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7788B -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7788B
CN110767788B CN201911003226.6A CN201911003226A CN110767788B CN 110767788 B CN110767788 B CN 110767788B CN 201911003226 A CN201911003226 A CN 201911003226A CN 110767788 B CN110767788 B CN 110767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electrode
activity
semiconduc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32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7788A (zh
Inventor
仇美懿
庄家铭
余金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tionstar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tionstar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tionstar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tionstar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32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7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7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7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7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7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01L33/405Reflective 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芯片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设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的有源层和第一电极、设于有源层上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及设于第二半导体层上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依次包括反射层、阻绝层和打线接触层,所述反射层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打线接触层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且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所述阻绝层用于阻挡反射层的金属迁移。本发明通过对电极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控制电极金属活性,减少电极金属在高温时的迁移,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Description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LED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半导体的P-N结。实验指出,当电流流过LED元件时,P-N结的温度将上升,严格意义上说,就把P-N结区的温度定义为LED结温。通常由于元件芯片均具有很小的尺寸,因此我们也可把LED芯片的温度视之为结温。
LED芯片的最高结温可以用来计算在给定功耗下LED封装器件外壳至环境的热阻,这可以用来选定合适的散热装置。如果LED封装器件工作温度超过LED芯片的最高结温,LED封装器中的晶体管就容易被破坏,LED封装器也随之失效。
LED芯片结温的估计值(Tj)的计算方法如下:
Tj=Ta+(RθJA×PD),
Ta=封装的环境温度(℃),
RθJA=P-N结至环境的热阻(℃/W),
PD=封装的功耗(W)。
若提高LED芯片结温的最大额定值,即使环境温度非常高,芯片也能正常工作。
近年来,LED应用范围普及化,已经大部分取代目前的生活照明。在特殊大功率的应用中,LED所产生的高温与Droop效应,影响了LED的应用。现有的LED芯片结温(Tj)在140℃以下,已经不足以满足封装的需求。市场上对LED芯片的结温要求在20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有效提高芯片的结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设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的有源层和第一电极、设于有源层上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及设于第二半导体层上的第二电极,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一电极之间设有第一接触层,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二接触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依次包括反射层、阻绝层和打线接触层,所述反射层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打线接触层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且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所述阻绝层用于阻挡反射层的金属迁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为Rh,所述第二金属为Pt或Pd,所述第三金属为Au。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为Rh,所述第二金属为W或TiW,所述第三金属为Au。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接触层和第二接触层均为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由氧化铟锡或铟锌氧化物制成,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300~3000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1000~5000埃,所述阻绝层的厚度为300~3000埃。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结温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二、对第二半导体层进行刻蚀,刻蚀至第一半导体层,形成裸露区域;
三、在裸露出来的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一接触层和第一电极,在第二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二接触层和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依次包括反射层、阻绝层和打线接触层,所述反射层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打线接触层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且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所述第一金属为Rh,所述第二金属为Pt或Pd,所述第三金属为Au。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为Rh,所述第二金属为W或TiW,所述第三金属为Au。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结温LED芯片,电极包括反射层、阻绝层和打线接触层,所述反射层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打线接触层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所述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
本发明通过对电极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本发明选用金属活性比Cr小且反射率大的金属作为底层结构和反射结构,通过控制电极金属活性,减少电极金属在高温时的迁移,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此外,本发明电极中的反射层用于反射电极下方光,防止光被电极本身吸收,阻绝层用于阻挡反射层的金属迁移,接触层用于封装打线。本发明的电极通过多层结构的相互配合,在提高芯片结构的同时并提高芯片的出光效率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一电极之间设置一层接触层,不仅可以将电流更好地扩散到第一半导体层,还可以提高第一电极和第一半导体层的欧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LED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包括衬底10、设于衬底10上的第一半导体层20、设于第一半导体层20上的有源层30和第一电极60、设于有源层30上的第二半导体层40、以及设于第二半导体层40之间的第二电极70。
本发明的第一半导体层20和第一电极60之间设有第一接触层51,第二半导体层40和第二电极70之间设有第二接触层52。
本发明的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70均依次包括反射层61、阻绝层62和接触层63,所述反射层61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62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接触层63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
本发明通过对电极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本发明选用金属活性比Cr小且反射率大的金属作为底层结构和反射结构,通过控制电极金属活性,减少电极金属在高温时的迁移,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电极中的反射层用于反射电极下方光,防止光被电极本身吸收;若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太高,反射层会容易形变,粗糙;若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太低,反射层的反射率会降低。本发明的阻绝层用于阻挡反射层的金属迁移,因此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要低于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本发明的接触层用于封装打线,因此第三金属本身需要柔软稳定,本发明对第三金属的金属活性没有要求。本发明的电极通过多层结构的相互配合,在提高芯片结构的同时并提高芯片的出光效率和稳定性。
优选的,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为了进一步降低电极金属的迁移,所述第三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
Rh的金属活性为反射率可达85%以上,本发明的第一金属优选为Rh。Rh作为电极的底层结构,且作为反射结构,可同时代替现有电极结构中的Cr层和Al层。Rh的金属活性远远低于现有电极中的Cr和Al,因此本发明的电极金属迁移率大大降低,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第二金属优选为Pt或Pd,第三金属优选为Au。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金属还可以为W或TiW。W与TiW不是靠金属活性低来阻挡第一金属迁移,而是依靠金属本身的刚硬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为Rh,所述第二金属为W或TiW,所述第三金属为Au。
现有芯片的电极结构一般为Cr/Al/Ti/Pt/Au,其中,第一电极中的Cr直接形成在第一半导体层上,由于Cr的金属活性高,容易发生迁移,本发明的第一电极通过透明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上,透明导电层的活性较低,也可以当N-GaN接触层。
优选的,本发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为Rh/W/Au或Rh/TiW/Au,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Rh的金属活性为W的金属活性为/>Au的金属活性为/>透明导电层(ITO)的金属活性为/>
金属Rh的反射率可以达到85%以上,且金属活性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本发明选用Rh作为反射层。由于本发明选用了Rh作为反射层,因此阻绝层的金属活性要低于Rh,才能压制Rh,避免其发生迁移,由此本发明选用了稳定性好的W或TiW合金作为阻绝层。
本发明对电极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通过控制电极金属活性,减少电极金属在高温时的迁移,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本发明在第一半导体层20和第一电极60之间设置一层接触层51,不仅可以将电流更好地扩散到第一半导体层,还可以提高第一电极和第一半导体层的欧姆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层和第二接触层均为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由氧化铟锡或铟锌氧化物制成。
本发明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300~3000埃。若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大于3000埃,则应力太大,透明导电层容易断裂,影响芯片的光电性能;若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小于300埃,则芯片的结温提高不大。
本发明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1000~5000埃。若反射层的厚度大于5000埃,则应力太大,反射层容易断裂,影响芯片的光电性能;若反射层的厚度小于1000埃,则反射率低。
本发明阻绝层的厚度为300~3000埃。阻绝层的厚度在300埃及以上,才能对反射层进行阻挡,若阻绝层的厚度大于3000埃,则应力太大,厚度太厚,造成浪费。
本发明的第一半导体层为N-GaN层,有源层为量子阱层,第二半导体层为P-GaN层。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结温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二、对第二半导体层进行刻蚀,刻蚀至第一半导体层,形成裸露区域;
三、在裸露出来的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一接触层和第一电极,在第二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二接触层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包括反射层、阻绝层和打线接触层。
具体的,反射层设置在第一接触层和第二接触层上,阻绝层设置在反射层上,打线接触层设置在阻绝层上。所述反射层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打线接触层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
本发明通过对电极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本发明选用金属活性比Cr小且反射率大的金属作为底层结构和反射结构,通过控制电极金属活性,减少电极金属在高温时的迁移,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电极中的反射层用于反射电极下方光,防止光被电极本身吸收;若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太高,反射层会容易形变,粗糙;若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太低,反射层的反射率会降低。本发明的阻绝层用于阻挡反射层的金属迁移,因此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要低于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本发明的接触层用于封装打线,因此第三金属本身需要柔软稳定,本发明对第三金属的金属活性没有要求。本发明的电极通过多层结构的相互配合,在提高芯片结构的同时并提高芯片的出光效率和稳定性。
优选的,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为了进一步降低电极金属的迁移,所述第三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
Rh的金属活性为反射率可达85%以上,本发明的第一金属优选为Rh。Rh作为电极的底层结构,且作为反射结构,可同时代替现有电极结构中的Cr层和Al层。Rh的金属活性远远低于现有电极中的Cr和Al,因此本发明的电极金属迁移率大大降低,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第二金属优选为Pt或Pd,第三金属优选为Au。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金属还可以为W或TiW。W与TiW不是靠金属活性低来阻挡第一金属迁移,而是依靠金属本身的刚硬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为Rh,所述第二金属为W或TiW,所述第三金属为Au。
现有芯片的电极结构一般为Cr/Al/Ti/Pt/Au,其中,第一电极中的Cr直接形成在第一半导体层上,由于Cr的金属活性高,容易发生迁移,本发明的第一电极通过透明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上,透明导电层的活性较低,也可以当N-GaN接触层。
优选的,本发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为Rh/W/Au或Rh/TiW/Au,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Rh的金属活性为W的金属活性为/>Au的金属活性为/>透明导电层(ITO)的金属活性为/>
金属Rh的反射率可以达到85%以上,且金属活性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本发明选用Rh作为反射层。由于本发明选用了Rh作为反射层,因此阻绝层的金属活性要低于Rh,才能压制Rh,避免其发生迁移,由此本发明选用了稳定性好的W或TiW合金作为阻绝层。
本发明对电极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通过控制电极金属活性,减少电极金属在高温时的迁移,有效将芯片的结温Tj(忍受度)从140度,提升到200~250度。
本发明在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一电极之间设置一层接触层,不仅可以将电流更好地扩散到第一半导体层,还可以提高第一电极和第一半导体层的欧姆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层和第二接触层均为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由氧化铟锡或铟锌氧化物制成。
本发明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300~3000埃。若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大于3000埃,则应力太大,透明导电层容易断裂,影响芯片的光电性能;若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小于300埃,则芯片的结温提高不大。
本发明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1000~5000埃。若反射层的厚度大于5000埃,则应力太大,反射层容易断裂,影响芯片的光电性能;若反射层的厚度小于1000埃,则反射率低。
本发明阻绝层的厚度为300~3000埃。阻绝层的厚度在300埃及以上,才能对反射层进行阻挡,若阻绝层的厚度大于3000埃,则应力太大,厚度太厚,造成浪费。
本发明的第一半导体层为N-GaN层,有源层为量子阱层,第二半导体层为P-GaN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设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的有源层和第一电极、设于有源层上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及设于第二半导体层上的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一电极之间设有第一接触层,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二接触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依次包括反射层、阻绝层和打线接触层,所述反射层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打线接触层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且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所述阻绝层用于阻挡反射层的金属迁移;
所述第一金属为Rh;
所述高结温LED芯片采用下述方法制得:
一、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二、对第二半导体层进行刻蚀,刻蚀至第一半导体层,形成裸露区域;
三、在裸露出来的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一接触层和第一电极,在第二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二接触层和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依次包括反射层、阻绝层和打线接触层,所述反射层由第一金属制成,所述阻绝层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打线接触层由第三金属制成,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小于Cr的金属活性,所述第一金属的反射率大于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结温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结温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二金属的金属活性<第一金属的金属活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结温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为Pt或Pd,所述第三金属为Au。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结温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为W或TiW,所述第三金属为Au。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结温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层和第二接触层均为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由氧化铟锡或铟锌氧化物制成,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300~3000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结温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1000~5000埃,所述阻绝层的厚度为300~3000埃。
CN201911003226.6A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0767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3226.6A CN110767788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3226.6A CN110767788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7788A CN110767788A (zh) 2020-02-07
CN110767788B true CN110767788B (zh) 2024-02-20

Family

ID=69331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3226.6A Active CN110767788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7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7203A (zh) * 2021-07-20 2023-06-02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
CN114242865B (zh) * 2021-12-09 2024-05-03 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led芯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7609B2 (en) * 2014-03-07 2016-02-09 Lexta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iode chip
CN208271943U (zh) * 2018-05-04 2018-12-21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倒装led芯片
CN210576002U (zh) * 2019-10-22 2020-05-19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7609B2 (en) * 2014-03-07 2016-02-09 Lexta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iode chip
CN208271943U (zh) * 2018-05-04 2018-12-21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倒装led芯片
CN210576002U (zh) * 2019-10-22 2020-05-19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7788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4784B1 (ko) 다층 코팅으로 형성한 플립칩 전극 발광 소자
JP5702711B2 (ja) 増加発光能力を持つiii族窒化物ledの製造方法
US6573537B1 (en) Highly reflective ohmic contacts to III-nitride flip-chip LEDs
EP2430673B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having reflectiv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KR101188634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835938B2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2177316A1 (en) Led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mirror reflectivity
TW201841391A (zh) 發光元件
US20060220057A1 (en) Group III-nitride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3809210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装置、显示装置
CN110767788B (zh)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US20210226095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47016A (zh) 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20090079122A (ko) 반사 구조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발광 장치
CN110120450A (zh) 发光元件
CN210576002U (zh) 一种高结温led芯片
TWI557941B (zh) 光電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20110136273A1 (en) Reflective contact for 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916102B (zh) 光电元件
KR100619420B1 (ko) 플립칩 본딩용 발광 다이오드
TWI528590B (zh) Flip - chip light - 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US9257609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chip
KR20140000634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CN218602469U (zh) 一种倒装发光二极管芯片
US20230100353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