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5551B -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 Google Patents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5551B
CN110765551B CN201910994440.6A CN201910994440A CN110765551B CN 110765551 B CN110765551 B CN 110765551B CN 201910994440 A CN201910994440 A CN 201910994440A CN 110765551 B CN110765551 B CN 110765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fitting
ship
data
mode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44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5551A (zh
Inventor
单小芬
蔡乾亚
朱明华
曾贞贞
李雁
杨庆
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944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5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5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5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5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5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本发明针对现有船舶三维设计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船舶舾装作业数据定义效率不高、准确性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智能变更方法,首先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再以分别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模型、船舶舾装模型并进行对比,实现对船舶舾装MBD模型及船舶舾装作业区域、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的关联及智能化变更,充分发挥三维设计优势,提高舾装区域设计准确性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Description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船舶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背景技术
船舶舾装作业具有工种多、工序多、品种多、工程庞大复杂、协作面广、技术综合性强、施工条件相对较差、周期跨度长等一系列特点。随着区域造船技术的广泛应用,舾装技术发展成为区域舾装技术,按作业区域/作业阶段/作业类型的舾装设计和作业不断得到发展。
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是船舶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特征。与二维设计相比,三维设计能够基于三维模型定义设计、工艺、建造、检验等MBD信息,打通船舶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实现船舶设计阶段的模型重用,显著提高设计效率。我国目前已实现从船舶方案论证到生产设计全面采用先进的三维技术,形成了全船船体结构、舾装的三维设计能力。
但是,在船舶舾装生产设计过程中,三维模型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舾装作业区域、舾装作业阶段等数据仍然需要设计员手工指定,缺乏必要的智能化设计手段,设计效率不高,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申请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用于解决现有船舶三维设计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船舶舾装作业数据定义效率不高、准确性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其包括:步骤S11: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并编制对照表;其中,所述船舶舾装数据至少包括船舶舾装类型数据、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步骤S12:基于所述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来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步骤S13:基于所述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创建对应类型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步骤S14:基于所编制的对照表,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MBD模型数据,其至少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步骤S15: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变更;步骤S16: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变更其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1中:按照舾装专业和舾装作业类型将船舶舾装划分为多个大类,其包括:管系大类、风管大类、电气大类、内装大类、铁舾大类、设备大类等等;其中,管系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管路和管路支架;风管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矩形风管、螺旋风管、矩形风管支架、螺旋风管支架;电气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电缆、电缆托架、贯穿件;内装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舱室门、窗、舱室家具、单元卫生;铁舾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梯子、人孔盖座圈、人孔盖盖板、牺牲阳极、设备基座;设备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发电机及附件、空调装置、通风装置、照明系统、起吊设备、医疗设备。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1中: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以船舶区域划分原则及代号为依据,将船舶区域至少划分为:分段、总组、总段、大/巨型总段、舾装小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大区域,并进行统一编码。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1中: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根据船舶建造流程至少划分为:组立舾装、分段预舾装、总组舾装、总段舾装、大/巨型总段舾装、船台/船坞舾装、码头舾装。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包括:构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其包括:为分/总段搭建第一一级节点,并为舾装区域搭建第二一级节点;在第一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大/巨型总段、总段、总组、分段来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节点;在第二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舾装大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小区域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节点;基于所构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搭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建模,其包括: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各建模节点下,按1:1比例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三维模型,并将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类型数据定义为空间。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包括:按照船舶舾装大类和船舶舾装子类搭建船舶舾装建模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基于所搭建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建立船舶舾装的三维实体模型,其包括: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所搭建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下,建立船舶舾装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将船舶舾装三维模型的类型数据赋予对应的船舶舾装子类名称。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4包括: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其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基于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通过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在编制的对照表中查找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遍历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与所述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来关联MBD模型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装置,其包括:数据梳理模块,用于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并编制对照表;三维模型创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来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用于基于所述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创建对应类型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模型数据关联模块,用于基于所编制的对照表,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MBD模型数据,其至少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模型变更模块,用于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变更,并用于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变更其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所述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首先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再以分别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模型、船舶舾装模型并进行对比,实现对船舶舾装MBD模型及船舶舾装作业区域、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的关联及智能化变更,充分发挥三维设计优势,提高舾装区域设计准确性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供的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针对现有船舶三维设计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船舶舾装作业数据定义效率不高、准确性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其旨在基于船舶舾装三维模型,研究一种MBD模型数据关联及智能变更方法,充分发挥三维设计优势,提高舾装区域设计准确性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其中,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技术,是指基于模型的定义,亦称为数字化产品定义技术,是一种面向计算机应用的产品数字化定义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用一个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地表达产品定义信息,实现面向制造的设计。MBD技术充分利用三维模型直观、可视化和准确表达的特点,将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需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以注释或属性的方式附加到三维模型中,从而使三维模型成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唯一依据,为设计人员摆脱繁重琐碎的二维制图工作提供了可能。下文,将结合多个实施例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详尽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展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硬件设备。所述硬件设备例如是控制器,如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控制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控制器、SoC(System on Chip)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控制器、或者MCU(Micorcontroller Unit)控制器等等。所述硬件设备例如是包括存储器、存储控制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CPU)、外设接口、RF电路、音频电路、扬声器、麦克风、输入/输出(I/O)子系统、显示屏、其他输出或控制设备,以及外部端口等组件的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包括但不限于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个人电脑。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件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可以根据功能、负载等多种因素布置在一个或多个实体服务器上,也可以由分布的或集中的服务器集群构成,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1~S16。
步骤S11: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并编制对照表;其中,所述船舶舾装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船舶舾装类型数据、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或者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等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船舶舾装类型可按照舾装专业和舾装作业类型来划分,一般可划分为管系、风管(通风或暖通)、电气、内装、铁舾、设备等船舶舾装大类。各船舶舾装大类又可具体划分为如下各船舶舾装子类:管系大类可按管路和管支架等划分子类;风管大类可按矩形风管、螺旋风管、矩形风管支架、螺旋风管支架等划分子类;电气大类可按电缆、电缆托架、贯穿件划分子类;内装大类可按舱室门、窗、舱室家具、单元卫生等划分子类;铁舾大类可按梯子、人孔盖(座圈)、人孔盖(盖板)、牺牲阳极、设备基座等划分子类;设备大类可按发电机及附件、空调装置、通风装置、照明系统、起吊设备、医疗设备等划分子类。
应理解的是,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提供以上示例,并且以上示例不应被理解成是限制性的;也即,船舶舾装类型数据的各大类及各小类的划分方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且各大类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划分的子类,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以船舶区域划分原则及代号为依据,将船舶区域划分为分段、总组、总段、大/巨型总段、舾装小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大区域,并进行统一编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船舶舾装作业阶段可根据船舶建造流程划分为组立舾装、分段预舾装、总组舾装、总段舾装、大/巨型总段舾装、船台/船坞舾装、码头舾装等等,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编制对照表,是指为每一类船舶舾装定义船舶舾装作业阶段,船舶舾装作业阶段需按照船舶建造流程的先后顺序填写并用分隔符隔开。
步骤S12:基于所述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来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也即,以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为输入,搭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并进行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建模,具体的创建步骤如下文的各子步骤所述。
步骤S121:构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其包括:为分/总段搭建第一一级节点,并为舾装区域搭建第二一级节点;在第一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大/巨型总段、总段、总组、分段来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节点;在第二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舾装大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小区域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节点。
步骤S122:基于所构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搭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建模。也即,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下,按1:1比例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三维模型,并将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类型数据定义为“空间”。
步骤S13:基于所述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创建对应类型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也即,以船舶舾装类型数据为输入,搭建船舶舾装建模节点,并进行船舶舾装三维建模,具体的创建步骤如下文的各子步骤所述。
步骤S131:按照船舶舾装大类和船舶舾装子类搭建船舶舾装建模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
步骤S132:基于所搭建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建立船舶舾装的三维实体模型。具体的,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所搭建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下,建立船舶舾装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将船舶舾装三维模型的类型数据赋予对应的船舶舾装子类名称。
步骤S14: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也即关联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其具体包括如下各子步骤:
步骤S141:基于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通过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在编制的对照表中查找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
步骤S142:遍历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与所述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比对。
步骤S143: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分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组立舾装”。
步骤S144: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分段空间的代号和“组立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分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分段预舾装”。
步骤S145: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分段空间的代号和“分段预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总组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146: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总组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总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147: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总段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大/巨型总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148: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大/巨型总段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149: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1410:如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1411: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1412: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1413: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1414: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1415: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1416: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1417: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船台/船坞舾装”。
步骤S1418: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船台/船坞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船台/船坞舾装”。
步骤S1419: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和“船台/船坞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船台/船坞舾装”。
步骤S1420: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船台/船坞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码头舾装”。
步骤S1421: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和“码头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码头舾装”。
步骤S1422,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码头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码头舾装”。
步骤S1423,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码头舾装”赋予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对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不赋值。
步骤S15:变更船舶舾装模型,即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修改。
步骤S16:对需要进行修改的船舶舾装模型变更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即对存在变更的船舶舾装模型,重复所述步骤S14,并重新关联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人孔盖(座圈)为对象,提供一种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智能变更方法,其流程如图2所示。
步骤S21:梳理人孔盖(座圈)数据并编制对照表;其中,所述人孔盖(座圈)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人孔盖(座圈)类型数据、人孔盖(座圈)作业区域数据、或者人孔盖(座圈)作业阶段数据等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船舶舾装类型可按照舾装专业和舾装作业类型来划分,一般可划分为管系、风管(通风或暖通)、电气、内装、铁舾、设备等船舶舾装大类。各船舶舾装大类又可具体划分为如下各船舶舾装子类:管系大类可按管路和管支架等划分子类;风管大类可按矩形风管、螺旋风管、矩形风管支架、螺旋风管支架等划分子类;电气大类可按电缆、电缆托架、贯穿件等划分子类;内装大类可按舱室门、窗、舱室家具、单元卫生等划分子类;铁舾大类可按梯子、人孔盖(座圈)、人孔盖(盖板)、牺牲阳极、设备基座等划分子类;铁舾可按梯子、人孔盖(座圈)、人孔盖(盖板)、牺牲阳极、设备基座等划分子类;设备大类可按发电机及附件、空调装置、通风装置、照明系统、起吊设备、医疗设备等划分子类。
应理解的是,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提供以上示例,并且以上示例不应被理解成是限制性的;也即,船舶舾装类型数据的各大类及各小类的划分方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且各大类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划分的子类,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以船舶区域划分原则及代号为依据,将船舶区域划分为分段、总组、总段、大/巨型总段、舾装小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大区域,并进行统一编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船舶舾装作业阶段可根据船舶建造流程划分为组立舾装、分段预舾装、总组舾装、总段舾装、大/巨型总段舾装、船台/船坞舾装、码头舾装等等,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编制对照表,是指为每一类船舶舾装定义船舶舾装作业阶段,船舶舾装作业阶段需按照船舶建造流程的先后顺序填写并用分隔符隔开。
步骤S22:基于所述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来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也即,以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为输入,搭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并进行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建模,具体的创建步骤如下文的各子步骤所述。
步骤S221:构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其包括:为分/总段搭建第一一级节点,并为舾装区域搭建第二一级节点;在第一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大/巨型总段、总段、总组、分段来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节点;在第二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舾装大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小区域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节点。
步骤S222:基于所构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搭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建模。也即,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下,按1:1比例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三维模型,并将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类型数据定义为“空间”。
步骤S23:基于所述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创建船舶舾装三维模型。也即,以船舶舾装类型数据为输入,搭建船舶舾装建模节点,并进行船舶舾装三维建模,具体的创建步骤如下文的各子步骤所述。
步骤S231:按照船舶舾装建模节点,即依次按照铁舾、人孔盖(座圈)搭建人孔盖(座圈)建模的一级、二级节点。
步骤S232:基于所搭建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建立船舶舾装的三维实体模型。具体的,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所搭建的人孔盖(座圈)节点下,建立人孔盖(座圈)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将人孔盖(座圈)模型的类型数据赋予“人孔盖(座圈)”。
步骤S24:为所创建的人孔盖(座圈)模型关联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也即关联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其具体包括如下各子步骤:
步骤S241:读取所创建的人孔盖(座圈)模型的类型数据,在编制的对照表中查找人孔盖(座圈)作业阶段数据,人孔盖(座圈)作业阶段数据为“组立舾装、总组舾装、总段舾装、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242:遍历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与人孔盖(座圈)模型进行比对。
步骤S243: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的分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组立舾装”。
步骤S244: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分段空间的代号和“组立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分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分段预舾装”。
步骤S245:为否,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总组空间,且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246: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总组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和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总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247: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总段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大/巨型总段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248: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大/巨型总段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249: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2410: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组舾装”。
步骤S2411: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组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2412: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2413: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总段舾装”。
步骤S2414: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2415: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小区域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2416: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中区域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大/巨型总段舾装”。
步骤S2417:若是,则将符合条件的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代号和“大/巨型总段舾装”赋予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若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船台/船坞舾装”。
步骤S2418:为否,则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船台/船坞舾装”。
步骤S2419:为否,则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船台/船坞舾装”。
步骤S2420:为否,则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小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码头舾装”。
步骤S2421:为否,则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中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码头舾装”。
步骤S2422:为否,则判断是否存在完全包含该人孔盖(座圈)模型的舾装大区域空间,且判断对照表中的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是否包含“码头舾装”。
步骤S2423:为否,则对船舶舾装模型的舾装作业区域、作业阶段数据不赋值。
步骤S25:变更人孔盖(座圈)模型,即对需要变更的人孔盖(座圈)三维模型进行修改。
步骤S26:对需要进行修改的人孔盖(座圈)模型变更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即对存在变更的人孔盖(座圈)模型,重复所述步骤S24,并重新关联人孔盖(座圈)模型数据。
应理解的是,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提供以上示例,并且以上示例不应被理解成是限制性的;也即,具体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根据船舶舾装类型而定,因其类型较多,故不再一一列举。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展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数据梳理模块31、三维模型创建模块32、模型数据关联模块33、模型变更模块34。
其中,数据梳理模块31用于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并编制对照表;三维模型创建模块32用于基于所述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来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用于基于所述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创建对应类型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模型数据关联模块33用于基于所编制的对照表,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MBD模型数据,其至少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模型变更模块34用于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变更,并用于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变更其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装置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的实施方式类似,故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三维模型创建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三维模型创建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展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例提供的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通信器43;存储器42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41和通信器4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4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通信器4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41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使电子终端执行如上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的各个步骤。
上述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本申请首先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再以分别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模型、船舶舾装模型并进行对比,实现对船舶舾装MBD模型及船舶舾装作业区域、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的关联及智能化变更,充分发挥三维设计优势,提高舾装区域设计准确性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所以,本申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1: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并编制对照表;其中,所述船舶舾装数据至少包括船舶舾装类型数据、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
步骤S12:基于所述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来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
步骤S13:基于所述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创建对应类型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
步骤S14:基于所编制的对照表,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MBD模型数据,其至少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其中,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其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基于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通过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在编制的对照表中查找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遍历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与所述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来关联MBD模型数据;
步骤S15: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变更;
步骤S16: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变更其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
按照舾装专业和舾装作业类型将船舶舾装划分为多个大类,其包括:管系大类、风管大类、电气大类、内装大类、铁舾大类、设备大类;
其中,管系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管路和管路支架;风管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矩形风管、螺旋风管、矩形风管支架、螺旋风管支架;电气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电缆、电缆托架、贯穿件;内装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舱室门、窗、舱室家具、单元卫生;铁舾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梯子、人孔盖座圈、人孔盖盖板、牺牲阳极、设备基座;设备大类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子类:发电机及附件、空调装置、通风装置、照明系统、起吊设备、医疗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
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以船舶区域划分原则及代号为依据,将船舶区域至少划分为:分段、总组、总段、大/巨型总段、舾装小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大区域,并进行统一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
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根据船舶建造流程至少划分为:组立舾装、分段预舾装、总组舾装、总段舾装、大/巨型总段舾装、船台/船坞舾装、码头舾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包括:
构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其包括:为分/总段搭建第一一级节点,并为舾装区域搭建第二一级节点;在第一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大/巨型总段、总段、总组、分段来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节点;在第二一级节点的基础上,再以舾装大区域、舾装中区域、舾装小区域分别搭建对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节点;
基于所构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建模节点搭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建模,其包括: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各建模节点下,按1:1比例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的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三维模型,并将分段空间、总组空间、总段空间、大/巨型总段空间、舾装小区域空间、舾装中区域空间、舾装大区域空间的类型数据定义为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包括:
按照船舶舾装大类和船舶舾装子类搭建船舶舾装建模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
基于所搭建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建立船舶舾装的三维实体模型,其包括:以船舶坐标系为基准,在所搭建的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下,建立船舶舾装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将船舶舾装三维模型的类型数据赋予对应的船舶舾装子类名称。
7.一种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梳理模块,用于梳理船舶舾装数据并编制对照表;
三维模型创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船舶舾装作业区域数据来创建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用于基于所述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创建对应类型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
模型数据关联模块,用于基于所编制的对照表,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MBD模型数据,其至少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其中,为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关联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其包括舾装作业区域数据和舾装作业阶段数据;基于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通过船舶舾装类型数据在编制的对照表中查找船舶舾装作业阶段数据;遍历所创建的船舶舾装作业区域三维模型,并与所述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来关联MBD模型数据;
模型变更模块,用于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进行变更,并用于对需要变更的船舶舾装三维模型变更其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
9.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
CN201910994440.6A 2019-10-18 2019-10-18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Active CN110765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4440.6A CN110765551B (zh) 2019-10-18 2019-10-18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4440.6A CN110765551B (zh) 2019-10-18 2019-10-18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5551A CN110765551A (zh) 2020-02-07
CN110765551B true CN110765551B (zh) 2023-09-12

Family

ID=69332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4440.6A Active CN110765551B (zh) 2019-10-18 2019-10-18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55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6760B (zh) * 2020-09-04 2024-02-2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舾装工艺顺序自动规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57179B (zh) * 2020-10-22 2022-09-2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内装壁板的开孔方法、系统、介质及装置
CN112231841A (zh) * 2020-10-23 2021-01-15 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舾装零件的加工方法
CN112550631A (zh) * 2020-12-09 2021-03-26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光学投影的船舶预舾装件安装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2861267B (zh) * 2021-03-08 2023-07-14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mbd信息重用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CN113212689A (zh) * 2021-05-28 2021-08-06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船舶防火设计的贯穿件布置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3255063B (zh) * 2021-06-17 2023-06-16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建造策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90249A (zh) * 2021-07-29 2021-11-0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舾装数据管理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97059B (zh) * 2021-08-11 2024-05-28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水面舰船分段连接的柔性设计方法
CN113815804B (zh) * 2021-09-01 2022-07-2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舾装安装顺序智能化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49A (zh) * 2012-08-20 2013-01-23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分段制造三维作业指导书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5129019A (zh) * 2015-08-05 2015-12-09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室舾装件完整性的检查方法
CN108388146A (zh) * 2018-02-01 2018-08-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8710760A (zh) * 2018-05-21 2018-10-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船舶mbd完整性定义方法
CN109436189A (zh) * 2018-10-30 2019-03-0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外舾装参数化模板制作方法、设计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163979A (zh) * 2019-04-28 2019-08-23 上海华电奉贤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燃机发电机组的虚拟装配三维展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49A (zh) * 2012-08-20 2013-01-23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分段制造三维作业指导书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5129019A (zh) * 2015-08-05 2015-12-09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室舾装件完整性的检查方法
CN108388146A (zh) * 2018-02-01 2018-08-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8710760A (zh) * 2018-05-21 2018-10-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船舶mbd完整性定义方法
CN109436189A (zh) * 2018-10-30 2019-03-0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外舾装参数化模板制作方法、设计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163979A (zh) * 2019-04-28 2019-08-23 上海华电奉贤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燃机发电机组的虚拟装配三维展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JT格式的船舶舱室三维模型自动提取方法;方雄兵;吴波;;中国舰船研究(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5551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5551B (zh) 船舶舾装mbd模型数据关联及变更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Niu et al. Ship Pipe Routing Design Using NSGA‐II and Coevolutionary Algorithm
CN110765685A (zh) 一种电抗器多物理场耦合的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Yang et al. Monomial geometric programming with fuzzy relation equation constraints
CN111368368B (zh) 船舶管系部件库的构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Favi et al. Life cycle model and metrics in shipbuilding: how to use them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phases
CN112036760B (zh) 船舶舾装工艺顺序自动规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27647B (zh) 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
Cong et al. Design of optimal Petri net supervisors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via weighted inhibitor arcs
CN110968914B (zh) 船舶舾装复板装配方法、系统、终端以及介质
CN115860717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Ren et al. Multi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odeling for product low-carbon design
Hu et al. Availability analysis of a repairable series-parallel system with redundant dependency
Ferrer et al. A knowledge-based solution for automatic mapping in component based automation systems
Rigterink et al. Early-stag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of next generation combat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on navy ships
CN110705280A (zh) 技术合同认定模型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01817B (zh) 一种电能质量数据中心构建方法及其系统
Tsarkov Incremental and Persistent Reasoning in FaCT++.
CN111488647B (zh) 船舶设计图纸的设绘方法和系统
Wu et al. A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the cell formation problem with alternative process plans
Azarm et al. A multiobjective interactive sequential hybri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for design decision making
CN113673042A (zh) 基于声环境仿真的船舶降噪系统设计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Schopper et al. From Model-Driven Architecture and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via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to Graph-Based Design Languages and Back: A Scientific Discourse
CN112818502A (zh) 光学镜面面形计算方法
CN111754184A (zh) 跨企业的工作流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