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1027A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1027A
CN110761027A CN201910959686.XA CN201910959686A CN110761027A CN 110761027 A CN110761027 A CN 110761027A CN 201910959686 A CN201910959686 A CN 201910959686A CN 110761027 A CN110761027 A CN 110761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aundry treating
assembly
tub
laun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96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伟
苗雨来
王文燕
周宁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159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6935B/zh
Priority to CN201910959686.XA priority patent/CN110761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1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102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9/00Combinations of a washing machine with other separate apparatus in a common frame or the like, e.g. with rinsing apparatus
    • D06F29/005Combinations of a washing machine with other separate apparatus in a common frame or the like, e.g. with rinsing apparatus the other separate apparatus being a drying applianc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9/00Combinations of a washing machine with other separate apparatus in a common frame or the like, e.g. with rinsing apparatus
    • D06F29/02Combinations of a washing machine with other separate apparatus in a common frame or the like, e.g. with rinsing apparatus with liquid-extract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0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 D06F37/22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in machines with a receptacle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第一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设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具有排水组件;第二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且位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方,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上部具有烘道组件,其中,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烘道组件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将加热腔体与烘道组件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可以防止衣物处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加热腔体与烘道组件发生干涉,有利于降低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实现衣物处理装置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干衣模块和洗衣模块,洗衣模块位于干衣模块的上方,洗衣模块的排水组件位于干衣模块的烘道组件的正上方,这样会增加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整机高度较低,利于实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第一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设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具有排水组件;第二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且位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方,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上部具有烘道组件,其中,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烘道组件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将加热腔体与烘道组件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可以防止衣物处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加热腔体与烘道组件发生干涉,有利于降低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实现衣物处理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烘道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上部的中部,所述加热腔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的中部偏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外桶和设于所述第一外桶内的第一内筒,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桶的下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气压导管,所述气压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气压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桶的上部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设于所述第一外桶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一外桶的排水口连通,用于加热从所述排水口排出的水,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外桶和设于所述第二外桶内的第二内筒,所述烘道组件与所述第二外桶连通,用于加热从所述第二外桶排出的气体并将加热后的气体输送到所述第二外桶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上连接组件吊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上部,其中,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上连接件,每个所述上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的上部和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横梁,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上减振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撑框架,其中,所述上减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上减振件,每个所述上减振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梁和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下减振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其中,所述下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下减振件,每个所述下减振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和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横梁,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下连接组件吊装于所述支撑框架,其中,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下连接件,每个所述下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梁和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衣物处理装置100,
支撑框架10,第一角部101,第二角部102,
方形连接架11,顶部横梁111,安装翻边112,第一上配合孔113,
方形基座12,底部横梁121,下支撑座122,
竖梁13,第一竖梁131,第二竖梁132,第三竖梁133,第四竖梁134,
连接横梁14,上支撑座1401,第一下配合孔1402,
第一连接横梁141,第二连接横梁142,
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第二上配合孔201,
第一外桶21,第一桶件211,第一凸耳2111,第一连接筋2112,第二桶件212,第二凸耳2121,第二连接筋2122,避让平台213,紧固件214,第一上连接座215,第一下连接座216,
第一内筒22,排水组件23,排水管231,气压导管232,加热腔体233,
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第二下配合孔301,
第二外桶31,第二上连接座311,第二下连接座312,
第二内筒32,烘道组件33,接线端331,
上连接组件40,上连接件41,
上减振组件50,上减振件51,
下连接组件60,下连接件61,
下减振组件70,下减振件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包括支撑框架10、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和第二衣物处理模块,支撑框架10作为衣物处理装置100的骨架,结构强度较高、抗变形能力较强,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安装于支撑框架10,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安装于支撑框架10,第二衣物处理模块位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方。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和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分别为滚筒衣物处理模块,即第一衣物处理模块为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通过上连接组件40吊装于支撑框架10的上部,第二衣物处理模块为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通过下减振组件70支撑于支撑框架10的下部。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10的上部具有多个第一角部101,上连接组件4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上连接件41,上连接件41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0的邻近第一角部101的部位相连,上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相连,从而将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吊装于支撑框架10的上部。
其中,支撑框架10的邻近第一角部101的部位可以理解为,所述部位位于第一角部101与支撑框架10的上边框中部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连接件41的上端与支撑框架10的位于上方的左边框/右边框偏离中部的位置相连,即所述部位可以为支撑框架10的位于上方的左边框/右边框的前部或者后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通过设置结构强度较高且不易变形的支撑框架10,采用上连接组件40将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吊装于支撑框架10的上部,即将上连接件41与支撑框架10的邻近第一角部101的部位和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相连,并采用下减振组件70将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支撑于支撑框架10的下部,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和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起到减振效果,减小衣物处理装置100在工作时的抖动或位移,并降低工作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包括位于上部的方形连接架11,方形连接架11具有加强结构,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通过上连接组件40吊装于方形连接架11。
例如,上连接组件40与加强结构相连。通过设置加强结构,有利于提高方形连接架1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方形连接架11的防变形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方形连接架11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顶部横梁111,顶部横梁111具有朝下弯折的安装翻边112,安装翻边112形成加强结构。
举例而言,方形连接架11包括第一顶部横梁和第二顶部横梁,第一顶部横梁和第二顶部横梁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顶部横梁和第二顶部横梁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顶部横梁和第二顶部横梁彼此相对的一侧(内侧)具有朝下弯折的安装翻边112,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通过上连接组件40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安装翻边112、第二顶部横梁的安装翻边11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包括位于下部的方形基座12,方形基座12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底部横梁121,两个底部横梁121与下减振组件70相连。
具体地,方形基座12包括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通过下减振组件70与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连接。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通过上减振组件50支撑于支撑框架10,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通过下连接组件60吊装于支撑框架10,其中,支撑框架10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横梁14,上减振组件50和下连接组件60均与连接横梁14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通过设置连接横梁14,有利于提高支撑框架10的结构强度,采用上减振组件50将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支撑于连接横梁14,采用下连接组件60将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吊装于支撑框架10,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和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起到减振效果,减小衣物处理装置100在工作时的抖动或位移,并降低工作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减振组件50与连接横梁14的连接处的中心以及下连接组件60与连接横梁14的连接处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底部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顶部发生干涉,以及,可以防止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和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在运行时上减振组件50和下连接组件60发生干涉,而且可以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底部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顶部之间距离不至于太远,有利于降低整机高度,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横梁14包括第一连接横梁141和第二连接横梁142,第一连接横梁141和第二连接横梁14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第一连接横梁141和第二连接横梁142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
上减振组件50和下连接组件60均与第一连接横梁141相连,上减振组件50与第一连接横梁141的连接处的中心以及下连接组件60与第一连接横梁141的连接处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防止上减振组件50和下连接组件60在第一连接横梁141处发生干涉。
上减振组件50和下连接组件60均与第二连接横梁142相连,上减振组件50与第二连接横梁142的连接处的中心以及下连接组件60与第二连接横梁142的连接处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防止上减振组件50和下连接组件60在第二连接横梁142处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连接组件4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上连接件41,上连接件41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0的上部相连,上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相连,即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通过多个上连接件41吊装于支撑框架10内的上部空间,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起到减振效果,减小衣物处理装置100在工作时的抖动或位移,并降低工作噪音。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框架10的上部具有第一上配合孔113,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外周壁具有第二上配合孔201,上连接件41形成为第一弹性连接件,例如上连接件41形成弹簧,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上配合孔113配合,第一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配合孔201配合,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在一些示例中,上连接件41的数量为四个,支撑框架10的上部具有四个第一角部101,四个上连接件41与支撑框架10的邻近四个第一角部101的部位一一对应相连。也就是说,位于左前方的上连接件41的上端与位于左侧的顶部横梁111的前部相连,位于左后方的上连接件41的上端与位于左侧的顶部横梁111的后部相连,位于右前方的上连接件41的上端与位于右侧的顶部横梁111的前部相连,位于右后方的上连接件41的上端与位于右侧的顶部横梁111的后部相连。
如图2所示,两个相对布置的顶部横梁111的安装翻边112分别设有两个第一上配合孔113,两个第一上配合孔113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第一上配合孔113靠近顶部横梁111的端部设置。
对应地,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外周壁设有四个第一上连接座215,其中两个第一上连接座215位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外周壁的左上部,另外两个第一上连接座215位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外周壁的右上部,每个第一上连接座215设有第二上配合孔201,上连接件41的一端与第一上配合孔113配合,上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配合孔201配合,从而使上连接件4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减振组件5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上减振件51,上减振件51的一端与连接横梁14相连,上减振件51的另一端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相连。即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通过至少两个上减振件51支撑于支撑框架10内的上部空间,进一步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实现减振效果,减小衣物处理装置100的位移或抖动,延长衣物处理装置100的使用寿命,降低工作噪音。
在一些示例中,上减振件51形成为上减振杆,上减振杆的一端与连接横梁14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铰接。
如图3所示,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横梁14(例如,第一连接横梁141和第二连接横梁142)的内壁面分别设有一个上支撑座1401。
对应地,如图10所示,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外周壁设有两个下连接座216,其中一个下连接座216位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外周壁的左下部,另外一个下连接座216位于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外周壁的右下部,上减振件51的一端与上支撑座1401铰接,上减振件51的另一端与下连接座216铰接,从而使上减振件5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减振组件7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下减振件71,下减振件71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0的下部相连,下减振件71的另一端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相连。即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通过多个下减振件71支撑于支撑框架10内的下部空间,保证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实现减振效果,减小衣物处理装置100的位移或抖动,延长衣物处理装置100的使用寿命,降低工作噪音。
其中,下减振件71形成为下减振杆,下减振杆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0的下部铰接,下减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铰接。
在一些示例中,下减振件71的数量为四个,支撑框架10的下部具有四个第二角部102,四个下减振件71与支撑框架10的邻近四个第二角部102的部位相连。
其中,支撑框架10的邻近第二角部102的部位可以理解为,所述部位位于第二角部102与支撑框架10的下边框中部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下减振件71的下端与支撑框架10的位于下方的左边框/右边框偏离中部的位置相连,即所述部位可以为支撑框架10的位于下方的左边框/右边框的前部或者后部。
也就是说,位于左前方的下减振件71的下端与位于左侧的底部横梁121的前部相连,位于左后方的下减振件71的下端与位于左侧的底部横梁121的后部相连,位于右前方的下减振件71的下端与位于右侧的底部横梁121的前部相连,位于右后方的下减振件71的下端与位于右侧的底部横梁121的后部相连。
如图4所示,两个相对布置的底部横梁121的内侧壁分别设有两个下支撑座122,两个下支撑座12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下支撑座122靠近底部横梁121的端部设置。
对应地,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外周壁设有两个第二下连接座312,其中两个第二下连接座312位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外周壁的左下部,另外两个下连接座216位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外周壁的右下部,下减振件71的一端与下支撑座122铰接,下减振件71的另一端与第二下连接座312铰接,从而使下减振件7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保证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连接组件6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下连接件61,下连接件61的一端与连接横梁14相连,下连接件61的另一端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相连,不仅可以保证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起到减振效果,减小衣物处理装置100在工作时的抖动或位移,并降低工作噪音。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横梁14具有第一下配合孔1402,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外周壁具有第二下配合孔301,下连接件61形成为第二弹性连接件,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下配合孔1402配合且另一端与第二下配合孔301配合,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如图4所示,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横梁14(例如,第一连接横梁141和第二连接横梁142)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下配合孔1402。
对应地,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外周壁设有两个第二上连接座311,其中一个第二上连接座311位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外周壁的左上部,另外一个第二上连接座311位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外周壁的右上部,每个第二上连接座311设有第二下配合孔301,下连接件61的一端与第一下配合孔1402配合,下连接件61的另一端与第二下配合孔301配合,从而使下连接件6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保证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的平稳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包括可旋转的第一内筒22,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包括可旋转的第二内筒32。
第一内筒22在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处于脱水状态下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内筒32在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处于脱水状态下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与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可以同时进入脱水状态,也可以分别在不同时段进入脱水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控制第一内筒22在第一滚筒衣物处理模块20处于脱水状态下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内筒32在第二滚筒衣物处理模块30处于脱水状态下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使第一内筒22旋转时对支撑框架10的作用力与第二内筒32旋转时对支撑框架10的作用力相互抵消,避免因长时间使用而损坏支撑框架10,延长衣物处理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包括方形基座12、四根竖梁13和方形连接架11,四根竖梁13分别自方形基座12的四个角部向上延伸,每根竖梁13的下端与方形基座12相连,方形连接架11与四根竖梁13的上端相连。
如图1所示,四根竖梁13分别为第一竖梁131、第二竖梁132、第三竖梁133和第四竖梁134,第一竖梁131、第二竖梁132、第三竖梁133和第四竖梁134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竖梁131、第二竖梁132、第三竖梁133和第四竖梁134的上端均与方形连接架11相连,第一竖梁131、第二竖梁132、第三竖梁133和第四竖梁134的下端均与基座12相连,整个结构连接方便、结构稳定。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框架10还包括多个连接横梁14,相邻两个竖梁13的中部与连接横梁14的两端连接,进一步提高支撑框架10的结构强度,保证支撑框架1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具有排水组件23,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上部具有烘道组件33,排水组件23与烘道组件33的接线端331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通过将排水组件23与烘道组件33的接线端331间隔布置,避免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在排水时对烘道组件33的接线端331造成影响,保证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和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分别可以安全且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组件23与烘道组件33的接线端331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防止排水组件23发生漏水时对烘道组件33的接线端331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包括方形基座12、四根竖梁13和方形连接架11,排水组件23和接线端331中的一个靠近位于左侧的竖梁13,排水组件23和接线端331中的另一个靠近位于右侧的竖梁13。
如图1和图4所示,四根竖梁13分别为第一竖梁131、第二竖梁132、第三竖梁133和第四竖梁134,第一竖梁131的下端与方形基座12的左前部连接且上端与方形连接架11的左前部连接,第二竖梁132的下端与方形基座12的右前部连接且上端与方形连接架11的右前部连接,第三竖梁133的下端与方形基座12的左后部连接且上端与方形连接架11的左后部连接,第四竖梁134与方形基座12的右后部连接且上端与方形连接架11的右后部连接。
进一步地,排水组件23靠近第一竖梁131和第三竖梁133设置,烘道组件33的接线端331靠近第二竖梁132和第四竖梁134设置,从而使排水组件23与烘道组件33的接线端331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避免排水组件23对接线端331造成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外桶21和第一内筒22,第一内筒22设于第一外桶21内,第一外桶21的下部设有排水口,排水组件23包括排水管231,排水管231的一端与第一外桶21的排水口连通,从而将第一外桶21内的水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排水组件23还包括气压导管232,气压导管232的一端与排水管231连通,从而实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内的水位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排水组件23还包括加热腔体233,加热腔体233设于第一外桶21的下部,加热腔体233与第一外桶21一体成型,排水口设置在加热腔体233上,排水管231的一端与加热腔体233上的排水口连通。加热腔体233用于加热流入其内部的水,即加热腔体233可以根据程序设定加热位于其内部的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外桶31和第二内筒32,第二内筒32设于第二外桶31内,烘道组件33与第二外桶31连通,烘道组件33用于加热从第二外桶31排出的气体,并将加热后的气体输送到第二外桶31内,从而烘干第二内筒32内的衣物。
如图7-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排水组件23包括加热腔体233,加热腔体233的至少部分与烘道组件33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通过将加热腔体233的至少部分与烘道组件33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可以防止衣物处理装置100在运行过程中加热腔体233与烘道组件33发生干涉,有利于降低衣物处理装置100的高度,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烘道组件33位于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上部的中部,加热腔体233相对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的中部偏置。
例如,加热腔体233可以设置在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的左部,即加热腔体233在经过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中轴线的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中轴线的左侧。再如,加热腔体233可以设置在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的右部,即加热腔体233在经过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中轴线的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中轴线的右侧。
如图1、图6以及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包括支撑框架10和第一衣物处理模块,支撑框架10限定有容纳空间,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设于容纳空间内,并且第一衣物处理模块与支撑框架10连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其中,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外桶(如图1所示的第一外桶21),外桶包括沿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沿外桶的轴向(如图1和图10所示的前后方向)排布,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通过多个紧固件214相连,任意一个紧固件214低于外桶的最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通过将任意一个紧固件214设置为低于外桶的最高点,有利于降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外桶的高度,从而降低衣物处理装置100的高度,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紧固件214沿外桶的周向间隔设置,保证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在周向上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桶件211的后端封闭以形成外桶的桶底,第一桶件211的前端具有第一开口,第二桶件212的前端具有开口以形成外桶的敞开口,第二桶件212的后端具有第二开口,即第一桶件211具有朝向第二桶件212敞开的第一开口,第二桶件212具有朝向第一桶件211敞开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第一桶件211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第一凸耳2111,多个第一凸耳2111沿第一开口的周向间隔布置,第二桶件212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第二凸耳2121,多个第二凸耳2121沿第二开口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一凸耳2111与多个第二凸耳2121位置一一对应,并且通过多个紧固件214对应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的紧密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凸耳2111和第二凸耳2121的高度不高于外桶的最高点,有利于降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外桶的高度,从而降低衣物处理装置100的高度。
如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凸耳2111通过第一连接筋2112相连,第一连接筋2112沿第一开口的周向延伸,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凸耳2121通过第二连接筋2122相连,第二连接筋2122沿第二开口的周向延伸,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凸耳2111以及第二凸耳2121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增加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的连接紧密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外桶的最高点具有避让平台213,任意一个紧固件214的高度低于避让平台213。由此,通过设置避让平台213,即在不影响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外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对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外桶的顶部进行削平处理,有利于降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外桶的高度,从而降低衣物处理装置100的高度,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桶件211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筋2112,第二桶件212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筋2122,避让平台213设于位于外桶的顶部的第一连接筋2112和/或第二连接筋2122,即,对位于外桶的顶部的第一连接筋2112和第二连接筋2122进行削平处理,有利于降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外桶的高度,从而降低衣物处理装置100的高度,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上连接组件40吊装于支撑框架10的上部,上连接组件40与第一桶件211和第二桶件212相连。
具体地,上连接组件4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上连接件41,至少一个上连接件41与支撑框架10的上部和第一桶件211相连,至少一个上连接件41与支撑框架10的上部和第二桶件212相连,保证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横梁14,第一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上减振组件50支撑于支撑框架10,其中,上减振组件5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上减振件51,每个上减振件51分别与连接横梁14和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具体地,第一桶件211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桶件212的轴向长度,上减振件51形成为上减振杆,上减振杆的一端与连接横梁14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一桶件211相连,不仅可以实现减振效果,而且可以保证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还包括内筒,内筒可旋转地设于外桶内。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设于容纳空间内且与支撑框架10连接,第二衣物处理模块位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方。其中,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可以为洗衣模块,也可以为干衣模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
第一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设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具有排水组件;
第二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且位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方,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上部具有烘道组件,
其中,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烘道组件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上部的中部,所述加热腔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下部的中部偏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外桶和设于所述第一外桶内的第一内筒,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桶的下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气压导管,所述气压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设于所述第一外桶的下部,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外桶和设于所述第二外桶内的第二内筒,所述烘道组件与所述第二外桶连通,用于加热从所述第二外桶排出的气体并将加热后的气体输送到所述第二外桶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上连接组件吊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上部,
其中,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上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的上部相连,所述上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横梁,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上减振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撑框架,
其中,所述上减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上减振件,所述上减振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相连,所述上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下减振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
其中,所述下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下减振件,所述下减振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相连,所述下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横梁,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通过下连接组件吊装于所述支撑框架,
其中,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下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相连,所述下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相连。
CN201910959686.XA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Withdrawn CN110761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5910.0A CN114836935B (zh)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CN201910959686.XA CN110761027A (zh)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9686.XA CN110761027A (zh)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5910.0A Division CN114836935B (zh)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1027A true CN110761027A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317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9686.XA Withdrawn CN110761027A (zh)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CN202210415910.0A Active CN114836935B (zh)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5910.0A Active CN114836935B (zh) 2019-10-10 2019-10-10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76102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6096A (ja) * 1993-09-29 1995-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ステムランドリー装置
KR20080022786A (ko) * 2006-09-07 2008-03-1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세탁건조 복합기의 건조장치 및 건조방법
WO2009020309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drying system having washer and dry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ter supply for the same
CN104278480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双滚筒洗衣机
JP2017536902A (ja) * 2014-12-12 2017-12-14 青島海爾滾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複数ドラム洗濯機の排水−脱水制御方法
CN108474169A (zh) * 2016-01-04 2018-08-3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108866945A (zh) * 2017-05-11 2018-11-23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外筒及洗衣机
CN108950976A (zh) * 2017-05-27 2018-12-07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CN208219226U (zh) * 2018-03-30 2018-12-11 阿兰斯洗涤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工业洗衣机外筒结构
CN110106675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08701B1 (it) * 1999-02-16 2002-01-10 Iar Siltal Spa Macchina di lavaggio combinata
TR200300569A2 (tr) * 2003-04-30 2004-12-21 Tolon Maki̇na Teksti̇l Gida Sanayi̇ Ve Ti̇caret Li̇mi̇ted Şi̇rketi̇ Endüstriyel tip üstüste birleşik katlı (stack) yıkama-sıkma ve kurutma makinesi.
CN107287815B (zh) * 2017-07-11 2021-12-17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洗护一体机
CN109487509B (zh) * 2017-09-13 2021-07-16 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109518409B (zh) * 2017-09-18 2021-12-14 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洗干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6096A (ja) * 1993-09-29 1995-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ステムランドリー装置
KR20080022786A (ko) * 2006-09-07 2008-03-1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세탁건조 복합기의 건조장치 및 건조방법
WO2009020309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drying system having washer and dry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ter supply for the same
CN104278480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双滚筒洗衣机
JP2017536902A (ja) * 2014-12-12 2017-12-14 青島海爾滾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複数ドラム洗濯機の排水−脱水制御方法
CN108474169A (zh) * 2016-01-04 2018-08-3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108866945A (zh) * 2017-05-11 2018-11-23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外筒及洗衣机
CN108950976A (zh) * 2017-05-27 2018-12-07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CN110106675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CN208219226U (zh) * 2018-03-30 2018-12-11 阿兰斯洗涤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工业洗衣机外筒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6935B (zh) 2023-11-03
CN114836935A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1917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1688347B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1960853B1 (ko) 더블드럼 세탁기
CN110777502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4855412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0670300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0761027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0761028B (zh) 衣物处理装置
EP1472403B1 (en) A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having being improved duct structure thereof
CN114059264A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WO2019161735A1 (zh) 一种洗干一体机
CN111764092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568379U (zh) 一种底座、衣物处理设备和清洁系统
CN220503479U (zh) 一种运输固定装置及洗衣机
CN219621448U (zh) 一种箱体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
US20050005650A1 (en) Bracket for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219621449U (zh) 一种箱体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1455609A (zh) 衣物处理装置
WO2019166007A1 (zh) 一种弹簧承重横梁及衣物处理设备的骨架
CN219752756U (zh) 一种底座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9568344U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
KR200159084Y1 (ko) 세탁기의 현가장치
CN219470483U (zh) 一种横梁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9099599U (zh) 加强梁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09798343U (zh) 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