配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用N720作为全网通4G通讯模块的电路图F1。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V1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V2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用AR8033为以太网收发器芯片的电路图F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V3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V4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C1008与AR8033连接的电路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看门狗电路F3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运行过程的示意图。
图标:10-终端设备;11-网线接口;12-电源端;20-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1-4G通讯模块;22-信息插座连接器;23-电源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与终端设备10配合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上具有网线接口11和电源端12。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可以包括4G通讯模块21、信息插座连接器22和电源口23。其中,连接在4G通讯模块21上的信息插座连接器22可以与终端设备10的网线接口11连接,实现4G通讯模块21与终端设备10的连接。而连接在4G通讯模块21上的电源口23,可以与终端设备10的电源端12连接,实现终端设备10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的供电。
终端设备10在安装原来的2G通讯模块时,可以通过将网线插入网线接口11对网络进行访问,从而实现终端设备10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透明传输。而在将原来的2G通讯模块替换为4G通讯模块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可以继续利用终端设备10上的网线接口11,通过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的4G通讯模块上连接一个信息插座连接器22,使信息插座连接器22与终端设备10的网线接口11连接,使得终端设备10可以通过信息插座连接器22与4G通讯模块21连接,而4G通讯模块21可以通过访问以太网的方式,实现与服务器的连接,由此实现终端设备10与服务器的通信,完成终端设备10与服务器的数据透明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插座连接器22可以选用RJ45,RJ45是普遍使用的网络连接头(例如网线上的水晶头),选用RJ45可以与绝大部分终端设备10的网线接口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4G通讯模块21上设置网线接口(可参照终端设备10的网线接口11或者普遍使用的网线接口,也可以使用与其它型号的信息插座连接器22连接的接口,例如3类信息插座模块、5类信息插座模块、千兆位插座模块等,此处选用与RJ45适配的网线接口为例,但不限定于此),通过网线(普遍使用的网线的两端各包括一个RJ45)连接在终端设备10的网线接口11与4G通讯模块21的网线接口之间,实现终端设备10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的通信连接。这样使得终端设备10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连接更加方便,便于网线的更换;以及网线的长度可以根据终端设备10的结构(安装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位置)进行选择,便于布线。
当然,以上列举的只是利用终端设备10的网线接口11实现终端设备10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的通信连接的多种方式中的两种,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由于终端设备10上在安装原来的2G通讯模块时,终端设备10通过数据通信串口与2G通讯模块的数据串口连接,虽然2G通讯模块的数据串口中多数引脚定义与4G通讯模块21的数据串口中的引脚定义不同,但2G通讯模块的数据串口中电源引脚的定义与4G通讯模块21的数据串口中电源引脚的定义是一致的(即终端设备10的数据通信串口中电源端12的位置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中电源口23的位置一致)。因此,可以通过将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即4G通讯模块21的数据串口)与终端设备10的数据通信串口连接,与此同时,可以将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中其他端口废止不用(若接地端口一致,可同时使用电源口23和接地端口,其他端口废止不用)。
这样方便数据通信串口之间的连接,也能够对终端设备10上原来安装2G通讯模块的位置进行有效利用,有利于终端设备10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保护(例如外壳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保护、终端设备10中安装的散热器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散热等)。
需要说明的是,将连接在4G通讯模块21上的电源口23与终端设备10的电源端12连接实现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供电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供电方式。在其他一些可实现的供电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外接电源的方式实现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的供电,例如,通过电源适配器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的电源口23(即连接在4G通讯模块21上的电源口23)连接,以使外部电源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进行供电。因此,此处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4G通讯模块21可以选用全网通4G通讯模块21,例如五模全网通4G通讯模块21、七模全网通4G通讯模块21等,当然,4G通讯模块21也可以选用其他的,例如中国移动的双模4G模块。因此,此处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通过使用全网通4G通讯模块21,可以使用各大运营商的4G网络进行通信,从而使得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也可以保证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以及安装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终端设备10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4G通讯模块21可以选用N720(N720是一款基于高通芯片平台的4G全网通无线通讯模块,包含中国版(N720-CA)、欧洲版(N720-EU)、美国版(N720-US),适合开发无线抄表终端、车载、工业路由器等物联网通讯设备)。为了实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对以太网的访问(拨号上网),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可以包括以太网收发器芯片,例如AR8033。RJ45可以与AR8033连接,AR8033与N720连接,即可实现RJ45与4G通讯模块21的连接,进而实现终端设备10通过以太网与服务器的数据透明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程序跑飞,保证4G通讯模块21的稳定运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可以包括看门狗电路。看门狗电路可以与4G通讯模块21连接,用于对4G通讯模块21的运行进行监控。
与4G通讯模块21连接的看门狗电路,可以保证4G通讯模块21的稳定运行,防止程序跑飞,进一步提升使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终端设备10运行的稳定性。
以下,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0具体电路的实现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一种选用N720(N720-100PIN-LGA,采用100PIN-LGA封装方式封装的N720)作为全网通4G通讯模块21的电路图F1。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N720为全网通4G通讯模块21,实现4G通讯模块21与RJ45的连接,以及实现4G通讯模块21与看门狗电路的连接。其中,请参阅图2中的V1部分,V1部分为4G通讯模块21与RJ45连接的示意图(V1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以及,请参阅图2中的V2部分,V2部分为4G通讯模块21与看门狗电路连接的示意图(V2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
请参阅图3,图3为V1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N720与AR8033(选用的以太网收发器芯片)连接。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选用AR8033为以太网收发器芯片的电路图F2。其中,图5中V3部分为AR8033与N720连接的电路图。请参阅图6,图6示出的是图5中V3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AR8033与N720连接的方式,可以为:N720的15号管脚(SGMI_TX_N管脚)与AR8033的45号管脚(SIN管脚)连接;N720的16号管脚(SGMI_TX_P管脚)与AR8033的46号管脚(SIP管脚)连接;N720的18号管脚(SGMI_RX_N管脚)与AR8033的42号管脚(SDN管脚)连接;N720的19号管脚(SGMI_RX_P管脚)与AR8033的43号管脚(SDP管脚)连接;N720的22号管脚(UIM2_DATA/SGMI_MDIO_CLK管脚)与AR8033的1号管脚(MDC管脚)连接;N720的23号管脚(UIM2_CLK/SGMI_MDIO_DATA管脚)与AR8033的48号管脚(MDIO管脚)连接;N720的24号管脚(UIM2_RESET/EPHY_RST_N管脚)与AR8033的2号管脚(RSTN管脚)连接;N720的25号管脚(UIM2_PRESENT/EPHY_INT_N管脚)与AR8033的5号管脚(RSTN管脚)连接。其中,N720的14号管脚(GND)、20号管脚(GND)和26号管脚(GND)分别接地。以及,AR8033的42号管脚、43号管脚、45号管脚和46号管脚也可以分别各接一个104K电容(电容值为0.1微法的电容)后与N720中对应的管脚连接,其中,对应以上管脚,电容分别为C32、C31、C30和C33。
请结合参阅图5、图7和图8,其中,图7为图5中V4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J45与AR8033连接的电路图。其中,图8中的FC1008为网络变压器,通过FC1008对AR8033的输入进行变压后输出至RJ45,即可实现RJ45与AR8033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FC1008与AR803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AR8033的11号管脚(TRXP0管脚)与FC1008的8号管脚(RD-管脚)连接;AR8033的12号管脚(TRXN0管脚)与FC1008的6号管脚(RD+管脚)连接;AR8033的14号管脚(TRXP1管脚)与FC1008的3号管脚(TD-管脚)连接;AR8033的15号管脚(TRXN1管脚)与FC1008的1号管脚(TD+管脚)连接。而FC1008与RJ45的连接方式可以为:FC1008的16号管脚(TX+管脚)与RJ45(即8P8C)的6号管脚(RX-管脚)连接;FC1008的14号管脚(TX-管脚)与RJ45的3号管脚(RX+管脚)连接;FC1008的11号管脚(RX+管脚)与RJ45的2号管脚(TX-管脚)连接;FC1008的9号管脚(RX-管脚)与RJ45的1号管脚(TX+管脚)连接。
由上述介绍的电路连接方式,即可实现RJ45与N720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N720还可以连接看门狗电路。请参阅图2、图4和图9,其中,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看门狗电路F4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看门狗电路可以为:以UM706SS芯片为核心搭建看门狗电路。具体的,UM706SS的1号管脚与8号管脚之间可通过一个电阻R7(510F)连接;以及,5V的电源连接二极管V2(M7)后与UM706SS的电源管脚(即2号管脚连接);UM706SS的3号管脚和4号管脚都接地,在UM706SS的2号管脚与3号管脚之间可以连接一个电容C23(104K);UM706SS的5号管脚可以不用;5V的电源连接电阻R19(1501F)后串联电阻R21(510F),再与UM706SS的7号管脚连接;而UM706SS的6号管脚可以与三极管的C极(集电极)连接,与5V的电源连接电阻R20(103J)后共同作为三极管的C极的输入;三级管的E极(发射极)接地;三级管的B极(基极)连接电阻R22(472J)后即可与N720的84号管脚(SPI_CLK管脚)连接,从而实现N720与看门狗电路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具体电路设计,只是多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而已,具体的电路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选择的芯片的型号、使用的管脚、采用的电阻、电容、如何连接等,都不能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也能够基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修改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参数及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升级模块程序,从而方便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维护工作。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使用OpenCPU模式,利用其丰富的外设接口,可以更快的开发部署应用程序,同时可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工作,从而进一步节省成本。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方法。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数据通讯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步骤S20、步骤S30和步骤S40。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数据通讯模块通电时,可以启动运行,执行步骤S10。
步骤S10:对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初始化。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稳定运行,可以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初始化。
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初始化后,可以运行步骤S20。
步骤S20:控制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示例性的,在控制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前,可以启动喂狗定时器,定时为看门狗电路输入信号,以确保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稳定运行,以及,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运行过程中出现程序跑飞的情况时,可以对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复位,从而保证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稳定运行。
启动了喂狗定时器后,喂狗定时器可以定时为看门狗电路输入信号,而另一方面,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进行拨号,连接以太网,从而实现与服务器的连接。这样,便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连接以太网后,可以运行步骤S30。
步骤S30:检测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是否已连接所述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检测是否已连接终端设备,示例性的,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终端设备对应的客户端,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已连接。
以及,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运行步骤S40。
步骤S40:在确定已连接所述终端设备时,将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已连接终端设备时,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通过以太网将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给服务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实现以4G通讯模块替换终端设备上原有的2G通讯模块,并且,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无需与原有的2G通讯模块引脚定义一致,从而能够适应绝大部分的终端设备,且能够与之兼容,相较于现有的以4G通讯模块替换终端设备上原有的2G通讯模块方式,能够节省成本和时间。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上述电路设计为基础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运行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时,模块可以进行初始化。示例性的,初始化的时间可以为20秒。而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启动喂狗定时器,以定时为看门狗电路输入信号,从而保证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稳定运行。启动定时器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启动线程,示例性的,线程可以包括三线程:喂狗线程、socket(一种即时通讯数据传递方式)服务端线程、拨号线程。
在本实施例中,喂狗线程可以优先启动,以保证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运行的稳定性,运行后,便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运行,在得到停止喂狗的指令后,即可停止喂狗。另一方面,在喂狗线程启动后,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可以运行拨号线程,拨号线程的启动,可以控制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以访问以太网。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拨号前,可以检测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是否准备好,准备好后即可进行拨号,拨号成功即成功连接以太网。在拨号线程成功运行后,即可按照预设规则(例如时长、频率等),检测是否存在连接好的终端设备(即对应的客户端),而后,便可将检测到的连接好的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给服务器,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的数据透明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三个线程,可以同时运行,而其启动的先后顺序则可以有所不同,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及方法,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由于终端设备上包括网线接口,因此,无线数据通讯模块通过将与4G通讯模块连接的信息插座连接器与网线接口连接,即可使终端设备通过信息插座连接器与4G通讯模块进行通信,而4G通讯模块可以通过拨号上网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以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替换终端设备原有的2G通讯模块。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厂商在将2G通讯模块更换为4G通讯模块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模块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而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网线接口和2G通讯模块,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和信息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4G通讯模块为全网通4G通讯模块,所述4G通讯模块用于更换所述终端设备的2G通讯模块;
连接在所述4G通讯模块上的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网线接口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与所述4G通讯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4G通讯模块,用于通过拨号上网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信息插座连接器为RJ45,所述4G通讯模块上设有网线接口,网线的两端各包括一个RJ45,所述网线的一端通过RJ45与所述4G通讯模块的网线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RJ45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线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为所述2G通讯模块供电的电源端,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包括电源口,所述电源端的接口与所述电源口的接口引脚定义一致,所述电源口与所述电源端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供电;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包含所述电源端的数据通信串口,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包含所述电源口的数据通信串口,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串口中所述电源端的位置与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中所述电源口的位置一致,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信串口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串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4G通讯模块为N720时,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包括以太网收发器芯片AR8033,
所述RJ45与所述AR8033连接,所述AR8033与所述N7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还包括看门狗电路,
所述看门狗电路与所述4G通讯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4G通讯模块的运行进行监控。
4.一种无线数据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初始化;
控制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检测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是否已连接所述终端设备;
在确定已连接所述终端设备时,将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据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包括看门狗电路时,在对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初始化之后,在控制所述无线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拨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喂狗定时器,定时为所述看门狗电路输入信号。
CN201911065988.9A 2019-11-04 2019-11-04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Active CN110784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988.9A CN110784240B (zh) 2019-11-04 2019-11-04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988.9A CN110784240B (zh) 2019-11-04 2019-11-04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240A CN110784240A (zh) 2020-02-11
CN110784240B true CN110784240B (zh) 2022-02-25

Family

ID=6938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5988.9A Active CN110784240B (zh) 2019-11-04 2019-11-04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42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6705A (zh) * 2021-11-17 2022-03-08 江苏竹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pencpu方案的智能面板插座及其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7202A (zh) * 2019-05-22 2019-08-02 唐山凯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级4g全网通短信及电话振铃报警终端及其报警方法
CN110212936A (zh) * 2018-05-17 2019-09-06 北京北科驿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检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0211358A (zh) * 2019-06-14 2019-09-0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载机车车辆的无线传输装置及数据无线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28147A (ko) * 2006-09-26 2008-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단말의 와이브로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방법
US8630192B2 (en) * 2009-01-28 2014-01-14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Verifiable and accurate service usage monitoring for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US8737913B2 (en) * 2010-12-22 2014-05-2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a wireless automobile key service
CN102739715A (zh) * 2011-04-08 2012-10-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家居安防嵌入式监控器
CN104622434A (zh) * 2015-02-02 2015-05-20 南京磐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992154U (zh) * 2015-07-30 2016-01-20 深圳市智凌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交互功能的智能插座及系统
CN108011786A (zh) * 2016-11-01 2018-05-08 许扬杰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装置
CN106936929A (zh) * 2017-04-21 2017-07-07 深圳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网关设备、物联网设备组网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CN107241658A (zh) * 2017-06-30 2017-10-10 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 用于数字配线架的交互铭牌及数字配线架
CN207354632U (zh) * 2017-07-01 2018-05-11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制式移动通信网络上网数据流量测量装置
CN209358532U (zh) * 2019-01-28 2019-09-06 保定市北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dtu功能通信管理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2936A (zh) * 2018-05-17 2019-09-06 北京北科驿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检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0087202A (zh) * 2019-05-22 2019-08-02 唐山凯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级4g全网通短信及电话振铃报警终端及其报警方法
CN110211358A (zh) * 2019-06-14 2019-09-0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载机车车辆的无线传输装置及数据无线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240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1136B2 (en) Charging a provider/consumer with a dead battery via USB power delivery
US706934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router configuration
US6594707B1 (en) Smart communication agent
JP2002373142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構成方法
CN110784240B (zh)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CN101801104B (zh) 一种Mac OS系统设备及其网络连接配置的方法
KR101319981B1 (ko) 독립적으로 통신 상태의 확인이 가능하도록 하는 통신 커넥트 및 이 통신 커넥트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장치
RU239570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между системой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малых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и внешним компьютером
CN101645779A (zh) 网络数据传输设备
CN112526898B (zh) 一种串口线插拔检测电路和嵌入式设备
CN111541629A (zh) 模式自适应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39777A (zh) 一种wifi设备及其配网方法
US10362175B2 (en) Network telephone device, external connection car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3938333B (zh) 以太网供电装置及系统
CN111541960B (zh) 交换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374754Y (zh) 网络usb服务器
US11102018B1 (en) Powe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10431434U (zh) 接口主板的iot传输模块电路
CN213186138U (zh) 一种终端电阻内置的CANopen协议通讯模块
CN203968261U (zh) 有线对码无线连接的高清监控视频系统
WO2001020426A3 (en) Methodology for discovering extended capabilities of devices in an electronic network
CN217088158U (zh) 一种仪器数据的监测盒子
CN219372435U (zh) 同步以太网电口电路及同步装置
CN114285885A (zh) 一种基于智能云盒的控制系统
CN100471144C (zh) 可扩展的宽带终端接入设备及其接入网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Yujuan

Inventor after: Wu Juejun

Inventor after: Wei Ping

Inventor after: He Yahui

Inventor after: Cao Ruina

Inventor before: Zhao 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ujuan

Inventor before: Wu Juejun

Inventor before: Wei Ping

Inventor before: He Yahui

Inventor before: Cao Ru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