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0013A - 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40013A CN110740013A CN201911027455.1A CN201911027455A CN110740013A CN 110740013 A CN110740013 A CN 110740013A CN 201911027455 A CN201911027455 A CN 201911027455A CN 110740013 A CN110740013 A CN 1107400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retransmission mode
- data retransmission
- data
- receiv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从接收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已经提出了数据重传技术。在数据重传技术中,当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但接收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时,发送设备可以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已有的数据重传模式包括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等。根据重传的比特信息与首次传输的比特信息是否相同,HARQ可以分为叠加合并(Chase Combining,CC)和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两类,其中CC中重传的比特信息与首次传输的比特信息相同,IR中重传的比特信息不需要与首次传输的比特信息相同。
各种数据重传模式具有不同的性能,例如数据传输效率、解码效率或解码复杂度等。例如,ARQ具有低于HARQ CC或HARQ IR的数据传输速率、解码效率以及解码复杂度,HARQIR具有高于ARQ或HARQ CC的数据传输效率、解码效率以及解码复杂度。
传统的无线高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系统仅支持特定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IEEE802.11ax所定义的Wi-Fi系统仅支持ARQ,而不支持HARQ CC或HARQ IR。由于ARQ具有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效率,因此,Wi-Fi系统的整体性能相对较差。此外,无线通信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发生变化,Wi-Fi系统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可能相应地变化,因此,ARQ重传模式会限制Wi-Fi系统的性能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从接收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数据重传模式是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数据重传模式是所述接收设备根据其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生成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接收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确定单元,被配置为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数据重传模式是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数据重传模式是所述接收设备根据其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上述发送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包括: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当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时,执行上述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当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时,执行上述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上述各个方面的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发送设备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信息,并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来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从而使得发送设备选择数据重传模式时能够考虑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而能够灵活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可在其中应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Wi-Fi系统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a示出了外信息转移图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外信息转移图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Wi-Fi系统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Wi-Fi系统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另一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的架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首先,参照图1来描述可在其中应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Wi-Fi系统的架构。该Wi-Fi系统可以是IEEE802.11be所定义的Wi-Fi系统,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类型的Wi-Fi系统。在下文中,以IEEE802.11be所定义的Wi-Fi系统为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应当认识到,以下描述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Wi-Fi系统。
如图1所示,Wi-Fi系统100可以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110非接入点(non-AP)120、非接入点130、以及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140。接入点110可以接入局域网140,并且非接入点120和/或130可以通过接入点110而接入局域网140。非接入点120和/或130也可以称为站点(Station,简称STA)。在本公开中,非接入点120和/或130可以与接入点110通信,并且非接入点120和非接入点130可以经由接入点110进行通信。此外,接入点110可以是路由器或者任何具有接入功能的设备,非接入点120或13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
在本公开中,发送设备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信息,并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来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从而使得发送设备选择数据重传模式时能够考虑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而能够灵活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这里所描述的发送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非接入点120或130,接收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接入点110。可替换地,这里所描述的发送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接入点110,接收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非接入点120或130。可替换地,这里所描述的发送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非接入点120,接收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非接入点130。
下面,将参照图2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1中,发送设备从接收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然后,在步骤S202中,发送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接收设备确定的,并由接收设备通过第一信息通知给发送设备。具体地,在第一实现方式中,步骤S201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在该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确定的。例如,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其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接收设备对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的处理可以包括测量、和/或计算、和/或解码。相应地,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可以包括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无线信道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信号强度信息(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接受信道功率指示符(Received Channel Power Indicator、RCPI)等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信息(例如,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等。此外,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还可以包括解码数据前对数据进行计算而获得的信息,例如,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等中的一个或多个。MI可以用于表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本公开中,其可以用于描述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此外,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还可以包括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信息,例如,错误比特的数量、校验向量(syndrome vector)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公开依赖于接收设备去测量、计算、收集接收数据相关的信息,但这种计算负担与解码复杂度较高的数据重传模式带来的计算负担相比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几乎不会造成接收设备的计算负担。
在本公开中,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可以称为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参数。在下文中,可以简称为“重传参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接收设备根据重传参数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的具体过程将在下文结合图4描述的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400中进行描述。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定数量的比特,并且该预定数量的比特的取值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2个比特,并且该2个比特的四个取值“00”、“01”、“10”和“11”中的“0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0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1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以及“1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四数据重传模式(例如不同于ARQ、HARQ CC、HARQ IR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模式)。
相应地,在步骤S202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发送设备可以解析第一指示信息以确定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从而根据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例如,在第一指示信息包括2个比特的示例中,当发送设备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00时,发送设备可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一数据重传模式;当发送设备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01时,发送设备可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二数据重传模式;当发送设备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10时,发送设备可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以及当发送设备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11时,发送设备可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四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向其发送的第一信息而确定的。具体地,在第二实现方式中,步骤S201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即上文所描述的“重传参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202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重传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这里所描述的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一组)。下面将描述发送设备根据重传参数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的具体示例。
在重传参数是CSI的示例中,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预编码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秩指示(RankIndication,RI)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CSI与预设的CQI阈值、预设的PMI阈值、预设的RI阈值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发送设备可以比较接收设备反馈的CSI与预设的CQI阈值、预设的PMI阈值、预设的RI阈值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判断信道状态,并且然后选择与信道状态对应的数据重传模式作为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信道状态较差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信道状态较好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SSI的示例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与预设的一个RSSI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的RSS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大于预设的RSS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CC)。
可替换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与预设的多个RSSI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小于或等于第一RSS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大于第一RSSI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RSS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大于第二RSS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CPI的示例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与预设的一个RCPI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小于或等于预设的RCP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大于预设的RCP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CC)。
可替换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与预设的多个RCPI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小于或等于第一RCP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大于第一RCPI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RCP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大于第二RCPI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SNR的示例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SNR与预设的一个SNR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S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N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接收设备反馈的SNR大于预设的SN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SNR与预设的多个SNR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SNR小于或等于第一SN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接收设备反馈的SNR大于第一SNR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SN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接收设备反馈的SNR大于第二SN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LLR的示例中,发送设备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多个LLR,或者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LLR平均值,或者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其对多个LLR进行处理而获得的值。
在发送设备从接收设备接收多个LLR的情形中,发送设备可以对多个LLR进行处理,以获得与LLR相关的值。例如,发送设备可以计算多个LLR的平均值。然后,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LLR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LL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预设的LL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多个LLR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LL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第一LLR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LL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第二LL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IR)。
在发送设备从接收设备接收LLR平均值的情形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LLR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LLR平均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LL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接收设备反馈的LLR平均值大于预设的LLR阈值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多个LLR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过程与上文所描述的“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多个LLR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的具体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发送设备从接收设备接收其对多个LLR进行处理而获得的值的情形中,发送设备可以对接收设备反馈的值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与预定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发送设备可以不对接收设备反馈的值进行处理,而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值与预定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MI的示例中,MI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多个LLR而确定的。例如,MI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一组数据的LLR而估算的。例如,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1)来估算MI:
其中,N表示LLR的数量,j表示LLR的序号,aj表示第j个LLR,Hb表示二进制熵函数,并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2)来确定Hb:
Hb(p)=-plog2p-(1-p)log2(1-p) 公式(2)
其中,p表示比特的取值为0的概率,(1-p)表示比特的取值为1的概率。
MI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并且MI=0可以表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MI=1可以表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完全相符。
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前的互信息MI(可以用X0表示)、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后的互信息MI(可以用Xn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以及解码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信息MI(可以用Xi表示,其中0<i≤n且为正整数)等中的一个或多个MI,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假设接收设备采用迭代解码器,例如LDPC解码器、Turbo解码器等,则发送设备可以借助外信息转移图(Extrinsic InformationTransfer(EXIT)Chart)来实现数据重传模式的选择。
在本公开中,通过计算迭代解码器中的多个子解码器的输入和输出LLR的互信息,可以得到各自的曲线,并且可以在一张图中示出各条曲线。该图即为外信息转移图。图3a-3b示出了外信息转移图的示意图。图3a-3b所示出的两条曲线是通过计算迭代解码器中的两个子解码器的输入和输出LLR的互信息而得到的。在图3a中,代表两个子解码器的两条曲线(一条为实线曲线,另一条为虚线曲线)在图中的坐标点(1,1)处相交(如椭圆所示),这表示这一情况下迭代解码器可以成功解码。在图3b中,代表两个子解码器的两条曲线(一条为实线曲线,另一条为虚线曲线)在图中的坐标点(0.5,0.5)、(0.23,0.23)处相交(如椭圆所示),而不在坐标点(1,1)处相交,这表示这一情况下迭代解码器一定解码失败。
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MI来确定外信息转移图中一条曲线在纵轴的起始点。然后,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该起始点来绘制曲线,并判断两条曲线的相交位置,从而预测接收设备是否成功解码,进而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发送设备判断两条曲线的相交位置为坐标点(1,1)时,发送设备可以预测接收设备能够成功解码,然后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CC)。当发送设备判断两条曲线的相交位置为非坐标点(1,1)时,发送设备可以预测接收设备无法成功解码,然后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错误比特的数量的示例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比特数量,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比特数量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当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大于预设的比特数量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
可替换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多个比特数量,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特数量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当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大于第一比特数量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特数量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大于第二比特数量时,发送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
需要认识到,虽然在上面所描述的示例中,发送设备确定了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时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发送设备可以禁止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在这种情形下,发送设备无需确定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时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第二实现方式中,步骤S201中的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ARQ和HARQ CC。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处于节电模式时,接收设备不希望采用具有较高解码复杂度的HARQ IR,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接收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HARQ IR。通过这种方式,发送设备能够获知接收设备对数据重传模式的支持能力,以便发送设备在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时考虑接收设备的支持能力,从而更灵活、更高效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以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同时兼顾接收侧的解码复杂度。
此外,在本公开中,第一信息可以不包括业务数据,或者也可以包括业务数据。第一信息可以是具有特定格式的帧。在第一信息不包括业务数据的情形中,第一信息可以是常规的确认(Acknowledge,ACK)帧或块ACK(Block ACK)帧。在第一信息包括业务数据的情形中,第一信息可以是常规的业务帧。
返回图2,图2所示的方法200还可以包括步骤S203:发送设备可以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步骤S203可以在步骤S201之前执行。
上文描述了接收设备可以根据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重传参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可以是步骤S203中的第二信息。
此外,步骤S203中的第二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发送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发送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ARQ和HARQ CC。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发送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发送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HARQ IR。通过这种方式,接收设备能够获知发送设备对数据重传模式的支持能力,以便接收设备在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时考虑发送设备的支持能力。
此外,在本公开中,第二信息可以不包括业务数据,或者也可以包括业务数据。第二信息可以是具有特定格式的帧,例如常规的业务帧。
返回图2,图2所示的方法200还可以包括步骤S204:发送设备可以使用所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向接收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步骤S204可以在步骤S202之后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步骤S202中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待重传数据。例如,当发送设备在步骤202中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为ARQ或HARQ CC时,待重传数据可以与首次传输的数据完全相同。又例如,当发送设备在步骤202中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为HARQ IR时,待重传数据可以与首次传输的数据不相同,例如可以比首次传输的数据包含更多的冗余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发送设备可以和接收设备预先约定使用步骤S202中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的时间。例如,发送设备可以和接收设备约定当接收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时发送设备使用步骤S202中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又例如,发送设备可以和接收设备约定当接收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时发送设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例如一个或多个发送窗口)使用步骤S202中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又例如,发送设备可以和接收设备约定当接收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时发送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后使用步骤S202中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的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发送设备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信息,并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来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从而使得发送设备选择数据重传模式时能够考虑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而更灵活、高效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以保证整体传输效率,同时兼顾接收侧的解码复杂度。
下面,将参照图4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400的流程图。由于根据方法400执行的下述操作的具体细节与在上文中参照图2描述的细节相同,因此在这里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对相同细节的重复描述。
如图4所示,在步骤S401中,接收设备生成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然后,在步骤S402中,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接收设备可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并通过第一信息通知给发送设备。具体地,在第一实现方式中,步骤S401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在该实现方式中,接收设备可以根据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接收设备可以根据其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接收设备对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的处理可以包括测量、和/或计算、和/或解码。相应地,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可以包括上文所描述的“重传参数”。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重传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这里所描述的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一组)。下面将描述接收设备根据重传参数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的具体示例。
在重传参数是CSI的示例中,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预编码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秩指示(RankIndication,RI)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CSI与预设的CQI阈值、预设的PMI阈值、预设的RI阈值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接收设备可以比较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CSI与预设的CQI阈值、预设的PMI阈值、预设的RI阈值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判断信道状态,并且然后选择与信道状态对应的数据重传模式作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信道状态较差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信道状态较好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SSI的示例中,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与预设的一个RSS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的RSS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大于预设的RSS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与预设的多个RSS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小于或等于第一RSS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大于第一RSSI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RSS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大于第二RSS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CPI的示例中,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与预设的一个RCP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小于或等于预设的RCP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大于预设的RCP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与预设的多个RCP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小于或等于第一RCP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大于第一RCPI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RCP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大于第二RCPI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SNR的示例中,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与预设的一个SN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N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大于预设的SN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与预设的多个SN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小于或等于第一SN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大于第一SNR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SN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大于第二SN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LLR的示例中,接收设备可以从一组数据获得多个LLR。接收设备可以对多个LLR进行处理,以获得与LLR相关的值。例如,接收设备可以计算多个LLR的平均值。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LL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预设的LL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多个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LL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第一LLR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LL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第二LLR阈值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MI的示例中,MI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多个LLR而确定的。例如,MI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一组数据的LLR而估算的。例如,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1)来估算MI。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前的互信息MI(可以用X0表示)、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后的互信息MI(可以用Xn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以及解码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信息MI(可以用Xi表示,其中0<i≤n且为正整数)等中的一个或多个MI,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假设接收设备采用迭代解码器,例如LDPC解码器、Turbo解码器等,则接收设备可以借助外信息转移图(EXIT Chart)来实现数据重传模式的选择。接收设备借助外信息转移图来实现数据重传模式的选择的具体过程与上文所描述的发送设备借助外信息转移图来实现数据重传模式的选择的具体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错误比特的数量的示例中,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比特数量,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比特数量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大于预设的比特数量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
可替换地,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多个比特数量,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特数量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大于第一比特数量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特数量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中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大于第二比特数量时,接收设备可以选择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解码复杂度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定数量的比特,并且该预定数量的比特的取值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因此,在接收设备确定了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后,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来确定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2个比特,并且该2个比特的四个取值“00”、“01”、“10”和“11”中的“0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0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CC),“1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IR),以及“1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四数据重传模式(例如不同于ARQ、HARQ CC、HARQ IR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模式)。在接收设备确定了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为ARQ后,接收设备可以确定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00”。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向其发送的第一信息而确定的。具体地,在第二实现方式中,步骤S401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即上文所描述的“重传参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根据重传参数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的具体过程已在上文结合图2描述的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200中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步骤S401中的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ARQ和HARQ CC。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处于节电模式时,接收设备不希望采用具有较高解码复杂度的HARQ IR,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接收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HARQ IR。通过这种方式,发送设备能够获知接收设备对数据重传模式的支持能力,以便发送设备在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时考虑接收设备的支持能力,从而更灵活、更高效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以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同时兼顾接收侧的解码复杂度。
返回图4,图4所示的方法400还可以包括步骤S403:接收设备可以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步骤S403可以在步骤S401之前执行。
此外,图4所示的方法400还可以包括步骤S404:接收设备可以从发送设备接收待重传数据。步骤S404可以在步骤S402之后执行。
根据本实施例的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接收设备可以向发送设备发送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信息,以便发送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来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从而使得发送设备选择数据重传模式时能够考虑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而更灵活、高效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以保证整体传输效率,同时兼顾接收侧的解码复杂度。
下面将结合图5-6来描述Wi-Fi系统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图5是Wi-Fi系统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5所示,发送设备(可以简称为Tx站点)可以向接收设备(可以简称为Rx站点)发送第一帧,其中该第一帧可以是上文所描述的第一实现方式中的第二信息,以指示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其为发送设备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然后,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帧,确定重传参数并根据重传参数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然后,接收设备可以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二帧,其中该第二帧可以是上文所描述的第一实现方式中的第一信息,其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然后,发送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帧确定其将要使用数据重传模式,并通过第三帧向接收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然后,假设接收设备未成功接收待重传数据,可以向发送设备反馈非确认(Non-ACK,NACK)帧。然后,发送设备可以继续向接收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
图6是Wi-Fi系统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6所示,发送设备(可以简称为Tx)可以向接收设备(可以简称为Rx)发送第一帧,其中该第一帧可以是上文所描述的第二实现方式中的第二信息,以指示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其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以及重传参数。然后,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帧,确定重传参数。然后,接收设备可以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二帧,其中该第二帧可以是上文所描述的第二实现方式中的第一信息,其包括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以及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然后,发送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帧确定其将要使用数据重传模式,并通过第三帧向接收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然后,假设接收设备未成功接收待重传数据,可以向发送设备反馈NACK帧。然后,发送设备可以继续向接收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
在图5-6中,第一帧可以是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首次发送的帧,也可以是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重传的帧。此外,在图5-6中,接收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帧而不仅是一个帧(即第一帧)后,再向发送设备反馈第二帧。此外,在图5-6中,第二帧可以是ACK帧,也可以是NACK帧。当第二帧是ACK帧时,第三帧不是重传帧;当第二帧是NACK帧时,第三帧可以是重传帧。
以下,参照图7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与图2所示的方法对应的发送设备。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发送设备700的功能与在上文中参照图2描述的方法的细节相同,因此在这里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对相同内容的详细描述。如图7所示,发送设备700包括:接收单元710,被配置为从接收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确定单元720,被配置为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除了这两个单元以外,发送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然而,由于这些部件与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无关,因此在这里省略其图示和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接收设备确定的,并由接收设备通过第一信息通知给发送设备。具体地,在第一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710接收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在该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确定的。例如,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其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的。在本公开中,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可以称为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参数。在下文中,可以简称为“重传参数”。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定数量的比特,并且该预定数量的比特的取值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2个比特,并且该2个比特的四个取值“00”、“01”、“10”和“11”中的“0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0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1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以及“1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四数据重传模式(例如不同于ARQ、HARQ CC、HARQ IR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模式)。
相应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确定单元720可以解析第一指示信息以确定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从而根据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例如,在第一指示信息包括2个比特的示例中,当确定单元720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00时,确定单元720可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一数据重传模式;当确定单元720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01时,确定单元720可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二数据重传模式;当确定单元720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10时,确定单元720可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以及当确定单元720通过解析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了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11时,确定单元720可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四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向其发送的第一信息而确定的。具体地,在第二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710接收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即上文所描述的“重传参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重传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这里所描述的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一组)。下面将描述发送设备根据重传参数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的具体示例。
在重传参数是CSI的示例中,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预编码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秩指示(RankIndication,RI)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CSI与预设的CQI阈值、预设的PMI阈值、预设的RI阈值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比较接收设备反馈的CSI与预设的CQI阈值、预设的PMI阈值、预设的RI阈值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判断信道状态,并且然后选择与信道状态对应的数据重传模式作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SSI的示例中,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与预设的一个RSS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SSI与预设的多个RSS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CPI的示例中,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与预设的一个RCP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RCPI与预设的多个RCP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SNR的示例中,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SNR与预设的一个SN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SNR与预设的多个SN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LLR的示例中,接收单元710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多个LLR,或者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LLR平均值,或者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其对多个LLR进行处理而获得的值。
在接收单元710从接收设备接收多个LLR的情形中,确定单元720可以对多个LLR进行处理,以获得与LLR相关的值。例如,确定单元720可以计算多个LLR的平均值。然后,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多个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在接收单元710从接收设备接收LLR平均值的情形中,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多个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在接收单元710从接收设备接收其对多个LLR进行处理而获得的值的情形中,确定单元720可以对接收设备反馈的值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与预定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确定单元720可以不对接收设备反馈的值进行处理,而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值与预定阈值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MI的示例中,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前的互信息MI(可以用X0表示)、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后的互信息MI(可以用Xn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以及解码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信息MI(可以用Xi表示,其中0<i≤n且为正整数)等中的一个或多个MI,来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错误比特的数量的示例中,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比特数量,来确定发送单元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确定单元720可以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多个比特数量,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第二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发送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730,被配置为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此外,第二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发送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发送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发送单元730还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所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向接收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发送单元730可以根据确定单元720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待重传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可以从接收设备接收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信息,并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来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从而使得发送设备选择数据重传模式时能够考虑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而更灵活、高效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以保证整体传输效率,同时兼顾接收侧的解码复杂度
以下,参照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与图4所示的方法对应的接收。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收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由于接收设备800的功能与在上文中参照图4描述的方法的细节相同,因此在这里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对相同内容的详细描述。如图8所示,接收设备800包括:生成单元810,被配置为生成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发送单元820,被配置为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除了这两个单元以外,接收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然而,由于这些部件与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无关,因此在这里省略其图示和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接收设备可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并通过第一信息通知给发送设备。具体地,在第一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在该实现方式中,生成单元810可以根据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生成单元810可以根据其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生成单元810可以包括重传参数确定单元和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重传参数确定单元对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的处理可以包括测量、和/或计算、和/或解码。相应地,重传参数确定单元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可以包括上文所描述的“重传参数”。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重传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这里所描述的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一组)。下面将描述接收设备根据重传参数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的具体示例。
在重传参数是CSI的示例中,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预编码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秩指示(RankIndication,RI)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CSI与预设的CQI阈值、预设的PMI阈值、预设的RI阈值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SSI的示例中,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与预设的一个RSS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SSI与预设的多个RSS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RCPI的示例中,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与预设的一个RCP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RCPI与预设的多个RCPI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SNR的示例中,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与预设的一个SN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SNR与预设的多个SN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LLR的示例中,接收设备可以从一组数据获得多个LLR。接收设备可以对多个LLR进行处理,以获得与LLR相关的值。例如,接收设备可以计算多个LLR的平均值。
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LLR阈值时,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选择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预设的LLR阈值时,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选择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或HARQ CC)。
可替换地,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所计算的LLR平均值与预设的多个LLR阈值,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LLR阈值时,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选择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第一LLR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LLR阈值时,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选择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CC);以及当所计算的LLR平均值大于第二LLR阈值时,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选择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 IR)。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MI的示例中,MI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多个LLR而确定的。例如,MI可以是接收设备根据一组数据的LLR而估算的。例如,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1)来估算MI。
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测量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前的互信息MI(可以用X0表示)、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后的互信息MI(可以用Xn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以及解码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信息MI(可以用Xi表示,其中0<i≤n且为正整数)等中的一个或多个MI,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具体地,假设接收设备采用迭代解码器,例如LDPC解码器、Turbo解码器等,则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借助外信息转移图(EXIT Chart)来实现数据重传模式的选择。
此外,在重传参数是错误比特的数量的示例中,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比特数量,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替换地,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备可以根据通过解码数据而获得的错误比特的数量与预设的多个比特数量,来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定数量的比特,并且该预定数量的比特的取值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因此,在接收设备确定了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后,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来确定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2个比特,并且该2个比特的四个取值“00”、“01”、“10”和“11”中的“0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一数据重传模式(例如ARQ),“0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二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CC),“10”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三数据重传模式(例如HARQIR),以及“11”可以表示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是第四数据重传模式(例如不同于ARQ、HARQ CC、HARQ IR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模式)。在接收设备确定了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为ARQ后,接收设备可以确定与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的取值为“00”。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可以是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向其发送的第一信息而确定的。具体地,在第二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接收设备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即上文所描述的“重传参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生成单元810可以包括重传参数确定单元,以便处理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重传参数。
此外,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ARQ和HARQ CC。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例如,当接收设备处于节电模式时,接收设备不希望采用具有较高解码复杂度的HARQ IR,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接收设备无法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是HARQ IR。通过这种方式,发送设备能够获知接收设备对数据重传模式的支持能力,以便发送设备在确定其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时考虑接收设备的支持能力,从而更灵活、更高效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以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同时兼顾接收侧的解码复杂度。
此外,接收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30,被配置为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此外,发送单元820还可以被配置为从发送设备接收待重传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可以向发送设备发送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的信息,以便发送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来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从而使得发送设备选择数据重传模式时能够考虑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而更灵活、高效地选择数据重传模式,以保证整体传输效率,同时兼顾接收侧的解码复杂度。
下面将结合图9-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示意图。图9基于上文所描述的第一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接收设备910包括接收单元911、重传参数确定单元912、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913以及发送单元914,其中接收单元911可以是图8中的接收单元830,重传参数确定单元912可以是图8中的生成单元810所包括的重传参数确定单元,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913可以是图8中的生成单元810所包括的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发送单元914可以是图8中的发送单元820。此外,发送设备920包括发送单元921和接收单元922,其中发送单元921可以包括图7中的确定单元720和发送单元730,接收单元922可以是图7中的接收单元710。
如图9所示,接收设备910的接收单元911可以从发送设备920的发送单元921接收数据,然后重传参数确定单元91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确定重传参数以及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913可以根据所确定的重传参数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以及由发送单元914将所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通知给发送设备920的接收单元922。相应地,发送设备920的接收单元922将数据重传模式通知给发送设备920的发送单元921,然后,发送单元921可以使用所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此外,接收设备910还可以包括缓存单元915,以便存储重传相关的信息。此外,发送设备920还可以包括缓存单元923,以便存储重传相关的信息。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另一示意图。图10基于上文所描述的第二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接收设备1010包括接收单元1011、重传参数确定单元1012以及发送单元1013,其中接收单元1011可以是图8中的接收单元830,重传参数确定单元1012可以是图8中的生成单元810,以及发送单元1013可以是图8中的发送单元820。此外,发送设备1020包括发送单元1021、接收单元1022以及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1023,其中发送单元1021可以是图7中的发送单元730,接收单元1022可以是图7中的接收单元710,以及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1023可以是图7中的确定单元720。
如图10所示,接收设备1010的接收单元1011可以从发送设备1020的发送单元1021接收数据,然后重传参数确定单元101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确定重传参数,以及由发送单元1013将所确定的重传参数发送给发送设备1020的接收单元1022。然后,数据重传模式确定单元1023可以根据所接收的重传参数确定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然后,发送单元1021可以使用所确定的数据重传模式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此外,接收设备1010还可以包括缓存单元1014,以便存储重传相关的信息。此外,发送设备1020还可以包括缓存单元1024,以便存储重传相关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例如,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等)也可以借助于图11所示的计算设备的架构来实现。图11示出了该计算设备的架构。如图11所示,计算设备1100可以包括总线1110、一个或多个CPU 1120、只读存储器(ROM)113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40、连接到网络的通信端口1150、输入/输出组件1160、硬盘1170等。计算设备1100中的存储设备,例如ROM 1130或硬盘1170可以存储计算机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或文件以及CPU所执行的程序指令。计算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用户界面1180。当然,图11所示的架构只是示例性的,在实现不同的设备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省略图11示出的计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由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执行参照以上附图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所披露的内容可以出现多种变型和改进。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各种设备或组件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固件、或者三者中的一些或全部的组合实现。
此外,如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此外,本公开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除非另有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在通常字典里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以上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并非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公开的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修改和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示例说明为目的,对本公开而言并非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15)
1.一种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
从接收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重传模式是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重传模式是所述接收设备根据其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9.一种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
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将要使用的数据重传模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处理所述发送设备向其发送的数据而获得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能够支持的数据重传模式。
13.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接收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数据重传模式。
14.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数据重传模式;以及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发送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15.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当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7455.1A CN110740013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7455.1A CN110740013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0013A true CN110740013A (zh) | 2020-01-31 |
CN110740013B CN110740013B (zh) | 2023-02-24 |
Family
ID=6927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27455.1A Active CN110740013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40013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6719A (zh) * | 2002-05-29 | 2005-08-17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动态选择arq方法的装置和方法 |
US20050276266A1 (en) * | 2004-06-10 | 2005-12-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controlling H-ARQ processes |
CN101174931A (zh) * | 2006-10-30 | 2008-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
CN101790193A (zh) * | 2009-01-22 | 2010-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控制方法、系统、发送及接收端设备 |
CN102035635A (zh) * | 2009-10-08 | 2011-04-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接收装置 |
CN103580817A (zh) * | 2012-07-30 | 2014-02-1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
CN107302415A (zh) * | 2016-04-14 | 2017-10-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非正交数据重传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11027455.1A patent/CN1107400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6719A (zh) * | 2002-05-29 | 2005-08-17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动态选择arq方法的装置和方法 |
US20050276266A1 (en) * | 2004-06-10 | 2005-12-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controlling H-ARQ processes |
CN101174931A (zh) * | 2006-10-30 | 2008-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
CN101790193A (zh) * | 2009-01-22 | 2010-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控制方法、系统、发送及接收端设备 |
CN102035635A (zh) * | 2009-10-08 | 2011-04-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接收装置 |
CN103580817A (zh) * | 2012-07-30 | 2014-02-1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
CN107302415A (zh) * | 2016-04-14 | 2017-10-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非正交数据重传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0013B (zh) | 2023-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87384B2 (en) | Pre-emptive acknowledgement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7161541A1 (zh) | 下行数据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以及装置 | |
US20220006566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8861355B2 (en) | Multicast rate control | |
JPWO2006101213A1 (ja) | Mimo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再送方法 | |
KR101335904B1 (ko) | 무선 시스템의 링크 버짓을 개선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
KR20180048744A (ko) | 구성된 업링크 그랜트들에 대한 lte harq 피드백 | |
WO2018113589A1 (en) | Ack/nack bund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KR20200004373A (ko) |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기지국 | |
KR20070051632A (ko) |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을 효율적으로 전송하는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9192583A1 (zh) |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699780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数据传输系统 | |
TW201212580A (en) | Method of handling a damage information-assisted hybrid ARQ schem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10740013B (zh) | 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 |
US20120134285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04901786B (zh) | 基于lte系统的harq软合并方法及装置 | |
WO2021056567A1 (zh) | Harq-ack码本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08631926B (zh) |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TWI757770B (zh) | 多用戶傳輸處理方法及裝置 | |
US12095557B2 (en) |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ulti-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s | |
WO2022156702A1 (en) | Soft harq feedback reporting density, enabling mechanism, processing timeline and codebook construc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
US11832127B2 (en) | Hardware-friendly HARQ operations in WLAN | |
US2012014066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length of transmission frame based on link quality indicator (lqi) | |
US20120033750A1 (en) | Transport block size | |
WO2024170936A1 (en) | Pdsch throughput improvement by pucch irm/mrc auto switch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14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