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6910A -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6910A
CN110676910A CN201911054985.5A CN201911054985A CN110676910A CN 110676910 A CN110676910 A CN 110676910A CN 201911054985 A CN201911054985 A CN 201911054985A CN 110676910 A CN110676910 A CN 110676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power supply
inductor
circu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49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6910B (zh
Inventor
周宏明
霍兆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49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6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6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6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6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6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其中,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件;升压组件,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增加升压组件的成本远低于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使用低压直流负载的成本,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车载空调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高压直流负载带来的电能损耗更低,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能效比。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背景技术
车载空调,又称驻车空调,特点包括耗油、噪音大、需要从电池取电等。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车载空调包括电池模块(24V直流电池)、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空调内机包括控制模块、降压模块、低压直流风机;空调外机包括控制模块、降压模块、变频控制模块、低压直流压缩机、低压直流风机。车载空调需要电池分别给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供24V直流电压,进而使发动机带动空调压缩机。具体地,空调外机使用24V直流压缩机和24V直流风机,空调内机使用24V直流风机,且为了配合24V直流系统需要使用昂贵的24V直流压缩机。而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全部使用和电池电压相当的低压直流风机和直流压缩机成本极高,并且这种小型低压负载电流大、线材损耗大、能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件;升压组件,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
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件和升压组件,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为高压负载,升压组件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得到直流高压,进而提供给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增加升压组件的成本远低于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使用低压直流负载的成本,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车载空调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高压直流负载带来的电能损耗更低,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能效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升压组件包括:内机升压组件,内机升压组件设置于空调内机内,内机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内机的负载;以及外机升压组件,外机升压组件设置于空调外机内,外机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外机的负载。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内机内部设置内机升压组件,将供电电压升高后供给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在空调外机内部设置外机升压组件,将供电电压升高后供给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通过分别在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内设置升压组件,使得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独立升压,避免相互影响而产生干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包括:变频组件,连接至升压组件,升压组件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变频组件,变频组件被配置为控制空调内机的负载或空调外机的负载;控制组件,连接至变频组件,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变频组件和升压组件;降压组件,接入电池组件与控制组件之间,降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至控制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进入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后,一部分经过升压组件升压后给高压负载和变频组件供电,进而使得变频组件调节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而另一部分通过降压组件降压后给控制组件供电,控制组件与变频组件和升压组件相连接,向变频组件和升压组件发出控制信号,并且控制组件还用于处理空调内机与空调外机的通讯信息,确保空调内机与空调外机之间的正常通讯。强电部分全部在负载内部,满足用户加强绝缘的要求,而设备中间的连接线使用低压24V直流电,保证安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升压组件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控制组件;升压电路,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池组件,升压电路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驱动电路根据控制组件的控制信号驱动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
在该技术方案中,升压组件的驱动电路由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的控制组件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驱动电路驱动升压组件的升压电路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并提供给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由高压直流负载代替低压直流负载,降低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一电阻与第一电容串联成串联电路;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与串联电路并联成第一并联回路;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第一并联回路串联后接入电池组件与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之间;第一电解电容,第一电解电容接入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与地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入第一电感和第一并联回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组件向第一电感充电,第一开关电路关闭,第一电感经第一并联回路向第一电解电容放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对第一开关电路进行开关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电感、第一电解电容组成反激升压拓扑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组件的开关频率控制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升压功能。当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电池组件向第一电感充电,当第一开关电路关闭时,第一电感经第一并联回路向第一电解电容放电,进而使得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升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入第一电感和第一并联回路之间,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端;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与第二二极管并联成第二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端;第三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与第三二极管并联成第三并联回路,第三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接入第三并联回路与驱动电路之间,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的开关或导通使得第一电感充电或者向第一电解电容放电,进而实现升压,第二并联回路、第三并联回路和第四二极管均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其中,第一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升压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五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至电池组件相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第五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至电池组件相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感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第五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接入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负载与地端之间;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入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之间,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端;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入第三电感和第三电容之间,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端;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组件向第二电感充电,第二开关电路关闭,第二电感经过第二电容和第五二极管向第二电解电容放电;第三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组件向第三电感充电,第三开关电路关闭,第三电感经过第三电容和第五二极管向第二电解电容放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对第二开关电路和第三开关电路进行开率控制,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二电解电容组成双路升压拓扑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组件的开关频率控制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升压功能。当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时电池组件的电压加载在第二电感两端,第二电感的电流开始上升,电能存储在第二电感中,当第二开关电路关闭时存储在第二电感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容和第五二极管向第二电解电容放电。当第三开关电路导通时电池组件的电压加载在第三电感两端,第三电感的电流开始上升,电能存储在第三电感中,当第三开关电路关闭时存储在第三电感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经过第三电容和第五二极管向第二电解电容放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升压电路还包括:第六二极管,第六二极管接入第二电感和第五二极管之间,被配置为第二开关电路关闭将第二电感的电能传输至第三电容;第七二极管,第七二极管接入第三电感和第五二极管之间,被配置为第三开关电路关闭将第三电感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电容。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二开关电路关闭时存储在第二电感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通过第六二极管到达第三电容,且此时第三开关电路为导通,所以第三电容的一端与地端连接,即该端的电位为0V,即第三电容两端的电压与加载在第二开关电路上的电压一致。当第三开关电路关闭时存储在第三电感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通过第七二极管到达第二电容,且此时第二开关电路为导通,所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地端连接,即该端的电位为0V,即第二电容两端的电压与加载在第三开关电路上的电压一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开关电路和/或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作为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和/或第三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端;第四电阻和第八二极管,第四电阻与第八二极管并联成第四并联回路,第四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端;第五电阻和第九二极管,第五电阻与第九二极管并联成第五并联回路,第五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第十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的阴极接入第五并联回路与驱动电路之间,第十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开关或导通使得第二电感充电或者向第二电解电容放电,或者通过控制第三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开关或导通使得第三电感充电或者向第二电解电容放电,进而实现升压,第四并联回路、第五并联回路和第十二极管均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其中,第二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内机的负载为内机风机;空调外机的负载为外机风机和/或外机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使用升压组件将电压升高到200V至300V,分别供给内机高压直流风机、外机高压直流压缩机和外机高压直流风机,保证高压负载稳定运行,提升系统的能效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为以下任一种:12V、24V、48V。
在该技术方案中,升压组件可以将12V、24V、48V的直流电升压到200V至300V直流电,从而提供给高压直流负载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空调外机;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被配置为向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供电。
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空调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因此该车载空调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车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车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车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车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车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车载空调的升压组件的电路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车载空调的升压组件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载空调,图2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车载空调包括:
空调内机202;
空调外机204;
电池组件206;
升压组件208,升压组件208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内机负载2004和/或空调外机负载2006。
如图2所示,升压组件208可设置为一个独立的组件;如图3所示,升压组件208也可分别设置在空调内机202和空调外机204中。
如图4所示,升压组件208包括:
内机升压组件2082,内机升压组件2082设置于空调内机202内,内机升压组件2082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内机负载2004;以及
外机升压组件2084,外机升压组件2084设置于空调外机内,外机升压组件2084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外机负载2006。
如图5所示,空调内机202和/或空调外机204包括:
变频组件2002,连接至内机升压组件2082或外机升压组件2084,内机升压组件2082或外机升压组件2084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变频组件2002,变频组件2002被配置为控制空调内机负载2004或空调外机负载2006;
控制组件2008,连接至变频组件2002,控制组件2008被配置为控制变频组件2002,以及内机升压组件2082或外机升压组件2084;
降压组件2010,接入电池组件206与控制组件2008之间,降压组件2010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至控制组件2008。
电池组件206输出电压为24V,内机升压组件2082或外机升压组件2084升压后的电压为220V。
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空调,升压组件208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得到直流高压,进而提供给空调内机202和/或空调外机204的高压负载。增加升压组件208的成本远低于空调内机202和空调外机204使用低压直流负载的成本,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车载空调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高压直流负载带来的电能损耗更低,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能效比。通过分别在空调内机202和空调外机204内设置升压组件,使得空调内机202和空调外机204独立升压,避免相互影响而产生干扰。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进入空调内机202和/或空调外机204后,一部分经过升压组件208升压后给高压负载和变频组件2002供电,进而使得变频组件2002调节空调内机202和/或空调外机204的高压负载。而另一部分通过降压组件2010降压后给控制组件2008供电,控制组件2008与变频组件2002和升压组件208相连接,向变频组件2002和升压组件208发出控制信号,并且控制组件2008还用于处理空调内机202与空调外机204的通讯信息,确保空调内机202与空调外机204之间的正常通讯。强电部分全部在负载内部,满足用户加强绝缘的要求,而设备中间的连接线使用低压24V直流电,保证安全。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车载空调的升压组件的电路结构图。其中,该升压组件包括:
驱动电路802,驱动电路802的输入端连接至控制组件2008;
升压电路804,升压电路804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池组件206,升压电路804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电路802的输出端,升压电路804的输出端连接至空调内机负载2004和/或空调外机负载2006;驱动电路802根据控制组件2008的控制信号驱动升压电路804,升压电路804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升压;
升压电路804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感L1、第一电解电容E1、第一开关电路K1;
第一开关电路K1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二电阻R2、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驱动电路802中芯片IC的INA端接并联的电阻和电容,其作用为滤波,VDD端接并联的电容,其作用为滤波。
其中,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串联成串联电路,第一二极管D1与串联电路并联成第一并联回路,第一电感L1与第一并联回路串联后接入电池组件206与空调内机负载2004和/或空调外机负载2006之间,第一电解电容E1接入空调内机负载2004和/或空调外机负载2006与地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K1的输入端连接至驱动电路802,第一开关电路K1的输出端接入第一电感L1和第一并联回路之间。驱动电路802对第一开关电路K1进行开关控制,第一开关电路K1、第一电感L1、第一电解电容E1组成反激升压拓扑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组件2008的开关频率控制升压电路804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升压功能。当第一开关电路K1导通时,电池组件206向第一电感L1充电,当第一开关电路K1关闭时,第一电感L1经第一并联回路向第一电解电容E1放电,进而使得升压电路804的输出电压升压。
第一开关电路K1的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接入第一电感L1和第一并联回路之间,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接地端,第二电阻R2与第二二极管D2并联后一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端,第三电阻R3与第三二极管D3并联后一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802的输出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接入第三电阻R3和第三二极管D3的并联回路与驱动电路802之间,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端。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开关或导通使得第一电感L1充电或者向第一电解电容E1放电,进而实现升压。
其中,第一晶体管Q1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车载空调的升压组件的电路结构图。其中,该升压组件包括:
驱动电路802,驱动电路802的输入端连接至控制组件;
升压电路804,升压电路804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池组件206,升压电路804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电路802的输出端,升压电路804的输出端连接至空调内机负载2004和/或空调外机负载2006;驱动电路802根据控制组件2008的控制信号驱动升压电路804,升压电路804将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升压;
升压电路804包括: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五二极管D5、第二电解电容E2、第二开关电路K2、第三开关电路K3、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六二极管D6接入第二电感L2和第五二极管D5之间,被配置为第二开关电路K2关闭将第二电感L2的电能传输至第三电容C3;第七二极管D7接入第三电感L3和第五二极管D5之间,被配置为第三开关电路K3关闭将第三电感L3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电容C2;
第六电阻R6与第四电容C4的并联回路与第五二极管D5并联;
第二开关电路K2和/或第三开关电路K3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四电阻R4、第八二极管D8、第五电阻R5、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作为第二开关电路K2的输出端和/或第三开关电路K3的输出端,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端;第四电阻R4与第八二极管D8并联成第四并联回路,第四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端;第五电阻R5与第九二极管D9并联成第五并联回路,第五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802的输出端;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接入第五并联回路与驱动电路802之间,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接地端。
驱动电路802中芯片IC的INA端和INB端分别接并联的电阻和电容,其作用为滤波,VDD端接电容,其作用为滤波。
其中,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至电池组件206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第五二极管D5连接至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至电池组件206相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通过第五二极管D5连接至第二电解电容E2;第二电解电容E2接入空调内机负载2004和/或空调外机负载2006与地端之间;第二开关电路K2的第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802,第二开关电路K2的第二端接入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之间,第二开关电路K2的第三端接地端;第三开关电路K3的第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802,第三开关电路K3的第二端接入第三电感L3和第三电容C3之间,第三开关电路K3的第三端接地端;第二开关电路K2导通,电池组件206向第二电感L2充电,第二开关电路K2关闭,第二电感L2经过第二电容C2和第五二极管D5向第二电解电容E2放电;第三开关电路K3导通,电池组件206向第三电感L3充电,第三开关电路K3关闭,第三电感L3经过第三电容C3和第五二极管D5向第二电解电容E2放电。
驱动电路802对第二开关电路K2和第三开关电路K3进行开率控制,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二开关电路K2、第三开关电路K3和第二电解电容E2组成双路升压拓扑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组件2008的开关频率控制升压电路804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升压功能。当第二开关电路K2导通时电池组件206的电压加载在第二电感L2两端,第二电感L2的电流开始上升,电能存储在第二电感L2中,当第二开关电路K2关闭时存储在第二电感L2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容C2和第五二极管D5向第二电解电容E2放电。当第三开关电路K3导通时电池组件206的电压加载在第三电感L3两端,第三电感L3的电流开始上升,电能存储在第三电感L3中,当第三开关电路K3关闭时存储在第三电感L3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经过第三电容C3和第五二极管D5向第二电解电容E2放电。
当第二开关电路K2关闭时存储在第二电感L2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通过第六二极管D6到达第三电容C3,且此时第三开关电路K3为导通,所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地端连接,即该端的电位为0V,即第三电容C3两端的电压与加载在第二开关电路K2上的电压一致。当第三开关电路K3关闭时存储在第三电感L3中的能量开始释放,一部分通过第七二极管D7到达第二电容C2,且此时第二开关电路K2为导通,所以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地端连接,即该端的电位为0V,即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与加载在第三开关电路K3上的电压一致。
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电路K2的晶体管的开关或导通使得第二电感L2充电或者向第二电解电容E2放电,或者通过控制第三开关电路K3的晶体管的开关或导通使得第三电感L3充电或者向第二电解电容E2放电,进而实现升压,第四并联回路、第五并联回路和第十二极管D10均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其中,第二晶体管Q2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内机的负载为内机风机;空调外机的负载为外机风机和/或外机压缩机。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升压组件208将电压升高到100V至450V,分别供给内机高压直流风机、外机高压直流压缩机和外机高压直流风机,保证高压负载稳定运行,提升系统的能效比。其中,高压直流压缩机的工作电压范围可以为100V至450V。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6的供电电压为以下任一种:12V、24V、48V。
在该实施例中,升压组件208可以将12V、24V、48V的直流电升压到200V至300V直流电,从而提供给高压直流负载使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空调外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被配置为向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供电。
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空调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因此该车载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供电装置包括:
电池组件;
升压组件,所述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组件包括:
内机升压组件,所述内机升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内机内,所述内机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以及
外机升压组件,所述外机升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外机内,所述外机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和/或所述空调外机包括:
变频组件,连接至所述升压组件,所述升压组件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变频组件,所述变频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或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
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变频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变频组件和所述升压组件;
降压组件,接入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所述降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至所述控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组件包括: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
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所述升压电路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控制组件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成串联电路;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串联电路并联成第一并联回路;
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并联回路串联后接入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之间;
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接入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与地端之间;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并联回路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电池组件向所述第一电感充电,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关闭,所述第一电感经所述第一并联回路向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放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入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并联回路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端;
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成第二并联回路,所述第二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端;
第三电阻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成第三并联回路,所述第三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接入所述第三并联回路与所述驱动电路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五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
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解电容;
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解电容;
所述第二电解电容接入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与地端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入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端;
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入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三电容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端;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电池组件向所述第二电感充电,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关闭,所述第二电感经过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五二极管所述向所述第二电解电容放电;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电池组件向所述第三电感充电,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关闭,所述第三电感经过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五二极管所述向所述第二电解电容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
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接入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五二极管之间,被配置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关闭将所述第二电感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容;
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接入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五二极管之间,被配置为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关闭将所述第三电感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或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
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和/或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端;
第四电阻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八二极管并联成第四并联回路,所述第四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端;
第五电阻和第九二极管,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九二极管并联成第五并联回路,所述第五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第十二极管,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接入所述第五并联回路与所述驱动电路之间,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内机的负载为内机风机;
所述空调外机的负载为外机风机和/或外机压缩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为以下任一种:12V、24V、48V。
12.一种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内机;
空调外机;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所述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被配置为向所述空调内机和/或所述空调外机供电。
CN201911054985.5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Active CN110676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985.5A CN110676910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985.5A CN110676910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6910A true CN110676910A (zh) 2020-01-10
CN110676910B CN110676910B (zh) 2022-12-23

Family

ID=6908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4985.5A Active CN110676910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69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608A (zh) * 2020-01-20 2020-06-05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车载空调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5328A (ja) * 1997-08-29 1999-03-16 Daikin Ind Ltd 蓄電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077508A (ja) * 2001-08-30 2003-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燃料電池インバータ出力システム
CN200993455Y (zh) * 2006-12-13 2007-12-19 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车用直流变频空调控制电路
CN101418983A (zh) * 2007-10-23 2009-04-29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器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1951150A (zh) * 2010-08-30 2011-01-19 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升压装置及led照明系统
CN103996389A (zh) * 2014-05-08 2014-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4608591A (zh) * 2015-01-26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系统
CN205664527U (zh) * 2016-05-31 2016-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光伏控制系统
CN107710592A (zh) * 2015-05-20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
CN208365663U (zh) * 2018-06-20 2019-01-11 广东希塔变频技术有限公司 太阳能空调系统
CN110154676A (zh) * 2019-05-05 2019-08-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外机接线检测方法、车载空调器及其供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5328A (ja) * 1997-08-29 1999-03-16 Daikin Ind Ltd 蓄電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077508A (ja) * 2001-08-30 2003-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燃料電池インバータ出力システム
CN200993455Y (zh) * 2006-12-13 2007-12-19 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车用直流变频空调控制电路
CN101418983A (zh) * 2007-10-23 2009-04-29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器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1951150A (zh) * 2010-08-30 2011-01-19 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升压装置及led照明系统
CN103996389A (zh) * 2014-05-08 2014-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4608591A (zh) * 2015-01-26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系统
CN107710592A (zh) * 2015-05-20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
CN205664527U (zh) * 2016-05-31 2016-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光伏控制系统
CN208365663U (zh) * 2018-06-20 2019-01-11 广东希塔变频技术有限公司 太阳能空调系统
CN110154676A (zh) * 2019-05-05 2019-08-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外机接线检测方法、车载空调器及其供电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中彬: "一种内燃机车空调控制逆变电源设计", 《铁道机车与动车》 *
纪长龙: "SS4改型机车控制电路异常接地现象分析",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608A (zh) * 2020-01-20 2020-06-05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车载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1231608B (zh) * 2020-01-20 2021-08-20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车载空调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6910B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1531B (zh) 供电控制电路和车载空调
CN103053105B (zh) 双向电流双升压平方dc/dc转换器
CN101917054A (zh) 带太阳能电池的直流变频空调器
CN112428840B (zh) 充放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3227610A (zh) 电机控制电路和汽车
CN105202666A (zh) 太阳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89771A (zh) 家电设备及其电压调节电路
CN110676910B (zh)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JP2020533946A (ja) Dc/dcコンバータを備える車両充電器
CN206323297U (zh) 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10562058B (zh) 一种充放电电路、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0774995B (zh)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CN111404387A (zh) 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dc的集成电路、电动汽车
CN210680342U (zh)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CN111555614A (zh) 汽车双电源系统的交错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1249B (zh)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车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7063564U (zh) 轻负载高压供电电路
CN213937521U (zh)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三级拓扑结构充电机
KR20190070784A (ko) 차량용 전력 제어 장치
CN210405094U (zh) 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双向直流变换器和电器设备
CN210027066U (zh) 一种移动型充电车装置
CN103023313A (zh) 一种分压式降压Cuk变换器电路
CN208174536U (zh) 供电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1404405A (zh) 降压整流电路和无线充电车端控制单元
CN103512160B (zh) 空调器、空调器充电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