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5318A -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5318A
CN110715318A CN201910893714.2A CN201910893714A CN110715318A CN 110715318 A CN110715318 A CN 110715318A CN 201910893714 A CN201910893714 A CN 201910893714A CN 110715318 A CN110715318 A CN 110715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air
outer secondary
over
side plate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37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5318B (zh
Inventor
宁志
何金龟
王存新
李鹏
郝伟阳
陈永龙
丁宜
周权
王小华
陈宝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Shenwan Anqing Power Genera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qing Wan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qing Wan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qing Wan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37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5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5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5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5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5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9/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 F23L9/02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by discharging the air above the f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该燃尽风送风装置包括燃尽风风筒,燃尽风风筒包括外二次风风筒和内二次风风筒,外二次风风筒的外周面开设有外二次风进风口;导流部,导流部环绕外二次风风筒;侧板,侧板环绕外二次风风筒,侧板与导流部相对设置在外二次风进风口的两侧,侧板与导流部之间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在靠近外二次风进风口的方向上,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呈渐缩结构;多个导流叶片,多个导流叶片分别与导流部和侧板固定连接,多个导流叶片沿着外二次风风筒的周向间隔分布。该燃尽风送风装置,增大了相应区域燃尽风的风量,使相应区域受热面的壁温降低,超温爆管问题减少,提高了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环保排放标准逐步提高。燃煤电厂为了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燃烧锅炉普遍采用分级燃烧方式。
通常在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层往上一定距离增加多组燃尽风风筒,该燃尽风风筒包括外二次风风筒和内二次风风筒,外二次风风筒套装于内二次风风筒上,外二次风风筒与内二次风风筒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外二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风筒的内腔为内二次风通道。
虽然各燃尽风风筒的结构与尺寸相同,但是由于燃尽风风筒在风箱内的位置不同,造成局部区域的燃尽风量不足,导致相应的受热面壁温较高,使得超温爆管问题频发,以至于降低了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以提升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包括:
燃尽风风筒,所述燃尽风风筒包括外二次风风筒和内二次风风筒,所述外二次风风筒套装在所述内二次风风筒上,所述外二次风风筒的内壁与所述内二次风风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所述外二次风风筒的外周面开设有外二次风进风口,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与所述外二次风通道相连通;
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环绕所述外二次风风筒;
侧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外二次风风筒,所述侧板与所述导流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的两侧,所述侧板与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在靠近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的方向上,所述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呈渐缩结构;
多个导流叶片,多个所述导流叶片分别与所述导流部和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流叶片沿着所述外二次风风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燃尽风送风装置中,导流部与侧板均环绕外二次风风筒设置,并且导流部与侧板相对设置在外二次风进风口的两侧。多个导流叶片沿着外二次风风筒的周向间隔分布,并且分别与导流部和侧板固定连接。侧板与导流部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在靠近外二次风进风口的方向上,该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呈渐缩结构,其使得进入外二次风通道的外二次风更多,因此增大了相应区域燃尽风的风量,使相应区域受热面的壁温降低,超温爆管问题减少,提高了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燃尽风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含图1所示燃尽风送风装置的风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箱、200-燃尽风风筒、210-外二次风风筒、211-外二次风通道、220-内二次风风筒、221-内二次风通道、230-外二次风进风口、231-风门、300-导流部、310-第一轮廓线、400-侧板、410-第二轮廓线、500-导流叶片、600-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10-入口、620-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该燃尽风送风装置设置于风箱100内,其可以包括燃尽风风筒200、导流部300、侧板400以及多个导流叶片500。
燃尽风风筒200包括外二次风风筒210和内二次风风筒220,外二次风风筒210套装在内二次风风筒220上,内二次风风筒220的内腔为内二次风通道221,外二次风风筒210的内壁与内二次风风筒220的外壁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211,外二次风风筒210的外周面开设有外二次风进风口230,外二次风进风口230与外二次风通道211相连通,且其具有风门231,该风门231可以移动,从而调节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大小。沿图2中X方向进入风箱100内的燃尽风进入内二次风通道221与外二次风通道211,能及时补充燃烧,使烟气中的可燃物充分燃烧。
导流部300环绕外二次风风筒210,且导流部300为筒状结构。
侧板400环绕外二次风风筒210,且侧板400与导流部300相对设置在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两侧,侧板400与导流部300之间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在靠近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方向上,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呈渐缩结构,使得进入外二次风通道211的外二次风更多,增大了相应区域燃尽风的风量,因此使相应区域受热面的壁温降低,超温爆管问题减少,提高了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侧板400可以为筒状结构,也可以为平面结构。
多个导流叶片500分别与导流部300和侧板400固定连接,并且沿着外二次风风筒210的周向间隔分布。具体地,导流叶片500与侧板400和导流部300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导流叶片500既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导流作用,使得外二次风汇聚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中心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具有入口610,入口610的过流面面积与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过流面面积之间的比值大于1,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此方案可以尽量增大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的入口,从而能够使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的聚风效果更好。
具体地,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具有出口620,进一步地,该出口620的过流面面积与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过流面面积之间的比值等于1。需要说明的是,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过流面面积可以是外二次风进风口230最大时的过流面面积。也就是说,从出口620流出的外二次风基本可以全部进入外二次风进风口230,从而减小了外二次风的漏流,进而提高了外二次风的利用率。
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导流部300远离侧板400的一侧具有第一轮廓线310,第一轮廓线310的周长与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外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外周面为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风门231的外周面。此时,导流部300在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面积变化趋势更大,因此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的聚风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在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侧板400远离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一侧具有第二轮廓线410,第二轮廓线410的周长与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外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与上述方案同理地,此方案使得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的聚风效果进一步加强。
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的聚风能力,还取决于第一轮廓线310与第二轮廓线410之间的宽度。具体地,第一轮廓线310和第二轮廓线410之间的宽度与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宽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其中,这里的宽度为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此时,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的空间更大,其聚风能力更大,聚风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中的导流部300可以采用多块平板依次连接形成的筒状结构。但是平板的风阻较大,导流性能差,因此影响外二次风通道211的外二次风风量,同时,多块平板需要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起来,焊接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部300为曲面板,在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导流部300的投影为圆环结构,也就是说,导流部300为圆锥形结构。由于曲面板的风阻较小,导流性能较好。
侧板400可以采用与导流部300相同的筒状结构,但此结构容易将进入内二次风通道221的内二次风引入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中,影响内二次风风量。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侧板400为平面板,在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侧板400的投影为圆环结构。此方案不影响内二次风的风量,同时侧板400为圆环结构还可以简化燃尽风送风装置的结构,降低其成本。
上述方案中的导流部300和侧板400可以采用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外二次风风筒210上,但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风门231是可活动的,因此将导流部300或者侧板400直接焊接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在外二次风风筒210上,会与风门231的执行机构发生干涉。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燃尽风送风装置还包括支撑部和吊装部,支撑部和吊装部与导流部300和侧板400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具体地,支撑部的一端与导流部300或者侧板400中的一者连接,另一端可以与风箱100的侧壁或者底板连接。为了使燃尽风送风装置安装更加稳定,吊装部一端与导流部300或者侧板400中的一者连接,另一端可以与风箱100的顶板连接。此方案使侧板400和导流部300与外二次风风筒210之间具有间隙,能够避让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风门231的执行机构。
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叶片500的数量不少于6块,导流叶片500所在的平面过外二次风风筒210的中心线。导流叶片500数量的增加能够使侧板400与导流部300的连接更加紧固。同时,导流叶片500所在的平面过外二次风风筒210的中心线,能够减小导流叶片500对外二次风的风阻,进一步提高了导流能力。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尽风风筒(200),所述燃尽风风筒(200)包括外二次风风筒(210)和内二次风风筒(220),所述外二次风风筒(210)套装在所述内二次风风筒(220)上,所述外二次风风筒(210)的内壁与所述内二次风风筒(220)的外壁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211),所述外二次风风筒(210)的外周面开设有外二次风进风口(230),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与所述外二次风通道(211)相连通;
导流部(300),所述导流部(300)环绕所述外二次风风筒(210);
侧板(400),所述侧板(400)环绕所述外二次风风筒(210),所述侧板(400)与所述导流部(300)相对设置在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两侧,所述侧板(400)与所述导流部(300)之间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在靠近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方向上,所述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呈渐缩结构;
多个导流叶片(500),多个所述导流叶片(500)分别与所述导流部(300)和所述侧板(400)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流叶片(500)沿着所述外二次风风筒(210)的周向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具有入口(610),所述入口(610)的过流面面积与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过流面面积之间的比值大于1,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二次风聚风通道(6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具有出口(620),所述出口(620)的过流面面积与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过流面面积之间的比值等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导流部(300)远离所述侧板(400)的一侧具有第一轮廓线(310),所述第一轮廓线(310)的周长与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外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侧板(400)远离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一侧具有第二轮廓线(410),所述第二轮廓线(410)的周长与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外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廓线(310)和所述第二轮廓线(410)之间的宽度与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230)的宽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其中,所述宽度为所述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300)为曲面板,在所述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导流部(300)的投影为圆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00)为平面板,在所述燃尽风风筒(20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侧板(400)的投影为圆环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和吊装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吊装部与所述导流部(300)和所述侧板(400)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500)的数量不少于6块,所述导流叶片(500)所在的平面过所述外二次风风筒(210)的中心线。
CN201910893714.2A 2019-09-20 2019-09-20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Active CN110715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3714.2A CN110715318B (zh) 2019-09-20 2019-09-20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3714.2A CN110715318B (zh) 2019-09-20 2019-09-20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5318A true CN110715318A (zh) 2020-01-21
CN110715318B CN110715318B (zh) 2020-11-06

Family

ID=69210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3714.2A Active CN110715318B (zh) 2019-09-20 2019-09-20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53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6109A (zh) * 2020-02-20 2020-06-09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解对冲燃煤锅炉管壁温度偏差的方法
CN111289278A (zh) * 2020-02-20 2020-06-16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冲燃煤锅炉二次风箱流场改造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8846A (zh) * 2002-02-07 2005-10-26 乔尔·瓦茨基 过热空气口和锅炉系统
KR100551985B1 (ko) * 2003-04-22 2006-02-20 주식회사 부-스타 윈드박스를 갖춘 저녹스 가스버너
CN205807466U (zh) * 2016-07-07 2016-12-14 宁波中森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物质燃烧机的喷火枪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8846A (zh) * 2002-02-07 2005-10-26 乔尔·瓦茨基 过热空气口和锅炉系统
KR100551985B1 (ko) * 2003-04-22 2006-02-20 주식회사 부-스타 윈드박스를 갖춘 저녹스 가스버너
CN205807466U (zh) * 2016-07-07 2016-12-14 宁波中森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物质燃烧机的喷火枪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6109A (zh) * 2020-02-20 2020-06-09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解对冲燃煤锅炉管壁温度偏差的方法
CN111289278A (zh) * 2020-02-20 2020-06-16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冲燃煤锅炉二次风箱流场改造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CN111289278B (zh) * 2020-02-20 2022-04-19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冲燃煤锅炉二次风箱流场改造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5318B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5318B (zh) 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CN112460567B (zh) 一种同心单管圈水冷燃烧及换热的燃气锅炉
CN201662062U (zh) 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04180368A (zh) 中低温热烟气送粉煤粉燃烧装置及其燃烧工艺
CN206739256U (zh) 一种单回程wns结构锅炉
CN102563638B (zh) 煤粉锅炉双通道燃尽风或二次风燃烧器装置
CN106168376B (zh) 一种双炉膛煤粉气化低氮燃烧工业锅炉
CN112460568B (zh) 一种u形管结构的全预混水冷燃气锅炉
CN110657572B (zh) 一种室燃三回程水火管超低氮锅炉本体及锅炉
CN202501456U (zh) 一种煤粉锅炉双通道燃尽风或二次风燃烧器装置
CN113446732B (zh) 一种热风炉尾部混风装置
CN109237472B (zh) 燃烧管组件和燃烧器
CN101865461A (zh) 一种可调式中心给粉旋流煤粉浓淡燃烧器
CN210601599U (zh) 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
CN204165042U (zh) 中低温热烟气送粉煤粉燃烧装置
CN208652556U (zh) 燃烧管组件和燃烧器
CN109028051B (zh) 一种三旋流低co高效煤粉燃烧器
CN207661763U (zh) 一种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12984500B (zh) 一种卧式单炉胆煤粉锅炉
CN210568425U (zh) 一种多级燃烧生物质燃气低氮燃烧器
CN201145271Y (zh) 三阶煤粉燃烧器
CN216281387U (zh) 一种烟气双循环的低氮燃烧器
CN110715317A (zh) 燃烧锅炉的风箱
CN110657450B (zh) 一种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及其工作方法
CN219656673U (zh) 一种加快传热的挥发分烧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46003 laofeng Town, Yingjiang District,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oneng Shenwan Anqing Power Gen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46003 No.1, Wanjiang North Road, laofeng Town,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ANQING WAN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