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2357B -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2357B
CN110702357B CN201911043370.2A CN201911043370A CN110702357B CN 110702357 B CN110702357 B CN 110702357B CN 201911043370 A CN201911043370 A CN 201911043370A CN 110702357 B CN110702357 B CN 1107023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wind tunnel
temperature
hot
radi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33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2357A (zh
Inventor
孟庆林
李令令
魏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ihong 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ihong 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ihong 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i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33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2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2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2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2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23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0092 priority patent/WO202108250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8Aerodynamic mode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风洞洞体内安装有风机、变温设备、变湿设备、盐雾发生器、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并在试验段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盐雾浓度传感器、背景辐射温度传感器、半球辐射计以及雨量计;天空背景辐射板安装于风洞试验段的顶部,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安装于天空背景辐射板上;天空背景辐射板包括导热板、不锈钢板、铜管,多个导热板分为多排安装于不锈钢板上,每排导热板上铺设有铜管,铜管与外部冷热水设备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室外自然气候中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照度、天空有效温度、降雨、盐雾七个参数场的模拟。

Description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参数环境模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硬质铺装材料的大量应用,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的区域气候。恶化的气候条件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理健康和热舒适感,更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降低城市热岛强度,改善城市热环境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同时,在当前各国大力发展海岛建设的形势下,海岛建筑的热工物理性能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其中,风洞试验由于具有连续性、可重复性、模拟参数易于控制、不受室外气象变化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方便等优点,成为建筑物理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外风洞,尚不能复现复杂极端含盐热湿海岛气候,因此对风洞的环境模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环境风洞大多不能适用于极端热湿气候,无法模拟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等复杂气候条件,且不能实现多环境参数的昼夜周期性逐时调节和动态耦合控制,不利于建筑材料在复杂气候参数耦合影响下的精细研究。此外,现有环境风洞尺度有限,仅具备部分模拟实验能力,无法将多段试验段集成在同一个风洞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热湿气候风洞,能够实现室外自然气候中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照度、天空有效温度、降雨、盐雾七个参数场的模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热湿气候风洞的多场耦合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参数场之间的动态耦合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湿气候风洞,风洞洞体内安装有风机、变温设备、变湿设备、盐雾发生器、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并在风洞试验段内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盐雾浓度传感器、背景辐射温度传感器、半球辐射计以及雨量计;所述天空背景辐射板安装于风洞试验段的顶部,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安装于天空背景辐射板上;所述天空背景辐射板包括导热板、不锈钢板以及铜管,多个导热板分为多排安装于不锈钢板上,每排导热板上铺设有一根“S”形布置的铜管,所述铜管与外部冷热水设备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洞洞体为立式的回字型,顺时针依次设置有第一稳定段、第一试验段、扩散段、风机段、过渡段、收缩段、第二稳定段、第二试验段。将第一试验段和第二试验段集成在同一风洞内,同时可做大气边界层模拟试验和热气候模拟试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稳定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导流叶片、阻断风阀、加热器、导流叶片、盐雾发生器、蜂窝器以及阻尼网,导流叶片、阻断风阀、加热器、盐雾发生器、蜂窝器以及阻尼网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横截面相适应,在第一稳定段的洞体壁面上设有出风风阀和进风风阀。第一稳定段能改善进入第一试验段的气流特性,从而在第一试验段内形成均匀分布的流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试验段的洞体顶部设有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与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位置相对的洞体底部设有试件槽以及与试件槽连接的空调小室,所述试件槽用于放置试验模型,所述空调小室用于模拟模型进行试验时的室内环境。第一试验段可以复现室外复杂的气候环境,进行热气候模拟试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散段包括蜂窝器和第一天圆地方管,蜂窝器设置于扩散段与第一试验段的连接处,第一天圆地方管设置在风机段的入口处,与风机段内的风机连接。扩散段的作用是降低气流进入风机的湍度,从而提高风机效率,延长风机寿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第二天圆地方管、导流叶片、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导流叶片;第二天圆地方管出口处横截面以及导流叶片、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的横截面相适应;所述第二天圆地方管设置在风机段的出口处,与风机段内的风机连接。过渡段的作用是减小气流的分流,同时减小气流阻力。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缩段为渐缩风管,两侧渐缩角度均为6.6°。收缩段通过缩小风洞断面,从而提高进入第二试验段的风速,满足进入第二试验段气流的风速要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稳定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蜂窝器、阻尼网、温度分层装置以及冷热辐射板,所述蜂窝器、阻尼网、温度分层装置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横截面相适应,所述冷热辐射板安装在洞体底部。第二稳定段可以改善气流特性,形成均匀分布的流场,同时通过温度分层装置和冷热辐射板为第二试验段营造适宜的温度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湿气候风洞的多场耦合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执行设备单元、中央控制单元以及电脑操作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执行设备单元分别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脑操作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通过网络通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安装于风洞洞体内,用于采集洞体内的环境参数,包括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照度、天空有效温度、降雨以及盐雾浓度;所述执行设备单元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的指令调节洞体内的环境参数;所述电脑操作单元用于输入目标环境参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集成控制CPU模块、数字PID控制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集成控制CPU模块与电脑操作单元通过网络通讯连接,用于读取电脑操作单元输入的目标环境参数,储存数据;所述集成控制CPU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数字PID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目标环境参数传输给数字PID控制模块;所述数字PID控制模块与功率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功率驱动电路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用于向执行设备单元发出调节模拟信号,驱动相应设备运转。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风洞中安装天空背景辐射板和盐雾发生器,从而增加天空有效温度和盐雾两个环境参数,能复现极端含盐热湿海岛气候,提高了风洞的环境模拟能力。
2.本发明热湿气候风洞的多场耦合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风洞内多参数场周期性逐时调节及耦合控制,更加真实有效地还原了实际的自然环境条件,确保了试验的准确性。
3.本发明将第一试验段和第二试验段集成在同一风洞内,构建了在同一回型风洞内串联运行的大气边界层模拟试验段和热气候模拟试验段,可节省为建立不同试验功能风洞的成本。
4.本发明突破了国内外现有风洞尺寸的限制,使风洞的试验功能得到了拓展,从而为大陆及海岛极端含盐热湿气候环境下复杂的建筑物理现象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湿气候风洞的三维模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湿气候风洞的平面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湿气候风洞的纵向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空背景辐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场耦合控制系统的流程框图。
其中:1:外壁面,2:聚氨酯保温材料,3:内壁面,4:出风风阀,5:阻断风阀,6:加热器,7:进风风阀,8:盐雾发生器,9:蜂窝器,10:阻尼网,11:天空背景辐射板,11-1:铜管,11-2:铝制导热板,11-3:不锈钢板,12:太阳辐射灯阵,13:降雨发生器,14:试件槽,15:空调小室,16:蜂窝器,17:第一天圆地方管,18:风机,19:第二天圆地方管,20:表冷器,21:加热器,22:加湿器,23:蜂窝器,24:阻尼网,25:温度分层装置,26:冷热辐射板,27:缩尺试验模型,28:导流叶片,29:风洞洞体,30:控制室,31:材料室,32:设备区,32-1:制冷机组,32-2:冷水箱,32-3:热水箱,32-4:冷却塔,32-5:除湿机,32-6:控电系统,33:试验段入口,34: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包括风洞洞体、控制室、材料室以及设备区。风洞洞体设置于中间位置,控制室与材料室在风洞洞体同一侧且左右相邻,设备区在风洞洞体另一侧与控制室以及材料室相对。控制室用于放置风洞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实验数据采集单元。材料室用于存储风洞实验需要的材料构件和模型,以便进行风洞实验时直接取用和更换,节约时间和物力。设备区用于放置风洞控温所需的制冷机组,控湿所需的除湿机以及控电所需的控电系统。制冷机组与冷却塔、冷水箱、热水箱分别连接,并同时与风洞洞体内的加热器、表冷器连接,用于调节风洞洞体内的温度。除湿机与风洞洞体内的加湿器连接,用于调节风洞洞体内的湿度。控电系统与风洞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施例中热湿气候风洞为回流立式风洞,全长40.3m,最宽处为4.9m,最高处为10.4m。风洞洞体的外壁面为彩钢板,内壁面采用316不锈钢,内外壁面之间填充100mm厚度的聚氨酯保温材料,从而达到保温、隔热、防潮、防腐、节能的目的。风洞洞体顺时针依次设置有第一稳定段、第一试验段、扩散段、风机段、过渡段、收缩段、第二稳定段、第二试验段。
第一稳定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导流叶片、阻断风阀、加热器6、导流叶片、盐雾发生器、蜂窝器9以及阻尼网10。导流叶片、阻断风阀、加热器6、盐雾发生器、蜂窝器9以及阻尼网10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横截面相适应。导流叶片用于空气导流,阻断风阀用于调节风量。加热器6用于加热空气。蜂窝器9采用损失系数较小的六角形蜂窝器,由树脂结构的蜂窝格子热压而成,长度与口径的比值取10,长度为300mm。蜂窝器9可导直气流,降低紊流度,从而有效改善第一稳定段的气流特性。阻尼网10尺寸选为20目/英寸,布置在第一试验段入口,从而在风洞洞体内实现均匀分布的流场。盐雾发生器用于产生含盐浓雾,从而模拟滨海及海岛气候区环境中的盐雾浓度。在第一稳定段的洞体壁面上还设有出风风阀和进风风阀。第一稳定段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进入第一试验段的气流特性,从而在第一试验段内形成均匀分布的流场。
第一试验段的洞体顶部设有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与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位置相对的洞体底部设有试件槽以及与试件槽连接的空调小室。天空背景辐射板安装于第一试验段的顶部,太阳辐射灯阵和降雨发生器安装于天空背景辐射板上。太阳辐射灯阵可模拟太阳辐射。降雨发生器可从其设置的雨滴模拟喷头喷水,用于模拟降雨的气候。第一试验段内安装有半球辐射计、雨量计,天空背景辐射板上安装有天空背景辐射温度传感器,半球辐射计用于测量太阳辐射照度,天空背景辐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天空背景辐射板的表面温度,雨量计用于测量降雨量。
天空背景辐射板包括铝制导热板、不锈钢板以及铜管,十二个铝制导热板分为三排安装于不锈钢板上,每排铝制导热板上铺设有一根“S”形布置的铜管,铜管与外部冷热水设备连接。不锈钢板外表面与风洞顶部壁面平齐,铜管内通冷(热)水,通过调节铜管内的水温可调节不锈钢板内表面的温度,实现天空有效温度的均匀分布,用于模拟夜晚的天空有效温度。
试件槽用于放置试验模型和材料试件;试件槽的面积为2.5mx2.5m,由5块0.5mx2.5m可移动模块板组成,可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模块板放置的数量。试件槽正下方设有一个空调小室,空调小室内安装有2HP风冷压缩冷凝机组和功率为6kW的电加热器,用于调节空调小室内的温度。空调小室内的送风和出风口采用孔板型风口,保证室内风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试验模型放置于试件槽内,模型一侧为风洞模拟的外部环境,另一侧为空调小室模拟的室内环境,从而实现模型内外边界条件与实际所处的室内外热湿边界条件一致,提高实验的精度。第一试验段长宽高尺寸为3mx3mx2.5m,主要作用在于复现室外复杂的气候环境,进行热气候模拟试验。
距离第一试验段入口处1米的横截面上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盐雾浓度传感器,传感器与风洞洞体底部的距离为1.25米。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试验段内的风速,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试验段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试验段内的湿度,盐雾浓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试验段内的盐雾浓度。
扩散段包括蜂窝器16和第一天圆地方管17,蜂窝器16设置于扩散段与第一试验段的连接处,用于导直气流。第一天圆地方管17是一个风管构件,其一端为圆形出口,另一端为方形出口。因为风机段内选用的风机出口为圆形,而风洞洞体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因此需要使用第一天圆地方管连接风机两端,减小气流的分流。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该段的第一天圆地方管17长度设置为1.75m。扩散段的作用是降低气流进入风机的湍度,从而提高风机效率,延长风机寿命。
风机段内设置有风机,风机选用变频轴流风机,风量范围13500-270000m3/h,电机功率为110kW,直径为2m,在风洞试验段内实现0.5-10m/s风速可调的气流。该风机不仅可带动整个风洞空间内的气体流动及循环,还可实现在高低温环境下气流带动换热器热、冷量的循环,以及满足降雨等气候环境下的风速要求等。
过渡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第二天圆地方管19、导流叶片、表冷器、加热器21、加湿器、导流叶片。第二天圆地方管19出口处横截面以及导流叶片、表冷器、加热器21、加湿器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的横截面相适应。第二天圆地方管19设置在风机段的出口处,与风机段内的风机连接,该段的第二天圆地方管19长度也设置为1.75m。导流叶片用于空气导流。表冷器、加热器21与风洞洞体外的制冷机组连接,用于调节洞体内的温度。加湿器与风洞洞体外的除湿机连接,用于调节洞体内的湿度。过渡段的作用是减小气流的分流,同时减小气流阻力。
收缩段为渐缩风管,两侧渐缩角度均为6.6°。收缩段通过缩小风洞断面,从而提高进入第二试验段的风速,满足进入第二试验段气流的风速要求。
第二稳定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蜂窝器23、阻尼网24、温度分层装置以及冷热辐射板。蜂窝器23、阻尼网24、温度分层装置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横截面相适应,冷热辐射板安装在洞体底部。第二稳定段可以改善气流特性,形成均匀分布的流场,同时通过温度分层装置和冷热辐射板为第二试验段营造适宜的温度场。
第二试验段可以放置缩尺试验模型,实现缩尺试验模型大气边界层的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模拟,用于城市风、热环境及污染物扩散的研究。距离第二试验段入口处1米的横截面上安装有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距离风洞洞体底部距离为1.25米。这里的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二试验段内的风速,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二试验段内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试验段和第二试验段集成在同一风洞内,构建了在同一回型风洞内串联运行的大气边界层模拟试验段和热气候模拟试验段,可节省为建立不同试验功能风洞的成本。且两试验段均有风洞观察窗,风洞观察窗采用保温、隔热的双层钢化玻璃,且其外部配有移动保温门,既保证观察性又避免室外太阳辐射对部分实验的影响。第一试验段和第二试验段的风洞洞体外都设有试验段入口。
为了实现热湿气候风洞内多参数之间的耦合控制,如图5所示,热湿气候风洞的多场耦合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执行设备单元、中央控制单元以及电脑操作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执行设备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脑操作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通过网络通讯连接。
数据采集单元安装于风洞洞体内,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半球辐射计、天空背景辐射温度传感器、雨量计以及盐雾浓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洞体内的环境参数,包括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照度、天空有效温度、降雨以及盐雾浓度。执行设备单元包括风机、加热器、表冷器、加湿器、太阳能灯阵、天空背景辐射板、降雨发生器以及盐雾发生器。执行设备单元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的指令并调节洞体内的环境参数。电脑操作单元基于可编程软件,用于提供设备执行单元各设备的操作状态实时显示功能、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目标环境参数数据的预设导入功能以及采集数据的导出。
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电脑操作单元传递的目标环境参数数据和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洞体内部环境参数数据,并将二者数据进行对比,根据运算结果输出相应的调节控制信号,控制各执行设备的运行并稳定被控参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集成控制CPU模块、数字PID控制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功率驱动电路。集成控制CPU模块与电脑操作单元通过网络通讯连接,用于读取电脑操作单元输入的目标环境参数,储存数据。集成控制CPU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数字PID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目标环境参数传输给数字PID控制模块。数字PID控制模块与功率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功率驱动电路发送控制指令。功率驱动电路用于向执行设备单元发出调节模拟信号,驱动相应设备运转。中央控制单元结合了模拟量闭环PID控制和设备逻辑控制,促使各控制回路正常运行、调节并快速稳定达到实验工况要求值,为风洞内多参数的周期性调节及耦合控制奠定基础。
为了方便人工干预控制,集成控制CPU模块还与功率驱动电路连接,可通过人工设置并输出电信号控制功率驱动电路,从而实现执行设备功率的调控。
本发明的热湿气候风洞可调控的风速范围:0.5-10m/s;温度范围:10-40℃;湿度范围:40-98%;太阳辐射照度范围:0-1000W/m2;天空有效温度范围:7-45℃;降雨强度范围:5-200mm/h;盐雾浓度范围:0.3-25mg/m3
以空气温湿度耦合控制流程、风速以及天空有效温度控制流程为例对风洞多场耦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数字PID控制模块读入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及其所对应的空气温湿度,温湿度传感器将试验段内的实际空气温湿度反馈到数字PID控制模块,数字PID控制模块将空气温湿度设定值与实际值进行差值运算,控制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等空气温湿度调节设备的运转,从而将空气温湿度调节至设定温湿度附近并达到稳定。
如降温减湿过程,若数字PID控制模块检测到表冷器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直接让空气干冷却会出现结露现象,导致空气湿度剧烈波动。此时数字PID控制模块首选通过功率驱动电路驱动表冷器运转,让空气通过表冷器进行初步降温,然后数字PID控制模块再通过功率驱动电路驱动除湿机运转对初步降温后的空气进行等温减湿至湿度设定值,最后数字PID控制模块通过功率驱动电路再启动表冷器工作,减湿后的空气通过表冷器进行二次降温至温度设定值,从而达到设定的温湿度。整个过程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将试验段内的实际空气温湿度反馈到数字PID控制模块。
若数字PID控制模块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检测到表冷器温度高于空气露点温度,数字PID控制模块则通过功率驱动电路启动表冷器,直接让空气通过表冷器进行干冷却至设定温度且不会出现结露现象,然后数字PID控制模块再通过功率驱动电路驱动除湿机对降温后的空气进行等温减湿至湿度设定值,即可达到设定的温湿度。整个调节过程充分结合了冷却除湿和转轮除湿方法的优点,不仅调节方便,运行平稳,而且节约能耗和设备投资以及运行费用。
风速调节流程:首先数字PID控制模块读入电脑操作单元输入的风速设定值,然后将风速传感器测出的实际风速值(反馈)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经过差值运算,通过功率驱动电路自动调节变频器的频率,改变风机电机的转速,进而调节试验段的风速,最终使试验段的风速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天空有效温度控制流程:中央控制单元读入电脑操作单元输入的周期性逐时变化的天空有效温度数值,然后将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经过差值运算,控制温度模拟量的输出,进而控制进入天空背景辐射板内铜管中冷、热水的混合比例,从而实现对天空有效温度的周期性逐时调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风洞洞体内安装有风机、变温设备、变湿设备、盐雾发生器、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并在风洞试验段内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盐雾浓度传感器、背景辐射温度传感器、半球辐射计以及雨量计;所述天空背景辐射板安装于风洞试验段的顶部,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安装于天空背景辐射板上;所述天空背景辐射板包括导热板、不锈钢板以及铜管,多个导热板分为多排安装于不锈钢板上,每排导热板上铺设有一根铜管,所述铜管与外部冷热水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洞体为立式的回字型,顺时针依次设置有第一稳定段、第一试验段、扩散段、风机段、过渡段、收缩段、第二稳定段、第二试验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导流叶片、阻断风阀、加热器、导流叶片、盐雾发生器、蜂窝器以及阻尼网,导流叶片、阻断风阀、加热器、盐雾发生器、蜂窝器以及阻尼网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横截面相适应,在第一稳定段的洞体壁面上设有出风风阀和进风风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验段的洞体顶部设有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与天空背景辐射板、太阳辐射灯阵以及降雨发生器位置相对的洞体底部设有试件槽以及与试件槽连接的空调小室,所述试件槽用于放置试验模型,所述空调小室用于模拟模型进行试验时的室内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包括蜂窝器和天圆地方管,蜂窝器设置于扩散段与第一试验段的连接处,天圆地方管设置在风机段的入口处,与风机段内的风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天圆地方管、导流叶片、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导流叶片;天圆地方管出口处横截面以及导流叶片、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的横截面相适应;所述天圆地方管设置在风机段的出口处,与风机段内的风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为渐缩风管,两侧渐缩角度均为6.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定段内顺时针依次安装有蜂窝器、阻尼网、温度分层装置以及冷热辐射板,所述蜂窝器、阻尼网、温度分层装置的横截面与风洞洞体横截面相适应,所述冷热辐射板安装在洞体底部。
9.一种热湿气候风洞的多场耦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执行设备单元、中央控制单元以及电脑操作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执行设备单元分别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脑操作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通过网络通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安装于风洞洞体内,用于采集洞体内的环境参数,包括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照度、天空有效温度、降雨以及盐雾浓度;所述执行设备单元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的指令调节洞体内的环境参数;所述电脑操作单元用于输入目标环境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热湿气候风洞的多场耦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集成控制CPU模块、数字PID控制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集成控制CPU模块与电脑操作单元通过网络通讯连接,用于读取电脑操作单元输入的目标环境参数,储存数据;所述集成控制CPU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数字PID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目标环境参数传输给数字PID控制模块;所述数字PID控制模块与功率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功率驱动电路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用于向执行设备单元发出调节模拟信号,驱动相应设备运转。
CN201911043370.2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Active CN110702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3370.2A CN110702357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PCT/CN2020/100092 WO2021082506A1 (zh) 2019-10-30 2020-07-03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3370.2A CN110702357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2357A CN110702357A (zh) 2020-01-17
CN110702357B true CN110702357B (zh) 2020-06-26

Family

ID=6920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3370.2A Active CN110702357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2357B (zh)
WO (1) WO20210825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2357B (zh) * 2019-10-30 2020-06-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CN113209581A (zh) * 2021-04-20 2021-08-06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一种体育训练测试风洞系统及其中气流形成和控制方法
CN114323071A (zh) * 2021-12-27 2022-04-12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风标传感器加热寿命试验装置及方法
WO2023161676A1 (es) * 2022-02-28 2023-08-31 Escuela Superior Politécnica Del Litoral Espol Túnel de viento para el análisis de fisuras en hormigón bajo diferentes parámetros ambientales.
CN115096536A (zh) * 2022-06-09 2022-09-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显微成像的环境降水风洞及其在健康风险评估的应用
CN115394174B (zh) * 2022-09-01 2023-09-19 浙江大学 一种缩尺建筑模型室内外热湿环境营造方法及系统
CN116990202B (zh) * 2023-09-25 2024-01-0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盐雾浓度在线测量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17146906B (zh) * 2023-11-01 2024-02-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的综合性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708A (zh) * 2009-02-17 2010-08-18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大空间交变式盐雾试验系统
CN102095747A (zh) * 2010-11-19 2011-06-15 南京工业大学 人工气候综合实验系统
CN104280204A (zh) * 2014-09-28 2015-01-14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洞
CN105651974A (zh) * 2015-12-31 2016-06-08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煤矿井下热环境仿真气候室及测试方法
CN206725184U (zh) * 2017-03-28 2017-12-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换热风洞测试系统
CN109506876A (zh) * 2018-11-29 2019-03-22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大气边界层环境风洞中温度层结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10057861A (zh) * 2019-04-11 2019-07-2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房间热环境特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0296A (ja) * 1998-12-15 2000-06-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海塩粒子飛散量予測風洞実験方法
JP2012018035A (ja) * 2010-07-07 2012-01-26 Kitam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風洞試験装置
JP2012040454A (ja) * 2010-08-12 2012-03-01 M Hikari Energy Kaihatsu Kenkyusho:Kk 海水の淡水化装置及び含水物の脱水方法
EP3295143A4 (en) * 2015-05-12 2019-01-23 Croda, Inc. METHOD FOR ANALYZING SPRAY PARTICLES
CN110702357B (zh) * 2019-10-30 2020-06-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708A (zh) * 2009-02-17 2010-08-18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大空间交变式盐雾试验系统
CN102095747A (zh) * 2010-11-19 2011-06-15 南京工业大学 人工气候综合实验系统
CN104280204A (zh) * 2014-09-28 2015-01-14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洞
CN105651974A (zh) * 2015-12-31 2016-06-08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煤矿井下热环境仿真气候室及测试方法
CN206725184U (zh) * 2017-03-28 2017-12-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换热风洞测试系统
CN109506876A (zh) * 2018-11-29 2019-03-22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大气边界层环境风洞中温度层结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10057861A (zh) * 2019-04-11 2019-07-2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房间热环境特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动态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研制;张玉,孟庆林;《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0331;第36卷(第3期);第100-103页 *
太阳能被动蒸发用动态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研制;张玉,孟庆林,陈渊睿;《太阳能学报》;20080530;第29卷(第5期);第1509-5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2506A1 (zh) 2021-05-06
CN110702357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2357B (zh) 一种热湿气候风洞及其多场耦合控制系统
Dehghani-sanij et al. A new design of wind tower for passive ventilation in building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ndy regions
CN102095747B (zh) 人工气候综合实验系统
Boukhanouf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n evaporative cooler for buildings in hot and dry climates
Zhang et al. Hydr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olar evaporativ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porous clay tiles
CN107860644B (zh) 一种可模拟自然环境条件的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
Zhang et al. Simulation analysis on summer condition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tower buildings based on CFD
CN201903520U (zh) 人工气候综合实验装置
Nakielska et al. Increasing natural ventilation using solar chimney
Abdallah Occupant comfort and indoor temperature reduction by using pass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solar chimney concept in hot arid climate
CN104089787B (zh) 基于外环境控制的辐射末端性能测试试验装置
CN110057861A (zh) 一种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房间热环境特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0068444A (zh) 一种水电站河床式半地下厂房通风模型的比例模型试验台
CN102607794B (zh) 墙壁-屋顶式太阳能烟囱实验装置
CN204789426U (zh) 一种建筑墙体相变保温系统保温隔热效果测试装置
CN209166846U (zh) 具有焓差实验室的气候仿真实验室
Cai et al. A study on stratified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model for a large space building
CN202494554U (zh) 墙壁-屋顶式太阳能烟囱实验装置
CN113405761A (zh) 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
Wu et al. Smart Building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und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Environment.
CN206656950U (zh) 一种模拟藻类生长环境的试验箱
Eftekhari Single-sided natural ventilation measurements
Gendelis et al. Monitoring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rmal comfort conditions in experimental buildings for different heating systems and ventilation regimes during heating and cooling seasons
De Carli et al. An innovative building based on active thermal slab systems
Póth et al. The history of the energy and climate concept of the szentágothai research ce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