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9966B -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9966B
CN110689966B CN201910788702.3A CN201910788702A CN110689966B CN 110689966 B CN110689966 B CN 110689966B CN 201910788702 A CN201910788702 A CN 201910788702A CN 110689966 B CN110689966 B CN 110689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connection
online
information system
med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8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89966A (zh
Inventor
胡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kang Health Industry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kang Health Industry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kang Health Industry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kang Health Industry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887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9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9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9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89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9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 G16H20/1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delivered from dispenser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医疗服务器经由与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的第一连接接收问诊请求,并经由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第二连接将该问诊请求转发至医院信息系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在线患者登记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并响应于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在线患者的接诊,由医疗服务器建立与医生工作站的第三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和第三连接建立医生工作站与该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视频会话。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线上线下医疗资源进行了统一调度和管理,既能改善医院运营管理的效率,又能满足患者随时随地在线咨询和问诊以及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Description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化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导致患者就医时排队、付费等造成拥挤现象,进一步加剧医疗服务效率的下降。基于网络平台的互联网门诊可提供快捷的挂号、预约、就诊等服务,改善了医疗服务效率。但是现有的互联网门诊中由医院安排专职在线医生通对患者进行服务,患者可选择的医生比较少,并且购药以及医保结算等与线下问诊有很大差别,导致用户体验比较差。在现有的医院管理体系中,这样的互联网门诊通常与医院线下资源是两个分离的体系,客户难以享受医院的线下优质资源和服务,就医体验差,同时医院也难以有效管理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安装于在线患者使用的终端设备上的医疗客户端、连接在医院内部网与外网之间的医疗服务器、医院信息系统和医生工作站,其中:医疗客户端用于建立与医疗服务器的第一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向医疗服务器发送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医疗服务器用于经由第一连接接收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并经由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转发至医院信息系统,以及根据经由第二连接收到的医生工作站的地址,建立与医生工作站的第三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和第三连接建立医生工作站与所述医疗客户端之间的视频会话;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用于基于收到的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将该在线患者登记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并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该在线患者的接诊,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医生工作站的地址返回至医疗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生工作站可以包括用于访问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访问模块和用于进行视频会话的视频问诊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可包含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和线下患者的问诊号,并且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下一位患者的接诊,识别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院信息系统还可用于将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分配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并将该问诊号存储于在线患者记录表中或者对于该问诊号设置标志以指示其对应在线患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疗服务器还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连接的终止,经由第二连接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与所述在线患者关联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并将获取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与支付接口一起经由第一连接展现于所述在线患者的医疗客户端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疗服务器还可用于响应于支付操作的完成,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支付状态传递至医院信息系统,以指示按照该在线患者的电子处方进行药品配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互联网门诊的方法,包括:由医疗服务器经由与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接收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并经由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转发至医院信息系统;由医院信息系统基于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将该在线患者登记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并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该在线患者的接诊,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医生工作站的地址返回至医疗服务器;以及由医疗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医生工作站的地址,建立与医生工作站的第三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和第三连接建立医生工作站与该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视频会话。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可包含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和线下患者的问诊号,并且该方法还可包括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下一位患者的接诊,识别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由医院信息系统将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分配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并将该问诊号存储于在线患者记录表中或者对于该问诊号设置标志以指示其对应在线患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由医疗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三连接的终止,经由第二连接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与所述在线患者关联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并将获取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与支付接口一起经由第一连接展现于所述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上;以及由医疗服务器响应于支付操作的完成,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支付状态传递至医院信息系统,以指示按照该在线患者的电子处方进行药品配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诊前、诊中、诊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和方法,满足了患者随时随地在线咨询和问诊以及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医疗服务效率;同时对于各种医疗资源进行了统一调度和管理,改善了医院运营管理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于互联网门诊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便于互联网门诊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现在的医院大都采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对医院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储存、提取、传输、汇总等,以实现医院全面的、自动化的信息化管理。从功能及系统的细分讲,HIS系统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例如挂号子系统、分诊叫号子系统、电子病历管理子系统、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药品信息管理子系统、住院管理子系统、医疗社会保险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等等。简言之,HIS系统涉及到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病人、各种费用、药品、检验设备、检查设备等等方方面面的活动。出于信息安全考虑,HIS系统是建立在各个医院内部网上,医生工作站不能访问例如互联网之类的外网。而医院的互联网门诊系统通常需要连接互联网,接受来自外部网络的患者客户端的问诊请求。因此在现有的医院运营管理中,HIS系统与连接互联网的互联网问诊系统往往互相隔离。在互联网问诊系统中由医院安排专职在线医生对患者进行服务,在线患者可选择的医生资源比较少,并且购药以及医保结算等与线下问诊有很大差别。这样的互联网门诊与医院线下资源是两个分离的体系,客户难以享受医院的线下优质资源和服务,就医体验差,同时医院也难以有效管理和优化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使用率。
图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医疗客户端10、医疗服务器13、医院信息系统14和医生工作站15。其中医疗客户端10可以通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11连接至医疗服务器13以请求相应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器13可以例如通过网络12(例如医院内部网)接入医院信息系统14中,以访问相应医疗资源。医院信息系统14提供有医院信息接口模块141以方便例如医疗服务器13之类的外部计算装置访问医院信息系统14中的数据和资源。其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用于对医院信息系进行访问的医院信息接口模块可以采用WebService技术来实现。医院信息系统14还包含分诊叫号子模块142,其可以将从医疗服务器13收到的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中的问诊号分配至相应门诊队列中,并可以判断是医生工作站所请求的门诊队列中下一患者还是在线患者,若是在线患者,则将接诊该在线患者的医生工作站15的地址通知给医疗服务器13。医疗服务器13基于反馈的医生工作站15的地址建立与该医生工作站15的连接,并进一步基于与在线患者使用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与该医生工作站之间连接在医疗客户端10与医生工作站15之间建立视频会话以方便医生对于在线患者的问诊。
其中医生工作站15包括用于访问医院信息系统14的医疗信息访问模块151和用于与在线患者进行视频会话的视频问诊模块152。出于安全因素,医生工作站位于医院内部网中,可通过其上运行的医疗信息访问模块151存取医院内部数据,但不能访问互联网数据。当医生需要对在线患者进行接诊时,通过连接在互联网与医院内部网之间的医疗服务器13充当代理和网关来建立视频问诊模块152与医疗客户端10之间的视频会话,例如通过诸如RTP之类的实时传输协议。该系统整合了医院的线上和线下资源,可以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就医问诊通道。尽管在示意图中以功能上分开的方式来描述各模块,但应理解这样的描述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图中所示的模块也可以进行组合,可以软件、固件和/或硬件的方式进行实现,并且它们也可以在同一主机或多个主机上执行,其中多个主机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网络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已经预约挂号的在线患者可以通过其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医疗客户端10通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11连接至医疗服务器13,并将对于相应医院和/或医生的问诊请求发送至医疗服务器13。医疗服务器13在通过与医疗客户端10之间的网络连接收到来自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时,可以从中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例如,患者身份证号、就诊卡号、社保卡号等)和门诊号以及所请求访问的医院、科室和/或医生信息等。医疗服务器13可以在对患者身份进行验证之后,通过医疗服务器13与医院信息系统14之间的网络连接将该患者的问诊请求转发至医院信息系统14。医院信息系统14中的分诊叫号子模块142根据该患者问诊请求的到达时间和其中包含的患者门诊号将该在线患者插入至其所请求访问的科室的问诊队列(例如在没有指定医生时的默认队列)或其所访问的医生的问诊队列中。在每个问诊队列中包括在线患者的问诊号以及当前在医院现场签到的患者的问诊号。由于在该医院信息系统中问诊号是基于线上预约时间和现场挂号的时间统一按时间依次分配的,因此每个门诊队列是按照问诊号大小来排序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诊叫号子模块142在将收到的在线患者的问诊号插入相应问诊队列中时还可以对其设置关联标志来指示该问诊号对应的是在线患者。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分诊叫号子模块142除了可以将收到的患者门诊号插入相应问诊队列之外,还可以将该问诊号保存在另一个在线患者记录表中,以供后续通过判断患者的问诊号是否存在于该在线患者记录表中就可确定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
继续参考图1,医生在工作时,通过医生工作站安装的医疗信息访问模块151接入医院信息系统14中叫号接诊。对于医生而言,通过医疗信息访问模块151进行叫号的方式与常规医院现场叫号方式一致,不需发生任何改变,即每次接诊完一位患者之后,直接呼叫其门诊队列中下一位患者即可。响应于医生呼叫下一位患者,分诊叫号子模块142判断处于相应门诊队列中的下一位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例如,分诊叫号子模块142可以通过查询该问诊号是否存在于在线患者记录表中来确定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或者通过与该问诊号关联的标志来判断其是否对应在线患者。如果不是在线患者,则进行正常呼叫,在医院现场的屏幕上显示该患者的姓名和序号,并通过广播进行呼叫。如果确定呼叫的是在线患者,将医生工作站15的内部网IP地址经由医院信息系统14与医疗服务器13之间的连接传输给医疗服务器13。医疗服务器13根据收到医生工作站15的地址建立与该医生工作站的内部网连接,并进而基于与在线患者使用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与该医生工作站之间连接在医疗客户端10与医生工作站15之间建立视频会话,使得医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的视频问诊模块152对线患者进行视频接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线患者的姓名和序号还可以与线下患者一样在医院现场的大屏幕上进行显示,以向排队的患者提示或指示当前就诊信息。
在医生通过视频问诊模块152对在线患者接诊时,可以通过医疗信息访问模块151从医院信息系统14中调取相应患者的历史病历数据进行查看,填写本次就诊的病历数据、开据电子处方,以及将新的病历数据和电子处方保存至医院信息系统14中。随着该新的电子处方的生成,医院信息系统14中例如负责费用结算等事务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可以对该电子处方进行费用核算,产生与该电子处方相关的费用信息。在问诊结束后,医生关闭视频问诊模块152并呼叫下一个患者。医疗服务器13响应于医生工作站15与医疗客户端10之间视频通话的结束,通过医院信息接口模块141从医院信息系统14请求与本次视频问诊相关的电子处方以及相关费用信息,并将电子处方及相关费用信息以及相应支付接口提供至患者的医疗客户端10上。患者通过医疗客户端可以查看电子处方和费用信息,并选择相应的支付接口来完成费用支付。这里的支付接口可以是例如银联在线、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医疗服务器13在收到来自相应支付平台的支付状态信息后,向医院信息系统14回传支付状态信息。医院信息系统14中例如用于药品管理和配送的药品信息管理子系统响应于患者支付操作的完成,根据电子处方取药和配送,通过合作的快递公司等将相应药品配送至患者所留的地址。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电子处方中有一些不合适或不能进行配送的药品,可以提示患者来医院取药。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诊前、诊中、诊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了患者随时随地在线咨询和问诊以及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医疗服务效率。同时对于各种医疗资源进行了统一调度和管理,改善了医院运营管理的效率。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于互联网门诊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1),由医疗服务器经由与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接收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并经由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转发至医院信息系统。其中第一连接建立在诸如互联网之类的公用网络(例如图1中网络11)上,而第二连接建立在诸如医院内部网的专用网络(例如图1中网络12)上。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中可包括患者的身份信息(例如,患者身份证号、就诊卡号、社保卡号等)和门诊号以及所请求访问的医院、科室和/或医生信息等。
在步骤S202),由医院信息系统基于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将该在线患者登记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并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该在线患者的接诊,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医生工作站的地址返回至医疗服务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由医院信息系统将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分配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并将该问诊号存储于在线患者记录表中。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由医院信息系统将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分配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并对于该问诊号设置标志以指示其对应在线患者。其中在每个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包含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和线下患者的问诊号。医院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该患者问诊请求的到达时间和其中包含的患者门诊号将该在线患者插入至其所请求访问的科室的问诊队列(例如在没有指定医生时的默认队列)或其所访问的医生的问诊队列中。
在现在的医院中线下患者缴费挂号后,凭挂号单到相应门诊的分诊台签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该患者的问诊号及签到时间将其插入至相应的门诊队列中进行排队,当医生对当前患者接诊完毕后,通过医生工作站呼叫其门诊队列中的下一位患者,被呼叫的患者可以通过候诊区大屏幕看到提示,也可以通过广播听到语音提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该医院信息系统中每个患者的问诊号是基于线上挂号时间和现场挂号时间统一按时间依次分配的。上述的线下患者相关操作方式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线上患者通过其使用的终端设备上的医疗客户端经由互联网连接至医疗服务器,通过医疗服务器将挂号请求发送至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挂号,医院信息系统按照收到其挂号请求的时间分配问诊号,并将其返回给该线上患者。当线上患者在就诊当天通过医疗服务器将问诊请求发送至医院信息系统中时,也会根据该线上患者的问诊号与其问诊请求到达医院信息系统的时间将其插入至相应的门诊队列中进行排队。在每个门诊队列中对于线上患者和线下患者的问诊号进行统一管理和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门诊队列中患者的排队次序可以是按照其问诊号及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签到的时间来排序的。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排队规则对于每个门诊队列中患者的排队次序进行调整和管理。例如将复诊(例如患者当日多次诊间签到就诊)的患者次序设置为优于初诊患者,又例如,在排队时还考虑门诊就诊时段,将按照挂号时提示的就诊时段就诊的患者次序设置为优于未按照预定的就诊时段就诊的患者,以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分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医生在工作时叫号接诊的方式与常规医院现场叫号接诊方式一致,不发生任何改变,即每次接诊完一位患者之后,直接呼叫其门诊队列中下一位患者即可。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下一位患者的接诊,由医院信息系统识别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例如可以通过查询该问诊号是否存在于在线患者记录表中来确定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或者通过与该问诊号关联的标志来判断其是否对应在线患者。如果确定该医生工作站当前要接诊的患者是在线患者,经由医院信息系统与医疗服务器之间的第二连接将该医生工作站的地址传递至医疗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03),由医疗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医生工作站的地址,建立与医生工作站的第三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和第三连接建立医生工作站与所述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视频会话。医生工作站位于医院内部网中仅存取医院内部数据,但不能访问互联网数据。当医生需要对在线患者进行接诊时,通过连接在互联网与医院内部网之间的医疗服务器13充当代理和网关来建立医生工作站与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视频会话,例如通过诸如RTP之类的实时传输协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线患者的姓名和序号还可以与线下患者一样在医院现场的大屏幕上进行显示,以向排队的患者提示或指示当前就诊信息。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就医问诊通道,满足了患者随时随地在线咨询和问诊以及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医疗服务效率并且便于医院灵活分配线上和线下资源。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于互联网门诊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301-303与上文结合图2所述的实施例的步骤相同,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304)和步骤S305)。其中在步骤S304)由医疗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三连接的终止,经由第二连接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与所述在线患者关联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并将获取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与支付接口一起经由第一连接展现于所述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上。医生通过步骤S303所建立的视频会话对在线患者进行视频问诊时,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相应患者的历史病历数据进行查看,填写本次就诊的病历数据、开据电子处方,以及将新的病历数据和电子处方保存至医院信息系统中。随着该新的电子处方的生成,医院信息系统以对该电子处方进行费用核算,产生与该电子处方相关的费用信息。在问诊结束后,医生关闭该视频会话并呼叫下一个患者。当医疗服务器检测到医生工作站与患者终端设备之间视频通话的结束(例如第三连接被终止)时,可以从医院信息系统请求与本次视频问诊相关的电子处方以及相关费用信息,并将电子处方及相关费用信息以及相应支付接口提供至患者的终端设备上,使得在线患者可以查看其处方并进行费用支付等操作。接着,在步骤S305)由医疗服务器响应于支付操作的完成,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支付状态传递至医院信息系统,以指示按照该在线患者的电子处方进行药品配送。医疗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向医院信息系统回传支付状态信息。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响应于患者支付操作的完成,根据电子处方取药和配送,通过合作的快递公司等将相应药品配送至患者所留的地址。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诊前、诊中、诊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对于各种医疗资源进行了统一调度和管理,改善了医院运营管理的效率,也给满足患者随时随地就医的需求,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本说明书中针对“各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的参考指代的是结合所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短语“在各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地方的出现并非必须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方式组合。因此,结合一个实施例中所示出或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可以整体地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或性质无限制地组合,只要该组合不是非逻辑性的或不能工作。
本说明书中“包括”和“具有”以及类似含义的术语表达,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并不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一”或“一个”也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另外,本申请附图中的各个元素仅仅为了示意说明,并非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做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Claims (8)

1.一种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安装于在线患者使用的终端设备上的医疗客户端、连接在医院内部网与外网之间的医疗服务器、医院信息系统和医生工作站,其中:
医疗客户端,用于建立与医疗服务器的第一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向医疗服务器发送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
医疗服务器,用于经由第一连接接收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并经由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转发至医院信息系统,以及根据经由第二连接收到的医生工作站的地址,建立与医生工作站的第三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和第三连接建立医生工作站与所述医疗客户端之间的视频会话;
医院信息系统,用于基于收到的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将该在线患者登记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并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该在线患者的接诊,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医生工作站的地址返回至所述医疗服务器;
其中所述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包含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和线下患者的问诊号,所述医院信息系统还用于将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分配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并将该问诊号存储于在线患者记录表中或者对于该问诊号设置标志以指示其对应在线患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生工作站包括用于访问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访问模块和用于进行视频会话的视频问诊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信息系统用于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下一位患者的接诊,识别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连接的终止,经由第二连接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与所述在线患者关联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并将获取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与支付接口一起经由第一连接展现于所述在线患者的医疗客户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支付操作的完成,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支付状态传递至医院信息系统,以指示按照该在线患者的电子处方进行药品配送。
6.一种用于互联网门诊的方法,包括:
由医疗服务器经由与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接收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并经由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转发至医院信息系统;
由医院信息系统基于在线患者的问诊请求将该在线患者登记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并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该在线患者的接诊,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医生工作站的地址返回至医疗服务器;以及
由医疗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医生工作站的地址,建立与医生工作站的第三连接,并经由第一连接和第三连接建立医生工作站与该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视频会话;
其中所述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中包含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和线下患者的问诊号,所述方法还包括由医院信息系统将在线患者的问诊号分配至相应医生工作站的门诊队列,并将该问诊号存储于在线患者记录表中或者对于该问诊号设置标志以指示其对应在线患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该医生工作站对于其门诊队列中下一位患者的接诊,识别该患者是否是在线患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医疗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三连接的终止,经由第二连接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与所述在线患者关联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并将获取的电子处方及费用信息与支付接口一起经由第一连接展现于所述在线患者的终端设备上;以及
由医疗服务器响应于支付操作的完成,经由第二连接将该在线患者的支付状态传递至医院信息系统,以指示按照该在线患者的电子处方进行药品配送。
CN201910788702.3A 2019-08-26 2019-08-26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689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8702.3A CN110689966B (zh) 2019-08-26 2019-08-26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8702.3A CN110689966B (zh) 2019-08-26 2019-08-26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9966A CN110689966A (zh) 2020-01-14
CN110689966B true CN110689966B (zh) 2022-05-24

Family

ID=69108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8702.3A Active CN110689966B (zh) 2019-08-26 2019-08-26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99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3052A (zh) * 2020-02-28 2020-07-10 广东人联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问诊方法及系统
CN112002437B (zh) * 2020-09-02 2023-06-02 北京神州视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本地门诊与远程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CN112259214A (zh) * 2020-10-22 2021-01-22 海南亿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9746A (zh) * 2014-10-13 2014-12-24 潘一琦 一种远程诊疗方法及其系统
CN106254383A (zh) * 2016-09-13 2016-12-2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医院远程诊疗方法
CN109003684A (zh) * 2018-07-20 2018-12-14 北京好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问诊咨询系统及其方法
CN109256217A (zh) * 2018-07-30 2019-01-22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问诊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6453B2 (en) * 2008-08-04 2020-09-15 Galenag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remote data gathering and monitoring for diagnosing, staging,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chronic pai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9746A (zh) * 2014-10-13 2014-12-24 潘一琦 一种远程诊疗方法及其系统
CN106254383A (zh) * 2016-09-13 2016-12-2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医院远程诊疗方法
CN109003684A (zh) * 2018-07-20 2018-12-14 北京好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问诊咨询系统及其方法
CN109256217A (zh) * 2018-07-30 2019-01-22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问诊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9966A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9966B (zh) 用于互联网门诊的系统及方法
US7469213B1 (en) Prescription drug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s
US94547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eue management
KR100989798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처방전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030187692A1 (en) Extended order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and method thereof
US11710132B2 (en) User controlled event record system
WO1999052258B1 (en) Interactive telephony system
US8219422B2 (en) Tricare payment process
US20030115085A1 (e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1186231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atient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CN110010221B (zh) 电子处方流转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60335585A1 (en) Service providing server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roduct delivery service thereof
CN114360744A (zh)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问诊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06085353A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その方法、会計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996186B2 (en) Providing global accessibility to prescribed medications
US20050060218A1 (en) Targeted messaging system
JP2003216081A (ja) 情報・広告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広告配信方法
CN114678116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医院就诊系统
JP3344484B2 (ja) 処方箋情報の管理装置
US20210313031A1 (en) System,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verification of pharmacy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
CN115050487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系统
CN114360745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诊疗系统
CN113935635A (zh)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KR20210127890A (ko) 콜백 및 결제 플랫폼을 지원하는 통합 모바일 서비스 시스템
CN111128404A (zh) 一种远程会诊装置、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