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8997A -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8997A
CN110758997A CN201911196061.9A CN201911196061A CN110758997A CN 110758997 A CN110758997 A CN 110758997A CN 201911196061 A CN201911196061 A CN 201911196061A CN 110758997 A CN110758997 A CN 110758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backstop
ring
inner r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60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8997B (zh
Inventor
高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ong Bashik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shk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shk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shk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60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899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19606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758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8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8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8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8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02Belt- or chain-engaging elements
    • B65G23/04Drums, rollers, or wheels
    • B65G23/08Drums, rollers, or wheels with self-contained driving mechanisms, e.g. motors and associated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所述双向旋转逆止器包括:外壳、内圈、外圈、转矩传递组件、至少一个外盘及至少一个内盘;外壳与旋转部件连接,内圈固定不动,转矩传递组件设置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用于实现外圈相对内圈的单向旋转;外盘和内盘设置在外壳与外圈之间,通过调整外盘与内盘的结合状态,可实现外壳相对内圈自由转动或传递转矩。所述永磁滚筒包含如上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本申请的优点是:双向旋转逆止器内圈固定,外圈旋转,与现有逆止器结构恰好相反,并解决了传统逆止器只能单向旋转的限制,当需要逆止器反向旋转时,通过调整外盘与内盘的结合状态,即可实现;同时解决了永磁滚筒在启动时需要反转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逆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背景技术
在物料运输领域,特别是在利用输送机输送散料时,往往需要限制物料输送的方向,例如,带有倾角的带式输送机。正常输送物料时,输送机向上运行,当出现设备故障或突然停电时,需要限制输送机的反向运转,以防止出现系统损坏或人员伤害。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目前驱动技术也在更新换代。驱动系统由原来的电机加减速驱动滚筒更新为滚筒直接驱动,即当前的永磁滚筒。而永磁滚筒与传统的滚筒结构恰好相反,传统滚筒的滚筒轴与筒体固定连接,一般滚筒轴长出筒体的轴向两端面,滚筒轴一端与减速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的出轴可以用于安装逆止器,逆止器内圈与滚筒轴同步转动,外圈通过力臂限位在基座上。正常工作时,滚筒轴与筒体同步旋转,逆止器内圈随滚筒轴同步转动,当滚筒出现反向转动的趋势时,逆止器发挥作用,阻止滚筒的反向旋转。
而永磁滚筒的结构与传统滚筒结构不同,永磁滚筒的滚筒轴两端固定在基座上,不能旋转,筒体绕滚筒轴旋转,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逆止器没有安装位置,且滚筒轴是静止的。
另外,由于永磁滚筒的驱动原理与现有技术不同,导致了永磁滚筒在启动时存在另一问题:永磁滚筒的筒体会存在反转的情况,如果再使用原有结构的逆止器,逆止器将会直接阻止滚筒的转动,导致无法正常启动。
问题三,当使用多台逆止器时,由于多台逆止器的受力具有不同步性,导致每台逆止器的选型系数过大;即使放大了逆止器的型号,如果安装时多台逆止器存在较大的安装误差,仍然会存在先受力的逆止器已经过载了,另外的逆止器还没有受力的情况,导致逆止器损坏较快。
问题四,由于永磁滚筒可以直接驱动,不再需要现有驱动中的电机及减速机,永磁滚筒可以直接安装在驱动机加上,导致逆止器力臂也失去了限位的基座,无法提供反向逆止力。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包括:
外壳,用于与旋转部件连接并绕旋转轴线旋转;
内圈,所述内圈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且固定不动;
外圈,所述外圈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且在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处;所述外圈设置在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处;
转矩传递组件,所述转矩传递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所述外圈能够相对所述内圈在第一旋转方向上自由的旋转,所述转矩传递组件用于结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并阻止所述外圈相对于所述内圈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至少一个外盘,所述外盘连接至所述外壳的径向内表面,且沿所述轴线方向能够自由移动;
至少一个内盘,所述内盘连接至所述内圈的径向外表面,且沿所述轴线方向能够自由移动;
所述外盘与所述内盘具有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所述结合状态下,所述外盘与所述内盘之间能够传递转矩;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外盘相对所述内盘能够自由转动;
所述外壳与所述外圈在径向方向设置有支撑,使得所述外壳能够相对所述外圈自由旋转;或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圈在径向方向设置有支撑,使得所述外壳能够相对所述内圈自由旋转。
优选的,所述双向旋转逆止器还包含:
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外盘与所述内盘在结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相互切换;且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内盘或所述外盘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或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含:
活塞,所述活塞的轴向一端用于向所述外盘或内盘施加轴向力;
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沿所述轴线方向产生轴向力,以在所述轴线方向推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外盘或内盘。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进一步包含: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塞形成一环形储油腔;
泵站,所述泵站通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环形储油腔连通,所述泵站用于向所述环形储油腔内注入液压油,以克服所述弹簧对所述活塞施加的轴向力,使所述活塞向着远离所述外盘或内盘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还包含:
推力调节机构,所述推力调节机构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在所述活塞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每个弹簧在远离所述外盘或内盘的一端设置有压环;
所述推力调节机构在对应每个弹簧的位置设置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用于调节所述弹簧的压缩量。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还包含:磨损指示销,所述磨损指示销一端与所述活塞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推力调节机构并向外伸出一段长度,所述磨损指示销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双向旋转逆止器还包含: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外壳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孔与所述内圈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
优选的,所述外圈的轴向两侧设置有推力轴承或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优选的,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径向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或铜套。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永磁滚筒,所述永磁滚筒包含如上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可以通过外盘与内盘在结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满足不同方向的旋转需求;当外壳与内圈之间不需要传递转矩时,外盘与内盘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外壳可以相对内圈在两个方向自由旋转。当外壳与内圈之间需要传递转矩时,外盘与内盘处于结合状态,外壳只能相对内圈在一个方向自由转动,另一方向实现逆止作用;如果在外盘与内盘结合状态下传递的转矩超过设定值时,外盘与内盘结合面之间发生打滑,此时可以保证逆止器免受损坏;如果安装有多台逆止器,则此时可以实现多台逆止器之间的均载,以减小多台逆止器的型号。
另外,本申请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在工作时,内圈固定不动,而外壳跟随需要逆止的设备旋转,与现有逆止器的结构恰好相反,可以适用于最新技术的永磁滚筒。
再者,本申请通过第一端盖与外壳固定连接,并在第一端盖的内孔与内圈之间设置有轴承支撑,其优点在于减小了轴承的型号,降低了产品成本。
第四,本申请还设置有磨损指示销,如果外盘与内盘之间出现磨损后,通过磨损指示销上的刻度可以显示磨损量,从而可以及时调整弹簧力,以保证外盘与内盘之间传递转矩的能力。
第五,本申请的双向转逆止器不需要额外安装逆止力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向旋转逆止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双向旋转逆止器与永磁滚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外壳;2-内圈;3-外圈;4-外盘;5-内盘;6-推动机构;7-转矩传递组件;8-双向旋转逆止器;9-轴线;10-永磁滚筒;11-第一端盖;12-滚动轴承;13-定位板;14-骨架油封;15-铜套;71-限位块;31-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61-活塞;62-弹簧;63-壳体;64-环形储油腔;65-推力调节机构;66-压环;67-接口;68-调节螺钉;69-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完成的一个实施例的双向旋转逆止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双向旋转逆止器8被设计成为与围绕轴线9旋转的旋转部件连接,定义所述旋转部件正常工作时的转向为正向。在所述旋转部件启动时,可以允许所述旋转部件绕轴线9反向旋转;启动后,在所述旋转部件正常工作状态下,用以制止所述旋转部件绕轴线9反向旋转;当所述旋转部件在工作状态下发生过载后,双向旋转逆止器8再次可以允许所述旋转部件绕轴线9反转。双向旋转逆止器8包含外壳1、内圈2、外圈3、转矩传递组件7、外盘4、内盘5、推动机构6、第一端盖11、滚动轴承12、定位板13、骨架油封14、铜套15、限位块71、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31。
外壳1的结构呈环形,用于与旋转部件连接并绕旋转轴线9旋转;所述旋转部件可以为永磁滚筒。外壳1可以与永磁滚筒的旋转部件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与永磁滚筒的旋转部件连接。外壳1的内孔表面设置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用于与外盘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孔在轴向设置为具有孔径变化的结构,中部孔径最小,用以加工内花键,两端孔径均大于所述内花键的大径尺寸,外壳1的内孔一端通过内止口与第一端盖11的外止口配合,用以径向支撑外壳,外壳1通过第一端盖11与所述旋转部件(即永磁滚筒的转动部件)固定连接。外壳1的轴向另一端内孔用以安装滚动轴承或耐磨铜套,用以径向支撑外壳1,在所述滚动轴承或耐磨铜套的轴向外侧(远离内花键的一侧)设置有密封件。
第一端盖11可以看做是外壳1的一部分,或者单独的部件,第一端盖11通过螺钉与外壳1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第一端盖11与外壳1配合后在径向向外延伸出凸缘结构,该凸缘部位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螺栓孔,用于穿过螺栓与所述旋转部件连接。第一端盖11的内孔还设置有轴承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滚动轴承12,滚动轴承12通过定位板13进行轴向定位,定位板13通过螺钉与第一端盖11固定连接,且在定位板13的内孔处设置有骨架油封14。滚动轴承12的内孔安装在内圈2上,从而实现第一端盖相对内圈的自由转动。
内圈2设置在外壳1中,且固定不动;在本实施例中,内圈2的结构与现有逆止器的内圈相同,滚动轴承12设置在第一端盖11与内圈之间,起支撑作用,第一端盖11与外壳固定支撑连接,所以,外壳1能够通过滚动轴承12的支撑,实现相对内圈2转动,而内圈2静止不动。在本实施例中,内圈2通过键与永磁滚筒的滚筒轴连接。滚筒轴两端通过基座固定不动。
外圈3设置在外壳1中,并且在内圈2的径向向外处;外圈3设置为环形结构,外圈3的外圆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外花键用于与内盘连接。外圈3的轴向两端面设置有推力轴承或者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一是可以限制外圈3的轴向攒动,而是可以防止外圈的两端面与相邻部件之间发生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外圈3的轴向两端面与相邻部件之间设置为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31,其优点在尺寸小,可以减小逆止器的体积。
转矩传递组件7设置在内圈2与外圈3之间,外圈3能够相对内圈2在第一旋转方向上自由的旋转(例如,面对轴端顺时针),转矩传递组件7用于结合内圈2与外圈3并阻止外圈3相对于内圈2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即倒转,此时面对轴端为逆时针);转矩传递组件7的轴向两侧设置有限位块71,用以限制转矩传递组件7的轴向攒动。在本实施例中,转矩传递组件7及限位块71的结构与现有逆止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至少一个外盘4,外盘4设置为环形摩擦片,外盘4的外圆设置有外花键,外盘4通过所述外花键与外壳1的内花键配合连接,且沿轴线9的方向能够自由移动;
至少一个内盘5,内盘5设置为环形摩擦片,且内盘5的内孔设置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与外圈3的外花键配合连接,且沿轴线9的方向能够自由移动。
外盘4与内盘5在轴线9的方向交替设置。
外盘4与内盘5具有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所述结合状态下,外盘4与内盘5的接触面之间被压紧,外盘4与内盘5之间能够传递转矩;在所述分离状态下,外盘4与内盘5之间的压紧力消除,外盘4相对内盘5能够自由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离状态是指用于使外盘与内盘传递转矩的压紧力消失,与外盘和内盘是否接触或完全脱离无关。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通过第一端盖11及滚动轴承12与内圈2在径向方向设置有支撑,使得外壳1能够相对内圈2自由旋转。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外圈3与内圈2之间设置有转矩传递组件7进行径向支撑,所以外壳1还可以与外圈3在径向方向设置有支撑,使得外壳1能够相对外圈3自由旋转,从而实现外壳1相对内圈2的自由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轴线9的方向是指轴向方向,即图1示例的左右方向。
推动机构6与内圈2固定连接,用于使外盘4与内盘5在结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相互切换,且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内盘或所述外盘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或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以使所述外盘和内盘在结合状态下能够相对活塞转动;所述推力轴承可以是推力球轴承或推力滚子轴承;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69,所述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69与推力垫圈配合使用(GB/T 4605-2003);外壳1能够相对所述推动机构6自由转动,且外壳1与推动机构6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机构6包含活塞61、弹簧62、壳体63、泵站、推力调节机构65、压环66、调节螺钉68及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69。
活塞61的轴向一端用于向所述外盘或内盘施加轴向力;如,活塞61的一端用于通过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69与外盘4的侧面接触,用于向外盘4施加压力;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外盘与内盘数量的不同,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69的轴向端面还可以与内盘5的轴向侧面接触,用于向内盘5施加压力。由于外盘4与内盘5在轴线方向均能够自由移动,因此,当一个外盘或内盘的侧面受到活塞61的压力时将发生轴向移动,直至所有外盘与内盘相互贴紧,并在各接触面间产生压力,以传递转矩。
弹簧62用于沿轴线9的方向产生轴向力,以在所述轴线方向推动活塞61朝向所述外盘或内盘,使内盘与外盘之间产生压紧力,进而传递转矩。
壳体63与活塞61形成一环形储油腔64;环形储油腔64通过壳体63上设置的接口67与泵站连通,泵站用于向环形储油腔64内注入液压油,以克服弹簧62对活塞61施加的轴向力,使活塞61向着远离所述外盘或内盘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外盘4与内盘5之间的压紧力,进而使不再传递转矩,使外壳1能够相对内圈反向转动。所述反向是指:例如永磁滚筒在正常工作时为顺时针转动,外壳1跟随永磁滚筒自由转动,内圈2固定在滚筒轴上静止不动;由于永磁滚筒在启动时,会存在反转现象(即逆时针),此时则需要在启动永磁滚筒前,先启动泵站,泵站向环形储油腔64内注入压力油,克服弹簧62的力,使活塞61向着远离外盘或内盘的方向移动(图1示例中向右移动),外盘4与内盘5之间的压紧力消除,然后再启动永磁滚动,此时外壳1则可以随永磁滚筒反向空转,而不传递转矩,内圈静止不动。当永磁滚筒启动完成后,即开始正常顺时针转动,此时可以释放泵站提供的油压,环形储油腔64内的压力油在弹簧62的作用下回流至泵站,同时,活塞再次向左移动,对外盘4和内盘5施加压紧力,外盘4与内盘5之间开始传递转矩,外壳1通过外盘与内盘的配合带动外圈3自由转动,内圈2静止不动。完成永磁滚筒的空载启动。
推力调节机构65与内圈2和壳体63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
弹簧62在活塞61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每个弹簧在远离所述外盘或内盘的一端设置有压环66;推力调节机构65在对应每个弹簧的位置设置有调节螺钉68,调节螺钉68顶在压环66上,用于调节弹簧62的压缩量,进而调节弹簧对活塞61的力,并传递到外盘与内盘的结合面之间,从而调整外盘与内盘之间传递的转矩值。
可以理解的是,推力调节机构65与壳体63固定连接后,其径向外圆可以继续向外延伸形成与第一端盖11对应的凸缘,推力调节机构65上的凸缘与第一端盖11的凸缘在轴线9的方向通过螺栓或螺杆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其目的在于方便运输过程中的搬运及现场暗转。双向旋转逆止器8在现场安装完成后,运转前应该拆除推力调节机构65上的凸缘与第一端盖11的凸缘的连接部件,以使第一端盖11能够随旋转部件自由转动,而推力调节机构65静止不动。推力调节机构65上的凸缘与第一端盖11的凸缘的连接螺栓或螺杆在圆周方向上至少设置有2个。
可选的,为了双向旋转逆止器的运输吊装方便,还可以在外壳1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侧面安装限位盖,所述限位盖用于轴向限位推动机构6的轴向移动。例如,所述限位盖在与外壳的所述侧面固定连接后,还具有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位于推力调节机构65的右侧,在轴线9的方向上,在所述限位面与推力调节机构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或者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用于放置接触面间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调节机构65还包含:磨损指示销(图1中未示出),所述磨损指示销一端与活塞61的右端面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另一端沿轴线9的方向穿过推力调节机构65并向外伸出一段长度,所述磨损指示销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当外盘与内盘之间产生磨损导致外盘和/或内盘厚度减小后,活塞61会在弹簧62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此时磨损指示销伸出推力调节机构的长度将减小,根据磨损指示销上的刻度值,可以确定外盘与内盘当前可以传递的转矩值;如果需要,则可以通过调节螺钉68调节外盘与内盘之间的转矩传递值。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62为圆柱压缩弹簧,可以理解的是,弹簧62还可以为碟簧等其它压缩弹簧。
第一端盖11与外壳1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第一端盖11的内孔与内圈2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与壳体63径向之间设置有铜套15及骨架油封,铜套15用以径向支撑外壳1,使外壳1能够相对推动机构6自由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铜套还可以用滚动轴承代替。
如图1中所示,活塞61与壳体63及推力调节机构的配合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在外壳1的径向外圆表面设置有油孔,用于向外盘与内盘之间及外圈与内圈之间注入润滑油或者释放内部的润滑油。
如图1所示,图中外壳1、第一端盖11、内圈2、推动机构6、密封圈及骨架油封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并将外盘4、内盘5、外圈3及转矩传递组件7围在内部,为了不使所述密封空间内形成密封环境,可以在静止的推动机构6上设置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孔,并在所述通气孔上安装空气滤清器;例如,可以在壳体63上设置所述通气孔,也可以在推力调节机构65上设置所述通气孔。
为了双向旋转逆止器在工作时具有更平稳的性能,双向旋转逆止器安装完成后,其内圈需要进行轴向定位,以限制内圈在轴线9方向的移动。
本申请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可以通过外盘4与内盘5在结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满足不同方向的旋转需求;当外壳1与内圈2之间不需要传递转矩时,外盘4与内盘5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外壳1可以相对内圈2在两个方向自由旋转。当外壳1与内圈2之间需要传递转矩时,外盘4与内盘5处于结合状态,外壳1只能相对内圈在一个方向自由转动,另一方向实现逆止作用;如果在外盘4与内盘5结合状态下传递的转矩超过设定值时,外盘4与内盘5结合面之间发生打滑,此时可以保证逆止器免受损坏;如果安装有多台逆止器,则此时可以实现多台逆止器之间的均载,因为当一台逆止器出现打滑时,另外的逆止器将开始受力,这样就保证了多台逆止器所提供的逆止力是可以叠加的,从而减小多台逆止器的型号。
另外,本申请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在工作时,内圈2固定不动,而外壳1跟随设备旋转,与现有逆止器的结构恰好相反,可以适用于最新技术的永磁滚筒使用。
再者,本申请通过第一端盖11与外壳1固定连接,并在第一端盖11的内孔与内圈2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12支撑,其优点在于减小了轴承的型号,降低了产品成本。
第四,本申请还设置有磨损指示销,如果外盘与内盘之间出现磨损后,通过磨损指示销上的刻度可以显示磨损量,从而可以及时调整弹簧力,以保证外盘与内盘之间传递转矩的能力。
第五,本申请的双向转逆止器不需要额外安装逆止力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永磁滚筒,如图2所示,所述永磁滚筒包含如上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图中仅显示了双向旋转逆止器与永磁滚筒的连接,可以与永磁滚筒的侧板连接。由于双向旋转逆止器8中的推动机构6是与内圈固定连接的,而内圈2与永磁滚筒的滚筒轴通过键连接,所以在推动机构6是不会转动的,这就为推动机构6连接泵站创造了条件。例如,永磁滚筒在正常工作时为顺时针转动,外壳1跟随永磁滚筒自由转动,内圈2固定在滚筒轴上静止不动;由于永磁滚筒在启动时,会存在反转现象(即逆时针),此时则需要在启动永磁滚筒前,先启动泵站,泵站向环形储油腔64内注入压力油,克服弹簧62的力,使活塞61向着远离外盘或内盘的方向移动(图1示例中向右移动),外盘4与内盘5之间的压紧力消除,然后再启动永磁滚动,此时外壳1则可以随永磁滚筒反向空转,而不传递转矩,内圈静止不动。当永磁滚筒启动完成后,即开始正常顺时针转动,此时可以释放泵站提供的油压,环形储油腔64内的压力油在弹簧62的作用下回流至泵站,同时,活塞再次向左移动,对外盘4和内盘5施加压紧力,外盘4与内盘5之间开始传递转矩,外壳1通过外盘与内盘的配合带动外圈3自由转动,内圈2静止不动。完成永磁滚筒的空载启动。
为了双向旋转逆止器在工作时具有更平稳的性能,双向旋转逆止器安装完成后,其内圈需要进行轴向定位,以限制内圈在轴线9方向的移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用于与旋转部件连接并绕旋转轴线旋转;
内圈(2),所述内圈(2)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且固定不动;
外圈(3),所述外圈(3)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并且在所述内圈(2)的径向向外处;
转矩传递组件(7),所述转矩传递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所述外圈能够相对所述内圈在第一旋转方向上自由的旋转,所述转矩传递组件用于结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并阻止所述外圈相对于所述内圈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至少一个外盘(4),所述外盘(4)连接至所述外壳的径向内表面,且沿所述轴线方向能够自由移动;
至少一个内盘(5),所述内盘(5)连接至所述内圈的径向外表面,且沿所述轴线方向能够自由移动;
所述外盘与所述内盘具有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所述结合状态下,所述外盘与所述内盘之间能够传递转矩;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外盘相对所述内盘能够自由转动;
所述外壳(1)与所述外圈在径向方向设置有支撑,使得所述外壳能够相对所述外圈自由旋转;或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圈在径向方向设置有支撑,使得所述外壳能够相对所述内圈自由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推动机构(6),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外盘与所述内盘在结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相互切换;且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内盘或所述外盘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或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含:
活塞(61),所述活塞的轴向一端用于向所述外盘或内盘施加轴向力;
弹簧(62),所述弹簧用于沿所述轴线方向产生轴向力,以在所述轴线方向推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外盘或内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进一步包含:
壳体(63),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塞形成一环形储油腔(64);
泵站,所述泵站通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环形储油腔连通,所述泵站用于向所述环形储油腔内注入液压油,以克服所述弹簧对所述活塞施加的轴向力,使所述活塞向着远离所述外盘或内盘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还包含:
推力调节机构(65),所述推力调节机构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壳体(63)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62)在所述活塞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每个弹簧在远离所述外盘或内盘的一端设置有压环(66);
所述推力调节机构(65)在对应每个弹簧的位置设置有调节螺钉(68),所述调节螺钉用于调节所述弹簧的压缩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还包含:磨损指示销,所述磨损指示销一端与所述活塞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推力调节机构(65)并向外伸出一段长度,所述磨损指示销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一端盖(11),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外壳(1)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孔与所述内圈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轴向两侧设置有推力轴承或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径向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或铜套。
10.一种永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滚筒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旋转逆止器。
CN201911196061.9A 2019-11-27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Active CN110758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6061.9A CN110758997B (zh) 2019-11-27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6061.9A CN110758997B (zh) 2019-11-27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8997A true CN110758997A (zh) 2020-02-07
CN110758997B CN110758997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27057A1 (en) * 1993-05-17 1994-11-24 Thk Ment Research Co., Ltd. Torque limiter
JP2005325908A (ja) * 2004-05-13 2005-11-24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CN201330071Y (zh) * 2009-01-07 2009-10-21 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外装式电动滚筒用逆止器
CN202030299U (zh) * 2011-04-28 2011-11-09 浙江精基机电有限公司 装有双色液位计与液压缸的逆止器
EP2865882A1 (fr) * 2013-10-28 2015-04-29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Lanceur à embrayage à friction perfectionné et démarreur de moteur thermiqu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orrespondant
CN104685253A (zh) * 2012-10-08 2015-06-03 施蒂伯有限公司 通过外座圈的径向表面进行转矩传递的逆止离合器
CN206555382U (zh) * 2017-03-14 2017-10-13 北京新兴超越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逆止限矩保护装置
CN109132353A (zh) * 2018-08-31 2019-01-04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逆止和调速功能的液压轴向柱塞式传动滚筒
CN211077387U (zh) * 2019-11-27 2020-07-24 北京巴什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27057A1 (en) * 1993-05-17 1994-11-24 Thk Ment Research Co., Ltd. Torque limiter
JP2005325908A (ja) * 2004-05-13 2005-11-24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CN201330071Y (zh) * 2009-01-07 2009-10-21 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外装式电动滚筒用逆止器
CN202030299U (zh) * 2011-04-28 2011-11-09 浙江精基机电有限公司 装有双色液位计与液压缸的逆止器
CN104685253A (zh) * 2012-10-08 2015-06-03 施蒂伯有限公司 通过外座圈的径向表面进行转矩传递的逆止离合器
EP2865882A1 (fr) * 2013-10-28 2015-04-29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Lanceur à embrayage à friction perfectionné et démarreur de moteur thermiqu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orrespondant
CN206555382U (zh) * 2017-03-14 2017-10-13 北京新兴超越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逆止限矩保护装置
CN109132353A (zh) * 2018-08-31 2019-01-04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逆止和调速功能的液压轴向柱塞式传动滚筒
CN211077387U (zh) * 2019-11-27 2020-07-24 北京巴什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85926A (en) Clutch/brake
CA2882886C (en) Backstopping clutch with torque transmission through radial surface of outer race
CN210943524U (zh) 一种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CN105526280A (zh) 双向非逆止超越离合器
CN211077387U (zh)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US10132362B2 (en)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shaft coupling device with elastic member used therein
CN210943523U (zh) 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CN110758997A (zh)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CN110758997B (zh) 一种双向旋转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CN110758998A (zh) 一种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CN104806657B (zh) 一种超越离合器和驱动装置
CN208734760U (zh) 一种单向超越离合器
CN106044607A (zh) 双向逆止装置及双向逆止手摇器
CN106015391A (zh) 双向自锁离合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4832573A (zh) 负载制动装置及其应用的起吊设备
CN211919900U (zh) 一种带离合装置的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CN208397159U (zh) 一种离合传动装置
CN108561451B (zh) 一种离合传动装置
CN111003425A (zh) 一种带离合装置的逆止器及具有其的永磁滚筒
CN204755677U (zh) 一种负载制动装置及其应用的起吊设备
CN103523210A (zh) 前起落架摩擦减摆装置
CN203189566U (zh) 一种超越离合器总成
CN203681033U (zh) 一种打印机的悬臂轴支撑系统
CN104373481A (zh) 一种离合器分离拨叉总成
CN110963434B (zh) 一种起升用制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30

Address after: 037300 No. 88 Yuantai Roa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Da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ATONG BASHIK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2200 1603, building 2, yard 19, Huangping Road, Huilonggua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ASK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