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6223B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6223B
CN110726223B CN201910803860.1A CN201910803860A CN110726223B CN 110726223 B CN110726223 B CN 110726223B CN 201910803860 A CN201910803860 A CN 201910803860A CN 110726223 B CN110726223 B CN 110726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ation degree
control end
prese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38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6223A (zh
Inventor
朱运发
董明珠
宋德超
陆愿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8038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6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6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6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6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6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203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using fluid fu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本发明首先通过第一预设规则得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的偏差度,然后又根据偏差度与调整温度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调整温度,以实现对温度控制端的自动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家庭中都安装有一些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家电设备,例如空调、燃气壁挂炉以及电暖气等,但是,现在家电的温度调节都需要人为控制,例如,房间温度发生变化时,需要人为不断去调整家电的温度,以适应房间温度的变化,这种控制方法显得单一且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所述预设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减得到两者之间的偏差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所述偏差度与温度控制端的当前运行温度经过第二运算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运算为所述当前运行温度与所述偏差度进行相加或相减运算。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根据所述偏差度与所述调整温度值之间的预设映射关系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可选地,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城市ID,并获取与所述城市ID对应的天气数据,根据所述天气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温度控制端,以切换温度控制端的工作模块。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温度控制端是否开启;
如果所述温度控制端开启,则执行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温度控制端未开启,向客户端发送开启请求;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反馈指令,根据所述反馈指令确定是否开启所述温度控制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本发明首先通过第一预设规则得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的偏差度,然后又根据偏差度与调整温度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调整温度,以实现对温度控制端的自动调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在家电的温度调节都需要人为控制,例如,房间温度发生变化时,需要人为不断去调整家电的温度,以适应房间温度的变化,这种控制方法显得单一且麻烦。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内,示例性的,该终端为环境感知器,如图1所示,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
步骤S200,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步骤S300,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端为对环境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设备,例如:定频空调、燃气壁挂炉或者电暖气等。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可以是房间或者船舱等;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目标温度是指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要达到的比较舒适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偏差度是用来表征所述环境温度和预设目标温度之间差距或者差异度的数值,例如,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的差值、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的商值或者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相减后与预设目标温度的商值。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指令后,将输出温度设定成所述调整温度,环境温度在一定时间后会无限接近甚至达到所述预设目标温度,从而实现温度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本发明首先通过第一预设规则得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的偏差度,然后又根据偏差度与调整温度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调整温度,以实现对温度控制端的自动调节。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的详细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方法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图1所示的全部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所述预设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减得到两者之间的偏差度。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差值来表征预设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偏差度,相较于采用商值或者其他的数值来表征更加直观,由于温度一般都是整数,所以采用差值表征偏差度,偏差度也是整数,在数据处理中更加方便。
根据现有规则,例如,环境温度是24度,预设目标温度是26度,那么只要将温度控制端的输出温度调整到比预设目标温度相同或高的温度就可以了,假如调整到26度,但是如果此时温度控制端的设定温度就是26度甚至是27度,那么就不能够使环境温度快速的达到预设目标温度。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2。
【方法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中的全部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所述偏差度与温度控制端的当前运行温度经过第二运算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优选地,所述第二运算为所述当前运行温度与所述偏差度进行相加或相减运算。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例如,环境温度是24度,预设目标温度是26度,环境温度低于预设目标温度,温度控制端的当前运行温度是25度,首先,经过第一预设规则,例如预设目标温度减去环境温度,得到偏差度是2度,然后对应的第二运算采用当前运行温度25度加上偏差度2度,得到调整温度是27度。
如果环境温度是26度,预设目标温度是24度,环境温度是高于预设目标温度的,当前运行温度是25度,那么经过第一预设规则,得到偏差度是-2度,对应的第二运算采用当前运行温度25度加上偏差度-2度,得到调整温度是23度;
当然,如果第一预设规则是环境温度减去预设目标温度,那么对应的第二运算应调整为当前运行温度减去偏差度,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预设规则设为所述预设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减,第二预设规则对应设置为当前运行温度与偏差度相加或相减的方式,基于温度控制端的当前运行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得到调整温度,能够快速的进行温度调整。
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只给出一个温度调整值,调整范围比较局限,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3.
【方法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中的全部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根据所述偏差度与所述调整温度值之间的预设映射关系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第一预设规则,得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优选地,用预设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来表示偏差度,然后利用偏差度与调整温度之间的预设映射关系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示例性的,该映射关系为调整温度=[预设目标温度,预设目标温度+偏差度],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第一预设规则是预设目标温度减去环境温度,预设目标温度是26度,那么偏差度为1时,调整温度对应为26-27度,偏差度为2时,调整温度对应为26-28度,当偏差度为-1时,说明环境温度高于预设目标温度,调整温度对应为25-26度,偏差度为-2时,调整温度对应为24-26度。
通过本实施例,给出了一个调整范围,增加了温度调整的灵活性。
如果温度控制端有两种以上的工作模式,例如制热和制热模式,那么还需要在对环境温度调节前,进行工作模块的调节,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4。
【方法实施例4】
实施例4包括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城市ID,并获取与所述城市ID对应的天气数据,根据所述天气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温度控制端,以切换温度控制端的工作模块。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接收到城市ID是沈阳,此时沈阳的天气是零下5度,说明是冬天,温度控制端将会切换到制热模式。
【方法实施例5】
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4任一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在所述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温度控制端是否开启;
如果所述温度控制端开启,则执行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温度控制端未开启,向客户端发送开启请求;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反馈指令,根据所述反馈指令确定是否开启所述温度控制端。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些危险性高的温度控制端,例如电暖气,如果检测到其未开启,不可以直接自动开启,否则将会带来危险,因此需要去获得客户端的允许,向客户端发送开启请求,客户端允许则开启,客户端不允许则不可以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控制端和环境感知器需要在同一网络内,所述网络示例性的为局域网,因此需要在客户端对温度控制端和环境感知器进行配网,配网过程具体为:首先获取环境感知器和温度控制端的热点,然后为每个热点配置网络账号和密码,进行网络连接,从而使得环境感知器和温度控制端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并且也能够使得环境感知器能够与外网连接,获得天气数据。
此外,温度控制端和环境感知器需要在同一环境内,例如需要在同一房间内,所以在对温度控制端进行温度控制之前,要先查找该温度控制端是否与环境感知器在同一房间内。例如,每个温度控制端和环境感知器都配置有一个房间ID,环境感知器将自己的房间ID与温度控制端的房间ID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温度控制端是否与自己在一个房间内。
并且在温度控制端的数量发生变化时,例如,房间内少了一个温度控制端,或者多了一个温度控制端,则需要重新查找与环境感知器在同一房间内的温度控制端。
【产品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
【产品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了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实现对温度控制端的自动调节。
上述终端提到的通信总线11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11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产品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相减得到两者之间的偏差度;
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所述偏差度与所述温度控制端的当前运行温度经过第二运算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所述第二运算为所述当前运行温度与所述偏差度进行相减运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城市ID,并获取与所述城市ID对应的天气数据,根据所述天气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温度控制端,以切换温度控制端的工作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温度控制端是否开启;
如果所述温度控制端开启,则执行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环境的温度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温度控制端未开启,向客户端发送开启请求;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反馈指令,根据所述反馈指令确定是否开启所述温度控制端。
5.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温度控制端所在的环境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之间的偏差度,根据所述偏差度与调整温度值之间的第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相减得到两者之间的偏差度;
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所述偏差度与所述温度控制端的当前运行温度经过第二运算得到所述调整温度值,所述第二运算为所述当前运行温度与所述偏差度进行相减运算;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调整温度值封装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温度控制端。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7.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
CN201910803860.1A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0726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3860.1A CN110726223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3860.1A CN110726223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6223A CN110726223A (zh) 2020-01-24
CN110726223B true CN110726223B (zh) 2020-11-17

Family

ID=6921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3860.1A Active CN110726223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6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580B (zh) * 2021-07-28 2023-01-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模块的更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53181A (zh) * 2021-12-31 2022-04-15 北京金茂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模式控制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34166U (zh) * 2012-08-31 2013-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3132059U (zh) * 2013-02-17 2013-08-1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控制系统
CN104596035B (zh) * 2015-01-06 2017-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地理位置的空调控制器匹配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764163B (zh) * 2015-03-31 2017-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71434B (zh) * 2015-11-30 2017-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655178B (zh) * 2017-11-08 2021-0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转接盒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32382A (zh) * 2017-12-21 2018-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9974248B (zh) * 2019-04-01 2020-08-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运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6223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6223B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119168B (zh) 烹饪器具的温度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600285B (zh) 一种智能家居中动态构建环境调节规则列表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45622B (zh)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家电设备
WO2021184772A1 (zh) 一种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90208266A1 (en) Controlling the Provision of Power to One or More Devices
US10841122B1 (en) Automatic custom rule generation for home automation system
US20140286323A1 (e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US11689385B2 (en) Home appliance,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6117241A1 (ja) 電子機器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2247373A1 (zh) 用于家电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设备
US20150256650A1 (en) Network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server, and terminal
WO2015020078A1 (ja)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43513A (ja) 通信アダプタ、通信機器の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10824941A (zh) 智能家居控制面板的继电器控制方法、客户端、控制面板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55922A (zh) 用于家电设备信息推送的方法、家电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9802491B (zh) 具有实时电量和环境参数显示功能的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51588A (zh) 空调自动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JP6320563B2 (ja) 通信機器、通信アダプタ、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パラメータ応答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20569B2 (ja) 宅内制御装置および宅内制御システム
CN112165417A (zh) 家电设备的组网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80054322A1 (en) Househol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dapter,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407564A (zh) 微波炉的控制方法及微波炉
KR20160111220A (ko) 전기제품, 전기제품의 펌웨어 업데이트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10602804A (zh) 一种基于ap直连的数据交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15 Room 601, Lianshan Lane, Jida Jingshan Road,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70, Jinji Hill Road, front hill,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atentee before: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