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6685A -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6685A
CN110696685A CN201910918299.1A CN201910918299A CN110696685A CN 110696685 A CN110696685 A CN 110696685A CN 201910918299 A CN201910918299 A CN 201910918299A CN 110696685 A CN110696685 A CN 110696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rail
locking
contact
rai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82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广枫
单翀皞
徐鸿燕
李红梅
刘明杰
吴江涛
龚孟荣
王刘辉
刘大勇
易培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82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66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6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66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30Power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 B60L5/39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from third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30Power rails
    • B60M1/305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30Power rails
    • B60M1/307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接触轨系统包括顺线路方向设置的多个锚段和多个支架,所述锚段包括接触轨,所述接触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中,部分所述支架为阻止所述接触轨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对相应所述接触轨顺线路方向阻力值为第一预设值。利用第一支架对接触轨产生顺线路方向阻力,阻止了接触轨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从而抵抗接触轨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由此,温度变化不再是制约锚段上限值的考虑因素,理论上锚段长度可以无限延长。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的接触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锚段可无限延长的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系统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接触轨系统包括多个锚段,锚段可由多个接触轨a首尾相接而成。为了避免轨温的受环境或电流影响而发生变化时,会在锚段与锚段之间产生较为明显的断口。为减小断口对车辆取流的影响,每个锚段的两端均设置膨胀接头b,利用膨胀接头b可自由伸缩的结构特性来补偿断口的长度变化。膨胀接头b的补偿能力与其自身的起始滑动阻力和车辆受流器的规格有关,一般地,常规膨胀接头的最大补偿量约为220mm,对应的锚段长度在地下区段为125米左右,在高架区段一般不超过100米。因此,受锚段长度上限值的影响,线路上的接触轨系统是被迫分为若干锚段的,这种接触轨系统的连续性受到了影响了。不难理解,锚段长度越短,相同线路条件下的膨胀接头b数量越多,而该设备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易损坏,不仅影响建设投资,还对施工与运营的工作量存在较大影响。
不仅如此,膨胀接头是靠“间隙”来适应接触轨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纵向形变。集电靴在通过该间隙时,集电靴与膨胀接头之间会发生明显的冲击,冲击强度与间隙的大小、平顺度以及车辆的运行速度等有关。运营实践表明,膨胀接头处是靴轨冲击磨耗的易发部位,膨胀接头的存在会恶化靴轨间的动态关系,对车辆取流质量存在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设备安全,给运营安全造成隐患。而且,由于膨胀接头的存在,影响了靴轨系统的动态关系,限制了接触轨对于更高速度目标值的适应性。目前,采用接触轨供电的线路,运行的速度目标值一般不超过160km/h。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系统,所述接触轨系统包括顺线路方向设置的多个锚段和多个支架,所述锚段包括接触轨,所述接触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中,部分所述支架为阻止所述接触轨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对相应所述接触轨顺线路方向阻力值为第一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部分所述支架为对相应的所述接触轨顺线路方向的阻力值为第二预设值的第二支架,部分所述支架为对相应的所述接触轨顺线路方向的阻力值为第三预设值的第三支架;轨温满足预设条件时,相应的所述接触轨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或所述第三支架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但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主体部、锁紧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通过所述锁紧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夹持部单独围设形成或所述夹持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共同围设形成一侧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形状与所述接触轨的被夹持部位相适配;
所述接触轨与所述腔室的内壁接触;所述锁紧部能够通过所述腔室的内壁对所述接触轨施加顺线路方向的阻力。
上述方案中,所述夹持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接触轨两侧的夹块,两个所述夹块和所述主体部围设形成所述腔室;所述锁紧部包括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设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夹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夹块包括垫块和固定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主体部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垫块的侧壁形成与所述接触轨接触的所述腔室的至少部分内壁。
上述方案中,所述垫块和所述固定块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凸筋,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凸筋适配的凹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夹持部上,所述锁紧部施加的所述阻力通过所述弹性件分散在所述夹持部上。
上述方案中,相邻的两个接触轨无缝连接;和/或
所述锚段还包括分段绝缘器和/或端部弯头,所述端部弯头与位于所述锚段端部的接触轨连接,所述分段绝缘器与所述接触轨相连;所述端部弯头和所述分段绝缘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接触轨无缝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无缝连接包括焊接和粘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形成接触轨系统的方法,所述接触轨系统为上述任一种接触轨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锚段的锁定温度,并在所述锁定温度下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接触轨。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锚段的中部,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锚段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利用第一支架对接触轨产生顺线路方向阻力,阻止了接触轨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对接触轨进行锁定,从而抵抗接触轨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由此,温度变化不再是制约锚段上限值的考虑因素,理论上锚段长度可以无限延长。接触轨系统可以无需设置断口,可以减少甚至取消使用膨胀接头,进而,授流面可以实现不被膨胀接头产生的缝隙隔断,提高受流质量,可避免对靴轨系统的动态关系的影响,提高了接触轨对于更高速度目标值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触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触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支架的爆炸图;
图6为图4中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固定块和弹性件组装后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固定块底部和弹性件组装后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满足强度条件下的温度范围、满足稳定性条件下的温度范围与锁定温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锚段100;端部弯头110;车站120;接触轨130;授流面131;支架200;主体部210;第一安装孔211;第三安装孔212;夹块220;垫块221;垫块的侧壁2211;凸筋2212;固定块222;第二安装孔2221;凹槽2222;梯形槽2223;U型槽2224;腔室230;弹性件240;锁紧部250;锁紧螺栓251;高度螺栓2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系统,如图2所示,接触轨系统包括顺线路方向设置的多个锚段100和多个支架200,接触轨130安装在支架200上;其中,部分支架200为阻止接触轨130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的第一支架200,第一支架200对相应接触轨130顺线路方向阻力值为第一预设值。
支架200对接触轨130既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在接触轨系统顺线路方向产生多个悬挂点;又能够在顺线路方向上对其进行约束。其中,第一支架200可以通过施加阻力值将接触轨130锁定,具体地,第一支架200通过压紧力与摩擦系数的配合,实现对接触轨130的锁定。克服了温度变化时,接触轨130产生顺线路方向的位移,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使用膨胀接头。接触轨上的授流面131也因此更加平顺,有效提升了车辆的受流质量。
非限制地,锚段还包括分段绝缘器和/或端部弯头,端部弯头与位于锚段端部的接触轨连接,分段绝缘器与接触轨相连。
理论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轨系统无需设置断口,无需通过伸缩窜动来释放温度应力,无需设置膨胀接头,通过支架200对接触轨130的约束作用即可限制接触轨130的位移,因而,锚段100的长度可以无限延长。相应地,平面布置时,锚段100长度只需要考虑线路条件和使用功能,因此接触轨系统的平面布置得以大幅优化。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锚段100并不一定需要全线贯通,可能会因为车站120、供电分段及道岔等需求,在岔区、锚段与锚段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空气断口或分段绝缘器作为过渡。对于运行速度要求不高的区段,也可以少量设置膨胀接头作为过渡。因此,实际应用时,接触轨系统的锚段100长度是有限的。如图2所示,锚段100的长度可以是位于两个车站120之间的长度。
特别地,图1中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ll为3000m,锚段的距离l仅为120m,而图2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锚段100的长度即为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l=3000m。
理论上,锚段100长度可以无限延伸的理论基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由本领域力学弹性理论等基本定律可知,锚段100在被完全固定的状态下,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接触轨130热胀冷缩的趋势被限制,因此会在接触轨130内产生压应力(降温时)或拉应力(温升时),这种变化趋势被限制在接触轨130弹性极限范围内时,其形变与荷载成正比,应力与应变也成正比关系。因此,假设长度为l的锚段100,温度变化为Δt℃时,其受到的温度应力σt
Figure BDA0002216837890000061
式中σt为接触轨温度应力,εt表示应变,E代表弹性系数,α是接触轨的线胀系数。从上式可以看出,接触轨的应力大小只与材料自身特性,如线胀系数、弹性系数等,以及温度的变化量有关,而与锚段100长度l无关。
本发明实施例接触轨系统的锚段各接头处,如相邻接触轨130之间、端部弯头110与接触轨130之间、分段绝缘器与接触轨130之间的接头处等,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机械式连接方式,例如:采用鱼尾板和螺栓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锚段中各部件的各接头处采用非机械方式连接。例如:相邻的两个接触轨无缝连接。和/或端部弯头和分段绝缘器分别与相应的接触轨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无缝连接这种非机械连接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授流面131的平顺度。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限于支架200对接触轨130可提供的阻力大小、地形条件等因素,锚段100并不完全不受温度影响,即支架200并不全部是能够完全阻止接触轨130位移的第一支架,还有部分支架200是对接触轨130的约束力小于第一支架对接触轨130的约束力的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
通常,在车站120进站端,岔区、锚段100与锚段100之间设置空气断口或分段绝缘器作为过渡。
具体地,部分支架200为对相应的接触轨130顺线路方向的阻力值为第二预设值的第二支架,部分支架200为对相应的接触轨130顺线路方向的阻力值为第三预设值的第三支架;轨温满足预设条件时,相应的接触轨130能够相对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第二预设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但大于第三预设值。
如果说第一支架对接触轨130的锁定为完全锁定的话,相应地,锚段100中与第一支架相对应的区域为锁定区;第三支架对接触轨130的锁定为非锁定,非锁定指,第三支架对相应的接触轨130的初始阻力值较小,一旦轨温发生变化,相应的接触轨130可以相对第三支架产生顺线路方向的位移,相应地,锚段100中与第三支架相对应的区域为非锁定区。
第二支架对接触轨130的锁定为有条件锁定,有条件锁定介于完全锁定和非锁定之间。具体地,有条件锁定中,只有轨温达到一定值时,相应的接触轨130才可以相对第二支架产生顺线路方向的位移。相应地,锚段100中与第二支架相对应的区域为有条件锁定区。
非限制地,如图2所示,实际应用中,位于两个车站120之间的锚段100中,完全锁定区位于锚段100的中部,非锁定区位于锚段100的两端,从而锚段100产生的顺线路方向位移能够朝向因设置车站120产生的空间收缩。有条件锁定区位于锁定区和非锁定区之间以起到过渡作用。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接触轨可以在伸缩形变的过程中,不发生“卡滞”现象,支架c与接触轨d之间常设置一定的空隙j。空隙j的存在使得接触轨d在支架c中存在较大的自由度,无法保证接触轨d的定位精度,不利于现场的施工调整;同时,接触轨d处于不受约束的状态,静态时无法保持几何状态的准确、稳定,动态时,在集电靴的抬升力作用下,呈自由状态,不利于车辆稳定取流。再者,虽然支架c与接触轨d之间设有间隙,但实际运营中,仍有卡滞现象发生,一旦发生卡滞,轻则造成接触轨的不平顺,影响集电靴和接触轨之间的正常授流质量;严重情况下会造成个别卡滞点支架c受力过大,威胁接触轨的结构安全。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轨中,由于支架200对接触轨130产生阻力,支架200与接触轨130之间不存在如图3所示的空隙B,提升了接触轨130的安装精度与静态稳定性,改善了接触轨130授流面131的平顺性,减少集电靴和接触轨之间的冲击,降低集电靴和接触轨离线率,进一步提高了接触轨的授流质量,使其能够适应更高速度目标值的运行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0包括主体部210、锁紧部250和夹持部,夹持部通过锁紧部250安装在主体部210上;夹持部单独围设形成,或夹持部和与主体部210共同围设形成一侧开口的腔室230,腔室230的形状与接触轨130的被夹持部位相适配;接触轨130与腔室230的内壁接触;锁紧部250能够通过腔室230的内壁对接触轨130施加顺线路方向的阻力。
如图4所示,支架200从接触轨130的上部将其固定,接触轨130的的上部穿设在腔室230内,下部自开口向腔室230外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200适用于上接触式接触轨、下接触式接触轨或侧接触式接触轨,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均匀下接触式接触轨为例进一步说明。
一般地,接触轨130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的工字型,露出腔室230外的一端具有授流面131。如图4和图5所示,腔室230的内壁与接触轨130相适配,腔室230为开口小,内部大的缩口型,接触轨130在腔室230内受到来自上下和左右四个方向的压力,接触轨130在腔室230内的位移被限制。夹持部通过锁紧部250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部210上,从而通过调整夹持部与主体部210的拆卸能够实现对接触轨130的安装。腔室230的内壁可以与接触轨130面接触,也可以是若干的点接触。
接触轨130与腔室230内壁之间紧密接触,提升了接触轨130的安装精度与静态稳定性,改善了接触轨授流面131的平顺性。
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分别位于接触轨130两侧的夹块220,两个夹块220和主体部210围设形成腔室230;锁紧部250包括锁紧螺栓251,锁紧螺栓251穿设于主体部210和夹块220。
如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主体部210呈大致的L型,主体部210与接触轨的授流面131平行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11,每个夹块220上均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1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221,锁紧螺栓251依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21以将夹块220和主体部210缩进,并且通过调整螺栓的锁紧力大小来调控腔室230对接触轨130阻力的大小。
为了方便接触轨130的安装,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211为条形孔。该条形孔优选位于远离L型主体部210的直角部外侧。
为了便于调节支架200的高度,接触轨系统还包括外接支撑架(未示出)和高度调节螺栓260,主体部210与授流面131垂直的一侧设置第三安装孔212,外接支撑架上沿高度方向设置多个第四安装孔,高度调节螺栓260穿设于第三安装孔212和不同高度的第四安装孔以调整支架200的高度。
进一步地,夹块220包括垫块221和固定块222,垫块221位于固定块222和主体部210形成的空间内,垫块221的侧壁2211形成与接触轨130接触的腔室230的至少部分内壁。如图4至图8所示,第二安装孔2221位于固定块222上,锁紧部250将固定块222安装在主体部210上的同时,能够将垫块221夹持在固定块222和主体部210之间。两个垫块221相对设置,且接触轨130与两个垫块221的内壁接触,此时,腔室230具体由垫块221,或垫块221和主体部210共同围设形成。具体地,如图4所示,腔室230由夹持部和主体部210共同围设形成,具体地,如图4所示,腔室230垫块221和主体部210共同围设形成。
将夹块220设置成垫块221和固定块222组合的形式能够满足支架200对接触轨130施加的不同阻力大小的需求。具体地,可根据需要选择具有合适摩擦系数的垫块221的材质,垫块221材质和锁紧螺栓251紧固力矩的配合度,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锁紧效果,例如:垫块221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钢、高强度树脂等绝缘材料,也可采用钢材或合金等导电材料。
垫块221和固定块222之间无法相对运动,而且,垫块221和固定块222两者之间顺线路方向的阻力应大于接触轨与垫块221之间的起始滑动力,确保垫块221与固定块222之间不会发生位移变化。
非限制地,垫块221和固定块222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凸筋2212,另一个上设有与凸筋2212适配的凹槽2222。垫块221和固定块222通过凸筋2212与凹槽2222的配合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0还包括弹性件240,弹性件240安装在夹持部上,锁紧部250施加的阻力通过弹性件240分散在夹持部上。如图4和8所示,锁紧部250的底部与弹性件240抵接,弹性件240通过梯形槽2223和U型槽2224卡接在固定块222上。非限制地,弹性件240为由金属件弯折形成的具有弹性的部件。
在锁紧部250为螺栓锁紧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螺栓施加在固定块222上的作用力面积较小,容易造成传递给垫块221和本体部上的锁紧力分布不均匀。弹性件240能够将锁紧力扩散至固定块222上更大的范围内,避免锁紧力太过集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形成接触轨系统的方法,接触轨系统为上述任一种接触轨系统,方法包括:
确定锚段100的锁定温度,并在锁定温度下连接支架200和接触轨130。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位于锚段100的中部,第三支架位于锚段100的端部,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
锁定温度由接触轨材质、规格尺寸、环境温度范围、接触轨导体载流温升范围等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进行确定。例如:如图10所示,其中,沿单向箭头指向,温度由底到高。通过校核接触轨的强度条件下的温度范围Tmin~max以及满足稳定性条件下的温度范围Tmin~max,以上两个温度范围的交集即锁定温度tmin~max
在对接触轨和支架200进行选型等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
(1)接触轨温度应力(σt)及温度力(F);如前文所述,接触轨温度应力与接触轨自身的材料特性以及温升范围有关,即σt=E×α×Δt,
因此,接触轨的温度力可以表示为:F=σt×A=E×α×Δt×A,其中,A为接触轨的截面积,E代表弹性系数,α是接触轨的线胀系数。
(2)单个支架200的纵向(顺线路方向)阻力值(f);单个支架200所能提供的纵向阻力值大小由支架200自身的强度、支架200与接触轨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压紧力等确定。
f满足公式:f=N×μ,式中,N为线夹与接触轨之间的锁定压力,根据线夹功能特性,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μ为接触轨与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与线夹内衬的垫片材质有关。
(3)支架200的数量(n)
在同样长度范围内,支架200的数量越多,对接触轨的纵向位移限制能力越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支架200数量与支架200的间距大小有关。
(4)相邻两个支架200之间的间距或跨距(l2)
该指标影响锁定装置的数量,同时也对接触轨的平顺度产生影响。支架200与支架200之间的间距越小,支架200的数量越多,接触轨的锁定效果越好,平顺度越高,但投资也会相应增加。
(5)完全锁定区范围的长度(L)
当温度力F确定后,在一定长度范围L内,支架200的数量为n,每个支架200对接触轨130的纵向阻力值为f(系统中允许存在具有不同f值的支架200),当f*n≥F时,则认为在L长度范围内,接触轨可以被完全锁定,其中,可以实现锁定的最小长度,称为Lmin。
若干悬挂点共同受力,抵抗接触轨温度力产生的位移变化趋势;完全锁定区以外,悬挂点所能提供的纵向阻力不足以抵抗接触轨的温度力,应允许在完全锁定区外,接触轨发生少量的位移。
接触轨平顺度是影响接触轨系统授流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接触轨平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合理布置接触轨跨距,确保在跨距范围内因重力而产生的接触轨挠度值,在平顺度指标的允许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上述参数相互影响,使用时需密切配合,以达到预期技术要求。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轨系统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轨系统包括顺线路方向设置的多个锚段和多个支架,所述锚段包括接触轨,所述接触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中,部分所述支架为阻止所述接触轨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对相应所述接触轨顺线路方向阻力值为第一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支架为对相应的所述接触轨顺线路方向的阻力值为第二预设值的第二支架,部分所述支架为对相应的所述接触轨顺线路方向的阻力值为第三预设值的第三支架;轨温满足预设条件时,相应的所述接触轨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或所述第三支架产生顺线路方向位移;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但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主体部、锁紧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通过所述锁紧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夹持部单独围设形成或所述夹持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共同围设形成一侧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形状与所述接触轨的被夹持部位相适配;
所述接触轨与所述腔室的内壁接触;所述锁紧部能够通过所述腔室的内壁对所述接触轨施加顺线路方向的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接触轨两侧的夹块,两个所述夹块和所述主体部围设形成所述腔室;所述锁紧部包括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设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夹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包括垫块和固定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主体部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垫块的侧壁形成与所述接触轨接触的所述腔室的至少部分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和所述固定块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凸筋,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凸筋适配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夹持部上,所述锁紧部施加的所述阻力通过所述弹性件分散在所述夹持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接触轨无缝连接;和/或
所述锚段还包括分段绝缘器和/或端部弯头,所述端部弯头与位于所述锚段端部的接触轨连接,所述分段绝缘器与所述接触轨相连;所述端部弯头和所述分段绝缘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接触轨无缝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连接包括焊接和粘接。
10.一种形成接触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轨系统为权利要求1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接触轨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锚段的锁定温度,并在所述锁定温度下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接触轨。
11.一种形成接触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轨系统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轨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锚段的锁定温度,并在所述锁定温度下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接触轨;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锚段的中部,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锚段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
CN201910918299.1A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Pending CN1106966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8299.1A CN110696685A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8299.1A CN110696685A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6685A true CN110696685A (zh) 2020-01-17

Family

ID=69196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8299.1A Pending CN110696685A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66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6753A (zh) * 2022-09-14 2022-11-22 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轨高差可调式连接接头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2806Y (zh) * 1999-11-04 2000-08-23 刘青香 扣件式钢轨防爬器
CN201677762U (zh) * 2009-11-03 2010-12-22 天长市天广有机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加装滑块的地铁接触轨玻璃钢托架
CN201895588U (zh) * 2010-08-05 2011-07-13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 接触轨刚性绝缘支撑装置
CN201962560U (zh) * 2011-03-14 2011-09-0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钢轨扣件及钢轨扣件连接结构
CN102498245A (zh) * 2009-09-15 2012-06-13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和轨道的固定装置
KR20140110324A (ko) * 2013-03-07 2014-09-17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지지클램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강체전차선 지지시스템
CN204659481U (zh) * 2015-05-12 2015-09-23 南京金城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架空供电轨用悬吊线夹装置
CN106320106A (zh) * 2016-08-24 2017-01-11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连续支撑无砟轨道系统的无缝线路锁定施工方法
CN107512201A (zh) * 2017-08-16 2017-12-26 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接触轨布置安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2806Y (zh) * 1999-11-04 2000-08-23 刘青香 扣件式钢轨防爬器
CN102498245A (zh) * 2009-09-15 2012-06-13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和轨道的固定装置
CN201677762U (zh) * 2009-11-03 2010-12-22 天长市天广有机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加装滑块的地铁接触轨玻璃钢托架
CN201895588U (zh) * 2010-08-05 2011-07-13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 接触轨刚性绝缘支撑装置
CN201962560U (zh) * 2011-03-14 2011-09-0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钢轨扣件及钢轨扣件连接结构
KR20140110324A (ko) * 2013-03-07 2014-09-17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지지클램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강체전차선 지지시스템
CN204659481U (zh) * 2015-05-12 2015-09-23 南京金城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架空供电轨用悬吊线夹装置
CN106320106A (zh) * 2016-08-24 2017-01-11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连续支撑无砟轨道系统的无缝线路锁定施工方法
CN107512201A (zh) * 2017-08-16 2017-12-26 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接触轨布置安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桂林,肖伟强,: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接触轨系统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李宪: "《线路工必读》", 31 January 1085 *
王念红: "《矿井轨道工 初级、中级、高级》", 30 November 200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6753A (zh) * 2022-09-14 2022-11-22 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轨高差可调式连接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6189B2 (en) Conductive rail joint
US6239362B1 (en) Device for compensating variations in the length of tensioned cables, with substantially constant traction
EP3260326B1 (en)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rigid overhead catenary
KR102195372B1 (ko) 신축형 부스덕트 접속부
US20170194781A1 (en) Cable spacer clamp arm liner
CN110696685A (zh)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形成这种接触轨系统的方法
US7111792B2 (en) Extensible connector for conductor rails
US3004097A (en) Busway system
CN208386093U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的支撑架
Slegers Transmission line loading: Sag calculations and high-temperature conductor technologies
US6938742B2 (en) Conductor rail fish-plate
CN2659766Y (zh) 铁道刚性接触网的悬挂装置
CN113415212B (zh) 一种轨道交通连续无缝刚性接触悬挂网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US2303999A (en) Bus-bar mounting
CN212725862U (zh)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端口防护结构
CN212412372U (zh) 双沟滑触线自动补偿装置
CN221747856U (zh) 电缆夹具及电缆安装架
CN110696687A (zh) 接触轨线夹及接触轨系统
US2239582A (en) Overhead line construction for trolley bus systems
US9413146B2 (en) Wiring support structure
JPH08302832A (ja) 構造物等の滑り支承
CN109024258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及其拉力支座线调装置
US2973403A (en) Transmission line spacer
CN219262884U (zh) 一种可调式悬挂安装结构
CN115486398B (zh) 一种限位连接结构、限位连接装置及网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