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7517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7517A
CN110677517A CN201910870369.0A CN201910870369A CN110677517A CN 110677517 A CN110677517 A CN 110677517A CN 201910870369 A CN201910870369 A CN 201910870369A CN 110677517 A CN110677517 A CN 110677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region
display device
emitting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03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7517B (zh
Inventor
林仕伟
詹为量
简伯儒
吴贞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77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7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7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7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材、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发光结构。基材具有第一区、第二区及透光区。第二区连接于透光区与第一区之间且相对于第一区下陷。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一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二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区的承载面为相对于第一区的承载面倾斜的斜面或凹面。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在手机屏幕上设置前镜头或音讯播放器/接收器等元件,会在屏幕上设置有缺口(notch)或是孔洞(hole)等区域来容纳这些元件。因此,这些缺口或是孔洞则成为了屏幕上的非显示区,使得手机屏幕无法真正的全屏显示。此外,当使用前镜头拍照时,影像的取得也可能会受到旁边的光源干扰,因而降低拍照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可全屏显示或近乎可全屏显示的优点。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材、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发光结构。基材具有第一区、第二区及透光区。第二区连接于透光区与第一区之间且相对于第一区下陷。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一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二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区的承载面为相对于第一区的承载面倾斜的斜面或凹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区的宽度与第二区的宽度的和为a,透光区的宽度为b,且1<a/b≤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有源元件基板。有源元件基板设置于基材上。第一发光结构及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于有源元件基板上且与有源元件基板电性连接。有源元件基板为柔性且服贴于基材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区的承载面为相对于第一区的承载面倾斜的斜面。基材的第一区具有相对于第一区的承载面的底面。第二区的承载面连接于第一区的承载面与第一区的底面之间。斜面与第一区的底面的夹角为θ,20°≤θ≤6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设置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旁的第一调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设置于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旁的第二调光元件。第一调光元件的构造与第二调光元件的构造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的一个的光场分布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峰值。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一个的光场分布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峰值及第二峰值。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且第二方向由第二区的承载面指向透光区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的光场分布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峰值及第二峰值。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第二方向由第二区的承载面指向透光区的上方。靠近透光区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一个的第二峰值与第一峰值的比值大于远离透光区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另一个的第二峰值与第一峰值的比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反射层。反射层设置于基材的第二区上,且位于第二发光结构与基材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多个第一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以第一间距排列,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以第二间距排列,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位于单位面积内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数量大于位于单位面积内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于基材的第二区上,且覆盖第二发光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层具有一开口,与基材的透光区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层具有背向基材的上表面。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之一与上表面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之另一与上表面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而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设置于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上的透镜。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材、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发光结构。基材具有第一区、第二区及透光区。第二区连接于透光区与第一区之间且相对于第一区下陷。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一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二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区的承载面为相对于第一区的承载面倾斜的斜面或凹面。藉此,设置于斜面或凹面上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能使显示装置的透光区具有显示效果,进而实现可全屏显示或近乎可全屏显示的显示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1B为对应图1A之剖线A-A’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C与图1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发光结构于构件关闭或开启时的驱动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至图7为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显示装置
110:基材
111、112、112a:承载面
113:底面
120、120a、120b:第一发光结构
121、122:光场
123、126: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
124、127:第一调光元件
130、130a、130b、130c、130c1、130c2、130d:第二发光结构
131、131a、132、132a:光场
133、137a、137b、138: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
134、134a:第二调光元件
139:透镜
140:有源元件基板
150:反射层
160、160a:绝缘层
161:开口
162:上表面
200:构件
a:宽度的和
b:宽度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1:第一距离
H2:第二距离
R1:第一区
R2:第二区
R3:透光区
P1:第一间距
P2:第二间距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和/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1B为对应图1A之剖线A-A’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材110、多个第一发光结构120以及多个第二发光结构130。基材110具有第一区R1、第二区R2及透光区R3。第二区R2连接于透光区R3与第一区R1之间,且第二区R2相对于第一区R1下陷。其中,第一发光结构120设置于基材110的第一区R1的承载面111上。第二发光结构130设置于基材110的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为相对于第一区R1之承载面111倾斜的斜面,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a也可以为相对于第一区R1的承载面111倾斜的凹面,以使整体画面的连续性较佳,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0a。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区R3可例如是显示装置100上的孔洞或是盲孔,其中或其下方设置有构件200,例如:镜头或音讯播放器/接收器,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有源元件基板140,设置于基材110的第一区R1的承载面111以及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上。其中,有源元件基板140之基底的材质具有柔性,以使有源元件基板140可服贴于基材110上。第一发光结构120及第二发光结构130设置于有源元件基板140上。第一、二发光结构120、130与基材110分别位于有源元件基板140的相对两侧。第一发光结构120及第二发光结构130与有源元件基板140电性连接。也就是说,可利用有源元件基板140上的线路(未示出)驱动第一发光结构120及第二发光结构130。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反射层150。反射层150设置于基材110的第二区R2上。反射层150位于第二发光结构130与基材110之间,且位于第二发光结构130与有源元件基板140之间。
请继续参照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透光区R3的宽度与第二区R2的宽度的和为a,透光区R3之宽度为b,且1<a/b≤3。当第二发光结构130设置于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例如但不限于:斜面)上时,第二发光结构130的光场会分布至透光区R3的正上方,以补偿透光区R3上方的显示画面,进而实现可全屏显示或近乎可全屏显示的显示装置10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为相对于第一区R1的承载面111倾斜的斜面,基材110的第一区R1还具有相对于第一区R1的承载面111的底面113。其中,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连接于第一区R1的承载面111与第一区R1的底面113之间。举例而言,当透光区R3的宽度b介于1毫米至5毫米时,基材110的第二区R2的厚度可介于0.3毫米至8.5毫米,并使承载面112与第一区R1之底面113的夹角θ可介于20°至60°,即20°≤θ≤60°。藉此,能使位于承载面112(例如但不限于:斜面)上的第二发光结构130的光场能更充分地分布至透光区R3的正上方,进而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全屏显示或近乎全屏显示的效果。上述数值仅是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A中所示的第二区R2及透光区R3的形状皆为圆形,但本发明并不对第二区R2及透光区R3的形状加以限制。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光区R3及第二区R2的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方型或其他适合的形状。
图1C与图1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发光结构于构件200关闭或开启时的驱动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C,构件200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透光区R3,且大致上位于第二发光结构130的下方。显示装置100用以显示画面时,第一区R1的第一发光结构120为开启的状态,而第一发光结构120的光场121、122大致上朝第一区R1的上方分布。特别是,需显示全屏画面或近乎全屏画面且构件200关闭(即不需使用构件200)时,可开启第二区R2上的第二发光结构130,使第二发光结构130的光场131、132分布至透光区R3的正上方,以补偿透光区R3上方的显示画面,进而达到全屏显示的效果。
请参照图1D,当构件200处于开启状态(即需使用构件200且构件200为光学元件,例如镜头)时,则可关闭第二区R2上的第二发光结构130或部分的第二发光结构130,以避免影响构件200收光,进而可提升构件200的使用品质(例如:照相品质)。
以下将列举其他实施例以作为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3至图7为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B与图3,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b与图1B中的显示装置1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b的第一发光结构120a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123以及设置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123旁的第一调光元件124。第二发光结构130a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3以及设置于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3旁的第二调光元件134。其中,第一调光元件124的构造与第二调光元件134的构造不同,例如是形状、高度、宽度或其组合不同,而不同位置的第二调光元件134其与下方所设置材料的接触面之斜率随着第二区R2的地形变化也可彼此不同,但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b中,第一发光结构120a的光场分布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峰值。部分的第二发光结构130a的光场分布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分别具有第一峰值及第二峰值。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交错,且第二方向D2由第二区R2的承载面112指向透光区R3的上方。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靠近透光区R3的第二发光结构130a的第二峰值与第一峰值的比值可大于远离透光区R3的第二发光结构130a的第二峰值与第一峰值的比值。藉由上述的设计,可使第一区R1和第二区R2的显示/出光更均匀。
请同时参考图1B与图4,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c与图1B中的显示装置1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c的第一发光结构120b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126以及设置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126旁的第一调光元件127。第二发光结构130b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7a、137b以及设置于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7a、137b旁的第二调光元件134a。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126以第一间距P1排列,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7a(或是137b)以第二间距P2排列,且第二间距P2小于第一间距P1。此外,位于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7a、137b的数量大于位于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126的数量。藉由上述的设计,可使第一区R1和第二区R2的显示/出光更均匀。
请同时参考图1B与图5,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d与图1B中的显示装置1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d还包括绝缘层160,用以封装显示装置100d。绝缘层160为透光材料。其中,绝缘层160设置于基材110的第一区R1及第二区R2上,且覆盖第一发光结构120以及第二发光结构130。此外,绝缘层160还具有一开口161,与基材110的透光区R3重叠,以避免影响构件200的功能。
请同时参考图5与图6,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e与图5中的显示装置100d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e的绝缘层160a于第二区R2上具有多个背向基材110的上表面162、162a、162b、162c、162d,且毎个上表面162、162a、162b、162c、162d之间并不齐平。也就是说,多个第二发光结构130c中的一个第二发光结构130c1与上表面162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一距离H1,多个第二发光结构130c中的另一个第二发光结构130c2与上表面162a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二距离H2,且第一距离H1与第二距离H2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60a除了用以封装外还可作为导光的用途,以使第一区R1和第二区R2的显示/出光更均匀。
请同时参考图1B与图7,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f与图1B中的显示装置1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f中,第二发光结构130d除了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8外,更包括设置于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138上的透镜139。藉由透镜139的设置,可使第一区R1和第二区R2的显示/出光较更均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材、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发光结构。基材具有第一区、第二区及透光区。第二区连接于透光区与第一区之间且相对于第一区下陷。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一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于基材的第二区的承载面上。第二区的承载面为相对于第一区的承载面倾斜的斜面或凹面。藉此,设置于斜面或凹面上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能使显示装置的透光区具有显示效果,进而实现可全屏显示或近乎可全屏显示的显示装置。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材,具有一第一区、一第二区及一透光区,其中该第二区连接于该透光区与该第一区之间且相对于该第一区下陷;
多个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于该基材的该第一区的一承载面上;以及
多个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于该基材的该第二区的一承载面上,其中该第二区的该承载面为相对于该第一区的该承载面倾斜的一斜面或一凹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透光区的一宽度与该第二区的一宽度的和为a,该透光区的该宽度为b,且1<a/b≤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
一有源元件基板,设置于该基材上,其中该些第一发光结构及该些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于该有源元件基板上且与该有源元件基板电性连接,该有源元件基板为柔性且服贴于该基材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区的该承载面为相对于该第一区的该承载面倾斜的该斜面,该基材的该第一区具有相对于该第一区的该承载面的一底面,其中该第二区的该承载面连接于该第一区的该承载面与该第一区的该底面之间,而该斜面与该第一区的该底面的夹角为θ,20°≤θ≤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一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旁的一第一调光元件,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设置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旁的一第二调光元件,而该第一调光元件的构造与该第二调光元件的构造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一发光结构的一个的光场分布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峰值,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一个的光场分布在该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峰值及一第二峰值,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交错,且该第二方向由该第二区的该承载面指向该透光区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的光场分布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峰值及一第二峰值,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交错,该第二方向由该第二区的该承载面指向该透光区的上方;靠近该透光区的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一个的该第二峰值与该第一峰值的比值大于远离该透光区的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另一个的该第二峰值与该第一峰值的比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
一反射层,设置于该基材的该第二区上,且位于该些第二发光结构与该基材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一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该些第一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以一第一间距排列,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以一第二间距排列,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一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每一个包括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位于一单位面积内的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数量大于位于该单位面积内的该些第一发光结构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
一绝缘层,设置于该基材的该第二区上,且覆盖该些第二发光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绝缘层具有一开口,与该基材的该透光区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绝缘层具有背向该基材的一上表面,该些第二发光结构之一与该上表面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距离,该些第二发光结构之另一与该上表面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距离,而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二发光结构的至少一个包括:
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设置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上的一透镜。
CN201910870369.0A 2019-02-20 2019-09-16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677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5644 2019-02-20
TW108105644A TWI688810B (zh) 2019-02-20 2019-02-20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7517A true CN110677517A (zh) 2020-01-10
CN110677517B CN110677517B (zh) 2021-05-28

Family

ID=6907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0369.0A Active CN110677517B (zh) 2019-02-20 2019-09-1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7517B (zh)
TW (1) TWI68881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3129B2 (en) * 2008-06-27 2013-01-29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with aberration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60231771A1 (en) * 2015-02-11 2016-08-11 Acer Incorporated Display equipment and display method
US9507191B2 (en) * 2014-01-07 2016-11-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Window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7947812U (zh) * 2018-04-03 2018-10-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和终端
CN208063261U (zh) * 2018-04-26 2018-11-06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8924279A (zh) * 2018-06-01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TWI643015B (zh) * 2014-11-14 2018-12-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
CN208386751U (zh) * 2018-07-24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386601U (zh) * 2018-03-30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84467U (zh) * 2018-06-04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3129B2 (en) * 2008-06-27 2013-01-29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with aberration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for
US9507191B2 (en) * 2014-01-07 2016-11-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Window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643015B (zh) * 2014-11-14 2018-12-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
US20160231771A1 (en) * 2015-02-11 2016-08-11 Acer Incorporated Display equipment and display method
CN208386601U (zh) * 2018-03-30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947812U (zh) * 2018-04-03 2018-10-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和终端
CN208063261U (zh) * 2018-04-26 2018-11-06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8924279A (zh) * 2018-06-01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08386751U (zh) * 2018-07-24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234A (zh) 2020-09-01
CN110677517B (zh) 2021-05-28
TWI688810B (zh) 2020-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9280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7063448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971197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US7530711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758206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a metal container having differently distant regions from a virtual plane of lamps and LC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970552B1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090213571A1 (en) Back light unit
CN11104856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30608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1994770B2 (en) Curved surface backlight module and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US20080043491A1 (en)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light guiding element thereof
EP2530375B1 (en) Light guide design for edge-illumination in a backlight unit
KR2017007621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05099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417797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therefor
CN110677517B (zh) 显示装置
KR2011007060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22009907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20199856A1 (en) Led chip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60012577A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KR2008003250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42603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3105946A1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240162387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57024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Bairong

Inventor after: Liu Pinmiao

Inventor after: Yang Wenwei

Inventor after: Cai Zhengye

Inventor before: Lin Shiwei

Inventor before: Zhan Weiliang

Inventor before: Jian Boru

Inventor before: Wu Zheny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