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6319A -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6319A
CN110716319A CN201911054500.2A CN201911054500A CN110716319A CN 110716319 A CN110716319 A CN 110716319A CN 201911054500 A CN201911054500 A CN 201911054500A CN 110716319 A CN110716319 A CN 110716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ctor mode
vector
mode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convers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45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6319B (zh
Inventor
刘俊敏
贺炎亮
杨博
程梦龙
陈书青
李瑛�
柴广跃
张小明
范滇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545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6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6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6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轴上的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以及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基模;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除基模外的第二矢量模式和第三矢量模式进行数据交换,同时维持基模不变;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用于抵消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带来的调制效果,控制第二矢量模式和第三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交换,且第一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不发生改变。本发明的整个过程中未涉及光‑电‑光转换,实现了全光信息处理,且偏振变换元件为无源器件,能减少系统的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矢量光作为一种偏振态呈空间非均匀分布的光束,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使其在光镊、激光加工、光学成像、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其携带的矢量模式为正交的模式集,故不同偏振阶数的矢量模式之间是相互正交的,且理论上矢量模式具有无穷的正交区间。因此,将矢量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自由度引入到光通信中,与幅度、相位、频率等维度一起作为信息的调制和复用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容量需求。作为少模光纤的本征解,矢量模式还能够在少模光纤中稳定传输且具有较低的串扰。相关的研究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及实验证明。总的来说,矢量模式复用在自由空间及光纤通信中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有关的研究都是集中于点对点的通信系统研究,但是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如波分复用系统,为了满足多用户的应用场景,可重构的网络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数据信道的交换和切换等潜在的功能需求。而现有技术有关矢量模式数据信道的交换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发展。
因此,针对上述缺陷,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在发明中,先利用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将不需要进行信道切换的矢量模式转换为基模;然后利用设计好的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将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两矢量模式信道进行预交换,同时不对基模进行转换;最后利用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抵消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带来的模式调制效果,将基模转换为无须转换的初始矢量模式,同时对预交换的矢量模式进行模式变换,将其转换为所需要的矢量模式信道。最终,利用三块设计好的偏振变换元件可实现两特定矢量模式信道间的数据交换,同时保证其余矢量模式信道不发生变化。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包括:
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以及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轴上;
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基模;
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除所述基模外的第二矢量模式和第三矢量模式进行数据交换,同时维持所述基模不变;
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带来的调制效果,控制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交换,且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不发生改变。
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转换为基模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的一半。
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为中间区域镂空的偏振变换元件,镂空区域的孔径由基模光的尺寸确定。
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之和的一半。
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相同。
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为液晶型偏振变换元件或者电介质型偏振变换元件;所述光轴呈空间非均匀分布。
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矢量模式信道为携带了数字信号的矢量模式,所述矢量模式携带于矢量光上。
一种基于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中,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第一矢量模式、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并将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所述基模,将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转换为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
步骤B,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控制所述基模保持不变,并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进行相互转换,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五矢量模式;
步骤C,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相互转换后的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并将所述基模转换为所述第一矢量模式,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将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三矢量模式。
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中,通过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产生不同偏振阶数的矢量光。
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中,通过修改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实现对三个矢量模式中任意两个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先用一块偏振变换元件将三个矢量模式中某一个矢量模式转换为基模,再用第二块偏振变换元件进行中心镂空,使得基模经过之后不受调制,而剩余两个矢量模式经过之后被调制,并且发生了预交换;最后再用第三块偏振变换元件来抵消第一块偏振变换元件的影响,最终实现了三矢量模式信道中任意两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同时保证了另一矢量模式信道不被影响,在整个过程中未涉及光-电-光转换,实现了全光信息处理,同时,使用的偏振变换元件为无源器件,能减少系统的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的镂空区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图1中的第一q-plate,q-plate表示偏振变换元件,也叫可变涡旋波片,q-plate中的q指的是空间旋转速率)、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图1中的第二q-plate)以及第三偏振变换元件(图1中的第三q-plate),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轴上(所述光轴呈空间非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基模(常规高斯光,在光纤光学中,基模和高阶模均属于横模的概念,基模即最低阶的模);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除所述基模外的第二矢量模式和第三矢量模式进行数据交换,同时维持所述基模不变;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带来的调制效果,控制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交换,且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不发生改变。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转换为基模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的一半,即第一q-plate的q值为待转换为基模的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的一半。
其中,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为中间区域镂空的偏振变换元件,镂空区域的孔径由基模光的尺寸确定;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之和的一半;即第二q-plate其中间区域是镂空的,镂空区域的孔径由基模光的尺寸来决定,其q值为待交换的两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之和的一半。
其中,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相同,即第三q-plate其q值和第一q-plate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为液晶型偏振变换元件或者电介质型偏振变换元件。
其中,所述矢量模式信道为携带了数字信号的矢量模式,所述矢量模式携带于矢量光上。
进一步地,入射的矢量模式(矢量光场)通过琼斯矩阵可表示为:
其中,E0表示幅度,m1、m2、m3是矢量光的偏振阶数。为了后续的计算方便,在这里分别给m1、m2、m3赋值为1、2、-4,此处为了便于介绍,对矢量模式2和-4进行交换,同时保证矢量模式1不发生改变为例进行分析。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如果需要对任意三个矢量模式中的任意两模式进行交换也同样可以实现,只需要相应的修改三块q-plate的q值即可。
采用的q-plate,可以类比为光轴在空间上呈角向周期性分布的半波片集合,在横截面上光轴的方向可以表示为:
φ(r,θ)=qθ+φ0
其中,(r,θ)是极坐标的表示方法,θ=arctan(y/x)是方位角,φ0是光轴的初始方向,q指的是q-plate的空间旋转速率,通常q值是产生的矢量光偏振阶数大小的一半,后面都是在φ0=0的基础上展开分析。
一个波片的快轴方向在水平方向时的琼斯矩阵为: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81
其中,δ是波片的相位延迟。q-plate的琼斯矩阵可表示为:
M(φ)=R(-φ)MwpR(φ);
这里,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82
带入上式,计算可得M(φ)为: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83
这里使用的q-plate相位延迟都为半波相位π,其琼斯矩阵M(φ)可简写为: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84
三个矢量模式经过第一块q值为0.5的q-plate后,输出光场为: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85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87
如图2所示,在第二偏振变换元件q值为2的q-plate上做了如下处理,将半径小于ro的中间区域镂空,由于基模为高斯点光强分布,故基模刚好可以无调制通过,而其他矢量模式由于圆环形光强分布,其半径都大于那个镂空部分的半径,经过之后都会受q-plate的调制。该q-plate的q值为待交换的矢量模式-1和5之和的一半。输出光场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91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92
通过上式可以看到,基模未受调制,而其他两个矢量模式经过第二q-plate之后模态发生了交换,但是交换出来的模态不是入射的模态。因此使用了第三块q-plate的q值和第一块q-plate相同,都取为0.5,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消掉第一块q-plate带来的影响,并保留第二块q-plate实现的矢量模式交换结果。最终的输出光场为: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94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95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096
最后通过表达式可以发现,整个矢量模式的变换过程可简化为:
Figure BDA000225620031000010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先用一块q-plate将三个矢量模式中某一个矢量模式转换为基模;再用第二块q-plate进行中心镂空,使得基模经过之后不受调制,而剩余两个矢量模式经过之后被调制,并且发生了预交换;最后再用第三块q-plate来抵消第一块q-plate的影响,最终实现了三矢量模式信道中任意两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同时保证了另一矢量模式信道不被影响;在整个过程中未涉及光-电-光转换,实现了全光信息处理;同时,使用的q-plate为无源器件(无需电源),能减少系统的功率损耗。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请参阅图1和图3。
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第一矢量模式、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并将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所述基模,将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转换为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
如图1,将三个矢量模式1、2、3入射至第一q-plate上,把不需要交换的矢量模式1转换为基模4,并将需要交换的其他两个矢量模式2和3转换为矢量模式5和6;
步骤200,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控制所述基模保持不变,并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进行相互转换,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五矢量模式;
如图1,将步骤S100转换得到的基模4、矢量模式5和模式6入射至第二块q-plate上,此时可将基模4保持,同时将矢量模式5转换为矢量模式6,将矢量模式6转换为矢量模式5,实现矢量模式预交换;
步骤300,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相互转换后的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并将所述基模转换为所述第一矢量模式,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将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三矢量模式。
如图1,经过第三块q-plate之后,基模4转换为了矢量模式1,而矢量模式6转换为了矢量模式3,矢量模式5转换为了矢量模式2,完成最后的矢量模式交换。
进一步地,通过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产生不同偏振阶数的矢量光,通过修改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实现对三个矢量模式中任意两个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以及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轴上;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基模;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除所述基模外的第二矢量模式和第三矢量模式进行数据交换,同时维持所述基模不变;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带来的调制效果,控制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交换,且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不发生改变。本发明实现了在三个矢量模式信道中任意两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同时保证了另一矢量模式信道不被影响,整个过程中未涉及光-电-光转换,实现了全光信息处理,且偏振变换元件为无源器件,能减少系统的功率损耗。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以及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轴上;
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基模;
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除所述基模外的第二矢量模式和第三矢量模式进行数据交换,同时维持所述基模不变;
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带来的调制效果,控制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交换,且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不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转换为基模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为中间区域镂空的偏振变换元件,镂空区域的孔径由基模光的尺寸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之和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为液晶型偏振变换元件或者电介质型偏振变换元件;所述光轴呈空间非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矢量模式信道为携带了数字信号的矢量模式,所述矢量模式携带于矢量光上。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第一矢量模式、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并将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所述基模,将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转换为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
步骤B,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控制所述基模保持不变,并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进行相互转换,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五矢量模式;
步骤C,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相互转换后的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并将所述基模转换为所述第一矢量模式,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将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三矢量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产生不同偏振阶数的矢量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修改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实现对三个矢量模式中任意两个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
CN201911054500.2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0716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500.2A CN110716319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500.2A CN110716319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319A true CN110716319A (zh) 2020-01-21
CN110716319B CN110716319B (zh) 2021-07-06

Family

ID=6921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4500.2A Active CN110716319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631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6755A1 (ja) * 2007-11-22 2009-05-28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渦発生装置、物体制御装置、及び渦発生方法
CN107526179A (zh) * 2017-08-31 2017-12-29 东南大学 一种光场自旋角动量二维编码装置及其编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6755A1 (ja) * 2007-11-22 2009-05-28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渦発生装置、物体制御装置、及び渦発生方法
CN107526179A (zh) * 2017-08-31 2017-12-29 东南大学 一种光场自旋角动量二维编码装置及其编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NMIN LIU ET AL: ""Modes Coded Modulation of Vector Light Beams Using Spatial Phase Crcoss-polarized Modulation"", 《OPTICS COMMUNICATIONS》 *
王健等: ""结构光场编译码通信研究进展"", 《光学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319B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Robust propagation of pin-like optical beam through atmospheric turbulence
Chen et al.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erfect vortex beam with a large topological charge through a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Li et al. Simultaneous demultiplexing and steering of multipl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odes
Rose et al. Airy beam induced optical routing
Cristiani et al. Roadmap on multimode photonics
Gong et al. Observation of the asymmetric Bessel beams with arbitrary orientation using a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WO2021196078A1 (zh) 光束偏振态的调控装置和方法
Hou et al. Spatially-distributed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beam array generation based on greedy algorithms and coherent combining technology
Wu et al. Vector Hermite–Gaussian spatial solitons in (2+ 1)-dimensional strongly nonlocal nonlinear media
Kirilenko et al. Formation of signals matched with vortex eigenfunctions of bounded double lens system
Zhao et al. Invited article: divis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the state order for data-carry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beams
Julius et al. On the nonclassical dynamics of cavity-assisted four-channel nonlinear coupler
Kulya et al. Propagation dynamics of ultrabroadband terahertz beams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for wireless data transfer
CN110716319B (zh) 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Binai-Motlagh et al. A guided light system for agile individual addressing of Ba+ qubits with 10− 4 level intensity crosstalk
Liu et al. Demonstration of reconfigurable joint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ode and space switching
WO2022029616A1 (en) Device for multipole phase division demultiplexing/multiplexing and spatial divisio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hereof
CN111290147A (zh) 光束偏振态的调控装置和方法
Kielpinski et al. Integrated optics architecture for trapped-ion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ang High-dimensiona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omb
WO2023091245A1 (en) Optical routing network-based quantum array control
Li Diverse oscillating soliton structures for the (2+ 1)-dimensional Nizhnik–Novikov–Veselov equation
Henderson et al. Control of a free-space adaptive optical interconnect using a liquid-crystal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for beam steering
Qin et al. Gibbs–Wulff optical vortex array
Milanizadeh et al. Automated manipulation of free space optical beams with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nic mesh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