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7168B -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7168B
CN110767168B CN201811296114.XA CN201811296114A CN110767168B CN 110767168 B CN110767168 B CN 110767168B CN 201811296114 A CN201811296114 A CN 201811296114A CN 110767168 B CN110767168 B CN 110767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interface unit
load
area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61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7168A (zh
Inventor
赵影
刘如胜
李高敏
楼均辉
安乐平
宋艳芹
张露
唐静
周子琳
范俊
徐琳
袁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61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7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7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7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7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7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驱动芯片,通过在接口模块中同时集成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而在电源转换模块中同时集成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以通过第一电源单元向第一显示负载提供电能,通过第二电源单元向第二显示负载提供电能;同时,功能模块通过第一接口单元驱动第一显示负载运行,该功能模块还能通过第二接口单元驱动第二负载运行,即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同一个驱动芯片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显示负载的驱动显示,这样针对诸如开槽显示等全面屏显示的器件,能够有效降低驱动芯片的绑定难度,便于提升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开槽区域并不用来显示画面,如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者采用在屏幕上开孔的方式,对于实现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孔处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
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如在摄像头区域不能显示画面。同时,同一颗驱动芯片只能针对一个显示区进行驱动显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来有效降低驱动芯片的绑定难度,提升产品良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驱动芯片,可应用于驱动第一显示负载和第二显示负载的运行,所述第一显示负载与所述第二显示负载的屏体类型相异,所述驱动芯片包括:
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
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以及
功能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负载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源单元提供电能,
所述功能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显示负载显示,所述功能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显示负载显示。
上述的驱动芯片,通过在接口模块中同时集成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而在电源转换模块中同时集成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以通过第一电源单元向第一显示负载提供电能,通过第二电源单元向第二显示负载提供电能;同时,功能模块通过第一接口单元驱动第一显示负载运行,该功能模块还能通过第二接口单元驱动第二负载运行,即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同一个驱动芯片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显示负载的驱动显示,这样针对诸如开槽显示等全面屏显示的器件,使用一个驱动芯片即可实现对不同显示区的正常驱动,相较于传统需要采用两个驱动芯片进行显示驱动的显示负载,能够有效降低驱动芯片的绑定难度,便于提升产品良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还包括:
直流调节器,所述直流调节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所述第二接口单元和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外部电源用于通过该直流调节器分别向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单元提供工作电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单元为MIPI接口单元,所述第二接口单元为SPI接口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负载为AMOLED显示负载,所述第二显示负载为PMOLED显示负载或类AMOLED显示负载,
再优选地,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多个功能单元,各所述功能单元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口单元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存储单元,
其中,M>M1,M>M2,且M≤M1+M2,
M为所述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1为单独驱动所述第一显示负载的传统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2为单独驱动所述第二显示负载的传统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可包括:
显示面板本体,具有至少两个显示区;以及
如上述的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显示,
其中,所述驱动芯片通过一COF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本体的一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部分显示区的扇出区引线为屏体外走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且所述驱动芯片同时驱动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显示,
所述副显示区为被所述主显示区部分地或全部地围绕的区域,或者所述副显示区为不被所述主显示区围绕的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显示区中设置有AM显示屏体,所述副显示区中设置有透明显示屏体,
优选地,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为柔性显示屏体,
再优选地,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以贴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区中,
又优选地,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为PM显示屏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显示终端,可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上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副显示区的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副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还可包括:
直流调节器,所述直流调节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所述第二接口单元和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外部电源用于通过该直流调节器分别向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单元提供工作电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单元为MIPI接口单元,所述第二接口单元为SPI接口单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负载为AMOLED显示负载,所述第二显示负载为PMOLED显示负载或类AMOLED显示负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多个功能单元,所述多个功能单元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口单元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功能单元包括存储单元;
其中,M>M1,M>M2,且M≤M1+M2,
M为所述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1为单独驱动所述第一显示负载的传统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2为单独驱动所述第二显示负载的传统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可包括:
显示面板本体,具有至少两个显示区;以及
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显示;
其中,所述驱动芯片通过一COF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本体的一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部分显示区的扇出区引线为屏体外走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且所述驱动芯片同时驱动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显示;
其中,所述副显示区为开槽区或与所述主显示区平行设置的条形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区中设置的显示屏体为透明显示屏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为柔性显示屏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以贴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区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为PM显示屏体,所述主显示区中设置的显示屏体为AM显示屏体;所述显示面板本体还包括:
衬底,所述AM显示屏体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
其中,所述PM显示屏体贴合在所述衬底上或者贴合在所述AM屏体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显示终端可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副显示区的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副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所述感光器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的模块框图;
图2是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各显示区采用单独驱动芯片进行驱动的全面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所示显示屏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的AMOLED屏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基板被指为在另一膜层“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膜层上或亦可存在中间膜层。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在说明书中,短语“平面示意图”是指当从上方观察目标部分时的附图,短语“截面示意图”是指从侧面观察通过竖直地切割目标部分截取的剖面时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开槽区域并不用来显示画面,如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者采用在屏幕上开孔的方式,对于实现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孔处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如在摄像头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针对上述问题,技术人员研发了一种显示屏,其通过在在开槽区域设置透明显示面板的方式来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可以分为PMOLED(Passive Matrix OLED,被动式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和AMOLED(Active Matrix OLED,主动式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两种。以PMOLED为例,PMOLED显示阵列的同一行显示单元的同一性质电极是共用的,并且同一列显示单元同一性质电极也是共用的。具体而言,PMOLED显示面板是以阴极、阳极构成矩阵,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研究发现,由于PMOLED显示面板无TFT背板和金属走线,使得光线透过率高,而可以被应用于前述的透明显示面板。
通常,PMOLED显示面板需要通过光刻工艺形成位于相邻两行、列之间的隔离挡墙,以避免相邻的两行、列的阴极之间短路。发明人研究发现,溅射形成阴极层的过程中,由金属原子的移动方向不定,使隔离挡墙的侧壁上也会形成阴极层,而且形成的阴极层与隔离挡墙的侧壁的粘附性比较好不易脱落,从而使隔离挡墙上阴极层与发光层上的阴极层连接为一体,进而导致相邻的行、列的阴极发生短路。同时,在蒸镀形成其他结构膜层时,由于考虑到蒸镀的阴影效应,隔离挡墙的高度需与用于支撑掩膜板的支撑层(SPC)的高度相同(例如,1.6微米)。现有设计中隔离挡墙通常采用光刻技术形成,而受限于隔离墙高度、材料及设备,例如现有设计中的倒梯形的隔离挡墙的侧壁倾斜角度无法做到较小,进一步加大了阴极阻断的难度,不利于实现全面屏正常显示。
当智能电子设备为了提升屏占比,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屏体进行全面显示时,由于不同类型屏体的驱动方式差异性较大,故而一般需要设置不同的驱动芯片,而不同的驱动芯片的尺寸、结构等差异性较大,从而会增加绑定的难度。
针对上述驱动芯片绑定工艺难度较大等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创造性的提出,在驱动芯片的接口模块中同时集成两种显示屏的接口单元,并对电源转换模块进行同步的改进,进而实现基于同一个驱动芯片对不同类型显示屏的驱动显示,这样针对诸如开槽显示等双屏显示的全面屏器件,使用一个驱动芯片即可实现对不同显示区的正常驱动,相较于传统需要采用两个驱动芯片进行显示驱动的显示负载,能够有效降低驱动芯片的绑定难度及成本,便于提升产品良率,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不同屏的协同显示效果。
图1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的模块框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驱动芯片,可应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显示负载33和第二显示负载34的运行,且该第一显示负载33与第二显示负载34可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器件(如AMOLED、PMOLED、LCD或类AMOLED等);上述的驱动芯片可具体包括功能模块30、接口模块31和电源转换模块32等部件,接口模块31可包括第一接口单元311和第二接口单元322,电源转换模块32则可包括第一电源单元321和第二电源单元322等;其中,上述的第一电源单元321与第一显示负载33电连接,可用于向该第一显示负载33提供符合其电性参数的电能(例如直流电),而第二电源单元322则可与第二显示负载34电连接,可用于向该第二显示负载34提供相应电性参数的电能;同时,上述的功能模块30可分别通过第一接口单元311驱动第一显示负载33运行、通过第二接口单元312驱动第二显示负载34运行,以使得该第一显示负载33与第二显示负载34能够同时或协同显示。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的功能模块30可包括第一功能单元301、第二功能单元302、第三功能单元303……第N功能单元304等多个功能单元(N为自然数),且该多个功能单元可分别与上述的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连接,以使得第一显示负载和第二显示负载能够实现每个功能单元所对应的功能。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芯片还可包括直流调节器35,且该直流调节器35可分别与第一接口单元311和第二接口单元322电连接,同时直流调节器35和电源模块32还与一外部电源36电连接,即该外部电源36为整个驱动芯片、第一显示负载和第二显示负载提供工作电能。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芯片,通过在接口模块31中同时集成第一接口单元311和第二接口单元312,而在电源转换模块32中同时集成第一电源单元321和第二电源单元322,以在通过该第一电源单元321和第一接口单元311来驱动第一显示负载33工作的同时,还可利用第二电源单元322和第二接口单元312来驱动第二显示负载34运行,即过控制上述的第一接口单元311和第二接口单元312,即可实现分别或同时驱动第一显示负载33和第二显示负载34显示,即基于本实施例中的一个驱动芯片即可同时驱动类型相异的第一显示负载33和第二显示负载34协同显示,这样针对诸如开槽显示等复合屏显示的器件,使用一个驱动芯片即可实现对不同显示区的正常驱动,相较于传统需要采用两个驱动芯片分别进行显示驱动显示,从而能够有效节省后续绑定芯片的区域,降低绑定工艺的难度及成本,提升产品的良率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不同类型显示负载之间的协同显示效果。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的驱动芯片中第一显示负载33可为AM显示屏体,而第二显示负载34则可为PM显示屏体或类AMOLED显示屏体;对应的,上述的第一接口单元311可为MIPI接口单元,而第二接口单元312则可为SPI接口单元。即可基于现有AMOLED IC架构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同时兼容驱动MIPI接口和SPI接口的接口模块31,利用MIPI接口来驱动AM显示屏体,同时利用SPI接口来驱动PM显示屏体,从而实现一个驱动芯片来同时驱动AM显示屏体和PM显示屏体工作,进而来提升双屏的协同显示效果,降低驱动芯片的绑定空间及工艺难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模块30的多个功能单元中可包括存储单元,且该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满足以下关系式:M>M1,M>M2,且M≤M1+M2,以使得驱动芯片中的存储介质的容量能够同时满足两种驱动的需求。其中,M为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1为单独驱动上述第一显示负载(如AM显示屏体)的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2为单独驱动第二显示负载(如PM显示屏体)的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
图2是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结合图1所示模块结构的基础上,驱动芯片40中设置有接口单元41、MIPI物理接口(MIPI-Phyinterface)单元42、直流变换器(MIPI voltage generator)43、SPI物理接口(SPI-Phyinterface)单元44和电源转换模块47等部件,接口单元41包括SPI接口(即SPI I/F)和MIPI接口(即MIPI I/F)等多个类型的接口,即接口单元41、MIPI物理接口单元42和SPI物理接口单元44构成一个接口模块,且上述接口单元41中的SPI接口通过SPI物理接口单元44连接至PM显示屏体45上(即提供Vdata数据),而接口单元41中的MIPI接口通过MIPI物理接口单元42连接至AM显示屏体46上,以驱动PM显示屏体45和AM显示屏体46同时或协同显示。电源转换模块47可包括第一电源单元471和第二电源单元481,且电源转换模块47与外部电源48电连接,以利用第一电源单元471向PM显示屏体45提供工作电能Vout1,同时利用第二电源单元472向AM显示屏体46提供工作电能Vout2,。另外,上述的外部电源48还可输出电能Vin至直流变换器43上,以利用该直流变换器43分别向MIPI物理接口单元42和SPI物理接口单元44提供工作电能。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芯片40中同时集成有MIPI接口和SPI接口形成集成芯片,能够同时实现对AM显示屏体和PM显示屏体的驱动显示,相较于传统采用两颗芯片才能对AM显示屏体和PM显示屏体进行驱动显示,本实施例中的集成芯片的面积更小,进而使得所占有的邦迪区域更少,且可以单边一次绑定,不仅能够减低模组绑定的工艺难度,提升产品的良率,还能有效提升AM显示屏体与PM显示屏体协同显示时的显示效果。
图3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20,该显示面板20可包括显示面板本体26和本申请中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驱动芯片25:上述的显示面板本体26可具有至少两个显示区。上述的驱动芯片25可通过COF膜(24或25)设置在上述显示面板本体26的一侧,以使得该驱动芯片25能够分别与上述的各显示区中所设置的显示屏体连接,进而驱动各显示区能够协同显示发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各显示区均可用于显示动态和/或静态画面,而不同的显示区之间可为相互独立显示的区域,且位于不同显示区中的显示屏体的类型可相异。例如,上述的至少两个显示区可包括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且驱动芯片可同时驱动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的独自运行或协同显示;其中,上述的副显示区22可为开槽区或与主显示区平行设置的条形区,且驱动芯片25可设置在临近主显示区21的一侧(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本体26的左侧),以能够使得主显示区21与驱动芯片25之间的线路较短,提升主显示区的驱动性能,也可将驱动芯片25可设置在临近副显示区22的一侧(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本体26的上侧),以能够使得副显示区22与驱动芯片25之间的线路较短,提升副显示区的驱动性能。其中,当上述的副显示区22为开槽区时,上述的显示面板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层(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液晶发光层(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
或类AMOLED等透明显示面板,且在副显示区22中可用于设置诸如摄像头221和光感传感器222等部件,且副显示区22中的显示屏体可为第一类型的显示屏体,例如PM显示屏体,而位于主显示区21中的显示屏体可为与上述第一类型相异的第二类型的显示屏体,例如AM显示屏体,以使得上述的驱动芯片25能够同时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显示屏体进行驱动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的至少部分显示区的扇出区引线为屏体外走线,即通过屏体外走线设计,并可利用诸如柔性剥离、切割及弯折工艺等,将屏体外走线的扇出(Fanout)引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同一侧,例如图3中,将驱动芯片25设置位于显示面板本体26左侧的COF膜23上,当然也可根据需求将上述的驱动芯片25设置位于显示面板本体26上侧的COF膜24上,进而方便后续驱动芯片的绑定工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副显示区22中设置的显示屏体为透明显示屏,例如柔性透明显示屏等,且透明显示屏可以贴合的方式设置于副显示区22中,以与主显示区21中的显示屏一起构成全面屏显示器件。其中,上述的透明显示屏可为PM显示屏体,上述的主显示区中可设置有AM显示屏体,且该显示面板本体26还包括衬底(图中未示出),且上述的AM显示屏体在该衬底之上制备形成,而PM显示屏体则可以贴合的方式设置在该衬底上或者贴合在AM屏体上。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的像素定义层的材质可为阻光材料,以用于对形成在像素定义层上像素开口中的显示模组所形成的衍射进行改善,以进一步的降低透明显示面板所产生的衍射;同时,为了确保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度,上述透明显示面板中各个膜层的透光率均可大于90%(如大于90%、92%、94%、95%和/或98%等),而整个显示屏的透光率要大于70%(如大于70%、76%、80%、88%或98%等)。另外,透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的材质可为ITO、IZO、掺杂有Ag的ITO或掺杂有Ag的IZO等材质,透明显示面板中的绝缘膜层的材质可为SiO2薄膜、SiNx薄膜和Al2O3薄膜等透明绝缘材料,以进一步确保透明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图4是各显示区采用单独驱动芯片进行驱动的全面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针对应用在电子设备(如手机)上的复合屏10,当通过透明的开槽区(Notch)来设置诸如摄像头121、光感传感器122等部件时,在该开槽区可采用PM显示屏体12来提升透明度,而其他的显示区域则可采用AM显示屏体11,以确保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但是,由于AM显示屏体11和PM显示屏体12的驱动方式、器件结构等差异性较大,一般需要各个显示屏均对应绑定一个驱动芯片,即如图4中所示,在临近PM显示屏体12的边缘处绑定PMOLED驱动芯片14,而在临近AM显示屏体11的边缘处绑定AMOLED驱动芯片13。
结合图3和图4可知,相较于图4中所示的在复合屏10的两侧分别绑定AMOLED驱动芯片13和PMOLED驱动芯片14,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利用一个驱动芯片25就能够驱动各个显示区进行分别或同时显示发光,进而使得驱动芯片的绑定工艺比较简单,进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且还能进一步提升不同屏协同显示时的显示效果。
基于图1~3所示的结构的基础上,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为透明显示屏,具体可为图7所示的显示屏体54,即该显示屏体54可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区,且各显示区均可用于显示动态或静态的画面;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可包括第一显示区544(如notch区,即开槽区)和第二显示区542(如主体显示区,即非开槽区),且在该第一显示区544背离光线出射的一侧可用于设置摄像头、光线传感器等感光器件,同时在该第一显示区544中可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透明的显示面板,以用于改善外部光线透射该显示面板时在感光器件上所产生的衍射条纹及光晕等缺陷,进而提升摄像头所拍摄图像的质量,以及光线传感器的感光精准性及灵敏度。
另外,如图7所示,为了提升感光器件透过上述的第一显示区544所采集光线的数量,可在感光器件工作时使得第一显示区544处于非显示状态,以提升第一显示区544的透光率,进而提升感光器件采集外部光线的性能。
可以理解,显示面板的透明还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手段实现,上述透明显示屏的结构均可以适用。其中,当采用透明或者半透半反式的显示面板时,该显示面板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正常显示画面,而当该显示面板处于其他功能需求状态时,外部光线可以透过该显示面板照射到置于该显示面板之下的感光器件上,以用于光线的感测或图像采集等操作。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所示显示屏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7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50,该显示终端50可包括设备本体52和显示屏体54,且显示屏体54设置在设备本体52上,且该设备本体52与显示屏体54相互连接。其中,显示屏体54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显示面板,用以显示设备本体52所发送的数据或信号,和/或操控该设备本体52进行各项工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上述的设备本体52上可开设有非器件区522和器件区524,且在器件区524中可设置有诸如摄像头526及光线传感器等感光器件。继续参见图7所示,上述的显示屏体54可包括第一显示区544和第二显示区542。参见图5~7所示,当显示屏体54贴合固定在设备本体52上时,第一显示区(如开槽区)544对应上述的器件区524贴合在一起,以使得上述的诸如摄像头526及光线传感器等感光器件能够透过该第一显示区544,对外部光线进行光线采集及感测等操作。其中,上述的第二显示区542可为AMOLED显示面板,而上述的第一显示区544可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例如AMOLED显示面板或PMOLED显示面板),即由于显示屏体54中采用一颗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驱动芯片,即可同时驱动上述的第一显示区544和第二显示区542,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芯片绑定的工艺难度及成本,还能有效提升两个显示区协同显示时的显示效果,提升显示终端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感光器件可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而上述的显示终端可为手机、个人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显示区544中的屏体为PMOLED屏体或类AM屏体,第二显示区542中的屏体为AM屏体。其中,类AM屏体是指其像素电路仅包含一个开关元件(即驱动TFT),而无电容结构。类AMOLED屏体的其他结构与AM屏体相同。下面以第一显示区544中的屏体为类AMOLED屏体为例进行说明:
图8为一实施例中的类AMOLED屏体的剖视图。参见图8所示,该AMOLED屏体可包括基板610以及设置于基板610上的像素电路620(也即TFT阵列)。像素电路620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630。第一电极630与像素电路620一一对应。此处的第一电极630为阳极。类AM屏体还包括像素限定层640,设置于第一电极630上。像素限定层640上具有多个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发光结构层650,以形成多个子像素,子像素与第一电极630一一对应。发光结构层65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极660,第二电极660为阴极,该阴极为面电极,也就是由整面的电极材料形成的整面电极。像素电路640中设置有扫描线、数据线和TFT开关元件。扫描线和数据线均与TFT开关元件连接。扫描线控制TFT开关元件的开启和关闭,数据线在像素开启时,为第一电极630提供驱动电流,以控制子像素发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本体及一个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面板本体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所述副显示区为被所述主显示区部分地或全部地围绕的区域;所述驱动芯片应用于驱动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一显示负载和位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第二显示负载同时或协同显示,所述第一显示负载与所述第二显示负载的屏体类型相异且位于多屏显示全面屏器件的不同显示区,所述驱动芯片通过一COF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本体的一侧;所述驱动芯片包括:
接口模块,包括不同的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
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以及
功能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负载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显示负载提供电能,
所述功能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显示负载显示的同时,所述功能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显示负载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还包括:
直流调节器,所述直流调节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所述第二接口单元和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外部电源用于通过该直流调节器分别向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单元提供工作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为MIPI接口单元,所述第二接口单元为SPI接口单元,
所述第一显示负载为AMOLED显示负载,所述第二显示负载为PMOLED显示负载或类AMOLED显示负载,
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多个功能单元,各所述功能单元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单元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存储单元,
其中,M>M1,M>M2,且M≤M1+ M2,
M为所述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1为单独驱动所述第一显示负载的传统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M2为单独驱动所述第二显示负载的传统驱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主显示区和/或部分所述副显示区的扇出区引线为屏体外走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区为不被所述主显示区围绕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区中设置有透明显示屏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区中设置有AM显示屏体,
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为柔性显示屏体,
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以贴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区中,
所述透明显示屏体为PM显示屏体。
9.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副显示区的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副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
CN201811296114.XA 2018-11-01 2018-11-01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Active CN110767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6114.XA CN110767168B (zh) 2018-11-01 2018-11-01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6114.XA CN110767168B (zh) 2018-11-01 2018-11-01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7168A CN110767168A (zh) 2020-02-07
CN110767168B true CN110767168B (zh) 2022-01-25

Family

ID=69328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6114.XA Active CN110767168B (zh) 2018-11-01 2018-11-01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7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9624A1 (zh) 2020-11-13 2022-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补偿电路、亮度补偿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252A (zh) * 2003-06-06 2004-12-08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共用一个特殊应用集成电路芯片的双面显示面板模块
CN106935613A (zh) * 2015-12-30 2017-07-0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屏体制备方法、显示屏体和电子显示设备
CN107016933A (zh) * 2017-04-27 2017-08-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207781599U (zh) * 2017-09-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48275B1 (ko) * 2000-07-28 2002-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구동 제어회로
CN204189419U (zh) * 2014-11-07 2015-03-04 深圳熙谷威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控制板
KR102264710B1 (ko) * 2014-11-12 2021-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구동 방법, 디스플레이 구동 회로,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7316887B (zh) * 2017-07-28 2019-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646449A (zh) * 2018-07-25 2018-10-12 浙江富申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混合类型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252A (zh) * 2003-06-06 2004-12-08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共用一个特殊应用集成电路芯片的双面显示面板模块
CN106935613A (zh) * 2015-12-30 2017-07-0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屏体制备方法、显示屏体和电子显示设备
CN107016933A (zh) * 2017-04-27 2017-08-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207781599U (zh) * 2017-09-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7168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0942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76709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11203838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2070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41290A1 (en) Array substrate for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related display panels, and relate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087799A1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4762125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26395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3058075A (ja) 表示装置
CN107895734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EP2088577A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404531B2 (en) Display screens and display terminals
CN111092104B (zh) 存储电容器、使用存储电容器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20126958A1 (de) Anzeigevorrichtung
CN11173992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69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112735261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显示终端
EP275741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10767168B (zh)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11118050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4940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021320B (zh) 显示面板
EP4047589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0767828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686A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