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0970A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0970A
CN110690970A CN201810739830.4A CN201810739830A CN110690970A CN 110690970 A CN110690970 A CN 110690970A CN 201810739830 A CN201810739830 A CN 201810739830A CN 110690970 A CN110690970 A CN 110690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ple access
data
adjustment factor
signatures
access sign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98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0970B (zh
Inventor
徐修强
陈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398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09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4232 priority patent/WO20200072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0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0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0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0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其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用于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是一种允许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或者接收多组数据。
在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多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使用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对应的数据,并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签名处理后的多组数据。然而,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发送的多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可能不正交,使得经过签名处理之后的多组数据之间可能存在干扰,进而使得网络设备无法正确的接收到该多组数据,导致数据处理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终端设备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其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在上述过程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为每组数据确定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其中,为每组数据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并通过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这样,即使终端设备为多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在通过不同的调整因子对不同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也可以降低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数量较多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较多时,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高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高时,说明该多址接入签名中零元素的数量较多,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低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低时,说明该多址接入签名中零元素的数量较多,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
相应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包括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包括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所使用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解调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数据,其中,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调整因子为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在上述过程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为每组数据确定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其中,为每组数据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并通过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这样,即使终端设备为多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在通过不同的调整因子对不同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也可以降低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数量较多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较多时,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高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高时,说明该多址接入签名中零元素的数量较多,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低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低时,说明该多址接入签名中零元素的数量较多,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
相应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包括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包括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确定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其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
相应地,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所述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所述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确定模块和解调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所使用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解调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解调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数据,其中,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调整因子为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
相应地,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所述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所述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当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为每组数据确定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其中,为每组数据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并通过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这样,即使终端设备为多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在通过不同的调整因子对不同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也可以降低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流程图一;
图2C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流程图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图。请参见图1,在通信系统中包括网络设备101和多个终端设备,该多个终端设备分别记为终端设备102-1、102-2、……、102-6。终端设备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多组数据。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为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等。此外,终端设备也可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本申请并不在此限制。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A,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机21,一个或多个天线22,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3,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24。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提供的任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可选的,网络设备是指例如,5G gNB(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里的基站),或传输和接收点(TRP),或其它5G接入网的网络设备(如微基站)。
可选的,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处理流程可以如图2B或图2C所示: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流程图一。请参见图2B,终端设备依次对码字进行调制、多址接入、层映射、预编码和资源映射。
其中,图2B所示的处理流程适用于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 Shared Access,简称MUSA)、交织格栅多址接入(Interleave-Grid Multiple Access,简称IGMA)、非正交编码接入(Non-orthogonal Coded Access,简称NOCA)、非正交多址接入(Non 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NOMA)、图样分割多址接入(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PDMA)、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简称SCMA)。
相比于现有的未应用多址接入技术的发送上行数据的处理流程,在图2B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终端设备在调制处理与层映射处理之间增加了多址接入处理。
图2C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流程图二。请参见图2C,终端设备依次对码字进行调制和多址接入、层映射、预编码和资源映射。
其中,图2C所示的处理流程适用于SCMA。
相比于现有的未应用多址接入技术的发送上行数据的处理流程,在图2C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终端设备在调制处理中增加了多址接入处理。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机31,一个或多个天线32,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3,一个或多个存储器34,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口35(例如,光纤链路接口,以太网接口,和/或铜线接口等)。所述网络设备能执行本申请提供的任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在本申请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为每组数据确定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其中,为每组数据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并通过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这样,即使终端设备为多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在通过不同的调整因子对不同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也可以降低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调整因子用于与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运算,以使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在幅值(或者功率)上发生变化。
可选的,调整因子可以为一数值,例如,调整因子可以为0.2,5等。
可选的,调整因子与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进行的运算可以为相乘运算、相除运算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运算,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请参见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终端设备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两组数据为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使用的多址接入签名也不同,例如,可以包括如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SCMA技术可以使用稀疏模式(Sparse Pattern)作为多址接入签名。
例如,当长度为4且稀疏度为50%时,可以有如下6种稀疏模式: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61
其中,稀疏度是指稀疏模式中、零元素的数量与元素总数(稀疏模式总长)的比值,稀疏模式的长度(稀疏模式中元素的数量)也可称为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简称SF)。稀疏模式中非零位置的取值由调制符号序列(Modulated Symbol Sequence)确定,例如,长度为2的16个调制符号序列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62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71
例如,当采用稀疏模式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72
作为多址接入签名时,数据比特0000映射为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73
需要说明的是,表1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示意数据比特与调制符号序列的对应关系,并非对数据比特与调制符号的对应关系的限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数据比特与调制符号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种:MUSA、PDMA、NOCA、NOMA、资源扩展多址接入(Resource SpreadingMultiple Access,RSMA)等多址接入技术使用线性扩频序列(Linear SpreadingSequence)作为多址接入签名。
例如,当扩频因子(扩频序列的长度)为4时,可以使用表2所示的、64个长度为4的线性扩频序列作为多址接入签名:
表2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74
数据比特经星座调制后使用线性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即,星座调制后的调制符号与线性扩频序列相乘生成输出符号序列。例如,数据比特经星座调制后的调制符号为α,采用上表中的索引为4的扩频序列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75
进行扩频时,扩频后的输出符号序列为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76
SCMA也可以使用线性扩频序列作为多址接入签名。
在该种情况下,数据的处理流程可以为:N个数据比特经过星座映射后调制成K个调制符号,其中,N=2,3,4,5,6,8等,1<K≤N,K个调制符号分别与K个线性扩频序列相乘然后再相加得到。例如,对于N=4的情形,4个数据比特b1,b2,b3,b4经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QPSK)映射成K=2个调制符号d1,d2(例如,b1,b2映射成d1,b3,b4映射成d2),分别与线性扩频序列w1,w2相乘后相加,即输出为其中,w1,w2为线性扩频序列。
情况三:交织格栅多址接入(Interleave-Grid Multiple Access,简称IGMA)使用格栅映射模式(Grid Mapping Pattern)作为多址接入签名。
例如,对于栅格映射模式的长度为4、密度为0.5的格栅映射模式有如下6种: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82
其中,格栅映射模式的长度是指栅格映射模式的元素总数。
密度是指格栅映射模式中非零位置数量与格栅映射模式的长度的比值。当使用其中某个格栅映射模式作为多址接入签名来处理数据时,格栅映射模式中的每个非零位置映射一个经星座调制后的调制符号,例如,使用格栅映射模式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83
时,数据比特经星座调制后的调制符号α和β分别映射到格栅映射模式中的非零位置,即,映射后的输出符号序列为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084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可行的实现方式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
方式一:终端设备在预设多址接入签名集合中,为至少两组数据随机选择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
其中,预设多址接入签名集合中包括多个预设的多址接入签名。
在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的组数X,在预设多址接入签名集合中随机选择X个多址接入签名,并将该X个多址接入签名随机分给X组数据。其中,X为至少两组数据的组数,X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方式二:终端设备按照选择规则,在预设多址接入签名集合中为至少两组数据选择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
可选的,选择规则可以为:选择长度相同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其中,长度可以为MUSA等技术中的扩频因子的长度或线性扩频序列的长度,SCMA技术中稀疏模式的长度,IGMA技术中格栅映射模式的长度等。
可选的,选择规则还可以为:选择两两正交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规则还可以为其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选择规则,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方式三:终端设备将预设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确定为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
可选的,预设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可以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例如,基站)预先约定的,也可以为在终端设备中预先存储的,也可以为在终端设备中预先定义等。
当然,预设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还可以为其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预设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方式四: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之前,终端设备先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可选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或者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的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
S402、终端设备确定每一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
在一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为各组数据确定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各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
可选的,针对每一组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其中,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可以使得根据两个不正交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还可以使得根据两个正交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相同。
可选的,针对每一组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
例如,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可以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较大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或者,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较大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小的调整因子。
例如,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可以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数量较多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或者,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数量较多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小的调整因子。
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数量较多时,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中的零元素较多时,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例如,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可以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高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或者,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低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小的调整因子。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高时,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的稀疏度较高时,说明该多址接入签名中零元素的数量较多,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例如,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可以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低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或者,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高时,则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小的调整因子。
对于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低时,为该组数据选择较大的调整因子。当多址接入签名的密度较低时,说明该多址接入签名中零元素的数量较多,会使得经过该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较小,若为该组数据选择一个较大的调整因子,则可以使得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的功率增大,进而可以提高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码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并非对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的限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可行的实现方式确定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若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则该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若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该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
其中,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一多址接入签名组内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通过两个正交的多址接入签名对两组数据进行签名,即可使得签名处理后的两组数据之间不存在干扰,以使网络设备可以正确的接收到该两组数据。因此,当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时,可以为该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两组数据选择相同的调整因子。可选的,相同的调整因子可以为1。在该种情况下,由于两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相当于不对两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两组数据对应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时,可以为该两组数据选择相同的调整因子,并通过相同的调整因子,对该两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或者,还可以不对该两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
例如,在MUSA技术中,假设扩频长度为4,则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索引 多址接入签名
0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3 [1 -1 -1 1]
4 [1 1 -j j]
5 [1 1 j -j]
6 [1 -1 -j -j]
7 [1 -1 j j]
在表3所示的多址接入签名中,索引0-索引3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为一个多址接入签名字组,在该多址接入签名组中,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索引4-索引7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为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在该多址接入签名组中,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
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可选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可以包括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可以包括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时,则该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通过两个不正交的多址接入签名对两组数据进行签名,使得签名处理后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干扰,导致网络设备无法正确的接收到该两组数据。因此,当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时,需要为该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两组数据选择不同的调整因子,在通过不同的调整因子对该两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之后,才可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正确的接收到该两组数据。
例如,在MUSA技术中,假设扩频长度为4,则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可以如表4所示:
表4
在表4所示的多址接入签名中,集合G1为第一索引集合,集合G2为第二索引集合。集合G1内的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且集合G1内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集合G2内的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且集合G2内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集合G1中的任意一个多址接入签名与集合G2中的任意一个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且集合G1中的任意一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与集合G2中的任意一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当至少两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时,且相同的调整因子为1时,相当于不对该至少两个签名进行调整,在该种情况下,在S401之后,可以不执行S402,且在S403中,仅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处理对应的数据。
可选的,在S402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先判断是否需要对两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若不需要,则无需执行S402,且在S403中,终端设备仅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对应的数据;若需要,则执行S402-S403。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调整。例如,若两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两两正交,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调整(或者采用相同的功率因子进行调整),否则,需要为两组数据确定不同的调整因子;若两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分组,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调整(或者采用相同的功率因子进行调整),否则,需要为两组数据确定不同的调整因子;若两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属于同一索引集合,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调整(或者采用相同的功率因子进行调整),否则,需要为两组数据确定不同的调整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对确定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403、终端设备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
其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一组数据的调整因子,调整如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该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前的数据、通过该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该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
可选的,可以通过如下可行的实现方式根据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该组数据: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先将该组数据乘以调整因子,然后通过该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对乘以调整因子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
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先通过多址接入签名对该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然后将签名处理后的数据乘以调整因子。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先将该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乘以调整因子,然后再通过乘以调整因子的多址接入签名对该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根据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该组数据的过程,并非对该组数据的处理过程的限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处理过程,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4、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后的至少两组数据。
S405、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所使用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可选的,在S405之前,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导频,以便网络设备根据该导频以及预设的导频与多址接入签名的映射关系确定各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
S406、网络设备确定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使用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相同。
S407、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解调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数据。
由于网络设备在S406中可以确定得到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的对应关系,因此,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得到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以使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解调对应的数据。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为每组数据确定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其中,为每组数据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并通过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这样,即使终端设备为多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在通过不同的调整因子对不同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也可以降低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通过图5所示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两组数据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四组数据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两组数据。请参见图5,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终端设备为第一组数据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为第二组数据确定第二多址接入签名。
其中,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可选的,终端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多个多址接入签名,当终端设备需要为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确定多址接入签名时,直接在预先存储的多个多址接入签名中选择即可。
可选的,针对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两组数据的场景,在终端设备存储多址接入签名时,可以为每个多址接入签名设置一个索引,每个索引对应一个多址接入签名。
例如,在MUSA技术中,假设扩频长度为4,则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可以如表5A或表5B所示:
表5A
索引 多址接入签名
0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3 [1 -1 -1 1]
4 [1 1 -j j]
5 [1 1 j -j]
6 [1 -1 -j -j]
7 [1 -1 j j]
请参见表5A,包括多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其中,每个索引对应一个多址接入签名。在表5A中,可以对多址接入签名进行排序,以使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
例如,预设条件可以为floor(i/K)=floor(j/K)或floor((i-1)/K)=floor((j-1)/K)。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K与扩频长度(扩频序列的长度,即扩频序列中包括的元素个数)相关,例如,当扩频长度为4时,K为4,当扩频长度为2时,K为2。
表5B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31
请参见表5B,包括多个多址接入签名、每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以及每个多址接入签名所在的组索引。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任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不同,不同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可以相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表5A或表5B所示的多址接入签名中分别为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选择多址接入签名。
需要说明的是,S501中为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选择多址接入签名的过程可以参见S401的执行过程,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502、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第一组数据对应的第一调整因子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的第二调整因子。
可选的,若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调整因子与第二调整因子相同。例如,第一调整因子和第二调整因子可以为1。
可选的,若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调整因子与第二调整因子不同,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第一组数据对应的第一调整因子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的第二调整因子。
可以通过至方式判断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
根据第一多址接入签名与第二多址接入签名的共轭转置的乘积,判断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
若该乘积为0,则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若该乘积不为0,则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中可以预先设置两个调整因子,该两个调整因子的大小不同。
例如,该两个调整因子可以为0.5和3,或者,该两个调整因子可以为1和5。
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两个调整因子,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假设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较大时,则该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也较大;假设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为0.5和3,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如表6所示:
表6
数据组的标识 多址接入签名 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
第一组数据 [1 1 1 1] 0
第二组数据 [1 1 j -j] 5
由于第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0)小于第二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5),因此,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和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为第一组数据确定的第一调整因子为0.5,为第二组数据确定的第二调整因子为3。
S5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处理第一组数据,并根据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处理第二组数据。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至少如下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处理第一组数据:
方式一:终端设备可以先通过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对第一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然后将第一调整因子乘以签名处理后的第一组数据。
方式二:终端设备可以先将第一调整因子乘以第一组数据,然后通过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对乘以第一调整因子的第一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
方式三:终端设备可以先将第一调整因子乘以第一多址接入签名,然后通过乘以第一调整因子的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对第一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至少如下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处理第二组数据:
方式一:终端设备可以先通过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对第二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然后将第二调整因子乘以签名处理后的第二组数据。
方式二:终端设备可以先将第二调整因子乘以第二组数据,然后通过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对乘以第二调整因子的第二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
方式三:终端设备可以先将第二调整因子乘以第二多址接入签名,然后通过乘以第二调整因子的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对第二组数据进行签名处理。
S504、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处理后的第一组数据和处理后的第二组数据。
S505、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中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和终端设备中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相同。例如,当终端设备中存储有表5A或表5B所示的多址接入签名时,网络设备中也存储有表5A或表5B所示的多址接入签名。
可选的,在S504之前,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导频,以便网络设备根据该导频以及预设的导频与多址接入签名的映射关系确定各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
S506、网络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第一调整因子、以及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第二调整因子。
网络设备中也存储有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且网络设备中存储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与终端设备中存储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相同。
网络设备中也预先设置有两个调整因子,且网络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与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相同。例如,假设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为0.5和3,则网络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也为0.5和3。
例如,假设网络设备中存储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较大时,则该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也较大;假设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为0.5和3。
假设网络设备在S505中确定得到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分别为0和5,则网络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和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0.5和3),可以确定索引为0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为0.5,索引为5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为3。
S507、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组数据对应第一调整因子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第二调整因子。
可选的,经过第一调整因子处理后的第一组数据的幅值,与经过第二调整因子处理后的第二组数据的幅值不同。例如,经过调整因子0.5处理后的数据的幅值要小于经过调整因子3处理后的数据的幅值。
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组数据的幅值和第二组数据的幅值,确定第一组数据对应第一调整因子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第二调整因子。
S508、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解调第一组数据,根据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解调第二组数据。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一组数据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为第二组数据确定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并根据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处理第一组数据,根据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处理第二组数据,这样,即使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不正交,在通过第一调整因子处理第一组数据、通过第二调整因子处理第二组数据之后,也可以降低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存储有相同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每组数据的调整因子,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准确的确定得到终端设备传输每组数据所使用的调整因子,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解调,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对图5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的,假设为第一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为第一序列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66
为第二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为第二序列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65
其中,sf为序列长度,g1为第一序列的组索引,j为第一序列的索引,g2为第二序列的组索引,k为第二序列的索引。
可以先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1或者方式2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
方式1、获取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的共轭转置的乘积,若乘积为零,则确定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正交,则确定不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否则,则确定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
方式2、判断g1和g2是否相同,若是,则确定不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若否,则确定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
假设第一组数据为dq(2i),第二组数据为dq(2i+1)。
当确定不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时,则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扩展并叠加:
其中,i=0,1,...,M,M为输入信号的长度。[sq(i*sf),......,sq((i+1)*sf-1)]为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
当确定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时,可以先根据终端设备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选择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其中,终端设备对应的MCS可以为基站配置的,也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设置MCS和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选择调整因子时,直接根据终端设备的MCS和该对应关系选择即可,例如,MCS和调整因子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7所示:
表7
MCS (α,β)
MCS-1 (α<sub>1</sub>,β<sub>1</sub>)
MCS-2 (α<sub>2</sub>,β<sub>2</sub>)
MCS-3 (α<sub>3</sub>,β<sub>3</sub>)
MCS-4 (α<sub>4</sub>,β<sub>4</sub>)
…… ……
假设终端设备的MCS为MCS-1,则为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确定得到的一组调整因子为α1和β1,再假设g1大于g2,且预设的调整因子确定规则为:组索引大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大的调整因子,因此,可以确定第一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为α1,第二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为β1
则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扩展并叠加: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62
示例性的,假设为第一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为第一序列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63
为第二组数据选择的多址接入签名为第二序列
其中,sf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长度,j为第一序列的索引,k为第二序列的索引。
可以先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1或者方式2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
方式1、获取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的共轭转置的乘积,若乘积为零,则确定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正交,则确定不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否则,则确定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
方式2、判断floor(j/sf)=floor(k/sf)是否成立,若是,则确定不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若否,则确定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假设第一组数据为dq(2i),第二组数据为dq(2i+1)。
当确定不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时,则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扩展并叠加:
其中,i=0,1,...,M,M为输入信号的长度。[sq(i*sf),......,sq((i+1)*sf-1)]为经过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数据。
当确定需要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功率调整时,可以先根据终端设备对应的MCS选择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其中,终端设备对应的MCS可以为基站配置的,也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设置MCS和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选择调整因子时,直接根据终端设备的MCS和该对应关系选择即可,例如,MCS和调整因子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7所示。
假设终端设备的MCS为MCS-1,则为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确定得到的一组调整因子为α1和β1,再假设j大于k,且预设的调整因子确定规则为:索引大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大的调整因子,因此,可以确定第一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为α1,第二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为β1
则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对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进行扩展并叠加: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7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四组数据。请参见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终端设备为第一组数据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为第二组数据确定第二多址接入签名,为第三组数据确定第三多址接入签名,为第四组数据确定第四多址接入签名。
其中,第一多址接入签名、第二多址接入签名、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两两不同,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正交。
可选的,终端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多个多址接入签名,当终端设备需要为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确定多址接入签名时,直接在预先存储的多个多址接入签名中选择即可。
可选的,针对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四组数据的场景,在终端设备存储多址接入签名时,可以为每个多址接入签名设置一个索引,每个索引对应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每个索引对应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
例如,在MUSA技术中,假设扩频长度为4,则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可以如表8A或表8B所示:
表8A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81
请参见表8A,包括多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其中,每个索引对应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一个索引对应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在表8A中,可以对多址接入签名进行排序,以使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
例如,预设条件可以为floor(i/K)=floor(j/K)或floor((i-1)/K)=floor((j-1)/K)。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K与扩频长度相关,例如,当扩频长度为4时,K为2。
表8B
Figure BDA0001722951260000182
请参见表8B,包括多个多址接入签名、每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以及每个多址接入签名所在的组索引。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任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正交。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不同,不同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可以相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终端设备根据表8A或表8B为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选择多址接入签名时,终端设备在表8A或表8B中选择两个索引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并将选择的两个索引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为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索引0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1 1 1 1]确定为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将索引0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1 1 -1 -1]确定为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将索引2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1 1 -j j]确定为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将索引2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1 1 j-j]确定为第四多址接入签名。
S602、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的第一调整因子,以及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对应的第二调整因子。
可选的,若第一多址接入签名至第四多址接入签名两两正交,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调整因子与第二调整因子相同。例如,第一调整因子和第二调整因子可以为1。
可选的,若第一多址接入签名至第四多址接入签名不两两正交,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调整因子与第二调整因子不同,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第一调整因子和第二调整因子。
由于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正交,因此,只需要分别判断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三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判断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判断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三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判断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址接入签名如表8A所示时,针对任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可以通过S502中的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判断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址接入签名如表8B所示时,针对任意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可以通过S502中的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判断两个多址接入签名是否正交,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中可以预先设置两个调整因子,该两个调整因子的大小不同。
例如,该两个调整因子可以为0.5和3,或者,该两个调整因子可以为1和5。
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两个调整因子,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假设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较大时,则该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也较大;假设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为0.5和3,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如表9所示:
表9
数据组的标识 多址接入签名 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
第一组数据 [1 1 1 1] 0
第二组数据 [1 1 -1 -1] 0
第三组数据 [1 1 -j j] 2
第四组数据 [1 1 j-j] 2
由于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0)小于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2),因此,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和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为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确定的第一调整因子为0.5,为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确定的第二调整因子为3。
S6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处理第一组数据,根据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处理第二组数据,根据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处理第三组数据,根据第四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处理第四组数据。
由于第一调整因子与第二调整因子不同,因此,第一调整因子处理后的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与第二调整因子处理后的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较小。由于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因此,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第一组数据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第二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较小。由于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正交,因此,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第三组数据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处理后的第四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较小。由上可知,可以保证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中,每两组数据之间的干扰都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根据每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的过程可以参见S403或S503,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604、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处理后的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
S605、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多址接入签名至第四多址接入签名。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中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和终端设备中存储的多址接入签名相同。例如,当终端设备中存储有表8A或表8B所示的多址接入签名时,网络设备中也存储有表8A或表8B所示的多址接入签名。
可选的,在S604之前,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导频,以便网络设备根据该导频以及预设的导频与多址接入签名的映射关系确定各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
S606、网络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第一调整因子,以及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和第四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第二调整因子。
网络设备中也存储有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且网络设备中存储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与终端设备中存储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相同。
网络设备中也预先设置有两个调整因子,且网络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与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相同。例如,假设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为0.5和3,则网络设备中预先设置的两个调整因子也为0.5和3。
例如,假设网络设备中存储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为,当一组数据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较大时,则该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也较大;假设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为0.5和3。
假设网络设备在S605中确定得到的四个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分别为0和2,则网络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和预设的两个调整因子(0.5和3),可以确定索引为0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为0.5,索引为2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为3。
S607、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第一调整因子,以及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对应第二调整因子。
可选的,经过第一调整因子处理后的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的幅值,与经过第二调整因子处理后的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的幅值不同。例如,经过调整因子0.5处理后的数据的幅值要小于经过调整因子3处理后的数据的幅值。
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组数据的幅值至第四组数据的幅值,确定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对应第一调整因子,以及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对应第二调整因子。
S608、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解调第一组数据,根据第二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一调整因子解调第二组数据,根据第三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解调第三组数据,根据第四多址接入签名和第二调整因子解调第四组数据。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时,终端设备分别为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确定第一多址接入签名至第四多址接入签名,第一多址接入签名与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第三多址接入签名与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正交。由于第一多址接入签名与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因此,为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确定的相同的调整因子(第一调整因子),由于第三多址接入签名与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正交,因此,为第三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确定的相同的调整因子(第二调整因子)。由于第一多址接入签名与第二多址接入签名正交,第三多址接入签名与第四多址接入签名正交,第一调整因子与第二调整因子不同,因此,可以降低第一组数据至第四组数据中每两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存储有相同的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每组数据的调整因子,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准确的确定得到终端设备传输每组数据所使用的调整因子,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解调,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7,该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11用于,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处理模块12用于,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其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
相应地,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所述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所述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8,该数据处理装置2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1和解调模块22,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2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所使用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解调模块22用于,根据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解调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数据,其中,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调整因子为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9,该终端设备30可以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收发器33及通信总线34,所述通信总线34用于实现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所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控制收发器33等部件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可选的,处理器31可以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S401-S403、图5实施例中的S501-S503、以及图6实施例中的S601-S603。
可选的,收发器33可以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S404、图5实施例中的S504、以及图6实施例中的S604。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0,该网络设备40可以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收发器43及通信总线44,所述通信总线44用于实现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所述存储器4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4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控制收发器43等部件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可选的,处理器41可以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S405-S407、图5实施例中的S505-S508、以及图6实施例中的S605-S608。
可选的,收发器43可以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S404、图5实施例中的S504、以及图6实施例中的S604。
在上述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中,处理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即计算机程序。使得网络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来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异步上行传输的方法,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集成在处理器内部。
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处理的功能,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具体用于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当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为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单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模块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动作,通信单元可执行相应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执行的相应动作,例如,当终端设备的接收模块接收的是射频信号时,通信单元接收的是该射频信号对应的基带信号;当终端设备的发送模块发送的是射频信号时,则通信单元发送的是该射频信号对应的基带信号。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芯片,即终端设备的处理模块是芯片的处理单元,终端设备的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是芯片的通信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处理的功能,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具体用于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当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为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单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处理模块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动作,通信单元可执行相应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执行的动作,例如,当网络设备的接收模块接收的是射频信号时,通信单元接收的是该射频信号对应的基带信号;当网络设备的发送模块发送的是射频信号时,则通信单元发送的是该射频信号对应的基带信号。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具体可以是芯片,即网络设备的处理模块是芯片的处理单元,网络设备的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是芯片的通信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上述的用户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Claims (19)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其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2.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所使用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解调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数据,其中,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调整因子为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
相应地,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所述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所述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10.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为至少两组数据确定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调整因子处理对应的数据,其中,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1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模块和解调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组数据所使用的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不同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不同;
所述解调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和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解调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数据,其中,每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调整因子为根据该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和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其中,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使得根据两个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确定的调整因子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对应的调整因子是根据该组数据对应的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零元素数量、稀疏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预设的调整因子选择规则确定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签名属于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
相应地,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所述两个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多址接入签名组中的多址接入签名是两两正交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多址接入签名中的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索引分属于第一索引集合和第二索引集合,则所述两个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不同,其中,第一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第二索引集合内的索引所指示的多址接入签名对应的调整因子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所在集合的序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的索引还包括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在集合内的序号。
1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739830.4A 2018-07-06 2018-07-0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0690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9830.4A CN110690970B (zh) 2018-07-06 2018-07-0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19/094232 WO2020007263A1 (zh) 2018-07-06 2019-07-01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9830.4A CN110690970B (zh) 2018-07-06 2018-07-0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0970A true CN110690970A (zh) 2020-01-14
CN110690970B CN110690970B (zh) 2021-11-19

Family

ID=6905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9830.4A Active CN110690970B (zh) 2018-07-06 2018-07-0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0970B (zh)
WO (1) WO2020007263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246A (zh) * 2009-05-26 2010-12-0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组播单频网接收信号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2232319A (zh) * 2009-03-09 201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105896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CN106465365A (zh) * 2014-03-28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址接入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6605372A (zh) * 2014-09-30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6878226A (zh) * 2017-02-16 2017-06-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用户多载波稀疏扩频序列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US20180077685A1 (en) * 2016-09-14 2018-03-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CN107872290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标识ue的方法、网络侧设备、ue及系统
WO2018090776A1 (en) * 2016-11-17 2018-05-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2319A (zh) * 2009-03-09 201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02246A (zh) * 2009-05-26 2010-12-0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组播单频网接收信号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6465365A (zh) * 2014-03-28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址接入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6605372A (zh) * 2014-09-30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US20160105896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US20180077685A1 (en) * 2016-09-14 2018-03-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CN107872290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标识ue的方法、网络侧设备、ue及系统
WO2018090776A1 (en) * 2016-11-17 2018-05-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CN106878226A (zh) * 2017-02-16 2017-06-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用户多载波稀疏扩频序列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 Y. KWAN等: "Power control scheme with signature sequence adaptation for DS-CDMA systems", 《2000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0970B (zh) 2021-11-19
WO2020007263A1 (zh)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63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US112120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80957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69918B (zh) Dmrs端口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0650542A (zh)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2319A (zh) 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41644A (zh) 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867086B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19144812A1 (zh) 基于加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8667492B (zh)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EP325590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7733474B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082689A1 (zh)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83547B (zh) Tci状态与dmrs映射关系的确定、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7733617B (zh) 参考信号映射方法及装置
US10707936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69097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865585A (zh) 调制方式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614611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796184A (zh) 基于大规模天线的信息与能量混合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669278B2 (ja) リソースマッピング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7135178B (zh) 一种导频序列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817995A (zh) 数据的非相干传输方法
WO2024065562A1 (e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 mapping and indication schemes
CN110492916A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