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9566B -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9566B
CN110729566B CN201911040160.8A CN201911040160A CN110729566B CN 110729566 B CN110729566 B CN 110729566B CN 201911040160 A CN201911040160 A CN 201911040160A CN 110729566 B CN110729566 B CN 110729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lens
slit
included angle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01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9566A (zh
Inventor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01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9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9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9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9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9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2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6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该透镜包括基材层和导电层;导电层贴设于基材层,导电层贴设于基材层,导电层设有阵列单元和图形单元,阵列单元包括多个镂空槽,多个镂空槽开设于导电层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图形单元由阵列单元沿第二方向朝向两侧阵列得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其中,每个镂空槽设置有一个导电片,导电片开设有折线缝隙,折线缝隙包括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第一缝隙的端部与第二缝隙的端部连通并形成夹角,且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渐变规律。本申请通过控制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的张角来实现相位延迟,使得偏离焦点较远的馈源辐射的电磁波也能被较好地汇聚,大幅提高透镜天线的扫描角度。

Description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波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介质透镜天线是实现波束扫描或者多波束的一种常见形式。相关技术的透镜天线,偏离透镜焦点较远的馈源辐射的电磁波不能被较好的汇聚,使得透镜天线的扫描角度受到限制,且透镜的剖面较大而不利于在电子设备中进行集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透镜天线的扫描角度受到限制,且透镜的剖面较大而不利于在电子设备中进行集成的问题,提供一种透镜、以及包括该透镜的透镜天线及包括该透镜天线的电子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包括:
基材层;以及
导电层,贴设于所述基材层,所述导电层设有阵列单元和图形单元,所述阵列单元包括多个镂空槽,所述多个镂空槽开设于所述导电层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图形单元由所述阵列单元沿第二方向朝向两侧阵列得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其中,每个所述镂空槽设置有一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开设有折线缝隙,所述折线缝隙包括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缝隙的端部连通并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渐变规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阵列单元中,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由位于所述阵列单元中心的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在所述图形单元中,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由位于所述图形单元内侧的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由所述阵列单元中的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隙的朝向保持不变,所述第二缝隙以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连通处为旋转中心相对所述第一缝隙旋转以改变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能够逐渐增大至180度,在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增大至180度后,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夹角变化规律还可以继续满足以下条件:以相对所述阵列单元中心的导电片沿着第一方向上下翻转后得到的导电片为起始参照,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继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两侧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翻转得到的所述导电片为参照,若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两侧能够逐渐增大至180度,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由位于所述阵列单元中心的所述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至180度的过程,和由翻转得到的所述导电片逐渐增大至180度的过程为一个周变循环,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夹角后续的变化规律满足所述周变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镂空槽为圆形槽,所述导电片为导电圆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镂空槽的中心并与所述镂空槽的槽壁间隔以形成圆环状缝隙;或者所述镂空槽为矩形槽,所述导电片为矩形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镂空槽的中心并与所述镂空槽的槽壁间隔以形成回形状缝隙;或者所述镂空槽为椭圆形槽,所述导电片为椭圆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镂空槽的中心并与所述镂空槽的槽壁间隔以形成椭圆环状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侧;或者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相背的两面。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天线,包括:
上述透镜;以及
馈源阵列,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呈线性排布的馈源,所述馈源设置于所述透镜的焦面并用于辐射电磁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天线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馈源阵列设于所述第一隔离板与所述第二隔离板之间,以减少所述馈源辐射的电磁波在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馈源阵列两侧泄露。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上述透镜天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天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透镜天线全部邻近所述壳体的长边设置;或者多个所述透镜天线全部邻近所述壳体的短边设置;或者多个所述透镜天线中的部分邻近所述壳体的长边设置,另一部分邻近所述壳体的短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馈源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透镜天线的波束信号强度;
开关模块,与所述馈源阵列连接,用于选择导通与任一所述馈源的连接通路;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波束信号强度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使最强波束信号强度对应的所述馈源处于工作状态。
本申请的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通过控制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的张角使得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渐变规律,来实现相位延迟,使得偏离焦点较远的馈源辐射的电磁波也能被较好地汇聚,大大减小偏焦波束增益的降幅,大幅提高透镜天线的扫描角度,与一般的双透镜系统相比,本方案透镜剖面低,更利于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进行集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图1中透镜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图2中透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图2中透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电子设备中各模块与馈源阵列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透镜天线的波束扫描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将以智能手机为例对电子设备10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数码静物相机、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移动医疗装置等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表现形式在此不作任何限定。当然,对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而言,其也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
电子设备10包括壳体100和透镜天线200。壳体100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110以及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120,第一侧面110的长度值大于第二侧面120的长度值,也即第一侧面110可以理解为壳体100的长边,第二侧面120可以理解为壳体100的短边。透镜天线200设置于壳体100内,以实现波束扫描或者多波束的功能。在一实施例中,透镜天线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透镜天线200分别邻近第一侧面110设置,从而由透镜天线200朝向壳体100 外侧辐射的电磁波可以覆盖电子设备10两侧较广的空间,实现5G手机毫米波高效率、高增益、低成本波束扫描。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透镜天线200 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三个、四个及以上等,且透镜天线200还可以是邻近第二侧面120设置,或者透镜天线200既邻近第一侧面110设置,又邻近第二侧面120设置,从而可以覆盖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当透镜天线200的数量为4个时,4个透镜天线分别位于两个第一侧面110和两个第二侧面120。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时,会存在透镜天线200被遮挡而造成信号差的情况,至少两个透镜天线200设置在不同的侧边,用户横握或竖握电子设备10时,均存在不被遮挡的透镜天线200,使得电子设备10可以正常发射和接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透镜天线200包括透镜210和馈源220。馈源220是指连续口径天线,例如源喇叭、振子等,馈源220设置于透镜210的焦面并能够将来自馈线的射频功率以电磁波的形式向透镜210辐射,透镜210能够接收馈源220 辐射的球面波或柱面波并将其转换为平面波,也即使得馈源220辐射的电磁波能够被较好的汇聚,从而获得笔形、扇形或者其它形状波束。其中,平面波是指在波的传播空间中同一时刻振动相位相同的点构成的面为平面的波。
在一实施例中,馈源2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馈源220沿着第一方向线性排布,参考图1所述,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与X轴平行的方向,例如当透镜天线200邻近壳体100的长边设置时,第一方向还可以理解为与壳体100的长边平行的方向,当透镜天线200邻近壳体100的短边设置时,第一方向还可以理解为与壳体100的短边平行的方向。如此,多个馈源220形成馈源阵列,通过切换馈源阵列中某一个馈源220的开关,使得该馈源220工作而其它馈源220 不工作,即可获取不同的波束指向,从而实现波束扫描,与相控阵相比,本申请不需要移相器和衰减器,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了更好地呈现波束扫描效果,以7单元馈源阵列为例,仿真得到波束扫描方向图如图6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透镜天线200还包括第一隔离板230和第二隔离板240,第一隔离板230和第二隔离板240可以为金属板,馈源220设置于第一隔离板230与第二隔离板240之间,以减少馈源220辐射的电磁波在第一方向由馈源阵列两侧的泄露,从而提高透镜天线200辐射效率。在一实施例中,透镜21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隔离板230与第二隔离板240之间,以进一步减少馈源220辐射电磁波的泄露,从而提高透镜天线200辐射效率。
本申请的透镜210能够将馈源220辐射的电磁波进行较好的汇聚。参考图2 和图3所示,透镜210包括基材层211和导电层212。
基材层211的双面为平面,此时依靠导电层212对透射电磁波产生的移相就可以补偿全部馈源220到透镜210不同位置的路程差产生的相位差,实现对电磁波的汇聚。当然,基材层211的双面也可以为凹面、凸面、阶梯面等。在一实施例中,基材层211为介质材料,例如基材层211可以是树脂、玻璃、或陶瓷等各种不导电材料制成,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导电层212可以为金属层,导电层212贴设于基材层211,例如导电层212 可以设置于基材层211的一侧,导电层212也可以设置于基材层211相背的两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导电层212设置于基材层211的一面时,在增大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夹角的同时,可以增大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 的宽度或者长度,以实现更好的相位延迟(参见下文)。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层212设有阵列单元214和图形单元215,阵列单元 214包括多个镂空槽2141,多个镂空槽2141开设于导电层212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其中,镂空槽2141的形状为圆形,以实现对电磁波较好的汇聚性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镂空槽2141的形状也可以为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的图像,例如矩形或者椭圆。
图形单元215由阵列单元214沿第二方向朝向两侧阵列得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与图3所示Y轴平行的方向。在一实施例中,该阵列单元214中心的导电片213位于导电层212的中心。
每个镂空槽2141设置有一个导电片213,导电片213与镂空槽2141的槽壁间隔。在一实施例中,镂空槽2141为圆形槽,导电片213为导电圆片,导电片 213设置于镂空槽2141的中心并与镂空槽2141的槽壁间隔以形成圆环状缝隙。在一实施例中,镂空槽2141为矩形槽,导电片213为矩形片,导电片213设置于镂空槽2141的中心并与镂空槽2141的槽壁间隔以形成回形状缝隙。在一实施例中,镂空槽2141为椭圆形槽,导电片213为椭圆片,导电片213设置于镂空槽2141的中心并与镂空槽2141的槽壁间隔以形成椭圆环状缝隙。以上导电片213的形状只做示例性说明,可以理解,满足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现轴对称的图形皆在本申请导电片213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片213可以通过在导电层212上开槽后形成。例如,当导电片213最终所呈现的结构形态为导电圆片时,导电片213可以通过在导电层212开设圆环状缝隙而形成。当导电片213最终所呈现的结构形态为矩形片时,导电片213可以通过在导电层212开设回形状缝隙而形成。当导电片213 最终所呈现的结构形态为椭圆片时,导电片213可以通过在导电层212开设椭圆环状缝隙而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导电片213开设有折线缝隙2131,折线缝隙2131包括第一缝隙213a和第二缝隙213b,第一缝隙213a的端部与第二缝隙 213b的端部连通并形成夹角Φ。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 形成的夹角Φ具有渐变规律。在一实施例中,该渐变规律可表现如下:在阵列单元214中,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Φ在第一方向上由位于阵列单元214中心的导电片213朝向两侧逐渐增大;在图形单元215中,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Φ在第一方向上由位于图形单元215内侧的导电片213朝向两侧(即外侧)逐渐增大。
本申请的透镜天线200,通过控制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张角使得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渐变规律,来实现相位延迟,使得偏离焦点较远的馈源220辐射的电磁波也能被较好地汇聚,大大减小偏焦波束增益的降幅,大幅提高透镜天线200的扫描角度,与一般的双透镜系统相比,本方案透镜210剖面低,更利于在电子设备10中进行集成。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Φ相等,进一步,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朝向相同。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夹角变化规律可以看作是,第二缝隙213b以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连通处为旋转中心相对第一缝隙213a旋转,从而改变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 213b之间的夹角。
其中,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Φ可以为180度。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增大至180度后,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夹角变化规律还可以继续满足以下条件:以相对阵列单元214中心的导电片213,在第二方向上下翻转后得到的导电片213为起始参照,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继续沿着第一方向朝向两侧逐渐增大。为了方便理解,现以具体实施例做解释说明,参考图3所示,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由Φ1增大至Φ2,再由Φ2增大至Φ3,再由Φ3增大至Φ4,其中,Φ1、Φ2、Φ3、Φ4的角度值分别为30°、120°、150°、 180°。夹角由Φ1增大至Φ4的过程为一个逐渐增大的循环。由于第一缝隙213a 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达到了Φ4(180°),若Φ4对应的导电片213外侧需要继续排布导电片213,则继续排布的该导电片213可以看作是由Φ1对应的导电片213在第二方向上翻转而得,并且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可以以该翻转得到的导电片213为基础继续朝向两侧逐渐增大,该继续增大的循环的夹角的角度也对应于30°、120°、150°、180°。如此设置,可以获得更大的相移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以翻转得到的导电片213为参照,若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沿着第一方向朝向两侧能够逐渐增大至180度,则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Φ,由位于阵列单元214中心的导电片213 朝向两侧逐渐增大至180度的过程,和由翻转得到的导电片213逐渐增大至180 度的过程为一个周变循环,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夹角Φ后续的变化规律满足所述周变循环,即对应上述周边循环的规律。
本申请的透镜210,在横向(也即第一方向),每一纵列(也即第二方向) 实现的相移量满足Φ(x)=πx2/λf。其中,x为镂空槽2141中心据透镜中轴面S 的距离,λ为设计频点(即馈源220所发射电磁波的发射频率),f为透镜210 与馈源220的距离(即透镜210的焦距)。这种相移分布可以实现透镜210的相移量关于中轴面S的平移对称,使得偏离焦点较远的馈源220辐射的电磁波也能被较好地汇聚,减小偏焦波束增益的降幅,提高透镜天线200的扫描角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参考图4所示,阵列单元214中心的导电片213(图4中B所指导电片213)位于导电层212的中心。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Φ由阵列单元214中的导电片213朝向两侧逐渐增大。如此设置,透镜210可以同时实现对馈源220发射的电磁波在横向(第一方向)和纵向(第二方向)的汇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缝隙213a的朝向保持不变,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夹角Φ变化规律可以看作是,第二缝隙213b以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连通处为旋转中心相对第一缝隙213a旋转,从而改变第一缝隙213a 与第二缝隙213b之间的夹角Φ。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 213b形成的夹角Φ能够逐渐增大至180度,在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 形成的夹角Φ增大至180度后,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夹角变化规律还可以继续满足以下条件:以相对阵列单元214中心的导电片213在第一方向上下翻转后得到的导电片213为起始参照(例如图4中以A处所指导电片213 为参照,A处所指导电片213相对B处所指导电片213上下颠倒,即A处所指导电片213的摆放方向可看作是由B处所指导电片213翻转而形成),第一缝隙213a 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Φ继续以该翻转后的导电片213为起始参照沿着第一方向或者沿着第二方向朝向两侧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可以获得更大的相移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以翻转得到的导电片213为参照,若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沿着第一方向或者沿着第二方向朝向两侧能够逐渐增大至 180度,则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形成的夹角,由位于阵列单元214中心的导电片213朝向两侧逐渐增大至180度的过程,和由翻转得到的导电片213 逐渐增大至180度的过程为一个周变循环,第一缝隙213a与第二缝隙213b的夹角后续的变化规律满足所述周变循环,即对应于周变循环的变化规律。
为了实现本申请电子设备10中透镜天线200的波束扫描功能,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300、开关模块400和控制模块500。其中,控制模块500分别与检测模块300、开关模块40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300可获取每个所述馈源22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透镜天线辐射电磁波的波束信号强度。检测模块300还可用于检测获取每个所述馈源22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透镜天线的接收电磁波的功率、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 Rate,SAR)等参数。
开关模块400与所述馈源阵列连接,用于选择导通与任一所述馈源220的连接通路。在一实施例中,开关模块400可包括输入端和至少两个输出端,其中,输入端与控制模块500连接,至少两个输出端分别与至少两个馈源220一一对应连接。开关模块400可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500发出的切换指令,以控制开关模块400中各开关自身的导通与断开,控制该开关模块400与任意一个馈源220的导通连接,以使任意一个馈源220处于工作(导通)状态。
控制模块500可以按照预设策略控制开关模块400分别使每一个馈源220 分别处于工作状态,进行电磁波的收发,即可获取不同的波束指向,从而实现波束扫描。当任一馈源220处于工作状态时,检测模块300可以对应获取当前透镜天线辐射电磁波的波束信号强度。为了更好地呈现波束扫描效果,以7单元馈源阵列为例,仿真得到波束扫描方向图如图6所示。例如,当馈源阵列中包括五个馈源220时,则检测模块300可以对应获取五个波束信号强度,并从中筛选出最强的波束信号强度,并将该最强的波束信号强度对应的馈源220作为目标馈源220。控制模块500发出的切换指令以控制该开关模块400与目标馈源220的导通连接,以使目标馈源220处于工作(导通)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切换开关以使馈源阵列的各馈源220单独处于工作状态,即可获取不同的波束指向,从而实现波束扫描,而不需要移向器和衰减器,大大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层;以及
导电层,贴设于所述基材层,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侧;
所述导电层设有阵列单元和图形单元,所述阵列单元包括多个镂空槽,所述多个镂空槽开设于所述导电层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图形单元由所述阵列单元沿第二方向朝向两侧阵列得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其中,每个所述镂空槽设置有一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开设有折线缝隙,所述折线缝隙包括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缝隙的端部连通并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渐变规律;
在增大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时,增大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或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单元中,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由位于所述阵列单元中心的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在所述图形单元中,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由位于所述图形单元内侧的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由所述阵列单元中的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朝向保持不变,所述第二缝隙以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连通处为旋转中心相对所述第一缝隙旋转以改变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能够逐渐增大至180度,在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增大至180度后,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夹角变化规律还可以继续满足以下条件:以相对所述阵列单元中心的导电片沿着第一方向上下翻转后得到的导电片为起始参照,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继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两侧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以翻转得到的所述导电片为参照,若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两侧能够逐渐增大至180度,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形成的夹角,由位于所述阵列单元中心的所述导电片朝向两侧逐渐增大至180度的过程,和由翻转得到的所述导电片逐渐增大至180度的过程为一个周变循环,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夹角后续的变化规律满足所述周变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槽为圆形槽,所述导电片为导电圆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镂空槽的中心并与所述镂空槽的槽壁间隔以形成圆环状缝隙;或者所述镂空槽为矩形槽,所述导电片为矩形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镂空槽的中心并与所述镂空槽的槽壁间隔以形成回形状缝隙;或者所述镂空槽为椭圆形槽,所述导电片为椭圆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镂空槽的中心并与所述镂空槽的槽壁间隔以形成椭圆环状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相背的两面。
10.一种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以及
馈源阵列,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呈线性排布的馈源,所述馈源设置于所述透镜的焦面并用于辐射电磁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天线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馈源阵列设于所述第一隔离板与所述第二隔离板之间,以减少所述馈源辐射的电磁波在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馈源阵列两侧泄露。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透镜天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天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透镜天线全部邻近所述壳体的长边设置;或者多个所述透镜天线全部邻近所述壳体的短边设置;或者多个所述透镜天线中的部分邻近所述壳体的长边设置,另一部分邻近所述壳体的短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馈源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透镜天线的波束信号强度;
开关模块,与所述馈源阵列连接,用于选择导通与任一所述馈源的连接通路;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波束信号强度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使最强波束信号强度对应的所述馈源处于工作状态。
CN201911040160.8A 2019-10-29 2019-10-29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729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160.8A CN110729566B (zh) 2019-10-29 2019-10-29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160.8A CN110729566B (zh) 2019-10-29 2019-10-29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9566A CN110729566A (zh) 2020-01-24
CN110729566B true CN110729566B (zh) 2021-05-11

Family

ID=6922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0160.8A Active CN110729566B (zh) 2019-10-29 2019-10-29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956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662A (zh) * 2010-01-13 2010-06-23 东南大学 二维电扫描透镜天线
CN103268985A (zh) * 2013-04-24 2013-08-28 同济大学 一种电磁波波束调控装置
CN109742556A (zh) * 2019-01-23 2019-05-10 东南大学 一种宽带圆极化毫米波多馈源多波束透镜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8400A1 (en) * 2007-12-03 2009-06-10 Sony Corporation Slot antenna for mm-wave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662A (zh) * 2010-01-13 2010-06-23 东南大学 二维电扫描透镜天线
CN103268985A (zh) * 2013-04-24 2013-08-28 同济大学 一种电磁波波束调控装置
CN109742556A (zh) * 2019-01-23 2019-05-10 东南大学 一种宽带圆极化毫米波多馈源多波束透镜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herent control of Snell’s law at metasurfaces;Jinhui Shi等;《Optics express》;20140825;第22卷(第17期);第21051-21060页 *
Electro-optic switching in metamaterial by liquid crystal;Yeon Ui Lee等;《Nano Convergence》;20151201;第1-8页 *
Metasurface transformation for surface wave control;E. Martini等;《THE ROYAL SOCIETY》;20150828;第1-11页 *
Ultrathin Terahertz Planar Elements;Dan Hu等;《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20130222;第1卷;第186-19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9566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5831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50200452A1 (en) Planar beam steerable lens antenna system using non-uniform feed array
US20220109245A1 (en) Lens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229402A1 (en) Antenna component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90229399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9843935U (zh) 电子设备
CN108417993A (zh) 天线系统及通讯终端
CN111052507B (zh) 一种天线及无线设备
WO2020253555A1 (zh) 透镜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CN110739551A (zh) 阵列透镜、透镜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0197950A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
CN110112561B (zh) 一种单极化天线
CN112018497A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189143A (zh) 可重构天线和网络设备
WO2021082965A1 (zh) 阵列透镜、透镜天线和电子设备
US11289804B2 (en) Plasma radome with flexible density control
CN110854541B (zh) 介质透镜、透镜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0729566B (zh)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JP7301058B2 (ja) アンテナハードウェア及び制御
CN110739550B (zh) 透镜、透镜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10729565B (zh) 阵列透镜、透镜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0854540B (zh) 介质透镜、透镜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0943303B (zh) 阵列透镜、透镜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1262023B (zh) 一种基于近场空馈机制的低剖面新型相控阵天线
US20220077589A1 (en) Leaky Wave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