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9225B -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49225B CN110749225B CN201911029786.9A CN201911029786A CN110749225B CN 110749225 B CN110749225 B CN 110749225B CN 201911029786 A CN201911029786 A CN 201911029786A CN 110749225 B CN110749225 B CN 1107492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eat exchange
- terminal equipment
- low
- sub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8—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至少包括两种温度的换热分系统,所述换热分系统能够连接终端设备并与之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分系统均连接于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换热分系统中的介质流入终端设备。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液位控制装置,将换热分系统合成一个系统,该总系统内不同温度的换热分系统统一采用同一种循环介质,冷热工况切换时不会产生交叉污染。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多个换热系统分别控制,可能需要多套控制设备,而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液位控制装置,将换热分系统合成一个系统,便于采用自控的手段,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用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系统是化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属于工业辅助系统,工业中通常会采用换热系统来为核心工艺单元提供能量和将产品冷却到规定温度,降低化工过程的能耗、提高能效。
目前在化工以及制药领域采用的公用工程技术比较原始落后,而且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1)冷热工况切换时的由于介质不统一,导致介质的相互交叉污染,容易发生误操作,导致介质互串,浪费能源。循环水串至冷冻液中,导致冷冻液被稀释,制冷容易出现结冰,导致工艺中断。冷冻液串至循环水中,导致循环水被污染,不环保。(2)循环水采用的开式冷却塔,容易将空气的粉尘、细菌带入系统,同时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不断有盐分析出,导致循环水系统越来越脏,再通过使用点的切换带入冷冻液系统。(3)低温冷冻液系统为开式系统,空气的氧气和冷冻液结合会加剧设备内壁和管路的腐蚀,降低使用寿命。(4)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差,系统阻力越来越大,对循环泵的要求比较高,往往循环泵的扬程会选的比较高,运行能耗比较高,不节能。(5)由于需要考虑冷冻液的压回,冷冻液储罐会设计的比较大。(6)自动化水平比较落后,当使用端需求量小的时候,循环泵仍然是工频运行,浪费能源。(7)化工生产的特点往往是电网峰电(高价)时段工艺用冷需求也是峰值,制冷所需要电费非常高。这些都是行业现存的急需解决的行业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用换热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之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至少包括两种温度的换热分系统,所述换热分系统能够连接终端设备并与之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分系统均连接于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换热分系统中的介质流入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低温冷冻分系统,所述低温冷冻分系统包括冷冻水箱、低温内循环泵和冷冻机组组成的制冷回路;所述低温冷冻分系统还包括用于泵送介质进入终端设备的低温外循环泵,所述冷冻水箱、低温外循环泵和终端设备组成供冷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水箱内设有载冷剂,封装后的蓄冷剂浸没于载冷剂中;当电网处于谷电时段,所述冷冻机组开始工作对载冷剂制冷,通过低温内循环泵使的载冷剂在冷冻机组、冷冻水箱内循环,此时蓄冷剂开始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固态,放出潜热被载冷剂吸收;当电网处于非谷电时段,所述冷冻机组和低温内循环泵停止工作,所述低温外循环泵开始工作,载冷剂开始在冷冻水箱和终端设备之间循环,此时蓄冷剂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载冷剂从终端设备带来的热量。
进一步地,当蓄冷剂所蓄冷量用完,所述冷冻机组、低温内循环泵和低温外循环泵能够同时工作,实现一边制冷一边往终端设备供冷。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常温介质分系统,所述常温介质分系统包括串联的闭式冷却塔和常温循环泵,所述闭式冷却塔和常温循环泵能够与终端设备形成常温冷却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高温介质分系统,所述高温介质分系统包括串联的换热器和高温循环泵,所述换热器和高温循环泵能够与终端设备形成高温供热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高位膨胀罐。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膨胀罐上设置有氮封装置,用于隔绝了外界的氧气。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指的包括导热油、乙二醇水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中还包括备用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至少包括两种温度的换热分系统,所述换热分系统能够连接终端设备并与之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分系统均连接于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换热分系统中的介质流入终端设备。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液位控制装置,将换热分系统合成一个系统,该总系统内不同温度的换热分系统统一采用同一种循环介质,冷热工况切换时不会产生交叉污染。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多个换热系统分别控制,可能需要多套控制设备,而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液位控制装置,将换热分系统合成一个系统,便于采用自控的手段,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包含三种温度换热分系统的公用换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包含常温、高温换热分系统的公用换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包含低温、常温换热分系统的公用换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包含低温、高温换热分系统的公用换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公用换热系统,至少包括两种温度的换热分系统,所述换热分系统能够连接终端设备并与之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分系统均连接于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换热分系统中的介质流入终端设备。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液位控制装置,将换热分系统合成一个系统,该总系统内不同温度的换热分系统统一采用同一种循环介质,冷热工况切换时不会产生交叉污染。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多个换热系统分别控制,可能需要多套控制设备,而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液位控制装置,将换热分系统合成一个系统,便于采用自控的手段,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控制。
液位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动力驱动,也可以直接利用安装高度差实现介质输送。液位控制装置起到高位连通器的通用,循环介质由于连通器的原理,不需要外加动力,可以自流进相同高度的容器内,公用换热系统中输送介质的离心泵在选型时可以不用考虑垂直输送的扬程,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低温冷冻分系统,所述低温冷冻分系统包括冷冻水箱120、低温内循环泵130和冷冻机组110组成的制冷回路;所述低温冷冻分系统还包括用于泵送介质进入终端设备的低温外循环泵140,所述冷冻水箱120、低温外循环泵140和终端设备组成供冷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水箱120内设有载冷剂,封装后的蓄冷剂浸没于载冷剂中;当电网处于谷电时段,所述冷冻机组110开始工作对载冷剂制冷,通过低温内循环泵130使的载冷剂在冷冻机组110、冷冻水箱120内循环,此时蓄冷剂开始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固态,放出潜热被载冷剂吸收;当电网处于非谷电时段,所述冷冻机组110和低温内循环泵130停止工作,所述低温外循环泵140开始工作,载冷剂开始在冷冻水箱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循环,此时蓄冷剂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载冷剂从终端设备带来的热量。低温冷冻分系统和蓄冷技术相结合,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谷电蓄冷峰电用冷,达到节能节约的目的。
进一步地,当蓄冷剂所蓄冷量用完,所述冷冻机组110、低温内循环泵130和低温外循环泵140能够同时工作,实现一边制冷一边往终端设备供冷。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常温介质分系统,所述常温介质分系统包括串联的闭式冷却塔210和常温循环泵220,所述闭式冷却塔210和常温循环泵220能够与终端设备形成常温冷却回路。本实施例中公用换热系统为闭式满液式设计,包括冷却塔也是闭式冷却塔,可以保证将外界对系统影响降到最低,不用担心系统会越用越脏,导致换热性能的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高温介质分系统,所述高温介质分系统包括串联的换热器320和高温循环泵310,所述换热器320和高温循环泵310能够与终端设备形成高温供热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高位膨胀罐400。高位膨胀罐400不仅起到膨胀作用,还起到高位连通器的通用,循环介质由于连通器的原理,不需要外加动力,可以自流进相同高度的容器内,公用换热系统中输送介质的离心泵在选型时可以不用考虑垂直输送的扬程,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膨胀罐400上设置有氮封装置500,用于隔绝了外界的氧气。通过氮封技术(必要的可以进行氮气增压),将氧气隔绝在系统之外,防止传热介质在使用过程被氧气氧化或降解,导致传热性能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指的包括导热油、乙二醇水溶液。其他只要是在高温介质分系统中不汽化、低温冷冻分系统中不结冰的适合传热的流体均可以作为公用换热系统中的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分系统中还包括备用泵。备用泵包括第一备用泵150和第二备用泵230;第二备用泵230为兼顾两个系统的共同备用泵,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冷冻分系统包括低温介质流出端160和低温介质流回端170,低温流出端160和低温流回端170能够连接于终端设备。所述常温介质分系统包括常温介质流出端240和常温介质流回端250,常温介质流出端240和常温介质流回端250能够连接于终端设备。所述高温介质分系统包括高温介质流出端330和高温介质流回端340,高温介质流出端330和高温介质流回端340能够连接于终端设备。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下面结合包含三种温度换热分系统的公用换热系统进一步阐述。
图1中提供了三种不同温度的换热分系统,供终端设备升温、降温使用。左侧为低温冷冻分系统,温度范围一般为-30℃~-5℃,该分系统设计有蓄冷功能,冷冻水箱120内有载冷剂,封装后的蓄冷剂浸没于载冷剂中,当电网处于谷电时段,冷冻机组110开始工作对载冷剂制冷,通过低温内循环泵130使的载冷剂在冷冻机组110、冷冻水箱120内循环,此时蓄冷剂开始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固态,放出潜热被载冷剂吸收。当电网处于非谷电时段,冷冻机组110和低温内循环泵130停止工作,低温外循环泵140开始工作,载冷剂开始在冷冻水箱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循环,此时蓄冷剂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载冷剂从终端设备带来的热量。当蓄冷剂所蓄冷量用完,冷冻机组110也可以同时工作,一边制冷一边往终端设备供冷,即低温内循环泵130和低温外循环泵140同时工作。
右侧提供了常温介质分系统、高温介质分系统。常温介质分系统温度范围一般为15℃~35℃,该分系统引入闭式冷却塔210,当终端设备需要常温冷却时,此时载冷剂通过常温循环泵220,在闭式冷却塔210和终端设备之间循环,载冷剂从终端设备带出的热量,被闭式冷却塔210内水份的蒸发所吸收。
高温介质分系统温度范围一般为120℃~130℃,该分系统引入高效换热器320,将蒸汽转化为高温导热介质,当终端设备需要升温时,此时载冷剂通过高温循环泵310,在高效换热器320和终端设备之间循环,将蒸汽冷凝释放的潜热,供给终端设备使用。
高位膨胀罐400存在的意义至关重要,第一,高位膨胀罐400上设置有氮封装置500,隔绝了外界的氧气,增加了安全性能,同时防止了氧气对导热介质的破坏;第二,高位膨胀罐400的安装高度,高位膨胀罐和同处高位的终端设备形成了连通器,可以大大降低循环泵的扬程,大大节约能源;第三,高位膨胀罐400可以显示蓄冷量的多少,当蓄冷剂处于蓄冷工况,从液态变为固态,体积增大会将冷冻水箱120内的部分载冷剂排入高位膨胀罐400,高位膨胀罐400内的液位变化会反应蓄冷量的多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公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种温度的换热分系统,所述换热分系统能够连接终端设备并与之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分系统均连接于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换热分系统中的介质流入终端设备;
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低温冷冻分系统,所述低温冷冻分系统包括冷冻水箱(120)、低温内循环泵(130)和冷冻机组(110)组成的制冷回路;所述低温冷冻分系统还包括用于泵送介质进入终端设备的低温外循环泵(140),所述冷冻水箱(120)、低温外循环泵(140)和终端设备组成供冷回路;
所述冷冻水箱(120)内设有载冷剂,封装后的蓄冷剂浸没于载冷剂中;当电网处于谷电时段,所述冷冻机组(110)开始工作对载冷剂制冷,通过低温内循环泵(130)使的载冷剂在冷冻机组(110)、冷冻水箱(120)内循环,此时蓄冷剂开始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固态,放出潜热被载冷剂吸收;当电网处于非谷电时段,所述冷冻机组(110)和低温内循环泵(130)停止工作,所述低温外循环泵(140)开始工作,载冷剂开始在冷冻水箱(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循环,此时蓄冷剂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载冷剂从终端设备带来的热量;
当蓄冷剂所蓄冷量用完,所述冷冻机组(110)、低温内循环泵(130)和低温外循环泵(140)能够同时工作,实现一边制冷一边往终端设备供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常温介质分系统,所述常温介质分系统包括串联的闭式冷却塔(210)和常温循环泵(220),所述闭式冷却塔(210)和常温循环泵(220)能够与终端设备形成常温冷却回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系统包括高温介质分系统,所述高温介质分系统包括串联的换热器(320)和高温循环泵(310),所述换热器(320)和高温循环泵(310)能够与终端设备形成高温供热回路。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公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高位膨胀罐(4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膨胀罐(400)上设置有氮封装置(500),用于隔绝了外界的氧气。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公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包括导热油或乙二醇水溶液。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公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系统中还包括备用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9786.9A CN110749225B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9786.9A CN110749225B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9225A CN110749225A (zh) | 2020-02-04 |
CN110749225B true CN110749225B (zh) | 2021-01-05 |
Family
ID=6928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29786.9A Active CN110749225B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49225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87355Y (zh) * | 2004-01-19 | 2005-03-23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
CN102434929A (zh) * | 2011-12-06 | 2012-05-02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太阳能、自然冷能和低谷电耦合的节能双温空调系统 |
CN204140207U (zh) * | 2013-12-31 | 2015-02-04 |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分布式能源装置 |
CN108050725A (zh) * | 2017-10-23 | 2018-05-1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集成多热源热泵的工业余热回收系统 |
CN207779193U (zh) * | 2017-12-25 | 2018-08-28 | 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放热系统 |
CN108955014A (zh) * | 2018-09-18 | 2018-12-07 | 迪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及方法 |
CN110090467A (zh) * | 2018-06-22 | 2019-08-06 | 武伟 | 一种真空升华蒸发冷热能分离方法和装置 |
-
2019
- 2019-10-28 CN CN201911029786.9A patent/CN1107492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87355Y (zh) * | 2004-01-19 | 2005-03-23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
CN102434929A (zh) * | 2011-12-06 | 2012-05-02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太阳能、自然冷能和低谷电耦合的节能双温空调系统 |
CN204140207U (zh) * | 2013-12-31 | 2015-02-04 |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分布式能源装置 |
CN108050725A (zh) * | 2017-10-23 | 2018-05-1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集成多热源热泵的工业余热回收系统 |
CN207779193U (zh) * | 2017-12-25 | 2018-08-28 | 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放热系统 |
CN110090467A (zh) * | 2018-06-22 | 2019-08-06 | 武伟 | 一种真空升华蒸发冷热能分离方法和装置 |
CN108955014A (zh) * | 2018-09-18 | 2018-12-07 | 迪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9225A (zh) | 2020-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23962B1 (ko) | 지열원을 활용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104613577A (zh) | 内融冰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2155772A (zh) | 复叠式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利用该系统对空调供冷的方法 | |
CN210197600U (zh) |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 |
CN208652782U (zh) | 一种热管多联机房空调系统 | |
CN100390477C (zh) | 蓄冰热泵节能机组 | |
CN210840466U (zh) | 一种数据中心风冷冷源自然冷却系统 | |
CN202209744U (zh) | 一种带有自然冷却制冷功能的模块化冷水机组 | |
CN102072541B (zh) | 蓄冷型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制冷机组 | |
CN117239297B (zh) | 一种节能液冷储能系统 | |
CN213636112U (zh) | 冷水机组与储能系统 | |
CN212692004U (zh) | 一种蓄能空调系统 | |
CN110749225B (zh) | 一种公用换热系统 | |
CN218677322U (zh) | 液冷电池多功能节能储能系统 | |
CN218410143U (zh) | 一种能蓄冷蓄热的冷暖联供系统 | |
CN1381701A (zh) |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
CN209944575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冷凝换热系统 | |
CN113710076A (zh) |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 | |
CN110595108A (zh) | 防止冻管的两用切换式热泵机组 | |
CN210573426U (zh) | 一种闭式控温系统 | |
CN114264108B (zh) | 一种长距离冷量利用的间接制冷系统 | |
CN219019347U (zh) |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 |
CN212657936U (zh) | 一种电蓄冷式供冷装置 | |
CN218672458U (zh) | 一种热泵蓄冷蓄热系统 | |
CN217464930U (zh) | 节能型供冷介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4 Address after: 214500 No. 8, Lianyou Road, Chengnan Park, Jingjia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i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2-2, 525 Guoquan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DIM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