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8702B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68702B CN110768702B CN201810827392.7A CN201810827392A CN110768702B CN 110768702 B CN110768702 B CN 110768702B CN 201810827392 A CN201810827392 A CN 201810827392A CN 110768702 B CN110768702 B CN 1107687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information
- channel state
- channel
- type
- feedb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在某些实施过程中以指示参数信息来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从而实现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过程,且降低了反馈复杂度,也降低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开启,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采用多矢量组合的线性组合码本被采用,然而基于这类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需要更大反馈开销,尤其是对于高信道秩的情况下;与此同时,为了保证UE数据传输流量以及多站干扰优化,多站协同传输时,UE也需要更多的开销去反馈多个通信节点跟UE之间的信道状态来完成更加准确的协同传输。此外,为了增加下行传输速率,多个频域传输单元可以用来进行节点间数据传输,但按照现有方法,其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也会随着频域传输单元数目的增加而线性增长。
上述反馈复杂度和开销的增长对于现有通信系统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于上行数据传输,该问题成为通信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通信节点之间传输信道状态信息,避免过大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包括: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在某些实施过程中以指示参数信息来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从而实现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过程,且降低了反馈复杂度,也降低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开销。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分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冲突时,反馈优先级确定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时信道内容的确定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时所占反馈资源的确定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网络设备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术语解释可以参考如下定义:
量化精度可以为如下之一:对目标参数采用的量化bit数;对目标参数采用的调制类型;对目标参数采用的编码方式;
频域颗粒度为获取目标参数所对应的最小频域单元,可以为如下之一:资源单元,资源块单元,频域子带,部分频带(BWP,bandwidth part);
时域颗粒度为获取目标参数所对应的最小时域单元,可以为传输所占用符号/时隙/子帧/帧的索引;可以为绝对/或相对索引。
反馈配置索引可以为如下之一:反馈配置编号,反馈所占资源编号,反馈所对应参考信号配置编号;
测量参考信号可以为如下之一:参考信号所占时域/频域/码域或以上参数的联合索引,参考信号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分组索引,参考信号资源分组索引;下行测量参考信号;下行同步信号;下行解调测量参考信号;上行测量参考信号;上行解调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链路可以为如下之一:数据传输信道;控制传输信道;随机接入信道;调制解调信号;相噪补偿信号;测量参考信号;信道之间时分/频分/空分组合;信道和信号之间的时分/频分/空分组合;
空域传输配置可以为如下之一:接收下行数据和/或接收上行数据使用的射频通道,天线端口,波束,空间滤波器,空间准共位置关系,预编码;
信道状态信息专用重叠资源可以为如下之一:多个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时域资源占用相同的时域资源单元;多个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频域资源占用相同的频域资源块单元;多个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空域资源占用相同的空域资源单元;
传输之间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是指如下之一:当目标传输跟参考传输为同向传输时,目标传输跟参考传输适用相同射频通道,和/或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和/或空间滤波器,和/或空间准共位置关系和/或发送和接收数据;当目标传输跟参考传输为异向传输时,目标传输使用与参考传输用于发送数据的射频通道,和/或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和/或空间滤波器,和/或空间准共位置关系接收数据;当目标传输跟参考传输为异向传输时,目标传输使用与参考传输用于接收数据的射频通道,和/或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和/或空间滤波器,和/或空间准共位置关系发送数据;
参考信号端口分组索引:是指按照特定参考信号端口分组规则对于传输所涉及的参考信号端口进行分组后,用以区分不同组的索引;
参考信号端口分组规则可以为如下之一:依照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QCL)进行分组;依照高层信令配置进行分组;依照参考信号各个端口所占资源进行分组;
器件参数可以为如下之一:射频链路标示,射频链路数目,射频链路相噪,功放,天线阵元特征,天线阵列特征,天线子阵列,时偏,频偏等。器件参数也包含上述参数的校准信息。
波束可以为如下之一:一种资源(例如发端预编码,收端预编码、天线端口,天线权重矢量,天线权重矩阵等);因为波束可以与一些时频码资源进行传输上的绑定,波束也可以为资源索引。波束也可以为一种传输(发送/接收)方式;的传输方式可以包括空分复用、频域/时域分集等。
的参考信号的准共址(QCL)关系是指在接收,发送参考信号时所采用的资源(如时域,频域),天线端口之间所满足的准共位置假设。准共位置假设至少对应如下参数或参数子集:多普勒扩展,多普勒平移,时延拓展,平均时延和平均增益,空间参数信息。可选的,空间参数进一步指到达角,接收波束的空间相关性,平均时延,时频信道响应的相关性(包括相位信息)。
第一,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如下之一:基站,终端,通信节点,中继等..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均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请参考图1,该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表示在这些信道状态信息中,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参数的数量为0。其中,第一类一般而言指的是宽带,而第二类则指的是子带,或者说是窄带,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类和第二类来区分宽带与子带,而并不是将宽带限定为第一类,将子带限定为第二类,两者之间是可以进行互换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参数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
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
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信道反馈参考信息;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其中,相位系数、幅度系数等信息均是直接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指示内容,而其他诸如分组反馈指示信息、信道反馈参考信息等则是关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中的反馈方式、反馈时机等条件的体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分组反馈数目;
分组反馈资源索引;
分组反馈索引;
分组反馈资源间隔;在分组反馈的情况下,也就是将CSI分为多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所占用的资源可以不同,可以为时域offset,频域offset,即资源间隔;如果有相应的配置,则按照配置情况进行传输;而如果没有相应的配置,则可以按照默认情况进行传输,比如说最近的上行传输情况。
分组反馈对应的时域颗粒度;
分组反馈门限;
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
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分组反馈时,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分组反馈数目可以通过信道秩确定;
分组反馈数目也可以通过第二类带数目来确定;
分组反馈数目的个数可以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个数可以通过信道秩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个数可以通过第二类带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个数可以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大小可以通过信道秩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大小可以通过第二类带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大小可以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反馈参考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
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其中,信道反馈参考内容至少可以包括L个预编码矢量、第一类相位系数以及第一类幅度系数中的至少一者。
信道反馈量化精度;
信道反馈频域颗粒度;
信道反馈时域颗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指示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反馈参考信息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其中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其中,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具体可以为,一共反馈了X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但除了参考索引指示的第xt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之外,其余X-1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都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或者,其余X-1个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实际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参考索引指示的第xt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中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
第x(其中x≠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其中,差值指的是数值偏移量,和/或索引差值。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指示参数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K个信令,其中K≥1;
第二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之间预先约定。其中,指示参数信息是描述第二通信节点用于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的参数配置;一般而言,指示参数信息可以由第一通信节点直接通过信令通知第二通信节点,或者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预先约定好,写入协议中,比如说分段分多少,按照多大的门限值等等。两者方式的差异在于,当采用信令通知时,需要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令至第二通信节点,而如果是约定好的,则需要发送,直接按照约定情况进行反馈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参数信息还可以包括:
指示参数信息被分为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并通过K个信令传输,W≥K≥1。其中,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是指示参数信息的子集。
其中,第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w≤W: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第一类幅度系数,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分组反馈指示信息将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上报;其中,Y为正整数且Y≥1。其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是相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子集,可根据分组反馈指示信息,来相应的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若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Y为1,表示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只有一组,那么这种情况下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般就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同一信息,即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一组,也就是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本身。
若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还包括至少如下之一: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所指示;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Ny≥1,1≤y≤Y,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Ny≥1,yt≤y≤Y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S1...Sy)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其中,联合上报具体可以为联合编码,或者虽然是独立编码但归属于同一个上报信息组。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其中,R表示是信道秩门限,当小于门限时,则反馈至少子带相位,如果大于门限,则反馈宽带相位,此时可以不反馈子带相位。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幅度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其中,R表示是信道秩门限,当小于门限时,则反馈至少宽带幅度,如果大于门限,则反馈宽带幅度,此时可以不反馈子带相位。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f1≤f2表示小于门限相位的子带颗粒度,是小于等于大于门限的子带颗粒度的。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f1≤f2表示小于门限幅度的子带颗粒度,是小于等于大于门限的子带颗粒度的。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宽带相位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子带幅度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宽带幅度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子带幅度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确定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半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QoS高低为正相关;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基于块差错率BLER(BlockErrorRatio)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配置的高低为负相关;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通过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在某些实施过程中以指示参数信息来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从而实现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过程,且降低了反馈复杂度,也降低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开销。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请参考图2,该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令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其中,高层信令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或者MAC CE(media accesscontrol command element,介质控制层控制信令单元)信令等;物理层信令则可以为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其中Y≥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若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
若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所指示;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Ny≥1,1≤y≤Y,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Ny≥1,yt≤y≤Y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S1...Sy)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幅度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按照信道反馈参考信息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设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接收到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的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半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高低为正相关;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基于块差错率BLER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信道质量指示CQI配置的高低为负相关;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指示参数信息获取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K个信令,其中K≥1;
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预先约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在某些实施过程中以指示参数信息来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从而实现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过程,且降低了反馈复杂度,也降低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开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请参考图3,该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其中Y≥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若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
若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所指示;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Ny≥1,1≤y≤Y,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Ny≥1,yt≤y≤Y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S1...Sy)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幅度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按照信道反馈参考信息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设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接收到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的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半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QoS高低为正相关;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基于块差错率BLER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信道质量指示CQI配置的高低为负相关;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指示参数信息获取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K个信令,其中K≥1;
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预先约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通过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然后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在某些实施过程中以指示参数信息来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从而实现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过程,且降低了反馈复杂度,也降低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开销。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情况之一:
可选的,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基站通过信令发送指示参考信息;
步骤S402:终端依照指示参考信息反馈基站跟终端间传输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该信令可以为如下之一:RRC信令,MAC CE信令,DCI信令;
可选的,该信令可以为K个信令组合,K≥1;
可选的,指示参考信息可以为基站跟终端之间约定内容;
可选的,如果指示参考信息是基站跟终端之间的约定内容,则步骤S401可以缺省;在缺省的情况下,以终端和基站之间预先约定好的协议内容来进行后续的反馈流程。
可选的,指示参考信息至少包含如下之一: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分组反馈指示信息,信道反馈参考信息,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
可选的指示参数信息被分为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W≥1;其中,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是指示参数信息的子集;
可选的第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w≤W: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第一类幅度系数,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可选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分组反馈数目,分组反馈资源索引,分组反馈索引,分组反馈资源间隔,分组反馈对应的时域颗粒度,分组反馈内容门限,分组反馈门限,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
可选的,信道反馈参考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信道反馈参考索引,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信道反馈量化精度,信道反馈频域颗粒度,信道反馈时域颗粒度;
可选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至少包括如下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一类幅度系数;一般可以包含以下可能:参考CSI的内容反馈后,其余组就不反馈这些内容,且按照参考CSI内容,计算其他剩余CSI;或者,参考CSI的内容反馈后,其余组依然反馈这些内容,只不过指跟参考CSI内容之间的差值;因为分了组,所以多个组之间可以设置一个组为参考点,后续组的反馈可以以这个为参考;或者以某个CSI反馈为参考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均可。
可选的,分组反馈门限个数至少由如下至少之一确定:信道秩,子带数目,预编码矢量数目;
可选的,分组反馈门限大小至少由如下之一确定:信道秩,子带数目,预编码矢量数目;
可选的,分组反馈数目至少由如下之一确定:信道秩,子带数目,预编码矢量数目;
可选的,当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的之间信道秩为R时,信道分组反馈信息至少包含如下分组反馈数目和分组反馈门限大小配置之一:
参数 | 配置1 | 配置2 | 配置3 |
R | R≤4 | R≤8 | R≤8 |
分组反馈数目 | 2 | 2 | 4 |
分组反馈门限大小 | R<sub>t</sub>={2} | R<sub>t</sub>={4} | R<sub>t</sub>={2,4,6} |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第二通信节点依照获取的指示参考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跟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上报,其中Y≥1;
可选的,如果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跟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
可选的,如果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表示分组反馈生效或者不生效的临界点,其实质可以表示同一门限值。
可选的,如果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如果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如果获取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可选的,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可选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可选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可选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指示;
可选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可选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各自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可选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Ny≥1,1≤y≤Y,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组)。
可选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Ny≥1,1≤y≤Y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组)。
可选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
可选的,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可选的,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可选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S1...Sy)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
可选的,当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秩R=4时,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被分为Y=2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第{1,2},{3,4}层信道的信道状态;可选的,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描述第{1,2}层信道的第二类相位系数;且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描述第{3,4}层信道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可选的,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描述第{1,2}层信道的第二类幅度系数信息;且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描述第{3,4}层信道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信息;可选的,如果用于描述1~4层信道的预编码矢量相同,则用于描述该信道的预编码矢量由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包含;可选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由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包含;可选的,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基于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确定,例如:例1: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L个预编码矢量;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但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的相位/幅度系数是基于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的L个预编码矢量计算的;例2: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第一类相位/幅度信息;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的第二类相位/幅度信息是基于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的第一类相位/幅度信息计算的;例3: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包含某个信息,第二个第二类中该信息的数值为跟第一个第二类该信息的差值。可选的,第一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分别包括用于描述第{1,2}层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数(CQI);可选的,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描述{1,2,3,4}层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数(CQI);可选的,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1,2,3,4}层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数(CQI)为{1,2,3,4}层信道对应的信道质量指数(CQI)跟{1,2}层信道对应的信道质量指数(CQI)的差值;可选的,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描述{3,4}层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数(CQI);可选的,第二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1,2,3,4}层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数(CQI)为{3,4}层信道对应的信道质量指数(CQI)跟{1,2}层信道对应的信道质量指数(CQI)的差值;
实施例六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分组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情况之一: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考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指示参考信息至少包含如下之一: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分组反馈指示信息,信道反馈信息参考,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可选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分组反馈数目,分组反馈资源索引,分组反馈索引,分组反馈资源间隔,分组反馈对应的时域颗粒度,分组反馈内容门限,分组反馈门限,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可选的,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集合RS1和RS2可以为如下之一:参考信号;同一个参考信号的不同端口组;
可选的,属于同一个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集合内包含的参考信号之间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可选的,属于不同的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集合的参考信号之间不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可选的,属于同一个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集合的参考信号之间具有相同的空间配置关系;
可选的,属于不同的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集合的参考信号之间具有不同的空间配置关系;
可选的,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集合RS1和RS2可以由Z个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其中Z≥1;
可选的,由不同参考信号集合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到不同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组;
可选的,不同信道状态信息组占用不同的传输资源。
实施例七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用于确定如图6所示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冲突时,反馈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情况之一:
可选的,CSI反馈X和Y可以是不同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CSI反馈X和Y可以是同一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不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CSI反馈X和Y可以是不同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不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由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可选的,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由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
可选的,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可选的,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半持续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其中,周期性反馈为按照特定的时间,周期性的反馈,可以由RRC触发;半持续反馈则指半周期,由MAC CE触发,触发后按照配置周期和资源发送;非周期指由DCI触发的传输,每触发一次,则发送一次;
可选的,高QoS业务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承载低QoS业务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高QoS业务通常指高时延要求,高准确度要求等等;
可选的,针对基于低BLER MCS/CQI配置的传输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基于高BLER MCS/CQI配置的传输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相关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相关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如果CSI反馈X和Y所占反馈资源冲突,第二通信节点只传输优先级高的CSI;
可选的,如果CSI反馈X和Y所占反馈资源冲突,则第二通信节点使用联合反馈资源反馈X和Y。
实施例八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用于确定如图7所示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时,信道内容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情况之一: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依照信道反馈参考信息反馈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可选的,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值至少包括如下之一:预编码矢量的索引差值;信道质量指数的索引差值;相位系数的数值偏移量;幅度系数的数值偏移量;信道质量的数值偏移量;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可选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
可选的,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可选的,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可选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至少包括如下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一类幅度系数。
实施例九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用于确定如图8所示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时,所占反馈资源的确定,具体包括如下情况之一:
可选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不同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不同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指示;
可选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占的信道反馈资源相同;
可选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占的信道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间隔确定;
可选的,分组反馈资源间隔可以为如下之一:频域资源间隔,时域资源间隔;
可选的,同一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不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类型上报;
可选的,不同的资源类型至少包括如下之一:资源周期不同;资源时域符号偏置不同;资源时域slot偏置不同;资源对应不同的传输信道;资源对应的时域特征不同;
可选的,传输信道至少包括如下之一:上行数据传输信道,上行控制传输信道,不同格式的上行控制传输信道;
可选的,资源的时域特征至少包括如下之一:周期性,非周期性,半持续性;
可选的,同一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下不同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可以由相邻的属于同一类传输信道的资源传输。
实施例十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组成示意图,包括:
信息反馈模块91,用于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参数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
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
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信道反馈参考信息;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其中,相位系数、幅度系数等信息均是直接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指示内容,而其他诸如分组反馈指示信息、信道反馈参考信息等则是关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中的反馈方式、反馈时机等条件的体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分组反馈数目;
分组反馈资源索引;
分组反馈索引;
分组反馈资源间隔;在分组反馈的情况下,也就是将CSI分为多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所占用的资源可以不同,可以为时域offset,频域offset,即资源间隔;如果有相应的配置,则按照配置情况进行传输;而如果没有相应的配置,则可以按照默认情况进行传输,比如说最近的上行传输情况。
分组反馈对应的时域颗粒度;
分组反馈门限;
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
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分组反馈时,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分组反馈数目可以通过信道秩确定;
分组反馈数目也可以通过第二类带数目来确定;
分组反馈数目的个数可以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个数可以通过信道秩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个数可以通过第二类带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个数可以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大小可以通过信道秩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大小可以通过第二类带数目确定;
分组反馈门限大小可以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反馈参考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
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其中,信道反馈参考内容至少可以包括L个预编码矢量、第一类相位系数以及第一类幅度系数中的至少一者。
信道反馈量化精度;
信道反馈频域颗粒度;
信道反馈时域颗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指示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反馈参考信息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其中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其中,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具体可以为,一共反馈了X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但除了参考索引指示的第xt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之外,其余X-1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都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或者,其余X-1个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实际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参考索引指示的第xt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中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
第x(其中x≠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其中,差值指的是数值偏移量,和/或索引差值。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指示参数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K个信令,其中K≥1;
第二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之间预先约定。其中,指示参数信息是描述第二通信节点用于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的参数配置;一般而言,指示参数信息可以由第一通信节点直接通过信令通知第二通信节点,或者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预先约定好,写入协议中,比如说分段分多少,按照多大的门限值等等。两者方式的差异在于,当采用信令通知时,需要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令至第二通信节点,而如果是约定好的,则需要发送,直接按照约定情况进行反馈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参数信息还可以包括:
指示参数信息被分为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并通过K个信令传输,W≥K≥1。其中,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是指示参数信息的子集。
其中,第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w≤W: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第一类幅度系数,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分组反馈指示信息将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上报;其中,Y为正整数且Y≥1。其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是相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子集,可根据分组反馈指示信息,来相应的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若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Y为1,表示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只有一组,那么这种情况下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般就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同一信息,即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一组,也就是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本身。
若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还包括至少如下之一: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所指示;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Ny≥1,1≤y≤Y,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Ny≥1,yt≤y≤Y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S1...Sy)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其中,联合上报具体可以为联合编码,或者虽然是独立编码但归属于同一个上报信息组。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其中,R表示是信道秩门限,当小于门限时,则反馈至少子带相位,如果大于门限,则反馈宽带相位,此时可以不反馈子带相位。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幅度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其中,R表示是信道秩门限,当小于门限时,则反馈至少宽带幅度,如果大于门限,则反馈宽带幅度,此时可以不反馈子带相位。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f1≤f2表示小于门限相位的子带颗粒度,是小于等于大于门限的子带颗粒度的。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f1≤f2表示小于门限幅度的子带颗粒度,是小于等于大于门限的子带颗粒度的。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宽带相位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子带幅度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宽带幅度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其中,R为门限,且子带幅度量化颗粒度门限前后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确定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半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QoS高低为正相关;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基于块差错率BLER(BlockErrorRatio)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配置的高低为负相关;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
实施例十一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组成示意图,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令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其中,高层信令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或者MAC CE信令等;物理层信令则可以为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其中Y≥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若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
若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所指示;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Ny≥1,1≤y≤Y,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Ny≥1,yt≤y≤Y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S1...Sy)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幅度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按照信道反馈参考信息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第x(x≠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设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接收到的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的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半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QoS高低为正相关;
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基于块差错率BLER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信道质量指示CQI配置的高低为负相关;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指示参数信息获取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K个信令,其中K≥1;
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预先约定。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参见图11所示,其包括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及通信总线113,其中:
通信总线113用于实现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2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步骤,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其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称计算机软件),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可计算装置来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X和实施例XX中的……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至少一个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装置,该计算机可读装置上存储有如上所示的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装置可包括如上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分组反馈指示信息,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上报;其中,Y为正整数且Y≥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参数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
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信息;
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信道反馈参考信息;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参数信息包括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所述分组反馈指示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分组反馈数目;
分组反馈资源索引;
分组反馈索引;
分组反馈资源间隔;
分组反馈对应的时域颗粒度;
分组反馈门限;
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
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索引;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资源;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分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空域传输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反馈指示信息包括分组反馈数目和分组反馈门限;
所述分组反馈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分组反馈数目通过信道秩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数目通过第二类带数目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数目个数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门限个数通过信道秩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门限个数通过第二类带数目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门限个数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门限大小通过信道秩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门限大小通过第二类带数目确定;
所述分组反馈门限大小通过预编码矢量数目确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反馈参考信息;
所述信道反馈参考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
信道反馈参考内容;
信道反馈量化精度;
信道反馈频域颗粒度;
信道反馈时域颗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其中x≠xt;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其中x≠xt;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其中x≠xt;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其中,x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y为表征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序号。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所述指示参数信息获取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K个信令,其中K≥1;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之间预先约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参数信息还包括:
所述指示参数信息被分为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并通过K个信令传输,W≥K≥1;
其中,第w个所述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包括如下至少之一,w≤W: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第一类幅度系数,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若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
若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所指示;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范围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其中 为所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Ny层信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R层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小层编号;为所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Ny层信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R层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大层编号;
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的 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的 分组反馈门限值,yt是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个满足所述分组反馈门限值限制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编号;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或者,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幅度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12.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确定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y为表征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序号;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半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高低为正相关;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基于块差错率BLER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信道质量指示CQI配置的高低为负相关;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
13.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其中Y为正整数且Y≥1。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若Y=1,则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一致;
若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用于描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不小于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门限,则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分组反馈生效/不生效指示生效,则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具有不同的准共位置关系,则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准共位置关系;
获取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息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配置索引相同;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独立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由分组反馈资源索引所指示;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联合编码;
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占反馈资源相同;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反馈信息的范围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其中 为所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Ny层信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R层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小层编号;为所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Ny层信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R层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大层编号;
第二通信节点用于描述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个数为Ly,其中1≤Ly≤...≤L1≤L;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且不大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的 分组反馈门限值;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其中且不小于Rt,Rt是由信道秩确定的 分组反馈门限值,yt是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个满足所述分组反馈门限值限制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编号;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描述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质量指示Sy,1≤y≤Y,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或者,Sy为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描述信道质量与参考值的差值,其中参考值表示所对应信道质量的绝对值,1≤y≤Y;
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用于描述所对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R层信道状态信息中,Ny层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矢量矢量个数Ly由分组反馈门限确定,1≤y≤Y;
第二通信节点联合上报用于分别描述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个预编码矢量和其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其中L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1≤y≤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至少包括Ly1个预编码矢量反馈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但不包括第二类幅度系数;其中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t≤Ru≤R,1≤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1;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f2,其中f1≤f2,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若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秩R不小于Rt,则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用于描述第Rs层的信道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中,Ly个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用于描述第Ru层的第y1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Ly1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第一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精度为其中Ly和Ly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Rs≤Rt且Rt≤Ru≤R,1≤y≤y1≤Y;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按照信道反馈参考信息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信道反馈参考索引xt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下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不包含信道反馈参考内容,其中x≠xt;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为该信道状态信息所对应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反馈参考内容的差值,其中x≠xt;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与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量化精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频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和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所包含的反馈参考内容的时域颗粒度不同;
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为该信道状态信息跟第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值,其中x≠xt;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准共位置关系;
用于获取第x和xt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空域传输配置;
其中,x为第二通信节点所反馈的第x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索引;y为表征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序号。
17.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的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相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的索引确定,y为表征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序号;
不同第一类信道反馈信息间具有不同分组反馈索引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分组反馈索引确定;
非周期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半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周期性反馈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QoS高低为正相关;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与对应的业务的基于块差错率BLER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信道质量指示CQI配置的高低为负相关;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高于宽带数据业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优先级。
18.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所述指示参数信息的获取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所述指示参数信息的K个信令,其中K≥1;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预先约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指示参数信息被分为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分别由K个信令传输,W≥K≥1;
第w个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第一类幅度系数,第二类幅度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第一类相位系数,第二类相位系数对应的量化信息;
用于描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分组反馈指示信息;
其中,w为表征第二类指示参数信息组的序号。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
2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其中,Y为正整数且Y≥1。
22.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包括:
信息反馈模块(91),用于根据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所述信息反馈模块(91),还用于根据分组反馈指示信息,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为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上报;其中,Y为正整数且Y≥1。
23.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节点依照指示参数信息反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L个预编码矢量,M个第一类幅度系数,N个第二类幅度系数,P个第一类相位系数,Q个第二类相位系数,其中L,M,N,P,Q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01),还用于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Y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依照分段指示信息将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分段获得,其中,Y为正整数且Y≥1。
24.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及通信总线(113);
所述通信总线(113)用于实现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2)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至少之一: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步骤,如权利要求13-20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步骤。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下至少之一: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步骤,如权利要求13-20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7392.7A CN110768702B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7392.7A CN110768702B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8702A CN110768702A (zh) | 2020-02-07 |
CN110768702B true CN110768702B (zh) | 2023-01-10 |
Family
ID=6932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7392.7A Active CN110768702B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687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277394A4 (en) * | 2021-01-15 | 2024-02-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WO2022213330A1 (zh) * | 2021-04-08 | 2022-10-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23133708A1 (zh) * | 2022-01-11 | 2023-07-2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586406B (zh) * | 2022-01-13 | 2024-07-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37814A (zh) * | 2014-05-22 | 2017-03-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采用二维天线阵列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生成并传输信道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797241A (zh) * | 2014-10-24 | 2017-05-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fd‑mimo系统的高效矢量量化器 |
CN106941391A (zh) * | 2016-01-04 | 2017-07-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431942A (zh) * | 2015-04-10 | 2017-1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7888265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CN108023621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
2018
- 2018-07-25 CN CN201810827392.7A patent/CN1107687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37814A (zh) * | 2014-05-22 | 2017-03-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采用二维天线阵列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生成并传输信道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797241A (zh) * | 2014-10-24 | 2017-05-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fd‑mimo系统的高效矢量量化器 |
CN107431942A (zh) * | 2015-04-10 | 2017-1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6941391A (zh) * | 2016-01-04 | 2017-07-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888265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CN108023621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R1-1715439,Remaining details on CSI reporting;ZTE等,;《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 #3》;20170912;第1-8页 * |
R1-1716503,PUSCH feedback transmission for Type II codebook;Nokia等,;《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3》;20170910;第1-7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8702A (zh) | 2020-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68702B (zh)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2963849B1 (en) |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 |
US8041308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0221080A1 (zh) | 信道测量方法和装置 | |
US8526385B2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 |
CN105991231B (zh) |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及装置 | |
JP5320170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端末 | |
US8787842B2 (en) | Method using differentially encoded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precoded MIMO-OFDM systems | |
US8483170B2 (en) | User equipment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report method | |
CN102291222B (zh) | 一种反馈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662285B (zh) | 定时调整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2355338B (zh) | 一种信道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
US11343828B2 (en) | Transmissions based on candidate resources or candidate resource groups | |
CN113965303B (zh) |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111885A (zh) | 一种确定调整编码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 |
KR20100032884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의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구성 | |
CN108631891B (zh) | 通信节点间链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12865843A (zh) | 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535512B (zh) | 一种报告天线端口加权矢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KR20070080760A (ko) | 채널 품질 정보 전송 방법 | |
WO2024214122A1 (en) | Methods to address issues arising out of subband full duplexing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EP4449652A1 (en) | A first reference signal that complements a second reference signal | |
RU2575395C2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передачи на основе ранга передачи | |
JP5268821B2 (ja) | 並列チャネルに対する電力制御方法 | |
CN105706384A (zh) | 意欲由蜂窝电信网络实现的信令的方法、与其对应的基站和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