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0822B -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0822B
CN110750822B CN201910895290.3A CN201910895290A CN110750822B CN 110750822 B CN110750822 B CN 110750822B CN 201910895290 A CN201910895290 A CN 201910895290A CN 110750822 B CN110750822 B CN 110750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eam
generating
tiger window
target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52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0822A (zh
Inventor
尤勇敏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52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0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0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0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钢梁;所述目标钢梁包括需要设置所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老虎窗子元素和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其中,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用于按照设计标准生成所述固定节点,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所述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采用本方法能够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辅助设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人们使用自动化设计软件进行建筑物的设计。传统技术中,在在系统屋架上固定可使用老虎窗时,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整个建筑模型的数据信息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固定节点,然后再一个一个的生成相应的连接构件,耗费大量时间,生成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固定节点生成效率的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钢梁;所述目标钢梁包括需要设置所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老虎窗子元素和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
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其中,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用于按照设计标准生成所述固定节点,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所述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钢梁;所述目标钢梁包括需要设置所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老虎窗子元素和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其中,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用于按照设计标准生成所述固定节点,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中,所述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目标钢梁,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的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从而实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自动生成,并且针对可使用老虎窗,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在系统屋架上设置可使用老虎窗的系统设计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钢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一个实施例中C型钢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一个实施例中C型钢的腹板侧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底导梁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老虎窗中底导梁与系统屋架上第一目标椽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钢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加固钢梁与系统屋架上第二目标椽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钢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的获取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设计模型正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第一屋脊钢梁和第二屋脊钢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第一衔接钢梁和第二衔接钢梁分别于系统屋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钢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第一钢梁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钢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算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为一个实施例中U型钢生成虚拟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24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最大钢梁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5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最大钢梁与第三钢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钢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27为一个实施例中老虎窗组合钢梁和系统屋架上第三目标椽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8为一个实施例中为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装置,该任务执行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计算机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下述方法实施例中,均以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设备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目标钢梁。
其中,所述目标钢梁包括需要设置所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老虎窗子元素和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从预存的设计模型中获取所述目标钢梁。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钢梁的类型,如是C型钢或者U型钢,可以包括规格信息,如75*50*0.6,可以包括相对位置,如平行梁、相交梁,可以包括所述目标钢梁对应实体模型的相关信息,例如名称,还可以是上述信息的任意组合形式,从而在构成所述老虎窗的子元素中筛选出需要生成所述固定节点的目标钢梁,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所述设计模型为计算机设备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生成的模拟建筑物。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设计模型M包括系统屋架10及设置在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上的可使用老虎窗20。
步骤102、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
其中,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用于按照设计标准生成所述固定节点。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所述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目标钢梁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的相对位置按照设计标准生成对应的角钢固定节点。其中,所述设计标准是基于生成所述固定节点位置的元素规格确定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目标椽条11为系统屋架10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21相邻的屋面椽条,所述第一目标椽条11与所述底导梁21相邻,且与所述底导梁21的最大面接触,计算机设备基于所述底导梁21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11的相对位置,生成所述角钢连接件。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角钢连接件的生成位置及规格,结合所述角钢固定节点的规格,生成相应的角钢固定节点,以使所述底导梁21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1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钢梁,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的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从而实现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自动生成,并且针对可使用老虎窗,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和所述第一目标椽条,所述步骤S101、所述获取目标钢梁,包括:
步骤S301、获取所有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将所述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小的所述子元素作为所述底导梁。
其中,所述子元素为构成所述老虎窗的钢梁,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为所述钢梁腹板的生成线。如图4a~4b所示,子元素100为构成所述老虎窗的一C型钢梁。图4a为所述C型钢梁的剖面示意图,所述C型钢梁包括腹板110,以及位于腹板110两侧的翼缘120和130,所述C型钢梁腹板110中心的中心线m即为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图4b为所述C型钢梁腹板侧示意图,其中,位于所述中心线m的中点n即为所述子元素生成线的中点,所述子元素100的生成线m所在面即为所述子元素的生成面,所述生成面正向即为垂直于所述生成面的方向F0。所有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为设计模型中,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空间坐标的Z轴坐标。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屋架10和所述老虎窗20中所有子元素的空间坐标位于所述设计模型M原点的正向。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所有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坐标,将所述Z轴坐标的数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包括所有子元素的Z轴坐标数值的Z轴排序表,获取所述Z轴排序表中Z轴坐标数值最小对应的所述子元素,作为所述底导梁。如图2所示,根据Z轴坐标数值最小得到的所述子元素即为所述底导梁21。
步骤S302、根据相邻算法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椽条。
其中,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
具体的,所述相邻算法为存储在计算机设备存储器上的一种执行相邻判断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设备接收到触发相邻判断操作的指令后,对所选取的子元素执行相邻判断操作,以获取与所选取的子元素相邻的目标子元素。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接收到对所述底导梁触发的相邻判断指令后,对所述底导梁执行相邻判断,通过判断由所述底导梁延伸出的虚拟实体与所述老虎窗中除过所述底导梁的其他子元素和/或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是否存在相交,以判断所述底导梁与所述其他子元素和/或所述屋面椽条是否相邻,并确定相邻的所述老虎窗子元素和/或所述屋面椽条。若所述虚拟实体与所述其他子元素和/或所述屋面椽条不相交,则所述底导梁与该子元素和/或所述屋面椽条不相邻;若所述虚拟实体与所述其他子元素和/或所述屋面椽条相交,则所述底导梁与该子元素和/或所述屋面椽条相邻。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相邻算法得出所述底导梁21与所述屋面椽条111~115相邻,则所述屋面椽条111~115即为所述第一目标椽条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S102、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包括:
步骤501、根据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得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
其中,如图6所示,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导梁21为一U型钢,在所述底导梁21的端面,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a10位于所述底导梁21靠近所述系统屋架10的腹板端点,与所述底导梁21的生成线起点a11的水平距离为所述底导梁腹板厚度的一半,与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的竖直距离为所述底导梁腹板宽度的一半。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将所述底导梁21的生成线起点a11沿所述底导梁21的生成面反向-FD移动所述底导梁21腹板厚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a12;将点a12沿Z轴的反向-FZ移动所述底导梁腹板宽度一半的距离,得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a10。
上述步骤是将所述底导梁21的生成线起点a11移动至所述底导梁21靠近所述系统屋架10的腹板端点处,具体移动过程不限于上述移动过程。
步骤502、将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分别沿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正向和生成线反向投影至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得到多个角钢连接件生成点,根据所述角钢连接件生成点生成所述角钢连接件。
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将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a10,沿所述底导梁21生成面反向-FD移动所述角钢连接件长度的距离,得到点a13;结合图7,将点a13分别沿所述底导梁21的生成线正向Fd和生成线反向-Fd投影至所述第一目标椽条11的最大面上,得到多个角钢连接件生成点a100。根据所述角钢连接件生成点a100沿着所述Z轴的正向FZ生成所述角钢连接件的宽度,结合所述角钢连接件的规格,沿着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反向-F生成整个所述角钢连接件A。
其中,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为所述老虎窗的正面朝向,如图2所示,方向F即为所述老虎窗10的生成面正向。
S503、在所述角钢连接件的连接面,按照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角钢固定节点,以使所述底导梁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
具体的,每一所述角钢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面,计算机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生成规则,例如将每个连接面按长度三等分,在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沿垂直于所述连接面的方向生成所述角钢固定节点A,以使所述底导梁21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11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将每个连接面按长度划分为其他数量的部分,并分别沿垂直于所述连接面的方向生成所述角钢固定节点A。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底导梁在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中的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小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中的底导梁,根据相邻算法获取与所述底导梁相邻的系统屋架上的第一目标椽条,基于所述底导梁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的相对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所述角钢连接件和所述角钢固定节点,以使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角钢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加固钢梁和第二目标椽条,所述第二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加固钢梁相邻的屋面椽条;所述步骤S101、获取目标钢梁,包括:
步骤S801、将每一所述子元素的生成面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得到每个所述子元素对应的第一叉乘方向。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从预存的设计模型中子元素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每一子元素的生成面方向,和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进行叉乘操作,根据右手定则规律得到每一所述子元素的生成面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所得到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一叉乘方向,每一所述第一叉乘方向对应一所述子元素。
步骤S802、当所述第一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时,获取对应的所述子元素的元素长度,将所述元素长度最小的子元素作为所述加固钢梁。
具体的,如图2所示,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所述第一叉乘方向中与Z轴正向相同的所述第一叉乘方向对应的子元素,目的在于获取开口朝左的所述加固钢梁,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所述第一叉乘方向中与Z轴反向相同的所述第一叉乘方向对应的子元素,目的在于获取开口朝右的所述加固钢梁,进一步获取该第一叉乘方向所对应的子元素的元素长度,根据所述元素长度由小到大排序,得到长度列表,将所述长度列表中所述元素长度最小的子元素作为所述加固钢梁,以此获取到所述加固钢梁。如图2所示,在构成所述老虎窗的子元素中,获取到的第一叉乘方向与所述Z轴正向相同的子元素且元素长度最小的是子元素221,和第一叉乘方向与所述Z轴反向相同的子元素且元素长度最小的是子元素222,即为所述加固钢梁。
步骤S803、根据相邻算法获取所述第二目标椽条。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加固钢梁相邻的屋面椽条;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
具体过程可参考步骤S302。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相邻算法得出所述加固钢梁221与所述屋面椽条111相邻,所述加固钢梁222与所述屋面椽条115相邻,则所述屋面椽条111和115即为所述第二目标椽条12。
则所述步骤S102、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包括:
具体的,所述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加固钢梁的每一表面的面积,获取面积最大的表面作为所述最大表面。在所述最大表面上,沿着所述加固钢梁的生成线方向,基于所述最大表面的规格及所述加固固定节点的规格,生成所述加固固定节点。其中,如图9所示,以所述加固钢梁221为例,所述加固钢梁221为一开口朝左的C型钢,所述加固钢梁221的最大面与所述屋面椽条111的最大面接触,在所述加固钢梁221的最大表面上,向着垂直于所述最大面的方向,在所述最大表面的中线上,按照端距150mm,间距300mm的设置规律生成所述加固固定节点B,以使所述加固钢梁221与所述第二目标椽条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加固钢梁的生成线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得到与Z轴正向或反向相同的第一叉乘方向,并且所述加固钢梁的元素长度最小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子元素中的加固钢梁,根据相邻算法获取与所述加固钢梁相邻的系统屋架上的第二目标椽条,基于所述加固钢梁与所述第二目标椽条的相对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所述加固固定节点,以试所述老虎窗的加固钢梁与第二目标椽条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加固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10所示,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最高屋脊钢梁和衔接钢梁,所述衔接钢梁为老虎窗的屋面屋架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相邻的钢梁,所述步骤S101、获取目标钢梁,包括:
步骤1001、获取所有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将所述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大的所述子元素作为所述最高屋脊钢梁。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获取所有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坐标,将所述Z轴坐标的数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包括所有子元素的Z轴坐标数值的Z轴排序表,获取所述Z轴排序表中Z轴坐标数值最大对应的所述子元素,作为所述最高屋脊钢梁。根据Z轴坐标数值最大得到的所述子元素即为所述最高屋脊钢梁,在图2中,位于第一折板连接件的下方,被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遮挡。
步骤1002、所述最高屋脊钢梁包括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获取所述第一端点指向所述第二端点的第一方向。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端点指向所述第二端点的第一方向。如图11所示,当所述最高屋脊钢梁的AA端作为所述第一端点,BB端作为所述第二端点,所述第一方向f1为AA端指向BB端。
步骤1003、根据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相同的所述第一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二端点,获取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老虎窗中为C型钢的每个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将所述直线距离最大的所述老虎窗的子元素,作为所述衔接钢梁。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获取多个所述第一方向中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方向相同的所述第一方向,得到对应生成该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端点,目的在于获取所述最高屋脊钢梁两端中远离所述老虎窗的屋面屋架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相交侧的一端,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端点即为点S。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相反,则所述第一端点即为点S。计算机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老虎窗中为C型钢的每个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将所述直线距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距离列表,将所述距离列表中所述直线距离最大时,对应的所述老虎窗中为C型钢的子元素作为所述衔接钢梁。本实施例中,所述老虎窗20上距离所述第二端点S的直线距离最大的,为C型钢子元素即为所述衔接钢梁,在图12中,被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第三折板连接件遮挡。
其中,所述最高屋脊钢梁包括第一屋脊钢梁和第二屋脊钢梁,所述衔接钢梁包括第一衔接钢梁和第二衔接钢梁,如图13所示,则所述步骤S102、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包括:
步骤S1301、获取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端点指向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端点的第二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屋脊钢梁和所述第二屋脊钢梁均包括两个端点,计算机设备获取由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端点指向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第二方向包括四个。
步骤S1302、将所述第二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得到第二叉乘方向,当所述第二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相同时,根据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线起点,得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
其中,如图14所示,在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的端面,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c10位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远离所述系统屋架的翼缘端点。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将得到的上述四个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进行叉乘操作,根据右手定则规律得到每一所述第二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所得到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二叉乘方向,每一所述第二叉乘方向对应一所述第二方向。其中,当所述第二叉乘方向与Z轴正向相同时,将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线起点定向移动以得到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而当所述第二叉乘方向与Z轴反向相同时,将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生成线起点定向移动以得到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目的在于获取左边的屋脊钢梁。
其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的生成线起点的定向移动具体包括:
将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反向叉乘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面方向,得到第一移动方向F1;
将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的生成线起点c11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面的反向-FJ1移动所述第一屋脊钢梁腹板厚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c12;将点c12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F1移动所述第一屋脊钢梁腹板宽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c13;将点c13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面的正向FJ1移动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翼缘宽度的距离,得到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c10。
上述步骤是将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的生成线起点c11移出至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远离所述系统屋架10侧的腹板端点处,具体移动过程不限于上述移动过程。
步骤S1303、将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根据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生成点。
具体的,所述计算机设备将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c10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的生成面反向-FJ1移动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一连接面宽度一半的距离,得到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生成点c15。
步骤S1304、根据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生成点,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长度相同。
具体的,如图14所示,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生成点c15,以及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c-1的规格,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的生成面正向FJ1生成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一连接面的宽度,得到所述第一折板连件231的两连接面的顶点0,将所述顶点O沿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232生成面的反向-FJ2生成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c-1另一连接面的宽度,整体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的生成线方向生成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c-1。
步骤S1305、在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的连接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与所述第二屋脊钢梁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包括两连接面,两所述连接面成一定角度,所述一定角度可根据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生成面与第二屋脊钢梁232生成面的夹角确定。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c-1基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和第二屋脊钢梁232成形,端面呈一倒V形,以将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c-1的两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和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接触,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和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的生成线方向,基于每一第一折板连接件连接面的中心线,向第一折板连接件的两个连接面的法向的反向生成所述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231与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固定连接。
步骤S1306、将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根据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生成点。
具体的,如图15所示,结合图14,计算机设备将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c10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F1移动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c-2一连接面宽度的距离,得到点c16;将点c16沿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反向-F投影至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得到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生成点c100。
步骤S1307、根据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生成点沿所述第一衔接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衔接钢梁长度相同。
具体的,如图15所示,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生成点c100,沿所述第一衔接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与所述第一衔接钢梁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c-2。
步骤S1308、在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的连接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c-2包括两连接面,两所述连接面成一定角度,所述一定角度可根据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与第一衔接钢梁生成面的夹角确定,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基于所述系统屋架和第一衔接钢梁成形,端面呈一正V形,以将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c-2的两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系统屋架和所述第一衔接钢梁接触,并沿着所述第一衔接钢梁的生成线,基于每一所述连接面的中心线,向两所述连接面的垂直方向生成所述折板固定节点C,以使所述第一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固定连接。
步骤S1309、根据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生成线起点,得到第三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
其中,如图14所示,在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的端面上,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c20位于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远离所述系统屋架侧的翼缘端点。
具体的,将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叉乘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生成面方向,得到第二移动方向F2。
将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的生成线起点c21沿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的生成面的反向-FJ2移动所述第二屋脊钢梁腹板厚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c22;将点c22沿所述第二移动方向F2移动所述第二屋脊钢梁腹板宽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c23;将点c23沿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生成面正向FJ2移动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翼缘宽度的距离,得到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c20。
步骤S1310、将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根据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生成点。
具体的,如图15所示,计算机设备将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c20沿所述第二屋脊钢梁232生成面反向-FJ2移动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c-3一连接面宽度的距离,得到点c25;将点c25沿所述第二移动方向F2移动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一连接面宽度的距离,得到点c26;将点c26沿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反向-F投影至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得到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生成点c200。
步骤S1311、根据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生成点沿所述第二衔接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所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衔接钢梁的长度相同。
具体的,如图15所示,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生成点c200,沿所述第二衔接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与所述第二衔接钢梁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c-3。
步骤S1312、在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的连接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二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固定。
其中,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和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的两侧。具体的,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c-3包括两连接面,两所述连接面成一定角度,所述一定角度可根据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与第二衔接钢梁生成面的夹角确定,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基于所述系统屋架和第二衔接钢梁成形,端面呈一正V形,以将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c-3的两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系统屋架和所述第二衔接钢梁接触,并沿着所述第二衔接钢梁的生成线,基于每一所述连接面的中心线,向两所述连接面的垂直方向生成所述折板固定节点C,以使所述第二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最高屋脊导梁在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中的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大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中的最高屋脊导梁,根据相邻算法获取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相邻的所述老虎窗的屋面屋架,基于第一屋脊钢梁和第二屋脊钢梁的相对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和所述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与第二屋脊钢梁固定连接;根据所述第一衔接钢梁与所述屋架系统屋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和所述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固定连接;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衔接钢梁与所述屋架系统屋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和所述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二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折板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所述第一钢梁为所述老虎窗的顶导梁,且所述第一钢梁与所述屋面椽条垂直且不相接,所述第二钢梁为所述老虎窗的顶导梁,且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二钢梁垂直相接;如图16所示,所述步骤S101、获取目标钢梁,包括:
步骤S1601、将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得到第三叉乘方向。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从预存的设计模型中子元素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每一子元素的生成线方向,和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进行叉乘操作,根据右手定则规律得到每一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所得到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三叉乘方向,每一所述第三叉乘方向对应一所述子元素。
步骤S1602、当所述第三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时,获取对应的所述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排序,将所述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大的子元素作为所述第一钢梁。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获取所述第三叉乘方向中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的所述第三叉乘方向,并获取该第三叉乘方向所对应的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根据所述Z轴高度由小到大排序,得到Z轴高度列表,将所述Z轴高度列表中所述Z轴高度最大的子元素作为所述第一钢梁。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第三叉方向与所述Z轴的正向或反向,并且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大的子元素为25,即为所述第一钢梁。
步骤S1603、将生成线方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相同或相反,且生成面方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垂直的子元素,作为所述第二钢梁。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预存的设计模型中子元素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每一子元素的生成线方向中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F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子元素。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根据子元素的生成线方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且子元素中子元素的生成面方向与所述Z轴的正向或方向相同的子元素26作为所述第二钢梁。
如图17所示,所述步骤S102、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包括:
步骤S1701、根据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中点,得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
其中,在所述第一钢梁的端面,所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位于所述第一钢梁远离所述屋架的腹板端点。
具体的,图18所示,计算机设备将每一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中点d11沿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面反向-FG1移动所述第一钢梁腹板厚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d12;将点d12沿所述Z轴正向Fz移动所述第一钢梁腹板宽度的一半,得到点d13;将点d13分别沿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正向和反向移动所述第一钢梁长度一半的距离,得到所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d10。如图19所示,所述第一钢梁25包括子元素251~253,所述第二钢梁包括子元素261和262,所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d10包括第一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d101和第二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d102,由点d13分别沿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正向和反向移动得到。
步骤S1702、将所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按照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的规格和生成位置进行移动,得到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
步骤1703、根据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沿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正向和反向生成所述外檐悬挑节点。
S1704、在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的最大表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外檐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钢梁和所述第二钢梁固定连接。
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和第二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也包括第一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和第二外檐悬挑节点生成,所述第一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对应得到所述第一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所述第二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对应得到所述第二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
具体的,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将所述第一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d101沿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反向-Fg1移动所述外檐悬挑节点长度一半的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d100,将所述第二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d102沿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正向Fg1移动所述外檐悬挑节点长度一半的距离,得到所述第二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d200。其中,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的端面呈L形,包括一长边部分和一短边部分,所述长边部分与所述第一钢梁251~253接触,所述短边部分与所述第二钢梁261、262接触,在垂直于所述长边部分所在面,和垂直于所述短边部分所在面生成所述外檐固定节点D,以将所述第一钢梁25与第二钢梁2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得到的第三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或方向相同,并且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大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子元素中的所述第一钢梁,根据所述第二钢梁生产线方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且生成面方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场面方向垂直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子元素中的所述第二钢梁,基于所述第一钢梁与所述第二钢梁的相对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所述外檐固定节点,以试所述老虎窗的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外檐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最大钢梁和第三钢梁,所述最大钢梁为表面宽度最大的子元素,所述第三钢梁为与所述最大钢梁相邻的子元素;所述步骤S101、获取目标钢梁,包括:
步骤S2001、获取所述子元素中表面宽度最大的子元素,作为最大钢梁。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从预存的设计模型中子元素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每一子元素的所有表面宽度的数值,根据所述表面宽度由小到大排序,得到表面宽度列表,将所述表面宽度列表中所述表面宽度最大对应所在的子元素作为所述最大钢梁。如图2所述,子元素27即为所述最大钢梁。
步骤S2002、将根据相邻算法得到的与所述最大钢梁相邻的子元素,作为所述第三钢梁。
其中,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
如图21所示,所述子元素包括第一子元素和第二子元素,所述相邻算法包括:
步骤S2101、获取第一子元素中所有表面;基于所述所有表面,沿每个所述表面的法向分别生成预设尺寸的虚拟实体。其中,所述所有表面包括构成所述第一子元素的各个表面。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子元素的各个墙面。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元素Q1为一U型钢,包括三个表面。计算机设备以所述所有表面中的每一表面为起始面,各自沿所述表面的法向生成预设尺寸的虚拟实体。如上述图20所示,在所述三个表面分别衍生一定距离,得到三个虚拟实体T1~T3。
步骤S2102、判断每个所述虚拟实体与第二子元素是否相交,得到所述虚拟实体与第二子元素之间的相交状态。
其中,所述相交状态包括相交和不相交。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判断预设尺寸的所述虚拟实体与第二子元素在所述设计模型内的空间坐标是否存在重叠,若存在,则所述虚拟实体和所述第二子元素相交,若不存在,则所述虚拟实体和所述第二子元素不相交。
步骤S2103、根据所述虚拟实体和所述第二子元素之间的相交状态,得到所述第一子元素和所述第二子元素的所述相邻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子元素和所述第二子元素为不同的子元素,此处所说的“第一”、“第二”仅为了对两个子元素进行区别,并不造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具体的,若所述虚拟实体和所述第二子元素相交,则所述第一子元素与所述第二子元素相邻,若所述虚拟实体和所述第二子元素不相交,所述第一子元素与所述第二子元素不相邻。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相邻算法得出,本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子元素即所述最大钢梁27相邻的第二子元素为子元素281和282,将所述子元素281和282作为所述第三钢梁。
其中,所述第三钢梁包括左侧第三钢梁和右侧第三钢梁,如图23所示,所述步骤S102、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包括:
步骤2301、根据所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中点,得到扁钢带待生成点。
其中,如图24所示,在所述最大钢梁27的端面,所述扁钢带待生成点e10位于所述最大钢梁27远离所述系统屋架侧的腹板端点。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将所述最大钢梁27的生成线中点e11,沿所述最大钢梁27生成面反向-FM移动所述最大钢梁腹板厚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e12;将点e12沿Z轴的正向Fz移动所述最大钢梁腹板宽度一半的距离,得到点e13;将点e13分别沿所述最大钢梁27的生成线正向Fm和反向-Fm投影至左侧第三钢梁281和右侧第三钢梁282上,得到所述外扁钢带待生成点e10。其中,所述扁钢带待生成点包括第一扁钢带待生成点e101和第二扁钢带待生成点e102,由点e13分别沿所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正向和反向移动得到。
上述步骤是将所述最大钢梁27的生成线起点e11移出至所述最大钢梁27远离所述系统屋架10侧的腹板端点处,具体移动过程不限于上述移动过程。
步骤2302、将所述扁钢带待生成点根据所述扁钢带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扁钢带生成点;根据所述扁钢带生成点,沿Z轴反方生成所述扁钢带,在所述扁钢带的最大表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扁钢带固定节点,以使所述最大钢梁与所述第三钢梁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将所述第一扁钢带待生成点e101沿所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正向Fm移动所述左侧第三钢梁腹板厚度的距离,得到点e111,将点e111沿所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反向-Fm移动所述扁钢带宽度的距离,得到第一扁钢带生成点e100;将所述第二扁钢带待生成点e142沿所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反向-Fm移动所述右侧第三钢梁腹板厚度的距离,得到点e152,将点e152沿所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正向Fm移动所述扁钢带宽度的距离,得到第二扁钢带生成点e200。结合所述扁钢带的规格,所述第一扁钢带生成点e100沿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正向Fm生成所述扁钢带的宽度,整体沿Z轴反向-Fz生成所述第一扁钢带e-1,所述第二扁钢带生成点e200沿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反向-Fm生成所述扁钢带的宽度,整体沿所述Z轴正向Fz生成所述第二扁钢带e-2。其中,沿所述扁钢带最大面的中心线,在垂直于所述扁钢带最大面上,按照边距150mm,间距300mm的生成规律生成所述扁钢带固定节点E,以将所述最大钢梁27与第三钢梁281、28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最大钢梁在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中表面面积最大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子元素中的所述最大钢梁,根据相邻算法获取与所述最大钢梁相邻的所述第三钢梁,基于所述最大钢梁与所述第三钢梁的相对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所述扁钢带以及扁钢带固定节点,以试所述老虎窗的最大钢梁与第三钢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扁钢带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相交钢梁,所述步骤101、获取目标钢梁,包括:获取所述子元素中相交的相交子元素。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从预存的设计模型中子元素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每一子元素上所有点的空间坐标,将所述空间坐标存在相同的对应的所述子元素作为所述相交子元素。
则步骤S102、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包括:
将所述相交子元素中相交实体的中心点投影至所述相交实体的最小面,得到相交固定节点,所述相交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中相交子元素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相交实体为两个所述相交子元素相交部分的实体。
具体的,所述相交子元素中相同空间坐标对应的点构成所述相交实体。计算机设备将所述相交实体的中心投影至所述相交实体的最小面,得到相交固定节点。结合图2,所述老虎窗屋架上的子元素291和子元素292为所述相交子元素,所述相交子元素包括多个所述相交实体,以其中一个所述相交实为例进行说明,将中心点分别投影至相交实体的两个最小面上,分别得到两个投影点,并将这两个投影点分别作为相交固定节点的生成点,然后分别沿各自所在最小面的法向的反向生成所述相交固定节点,每个所述相交子元素的相交实体部分均生成两个所述相交固定节点。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相交子元素之间存在空间坐标相同的点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子元素中的所述相交子元素,获取所述相交子元素中空间坐标相同的点构成的相交实体,基于所述相交实体以及所述相交子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相交的实体的中心点投影至所述相交实体的最小面,基于所述最小面自动生成所述相交固定节点,以试所述老虎窗的所述相交子元素之间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相交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组合钢梁和第三目标椽条,所述第三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组合钢梁相邻的屋面椽条,所述步骤S101、获取目标钢梁,包括:
步骤2601、将每一所述子元素的生成面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得到每个所述子元素对应的第一叉乘方向。
同上述步骤S801,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2602、当所述第一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时,获取对应的所述子元素的元素长度,将所述元素长度最大的子元素作为所述组合钢梁。
具体的,如图2所示,计算机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叉乘方向中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的所述第一叉乘方向对应的子元素,目的在于老虎窗上获取开口朝左的U型钢,进一步获取该第一叉乘方向所对应的子元素的元素长度,根据所述元素长度有小到大排序,得到长度列表,将所述长度列表中所述元素长度最大的子元素作为所述组合钢梁。如图2所示,在构成所述老虎窗的子元素中,获取到的第一叉乘方向与所述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的子元素且元素长度最大的子元素290,即为所述组合钢梁。
步骤2603、根据相邻算法获取所述第三目标椽条。
其中,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具体过程可参考步骤S302。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相邻算法得出所述加固钢梁221与所述屋面椽条111相邻,所述加固钢梁222与所述屋面椽条115相邻,则所述屋面椽条111和115即为所述第三目标椽条。
所述步骤S102、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组合钢梁的生成线,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组合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组合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27所示,所述组合钢梁为一侧置的U型钢梁,所述组合钢梁为贯穿老虎窗的U型钢梁,在所述系统屋架上设置所述老虎窗时,所述组合钢梁将所述系统屋架的第三目标椽条钢梁包裹以形成组合结构。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7,以所述组合钢梁290为例,计算机设备将所述组合钢梁290的生成面方向FH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F,得到第三移动方向F3;将所述组合钢梁290的生成线沿所述第三移动方向F3和所述第三移动方向的反向-F3移动所述组合钢梁宽度一半的距离,在所述组合钢梁290的表面得到两个组合固定节点生成线n1和n2;沿着两个所述组合固定节点生成线方向,分别向垂直于所述组合固定节点生成线n1和n2所在表面的方向,按照边距150、间距300的生成规则生成组合固定节点F,以使所述组合钢梁290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组合钢梁的生成线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方向得到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的第一叉乘方向,以及所述组合钢梁的元素长度最大的属性信息,获取所述子元素中的组合钢梁,基于所述加固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形成的组合结构,自动生成所述组合固定节点,以试所述老虎窗的组合钢梁与和所述组合钢梁构成所述组合结构的所述系统屋架上的屋面椽条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法,可避免人工设计并寻找老虎窗的组合固定节点,减少耗时,提高生成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图27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图27中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提供了一种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81,用于获取目标钢梁;所述目标钢梁包括需要设置所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老虎窗子元素和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
生成模块28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其中,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用于按照设计标准生成所述固定节点,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
关于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2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老虎窗固定节点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钢梁;所述目标钢梁包括需要设置所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老虎窗子元素和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
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其中,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用于按照设计标准生成所述固定节点,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所述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
若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和所述第一目标椽条,所述获取目标钢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有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将所述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小的所述子元素作为所述底导梁;
根据相邻算法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其中,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得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位于所述底导梁腹板靠近所述系统屋架的腹板端点,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与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的水平距离为所述底导梁腹板厚度的一半,与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的竖直距离为所述底导梁腹板宽度的一半;
将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分别沿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正向和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反向投影至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得到多个角钢连接件生成点,根据所述角钢连接件生成点生成所述角钢连接件;
在所述角钢连接件的连接面,按照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角钢固定节点,以使所述底导梁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加固钢梁和第二目标椽条,所述第二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加固钢梁相邻的屋面椽条;所述获取目标钢梁的步骤,包括:
将每一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面正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得到每个所述老虎窗子元素对应的第一叉乘方向;
当所述第一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时,获取对应的所述子元素的元素长度,将所述元素长度最小的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所述加固钢梁;
根据相邻算法获取所述第二目标椽条;其中,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加固钢梁的最大表面,沿着所述加固钢梁的生成线,按照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加固固定节点,以使所述加固钢梁与所述第二目标椽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最高屋脊钢梁和衔接钢梁,所述衔接钢梁为老虎窗的屋面屋架与所述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相邻的钢梁,所述获取目标钢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有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将所述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大的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所述最高屋脊钢梁;
所述最高屋脊钢梁包括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获取所述第一端点指向所述第二端点的第一方向;
根据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相同的所述第一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二端点,获取每个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老虎窗中为C型钢的每个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将所述直线距离最大的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所述衔接钢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高屋脊钢梁包括第一屋脊钢梁和第二屋脊钢梁,所述衔接钢梁包括第一衔接钢梁和第二衔接钢梁,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端点指向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端点的第二方向;
将所述第二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得到第二叉乘方向,当所述第二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相同时,根据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线起点,得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位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远离所述系统屋架的翼缘端点;
将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根据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生成点;
根据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生成点,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的长度相同;
在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的连接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屋脊钢梁与所述第二屋脊钢梁固定连接;
将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根据第二折板连接件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第二折板连接件生成点;
根据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生成点沿所述第一衔接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衔接钢梁长度相同;
在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的连接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折板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固定连接;
根据所述第二屋脊钢梁的生成线起点,得到第三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位于所述第一屋脊钢梁远离所述系统屋架的翼缘端点;
将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待生成点根据第三折板连接件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第三折板连接件生成点;
根据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生成点沿所述第二衔接钢梁的生成线方向生成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衔接钢梁的长度相同;
在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的连接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第三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二衔接钢梁与所述系统屋架固定;
其中,所述第二折板连接件和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折板连接件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所述第一钢梁为所述老虎窗的顶导梁,且所述第一钢梁与所述屋面椽条垂直且不相接,所述第二钢梁为所述老虎窗的顶导梁,且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二钢梁垂直相接,所述获取目标钢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线方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得到第三叉乘方向;
当所述第三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时,获取对应的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排序,将所述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大的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所述第一钢梁;
将生成线方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相同或相反,且生成面正向与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垂直的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所述第二钢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中点,得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所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位于所述第一钢梁远离所述屋架的腹板端点;
将所述外檐悬挑节点待生成点,按照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的规格和生成位置进行移动,得到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
根据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生成点,沿所述第一钢梁的生成线正向和反向生成所述外檐悬挑节点;
在所述外檐悬挑节点的最大表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外檐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第一钢梁和所述第二钢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最大钢梁和第三钢梁,所述最大钢梁为表面宽度最大的老虎窗子元素,所述第三钢梁为与所述最大钢梁相邻的老虎窗子元素;所述获取目标钢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中表面宽度最大的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最大钢梁;
将根据相邻算法得到的与所述最大钢梁相邻的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所述第三钢梁;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钢梁生成固定节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钢梁的生成线中点,得到扁钢带待生成点;所述扁钢带待生成点位于所述最大钢梁远离所述屋架的腹板端点;
将所述扁钢带待生成点根据所述扁钢带的规格和生成位置,得到扁钢带生成点;
根据所述扁钢带生成点,沿Z轴反向生成所述扁钢带,在所述扁钢带的最大表面,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扁钢带固定节点,以使所述最大钢梁与所述第三钢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相交钢梁,所述获取目标钢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中的相交老虎窗子元素;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步骤,包括:
将所述相交老虎窗子元素中相交实体的中心点投影至所述相交实体的最小面,得到相交固定节点;所述相交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中相交子元素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相交实体为两个所述相交老虎窗子元素相交部分的实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组合钢梁和第三目标椽条,所述第三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组合钢梁相邻的屋面椽条;所述获取目标钢梁的步骤,包括:
将每一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面正向叉乘所述老虎窗的生成面正向,得到每个所述老虎窗子元素对应的第一叉乘方向;
当所述第一叉乘方向与Z轴的正向或反向相同时,获取对应的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元素长度,将所述元素长度最大的老虎窗子元素作为所述组合钢梁;
根据相邻算法获取所述第三目标椽条;其中,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组合钢梁的生成线,按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组合固定节点,以使所述组合钢梁与所述第三目标椽条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7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老虎窗子元素包括第一子元素和第二子元素,所述相邻算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子元素的所有表面;基于所有所述表面,沿每个所述表面的法向分别生成预设尺寸的虚拟实体;
判断每个所述虚拟实体与所述第二子元素是否相交,得到所述虚拟实体与第二子元素之间的相交状态;
根据所述虚拟实体和所述第二子元素之间的相交状态,得到所述第一子元素和所述第二子元素的相邻判断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子元素和所述第二子元素为不同的所述老虎窗子元素。
12.一种老虎窗固定节点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钢梁;所述目标钢梁包括需要设置所述老虎窗固定节点的老虎窗子元素和系统屋架的屋面椽条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钢梁的属性信息按照预设生成规则生成固定节点;其中,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用于按照设计标准生成所述固定节点,所述固定节点包括角钢固定节点,用于将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与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椽条为系统屋架上与所述老虎窗底导梁相邻的屋面椽条;
若所述目标钢梁包括所述老虎窗的底导梁和所述第一目标椽条,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有所述老虎窗子元素的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将所述生成线中点的Z轴高度最小的所述子元素作为所述底导梁;根据相邻算法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其中,所述相邻算法为将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的相邻关系转化为相交关系,通过所述相交关系判断所述老虎窗子元素之间是否相邻的方法;
相应地,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得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位于所述底导梁腹板靠近所述系统屋架的腹板端点,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与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的水平距离为所述底导梁腹板厚度的一半,与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起点的竖直距离为所述底导梁腹板宽度的一半;将所述角钢连接件待生成点,分别沿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正向和所述底导梁的生成线反向投影至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得到多个角钢连接件生成点,根据所述角钢连接件生成点生成所述角钢连接件;在所述角钢连接件的连接面,按照所述预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角钢固定节点,以使所述底导梁与所述第一目标椽条固定连接。
13.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95290.3A 2019-09-20 2019-09-20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0750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5290.3A CN110750822B (zh) 2019-09-20 2019-09-20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5290.3A CN110750822B (zh) 2019-09-20 2019-09-20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822A CN110750822A (zh) 2020-02-04
CN110750822B true CN110750822B (zh) 2023-05-09

Family

ID=69276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5290.3A Active CN110750822B (zh) 2019-09-20 2019-09-20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082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4766C (zh) * 2003-07-25 2005-10-26 大连天座建筑艺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钢结构穹顶及制作安装方法
CN102251629B (zh) * 2011-04-13 2013-12-04 北京东方诚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的整体刚性防水系统
JP6304771B2 (ja) * 2015-08-20 2018-04-04 株式会社サイバーウォーカー 経路生成プログラム、経路生成方法及び経路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822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6218A (zh) 泊车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729233A2 (en) CAD method, CAD system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AD program thereof
CN107949450B (zh) 识别焊接对象的焊缝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57775B (zh) 不规则结构的三维配筋方法及装置
CN110412619B (zh) 激光机器人的区域遍历方法和激光主控芯片
CN111728535A (zh) 一种生成清扫路径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50822B (zh) 可使用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795782B (zh) 连接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91617A (zh) 一种基于消防机器人物理尺寸的全局路径规划方法
JP7174647B2 (ja) 溶接線データ生成装置、溶接システム、溶接線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048540A (zh) 基于建筑工程算量模型的墙柱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56029A (zh) 建筑内寻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38343B (zh) 一种机器人设置交通规则的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750821B (zh) 装饰性老虎窗固定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765512B (zh) 连接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88695A (zh) 轻型钢结构alc墙面节点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5042181B (zh) 一种中组立分段机器人的多焊接轨迹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5183793B (zh) 一种障碍物膨胀的规划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3813099B2 (ja) 建物の防水補助材
KR100929927B1 (ko) 선박 화물창 벽면주행 이동로봇의 경로 계획방법
JP6127331B2 (ja) 配筋検証支援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3255047A (zh) 框架梁布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10261B (zh) 内墙饰面砖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04336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geometry of a moving haven
CN110826118B (zh) 轻型钢结构的柱工厂变截面拼接节点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Room 701, East Building,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No. 8, Yanzheng West Avenue,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d1-9999, 58 Fumin Road, Hengsha Township,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150 (Heng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