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7084A -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7084A
CN110737084A CN201911072256.2A CN201911072256A CN110737084A CN 110737084 A CN110737084 A CN 110737084A CN 201911072256 A CN201911072256 A CN 201911072256A CN 110737084 A CN110737084 A CN 110737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ver
cover plate
protective cover
split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22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7084B (zh
Inventor
范文强
赵金宇
范磊
杨飞
郭鹏
姜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10722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7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7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7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7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7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6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6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 G02B23/18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for binocula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开式防护罩,包括底座、防护罩右门和防护罩左门,防护罩右门和防护罩左门呈对开式、且均转动设置于底座,防护罩右门设置有右镜头盖机构,防护罩左门设置有左镜头盖机构;在防护罩右门和防护罩左门闭合状态下,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闭合、并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本发明中用于对望远镜镜筒进行密封保护的右镜头盖机构和左镜头盖机构分别设置于防护罩右门与防护罩左门,实现了与望远镜的分体式设计,避免了镜头盖设计对大口径光学系统设计的约束,减弱了望远镜系统的配平和风载对系统的影响,同时镜头盖仅包含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两部分,降低了镜头盖机构的故障率,提高运动机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望远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背景技术
对开式防护罩和固定站式圆顶是大口径望远镜系统最常用的防护方式,相对于固定站式圆顶较长的施工周期、高昂的建设费用和对望远镜系统的固定式单一防护,对开式防护罩可用于机动式望远镜装调运输和转场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有时也可配合简易的基建条件,取代圆顶实现对望远镜的简易观测防护,简化了基建建设难度和要求,缩短了施工工期。因此对开式防护罩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望远镜系统的设备防护过程。
各类大小不一的光学系统都设置有相应的镜头盖结构,以实现对光学系统内各光学器件的防尘密封防护,保证相关光学组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对于小口径的光学系统,一般采用手动式镜头盖实现对光学系统的闭合密封。但是对于较大口径的光学系统,由于其相应镜头盖结构尺寸、重量较大,手动实现镜头盖关闭密封难度较大,因此多设计为通过多电机组合驱动多片镜头盖的组合拼接实现对光学系统密封。
但是考虑到多片拼接型镜头盖装置对各片镜头盖板的协同驱动和运动一致性要求较高,并且其难度随着镜头盖板分片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大,通过机电结构实现对镜头盖的驱动,各电子部件故障率需要加以考虑,一旦单片镜头盖板电动驱动故障便会严重影响镜头盖驱动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潜在故障率较高。
此外,传统的大口径光学系统镜头盖板都配置在光学系统镜筒上,不利于大口径望远镜光学系统整体结构的配平工作,迎风面积大的镜头盖板在运动过程中增加了风载对望远镜系统的影响风险。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避免镜头盖设计对大口径光学系统设计影响的对开式防护罩,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开式防护罩,镜头盖装置设置于对开式防护罩,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镜头盖设计对大口径光学系统设计的约束,简化望远镜系统的配平和风载对系统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包括底座、防护罩右门和防护罩左门,所述防护罩右门和所述防护罩左门呈对开式、且均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防护罩右门设置有右镜头盖机构,所述防护罩左门设置有左镜头盖机构;
在所述防护罩右门和所述防护罩左门闭合状态下,所述右镜头盖机构与所述左镜头盖机构闭合、并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镜头盖机构包括右镜头盖板以及至少一个一端与所述防护罩右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镜头盖板连接的右平行四杆机构;
所述左镜头盖机构包括左镜头盖板以及至少一个一端与所述防护罩左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镜头盖板连接的左平行四杆机构;
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促动件,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促动件配合的主驱动杆;和/或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促动件,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促动件配合的所述主驱动杆;
所述促动件与所述主驱动杆接触,以使所述右镜头盖板和所述左镜头盖板同步向靠近所述望远镜镜筒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所述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右门连接的第一轴承座、与所述右镜头盖板连接的第二轴承座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右连杆;
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左门连接的第三轴承座、与所述左镜头盖板连接的第四轴承座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轴承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轴承座的左连杆。
优选的,所述促动件包括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或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连接的缓冲器、与所述缓冲器连接的撞击头;
所述主驱动杆设置于所述右连杆靠近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一端或所述左连杆靠近所述第三轴承座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在所述右镜头盖板呈非共线三点式分布;
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在所述左镜头盖板呈非共线三点式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右门的左侧边缘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且两个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中的一者设置有促动件,另一者设置有主驱动杆;
所述防护罩左门的右侧边缘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且两个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中的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中的促动件配合的主驱动杆,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中的主驱动杆配合的促动件。
优选的,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护罩右门、一端连接于所述右镜头盖板的右弹性复位结构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护罩左门、一端连接于所述左镜头盖板的左弹性复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右弹性复位结构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右门连接的第一支座、与所述右镜头盖板连接的第二支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右复位弹簧;
所述左弹性复位结构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左门连接的第三支座、与所述左镜头盖板连接的第四支座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的左复位弹簧;
且所述右镜头盖板与所述左镜头盖板闭合密封状态下,所述右复位弹簧和所述左复位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朝向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设置有右缓冲器,所述第二支座朝向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右减震垫;
所述第三支座朝向所述第四支座的一端设置有左缓冲器,所述第四支座朝向所述第三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左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右缓冲器设置有右限位套筒、以限定所述右缓冲器的缓冲距离;
所述左缓冲器设置有左限位套筒、以限定所述左缓冲器的缓冲距离。
优选的,所述右镜头盖板与所述左镜头盖板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和/或所述左镜头盖板与所述右镜头盖板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右镜头盖板及所述左镜头盖板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望远镜镜筒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所述右镜头盖板及所述左镜头盖板的边缘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右镜头盖板及所述左镜头盖板是否闭合密封的光电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包括底座、防护罩右门和防护罩左门,防护罩右门和防护罩左门呈对开式、且均转动设置于底座,防护罩右门设置有右镜头盖机构,防护罩左门设置有左镜头盖机构;在防护罩右门和防护罩左门闭合状态下,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闭合、并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右镜头盖机构设置于防护罩右门,左镜头盖机构设置于防护罩左门,因此,防护罩右门与防护罩左门相对于底座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右镜头盖机构和左镜头盖机构相对闭合或打开,并且,在防护罩右门与防护罩左门闭合状态下,右镜头盖机构和左镜头盖机构可以实现闭合、并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用于对望远镜镜筒进行密封保护的右镜头盖机构和左镜头盖机构分别设置于防护罩右门与防护罩左门,实现了与望远镜的分体式设计,避免了镜头盖设计对大口径光学系统设计的约束,减弱了望远镜系统的配平和风载对系统的影响,同时镜头盖仅包含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两部分,降低了镜头盖机构的故障率,提高了运动机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的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右弹性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右平行四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完全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未完全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中:
01为防护罩右门、02为防护罩左门、03为底座、1为右镜头盖机构、11为右平行四杆机构、111为第一轴承座、112为第二轴承座、113为右连杆、12为右弹性复位结构、121为第一支座、122为第二支座、123为右复位弹簧、124为右缓冲器、125为右减震垫、126为右限位套筒、13第一密封条、14为右镜头盖板、2为左镜头盖机构、为21为左平行四杆机构、22为左弹性复位结构、23为第二密封条、24为左镜头盖板、3为促动件、31为撞杆、32为撞击头、4为主驱动杆、5为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对开式防护罩,镜头盖装置设置于对开式防护罩,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镜头盖设计对大口径光学系统设计的约束,简化望远镜系统的配平和风载对系统的影响。
请参考图1-8,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的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右镜头盖机构与左镜头盖机构的正面示意图;图5为右弹性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右平行四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完全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未完全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包括底座03、防护罩右门01和防护罩左门02,防护罩右门01和防护罩左门02呈对开式、且均转动设置于底座03,防护罩右门01设置有右镜头盖机构1,防护罩左门02设置有左镜头盖机构2;在防护罩右门01和防护罩左门02闭合状态下,右镜头盖机构1与左镜头盖机构2闭合、并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优选的,如图1所示,防护罩右门01和防护罩左门02均通过连杆与底座03转动连接,底座03可以固定设置在地基环或基座上,优选的,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可实现同步转动。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右镜头盖机构1设置于防护罩右门01,左镜头盖机构2设置于防护罩左门02,因此,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相对于底座03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右镜头盖机构1和左镜头盖机构2相对闭合或打开,并且,在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闭合状态下,右镜头盖机构1和左镜头盖机构2可以实现闭合、并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用于对望远镜镜筒进行密封保护的右镜头盖机构1和左镜头盖机构2分别设置于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实现了与望远镜的分体式设计,避免了镜头盖设计对大口径光学系统设计的约束,减弱了望远镜系统的配平和风载对系统的影响,同时镜头盖仅包含右镜头盖机构1与左镜头盖机构2两部分,降低了镜头盖机构的故障率,提高了运动机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右镜头盖机构1与左镜头盖机构2能够顺利闭合,实现对望远镜镜筒的密封,可以使右镜头盖机构1包括右镜头盖板14以及至少一个一端与防护罩右门01连接、另一端与右镜头盖板14连接的右平行四杆机构11;左镜头盖机构2包括左镜头盖板24以及至少一个一端与防护罩左门02连接、另一端与左镜头盖板24连接的左平行四杆机构21;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促动件3,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与促动件3配合的主驱动杆4;和/或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促动件3,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与促动件3配合的主驱动杆4;促动件3与主驱动杆4接触,以使右镜头盖板14和左镜头盖板24同步向靠近望远镜镜筒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使右平行四杆机构11对右镜头盖板14的支撑更加平稳,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且右平行四杆机构11非共线设置;为了使左平行四杆机构21对左镜头盖板24的支撑更加平稳,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且左平行四杆机构21非共线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右平行四杆机构11包括与防护罩右门01连接的第一轴承座111、与右镜头盖板14连接的第二轴承座112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轴承座11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轴承座112的右连杆113;
左平行四杆机构21包括与防护罩左门02连接的第三轴承座、与左镜头盖板24连接的第四轴承座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轴承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四轴承座的左连杆。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与左平行四杆机构21的形状结构相同,只是安装位置不同,如图6所示,第一轴承座111、第二轴承座112均通过轴承与右连杆113转动连接;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座通过轴承与左连杆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促动件3与主驱动杆4接触并继续靠近的过程中,能够使右镜头盖板14及左镜头盖板24均向远离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的方向移动,可以使促动件3包括与右平行四杆机构11或左平行四杆机构21连接的缓冲器以及与缓冲器连接的撞击头32;主驱动杆4设置于右连杆113靠近第一轴承座111的一端或左连杆靠近第三轴承座的一端。
缓冲器的设置,可以使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相互靠近的过程中能够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撞击或卡顿等现象,提高了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可以将撞击头32设置为定制撞击头32,定制撞击头32的材料类型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选择,将定制撞击头32通过螺纹连接于缓冲器上,可根据定制撞击头32与主驱动杆4实际的接触过程优化定制撞击头32与主驱动杆4的撞击接触曲线,保证撞击接触过程平稳顺滑,长久耐用,适当减少撞击接触面在长期撞击接触过程中的磨损和接触曲线变化。
在方仓门关闭过程中,单纯的机械撞杆驱动形式,会对主驱动杆4产生偏心的驱动力矩,振动和冲击较大,会影响四杆驱动机构中轴承等相关活动部件的运行精度。用缓冲器配合偏载适配器以抵消部分偏载对缓冲器的撞杆31和主驱动杆4结构的影响,通过缓冲器定制撞击头32前端预留的缓冲行程可以抵消方仓门关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冲击,并且可以通过定制撞击头32与主驱动杆4配合接触面的形状,尽量增大两者接触面积,使驱动过程更加平稳,减少撞击头32和主驱动杆4型面的磨损。
此之外,缓冲器位置和行程可以微量调节以配合方仓门关闭过程中的运动,防止出现缓冲器的撞杆31抵住方仓门,或者方仓门已关闭到位,但缓冲器的撞杆31仍未驱动镜头盖板关闭到位的情况出现。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主驱动杆4设置于右连杆113靠近第一轴承的一端时,可以将主驱动杆4与右连杆113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驱动杆4设置于左连杆靠近第三轴承的一端时,可以将主驱动杆4与左连杆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同步张开状态下,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与右平行四杆机构11均处于折弯状态,如图7所示,右镜头盖板14处于靠近防护罩右门01的位置,左镜头盖板24处于靠近防护罩左门02的位置,在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同步靠近的过程中,右镜头盖板14由防护罩右门01带动、左镜头盖板24由防护罩左门02带动相互靠近,缓冲器促动件3中的撞击头32接触到主驱动杆4时,以防护罩右门01与防护罩左门02的关闭力为主驱动力,使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与左平行四杆机构21逐渐变为伸直状态,如图8所示,右镜头盖板14处于远离防护罩右门01的位置,左镜头盖板24处于远离防护罩左门02的位置。
优选的,可以使右平行四杆机构11的数量为三个,且右平行四杆机构11在右镜头盖板14呈非共线三点式分布;左平行四杆机构21的数量为三个,且左平行四杆机构21在左镜头盖板24呈非共线三点式分布。
如图2所示,优选的,右镜头盖板14上右平行四杆机构11的分布位置与左镜头盖板24上左平行四杆机构21的分布位置相同,且关于镜头盖宽度方向的中间截面对称分布。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撞击头32与主驱动杆4接触的过程中,为了使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能够同步平稳移动,可以在防护罩右门01的左侧边缘位置设置两个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且两个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一者设置有促动件3,另一者设置有主驱动杆4;防护罩左门02的右侧边缘位置设置有两个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且两个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的一者设置有与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促动件3配合的主驱动杆4,另一者设置有与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主驱动杆4配合的促动件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处于张开状态时,能够实现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的位置保持,可以还包括一端连接于防护罩右门01、一端连接于右镜头盖板14的右弹性复位结构12以及一端连接于防护罩左门02、一端连接于左镜头盖板24的左弹性复位结构22。
通过调节右弹性复位结构12与左弹性复位结构22的复位拉力大小和行程,可以动态调节右镜头盖机构1与左镜头盖机构2的初始保持位置,便于保证左右镜头盖板14的运动协调一致性,提高镜头盖机构对光学系统密封的动态可适应范围;其中镜头盖机构包括右镜头盖机构1与左镜头盖机构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右弹性复位结构12包括与防护罩右门01连接的第一支座121、与右镜头盖板14连接的第二支座122以及连接第一支座121和第二支座122的右复位弹簧123;左弹性复位结构22包括与防护罩左门02连接的第三支座、与左镜头盖板24连接的第四支座以及连接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的左复位弹簧;且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闭合密封状态下,右复位弹簧123和左复位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
优选的,右弹性复位结构12与左弹性复位结构22为结构相同的结构,只是一个设置于左镜头盖板24另一个设置于右镜头盖板1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减小右镜头盖机构1在右弹性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左镜头盖机构2在左弹性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过程的冲击和振动,保证驱动系统平稳可靠运行,可以在第一支座121朝向第二支座122的一端设置右缓冲器124,在第二支座122朝向第一支座121的一侧设置右减震垫125;在第三支座朝向第四支座的一端设置左缓冲器,在第四支座朝向第三支座的一侧设置左减震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右缓冲器124设置右限位套筒126、以限定右缓冲器124的缓冲距离;在左缓冲器设置左限位套筒、以限定左缓冲器的缓冲距离。右限位套筒126与左限位套筒的设置可以实现缓冲器缓冲距离的调节和左镜头盖板24和右镜头盖板14复位到位后的静态承载,并输出右复位弹簧123与左复位弹簧的复位到位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之间能够实现密封,可以在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一密封条13;和/或在左镜头盖板24与右镜头盖板14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二密封条23。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右镜头盖板14和左镜头盖板24与望远镜镜筒之间的密封,可以在右镜头盖板14及左镜头盖板24均设置用于与望远镜镜筒密封的密封件,密封件沿右镜头盖板14及左镜头盖板24的边缘设置。
为了同步检测密封的效果,还包括用于检测右镜头盖板14及左镜头盖板24是否闭合密封的光电传感器5。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右镜头盖板14和左镜头盖板24均为半圆形结构,右镜头盖板14设置有一个右弹性复位结构12、三个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且有两个右平行四杆机构11设置于右镜头盖板14的左侧边缘处,其中一个右平行四杆机构11设置有促动件3,另一个设置有主驱动杆4;左镜头盖板24设置有一个左弹性复位结构22、三个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且有两个左平行四杆机构21设置于左镜头盖板24的右侧边缘处,其中一个设置有与右平行四杆机构11的促动件3配合的主驱动杆4,另一个设置有与右平行四杆机构11的主驱动杆4配合的促动件3。
在使用的过程中,在促动件3未接触到主驱动杆4之前,右镜头盖机构1在右弹性复位结构12的位置保持作用下、左镜头盖机构2在左弹性复位结构22的位置保持作用下,分别随着防护罩右门01、防护罩左门02一起相向闭合运动;当防护罩右门01、防护罩左门02运动到一定位置,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促动件3接触到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的主活动杆,同时,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的促动件3接触到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主活动杆,以防护罩右门01、防护罩左门02的关闭力为主驱动力,相向接触驱动右平行四杆机构11的主活动杆和左平行四杆机构21的主活动杆,并克服右镜头盖机构1中右复位弹簧123的拉力以及左镜头盖机构2中左复位弹簧的拉力,使右平行四杆机构11及左平行四杆机构21逐渐趋于甚至状态,右镜头盖板14及左镜头盖板24均向靠近望远镜镜筒的方向移动,直至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之间的第一密封条13与第二密封条23实现密封,同时右镜头盖板14、左镜头盖板24与望远镜镜筒之间通过密封件实现密封,光电传感器5检测到密封到位,实现左右镜头盖板14的逐步平稳闭合运动,此时右复位弹簧123与左复位弹簧的拉力达到最大。
在防护罩右门01、防护罩左门02相对开启运动过程中,随着防护罩右门01、防护罩左门02开启角度的增大,在右复位弹簧123与左复位弹簧的拉力的作用下,右镜头盖板14及左镜头盖板24逐渐实现初始位置缓慢复位,恢复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未接触闭合状态前的位置,并通过右复位弹簧123与左复位弹簧的刚度实现右镜头盖板14与左镜头盖板24的位置保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支座121、第二支座122、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第一轴承座111、第二轴承座112、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第一密封条13和第二密封条23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只是为了区分未知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对开式防护罩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对开式防护罩,包括底座(03)、防护罩右门(01)和防护罩左门(02),所述防护罩右门(01)和所述防护罩左门(02)呈对开式、且均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0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右门(01)设置有右镜头盖机构(1),所述防护罩左门(02)设置有左镜头盖机构(2);
在所述防护罩右门(01)和所述防护罩左门(02)闭合状态下,所述右镜头盖机构(1)与所述左镜头盖机构(2)闭合、并与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镜头盖机构(1)包括右镜头盖板(14)以及至少一个一端与所述防护罩右门(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镜头盖板(14)连接的右平行四杆机构(11);
所述左镜头盖机构(2)包括左镜头盖板(24)以及至少一个一端与所述防护罩左门(0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镜头盖板(24)连接的左平行四杆机构(21);
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促动件(3),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促动件(3)配合的主驱动杆(4);和/或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促动件(3),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促动件(3)配合的所述主驱动杆(4);
所述促动件(3)与所述主驱动杆(4)接触,以使所述右镜头盖板(14)和所述左镜头盖板(24)同步向靠近所述望远镜镜筒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所述望远镜镜筒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右门(01)连接的第一轴承座(111)、与所述右镜头盖板(14)连接的第二轴承座(112)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座(11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轴承座(112)的右连杆(113);
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左门(02)连接的第三轴承座、与所述左镜头盖板(24)连接的第四轴承座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轴承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轴承座的左连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件(3)包括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或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连接的缓冲器、与所述缓冲器连接的撞击头(32);
所述主驱动杆(4)设置于所述右连杆(113)靠近所述第一轴承座(111)的一端或所述左连杆靠近所述第三轴承座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在所述右镜头盖板(14)呈非共线三点式分布;
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在所述左镜头盖板(24)呈非共线三点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右门(01)的左侧边缘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且两个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一者设置有促动件(3),另一者设置有主驱动杆(4);
所述防护罩左门(02)的右侧边缘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且两个所述左平行四杆机构(21)中的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促动件(3)配合主驱动杆(4),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右平行四杆机构(11)中的主驱动杆(4)配合的促动件(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护罩右门(01)、一端连接于所述右镜头盖板(14)的右弹性复位结构(12)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护罩左门(02)、一端连接于所述左镜头盖板(24)的左弹性复位结构(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弹性复位结构(12)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右门(01)连接的第一支座(121)、与所述右镜头盖板(14)连接的第二支座(1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座(121)和所述第二支座(122)的右复位弹簧(123);
所述左弹性复位结构(22)包括与所述防护罩左门(02)连接的第三支座、与所述左镜头盖板(24)连接的第四支座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的左复位弹簧;
且所述右镜头盖板(14)与所述左镜头盖板(24)闭合密封状态下,所述右复位弹簧(123)和所述左复位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121)朝向所述第二支座(122)的一端设置有右缓冲器(124),所述第二支座(122)朝向所述第一支座(121)的一侧设置有右减震垫(125);
所述第三支座朝向所述第四支座的一端设置有左缓冲器,所述第四支座朝向所述第三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左减震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缓冲器(124)设置有右限位套筒(126)、以限定所述右缓冲器(124)的缓冲距离;
所述左缓冲器设置有左限位套筒、以限定所述左缓冲器的缓冲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镜头盖板(14)与所述左镜头盖板(24)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条(13);和/或所述左镜头盖板(24)与所述右镜头盖板(14)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条(2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镜头盖板(14)及所述左镜头盖板(24)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望远镜镜筒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所述右镜头盖板(14)及所述左镜头盖板(24)的边缘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对开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右镜头盖板(14)及所述左镜头盖板(24)是否闭合密封的光电传感器(5)。
CN201911072256.2A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Active CN110737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2256.2A CN110737084B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2256.2A CN110737084B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7084A true CN110737084A (zh) 2020-01-31
CN110737084B CN110737084B (zh) 2021-01-05

Family

ID=69272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2256.2A Active CN110737084B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70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5279A (zh) * 2020-04-17 2020-09-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 一种对开式光电设备防护装置
CN111638597A (zh) * 2020-07-06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基于异形弹簧驱动与记忆合金丝制动的光电望远镜防尘罩
CN114035310A (zh) * 2021-11-23 2022-02-11 四川中科朗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自由曲面代替rc光学系统双曲面次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3057U (zh) * 2011-05-19 2011-12-28 东莞市冠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子产品老化的柜体
CN102662232A (zh) * 2012-03-09 2012-09-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新型电动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保护盖
CN103178685A (zh) * 2013-03-04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用于天文望远镜镜面主动支撑的电磁式力促动器
CN104570321A (zh) * 2014-12-30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米级车载自适应光学成像望远镜
DE102013105190B4 (de) * 2013-05-13 2018-02-15 Fr. Schiettinger Kg Behältnis zur Beförderung von Luftfracht
US20190331457A1 (en) * 2018-12-14 2019-10-31 Christopher Vandamia Optic Focusing Cov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3057U (zh) * 2011-05-19 2011-12-28 东莞市冠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子产品老化的柜体
CN102662232A (zh) * 2012-03-09 2012-09-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新型电动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保护盖
CN103178685A (zh) * 2013-03-04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用于天文望远镜镜面主动支撑的电磁式力促动器
DE102013105190B4 (de) * 2013-05-13 2018-02-15 Fr. Schiettinger Kg Behältnis zur Beförderung von Luftfracht
CN104570321A (zh) * 2014-12-30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米级车载自适应光学成像望远镜
US20190331457A1 (en) * 2018-12-14 2019-10-31 Christopher Vandamia Optic Focusing Cov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5279A (zh) * 2020-04-17 2020-09-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 一种对开式光电设备防护装置
CN111638597A (zh) * 2020-07-06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基于异形弹簧驱动与记忆合金丝制动的光电望远镜防尘罩
CN111638597B (zh) * 2020-07-06 2021-10-2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基于异形弹簧驱动与记忆合金丝制动的光电望远镜防尘罩
CN114035310A (zh) * 2021-11-23 2022-02-11 四川中科朗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自由曲面代替rc光学系统双曲面次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7084B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7084A (zh) 一种对开式防护罩
WO2020064577A1 (en) Uav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ge
US20130152339A1 (en) Hinge Structure
WO2023131129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110827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KR101943572B1 (ko) 탄성 스프링과 강재댐퍼를 구비한 내진 창호 시스템
US7068409B2 (en) Tip-tilt-piston actuator
CN101734290A (zh) 封闭件缓冲器组件
CN103713373B (zh) 相机模块
US9511852B2 (en) Device for coupling an actuator for controlling the landing gear of an aircraft
CN100362385C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09401501U (zh) 用于断路器的缓冲装置
CN110710807B (zh) 一种静音按压反弹开闭结构
CN210284648U (zh) 航测控制点拍摄装置
KR20120083441A (ko) 탄력적으로 관절-연결된 암을 포함하는 안경
CN216360238U (zh) 限位器
EP0124885B1 (en)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structure
CN21844973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抗干扰微电机
US20130223875A1 (en) Interlock switch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2507031Y (zh) 用于眼镜的弹弓臂
CN220772234U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传感器
CN115405662A (zh) 一种光电设备用防撞结构
KR101783734B1 (ko) 고속스위치용 조작기
CN213573516U (zh) 一种天地铰
CN212909865U (zh) 一种模块化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