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0484B -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0484B
CN110730484B CN201910802986.7A CN201910802986A CN110730484B CN 110730484 B CN110730484 B CN 110730484B CN 201910802986 A CN201910802986 A CN 201910802986A CN 110730484 B CN110730484 B CN 110730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data servi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29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0484A (zh
Inventor
冯海涛
马建平
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29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0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0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0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2: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移动终端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步骤S104:如果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进入步骤S106;否则回到步骤S102。步骤S106: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改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步骤S108: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改回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本申请缩短了其中SIM卡一在特定情况下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卡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同时支持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以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的4G多模(multi mode)手机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4G多模手机仍然无法满足一些特定用户的需求,例如用户希望能有两个不同的电话号码、或者用户希望同时使用不同移动通讯运营商的不同业务(语音、短信、上网业务等),因此具备双卡双待(DSDS,Dual SIM Dual Standby)功能的4G多模手机也有着广泛的需求。
为便于描述,本申请文件中,以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块)卡来表示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智能卡,其中存储有用户身份识别数据、鉴权算法及相应密钥等,用来对移动终端接入移动通讯网络进行识别和鉴权。所述SIM卡应做广义理解,包含在不同的移动通讯网络中具有同样功能的R-UIM(Removable User Identity Module)卡、UIM(User Identity Module)卡、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集成电路卡)内置的SIM应用、USIM(UMTS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应用、CSIM(CDMA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等。
现有的双卡双待4G多模手机中,一张SIM卡是4G多模SIM卡,另一张SIM卡可以是2G单模SIM卡或3G多模SIM卡或4G多模SIM卡。所述4G多模SIM卡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中,例如分别对应于GSM、UTMS或LTE网络。所述2G单模SIM卡只能驻留在2G移动通讯网络中。所述3G多模SIM卡只能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中。这种形式的双卡组合方式,其技术实现的复杂度较低,又可以尽快满足用户、移动终端厂商和移动通讯运营商的需求。
现有的双卡双待4G多模手机中,两张SIM卡都支持语音业务,也都支持数据业务。但是在任一时刻,只能在某一张SIM卡进行语音业务或数据业务中的一种。其中4G多模SIM卡采用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电路域回落)方案提供语音业务,即电路域业务需要回落到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这导致主被叫语音建立时延相比只能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的SIM卡更长,并且呼通率也偏低。此外,移动终端待机在4G模式下的待机功耗相比待机在2G或3G模式下更大。这些都影响了双卡双待4G多模手机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可以缩短其中一张SIM卡建立呼叫的时延,同时提高呼通率。为此,本申请还要提供相应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2: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移动终端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步骤S104:如果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进入步骤S106;否则回到步骤S102。步骤S106: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改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步骤S108: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改回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
上述实现方法使得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同时还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2中,询问方式是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应的UI界面供用户操作。这是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地,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这是一种变形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2: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AP模块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步骤S204:如果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进入步骤S206;否则回到步骤S202。步骤S206:AP模块通知CP模块,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步骤S208: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AP模块通知CP模块,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上述实现方法使得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同时还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同时给出了CP模块不变、AP模块适配CP模块的一种解决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2中,询问方式是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应的UI界面供用户操作。这是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8中,此时如果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改为驻留在4G移动通讯网络;此时如果不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暂时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驻留;随后一旦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通过重选、或切换、或重定向到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这是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地,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这是一种变形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02: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CP模块判断SIM卡二的数据业务是否为MMS彩信业务。步骤S304:如果SIM卡二的数据业务是MMS彩信业务,则回到步骤S302;否则进入步骤S306。步骤S306: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步骤S308: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 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上述实现方法使得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同时还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同时给出了AP模块不变、CP模块适配AP模块的一种解决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6中,此时如果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改为驻留在4G移动通讯网络;此时如果不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暂时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驻留;随后一旦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通过重选、或切换、或重定向到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这是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地,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这是一种变形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包括SIM卡一、SIM卡二、监控单元、询问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所述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监控单元用来监控两张SIM卡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之间进行切换,并报告给询问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询问单元在收到监控单元发来的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并将用户的选择报告给执行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在收到询问单元发来的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时,将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改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所述执行单元还在收到监控单元发来的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将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改回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
上述移动终端使得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同时还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
进一步地,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这是一种变形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包括SIM卡一、SIM卡二、AP模块和CP模块。所述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所述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AP模块用来监控两张SIM卡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之间进行切换;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所述AP模块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52的网络模式转换,并将用户的选择报告给CP模块;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所述AP模块报告给CP模块。所述CP模块在收到AP模块发来的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时,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所述CP模块还在收到AP模块发来的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上述移动终端使得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同时还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同时给出了CP模块不变、AP模块适配CP模块的一种解决方案。
进一步地,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这是一种变形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包括SIM卡一、SIM卡二和CP模块。所述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所述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CP模块用来监控两张SIM卡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之间进行切换;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且所述CP模块判定SIM卡二的数据业务为MMS彩信业务时,所述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所述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上述移动终端使得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同时还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同时给出了AP模块不变、CP模块适配AP模块的一种解决方案。
进一步地,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这是一种变形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取得的技术效果是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同时还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40为移动终端;42为SIM卡一;44为SIM卡二;46为监控单元;48为询问单元;410为执行单元;50为移动终端;52为SIM卡一;54为SIM卡二;56为AP模块;58为CP模块;60为移动终端;62为SIM卡一;64为SIM卡二;66为CP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具有两张SIM卡,支持双卡双待。其中一张SIM卡是4G多模SIM卡,另一张SIM卡不做限制可以是2G单模SIM卡或3G多模SIM卡或4G多模SIM卡。所述4G多模SIM卡可以根据网络环境自动选择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中,例如分别对应于GSM、UTMS或LTE网络。所述2G单模SIM卡只能驻留在2G移动通讯网络中。所述3G多模SIM卡可以根据网络环境自动选择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中。两张SIM卡都支持语音业务,也都支持数据业务。所述移动终端只具有一组射频收发器,用于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达到物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在任一时刻,只能在某一张SIM卡做语音业务或数据业务中的一种。其中4G多模SIM卡采用电路域回落方案提供语音业务,即电路域业务需要回落到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
请参阅图1,这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一。为了便于描述,SIM卡一例如表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也是可行的。所述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一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当移动终端的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即在SIM卡一上关闭数据业务,在SIM卡二上启用数据业务)时,移动终端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这一步中,数据业务的启用或切换例如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而询问方式例如是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应的UI(User Interface,人机交互)界面供用户操作。
步骤S104:如果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进入步骤S106。
如果用户选择不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回到步骤S102。
步骤S106:移动终端的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改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此时,SIM卡一可提供基于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的数据业务或语音(电路域)业务,并且SIM卡一是真正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而不是采用驻留在4G移动通讯网络下的电路域回落方案,因此提供的电路域业务更加便捷可靠。
步骤S108:当移动终端的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即在SIM卡二上关闭数据业务,在SIM卡一上启用数据业务)时,移动终端的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改回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此时,SIM卡一可以提供基于4G移动通讯网络的高速数据业务。这一步中,数据业务的启用或切换例如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
请参阅图2,这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二。为了便于描述,SIM卡一例如表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也是可行的。所述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二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当移动终端的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AP模块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所述AP模块指移动终端的应用层软件,包括安卓系统以及UI界面等。这一步中,数据业务的启用或切换例如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
步骤S204:如果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进入步骤S206。
如果用户选择不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回到步骤S202。
步骤S206:移动终端的AP模块通知CP模块,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这样就使得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自动地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转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所述CP模块指控制面板,就是传统上提到的基带通信的控制软件。
步骤S208:当移动终端的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移动终端的AP模块通知CP模块,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这样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改回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这一步中,数据业务的启用或切换例如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
此时如果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改为驻留在4G移动通讯网络。
此时如果不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暂时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驻留。随后一旦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有机会重选、或切换、或重定向到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
请参阅图3,这是本申请提供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三。为了便于描述,SIM卡一例如表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也是可行的。所述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二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当移动终端的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CP模块判断SIM卡二的数据业务是否为MMS彩信业务。这一步中,数据业务的启用或切换例如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
步骤S304:如果SIM卡二的数据业务是MMS彩信业务,则回到步骤S302。
如果SIM卡二的数据业务不是MMS彩信业务,则进入步骤S306。
步骤S306: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这样就使得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自动地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转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
步骤S308:当移动终端的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移动终端的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这样SIM卡一的网络模式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改回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这一步中,数据业务的启用或切换例如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
此时如果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改为驻留在4G移动通讯网络。
此时如果不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暂时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驻留。随后一旦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有机会重选、或切换、或重定向到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
与所述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一相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一。请参阅图4,所述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一40包括SIM卡一42、SIM卡二44、监控单元46、询问单元48和执行单元410。
所述SIM卡一42例如为4G多模SIM卡。
所述SIM卡二44不做限制。如果SIM卡二44与SIM卡一42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以下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42与SIM卡二44互换也是可行的。
所述监控单元46用来监控两张SIM卡42、44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42、44之间进行切换,并报告给询问单元48和执行单元410。所述切换是指在一张SIM卡上关闭数据业务,在另一张SIM卡上启用数据业务。
所述询问单元48在收到监控单元46发来的SIM卡二44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42切换至SIM卡二44时,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42的网络模式转换,并将用户的选择报告给执行单元410。询问方式例如是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应的UI界面供用户操作。
所述执行单元410在收到询问单元48发来的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42的网络模式转换时,将SIM卡一42的网络模式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改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所述执行单元410还在收到监控单元46发来的SIM卡一42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44切换至SIM卡一42时,将SIM卡一42的网络模式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改回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
与所述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二相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二。请参阅图5,所述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二50包括SIM卡一52、SIM卡二54、AP模块56和CP模块58。
所述SIM卡一52例如为4G多模SIM卡。
所述SIM卡二54不做限制。如果SIM卡二54与SIM卡一52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以下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52与SIM卡二54互换也是可行的。
所述AP模块56用来监控两张SIM卡52、54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52、54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切换是指在一张SIM卡上关闭数据业务,在另一张SIM卡上启用数据业务。当SIM卡二54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52切换至SIM卡二54时,所述AP模块56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52的网络模式转换,并将用户的选择报告给CP模块58。询问方式例如是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应的UI界面供用户操作。当SIM卡一52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54切换至SIM卡一52时,所述AP模块56报告给CP模块58。
所述CP模块58在收到AP模块56发来的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52的网络模式转换时,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以使SIM卡一52的网络模式自动地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转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所述CP模块58还在收到AP模块56发来的SIM卡一52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54切换至SIM卡一52时,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以使SIM卡一52的网络模式自动地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转为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
与所述实现方法的实施例三相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三。请参阅图6,所述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三60包括SIM卡一62、SIM卡二64和CP模块66。
所述SIM卡一62例如为4G多模SIM卡。
所述SIM卡二64不做限制。如果SIM卡二64与SIM卡一62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以下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62与SIM卡二64互换也是可行的。
所述CP模块66用来监控两张SIM卡62、64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62、64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切换是指在一张SIM卡上关闭数据业务,在另一张SIM卡上启用数据业务。当SIM卡二64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62切换至SIM卡二64时,且所述CP模块66判定SIM卡二64的数据业务为MMS彩信业务时,所述CP模块66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以使SIM卡一62的网络模式自动地从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转为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当SIM卡一62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64切换至SIM卡一62时,所述CP模块66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以使SIM卡一62的网络模式自动地从仅支持驻留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转为支持驻留在2G、3G或4G移动通讯网络。
由以上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第一,当数据业务切换至SIM卡二时,SIM卡一上的主被叫语音业务无需采用CSFB方案,因此缩短了建立呼叫时延,同时提高了呼通率。
第二,当SIM卡一不承载数据业务时,SIM卡一实际上转换为2G单模SIM卡或3G多模SIM卡。这样就减少了SIM卡一在4G模式下进行2G或3G异系统测量搜网以及多天线工作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功耗,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
第三,上述实施例二提供了CP模块不变、AP模块适配CP模块的解决方案,上述实施例三提供了AP模块不变、CP模块适配AP模块的解决方案,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灵活选择。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AP模块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
步骤S204:如果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则进入步骤S206;否则回到步骤S202;
步骤S206:AP模块通知CP模块,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步骤S208: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AP模块通知CP模块,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202中,询问方式是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应的UI界面供用户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208中,此时如果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改为驻留在4G移动通讯网络;此时如果不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暂时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驻留;随后一旦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通过重选、或切换、或重定向到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
5.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SIM卡二不做限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CP模块判断SIM卡二的数据业务是否为MMS彩信业务;
步骤S304:如果SIM卡二的数据业务是MMS彩信业务,则回到步骤S302;否则进入步骤S306;
步骤S306: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步骤S308: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 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06中,此时如果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改为驻留在4G移动通讯网络;此时如果不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暂时在2G或3G移动通讯网络驻留;随后一旦存在可驻留的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则SIM卡一通过重选、或切换、或重定向到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小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将各步骤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
8.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其特征是,包括SIM卡一、SIM卡二、AP模块和CP模块;
所述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
所述SIM卡二不做限制;
所述AP模块用来监控两张SIM卡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之间进行切换;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时,所述AP模块询问用户是否进行SIM卡一52的网络模式转换,并将用户的选择报告给CP模块;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所述AP模块报告给CP模块;
所述CP模块在收到AP模块发来的用户选择进行SIM卡一的网络模式转换时,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所述CP模块还在收到AP模块发来的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其特征是,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
10.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其特征是,包括SIM卡一、SIM卡二和CP模块;
所述SIM卡一为4G多模SIM卡;
所述SIM卡二不做限制;
所述CP模块用来监控两张SIM卡何时启用数据业务、以及监控数据业务何时在两张SIM卡之间进行切换;当SIM卡二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一切换至SIM卡二,且所述CP模块判定SIM卡二的数据业务为MMS彩信业务时,所述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不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当SIM卡一启用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由SIM卡二切换至SIM卡一时,所述CP模块向移动通讯网络注册时上报的UE支持能力中包含4G移动通讯网络的支持能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其特征是,如果SIM卡二与SIM卡一都采用4G多模SIM卡,那么各单元所执行操作中的SIM卡一与SIM卡二互换。
CN201910802986.7A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Active CN110730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2986.7A CN110730484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2986.7A CN110730484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0484A CN110730484A (zh) 2020-01-24
CN110730484B true CN110730484B (zh) 2021-08-13

Family

ID=6921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2986.7A Active CN110730484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0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2206A1 (zh) * 2020-05-18 2021-1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040536B (zh) * 2020-09-10 2022-09-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g功能关闭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23074B (zh) * 2021-05-11 2022-06-03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4g多模双卡移动终端及其数据管理方法
CN113709720B (zh) * 2021-07-20 2022-07-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sim双模卡异常的优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449637B (zh) * 2022-03-21 2023-04-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0776A (zh) * 2014-07-17 2015-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号测量周期的方法、无线通信器件及终端
US20150223071A1 (en) * 2009-01-28 2015-08-06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for Protecting Network Capacity
CN104902528A (zh) * 2015-04-28 2015-09-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终端及其数据业务自动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5134A (zh) * 2014-05-28 2017-02-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US20170105241A1 (en) * 2010-05-13 2017-04-13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operations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cs) and packet switched (ps) services with different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s, and machine-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792583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彩信发送的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23071A1 (en) * 2009-01-28 2015-08-06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for Protecting Network Capacity
US20170105241A1 (en) * 2010-05-13 2017-04-13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operations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cs) and packet switched (ps) services with different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s, and machine-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465134A (zh) * 2014-05-28 2017-02-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CN104350776A (zh) * 2014-07-17 2015-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号测量周期的方法、无线通信器件及终端
CN104902528A (zh) * 2015-04-28 2015-09-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终端及其数据业务自动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2583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彩信发送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0484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0484B (zh)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KR10145662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에서 국가별/사업자별로 구분되는단축다이얼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267383A1 (en) Determining and selecting the most preferred available network for devices capable of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3648146A (zh) 终端选网方法及终端
CN103533592B (zh) 多模终端和通信方法
JP2016541212A (ja) マルチsimデバイス上でサービスを取得するために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の相関を使用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60964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terminal, and smart card
EP2701410B1 (en) Incoming call processing method for dual mode terminal and dual mode terminal thereof
JP6744393B2 (ja) マルチ加入者識別モジュール対応デバイスにおける呼失敗率の低減
CN112673659A (zh) 用于在esim中的多个简档之间自动切换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708730A (zh) 一种多模多卡移动终端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CN112367625A (zh) 虚拟卡驻网方法和系统、服务器、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324882B (zh) 一种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手动搜网方法
KR101382043B1 (ko) 음성 호 지연을 줄이기 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
JP2017192154A (ja) マニュアルパブリックランド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チの優先順位付け
CN108200618A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1605378A (zh) 一种多模终端自动选择主叫号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4447A (zh) 通信终端及远程访问其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与装置
CN113423074B (zh) 一种4g多模双卡移动终端及其数据管理方法
CN107635243B (zh) 并发数据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88305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age of manual PLMN selection mode
CN100525491C (zh) 移动通信终端通话设置界面系统的实现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1072437A (zh) 一种多模终端选择不同待机号码执行业务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2492665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plmn标识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009891A (zh) 多模移动终端拨号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03 No.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Aoji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No.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Aoji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03 Floor 9, building 10, No. 399, Keyuan Road,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Aoji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No.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Aojie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