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5134A -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 Google Patents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5134A
CN106465134A CN201480079203.2A CN201480079203A CN106465134A CN 106465134 A CN106465134 A CN 106465134A CN 201480079203 A CN201480079203 A CN 201480079203A CN 106465134 A CN106465134 A CN 106465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network capabilities
wireless devic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subscr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2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5134B (zh
Inventor
弗雷德里克·蒂尔曼
本特·林多夫
拉尔斯·桑德斯特罗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6465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5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双接入处理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处理多于一个连接的方法以及相应无线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其中每个连接与相应订户标识相对应并将无线设备与相应无线网络连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该目的:一种在无线设备1中执行的、对多于一个连接进行处理的多址接入的方法,每个连接与相应订户标识相对应并将所述无线设备与相应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针对与第一订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检测S1连接属性的改变,以及针对所述其他订户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改变的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属性,确定S2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

Description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双接入处理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处理多于一个连接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无线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其中每个连接与相应订户标识相对应并将无线设备与相应无线网络连接。
背景技术
3GPP长期演进LTE是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下开发的、改进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标准以应对关于改进的服务(例如较高的数据速率、提高的效率和降低的成本)的未来需求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在典型的蜂窝无线系统中,无线设备或终端(也称为移动台和/或用户设备单元UE)经由无线接入网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是UMTS的无线接入网,并且演进的UTRAN E-UTRAN是LT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在UTRAN和E-UTRAN中,UE与无线电基站(RBS)无线连接,无线电基站(RBS)通常在UMTS中被称为节点B(NB)以及在LTE中被称为演进的节点B、eNB或eNodeB。RBS是针对能够向UE发送无线电信号并且接收由UE发送的信号的无线电网络节点的通用术语。
当今出现的场景是潜在地承载两个或多个订户标识的多SIM卡设备,通常是同一设备中来自单个或多个运营商的SIM卡的形式,其中两个SIM卡可以同时是活动的。这种终端也被称为双卡双通DSDA终端。DSDA终端中的订户标识在多个运营商的情况下彼此独立地管理,并且可以并行地用于单独的、同时的网络接入。所期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与常规一个SIM解决方案相比,针对多接入能力添加尽可能少的额外硬件,即具体地通常共享包括前端模块的无线电子系统硬件。
当针对两个或更多上行链路载波使用同一硬件(例如单个功率放大器)时,设备的固有非线性效应将引起可能违反频谱发射要求的互调。基本上,没有硬件措施的仅有补救办法是功率回退,使输出频谱降低功率,并最终满足频谱发射要求。然而,可能需要大约10-15dB的显著回退,这将明显损害吞吐量和覆盖。当考虑上行链路非连续带内载波聚合时,在LTE Rel-11 3GPP RAN的标准化工作中也突出了该问题,参见来自3GPP TSG-RAN WG4Meeting#64bis、命名为“MPR simulations for NC intra-band CA”参考编号R4-125599议程项目6.8.1。
此外,两个或多个独立上行链路载波的功率电平的不对称可能进一步使场景复杂化,使得载波频率和功率电平的不同配置需要至少不同载波的不同水平的功率回退。在多个功率放大器的情况下也会关注上面讨论的示例问题。独立地在各个载波上操作的两个功率放大器也将由于它们之间有限的耦合损耗而相互作用并且导致互调,但是与上面相比更小的程度。在功率放大器与不同天线连接时,也存在该缺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线设备,其要以单独或任意组合的形式,寻求缓解、减轻或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和缺点,并提供无线电中的非线性效应将不使性能劣化超过某一限制的解决方案。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的想法是:基于当前的活动接入设置,动态地限制设备所允许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所支持的频率规划。实质上,设备将把其RAT能力(包括频带支持)调整到无线电中的非线性效应将不会使性能劣化超过某一限制的水平。
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该目的:一种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对多于一个连接进行处理的多址接入的方法,每个连接与相应订户标识相对应并将所述无线设备与相应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针对与第一订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检测连接属性的改变,以及针对其他订户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改变的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属性,确定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使用网络能力的动态集合或相当动态地适应网络能力的优点归结为:当同时发射两个或多个要发射的TX信号时,避免例如针对多个独立SIM卡的RAT和频带的不可行或者甚至不可能的组合。现有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输出功率的快速和大的改变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不是由网络发出的自主的TX功率回退(即输出功率的快速降低)。然而,这可能导致丢失连接或较差性能。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检测包括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从空闲连接状态到活动连接状态、或相反的转换。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检测包括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的切换或切换请求。通过检测连接状态的改变,当先决条件改变时,连续更新网络能力。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确定包括确定对于多址接入模式中的连接可行的网络能力的组合。根据一些方案,所述确定包括使用具有对于多址接入模式中的连接可行的网络能力的组合的查找表。通过考虑例如载波频带、互调产物如何影响其它载波等因素来确定可行网络能力的集合,可以避免干扰和硬件劣化的问题。可行意味着在无线设备中不会彼此干扰的能力。
根据一些方案,连接属性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个:连接状态、频率带宽、载波频率、调制和功率电平。通过考虑可以影响另一SIM的所有类型的连接属性,设备总是知道针对每个订户标识的网络能力的可行集合。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订户标识,设置网络能力的初始集合。根据一些方案,初始集合等于所述无线设备的网络能力。
根据一些方案,订户标识是订户标识模块SIM。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来激活与第二订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二连接。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终止至少一个活动连接。
根据一些方案,订户标识具有不同优先级。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相应的通信网络报告至少一个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由此使得能够使用不可行的RAT或载波组合。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不符合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则拒绝与第二订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的切换请求。
根据一些方案,网络能力包括以下参数的至少一个: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载波频率、MIMO能力、UE类别、无线电链路协议参数、无线电参数、测量参数、RAT间参数。
根据一些方案,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设备,被配置为处理与相应订户标识相对应的多于一个连接的多址接入。无线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订户标识、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网络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以及被配置为使所述无线设备执行操作的处理电路。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针对与第一订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检测连接属性的改变,以及针对其他订户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改变的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属性,确定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
因此,根据一个方案,本公开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当在无线设备中执行时使无线设备执行上述和以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无线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分别显示与已经结合方法的公开描述的优点相对应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从如附图所示的以下示例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中,以上将变得显而易见,在不同视图中附图中的类似的参考符号指代相同的部件。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而是侧重于说明示例实施例。
图1示出了包括两个接入点的网络和包括两个SIM的无线设备;
图2a是具有在同一频带中的两个上行链路载波和相关联的下行链路载波的RAT配置的示例,载波布置导致TX互调;
图2b具有在同一频带中的两个上行链路载波和相关联的下行链路载波的RAT配置的示例,其中一个载波的上行链路接近第二载波的下行链路;
图3是示出方法步骤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具有用于两个SIM卡的动态RAT配置集合的过程的状态图;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设备的示例节点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方案。然而,本文公开的装置和方法可以按多种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限于本文阐述的方案。在本公开中,具体解决双SIM卡场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将同一技术适配于多SIM卡场景。贯穿附图,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特定方案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如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明确地给出另外的指示,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意图还包括复数形式。
本文呈现的示例实施例中的一些涉及处理多于一个连接的多址接入。作为本文呈现的示例实施例开发的一部分,将首先阐述并讨论一个问题。
在图2a中,示出了应该避免的双SIM无线设备的有害配置的一个示例。无线设备具有与相应SIM相关联的两个载波C1,C2。设置载波频率使得发送TX互调失真与下行链路信道之一对齐,从而导致同道干扰。图2a示出了在相同频带中具有两个上行链路载波C1UL,C2UL和相关联的下行链路载波C1DL,C2DL的配置的示例,其中载波放置导致在C1DL处的TX互调。由于TX频率分量之间的互调,附加信号不仅出现在谐波频率(即整数倍)处,还出现在原始频率的和频与差频处,以及那些和频与差频的倍数处。
在图2b中,示出了应当避免的有害配置的另一示例。图2b是在同一频带中具有两个上行链路载波C1UL,C2UL以及相关的下行链路载波C1DL,C2DL的RAT配置的示例。一个载波C2UL的上行链路位于第二载波C1DL的下行链路附近。与相应SIM相关联的两个载波被放置在同一频带中,但在频带边缘处或频带边缘附近,使得来自一个TX载波的频谱发射泄漏到下行链路载波之一中。
上面例举的场景通常适用于具有小的双工间隙(即频带的上行链路部分和下行链路部分之间的频率距离)的频带。如果例如互调结果与另一UE下行链路频带对齐,频谱发射也可能对其他UE有害。通常,频谱发射要求指定对这种发射的限制,以避免干扰其他UE。
虽然上面的示例处理同一频带内的两个载波,但也可以预期,与第一SIM相关联的第一上行链路载波具有使得其谐波分量之一与关联于第二SIM的第二下行链路载波对齐的频率。也应当避免这种配置。
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的想法是:关于例如设备的无线接入技术RAT和/或频率规划,基于当前的活动接入设置动态限制所允许的无线电连接。实质上,无线设备将将其能力(包括频带支持)调整到例如无线电中的非线性效应不会使性能劣化超过一定限度的程度。这必须动态地完成,原因在于例如对一个订户标识的RAT选择影响对另一订户标识的可能的无线电接入选择。通过保持针对两个订户标识的允许的能力的瞬时动态集合,并且当在空闲模式中将这些能力传送给相应运营商网络或者在连接建立(即从空闲向活动模式转换)时使用它时,可以避免否则会导致设备不能满足频谱发射要求的场景的“糟糕”配置设置。
如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接入点用于与移动通信网络直接连接的硬件,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与通信设备(即基站)直接通信。接入点的示例是LTE中的演进节点B、eNB、基站。换言之,接入点通常是基站(例如eNB)。
图1示出了其中可以实现所提出的方法的、包括两个接入点2a、2b和包括两个订户标识11a、11b的无线设备1的系统。因此,无线设备是双卡双通DSDA设备。无线设备的订户标识可以处于不同状态。在图中,接入点2a、2b属于由相同或不同网络运营商托管的不同无线蜂窝网4a、4b。
当订户标识处于空闲状态时,不连接UE。不存在无线电链路。然而,网络知道UE存在于网络上并且能够在来话呼叫的情况下经由寻呼信号的传输到达UE。一个示例是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空闲。
当订户处于活动或连接模式时,UE具有建立的无线电连接。网络可以向UE发送数据/从UE接收数据,并且知道其在小区层面的位置。网络通过切换来管理移动性。一个示例是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模式。
订户标识也可以被断电或去激活。
根据一个示例,当启用所提出的方法时,订户标识SIM1 11a和SIM2 11b均处于空闲模式。无线设备1经由连接3a、3b向相应无线蜂窝网4a、4b发信号通知相应SIM的能力。例如,两个SIM支持三种模式GSM/WCDMA/LTE以及低频带即LB(即900MHz)和高频带HB(1.8、2、2.5GHz)。
本文可以使用的术语“无线设备”应当广泛地解释为包括具有互联网/内联网接入能力的无线电话、web浏览器、组织器、日历、照相机(例如,视频和/或静态图像照相机)、录音机(例如,麦克风)和/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可以将蜂窝无线电话与数据处理组合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用户设备;能够包括无线电话或无线通信系统的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具有通信能力的照相机(例如,视频和/或静态图像照相机);以及能够进行收发的任意其他计算或通信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家庭娱乐系统、电视等。此外,设备可以被解释为任意数量的天线或天线元件。
图5示出了可以包含上述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设备的示例。如图5中所示,根据各方案,无线设备1包括被配置为在网络内接收和发送任意形式的通信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电路12。应当理解,根据一些方案的无线电电路12包括任意数量的收发、接收和/或发送单元或电路。还应理解,无线电电路12可以具有本领域已知的任意输入/输出通信端口的形式。根据一些方案的无线电电路12包括RF电路和基带处理电路(未示出)。
根据一些方案的无线设备1还包括可以与无线电电路12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单元或电路14。存储器14可以被配置为存储接收的或发送的数据和/或可执行程序指令。存储器14还可以被配置为存储任意形式的波束成形信息、参考信号和/或反馈数据或信息。存储器14可以是任意适当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并且可以具有易失性类型和/或非易失性类型。
处理电路13可以是任意适当类型的计算单元,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意其他形式的电路。应当理解,处理电路不需要被提供为单个单元,而是可以被提供为任意数量的单元或电路。
无线设备还包括两个订户标识11a、11b。订户标识是例如两个订户识别模块SIM。因此,根据一些方案,订户标识是订户标识模块SIM。
图3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在多址接入处理期间,可以由图5的无线设备采取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应当理解,图3包括用实线边框示出的一些操作和用虚线边框示出的一些操作。包括在实线边界中的操作是包括在最宽的示例实施例中的操作。包括在虚线中的操作是可以包括在除更宽的示例实施例的操作之外可以采取的附加操作中或是除更宽的示例实施例的操作之外可以采取的附加操作的一部分的示例实施例。应当理解,不需要按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此外,应当理解,不需要执行所有操作。可以用任意顺序和以任意组合来执行示例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3和图5简要描述所提出的多址接入处理技术。根据一些方案,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对多于一个连接3a、3b进行处理的多址接入的方法,参见图1,每个连接3a、3b与相应订户标识11a、11b相对应,并将所述无线设备与相应无线网络(在该示例中,无线蜂窝网4a、4b)连接。如上所述,可以在如将关于图4所描述的不同状态期间执行该方法。然而,作为示例,假设包括两个不同运营商的两个订户识别模块SIM 11a、11b的无线设备1被通电,并且两个SIM的连接均进入空闲模式。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订户标识设置S0网络能力的初始集合的初始步骤。处理电路13被配置为:针对每个订户标识11a、11b,设置S0网络能力的初始集合。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包括针对该目的而配置的启动器130。
例如,在两个SIM 11a、11b的空闲模式期间,无线设备分别确定用于SIM1和SIM2的可能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第一和第二集合,以及SIM1和SIM2的载波频率。初始假设可以是:在当前地理位置处SIM 1支持LTE LB/HB和GSM HB,并且SIM 2支持WCDMA LB和GSM LB/HB。空闲模式能力通常受无线设备的硬件限制。因此,根据一些方案,初始集合等于所述无线设备的网络能力。根据当前标准,无线设备在NW注册/附接阶段报告NW能力。
在第一步骤中,无线设备1针对与第一订户标识11a相对应的第一连接3a检测S1连接属性的改变。该步骤意味着无线设备登记影响其他标识的、与订户标识之一相关联的任何改变。处理电路13被配置为检测无线电路12的连接属性的改变。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包括针对该目的而配置的检测器131。
根据一些方案,这意味着存在触发无线设备重新确定其能力的某种事件。例如,连接3a、3b中的一个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或进入活动/空闲模式。根据一些方案,检测S1包括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从空闲连接状态到活动连接状态、或相反的转换。备选地,仅仅检测和记录变化,并且例如定期执行随后的确定。根据一些方案,连接属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状态、频率带宽、载波频率、调制和功率电平。甚至其他改变(例如MIMO模式或载波聚合的改变)也可能影响其他连接。
在下一步骤中,无线设备1针对所述其他订户标识11b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改变的所述第一连接3a的连接属性,确定S2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处理电路13被配置为:针对其他订户标识11b中的至少一个,确定S2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包括针对该目的而配置的确定器132。可以用不同方式执行该确定。根据一些方面,确定S2包括确定对于多址接入模式中的连接可行的网络能力的组合。根据一些方面,确定S2包括使用具有对于多址接入模式中的连接可行的网络能力的组合的查找表。通过考虑例如放大器的功率需求、载波频带、互调结果对其它载波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可行网络能力的集合,可以避免干扰和硬件劣化的问题。
例如,无线设备基于空闲模式中的第一和第二组可能的RAT,确定双通模式操作的RAT和/或载波的可行组合。可能存在一些简单的规则,例如在双模的情况下,仅一个LB和一个HB是可能的,并且LTE或WCDMA仅可与GSM组合。
根据所提出的技术的一些方案,检测S1包括检测第一连接(例如,向另一RAT或载波)的切换或切换请求。这是例如当第一订户标识11a处于活动状态并且移动或被请求移动到使用不同的RAT或载波的另一小区中的情况。这意味着例如频率间IF或无线电接入技术IRAT切换HO之前,所述方法触发SIM1 11a,以确定到其他RAT/载波的HO是否是与用于SIM211b的RAT/载波的可行组合,如果不是可行组合,则拒绝HO,或断开第一或第二SIM。
如上所述,根据所提出的技术,在每次频率间或RAT间重选时,在SIM1和SIM2中的一个上执行可行组合的确定S2。
如在下面的部分中进一步解释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使用更新的网络能力。
一个示例是在第二订户标识SIM2 11b连接建立时,即当第一订户标识SIM1 11a处于使用第一RAT/载波频率的活动模式,并且第二订户标识SIM2 11b处于空闲模式。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将RAT和/或载波频率重选为包括在针对双通模式通信可与第一RAT/载波频率组合的所确定的可行RAT/载波集合中的另一RAT/载波频率。在启动连接建立之前执行该重选。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来激活S3a与第二订户标识11b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处理电路13还被配置为:使用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来激活S3a与第二订户标识11b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包括针对该目的而配置的激活器133a。
因此,根据一些方案,该方法还包括向相应的通信网络报告S3c至少一个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处理电路13还被配置为:向相应通信网络报告S3c至少一个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1包括针对该目的而配置的报告器133c。根据一个变型,在连接建立时,无线设备报告与RAT和/或载波的子集相对应的UE能力,该RAT和/或载波的子集能够与UE中的其它订户标识的RAT和/或载波频率组合。根据当前标准,UE能力指定无线设备的无线电属性。这些属性可以是硬件属性和无线设备支持的不同类型的连接二者。然后,网络能力的集合可以涉及其他限制(例如UE类别或不具有MIMO)。
根据一些方案,网络能力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载波频率、MIMO能力、UE类别、无线电链路协议参数、无线电参数、测量参数、RAT间参数、一般参数及其他参数。这些参数例如在LTE/E-UTRA的3GPP TS 36.306 V12.0.0(2014-03)中定义,而对于其他RAT存在其他规范,并在下面简要描述。
字段UE类别定义组合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能力,例如,DL中用于空间复用的支持层或上行链路UL中支持64正交幅度调制QAM的最大数量。
无线链路控制RLC参数定义例如发射TX天线选择支持、多入多出MIMO能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交叉载波调度、传输模式、支持非连续UL资源分配。
无线电RF参数包括例如支持频带的列表、支持的频带组合(针对载波聚合CA支持)、多定时提前支持、同时RX-TX(针对频带间时分双工TDD CA)支持。
测量参数定义例如是否需要间隙以执行频率间测量、是否需要间隙以执行RAT间测量。
RAT间参数包含指定所有不同种类的RAT组合所需的许多参数,例如对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频分双工UTRA FDD的支持,并且如果是这种情况,该频带的列表;对UTRA TDD的支持,并且如果是这种情况,该频带的列表(每个带宽一个)。
网络能力还可以包括以下一般参数:例如接入层版本-指定版本支持(用于层1-3E-UTRA)或支持基于网络的电池消耗优化。
可能相关的其他参数是UE是否支持设备内共存指示或者UE是否支持功率偏好指示。
在大多数通信协议中,参与通信的各方交换关于其能力的信息,使得每一方不请求任何其对应方不支持的能力。通常在连接建立期间在RACH过程期间报告该参数。因此,为了改变UE能力,无线设备1可能需要首先断开连接,然后以新能力重新连接。因此,根据一些方案,所提出的方法包括基于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终止S3b至少一个活动连接。处理电路13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终止S3b至少一个活动连接。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包括针对该目的而配置的终止器133b。一个示例是当第一订户标识11a通过LTE LB与无线蜂窝网4a连接3a时。第二订户标识11b想要从空闲模式变为活动模式。然而,仅LTE LB连接对于第二订户11b可用。根据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该连接4b与由第一订户标识11a保持的连接4a不兼容。这意味着,为建立第二连接3b,第一连接3a必须断开以便建立第二连接3b。
转向图5,启动器130、检测器131、确定器132、激活器133a、终止器133b、报告器133c和拒绝器133d以硬件或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根据一些方案,模块130、131、132、133a-d被实现为在处理电路13上运行的、存储器14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无线设备1还被配置为实现本公开结合上述方法描述的所有方案。无线设备1还包括相应模块。因此,根据一个方案,本公开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当在无线设备中执行时使无线设备执行上述和以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如果选择终止s3b,则无线设备可以使用可行的RAT和/或载波与另一UE能力重新连接。根据一些方案,订户标识具有不同的优先级,例如语音、数据、订户、SIM卡槽等。
备选地,可以更新网络以支持无线设备1对自己的运动报告新的网络能力。
根据一些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不符合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则拒绝S3d与第二订户标识11b对应的第二连接3b的切换请求。所述处理电路13被配置为:如果不符合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则拒绝S3d与第二订户标识11b对应的第二连接3b的切换请求。根据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包括针对该目的而配置的拒绝器133d。
图4是示出具有用于两个SIM卡(SIM1和SIM2)的动态RAT配置集合的过程的状态图。该示例示出了如何在不同状态中执行所提出的方法,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可以如何触发改变是所确定的网络能力。
状态图包括三个状态;状态40,其中两个SIM的连接均处于空闲模式,状态41,其中一个SIM的连接处于活动模式,以及状态42,其中两个SIM的连接处于活动模式。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解释的那样,在图4中在所有状态中重复地执行图3中描述的方法,包括检测S1一个连接活动/结束或改变,以及针对另一个SIM确定S2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
起始点是两个SIM卡及其与网络的相关联的连接处于空闲模式40,即非活动模式,仅嗅探用于频率间小区重选的小区搜索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以及正在进行控制信号(即寻呼)接收。在该状态下,硬件中的共存不是问题,原因在于设备可以针对相应SIM卡发信号通知不同的能力。例如,网络能力针对SIM1是LTE/WCDMA并且针对SIM2是GsM,或者可能是相同的RAT但是不同的频带支持。这使用了许多运营商在相同地理区域上每个RAT支持多于一个频带的事实。
设备可以通过所谓的小区搜索容易地确定S2在给定地理区域处针对相应运营商支持哪个RAT和哪些频带。在当前网络中,通常在当订户注册时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订户标识进入空闲模式时(例如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信号通知该信息。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案,无线设备向两个独立网络发信号通知可能的RAT配置,以在注册阶段期间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必须在以对于相应的运营商标记为1S和2S的更新的UE能力(即,支持的RAT和支持的频带等)的新注册之前进行注销。在空闲模式中,限制仅由设备的RAT和载波支持来设置,而不是由双SIM配置本身来设置。
一旦SIM卡之一(例如SIM1)进入活动模式401,并通过使用来自集合1S的RAT配置建立与网络的连接,则根据与1S中所选择的RAT配置的可行的共存来更新和限制与SIM2相关联的RAT配置集合。无线设备现在处于状态41。实质上,在注册阶段期间,设备将向与SIM2相关联的网络发信号通知标记为2S’的更新的RAT配置集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更新的UE能力(即支持的RAT和支持的频率载波等),在例如“设备通电”或“网络附接”之类的新注册之前进行注销(即“去激活”或“设备断电”或“网络去附接”)。随着SIM 1的活动连接可以在其活动模式期间执行向1S内的不同RAT配置的切换413,将连续地更新该2S’集合。如果活动连接进入空闲模式412,配置集合2S’移除其限制功能并再次进入2S,并回到两个SIM卡均处于空闲模式的初始状态40。
另一方面,与状态42相对应,当SIM2在SIM1仍然处于活动模式时变为活动411时,网络将建立与SIM2相关联的第二连接,并从2S’选择RAT配置,因为这保证了两个并发连接之间的共存。为了保证在两个建立的连接内的切换,还将1S更新为1S’,其中在状态42中的切换请求421的情况下,针对SIM1设置的RAT配置被调整为适合2S’。一旦发生切换413时,更新集合以保证将来可能的切换。一旦连接断开422,并且连接再次进入空闲模式,则设备回到中间状态41并且相应地行动。
参考附图(例如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公开的方案。应当理解,附图中的若干实体(例如框图中的框)以及附图中的实体的组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所述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并被载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的处理器、专用计算机和/或用来产生机器的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使得该指令经由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时创建用来实现方框图和/或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在一些实现中且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案,在框中提到的功能或步骤可以用与操作图示中说明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发生。例如依赖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同时执行,或者框有时候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此外,框中提到的功能或步骤可以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案循环连续执行。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本公开的示例方案。然而,可以在不显著偏离本公开的原理的情况下做出对这些方案的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公开应被认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且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具体方案。因此,虽然使用了特定术语,但是其用于一般性或描述性意义,且不用于限制目的。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已经本文使用了来自3GPP LTE的术语以解释示例实施例,这不应当视为将示例实施例的范围仅限于以上所提到的系统。其他无线系统(包括WCDMA、WiMax、UMB和GSM)同样可以从本文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受益。
已经给出本文提供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以用于说明的目的。该描述并不旨在是详尽的或者将示例实施例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考虑到上面的教导,修改和变形是可能的,并且可以通过实现对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多个替换方式来获取这些修改和变形。选择和描述本文讨论的示例以便解释多个示例实施例的原理和属性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多种方式并且使用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使用的多个修改来使用示例实施例。可以用方法、装置、模块、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来组合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特征。应当理解,本文呈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彼此以任意组合来实践。
应当注意,词语“包括”不必要排除所列出的那些之外存在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元件之前的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种元件。还应当注意的是,任意附图标记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方式来实现示例实施例,并且可以通过相同的硬件项来表示多个“装置”、″单元″或″设备″。
在方法步骤或过程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其可以在一个方案由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实现,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由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执行的例如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CD、数字通用盘、DVD等。一般地,程序模块可以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行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相关联的数据结构和程序模块表示用于执行本文公开的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的示例。这些可执行指令或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特定序列表示用于执行这些步骤或过程中描述的功能的相应动作的示例。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然而,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虽然使用了特定术语,但是其用于一般性或描述性意义,且不用于限制目的,实施例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定义。

Claims (24)

1.一种在无线设备(1)中执行的对多于一个连接(3a,3b)的多址接入进行处理的方法,每个连接(3a,3b)与相应订户标识(11a,11b)相对应并将所述无线设备(1)与相应无线网络(2a,2b)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与第一订户标识(11a)相对应的第一连接(3a),检测(S1)连接属性的改变,以及
-针对其他订户标识(11b)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改变的所述第一连接(3a)的连接属性,确定(S2)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S1)包括: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从空闲连接状态到活动连接状态、或从活动连接状态到空闲连接状态的转换。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S1)包括: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的切换或切换请求。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S2)包括:确定对于多址接入模式中的连接可行的网络能力的组合。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S2)包括:使用具有对于多址接入模式中的连接可行的网络能力的组合的查找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属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状态、频率带宽、载波频率、调制和功率电平。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订户标识,设置(S0)网络能力的初始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集合等于所述无线设备的网络能力。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订户标识是订户标识模块SIM。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来激活(S3a)与第二订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二连接。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终止(S3b)至少一个活动连接。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订户标识具有不同优先级。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相应通信网络报告(S3c)至少一个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不符合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则拒绝(S3d)与第二订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连接的切换请求。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网络能力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载波频率、MIMO能力、UE类别、无线电链路协议参数、无线电参数、测量参数、RAT间参数。
16.一种无线设备(1),被配置为处理与相应订户标识(11)相对应的多于一个连接的多址接入,所述无线设备(1)包括:
-至少两个订户标识(11a,11b);
-无线电通信接口(12),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网络(2)通信;
-处理电路(13),被配置为使所述无线设备(1):
针对与第一订户标识(11a)相对应的第一连接(3a),检测无线电通信接口(12)的连接属性的改变,以及
针对其他订户标识(11b)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所述第一连接(3a)的改变的连接属性,确定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3)还适配以:
-针对每个订户标识,设置网络能力的初始集合。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订户标识是订户标识模块SIM。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3)还适配以:
-使用相应的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来激活与第二订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二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3)还适配以:
-基于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终止至少一个活动连接。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订户标识具有不同优先级。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3)还适配以:
-向相应通信网络报告至少一个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3)还适配以:
-如果不符合所确定的更新的网络能力的集合,则拒绝与第二订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连接的切换请求。
24.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无线设备中执行时,使所述无线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480079203.2A 2014-05-28 2014-05-28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Active CN106465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4/061173 WO2015180779A1 (en) 2014-05-28 2014-05-28 Terminal dual sim - dual access hand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134A true CN106465134A (zh) 2017-02-22
CN106465134B CN106465134B (zh) 2020-01-21

Family

ID=5089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203.2A Active CN106465134B (zh) 2014-05-28 2014-05-28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71902A1 (zh)
EP (1) EP3149988B1 (zh)
CN (1) CN106465134B (zh)
WO (1) WO2015180779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0672A (zh) * 2018-04-10 2018-10-1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装置及终端
CN109451861A (zh) * 2017-11-29 2019-03-08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0167014A (zh) * 2019-05-27 2019-08-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卡双通移动终端下行通道故障的解决方法及系统
WO2019205723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730484A (zh) * 2019-08-28 2020-01-24 翱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N11186684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通信卡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2087748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通用订户身份模块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99506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协调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1081959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770316A (zh) * 2019-11-05 2021-05-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上报方法、调度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TWI747297B (zh) * 2018-07-03 2021-11-2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支援複數個訂戶標識的雙對話的裝置和方法
CN115136632A (zh) * 2020-02-14 2022-09-3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能力限制的动态报告
CN115399065A (zh) * 2020-04-14 2022-1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低功率rcs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17560659A (zh) * 2023-08-18 2024-02-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 终端能力通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9408A1 (en) * 2015-02-24 2016-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to manag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connection in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ue)
US10708920B2 (en) * 2015-03-03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device capability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567447B2 (en) 2015-10-26 2020-02-18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 single wireless transceiver
WO2017128287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element extension for concur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10511988B2 (en) 2016-05-12 2019-1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ceiving path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multiple receiving paths and multiple SIMs
WO2018010819A1 (en) * 2016-07-15 2018-01-1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Flexible indication of capability combinations supported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80070327A1 (en) * 2016-09-06 2018-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n Early Radio Link Recovery Procedure on a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300447A1 (en) * 2016-09-26 2018-03-28 Intel IP Corporation A connection manager,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nnection manager,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0075891B2 (en) * 2016-09-30 2018-09-11 Intel IP Corporation Camping approach in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when present in coverage holes of respective network operators
US10299151B1 (en) 2017-11-09 2019-05-21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modules (AMs) with multi-carrier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MSIMs) for diagnostic mode monitoring of signals within wireless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19183818A1 (zh) * 2018-03-27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DE102018204639A1 (de) * 2018-03-27 2019-10-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Fahrzeug,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zur Kommunikation in einem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EP3579593A1 (en) * 2018-06-07 2019-12-11 Gemalto M2M GmbH Method for signaling of radio capability information
CN112586012A (zh) 2018-06-26 2021-03-3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10708858B2 (en) * 2018-06-28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power consumption in user equipments
US10764957B2 (en) * 2018-08-27 2020-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UE for optimizing resourc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ile providing 5G services
CN111278002B (zh) * 2019-01-18 2021-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管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278001B (zh) * 2019-01-18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能力协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11013054B2 (en) 2019-04-12 2021-05-18 Ofinno, Llc UE-assistance to support multiple systems based on frequency band combinations
CN111800833B (zh) * 2019-08-06 2022-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4055985A1 (en) * 2019-11-04 2022-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sim dynamic capabilities
US11641660B2 (en) * 2019-11-12 2023-05-02 Nxp Usa, Inc. Multi-antenna processing in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039297B1 (en) 2020-02-26 2021-06-15 Apple Inc. DSDS Wi-Fi calling enhancements
EP4132040A4 (en) * 2020-03-25 2023-12-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343686B (zh) * 2020-05-21 2021-10-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636257A (zh) * 2020-10-15 2023-08-2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musim的增强的服务连续性
WO2023283504A1 (en) * 2021-07-08 2023-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earching in dual active mode
CN117015066A (zh) * 2022-04-29 2023-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643148A (zh) * 2022-06-24 2024-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递用户终端能力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138A (zh) * 2006-09-05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移动终端在临近频段射频干扰的处理方法
CN102065486A (zh) * 2009-11-17 2011-05-18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方法和系统
GB201111564D0 (en) * 2011-07-06 2011-08-24 Renesas Mobile Corp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2474906A (zh) * 2009-07-09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无线电单元共存的解析算法
CN103109490A (zh) * 2010-10-04 2013-05-15 诺基亚公司 用于避免在用户设备中的多个无线电之间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203417A1 (en) * 2012-02-02 201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obility in a multi-radio device
CN103368590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中的抗干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636261A (zh) * 2011-09-25 2014-03-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避免由于设备内共存导致的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US8725101B2 (en) * 2011-07-06 2014-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8087A1 (en) * 2006-02-20 2009-12-24 Mattila Heikki O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at a Radio Receiver Device Caused by Several Radio Transmitter Devices
JP5196843B2 (ja) * 2007-05-14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セット、プローブ担体及び検査方法
EP2031921A1 (en) * 2007-08-14 2009-03-04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mobile terminal capability informanion
US20110000913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Todd Allen Bland Beer can with top and bottom pull tabs
US9167373B2 (en) * 2010-10-14 2015-10-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ple SIM support with single modem software architecture
CN102783244B (zh) * 2011-05-24 2015-01-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模多卡多待通信终端及其接收冲突仲裁方法与装置
US9359106B2 (en) * 2011-07-18 2016-06-07 Westrock Mwv, Llc Product dispens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dispensing decks
US9887894B2 (en) * 2012-01-27 2018-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commendations for reducing data consumption based on data usage profiles
US9820158B2 (en) * 2012-03-07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via frequency selectivity
US8805375B2 (en) * 2012-03-09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to enable simultaneous use of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9084288B2 (en) * 2013-03-14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receiver desense in dual-active operation
US9544418B2 (en) * 2013-04-25 2017-01-10 Intel Deutschland Gmbh Dual communication circuit device selecting communication circuit based on communication activity history
US9131475B2 (en) * 2013-06-27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acquisition i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devices
US20150023258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sim dual activ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with a single transmit chain and dual or single receive chain
US9313711B2 (en) * 2013-08-30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out-of-service scan and system selection for dual-subscription, dual-active devices
US9362988B2 (en) * 2014-10-28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WAN and WLAN cooperative support of multi-SIM devices
US9474105B2 (en) * 2015-01-23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having a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pability understood by one or more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138A (zh) * 2006-09-05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移动终端在临近频段射频干扰的处理方法
CN102474906A (zh) * 2009-07-09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无线电单元共存的解析算法
CN102065486A (zh) * 2009-11-17 2011-05-18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3109490A (zh) * 2010-10-04 2013-05-15 诺基亚公司 用于避免在用户设备中的多个无线电之间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GB201111564D0 (en) * 2011-07-06 2011-08-24 Renesas Mobile Corp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8725101B2 (en) * 2011-07-06 2014-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3636261A (zh) * 2011-09-25 2014-03-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避免由于设备内共存导致的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US20130203417A1 (en) * 2012-02-02 201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obility in a multi-radio device
CN103368590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中的抗干扰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861A (zh) * 2017-11-29 2019-03-08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9104541A1 (zh) * 2017-11-29 2019-06-06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1350394B2 (en) 2017-11-29 2022-05-31 Xiaomi Communications Co.,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8650672A (zh) * 2018-04-10 2018-10-1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装置及终端
WO2019205723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18329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18329B (zh) * 2018-04-28 2023-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284369B2 (en) 2018-04-28 2022-03-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747297B (zh) * 2018-07-03 2021-11-2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支援複數個訂戶標識的雙對話的裝置和方法
CN11186684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通信卡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0167014A (zh) * 2019-05-27 2019-08-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卡双通移动终端下行通道故障的解决方法及系统
CN112087748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通用订户身份模块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99506B (zh) * 2019-08-16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协调方法、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9506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协调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730484B (zh) * 2019-08-28 2021-08-13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N110730484A (zh) * 2019-08-28 2020-01-24 翱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4g多模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WO2021081959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557124A (zh) * 2019-10-31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770316A (zh) * 2019-11-05 2021-05-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上报方法、调度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136632A (zh) * 2020-02-14 2022-09-3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能力限制的动态报告
CN115399065A (zh) * 2020-04-14 2022-1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低功率rcs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17560659A (zh) * 2023-08-18 2024-02-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 终端能力通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71902A1 (en) 2017-06-15
WO2015180779A1 (en) 2015-12-03
EP3149988B1 (en) 2019-05-01
EP3149988A1 (en) 2017-04-05
CN106465134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5134A (zh)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CN105744633B (zh) 无线资源管理器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02792752B (zh) 用户设备载波激活
US968674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frequency selec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enabled networks
CN110299922A (zh) 用于改进移动装置中蜂窝呼叫接收的自适应天线调谐系统
CN102754505B (zh) 基于阈值设置来激活和去激活分量载波测量
CN105075129A (zh) 使用共享天线的wlan分集/mimo
US9119222B2 (en) Reconfigurable multi-chip processing platform for concurrent aggregation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CN110463272A (zh) 第一网络节点、第三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由其执行的促进小区选择的方法
CN107820723A (zh) 频率选择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5009510A (zh) 用于针对恶意基础设施的无线设备对策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155407A1 (en)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s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Component Carriers
TR201807821T4 (tr) Ağ düğümü ve hücre referans simgelerinin iletiminin yönetilmesi için usul.
JP2021510021A (ja)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US11825322B2 (en)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291735A (zh) 用可配置的控制信道监测来控制极简载波操作
US20230155660A1 (en) UE Uplink Panel Selection Framework
EP3662720A1 (en) Cellular dual connectivity setup
JP2023545678A (ja) Pucch送信の信頼性を高めるためのpucch繰返し
CN107734699A (zh) 一种上行资源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102785A1 (en) Flexible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monito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792641A (zh)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和布置
EP3409040B1 (en) Dynamic antenna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817754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se in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CN105284160A (zh) 管理同时rat模式用户装备中的移动性事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