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7143A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7143A
CN110727143A CN201911049670.1A CN201911049670A CN110727143A CN 110727143 A CN110727143 A CN 110727143A CN 201911049670 A CN201911049670 A CN 201911049670A CN 110727143 A CN110727143 A CN 110727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area
polarizer
mai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96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7143B (zh
Inventor
袁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96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7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7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7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7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显示区、透光显示区以及第一偏光片,第一偏光片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为第一偏光片位于透光显示区,第二状态为第一偏光片位于主显示区。当第一偏光片处于第一状态并位于透光显示区时,第一偏光片可阻挡显示装置内部的电路结构反光,降低反光对显示区的显示效果的影响;当第一偏光片处于第二状态并位于主显示区时,此时透光显示区上方没有被偏光片遮蔽,外部光线可穿过透光显示区直接进入设置在透光显示区下方的采光元件内,进入采光元件内的光线更多,可以满足采光元件的采光需求,实现屏下摄像,可大幅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
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以及更多显示内容,需要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相关技术中,将采光元件例如摄像头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背面,光线透过显示装置进入摄像头中以实现摄像头的采光。但是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透光率过低,而无法满足摄像头的采光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满足采光元件的采光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显示区和透光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用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主显示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为上述显示装置;
采光元件,所述采光元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透光显示区的非显示侧;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偏光片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为所述第一偏光片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第一偏光片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光线从所述透光显示区进入所述采光元件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当第一偏光片处于第二状态并位于主显示区时,此时透光显示区上方没有被偏光片遮蔽,外部光线可穿过透光显示区直接进入设置在透光显示区下方的采光元件内,进入采光元件内的光线更多,可以满足采光元件的采光需求,实现屏下摄像,可大幅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六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设备等。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盖板10、显示装置20、中框30、电路板40、电池50、后盖60和采光元件70。
显示装置20可以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
盖板1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并且盖板10覆盖显示装置20,以对显示装置2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装置2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盖板10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10观察到显示装置20显示的内容。盖板10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玻璃盖板。
显示装置2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并通过中框30连接至后盖6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显示装置20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壳,与后盖60共同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电子器件。例如,壳体可以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采光元件70等电子器件。
显示装置2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执行显示装置2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可以用于设置采光元件70、显示装置触控电极等电子器件。
显示装置20可以为全面屏。此时,显示装置20可以全屏显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大的屏占比。显示装置20只包括显示区域,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或者对用户而言非显示区域的面积较小。此时,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等电子器件可以隐藏在显示装置20下方,而电子设备100的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60上。
中框30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30用于为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器件或电子器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器件、电子器件安装到一起。例如,电子设备100中的采光元件70、受话器、电路板40、电池50等电子器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30上以进行固定。
电路板4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电路板4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板。其中,电路板40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摄像头组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电子器件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
其中,显示装置2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40,以通过电路板40上的处理器对显示装置20的显示进行控制。显示装置20和采光元件70可以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当处理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处理器控制采光元件70透过显示装置20采集图像;当处理器未接收到拍摄指令,且接收到显示图像指令时,处理器控制显示装置20显示图像。
电池5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同时,电池50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40,以实现电池50为电子设备100供电。电路板4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5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其中,电池50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例如,电池50可以为锂离子电池。
后盖60位于所述电路板40远离所述显示装置20的一侧,也即,后盖60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最外部,并用于形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轮廓。后盖60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60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60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孔等结构。
后盖60可以为金属材质,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盖6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后盖60可以为塑胶材质。再例如,后盖60可以为陶瓷或玻璃材质。再例如,后盖60可以包括塑胶部分和金属部分,后盖60可以为金属和塑胶相互配合的壳体结构。具体的,可以先成型金属部分,比如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镁合金基板,在镁合金基板上再注塑塑胶,形成塑胶基板,以形成完整的壳体结构。
结合图1并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20还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盖板10设置在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面一侧,盖板10覆盖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主显示区21的非显示面一侧可以设置电子设备100的电路板40、电池50等电子器件。也即,电路板40、电池50等电子器件可以设置在主显示区21与后盖60之间。
透光显示区22的非显示面的一侧可以设置采光元件70。采光元件70的镜头朝向透光显示区22设置,采光元件70用于获取透过透光显示区22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也可以理解为,采光元件70设置在显示装置20透光显示区22的下方,采光元件70用于获取透过显示装置20透光显示区22的外界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外界光信号成像。
其中,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都可以用于显示文字或图像,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可以共同显示同一图像,例如,主显示区21显示预设图像的一部分,透光显示区22显示预设图像剩下的部分。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也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像,例如,主显示区21显示预设图像,透光显示区22显示任务栏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显示区21可以为主动式驱动(AMOLED)显示区,透光显示区22可以为主动式驱动(AMOLED)显示区或被动式驱动(PMOLED)显示区。透光显示区22的面积远小于主显示区21,主显示区21可以围绕透光显示区22设置,透光显示区22周缘可以都与主显示区21邻接,透光显示区22可以位于主显示区21的中间。主显示区21也可以部分围绕透光显示区22,透光显示区22的部分边缘与主显示区21邻接。主显示区21的边角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例如具有一个缺口,透光显示区22可以位于该缺口内。
可以理解的是,透光显示区22和主显示区21的位置关系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其他可使显示装置20包括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主显示区21可以作为显示装置20的主要显示区,透光显示区22可以作为显示装置20的辅助显示区。PMOLED的显示效果虽然低于AMOLED,但是因为透光显示区22的面积很小,显示的内容也很少,而且透光显示区22位于显示装置20的边缘,显示的内容重要性较低,所以透光显示区22可以采用PMOLED。被动式驱动的透光显示区22只需要一个薄膜晶体管(TFT)驱动,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数量极少,可以极大的提升透光显示区22的透光率。
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多个主驱动单元211和多个主像素,多个主驱动单元211和多个主像素可以设置于主显示区21内,每一主驱动单元211与至少一个主像素电性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一个主像素,以使主显示区21显示信息。
显示装置20还包括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和多个透光像素,透光像素设置在透光显示区22内,每一所述透光驱动单元221与至少一个透光像素电性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一个透光像素,以使透光显示区22显示信息。
其中,如图3所示,透光驱动单元221可以设置在透光显示区22内,以减少透光驱动单元221与透光像素电连接的走线。透光驱动单元221可以与透光显示区22的透光像素一一对应。
如图4所示,透光驱动单元221也可以不设置在透光显示区22,而是设置在主显示区21。例如,透光驱动单元221可以设置在主驱动单元211之间,多个主驱动单元211之间具有间隔空间,透光驱动单元221设置在间隔空间内。再例如,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可以设置在主驱动单元211和透光显示区22之间,主显示区21相邻透光显示区22可以空出部分空间,以用来容置透光驱动单元221。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的主驱动单元211占用的面积较大,主驱动单元211之间留出的空间很少。为了合理利用主驱动单元211之间的空间,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可以利用多个主驱动单元211之间的间隔空间容纳一个透光驱动单元221。例如,可以在四个主驱动单元211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一个透光驱动单元221。并且,四个主驱动单元211可以尽量设置在边角位置,从使四个主驱动单元211之间留出最大的间隔空间。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还可以缩小透光驱动单元221的面积,例如,可以缩小每个透光驱动单元221内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或者,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还可以缩小透光驱动单元221之间的走线宽度,以减小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之间各个元件之间的间距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透光驱动单元221设置在透光显示区22内,而透光显示区22内不设置驱动单元,一方面,可以降低显示装置20内部电路结构的衍射效应,提高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透光显示区22内不设置驱动单元,透光显示区22的透光率更大,穿过透光显示区22的光线更多。
其中,若透光显示区22为PMOLED,透光显示区22只需一个透光驱动单元221,此时,可以很方便将地透光驱动单元221设置在主显示区21,主显示区21相邻透光显示区22的部分可以空出部分空间,用于设置一个透光驱动单元221。
若透光显示区22为AMOLED,透光显示区22需要设置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此时,可以将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全部设置在主显示区21。为了让主显示区21可以更好的容纳所有的透光驱动单元221,可以采用较简单的透光驱动单元221,例如主显示区21的主驱动单元211采用的是7T1C驱动电路,透光显示区22的透光驱动单元221可以采用2T1C、5T1C等驱动电路,可以使每个透光驱动单元221中薄膜晶体管(TFT)的数量较少,单个透光驱动单元221需要的空间较少。再例如,透光显示区22内的透光像素分布密度可以设置较低,使透光显示区22内透光驱动单元221的总数较少。
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过渡显示区23,过渡显示区23也可以是显示装置20上的一个显示区域。所述盖板10位于过渡显示区23的显示面一侧并覆盖过渡显示区23。过渡显示区23也可以用于显示显示图像、文字等信息。
过渡显示区23可以位于主显示区21和所述透光显示区22之间,也即,过渡显示区23的一侧与主显示区21的周缘连接,过渡显示区23的另一侧与透光显示区22的周缘连接。主显示区21、过渡显示区23和透光显示区22形成一整体,三者共同用于显示图像、文字等信息。
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位于过渡显示区23的多个过渡驱动单元和多个过渡像素,每一过渡驱动单元与至少一个过渡像素电性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过渡像素,以使过渡显示区23显示信息。
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也可以设置在过渡显示区23内。设置于过渡显示区23内的过渡驱动单元可以全部设置在远离透光显示区22的部分,从而空出一部分空间,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则全部设置在相邻透光显示区22的部分空间内。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还可以部分设置在透光显示区22,部分设置在过渡显示区23或者主显示区21。
过渡显示区23内的过渡驱动单元可以和主显示区21内的主驱动单元211相同,过渡显示区23内的过渡驱动单元也可以和主显示区21内的主驱动单元211不同。例如,主显示区21的主驱动单元211可以为7T1C,过渡显示区23的主驱动单元211可以为5T1C,透光显示区22的透光驱动单元221可以为2T1C。因为7T1C的主驱动单元211包括的TFT数量较多,其占据的面积也较大,很难留出较大的间隙空间以容纳透光驱动单元221,因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可以使用更少TFT的主驱动单元211从而减少其占据的面积,用以容纳透光驱动单元221。其中,过渡显示区23内的过渡驱动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过渡显示区23内的过渡驱动单元和透光显示区22的透光驱动单元221相同或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将多个透光驱动单元221设置在过渡显示区23内,一方面可减少透光显示区22的电路衍射效应,提高透光显示区22的透光率,另一方面,也可减少透光驱动单元221和透光像素布线的距离,使显示装置20内部的布局更合理。
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5,所述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5可用于阻挡所述显示装置20的内部电路的反光。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其中,第二偏光片25可以设置在主显示区21和盖板10之间,也即,第二偏光片25位于主显示区21的显示面一侧并覆盖主显示区21。第二偏光片25也可以设置在主显示区21、过渡显示区23与盖板10之间,也即,所述第二偏光片25位于主显示区21、过渡显示区23的显示面一侧并同时覆盖主显示区21和过渡显示区23。第二偏光片25可以粘贴固定在主显示区21的显示面上,第二偏光片25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所述主显示区21的显示面上。
第二偏光片25上可以设有一容置槽26,容置槽26的形状、大小可以与第一偏光片24的形状、大小相适应,容置槽26可以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偏光片24,以减少第一偏光片24占据的电子设备100的空间。
其中,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容置槽26可以设置在第二偏光片25的内部。例如,所述第二偏光片25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容置槽26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区域,容置槽26的开口朝向第二偏光片25的侧面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将容置槽设26置在第二偏光片25的内部,容置槽26不会破坏第二偏光片25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不会影响第二偏光片25的偏光效果。并且,第一偏光片24可以从第二偏光片25的侧面直接运动至容置槽26内,可以减少第一偏光片24的运动路径。
容置槽26的开口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偏光片25的某一表面上,例如,容置槽26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或者第二表面上,第一偏光片24从第一表面一侧或者第二表面一侧运动至容置槽26内。
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第二偏光片25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可以存在高度差,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面可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内,容置槽26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一偏光片24也可以从侧面直接运动至容置槽26内,可以减少第一偏光片24的运动路径。
第一偏光片24可以设置在透光显示区22和盖板10之间。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偏光片24连接,驱动机构为第一偏光片24提供驱动力,进而带动第一偏光片24相对透光显示区22运动,以使第一偏光片24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第一状态为第一偏光片24位于透光显示区22。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一偏光片24可以移动至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面一侧并覆盖透光显示区22,此时,第一偏光片24可以阻挡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的内部结构的反光,使得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更佳。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5的厚度可以相等,当第一偏光片2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5可以并排设置。
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5的厚度也可以不相等,如图8和图9所示,当第一偏光片2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偏光片24也可以正对第二偏光片25上的容置槽26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偏光片24可以直接运动至容置槽26内,以使第一偏光片24的运动路径最短。
其中,第二状态为第一偏光片24位于主显示区21。参考图10至图12,其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种结构示意图。
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一偏光片24可以远离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面,并位于主显示区21内,使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面一侧没有偏光片,此时,外界光线穿过盖板10可以直接从透光显示区22进入采光元件70中,使得进入采光元件70内的光线强度更大,从而可以保证了采光元件70的正常工作。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当第一偏光片2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偏光片24可以位于第二偏光片25的一侧。第一偏光片24可以位于第二偏光片25与盖板10之间,第一偏光片24也可以位于第二偏光片25与主显示区21之间。
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第一偏光片24位于主显示区21时,第一偏光片24也可以位于第二偏光片25的容置槽26内,以减少第一偏光片24占用的电子设备100的空间。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偏光片24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运动路径:
对比图7和图10,所述第一偏光片24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从透光显示区22朝着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面一侧或者非显示面一侧运动,然后再朝着第二偏光片25所在的方向运动至第二偏光片25与主显示区21之间,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偏光片24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并使第二状态下的第一偏光片24位于第二偏光片25的一侧。
相应的,所述第一偏光片24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从第二偏光片25与主显示区21之间,先朝着透光显示区22的方向运动至透光显示区22,然后背离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面运动至透光显示区22的一侧,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偏光片24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并使第一状态下的第一偏光片24位于透光显示区22。
对比图8和图11,所述第一偏光片24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从透光显示区22朝着主显示区21的方向,从容置槽26的开口直接运动至容置槽26内,进而实现第一偏光片24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并使第二状态下的第一偏光片24位于第二偏光片25的容置槽26内。
相应的,第一偏光片24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从容置槽26朝着透光显示区22的方向运动至透光显示区22,进而实现第一偏光片24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并使第一状态下的第一偏光片24位于透光显示区22。
对比图9和图12,所述第一偏光片24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从透光显示区22朝着主显示区21的方向,直接运动至容置槽26内,进而实现第一偏光片24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并使第二状态下的第一偏光片24位于第二偏光片25的容置槽26内。
相应的,第一偏光片24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从容置槽26朝着透光显示区22的方向运动至透光显示区22,进而实现第一偏光片24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并使第一状态下的第一偏光片24位于透光显示区2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和电子设备100,当第一偏光片24处于第一状态并位于透光显示区22时,第一偏光片24可阻挡显示装置20内部的电路结构反光,降低反光对显示区显示信息的影响;当第一偏光片24处于第二状态并位于主显示区21时,此时透光显示区22上方没有被偏光片遮蔽,外部光线可穿过透光显示区22直接进入设置在透光显示区22下方的采光元件70内,进入采光元件70内的光线更多,可以满足采光元件70的采光需求,实现屏下摄像,能大幅度提高了显示装置20的屏占比。
其中,驱动力可以是机械作用力,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电机和滑轨,滑轨可以设置在第二偏光片25与主显示区21之间,电机的转动轴可以与第一偏光片24连接,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偏光片24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以使第一偏光片24覆盖透光显示区22或者远离透光显示区22。
驱动力也可以是电磁引力,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两块磁铁、弹簧和电磁电路,两块磁铁分别设置在第一偏光片24上和透光显示区22上,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偏光片24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可固定在第二偏光片25和主显示区21的之间的结构上。当电磁电路接通时,第一偏光片24和透光显示区22在磁引力的作用下,第一偏光片24覆盖在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面一侧,此时弹簧被拉伸。当电磁电路断开时,第一偏光片24与透光显示区22之间的磁引力消失,第一偏光片24被弹簧拉回至初始位置,也即,第一偏光片24远离透光显示区22。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20与盖板10之间存在一定空间,驱动机构、第一偏光片24、第二偏光片25均可以位于该空间内。并且,当驱动机构位于第二偏光片25和主显示区21之间时,驱动机构在所述主显示区21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主显示区21的投影可以重叠,进而,第二偏光片25可以阻挡所述驱动机构形成的反光,保证显示装置20的正常显示效果。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机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其他的驱动机构,例如气缸驱动机构、电机齿轮驱动机构、电机皮带驱动机构等。凡是可使所述第一偏光片24相对透光显示区22运动,使第一偏光片24覆盖透光显示区22或者远离透光显示区22的驱动机构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参考图13至图15,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三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24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偏光片24的面积与透光显示区22的面积相等,当多个第一偏光片24不重叠地位于在透光显示区22时,多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覆盖整个透光显示区22。
每一第一偏光片24均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多个第一偏光片24均处于第一状态时,也即,多个第一偏光片24均位于透光显示区22时,多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覆盖整个透光显示区22。当多个第一偏光片24均处于第二状态时,多个第一偏光片24均位于所述主显示区21,此时透光显示区22的显示侧没有偏光片的覆盖。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偏光片24处于第二状态时,多个第一偏光片24也均可以位于过渡显示区23;多个第一偏光片24也可以部分位于过渡显示区23,部分位于主显示区21。多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同步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也可以同步地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其中,多个第一偏光片24的切换路径可以均相同,多个第一偏光片24的切换路径也可以各不相同;第一偏光片24的切换路径也可以部分相同,而第一偏光片24的切换路径部分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一个驱动机构,一个驱动机构带动所有的第一偏光片24运动,以实现所有第一偏光片24的同步、同向运动。也可以设置多个驱动机构,驱动结构的数量可以等于第一偏光片24的数量,每一驱动机构带动一个第一偏光片24运动,以实现对每一个第一偏光片24的精准控制。还可以设置数量少于第一偏光片24的多个驱动机构,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可带动至少两个第一偏光片24运动,以实现部分第一偏光片24的同向运动,而部分第一偏光片24的异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带动多个第一偏光片24移动的驱动机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其他可以实现多个所述第一偏光片24移动的驱动机构的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多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围绕所述透光显示区22的中心均匀排列,当多个第一偏光片24覆盖在透光显示区22上时,多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均匀地阻挡所述显示装置20内部结构的反光,显示装置20的主显示区21和透光显示区22之间不会产生明显的显示效果分界线,保证了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
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十四种结构示意图。当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多个第一偏光片24远离透光显示区22时,多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沿不同的方向运动至第二偏光片25的一侧,也即,多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二偏光片25和主显示区21之间。或者,多个第一偏光片24也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二偏光片25和所述盖板10之间,进而使得多个第一偏光片24占据的空间更紧凑。
参考图17和图18,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十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十六种结构示意图。
当第一偏光片24为多个时,第二偏光片25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可以设置多个容置槽26,每一容置槽26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一个第一偏光片24的形状、大小、位置相适应。当驱动机构带动多个第一偏光片24远离透光显示区22时,多个第一偏光片24也可以均匀地分布在主显示区2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多个容置槽26内,多个第一偏光片24占据的空间更紧凑,不会额外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偏光片2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偏光片24对称设置,驱动机构与两个第一偏光片24连接,驱动机构可以带动两个第一偏光片24相向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24的数量为两个,当第一偏光片24覆盖透光显示区22时,相较于更多数量的第一偏光片24而言,两个第一偏光片24之间的缝隙界限更少,从而对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的影响较小。当两个第一偏光片24远离透光显示区22时,两个第一偏光片24可以位于透光显示区22的两侧,相较于一整块第一偏光片24而言,两个所述第一偏光片24分散设置,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层状结构更稳定。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显示区和透光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用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主显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二偏光片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主驱动单元、多个主像素、多个透光驱动单元和多个透光像素,多个所述主像素设置于所述主显示区,多个所述透光像素设置于所述透光显示区;
其中,每一所述主驱动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主像素电性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主像素,每一所述透光驱动单元与至少一个透光像素电性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透光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驱动单元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多个所述透光驱动单元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驱动单元和多个所述透光驱动单元均位于所述主显示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连接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透光显示区,多个所述透光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上设有容置槽,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采光元件,所述采光元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透光显示区的非显示侧;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偏光片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为所述第一偏光片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第一偏光片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光线从所述透光显示区进入所述采光元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偏光片和所述主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偏光片在所述主显示区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主显示区上的投影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为多个,所述驱动机构为多个所述第一偏光片提供不同方向的驱动力,以使多个所述第一偏光片沿不同方向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状态之间切换。
CN201911049670.1A 2019-10-31 2019-10-31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727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670.1A CN110727143B (zh) 2019-10-31 2019-10-31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670.1A CN110727143B (zh) 2019-10-31 2019-10-31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7143A true CN110727143A (zh) 2020-01-24
CN110727143B CN110727143B (zh) 2022-03-01

Family

ID=6922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9670.1A Active CN110727143B (zh) 2019-10-31 2019-10-31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714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8377A (zh) * 2020-05-29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7339A (zh) * 2020-06-29 2020-09-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3629A (zh) * 2022-01-17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2116776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结构、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进光量控制方法
CN114779518A (zh) * 2022-04-25 2022-07-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15371A (zh) * 2022-04-25 2022-07-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024A (zh) * 2015-10-13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US20160202403A1 (en) * 2010-10-29 2016-07-14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Windows and Opaque Mas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5892138A (zh) * 2016-06-14 2016-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液晶显示器
CN110133902A (zh) * 2019-04-29 2019-08-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209245A (zh) * 2019-06-17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87903A (zh) * 2019-06-27 2019-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检测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02403A1 (en) * 2010-10-29 2016-07-14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Windows and Opaque Mas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5224024A (zh) * 2015-10-13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5892138A (zh) * 2016-06-14 2016-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液晶显示器
CN110133902A (zh) * 2019-04-29 2019-08-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209245A (zh) * 2019-06-17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87903A (zh) * 2019-06-27 2019-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检测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8377A (zh) * 2020-05-29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7339A (zh) * 2020-06-29 2020-09-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16776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结构、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进光量控制方法
CN114333629A (zh) * 2022-01-17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333629B (zh) * 2022-01-17 2023-09-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779518A (zh) * 2022-04-25 2022-07-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15371A (zh) * 2022-04-25 2022-07-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7143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7143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2014911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83003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99944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48622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5753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split driver ledges
CN110767729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99008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677519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029276A1 (en) Camera Bracket, Camera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110648623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82983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0139525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298288B (zh) 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302914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855823B2 (en) Terminal
WO2021081862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678197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10378415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516182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14872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52239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3384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373786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30688A (zh) 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