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0889B - 一种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0889B
CN110710889B CN201911027251.8A CN201911027251A CN110710889B CN 110710889 B CN110710889 B CN 110710889B CN 201911027251 A CN201911027251 A CN 201911027251A CN 110710889 B CN110710889 B CN 110710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inner container
heating pipe
bevel gear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72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0889A (zh
Inventor
王黎喆
杨均
曹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72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0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0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0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0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0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47J37/0641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air fr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有内胆,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热组件,设置在内胆的外侧,包括沿着同一内胆外壁布置的两个加热管;以及驱动机构,设置在内胆的外侧,至少驱动所述加热管中的一个,使该加热管相对另一加热管相向或相背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烹饪设备中的加热组件设在内胆的外侧,避免了占用内胆的空间,并且加热组件的两个加热管沿着内胆外壁布置,并且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通过调整至少一个加热管,实现两个加热管之间的加热区域的变化及加热位置的变化,从而根据内胆中食物放置的位置及具体烘烤需求进行灵活地调整,以实现对食物的集中加热及加热的均匀性,增加了加热效率,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烹饪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热组件的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烤制烹饪装置(如烤箱)是利用电热元件所发出的辐射热来烘烤食品的电热器具,可用来制作烤鸡、烤鸭、烘烤面包、糕点等食物,根据烘烤食品的不同需要,烤制烹饪装置的温度一般可在50~250℃范围内调节。为了实现对食物的加热,通常在烹饪设备内设置加热管组件,待设备内的加热管加热后通过高温的加热管进行热辐射和热传导,从而实现对烹饪设备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其专利号为CN201821212163.6、授权公告号为CN209018499U)公开了一种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包括内胆和设置在内胆中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在内胆的侧壁的安装位上,第二端通过定位组件可拆卸地定位在内胆的顶壁上,上述第二端脱离上述定位组件后能相对于上述安装位上下翻转。
上述专利中的加热管是整体件,都是整体固定在内胆中,其加热面积不能根据食物在内胆中的数量及位置进行适应地调整,加热效率低、并且可能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烤箱》(其专利号为CN201721919689.3、授权公告号为CN208625438U)公开了一种烤箱,包括内胆,所述内胆上部设有上移动加热管,所述内胆下部设有下移动加热管;上移动加热管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并能在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下上下移动,下移动加热管与第二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并能在第二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下上下移动,进而能改变上移动加热管和下移动加热管之间的距离。该烤箱中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改变上移动加热管或下移动加热管与烤盘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烘烤多层食物时,能保证每层食物烘烤效果一致。该专利中的加热管设置在内胆中,会占用内胆中的空间,减小了内胆中盛放食物的容积。
又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烤制烹饪设备》(专利号为CN201720391116.1、授权公告号为CN207444832U)公开了一种烤制烹饪设备,包括箱体,烤制烹饪设备内设有烘烤内腔,烤制烹饪设备上连接有门体组件,烘烤内腔上部设有对烘烤内腔进行加热的上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管包括设置在烘烤内腔上部左侧的左上加热管和设置在烘烤内腔上部右侧的右上加热管,所述左上加热管和右上加热管均转动设置在烘烤内腔上部。该专利中的烤制烹饪设备在烘烤过程中,上左加热管和上右加热管会根据食物的弧度,进行一定角度的调整,两边加热管形成一个夹角,与食物弧度接近,让加热管到食物的每个部位距离相等,保证加热管对食物不同部位热辐射都相同,使各个部位同时成熟。但是该专利中的加热管设置在内胆中,会占用内胆中的空间,减小了内胆中盛放食物的容积,同时加热管设置在内胆中的上部,不能根据食物的实际位置,灵活地调整加热管的位置,以达到集中加热目的。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用于烹饪设备的加热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在避免占用内胆空间的同时能灵活调整加热位置和加热区域大小的烹饪设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活选择加热方式的烹饪设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食物的顶部或底部进行集中烘烤的烹饪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有内胆,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加热组件,设置在内胆的外侧,包括沿着同一内胆外壁布置的两个加热管;以及
驱动机构,设置在内胆的外侧,至少驱动所述加热管中的一个,使该加热管相对另一加热管相向或相背运动。
为了实现驱动机构与加热管的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经过联动件与所述加热管传动相连。
优选地,所述联动件包括沿着加热管的运动方向延伸的螺杆,所述加热管连接有螺母,所述的螺杆穿过所述螺母、且两者相螺纹配合,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螺杆相驱动连接。如此,联动件可以采用螺杆的形式,螺杆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带动加热管运动。
螺杆还可以采用实现两个加热管相联动的结构形式,如螺杆可以采用具有两段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杆的形式,即所述螺杆为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沿其轴向依次具有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螺母有两个、分别为同轴布置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并分别连接在两个加热管上,所述第一螺纹部穿过第一螺母且两者相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部穿过第二螺母、且两者相螺纹配合。如此,第一螺杆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带动两个加热管相向或相背运动。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所述的螺杆除了第一螺杆外,还包括与第一螺杆并排间隔布置的第二螺杆,具有单一旋转方向的螺纹,所述的第二加热管则在对应位置处连接有第三螺母,所述的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的第三螺母、且两者相螺纹配合;同时,对应每个螺杆均布置有离合器,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通过离合器选择性地与对应侧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驱动相连。
加热组件可以设置在内胆左壁板或右壁板,具体地,所述螺杆竖向设置,设置有加热组件的内胆壁板为左壁板或右壁板,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有与该内胆壁板平行的安装板,所述的两个加热管分别设置在该安装板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加热管在所述的螺杆作用下向上或向下移动。
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齿轮和锥形齿轮啮合传动的形式,还可以采用涡轮、蜗杆及齿轮相配合传动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设置在内胆的上方,其输出轴沿左右方向延伸;
中间传动组件,设置在内胆的上方,其动力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驱动相连,且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
传动机构,有两组,两组传动机构的其动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中间传动组件的两个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所述的离合器为具有电磁吸合的静片和动片的电磁离合器,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静片和动片中的其中一个,对应地,两组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静片和动片中的另一个。
中间传动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齿轮、锥形齿轮等相啮合传动的结构形式,还可以采用涡轮、蜗杆及齿轮相啮合传动的结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穿固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上方,且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且该第一连杆上穿固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并且该第一连杆的至少一端的端部上穿固有第一锥形齿轮;
锥形齿轮组,包括同轴前后布置、且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的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其中的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且该锥形齿轮组中的第二锥形齿轮的齿部和第三锥形齿轮的齿部相背离布置;及
第二连杆,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上方,其后端部穿固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锥形齿轮,该第二连杆的前端部穿固有第六锥形齿轮。
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锥形齿轮相配合的形式,还可以采用涡轮和蜗杆相配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
竖杆,其上端部穿固有与对应侧的第六锥形齿轮或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七锥形齿轮,其下端部与对应侧的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之间设置有所述的离合器。
为了对内胆左右两侧位置的食物进行加热,所述的加热组件有两组,并对应有各自的螺杆、螺母;其中一组加热组件中的第二螺杆与位于上部的加热管相连接,另一加热组件中的第二螺杆与位于下部的加热管相连接。如此,能够使得能够根据内胆腔室中食物的位置,上下调整加热组件中的两个加热管位置,从而实现内胆腔室内食物的集中加热,一定程度上提高加热效率。
为了使得加热组件中的加热管相互补充以提高加热管的加热效率,在每组所述加热组件中:两个加热管均包括有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各个加热管的加热单元均包括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管段和自主管段的两端沿安装板所在平面朝上或朝下弯折延伸的延伸段,两个加热管的延伸段的延伸方向相反,两个加热管的主管段至少部分并排布置;在各组加热组件中两个加热管相向移动至最近位置状态下,各组加热组件中两个加热管的延伸段交错且间隔布置。
为了实现将加热组件中的两个加热管进行整体上移或下移,所述加热组件中的延伸段的端部均具有用来与电源的电插头相连接的端子,每组加热组件中的两个加热管分别为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上设置有前后延伸、且上下间隔布置的至少两根限位杆,所述第一加热管的端子位于相邻两根限位杆之间,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所述端子能穿出各自对应的滑槽而限位在各自的滑槽内。
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胆的内部腔室内设置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位于内胆后壁板的前方,且与内胆的后壁板之间形成有与内胆腔室相流体连通的热风室,所述内胆后壁板上设置有用来为内胆腔室与热风室之间的气流交换提供动力的热风机,所述热风机包括位于后壁板上部的第一热风机和位于后壁板下部的第二热风机,所述后挡板开设有与第一热风机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和与第二热风机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后挡板上还开设有与第一进风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及与第二进风口相流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烹饪设备中的加热组件设在内胆的外侧,避免了占用内胆的空间,并且加热组件的两个加热管沿着内胆外壁布置,并且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通过调整至少一个加热管,实现两个加热管之间的加热区域的变化及加热位置的变化,从而根据内胆中食物放置的位置及具体烘烤需求进行灵活地调整,以实现对食物的集中加热及加热的均匀性,增加了加热效率,适用范围广;此外,该驱动机构也能够实现加热组件中的两个加热管相向或相背离运动,或者,实现其中一个加热管相对另一加热管动作,以选择合适的加热管动作来完成所需的加热方式,如此,更加灵活地根据内胆中食物放置的位置及具体烘烤需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并且,加热组件中两个加热管的设计形式,使得在两个加热管相背离运动至最远位置状态下,增大加热区域而对食物的不同位置进行集中加热,有利于食物加热的均匀性;在两个加热管相向移动至最近位置状态下,增加了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对食物的具体位置集中加热,使食物快速烤熟,提高了加热效率;此外,可以对整个加热组件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能够对食物的顶部或底部进行集中烘烤,而实现对食物顶部或底部的上色,以满足实际的烘烤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组件和驱动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左侧加热组件的加热面积处于最小状态下);
图9为图7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右侧加热组件的加热面积处于最大状态下);
图10为图7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右侧加热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以烤箱为例。
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内胆1、加热组件2、驱动机构3、离合器4、热风机6、上固定加热管7和下固定加热管8。内胆1内部具有用来烹饪的腔室1b,该腔室1b的前侧具有敞口1a,且该腔室1b内搁置有用来烘烤食物的烤盘9,此外,上述的上固定加热管7设置在腔室1b的上方,下固定加热管8设置在腔室1b的下方。
如图6所示,内胆1的内部腔室1b内设置有后挡板12,后挡板12位于内胆后壁板11的前方,且与内胆1的后壁板11之间形成有与内胆腔室1b相流体连通的热风室13,内胆1后壁板11上设置有用来为内胆1腔室1b与热风室13之间的气流交换提供动力的热风机6,热风室13内部通过横隔板131分隔成上热风室13a和下热风室13b,热风机6包括设置在后壁板11对应上热风室13a位置的第一热风机61和设置在后壁板11对应下热风室13b位置的第二热风机62,并结合图2所示,后挡板12开设有与第一热风机61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21和与第二热风机62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2,后挡板12上还开设有与第一进风口121流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3及与第二进风口122相流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24。采用两个热风机可以增大内胆内的风量,且热风室13内部通过横隔板131分隔成上热风室13a和下热风室13b后,可以将上、下热风室内的气流充分隔离,从而有效减少动量损失,提升风机系统效率;在上热风室或下热风室内,工作时,热风机6通过旋转对内胆内部空气产生一个离心作用,使得内部空气通过热风机内加热管加热后,从后挡板12的对应热风室的出风口进行出风,当内胆1中空气达到腔室1b前侧敞口处的门体时,在内胆1内形成循环后,从后挡板12对应腔室的进风口进风,内胆1内部在对应上、下热风室的位置均形成内循环,从而起到保证温场均匀性和对流加热食物的作用。此外,上述的上固定加热管7、下固定加热管8、左、右两组加热组件2及热风机6能够实现对内胆的五面加热,烘烤效果好。
如图1至图9所示,加热组件2有两组,且分别相对设置在内胆1左右两侧壁板的外侧,即其中一组加热组件2设置在内胆左壁板的左侧,另一组加热组件2设置在内胆1右壁板的右侧。两组加热组件2均包括安装板23和沿着安装板23外壁布置的两个加热管21,各组加热组件2中的安装板23与对应侧的内胆壁板相平行,两个加热管21分别设置在对应安装板23的上部和下部,在加热组件2处于安装在对应侧内胆壁板的状态下,各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位于内胆对应壁板和各自安装板23之间,具体参见图2和图3所示。
如图7至图9所示,每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均包括有至少一个加热单元211,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均包括有两个加热单元211,各个加热管21的两个加热单元211中,其中的一个加热单元位于另一个加热单元所围成的区域内,并且各个加热管21的两个加热单元211均通过前后延伸的限位杆212相连接,各个加热管上均设置有至少两根上下间隔布置的限位杆212;此外,各个加热管21的加热单元211均包括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管段2111和自主管段2111的两端沿安装板23所在平面朝上或朝下弯折延伸的延伸段2112,同一加热单元211的两根延伸段2112前后间隔布置。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分别为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本实施例中,右侧的加热组件2中的第一加热管21a位于安装板23的上部,第二加热管21b位于安装板23的下部,则在右侧加热组件中,第一加热管21a的延伸段的延伸方向朝下,第二加热管21b延伸段的延伸方向朝上;左侧的加热组件2中的第一加热管21a位于安装板23的下部,第二加热管21b位于安装板23的上部,则在左侧的加热组件中,第一加热管21a的延伸段2112的延伸方向朝上,第二加热管21b延伸段的延伸方向朝下,如此,每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的延伸段2112的延伸方向相反;并且各个加热管21的主管段2111至少部分相对布置,如图9所示,第二加热管21b中的其中一个主管段2111上具有两个向上弯折的弯折段,并在各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相向移动至最近位置状态下,此时加热面积最小,增加了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对食物的具体位置集中加热,使食物快速烤熟,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在各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相向移动至最近位置状态下,各组加热组件2中两个加热管21的延伸段2112相交错且间隔布置;具体参见图8中,位于左侧的两个加热管。在各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相背运动至最远位置状态下,此时加热面积最大,具体参见图9中右侧的加热组件2。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两组加热组件2中的延伸段2112的端部均具有用来与电源的电插头相连接的端子2113,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上相邻的两根限位杆212,分别为上限位杆212a和下限位杆212b;第一加热管21a的至少部分端子2113位于第二加热管21b的相邻两根限位杆212之间,安装板23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231,各组加热组件2的端子2113能穿出各自对应的滑槽231而限位在各自的滑槽231内而实现加热管21与各自安装板23的相对滑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限位杆21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加热管21a的端子所对应的滑槽的长度。
在左侧加热组件中: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相向移动至第一加热管21a的端子21113与第二加热管21b的上限位杆212a相抵的状态下,此时,加热组件2所围成的加热面积最小,具体参见图7和图8所示的位于左侧的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管2b向下移动时,第二加热管21b的上限位杆212a能推动第一加热管21a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左侧加热组件中的两个加热管能整体移动到最低位置状态而实现对腔室1b内下部的食物进行加热,此时控制下热风室13b内的第二热风机62工作而使得对内胆腔室的下部区域的温场均匀性更好;如图9至图10所示,在右侧的加热组件2中: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相向移动至第一加热管21a的端子与第二加热管21b的下限位杆212b相抵的状态下,此时,加热组件2所围成的加热面积最小,当第二加热管21b继续向上移动,第二加热管21b的下限位杆212b能推动第一加热管21a继续向上移动,此时,右侧的加热组件2两个加热管能整体移动到最高位置状态,而对内胆腔室1b内上部的食物进行加热,此时能够控制上热风室13a内的第一热风机61工作而使得对内胆腔室1b的上部区域的温场均匀性更好。
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3设置在内胆1的外侧,驱动机构3至少驱动加热管21中的一个,驱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经过联动件与加热管21传动相连,使该加热管21相对另一加热管21相向或相背运动。上述的联动件包括沿着加热管21的运动方向延伸的螺杆,螺杆竖向设置,加热管21连接有螺母,螺杆穿过螺母、且两者相螺纹配合,驱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杆相驱动连接,以使加热管21在螺杆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移动。
如图2、图4及图7至图9所示,各组加热组件中的螺杆包括第一螺杆5和与第一螺杆5并排间隔布置的第二螺杆51’,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51’前后间隔布置,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螺杆5沿其轴向自上而下依次具有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51和第二螺纹部52,具体参见图12所示,螺母有两个、分别为同轴布置的第一螺母21c和第二螺母21d,第一螺母21c和第二螺母21d分别连接在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前侧的延伸段2112上,第一螺纹部51穿过第一螺母21c且两者相螺纹配合,第二螺纹部52穿过第二螺母21d、且两者相螺纹配合,如此,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通过第一螺杆5实现联动,且两个加热管21在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相向或相背离运动。第二螺杆51’具有单一旋转方向的螺纹,第二加热管21b后侧的延伸段2112则在对应位置处连接有第三螺母21c’,第二螺杆51’穿过第三螺母21c’、且两者相螺纹配合,如此,第二螺杆51’在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使第二加热管21b相对第一加热管21a向下或向上运动,具体参见图7至图9所示。
如图7至图8所示,对应每根螺杆均布置有离合器4,对应每组加热组件,驱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离合器4选择性地与对应侧的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51’驱动相连,上述的离合器4为具有电磁吸合的静片41和动片42的电磁离合器,且离合器4用来连接或断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和对应侧的螺杆。
如图7至图9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中间传动组件32及传动机构33。对应每组加热组件,均布置有两组传动机构33,两组传动机构33前后间隔布置,如此,对应左右布置的两组加热组件,传动机构33有四组,且左右加热组件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相同,中间传动组件32有四个动力输出端,驱动机构通过中间传动组件能与四组传动机构33相联动。
如图3所示,内胆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座30,上述的电机31设置在安装座30上,电机31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中间传动组件32设置在内胆1的上方,中间传动组件32的动力输入端与电机31的输出轴驱动相连,对于左侧的加热组件而言,中间传动组件32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具体地,该中间传动组件32包括主动齿轮321、第一连杆322、锥形齿轮组323及第二连杆324,主动齿轮321穿固在电机31的输出轴上;第一连杆322设置在内胆1的上方,且与电机31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且该第一连杆322上穿固有与主动齿轮321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3221,并且该第一连杆322的两端端部上均穿固有第一锥形齿轮3222;锥形齿轮组323有两组,且左右间隔布置,两组锥形齿轮组323均包括同轴前后布置、且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的第二锥形齿轮3231和第三锥形齿轮3232,其中的第二锥形齿轮3231与对应侧第一锥形齿轮3222相啮合,且该锥形齿轮组323中的第二锥形齿轮3231的齿部和第三锥形齿轮3232的齿部相背离布置;第二连杆32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内胆1的上方,第二连杆324有两根,且左右间隔布置,第二连杆324的后端部穿固有与对应侧的第一锥形齿轮3222相啮合的第五锥形齿轮3241,第二连杆324的前端部均穿固有第六锥形齿轮3242,具体参见图7至图9所示。
对应每组加热组件,均布置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组传动机构33,两组加热组件的传动机构相同,以下以左侧的加热组件2为例。
两组传动机构33均包括有竖杆331,竖杆331的上端部穿固有第七锥形齿轮3311,其中,位于前方的竖杆331的第七锥形齿轮3311与第六锥形齿轮3242相啮合,该竖杆331的下端部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的静片41,第一螺杆5的上端部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的动片42,两者能够电磁吸合;位于后方的竖杆331的第七锥形齿轮3311与第三锥形齿轮3232相啮合,该竖杆331的下端部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的静片41,第二螺杆51’的上端部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的动片42,两者能够电磁吸合。如此,对应每组加热组件,中间传动组件32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两组传动机构33的动力输入端分别与中间传动组件32的两个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并且两组传动机构33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的静片41,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51’上均设置有动片42,此外,上述的两组传动机构33的动力输出端可以设置有静片41和动片42中的一个,对应地,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51’上可以设置有静片41和动片42中的另一个,只要驱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能与对应的螺杆连接或断开就可。
上述烹饪设备还可以为蒸箱、带辅助加热功能的微波炉、蒸微一体机、蒸烤一体机等以加热为烹饪手段的烹饪设备。

Claims (9)

1.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有内胆(1),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加热组件(2),设置在内胆(1)的外侧,包括沿着同一内胆(1)外壁布置的两个加热管(21);以及
驱动机构(3),设置在内胆(1)的外侧,至少驱动所述加热管(21)中的一个,使该加热管(21)相对另一加热管(21)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驱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经过联动件与所述加热管(21)传动相连,所述联动件包括沿着加热管(21)的运动方向延伸的螺杆,所述加热管(21)连接有螺母,所述的螺杆穿过所述螺母、且两者相螺纹配合,所述驱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螺杆相驱动连接;所述螺杆竖向设置,设置有加热组件(2)的内胆壁板为左壁板或右壁板,所述的加热组件(2)包括有与该内胆壁板平行的安装板(23),所述的两个加热管(21)分别设置在该安装板(23)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加热管(21)在所述的螺杆作用下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螺杆为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沿其轴向依次具有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51)和第二螺纹部(52),两个加热管(21)分别为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所述螺母有两个、分别为同轴布置的第一螺母(21c)和第二螺母(21d),并分别连接在第一加热管(21a)、第二加热管(21b)上,所述第一螺纹部(51)穿过第一螺母(21c)且两者相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部(52)穿过第二螺母(21d)、且两者相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所述的螺杆除了第一螺杆(5)外,还包括与第一螺杆(5)并排间隔布置的第二螺杆(51’),具有单一旋转方向的螺纹,所述的第二加热管(21b)则在对应位置处连接有第三螺母(21c’),所述的第二螺杆(51’)穿过所述的第三螺母(21c’)、且两者相螺纹配合;同时,对应每个螺杆均布置有离合器(4),所述驱动机构(3)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离合器(4)选择性地与对应侧的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51’)驱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
电机(31),设置在内胆(1)的上方,其输出轴沿左右方向延伸;
中间传动组件(32),设置在内胆(1)的上方,其动力输入端与电机(31)的输出轴相驱动相连,且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
传动机构(33),有两组,两组传动机构(33)的动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中间传动组件(32)的两个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所述的离合器(4)为具有电磁吸合的静片(41)和动片(42)的电磁离合器,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静片(41)和动片(42)中的其中一个,对应地,两组所述传动机构(33)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静片(41)和动片(42)中的另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组件(32)包括
主动齿轮(321),穿固在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上;
第一连杆(322),设置在所述内胆(1)的上方,且与电机(31)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且该第一连杆(322)上穿固有与主动齿轮(321)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3221),并且该第一连杆(322)的至少一端的端部上穿固有第一锥形齿轮(3222);
锥形齿轮组(323),包括同轴前后布置、且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的第二锥形齿轮(3231)和第三锥形齿轮(3232),其中的第二锥形齿轮(3231)与第一锥形齿轮(3222)相啮合,且该锥形齿轮组(323)中的第二锥形齿轮(3231)的齿部和第三锥形齿轮(3232)的齿部相背离布置;及
第二连杆(32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内胆(1)的上方,其后端部穿固有与第一锥形齿轮(3222)相啮合的第五锥形齿轮(3241),该第二连杆(324)的前端部穿固有第六锥形齿轮(32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3)包括有
竖杆(331),其上端部穿固有与对应侧的第六锥形齿轮(3242)或第三锥形齿轮(3232)相啮合的第七锥形齿轮(3311),其下端部与对应侧的第一螺杆(5)或第二螺杆(51’)之间设置有所述的离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组件(2)有两组,并对应有各自的螺杆、螺母;其中一组加热组件(2)中的第二螺杆(51’)与位于上部的加热管(21)相连接,另一加热组件(2)中的第二螺杆(51’)与位于下部的加热管(2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组所述加热组件(2)中:两个加热管(21)均包括有至少一个加热单元(211),各个加热管(21)的加热单元(211)均包括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管段(2111)和自主管段(2111)的两端沿安装板(23)所在平面朝上或朝下弯折延伸的延伸段(2112),两个加热管(21)的延伸段(2112)的延伸方向相反,两个加热管(21)的主管段(2111)至少部分并排布置;
在各组加热组件(2)中两个加热管(21)相向移动至最近位置状态下,各组加热组件(2)中两个加热管(21)的延伸段(2112)交错且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中的延伸段(2112)的端部均具有用来与电源的电插头相连接的端子(2113),每组加热组件(2)中的两个加热管(21)分别为第一加热管(21a)和第二加热管(21b),所述第二加热管(21b)上设置有前后延伸、且上下间隔布置的至少两根限位杆(212),所述第一加热管(21a)的端子位于相邻两根限位杆(212)之间,所述安装板(23)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231),所述端子(2113)能穿出各自对应的滑槽(231)而限位在各自的滑槽(2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的内部腔室(1b)内设置有后挡板(12),所述后挡板(12)位于内胆后壁板(11)的前方,且与内胆(1)的后壁板(11)之间形成有与内胆腔室(1b)相流体连通的热风室(13),所述内胆(1)后壁板(11)上设置有用来为内胆腔室(1b)与热风室(13)之间的气流交换提供动力的热风机(6),所述热风机(6)包括位于后壁板(11)上部的第一热风机(61)和位于后壁板(11)下部的第二热风机(62),所述后挡板(12)开设有与第一热风机(61)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21)和与第二热风机(62)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2),所述后挡板(12)上还开设有与第一进风口(121)流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3)及与第二进风口(122)相流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24)。
CN201911027251.8A 2019-10-27 2019-10-27 一种烹饪设备 Active CN110710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7251.8A CN110710889B (zh) 2019-10-27 2019-10-27 一种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7251.8A CN110710889B (zh) 2019-10-27 2019-10-27 一种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0889A CN110710889A (zh) 2020-01-21
CN110710889B true CN110710889B (zh) 2022-01-14

Family

ID=6921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7251.8A Active CN110710889B (zh) 2019-10-27 2019-10-27 一种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08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702B (zh) * 2020-03-25 2022-12-0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温场均匀的烤箱
CN111345703B (zh) * 2020-03-25 2023-05-2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温场均匀的烤箱
CN112205886B (zh) * 2020-09-30 2022-12-2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设备的烤架及烤制烹饪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339A (zh) * 2004-11-18 2006-05-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53148Y (zh) * 2008-08-05 2009-06-10 黄雅萍 可调有效受热空间的烤箱
CN102188164A (zh) * 2010-03-05 2011-09-2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烤管上下移动的电烤箱
CN203468400U (zh) * 2013-08-16 2014-03-12 慈溪宝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移动加热的均热型面包机
CN206120079U (zh) * 2016-07-08 2017-04-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208625438U (zh) * 2017-12-29 2019-03-2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
CN109716027A (zh) * 2016-09-30 2019-05-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烹饪设备及控制烹饪设备的方法
CN10984637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的智能烹饪控制方法
CN109864607A (zh) * 2019-03-07 2019-06-11 上海海尔众智坊创客空间管理有限公司 烤箱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339A (zh) * 2004-11-18 2006-05-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53148Y (zh) * 2008-08-05 2009-06-10 黄雅萍 可调有效受热空间的烤箱
CN102188164A (zh) * 2010-03-05 2011-09-2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烤管上下移动的电烤箱
CN203468400U (zh) * 2013-08-16 2014-03-12 慈溪宝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移动加热的均热型面包机
CN206120079U (zh) * 2016-07-08 2017-04-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9716027A (zh) * 2016-09-30 2019-05-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烹饪设备及控制烹饪设备的方法
CN10984637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的智能烹饪控制方法
CN208625438U (zh) * 2017-12-29 2019-03-2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
CN109864607A (zh) * 2019-03-07 2019-06-11 上海海尔众智坊创客空间管理有限公司 烤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0889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0888B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110710889B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108236354B (zh) 一种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US7087872B1 (en) Multi-shelved convection microwave oven
EP3745030B1 (en) Cooking appliance
CA2641398A1 (en) Cooking oven
CN105940267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2188164A (zh) 烤管上下移动的电烤箱
CN104136853A (zh) 被提供用于对流式热传递的烹饪烤箱
JP6898140B2 (ja) 加熱調理器
CA2371147A1 (en) Multi-shelved convection microwave oven
CN108968709A (zh) 智能烘烤机
CN110710890A (zh) 一种用于烹饪设备的加热组件及烹饪设备
CN111227669B (zh) 一种内胆结构及具有该内胆结构的烤箱
CN213216568U (zh) 一种热风机侧置的烤箱
CN211609342U (zh) 一种用于烹饪设备的加热组件及其烹饪设备
EP3425286B1 (en) A cooking device and an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EP3599428B1 (en) Pump assembly and cooking appliance therewith
US20070267018A1 (en) Enhanced convection heat-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2790619B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内胆导风系统
CN212853283U (zh) 烹饪设备
CN214341864U (zh) 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设备的烤架及烤制烹饪设备
CN211155288U (zh) 一种烤箱
CN211155314U (zh)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790623A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