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3104A -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3104A
CN110753104A CN201910984829.2A CN201910984829A CN110753104A CN 110753104 A CN110753104 A CN 110753104A CN 201910984829 A CN201910984829 A CN 201910984829A CN 110753104 A CN110753104 A CN 110753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gateway
detection
value
product
detec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48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贤成
金华园
杨中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lian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lian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lian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lian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848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31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3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3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产品的相关参数,还包括,被测产品上设置有ID载体,且ID载体上设有唯一的ID值;编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ID载体上的ID值;可信边缘网关,设置在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中转,以及根据接收到的接收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发放ID密钥;云端,与可信边缘网关连接,接收合格产品的密钥和ID,并储存。实现第三方为产品提供可靠的质量验证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商品的质量保障体系都是离线型的,采用样品送检→第三方检测通过→发合格证→生产,生产后的产品由厂家自己进行检测以及第三方抽检,目前厂家检测大多通过各类传感器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设备如下图1所示,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其质量的验证本质是控制器采集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到产品的质量,目前的检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送检的产品与其它产品的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即产品质量并没有达到送检的标准;2.厂家质量检测体系不严谨或质量检测数据作假或可能并没有检测产品,这就使厂家的质检程序并不完全可信。所以,目前的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管理漏洞,无法很好地保障出售给消费者的质量是符合质量标准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产品的相关参数,还包括,
被测产品上设置有ID载体,且ID载体上设有唯一的ID值;
编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ID载体上的ID值;
可信边缘网关,设置在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中转,以及根据接收到的接收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发放ID密钥;
云端,与可信边缘网关连接,接收合格产品的密钥和ID,并储存。
所述编码读取装置上设有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上设有第一读码模块,用于定期读取编码读取装置上的ID值。
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整个检测过程,所述摄像装置与可信边缘网关连接,所述摄像装置内储存有正常场景数据,通过将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进行对比,当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时,所述摄像装置向可信边缘网关发出报警信号,可信边缘网关停止发放ID密钥以及向云端发出警报信号。
当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时,所述摄像装置通过可信边缘网关向云端发出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的图像信息数据。
所述摄像装置上设有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上设有第二读码模块,用于定期读取摄像装置上的ID值。
所述摄像装置、编码读取装置和检测装置安装固定处均设有物理电子铅封,当任一物理电子铅封失效时,可信边缘网关停止发放ID密钥以及向云端发出警报信号。
包括反向验证装置,所述反向验证装置包括:
标准产品,其设有ID载体,且ID载体上设有唯一的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储存有标准产品的ID值。
所述反向验证装置包括:
储存机构,用于储存标准产品;
反向验证执行装置,用于将储存机构中的标准产品置于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及检测结束后将标准产品送回至储存机构内。
所述可信边缘网关发出需要进行反向验证的指令,所述检测执行装置保持停止运行状态,当可信边缘网关接收到标准产品的ID值以及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将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储存好的标准检测数值对应,符合标准,则检测执行装置解除停止运行状态;当可信边缘网关接收到标准产品的ID值以及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将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储存好的标准检测数值对应,不符合标准,则检测执行装置保持停止运行状态且发送警报至云端。
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产生随机的时间点发出需要进行反向验证的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使商品质量验证的第三方机构通过在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设置可信边缘网关,在产品上设置ID载体,使产品具有唯一的ID值,实现在线质检,通过对现有的检测设备进行改造,对检测数据合格的产品发放ID密钥,使合格的产品具有可信合格标识,尽可能避免检测数据更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现有技术中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检测执行装置、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执行装置用于将被测产品置于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产品的相关参数,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向检测执行装置发出指令使被测产品置于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被测产品上设置有ID载体,且ID载体上设有唯一的ID值;
编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ID载体上的ID值;
可信边缘网关,设置在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中转,以及根据接收到的接收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发放ID密钥;
云端,与可信边缘网关连接,接收合格产品的密钥和ID,并储存。
ID载体可以为物联网模块或安全芯片(对于物联网商品)或NFC标签(对于非物联网商品)。
可信边缘网关所中转的数据包括与质量评价相关的检测数据。数据中转为在边缘网关上与区块链(联盟链)的形式上传到云端,这样防止被中转的数据被作假。
ID密钥的发放可以采用阿里云LinkSecurityID2(InternetDeviceID)安全技术,用密钥把数据加密存在ID载体上,使合格产品上的ID值和密钥作为唯一的合格证。消费者辨别是否为合格产品可以通过ID读取装置,一边读取ID载体,一边连接云端,进行数据的解密读取,辨析出来为拥有密钥的产品为合格产品。
检测装置可以为任何自动生成检测数据的传感器等装置,根据产品需要被检测的项目进行改装。如果产品只需要通过一个检测仪器进行检测验证是否合格,则在对应的检测仪器上进行改装,将编码读取装置、可信边缘网关固定到该检测仪器上,当产品在该检测仪器上检测的数据对比为合格时,即可发放密钥。如果产品需要通过多个检测仪器进行检测验证,则每个检测仪器上固定一个编码读取装置,将可信边缘网关与所有的检测仪器和编码读取装置之间信号连接,当一个检测仪器检测好一个产品后,该检测仪器将读取到的ID值和检测数据形成一个数据包发送到可信边缘网关,可信边缘网关将同一个ID值的所有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通过所有要求需要检测仪器检测的产品根据预设的合格标准判断是否合格,然后对合格产品发放密钥。或者,将所有检测项目集成到一个检测设备上,全自动检测,一个检测设备上设置一个编码读取装置,一个可信边缘网关,产品进入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时,先通过编码读取装置读取ID值,传输到可信边缘网关,然后通过多个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将检测数据传输到可信边缘网关,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预设的合格标准判断是否合格,然后对合格产品发放密钥。
可信边缘网关设有心跳检测功能,用于保持链接云端;自带ID2密钥,会在传输到云端的数据上加密;设有端口锁定功能,除了约定物理接口以外,不能链接其它物理端口。
所述编码读取装置上设有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上设有第一读码模块,用于定期读取编码读取装置上的ID值。通过定期将编码读取装置与云端通信,防止厂家更换编码读取装置,导致数据作假。
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整个检测过程,所述摄像装置与可信边缘网关连接,所述摄像装置内储存有正常场景数据,通过将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进行对比,当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时,所述摄像装置向可信边缘网关发出报警信号,可信边缘网关停止发放ID密钥,向云端发出警报信号。防止作伪,通过摄像装置对整个检测行为进行分析判断,防止异常场景,比如,操作者将带有ID的产品给编码读取装置进行读取ID值,然后换另一个合格的产品给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当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时,所述摄像装置通过可信边缘网关向云端发出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的图像信息数据。第三方机构可以在云端人工检查被判断为异常的图像信息数据,进行人工复核,如果并没有问题,可以及时向可信边缘网关发送恢复正常的信号,使质量检测系统恢复正常检测秩序。
所述摄像装置上设有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上设有第二读码模块,用于定期读取摄像装置上的ID值。通过定期将摄像装置与云端通信,防止厂家更换摄像装置,导致数据作假。
摄像装置可以为广角摄像头。
所述摄像装置、编码读取装置和检测装置安装固定处均设有物理电子铅封,当任一物理电子铅封失效时,可信边缘网关停止发放ID密钥以及向云端发出警报信号。防止操作者把摄像装置、编码读取装置或检测装置转移到另一台检测设备,而这一台上面一直放置合格产品。
所述摄像装置、编码读取装置和检测装置与可信边缘网关之间实现数据连接的端口处设有端口防断开装置,即在端口上设有发送信号的传感器,在可信边缘网关上设置扫描信号的传感器,实时扫描端口上的信号,一旦信号中断,则触发报警信号。为了防止外部电源断电导致信号中断的问题,在可信边缘网关中设置锂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或者锂电池作为端口防断开装置的主供电电源。
包括反向验证装置,所述反向验证装置包括:
标准产品,其设有ID载体,且ID载体上设有唯一的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储存有标准产品的ID值。可以防止检测装置出现误差或者移动。
所述反向验证装置包括:
储存机构,用于储存标准产品;
反向验证执行装置,用于将储存机构中的标准产品置于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及检测结束后将标准产品送回至储存机构内。
使反向验证的程序有机器自动完成。或者也可以由操作人人工进行,但是这样使标准产品是掌握在生产厂家,容易被替换。
所述可信边缘网关发出需要进行反向验证的指令,所述检测执行装置保持停止运行状态,当可信边缘网关接收到标准产品的ID值以及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将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储存好的标准检测数值对应,符合标准,则检测执行装置解除停止运行状态;当可信边缘网关接收到标准产品的ID值以及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将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储存好的标准检测数值对应,不符合标准,则检测执行装置保持停止运行状态且发送警报至云端。
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产生随机的时间点发出需要进行反向验证的指令。
第三方可以利用本实施例在生产厂家原有的检测设备上进行改装或者由第三方提供检测设备给生产厂家,对生产厂家生产德产品提供可靠的检测以及对合格产品发送密钥,相比现有的技术方案,检测数据更可靠、可信度更高,高效且成本不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产品的相关参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被测产品上设置有ID载体,且ID载体上设有唯一的ID值;
编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ID载体上的ID值;
可信边缘网关,设置在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中转,以及根据接收到的接收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发放ID密钥;
云端,与可信边缘网关连接,接收合格产品的密钥和ID,并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读取装置上设有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上设有第一读码模块,用于定期读取编码读取装置上的ID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整个检测过程,所述摄像装置与可信边缘网关连接,所述摄像装置内储存有正常场景数据,通过将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进行对比,当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时,所述摄像装置向可信边缘网关发出报警信号,可信边缘网关停止发放ID密钥以及向云端发出警报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实时拍摄的图像信息数据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时,所述摄像装置通过可信边缘网关向云端发出与正常场景数据无法匹配的图像信息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上设有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上设有第二读码模块,用于定期读取摄像装置上的ID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编码读取装置和检测装置安装固定处均设有物理电子铅封,当任一物理电子铅封失效时,可信边缘网关停止发放ID密钥以及向云端发出警报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向验证装置,所述反向验证装置包括:
标准产品,其设有ID载体,且ID载体上设有唯一的ID值,所述可信边缘网关储存有标准产品的ID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验证装置包括:
储存机构,用于储存标准产品;
反向验证执行装置,用于将储存机构中的标准产品置于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及检测结束后将标准产品送回至储存机构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所述可信边缘网关发出需要进行反向验证的指令,所述检测执行装置保持停止运行状态,当可信边缘网关接收到标准产品的ID值以及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将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储存好的标准检测数值对应,符合标准,则检测执行装置解除停止运行状态;当可信边缘网关接收到标准产品的ID值以及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将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储存好的标准检测数值对应,不符合标准,则发送警报至云端且停止发放ID密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质量检测系统:所述可信边缘网关产生随机的时间点发出需要进行反向验证的指令。
CN201910984829.2A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Pending CN110753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4829.2A CN110753104A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4829.2A CN110753104A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3104A true CN110753104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7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4829.2A Pending CN110753104A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31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0388A (zh) * 2020-09-15 2021-06-25 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批量检测烟雾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255A (zh) * 2016-06-28 2016-09-28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采集工装、方法和云端服务器
CN206515910U (zh) * 2016-08-17 2017-09-22 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实时综合监控装置
CN207851892U (zh) * 2017-09-29 2018-09-1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验证装置
CN110322255A (zh) * 2019-07-09 2019-10-11 北京慧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质量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255A (zh) * 2016-06-28 2016-09-28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采集工装、方法和云端服务器
CN206515910U (zh) * 2016-08-17 2017-09-22 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实时综合监控装置
CN207851892U (zh) * 2017-09-29 2018-09-1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验证装置
CN110322255A (zh) * 2019-07-09 2019-10-11 北京慧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质量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0388A (zh) * 2020-09-15 2021-06-25 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批量检测烟雾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16168B (zh) 工业系统事件检测和对应的响应
CN105320854B (zh) 通过签名平衡防止自动化组件受到程序篡改
US20150301521A1 (en) Systems,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real and near-real time sensor data capture and analysis
US10574671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security in an automation network, and automation network
CN109982037A (zh) 智能巡检装置
CN108900803B (zh) 一种送检样品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US20180295187A1 (en) IoT Solution to Monitor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US20170187585A1 (en) Technologies for validating operations of devices
CN107609449A (zh) 识别码的校验方法、系统和共享自行车
CN108566528A (zh) 一种监控视频存储系统
CN117061569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会交互数字信息监测系统
CN110753104A (zh) 一种质量检测系统
CN108028846A (zh) 对测试数据组完整性的监视
CN103685612B (zh) 用于传输地址信息、诊断信息和/或配置信息的方法、基础设施设备以及诊断设备
CN115001829A (zh) 协议漏洞挖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65915A (zh) 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及系统
US11079400B2 (en) Monitoring a product build process via a smart tray
KR102239769B1 (ko) 선박 정비 지원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네트워크 보안 방법
CN113708940A (zh) 集装箱锁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599097B (zh) 一种运钞袋电子签封监控的方法及装置
US1112663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data logging
CN103412256A (zh) 一种薄膜开关aoi检测器及其aoi检测方法
CN103530681B (zh) 一种用于检测矿用产品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10048909A (zh) 网络运维方法及装置
CN207200894U (zh) 工装板及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