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2226B -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2226B
CN110732226B CN201911132169.1A CN201911132169A CN110732226B CN 110732226 B CN110732226 B CN 110732226B CN 201911132169 A CN201911132169 A CN 201911132169A CN 110732226 B CN110732226 B CN 110732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ed air
evaporator
evaporation
gas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21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2226A (zh
Inventor
卢文煌
简明坤
江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uosi Zhangzhou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uosi Zhangzhou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uosi Zhangzhou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uosi Zhangzhou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21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2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2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2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2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2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5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refrigeration (conden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干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包括有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本发明优点是在安装时利用限位板堵住热交换器安装孔防止气水分离器内的压缩空气到达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下封板下表面,从而避免热交换下封板与气水分离器的间隙之间残留有液态水导致水垢生成,同时防止气水分离器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进入热交换下封板与气水分离器的间隙之间受大气热量的影响,而通过底板密封蒸发外筒的底部避免气水分离器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倒流进入蒸发外筒内受大气热量的影响,且内套外侧设有外套避免内套暴露在大气中,以减少压缩空气从热交换器流动到蒸发器时大气热量对内套内的压缩气体造成影响,从而减少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干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冷干机是利用冷媒与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把压缩空气温度降到2~10℃范围的露点温度,随着冷干机的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冷干机行业青睐,现有传统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
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安装方式较为陈旧,当出现损坏时不利于单独维修,且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连接处与外界大气的隔绝效果较差,使得大气热量容易对压缩空气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压缩机负荷,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安装方式较为陈旧,不便维修,且连接处与外界大气的隔绝效果较差,使得大气热量容易对压缩空气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压缩机负荷,增加能耗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包括有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所述热交换器和蒸发器均安装于气水分离器的上方,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之间相互导通,所述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定位块和定位槽,所述底板固定于蒸发器的底面,且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表面所设有的定位槽内,所述底板的底面覆盖于气水分离器的上表面,所述热交换器和气水分离器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槽、限位环、限位板和限位孔,所述限位环固定于气水分离器的上表面,且限位环嵌入安装于热交换器底面所设有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板固定于热交换器的底面,所述限位板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的上表面,限位板上贯穿有若干限位孔,所述蒸发器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采用缩管工艺制得,内套可滑动的安装于外套的内部,外套和内套为密封连接,且内套的一端与蒸发器固定连接,外套远离内套的一端与热交换器为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设有辅助环和辅助槽,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均设有辅助环,辅助环固定于底板的底面,且辅助环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表面所设有的辅助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设有密封垫和封盖,所述密封垫安装于靠近蒸发器一侧的外套与内套的外壁之间,且封盖覆盖于靠近蒸发器一侧的外套和密封垫的端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设有固定环,所述内套直径尺寸小的一端上设有外螺纹,外套靠近热交换器的一端上设有外螺纹,内套直径尺寸小的一端和外套靠近热交换器的一端分别与蒸发器和热交换器表面上所设有的固定环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且内套和外套的长度均略小于热交换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距离长度。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使限位环和限位板分别嵌入限位槽和气水分离器表面的热交换器安装孔内即可实现把热交换器安装于气水分离器上方;第二步,使定位块和辅助环分别嵌入定位槽和辅助槽内即可实现把蒸发器安装于气水分离器上方;第三步,使外套套于内套外部,而后先把内套旋到其中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内,而后再把外套旋到另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内,即可实现把当外套和内套安装于热交换器和蒸发器之间;第四步,高温高湿压缩空气进入热交换筒体内后,与热交换管内部流动的干燥低温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汽降温凝结成液态水滴,而后液态水在立式热交换筒体的旋风离心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第五步,经过初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进入蒸发外筒内与从蒸发内筒散发传递到蒸发外筒内的冷空气接触,进行二次降温,凝结液态水,而后在立式蒸发外筒的旋风离心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第六步,经过二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进入蒸发内筒与冷媒管内部流动的RA环保冷媒进行热交换,使蒸发内筒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再次降温,凝结液态水,而后在立式蒸发内筒的旋风离心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第七步,而后经过三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穿过气水分离箱体进入热交换管的过程中压缩空气经过两次度转弯发生空气折流使液态水在重力作用发生离心从而跟压缩空气分离,实现第四次除水。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在安装时利用限位板堵住热交换器安装孔能够防止气水分离器内的压缩空气到达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下封板下表面,从而避免热交换下封板与气水分离器的间隙之间残留有液态水导致水垢生成难以清理,同时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进入热交换下封板与气水分离器的间隙之间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而通过底板密封蒸发外筒的底部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倒流进入蒸发外筒内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且内套外侧设有外套能够避免内套暴露在大气中,以减少压缩空气从热交换器流动到蒸发器时大气热量对内套内的压缩气体造成影响,从而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气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C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定位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10所示,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包括有热交换器2、气水分离器3和蒸发器5,所述热交换器2和蒸发器5均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的上方,热交换器2、气水分离器3和蒸发器5之间相互导通,所述热交换器2用于初步冷却凝结从进气口1进入的高温高湿压缩空气,在经过立式热交换器2的旋风作用后将高温高湿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而后高温高湿压缩空气进入立式蒸发器5中,利用立式蒸发器5的冷却凝结作用和旋风效果除去高温高湿压缩空气中剩余的大部分液态水,之后压缩空气再进入到气水分离器3内使液态水全部留在气水分离器3中,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热交换器2、蒸发外筒55、蒸发内筒53和气水分离器3四个有效除水结构,提高压缩空气的除水效率,加快冷干机的工作进度,且热交换器2和蒸发器5均采用立式安装与气水分离器3呈垂直安装,节省空间的同时整机无弯头可使压降低至0.02MPa,有利于节能,节约成本。
如附图6至7所示,还设有装配于气水分离器3和蒸发器5之间的定位装置6,所述定位装置6包括底板61、辅助环62、辅助槽63、定位块64和定位槽65,所述底板61呈圆环形状,底板61固定于蒸发器5的底面,利用底板61把蒸发外筒55和蒸发内筒53的底端相连接,用以承接沿蒸发外筒55内壁向下滑动的液态水,而后直接从蒸发外筒55上的排水口11排出无需进入到气水分离器3再从气水分离器3的排水口11排出,从而加快液态水的排除,加快液态水的排除,同时利用底板61密封蒸发外筒55的底部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3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倒流进入蒸发外筒55内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所述底板61的底面安装有定位块64,定位块64呈环形分布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表面所设有的环形定位槽65内,所述环形定位块64的两侧均设有环形辅助环62,辅助环62固定于底板61的底面,且辅助环62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表面所设有的环形辅助槽63内,所述底板61的底面覆盖于气水分离器3的上表面,在安装时只需使定位块64和辅助环62分别嵌入定位槽65和辅助槽63内即可实现把蒸发器5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上方,操作简单便捷,蒸发器5和气水分离器3为可拆卸安装便于蒸发器5后续的拆卸与维修,同时定位块64和定位槽65啮合加大底板61与气水分离器3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摩擦力,避免蒸发器5径向上发生转动,且利用定位块64的两侧的辅助环62辅助支撑蒸发器5,提高蒸发器5的稳定性,防止蒸发器5出现晃动而重心不稳倾倒。
如附图6和图8所示,还设有装配于热交换器2和气水分离器3之间的限位装置7,所述限位装置7包括限位槽71、限位环72、限位板73和限位孔74,所述限位环72固定于气水分离器3的上表面,且限位环72嵌入安装于热交换器2底面的所设有的限位槽71内,所述限位板73固定于热交换器2的底面,且限位板73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的上表面的热交换器安装孔33内,利用限位板73堵住热交换器安装孔33防止气水分离器3内的压缩空气到达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下封板24下表面,从而避免热交换下封板24与气水分离器3的间隙之间残留有液态水导致水垢生成难以清理,同时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3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进入热交换下封板24与气水分离器3的间隙之间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限位板73上贯穿有若干限位孔74用以固定热交换管21,在安装时只需使限位环72和限位板73分别嵌入限位槽71和气水分离器3表面的热交换器安装孔33内即可实现把热交换器2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上方,操作简单便捷,热交换器2和气水分离器3为可拆卸安装便于热交换器2后续的拆卸与维修。
如附图6和图9所示,还设有装配于热交换器2和蒸发器5之间的连接装置8,所述连接装置8包括内套81、外套82、密封垫83、封盖84和固定环85,所述内套81采用缩管工艺制得,内套81可滑动的安装于外套82的内部,且密封垫83安装于外套82首端与内套81直径尺寸小的一端的外壁之间,封盖84覆盖于外套82和密封垫83的端面,利用密封垫83和封盖84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内套81和外套82内的压缩空气泄漏到外界大气中。所述内套81直径尺寸小的一端上设有外螺纹,外套82远离密封垫83的尾端上设有外螺纹,内套81直径尺寸小的一端和外套82远离密封垫83的尾端分别与蒸发器5和热交换器2表面上所设有的固定环85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在安装时使外套82套于内套81外部,而后先把内套81旋到其中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85内,而后再把外套82旋到另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85内,当需要取下内套81和外套82时只需依次把外套82和内套81旋出固定环85即可,方便外套82和内套81的后续更换维修,且外套82和内套81为可拆卸结构当外套82与内套81其中之一损坏时只需单独更换维修,便于降低维修更换成本,操作简单便捷,所述内套81和外套82的长度均略小于热交换器2与蒸发器5之间的距离长度,保证内套81和外套82可顺利安装到热交换器2与蒸发器5之间,同时内套81外侧设有外套82能够避免内套81暴露在大气中,以减少大气热量对内套81内的压缩气体的影响。
当高温高湿压缩空气由进气口1进入热交换筒体25内后,先与贯穿热交换挡板22表面通孔26的热交换管21内部流动的干燥低温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压缩空气降低温度至30℃以内,由于温度降低,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汽会凝结成液态水滴,而由于热交换筒体25采用立式安装且热交换筒体25内部交错间隔分布的热交换挡板22的阻力作用使得从进气口1进入向下流动的压缩空气发生折流形成旋风,而压缩空气中所凝结的液态水滴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而除去的液态水沿热交换筒体25内壁向下滑动汇集于热交换下封板24上表面形成水滩,最终由排水口11排出。
经过初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穿过内套81和外套82后进入蒸发外筒55,而内套81外侧设有外套82能够避免内套81暴露在大气中,以减少大气热量对内套81内的压缩气体的影响,蒸发内筒53内部安装于蒸发板52上的冷媒管51使蒸发内筒53内的空气可达到2-5度的低温,由于热传递的效果使得蒸发外筒55内部的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利用蒸发外筒55罩住内筒53能够避免蒸发内筒53暴露在大气中,以减少大气热量对蒸发内筒53和冷媒管51的影响,同时可利用从蒸发内筒53散发传递到蒸发外筒55内的冷空气对压缩空气进行二次降温,已到达节约能源的目的,由于蒸发外筒55也采用立式安装且蒸发外筒55内部交错间隔分布的蒸发外筒挡板54的阻力作用使得从内套81和外套82进入向上流动的压缩空气发生折流形成旋风,而压缩空气中所凝结的液态水滴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而除去的液态水沿蒸发外筒55内壁向下滑动汇集于底板61上表面形成水滩,最终由排水口11排出,同时利用底板61把蒸发外筒55和蒸发内筒53的底端相连接,用以承接沿蒸发外筒55内壁向下滑动的液态水,加快液态水的排除,同时利用底板61密封蒸发外筒55的底部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3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倒流进入蒸发外筒55内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从而减少能耗。
经过二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沿蒸发外筒55向上流动进入蒸发内筒53与冷媒管51内部流动的R410A环保冷媒进行热交换,而冷媒管51内的R410A环保冷媒采用R410A的制冷系统进行提升输送,使蒸发内筒53内的压缩空气的温度最低可达 2℃,蒸发内筒53也采用立式安装且蒸发内筒53内部交错间隔分布的蒸发板52的阻力作用使得从蒸发外筒55进入向下流动的压缩空气发生折流形成旋风,而压缩空气中所凝结的液态水滴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而除去的液态水沿蒸发内筒53内壁向下滑动穿过蒸发器安装孔32汇集于气水分离箱体31内。
而后压缩空气穿过气水分离箱体31进入热交换管21内与从进气口1进入热交换筒体25的高温高湿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空气循环,同时压缩空气由蒸发内筒53进入气水分离箱体31,再由气水分离箱体31进入热交换管21的过程中压缩空气经过两次90度转弯,而压缩空气中剩余的液态水则在压缩空气90度转弯发生空气折流时在重力作用会发生离心从而跟压缩空气分离,留在气水分离器中由排水口11排出,利用限位板73堵住热交换器安装孔33能够防止气水分离器3内的压缩空气到达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下封板24下表面,从而避免热交换下封板24与气水分离器3的间隙之间残留有液态水导致水垢生成难以清理,同时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3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进入热交换下封板24与气水分离器3的间隙之间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从而减少能耗。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使限位环72和限位板73分别嵌入限位槽71和气水分离器3表面的热交换器安装孔33内即可实现把热交换器2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上方,操作简单便捷,热交换器2和气水分离器3采用可拆卸安装便于热交换器2后续的拆卸与维修,且利用限位板73堵住热交换器安装孔33能够防止气水分离器3内的压缩空气到达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下封板24下表面,从而避免热交换下封板24与气水分离器3的间隙之间残留有液态水导致水垢生成难以清理,同时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3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进入热交换下封板24与气水分离器3的间隙之间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从而减少能耗;
第二步,使定位块64和辅助环62分别嵌入定位槽65和辅助槽63内即可实现把蒸发器5安装于气水分离器3上方,操作简单便捷,蒸发器5和气水分离器3采用可拆卸安装便于蒸发器5后续的拆卸与维修,而定位块64和定位槽65啮合加大底板61与气水分离器3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摩擦力,避免蒸发器5径向上发生转动,且利用定位块64的两侧的辅助环62辅助支撑蒸发器5,提高蒸发器5的稳定性,防止蒸发器5出现晃动而重心不稳倾倒,同时底板61把蒸发外筒55和蒸发内筒53的底端相连接,用以承接沿蒸发外筒55内壁向下滑动的液态水,而后直接从蒸发外筒55上的排水口11排出无需进入到气水分离器3再从气水分离器3的排水口11排出,从而加快液态水的排除,同时利用底板61密封蒸发外筒55的底部能够避免气水分离器3内冷却后的压缩空气倒流进入蒸发外筒55内受大气热量的影响升温,从而减少能耗;
第三步,使外套82套于内套81外部,而后先把内套81旋到其中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85内,而后再把外套82旋到另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85内,当需要取下内套81和外套82时只需依次把外套82和内套81旋出固定环85即可,方便外套82和内套81的后续更换维修,且外套82和内套81为可拆卸结构当外套82与内套81其中之一损坏时只需单独更换维修,便于降低维修更换成本,操作简单便捷,而内套81外侧设有外套82能够避免内套81暴露在大气中,以减少大气热量对内套81内的压缩气体造成影响,从而减少能耗;
第四步,高温高湿压缩空气由进气口1进入热交换筒体25内后,先与贯穿热交换挡板22表面通孔26的热交换管21内部流动的干燥低温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压缩空气降低温度至30℃以内,由于温度降低,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汽会凝结成液态水滴,而由于热交换筒体25采用立式安装且热交换筒体25内部交错间隔分布的热交换挡板22的阻力作用使得从进气口1进入向下流动的压缩空气发生折流形成旋风,而压缩空气中所凝结的液态水滴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而除去的液态水沿热交换筒体25内壁向下滑动汇集于热交换下封板24上表面形成水滩,最终由排水口11排出;
第五步,经过初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穿过内套81和外套82后进入蒸发外筒55,而蒸发内筒53内部安装于蒸发板52上的冷媒管51使蒸发内筒53内的空气可达到2-5度的低温,由于热传递的效果使得蒸发外筒55内部的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利用蒸发外筒55罩住内筒53能够避免蒸发内筒53暴露在大气中,以减少大气热量对蒸发内筒53和冷媒管51的影响,同时可利用从蒸发内筒53散发传递到蒸发外筒55内的冷空气对压缩空气进行二次降温,已到达减少能耗的目的,由于蒸发外筒55也采用立式安装且蒸发外筒55内部交错间隔分布的蒸发外筒挡板54的阻力作用使得从内套81和外套82进入向上流动的压缩空气发生折流形成旋风,而压缩空气中所凝结的液态水滴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而除去的液态水沿蒸发外筒55内壁向下滑动汇集于底板61上表面形成水滩,最终由排水口11排出;
第六步,经过二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沿蒸发外筒55向上流动进入蒸发内筒53与冷媒管51内部流动的R410A环保冷媒进行热交换,而冷媒管51内的R410A环保冷媒采用R410A的制冷系统进行提升输送,使蒸发内筒53内的压缩空气的温度最低可达 2℃,蒸发内筒53也采用立式安装且蒸发内筒53内部交错间隔分布的蒸发板52的阻力作用使得从蒸发外筒55进入向下流动的压缩空气发生折流形成旋风,而压缩空气中所凝结的液态水滴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而除去的液态水沿蒸发内筒53内壁向下滑动穿过蒸发器安装孔32汇集于气水分离箱体31内;
第七步,而后压缩空气穿过气水分离箱体31进入热交换管21内与从进气口1进入热交换筒体25的高温高湿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空气循环,同时压缩空气由蒸发内筒53进入气水分离箱体31,再由气水分离箱体31进入热交换管21的过程中压缩空气经过两次90度转弯,而压缩空气中剩余的液态水则在压缩空气90度转弯发生空气折流时在重力作用会发生离心从而跟压缩空气分离,留在气水分离器中由排水口11排出。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5)

1.一种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所述热交换器和蒸发器均安装于气水分离器的上方,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之间相互导通,所述热交换器和蒸发器均为立式;
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内筒、蒸发外筒,所述蒸发外筒内部交错间隔分布蒸发外筒挡板,所述蒸发外筒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水口,所述蒸发内筒内部交错间隔分布的蒸发板,所述蒸发内筒内部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蒸发板上的冷媒管,压缩空气沿所述蒸发外筒向上流动能够进入所述蒸发内筒与冷媒管进行换热,液态水沿所述蒸发内筒内壁向下滑动穿过蒸发器安装孔汇集于所述气水分离器箱体内,所述气水分离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定位块和定位槽,所述底板固定于蒸发器的底面,所述底板将所述蒸发外筒及所述蒸发内筒底端相连接,其中蒸发外筒底部被所述底板密封,且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表面所设有的定位槽内,所述底板的底面覆盖于气水分离器的上表面;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管及下封板,其中所述热交换管与所述气水分离器连通,压缩空气穿过所述气水分离器箱体能够进入所述热交换管内,所述热交换器和气水分离器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槽、限位环、限位板和限位孔,所述限位环固定于气水分离器的上表面,且限位环嵌入安装于热交换器底面所设有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板固定于热交换器的底面,所述限位板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上表面的热交换器安装孔内,所述限位板上贯穿有若干限位孔,利用所述限位板堵住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孔防止气水分离器内的压缩空气到达所述热交换器的下封板的下表面;
所述蒸发器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采用缩管工艺制得,所述内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外套的内部,所述外套和内套为密封连接,且所述内套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固定连接,所述外套远离所述内套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内套直径尺寸小的一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套靠近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套直径尺寸小的一端和所述外套靠近热交换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热交换器表面上所设有的固定环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辅助环和辅助槽,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均设有辅助环,辅助环固定于底板的底面,且辅助环嵌入安装于气水分离器表面所设有的辅助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密封垫和封盖,所述密封垫安装于靠近蒸发器一侧的外套与内套的外壁之间,且封盖覆盖于靠近蒸发器一侧的外套和密封垫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和外套的长度均略小于热交换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距离长度。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能效立式冷干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使限位环和限位板分别嵌入限位槽和气水分离器表面的热交换器安装孔内即可实现把热交换器安装于气水分离器上方;
第二步,使定位块和辅助环分别嵌入定位槽和辅助槽内即可实现把蒸发器安装于气水分离器上方;
第三步,使外套套于内套外部,而后先把内套旋到其中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内,而后再把外套旋到另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固定环内,即可实现把外套和内套安装于热交换器和蒸发器之间;
第四步,高温高湿压缩空气进入热交换筒体内后,与热交换管内部流动的干燥低温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凝结成液态水滴,而后液态水在立式热交换筒体的旋风离心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
第五步,经过初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进入蒸发外筒内与从蒸发内筒散发传递到蒸发外筒内的冷空气接触,进行二次降温,凝结液态水,而后在立式蒸发外筒的旋风离心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
第六步,经过二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进入蒸发内筒与冷媒管内部流动的RA环保冷媒进行热交换,使蒸发内筒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再次降温,凝结液态水,而后在立式蒸发内筒的旋风离心作用下与压缩空气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液态水除去;
第七步,而后经过三次降温除水的压缩空气穿过气水分离箱体进入热交换管的过程中压缩空气经过两次度转弯发生空气折流使液态水在重力作用发生离心从而跟压缩空气分离,实现第四次除水。
CN201911132169.1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0732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2169.1A CN110732226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2169.1A CN110732226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2226A CN110732226A (zh) 2020-01-31
CN110732226B true CN110732226B (zh) 2022-01-11

Family

ID=69273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2169.1A Active CN110732226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2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9107A (zh) * 2021-07-15 2021-09-24 西安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处理的热泵用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CN113915803B (zh) * 2021-09-27 2022-12-02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船舶用分离式双壳程式空调蒸发器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7776Y (zh) * 1992-10-20 1993-07-07 杭州汉源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冷冻式干燥机用热交换器
JP2002310556A (ja) * 2001-04-04 2002-10-23 Kyowa Shinku Gijutsu Kk 食品・薬品等の凍結乾燥装置および凍結乾燥方法
CN2932258Y (zh) * 2006-07-06 2007-08-08 广州东誉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模块式冷冻干燥机
CN104919264A (zh) * 2013-03-06 2015-09-16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复合型热交换器
CN206768925U (zh) * 2017-05-25 2017-12-19 长江师范学院 用于干旱地区的储水箱的进气结构及其储水箱
WO2018187276A1 (en) * 2017-04-03 2018-10-11 Ecodyst, Inc. Large scale standalone chillers, all-in-one rotary evapor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7776Y (zh) * 1992-10-20 1993-07-07 杭州汉源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冷冻式干燥机用热交换器
JP2002310556A (ja) * 2001-04-04 2002-10-23 Kyowa Shinku Gijutsu Kk 食品・薬品等の凍結乾燥装置および凍結乾燥方法
CN2932258Y (zh) * 2006-07-06 2007-08-08 广州东誉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模块式冷冻干燥机
CN104919264A (zh) * 2013-03-06 2015-09-16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复合型热交换器
WO2018187276A1 (en) * 2017-04-03 2018-10-11 Ecodyst, Inc. Large scale standalone chillers, all-in-one rotary evapor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6768925U (zh) * 2017-05-25 2017-12-19 长江师范学院 用于干旱地区的储水箱的进气结构及其储水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2226A (zh)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2226B (zh) 一种新型超能效立式冷干机及使用方法
CN102759297A (zh) 一种气体冷却器
CN210993645U (zh) 一种超能型冷干机除水装置
CN108759502A (zh) 一种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CN202048838U (zh) 一种气体冷却器
CN210993644U (zh) 一种超能型立式冷干机两段旋风蒸发器除水装置
CN210993643U (zh) 一种应用于超能效立式冷干机换热旋风除水装置
CN204574635U (zh) 一种板式蒸发冷凝器
CN202823120U (zh) 一种冷干机组合式换热器
CN105757635A (zh) 一种蛇形管立式蒸汽发生器
CN109186281A (zh) 一种具有组合框架结构的复合型蒸发式换热设备
CN202692762U (zh) 一种低阻力降的蒸发式冷却装置
CN205332838U (zh) 一种立式换热器
CN201093884Y (zh) 可调控错流式喷射冷凝器
CN209797888U (zh) 一种沼气高效脱水塔
CN210004648U (zh) 一种产地预冷箱
CN108379997B (zh) 小型多通道蒸汽冷凝集液器
CN216092990U (zh) 一种有机实验用分水器
CN213699388U (zh) 一种带气水分离器气冷却器
CN212645418U (zh) 一种ec风机鼓风横流闭式侧进侧出风冷却塔
CN212620231U (zh) 一种ec风机抽风横流闭式侧进侧出风冷却塔
CN211739939U (zh) 干湿两用的闭式冷却水塔
CN204987573U (zh) 管板式冷凝器
CN108507379A (zh) 一种便于抽取换热管的气体换热器
CN204421497U (zh) 气相干燥设备及其内置式热能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