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9099A - 一种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9099A
CN110749099A CN201910967036.XA CN201910967036A CN110749099A CN 110749099 A CN110749099 A CN 110749099A CN 201910967036 A CN201910967036 A CN 201910967036A CN 110749099 A CN110749099 A CN 110749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radiator
heat dissipation
plat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70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金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Guok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Guok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Guok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Guok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70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490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9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90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7/00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 F24H7/02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the released heat being conveyed to a transfer fluid
    • F24H7/04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the released heat being conveyed to a transfer fluid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of the transfer fluid
    • F24H7/0408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the released heat being conveyed to a transfer fluid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of the transfer fluid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 F24H7/0416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the released heat being conveyed to a transfer fluid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of the transfer fluid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the transfer fluid bein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52Details for air heaters
    • F24H9/0057Guiding means
    • F24H9/0063Guiding means in air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52Details for air heaters
    • F24H9/007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means for forcing the circulation of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6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6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 F24H9/207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外壳、散热器、加热装置、第一风机以及控制器,所述外壳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散热器包括复数个散热件;所述散热件本体内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封装有超导液;所述腔体的内侧壁还设置有纹路,所述纹路增加了所述腔体的内侧壁的面积,一方面,可以使得超导液有更大的附着面积,从而提高了传热量,进而提高了导热效率,另一方面,所述纹路也使得所述腔体的内侧面不是光滑的平面,更方便超导液的附着,超导液附着上去后不容易滑落,从而使得各个部位导热更均匀,从而也提高了传热效率。所述加热装置和复数个所述散热件本体相接触;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口;所述加热装置、第一风机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Description

一种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器有各种各样的款式,例如,传统的有:空调、小太阳取暖器等,这些传统取暖器的导热效率较低。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采用超导液作为导热介质的取暖器。超导液是一种超导传热和高效换热新技术。常压下超导液主要功能是比水传导快些,一般零下40度不结冰,比水的沸点要大些。超导制供暖技术是一种超导传热和高效热转换新技术,它应用领域广,无毒、无味、无闪点、无燃点、无辐射、无污染,该技术利用真空超导介质循环导热的工作原理,克服了传统取暖设备气阻、腐蚀管路、结垢、热转换效率和热传递效率低的五大难题;真空超导介质的热效率高,传导性能好,能瞬间制热,热能传导过程中热损极小;采用真空超导技术设计的热传导组件在热能传导过程中不会产生明光、明火,其表面温度低,不会发生灼伤的情况。
而现有超热液的传热件一般为在管内或者片状结构内等封装超导液,其散热面积为管的外表面或者片状结构的外表面,这样单个管或者片状结构其散热面积有限,例如现有的超导暖气片,单个传热件的传热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现有三个传热件其内部封装超导液的内腔表面为平面,这样导致表面较为光滑,不利于超导液气化后的附着,超导液容易滑落集中在底部,而使得散热不均匀,降低了热传导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其散热器的散热件内设纹路,便于超导液附着,提高了散热效率,且散热更均匀。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取暖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复数个散热件;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每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件本体,所述散热件本体内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封装有超导液;所述腔体的内侧壁还设置有纹路;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复数个所述散热件本体相接触;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口;
控制器,所述加热装置、第一风机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进风口、散热器、出风口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每所述散热件还包括复数个散热片,复数个所述散热片间隔套设在所述散热件本体上。
进一步地,每所述散热片为波纹状。
进一步地,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分两排布置,相邻的两所述散热件的散热片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支撑架;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进一步地,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分两排布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复数个加热片,复数个所述加热片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
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平行布置,且其中一排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该排所述散热件之间夹有所述加热片;另一排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固定板和这排所述散热件之间夹有剩余的所述加热片,所述第三固定板位于两排所述散热件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通过螺栓穿过各个所述通孔,后用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第二风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背面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前面的顶部;
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将所述外壳内部气密性地分隔为上方的第一安装空间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
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第二风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进气口朝向所述进风口;
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有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将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气密性的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处开设有一开口;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开口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所述第二腔室设有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水平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内气密性地分隔成上方的散热器安装腔室和下方的布线腔室;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和所述进风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各排所述散热件所在的竖直平面分别和所述进风口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散热器的顶部和所述第一水平板之间具有缝隙,从风的流向看,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开口的前方;
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还设置有一竖向挡板,且从风的流向看,所述竖向挡板位于所述开口的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所述第一竖直板开设有第一穿线孔,且所述第一穿线孔将所述布线腔室和第一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水平板开设有第二穿线孔,且所述第二穿线孔将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和布线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包括一弧形引流板,所述弧形引流板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所述弧形引流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弧形引流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
所述弧形引流板朝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面还设置有消音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从风的流向看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还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第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从风的流向看位于所述开口后方,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外壳、散热器、加热装置、第一风机以及控制器,所述外壳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散热器包括复数个散热件;所述散热件本体内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封装有超导液;所述腔体的内侧壁还设置有纹路,所述纹路增加了所述腔体的内侧壁的面积,一方面,可以使得超导液有更大的附着面积,从而提高了传热量,进而提高了导热效率,另一方面,所述纹路也使得所述腔体的内侧面不是光滑的平面,更方便超导液的附着,超导液附着上去后不容易滑落,从而使得各个部位导热更均匀,从而也提高了传热效率;所述加热装置和复数个所述散热件本体相接触;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口;所述加热装置、第一风机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取暖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取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散热件本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散热片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散热片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架和散热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所述的取暖器100,
外壳1;进风口11,出风口12,第一水平板13,开口131,竖向挡板132,第一安装空间14,第二安装空间15,第一腔室151,第二腔室152,散热器安装腔室1521,布线腔室1522,第一竖直板16,第一穿线孔161,第二水平板17,第二穿线孔171,金属固定架18,弧形引流板19;
散热器2,散热件21,散热件本体211,腔体2111,纹路2112,散热片212,支撑架22;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第三固定板223,侧板224,通孔2211、2221、2231;
加热装置3,加热片31;
第一风机4;
控制器5,
螺栓6;
螺母7;
第二风机8,
消音件9,
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0;
第二温度检测装置20;
电线30;
缝隙4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图2为将所述进风口11处的部分外壳、弧形引流板19以及消音件9隐藏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了便于观察,所述散热件本体211内部的所述腔体2111未画出,而在图4中单独表达。图9中所述散热件21中的散热片212为画出。如图7所述散热件21可以是一根所述散热件本体套设复数个散热片212。也可以是图8所示,每片散热片212套设若干根所述散热件本体211。附图标记30为电线30的穿线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暖器100,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还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包括复数个散热件21;复数个所述散热件21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每所述散热件21包括散热件本体211,所述散热件本体内具有一腔体2111;所述腔体2111内封装有超导液(未图示),所述超导液(未图示)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5mL;所述腔体2111的内侧壁还设置有纹路2112;所述纹路2112增加了所述腔体2111的内侧壁的面积,一方面,可以使得超导液有更大的附着面积,从而提高了传热量,进而提高了导热效率,另一方面,所述纹路2112也使得所述腔体2111的内侧面不是光滑的平面,更方便超导液的附着,超导液附着上去后不容易滑落,从而使得各个部位导热更均匀,从而也提高了传热效率;在具体一实施例中,例如所述散热件本体211采用铜管。
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和复数个所述散热件本体21相接触;
第一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4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2,所述第一风机4的排气口朝向所述出风口12,通过所述第一风机4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11吸入,然后经过所述散热器2进行热交换,最后从所述第一风机4的排气口排出,经过所述出风口12排放到所述外壳1的外部;
控制器5,所述加热装置3、第一风机4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器5可以采用现有的温控器,例如采用TF228WN数字式温控器,其自带显示屏,此时在所述外壳1上开设一窗口,用于安装所述控制器5,使其显示屏位于该窗口,便于观察。所述加热装置3可以采用现有的加热片31。所述第一风机4可以采用现有的滚筒式风机,例如型号为:GHE65300A22滚筒式风机。
所述进风口11、散热器2、出风口12相互连通,从而使得空气可以从所述进风口11进入,经过所述散热器2进行热交换,最后从所述出风口12排出。
工作原理:预先在所述控制器5上设定好加热温度,温控器5自带感应探头,可以检测外部空气温度,当达到预设定温度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3停止加热,当低于预设定温度,则控制加热装置3工作加热。将所述控制器5通电,然后所述控制器5发送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风机4、加热装置3工作。所述加热装置3工作进行加热,和所述散热件本体21直接接触,对其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所述腔体2111内部的超导液吸热气化,附着在所述腔体2111的内侧壁,然后当空气经过所述散热件本体211时,进行热交换,将空气加热,此时超导液放热液化。所述第一风机4工作后对所述外壳1内产生吸力,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11吸入,然后经过所述散热器本体211进行热交换,最后从所述第一风机4的排气口排出,经过所述出风口12排放到所述外壳1的外部。
在具体一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每所述散热件21还包括复数个散热片212,复数个所述散热片212间隔套设在所述散热件本体211上。通过设置复数个所述散热片212,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时的接触面积,其热交换原理为:超导液放热液化,将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件本体21和复数个所述散热片212,然后空气和所述散热片212、散热件本体211接触进行热交换,由于复数个所述散热片212的面积大于所述散热件本体21外表面的面积,因此提高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传热量,进而提高了传热效率。
每所述散热片212为波纹状,在相同长度和宽度的条件下,波纹状提高了所述散热片212的表面积,进一步的提高了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复数个所述散热件21分两排布置,相邻的两所述散热件21的散热片212交错布置。
所述散热器2还包括支撑架22;复数个所述散热件21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2上,所述支撑架22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
复数个所述散热件21分两排布置;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复数个加热片31,复数个所述加热片31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通过电信号进行控制所述加热片31,复数个所述加热片31并联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采用并联设置,并使得各个所述散热片31独立工作,在加热的初始阶段,可以采用所有的所述加热片31同时工作,从而能够更快的将外部空气加热到所需温度,而当外部空气加热到所需温度后,则所述控制器5可以将其中若干个所述加热片31断电停止工作,而保持其中几个散热片31工作,起到保温效果即可,从而可以降低能耗,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加热片31分别用一个控制开关进行控制,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片31,从而所述控制器31控制控制开关的通、断来控制所述加热片31通电工作或断电停止工作,在具体实施中,例如控制开关可以采用继电器。当然复数个所述加热片31也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控制器5,此时所有的加热片31都同时工作或同时停止,这样在达到所需温度后无疑能耗会比较大,采用串联方式,则只需一个控制开关即可。
如图9所示,所述支撑架22包括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以及第三固定板223;
所述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第三固定板223平行布置,且其中一排所述散热件21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21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23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板221和该排所述散热件21之间夹有所述加热片3;另一排所述散热件21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22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23之间,且所述第二固定板222和这排所述散热件21之间夹有剩余的所述加热片3,所述第三固定板223位于两排所述散热件21之间;在具体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两块侧板224将所述第一固定板221和第二固定板222的两侧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矩形壳体,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可以存储一定的热量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之间,减少热量在两侧之间排放,在外部空气达到预设温度时,可以采用其中若干个所述加热片31工作,而此时由于所述支撑架22内本身存储有一定的热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加热片在保温时的数量,从而节约能源。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第三固定223板分别开设有通孔(附图标记为2211、2221、2231),所述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第三固定板223通过螺栓6穿过各个所述通孔(附图标记为2211、2221、2231),后用螺母7锁紧。
还包括第二风机8,所述第二风机8安装在所述进风口11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风机8的进气口朝向所述进风口11,其排气口朝向所述散热器2、或者朝上布置,所述第二风机8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所述第二风机8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滚筒式风机,例如型号为:GHE65300A22滚筒式风机。通过所述第二风机8在所述进风口11出进行吸气进入所述外壳1内,从而可以提高空气输送速度,进而提高所述的取暖器100和外部空气热交换的循环速度,从而可以更快的将外部空气加热到预设温度。
所述进风口11位于所述外壳1的背面的底部;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外壳1的前面的顶部;这样设置更符合空气循环时流动的方向,因为冷空气是下沉的,热气是上升的,从而本发明可以更快的将冷空气吸入到所述外壳1内进行热交换,减少对热空气重复加热的次数,这是因为如果所述进气口11设置在上方,则从所述出风口12排出的热气扩散后,会更容易在上方被重新吸入到所述外壳1内进行热交换,这样热循环效果就会降低。而采用本发明这种设置方式,则从上方的所述出风口12排出的热气更容易向上升,并和上方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外部冷空气向下压,而底部的所述进风口11又更容易吸入外部的冷空气,提高了热循环的效果,进而可以更快的将外部空气加热到预设温度。
所述外壳1内设有第一水平板13;所述第一水平板13将所述外壳1内部气密性地分隔为上方的第一安装空间14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空间15;
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4内;
所述第二风机8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5内,且所述第二风机8的排气口和所述散热器2连通,所述第二风机8的进气口朝向所述进风口11;
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5内设有第一竖直板16;所述第一竖直板16将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5气密性的分隔成第一腔室151和第二腔室152;所述第一水平板1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52处开设有一开口131;所述第二腔室152通过所述开口131和所述出风口12相连通;具体为,所述第一风机8的排气口和所述出风口12相连通,其进气口和所述开口131向连通。
所述控制器5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151内;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竖直板16采用耐高温且隔热板,将所述第一腔室151进行温度隔离,防止第一腔室151的温度过高而将所述控制器5及电线等烧坏而产生安全隐患。在具体布线时,所述第一水平板13也开设有穿线孔,以便所述第一风机4进行布线,还可以用耐高温的密封件将穿线孔密封住,防止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4内的热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51。
所述第二腔室152设有第二水平板17;所述第二水平板17将所述第二腔室152内气密性地分隔成上方的散热器安装腔室1521和下方的布线腔室1522;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1521和所述进风口11连通;
所述散热器2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1521内,且各排所述散热件21所在的竖直平面分别和所述进风口11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散热器2的顶部和所述第一水平板13之间具有缝隙40,从而使得少量的刚吸入的冷空气从所述缝隙40通过,和后方加热后的热气进行调和,从而降低从所述开口131排出的气体的空气,避免温度太高而将所述第一风机4烧坏或者降低第一风机4所处的环境温度,提高使用寿命,延缓所述第一风机4老化。从风的流向看,所述散热器2位于所述开口131的前方;在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2可以将所述侧板224焊接在金属固定架18上,金属固定架18焊接或螺栓等方式安装在外壳1内。
所述第一水平板13的底面还设置有一竖向挡板132,且从风的流向看,所述竖向挡板132位于所述开口131的远离所述散热器2的一侧;通过所述竖向挡板132可以使得热交换完成的风在所述散热器2后方的腔室内存储一的热风。
所述第一竖直板16开设有第一穿线孔161,且所述第一穿线孔161将所述布线腔室1522和第一腔室151连通,方便布线,布线完成后,可以将所述第一穿线孔161重新密封;
所述第二水平板17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71,且所述第二穿线孔171将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1521和布线腔室1522连通,布线后必须将所述第二穿线孔171重新密封,防止热量进入布线腔室1522,将布线腔室1522内的电线等烧坏而造成安全隐患,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水平板17也需要采用耐高温且隔热的板。
所述外壳1还包括一弧形引流板19,所述弧形引流板19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1521内,且所述弧形引流板19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并位于所述进风口11的上方,所述弧形引流板18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13的底面;从而起到对空气进行导向的作用。
所述弧形引流板19朝向所述散热器2的一侧面还设置有消音件9,所述消音件9对空气起到一定消音降噪作用,所述消音件9可以采用现有的耐高温消音棉。
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0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2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0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20都可以采用现有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0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1521内,且从风的流向看位于所述散热器2的后方,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0还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通过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0检测所述开口131处的空气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损坏第一风机4,使用方式为:预先在所述控制器5上设定好温度上限,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0检测到所述开口131的空气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上限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加热装置3停止工作,等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上限后再重新开启所述加热装置3工作,在具体一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将温度上限设定为60℃~80℃,这样也可以防止所述出风口12处的温度太高而将人烫伤。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20安装在所述第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从风的流向看位于所述开口131后方,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20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预设一温度,由于在散热器2后方具有一定的存储热风的功能,为防止温度过高而设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20,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20检测到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将所述加热装置3停止工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复数个散热件;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每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件本体,所述散热件本体内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封装有超导液;所述腔体的内侧壁还设置有纹路;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复数个所述散热件本体相接触;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口;
控制器,所述加热装置、第一风机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进风口、散热器、出风口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每所述散热件还包括复数个散热片,复数个所述散热片间隔套设在所述散热件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每所述散热片为波纹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分两排布置,相邻的两所述散热件的散热片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支撑架;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复数个所述散热件分两排布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复数个加热片,复数个所述加热片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
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平行布置,且其中一排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该排所述散热件之间夹有所述加热片;另一排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固定板和这排所述散热件之间夹有剩余的所述加热片,所述第三固定板位于两排所述散热件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通过螺栓穿过各个所述通孔,后用螺母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第二风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背面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前面的顶部;
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将所述外壳内部气密性地分隔为上方的第一安装空间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
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第二风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进气口朝向所述进风口;
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有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将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气密性的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处开设有一开口;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开口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所述第二腔室设有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水平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内气密性地分隔成上方的散热器安装腔室和下方的布线腔室;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和所述进风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各排所述散热件所在的竖直平面分别和所述进风口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散热器的顶部和所述第一水平板之间具有缝隙,从风的流向看,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开口的前方;
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还设置有一竖向挡板,且从风的流向看,所述竖向挡板位于所述开口的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所述第一竖直板开设有第一穿线孔,且所述第一穿线孔将所述布线腔室和第一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水平板开设有第二穿线孔,且所述第二穿线孔将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和布线腔室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一弧形引流板,所述弧形引流板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所述弧形引流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弧形引流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
所述弧形引流板朝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面还设置有消音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从风的流向看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还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第散热器安装腔室内,且从风的流向看位于所述开口后方,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CN201910967036.XA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取暖器 Pending CN1107490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036.XA CN110749099A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036.XA CN110749099A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9099A true CN110749099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7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7036.XA Pending CN110749099A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90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673A (zh) * 2020-12-22 2021-03-19 浙江暖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673A (zh) * 2020-12-22 2021-03-19 浙江暖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89410U (zh) 一种对流速热式电暖器
CN110749099A (zh) 一种取暖器
CN211476305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098012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09326134U (zh) 一种用于医学检测设备的防凝露低温孵育装置
CN207178024U (zh) 一种回流铝合金散热器
CN212649953U (zh) 一种温控管理的汽车电机控制器
CN211716670U (zh) 一种速热式电采暖锅炉
CN210861325U (zh) 一种蓄热式电暖器
CN210328373U (zh) 一种小间距led显示屏灯板快速散热机构
CN2212155Y (zh) 多用热风机
CN219103767U (zh) 一种带有水冷结构的金属散热器
CN219080486U (zh) 一种智能化远控无负压供水设备
CN104847471B (zh) 冷却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3277272A (en) Electric baseboard hot water heating system
CN113573556B (zh) 一种用于plc控制柜的温控装置
CN219494020U (zh) 一种led灯的电路板结构
CN218678157U (zh) 一种便于调温的封闭式电柜箱
CN220552180U (zh) 一种制冷装置及采用此制冷装置的烹饪器具
CN218446318U (zh) 一种智能全景摄像机灯泡
CN210702061U (zh)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抗震支架配件模具
CN109442797A (zh) 一种用于医学检测设备的防凝露低温孵育装置
CN108800291B (zh) 一种带有热传导装置的取暖炉
CN219417641U (zh) 光伏电站直流侧监测装置
CN219473979U (zh) 一种锅炉智能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