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2115A -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2115A
CN110672115A CN201911066462.2A CN201911066462A CN110672115A CN 110672115 A CN110672115 A CN 110672115A CN 201911066462 A CN201911066462 A CN 201911066462A CN 110672115 A CN110672115 A CN 110672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observation
angle
digital
azim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64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2115B (zh
Inventor
张敬卓
陈杰生
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9110664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2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2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2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2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2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3/00Combined instruments indicating more than one navigational value, e.g. for aircraft; Combined measuring device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of movement, e.g. distance, speed or accel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解决低空超低空近程机动目标的定位问题,以弥补低空雷达探测盲区。针对“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空情受多种因素影响,信息精度低、离散性大等问题,本发明从多源空情信息融合的角度出发,方法建立了目标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估计值代替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交叉定位算法估计目标距离信息,从而获得目标航迹。本发明适用于地面观察哨空情系统,展现战场态势,并为地面雷达提供目标指示。

Description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属于低空目标探测领域,解决低空或超低空近程机动目标的定位问题,弥补低空雷达探测盲区,适用于地面观察哨空情系统,并为地面雷达提供目标指示。
背景技术
低空目标探测主要由低空雷达、光电复合探测设备等技术复杂的高端产品主导。此类产品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使用推广受限等问题突出。由于电磁干扰、地球曲率和复杂地形等多种因素限制,地基雷达对低空目标发现距离短,火力单元无法在短时间内对空中目标作出有效响应。对于低空或超低空突防空袭目标,地基雷达基本无法完成空情保障,对具备隐身特性、干扰特性目标或高山丛林地区环境下,矛盾更加尖锐。激光测距测量距离有限,由于目标表面的漫反射作用,返回激光信号弱,通常仅支持3000米以内的目标,而对于机动目标,还存在测距稳定性差的问题,无法连续录取距离参数。
目前,新型地面“观察哨”利用数字望远镜和无线网络可实时观测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等空情信息,并上报到指挥信息中心平台端,但是所录取原始数据与雷达空情相比,精度低、抖动大、非平稳,而且缺乏目标距离信息,对目标进行定位并获取航迹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空情所录取原始数据与雷达空情相比,精度低、抖动大、非平稳,且缺乏目标距离信息,无法直接获取目标航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
假设空中运动目标在短时间内保持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建立地面直角坐标,如图1所示;图中,O点为坐标原点,取地面中心雷达站所在位置;Ox在通过原点的水平面内,指向正北方向为正;Oy垂直于水平面,指向上方为正,表征运动目标高度;Oz垂直于Ox和Oy,按照右手法则指向正东为正。OA为观测哨A所在的位置,OB为观测哨B所在的位置,并分别以OA和OB为原点建立地面参数坐标系。
目标水平投影和数字望远镜之间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方位角,记为θ;目标和数字望远镜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高低角,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21
方位角θ和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22
可利用现有的数字电子望远镜获取,均为已知数据,A和B获取的观测数据方位角和高低角时间序列分别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23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24
由于观测数据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26
缺乏距离信息且数据质量差,本发明建立了目标方位角和高低角的运动规律,并根据观测数据对目标角度信息进行估计,利用估计值代替真值,采用交叉定位算法获取目标距离信息,并采用坐标转换最终得到目标相对于O点的航迹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27
若存在更多的观测哨则对两两交叉定位后航迹进行信息融合,有效提高航迹质量,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观测数据:
利用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连续跟踪同批运动目标,分别获取观测数据并传送至指挥信息中心平台端;所述观测数据包括目标的实时方位角θ和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28
步骤2)基于各数字望远镜获取的观测数据,分别建立运动目标的角度信息变化规律:
2.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所述角度信息变化规律包括方位角变化规律和高低角变化规律;
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θ=arctan[a(t-tx)]+θx
高低角的变化规律:
式中:
{a,txx}为目标的方位角变化规律参数,假设目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a,txx}三个参数为常量;
a=v/rx,v为目标的速度,rx为目标航路捷径;
tx为目标飞行至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时刻;
θx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的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方位角参数;
{a,b,tx}为目标的高低角变化规律参数;
t为对运动目标观测的时间变量;
2.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所述角度信息变化规律为高低角的变化规律: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32
式中:
{c,d,tx}为目标的高低角变化规律参数,若目标保持平直匀速飞行,这些参数则为常数;
t为对运动目标观测的时间变量;
tx为目标飞行至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时刻;
步骤3)求解目标的角度变化规律参数:
基于观测数据,利用LM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估计参数{a,txx},{a,b,tx};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估计参数{c,d,tx};
步骤4)计算估计值;
4.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
将步骤3)估计的参数{a,txx}和{a,b,tx}带入步骤2.1)中相应的角度变化规律公式,分别计算各数字望远镜所获取观测数据中的方位角在时刻t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41
和高低角在时刻t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42
4.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
将步骤3)估计的参数{c,d,tx}带入步骤2.2)中相应的角度变化规律公式,分别计算各数字望远镜所获取观测数据中的高低角在时刻t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43
步骤5)交叉定位
5.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
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任意选取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对所选取的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所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得到目标斜距RA或RB
5.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
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任意选取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对所选取的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所对应的目标方位角的观测值和高低角的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得到目标斜距RA或RB
步骤6)计算运动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坐标:
6.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
以地面中心雷达为坐标原点构建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利用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或B的方位角估计值、高低角估计值和斜距计算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51
式中:(x,y,z)为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A,yA,zA)为数字望远镜A的地面坐标;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52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53
分别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xB,yB,zB)为数字望远镜B的坐标,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55
分别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
6.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
以地面中心雷达为坐标原点构建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利用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或B的方位角观测值、高低角估计值和斜距计算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57
式中:(x,y,z)为目标坐标;(xA,yA,zA)为数字望远镜A的坐标;θA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方位角的观测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58
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高低角的估计值;(xB,yB,zB)为数字望远镜B的坐标,θB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方位角的观测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59
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高低角的估计值;
步骤7)获取运动目标航迹;
计算运动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斜距时间序列,从而得到运动目标航迹;
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1
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高低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2
目标相对地面中心雷达的斜距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3
上述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斜距的计算公式,对非小航路捷径目标和小航路捷径目标均适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8):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或小航路捷径目标,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遍历选取任意两个数字望远镜,分别进行两两交叉定位,然后利用步骤6)-7)的方法,分别求得基于每两个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然后按加权平均法合成运动目标航迹的位置信息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5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6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7
其中:
i为时间索引;α(k),β(k),γ(k)分别为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目标斜距加权平均合成时各数字望远镜对应的权值;k=1,2,…,P;P为两两交叉定位所对应航迹的数量,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8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69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
进一步地,在步骤1)、步骤2)之间,先对各数字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分别进行数据预处理,具体如下:
A、剔除观测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并插值:
将t1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2
t2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3
tn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4
若ti时刻与tj时刻,θi=θj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5
则令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6
所述i≠j,i=1,2,…n,j=1,2,…n;
B、剔除观测数据中偏离过大的数据,并插值:
B1、利用数字望远镜多次连续观测任意运动目标,获取相应的观测数据;
B2、对每次连续观测获取的观测数据,分别计算观测数据与运动目标方位角、高低角估计值偏离的方差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7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8
B3、计算步骤B2所得所有观测角度数据与运动目标角度估计值偏离的方差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9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0
开方得到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1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2
B4、将所述步骤1)中观测数据中每个时刻对应的方位角和高低角分别与步骤B3所得到的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4
进行比较,若某个时刻tk所对应的方位角θk与其估计值偏离大于等于所述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5
的3-5倍,表示该方位角θk偏离过大,则令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6
若某个时刻tg所对应的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7
与其估计值偏离大于等于所述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8
的3-5倍,表示该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19
偏离过大,则令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720
进一步地,步骤5)中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观测数据的交叉定位。
进一步地,步骤5)中采用下述公式对观测数据或者观测数据的估计值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81
进一步地,步骤5.1)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估计值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82
步骤5.2)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的观测值和高低角的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83
进一步地,步骤5.1)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估计值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84
步骤5.2)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的观测值和高低角的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进一步地,步骤B2中,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观测数据与运动目标方位角、高低角估计值偏离的方差: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86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87
其中:
为ti时刻的方位角观测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92
为ti时刻方位角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93
为ti时刻高低角观测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094
为ti时刻高低角估计值。
进一步地,步骤2)中,运动目标是否为小航路捷径目标的判断方法为:
利用N个观测点估计目标运动规律,N的取值与目标速度和观测采样周期有关,建议值5-10,若N个观测点方位角满足:θi+N-1i∈(θlu),θi为第i个观测点的方位角,θi+N-1为第i+N-1个观测点的方位角,θl为下限值,θu为上限值,则认为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进入步骤1)。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充分利用多源空情信息,能够较准确地获取运动目标航迹。
2、本发明建立了目标运动规律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重复数据和偏离过大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方位角和高低角的估计精度。
3、本发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估计得到的角度数据进行交叉定位,大幅降低了观测误差的影响,同时避免了传统定位算法存在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多观察哨利用数字望远镜获取运动目标空情示意图。
图2是多源空情数据航迹融合流程图。
图3是方位角变化规律与目标航路捷径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高低角变化规律与目标航路捷径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观测数据:
如图1所示,多个不同坐标的观察哨利用数字望远镜连续跟踪同批运动目标,分别获取目标观测数据并传送至指挥信息中心平台端;所述观测数据包括目标的实时方位角θ和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01
观测数据不包含目标距离信息;数字望远镜自动记录观测点站号、自动生成观测目标的批号,目标类型由观测者手动选择。数字望远镜获取的观测数据为时间序列。
步骤2)基于每个数字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分别建立运动目标角度信息变化规律:
由于数字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质量会影响到交叉定位的输出,由于误差传递原因,导致航迹质量下降,因此本发明建立目标角度变化数学模型,获取目标角度信息变化规律,从而估计目标的方位角和高低角,利用估计值代替观测值进行航迹融合。若运动目标相对于观察哨的航路捷径较小,会对观测空情数据的精度影响造成严重影响。图3为方位角变化规律与目标航路捷径的关系,分析两种小航路捷径情况,一是目标距观察哨较远,此时目标的方位角变化速度非常慢,观察哨的观测误差就会作为噪声屏蔽目标的变化规律。在极限情况下,航路捷径为零,方位角真值为常数,观测值在这个常数上下波动。另一种情况与前者相反,目标距离观测点较近,目标的方位角快速变化,则易导致观察哨丢失目标,或观测误差激增。
在给定目标的水平距离为20km,方位角为10度条件下,10个观测点之间的最小方位角差dθmin约为1度,最大方位角差dθmax为32度。若利用10个观测点估计目标运动规律,则10个观测点方位角应该满足:
θi+9i∈(1°,32°)
式中,θi为第i个方位角观测数据,θi+9为第i+9个方位角观测数据;
在这个范围之外,则认为是属于小航路捷径运动目标。
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可利用高低角变化估计目标运动参数,图4为高低角变化规律与目标航路捷径的关系,可以看出,航路捷径对高低角变化的影响较为平缓。
因此,对于运动目标角度信息变化规律的建立,有以下两种情形:
2.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所述角度信息变化规律包括方位角变化规律和高低角变化规律;
根据几何关系,利用三角形相关定理,推导得到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θ=arctan[a(t-tx)]+θx
上式中,{a,txx}为目标的方位角变化规律参数,短时间内,可假设目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这三个参数为常数;tx含义为目标飞行至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时刻,θx含义为目标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方位角;目标方位角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
同方位角类似,推导得到高低角的变化规律: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11
上式中,{a,b,tx}为目标的高低角变化规律参数;目标高低角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2.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仅需高低角的变化规律: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12
式中,{c,d,tx}为目标的高低角变化规律参数;
步骤3)求解目标的角度变化规律参数:
数字望远镜录取到运动目标的方位角θ={θ12,…,θn}和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13
数据时间序列后,理论上仅需要三组数据,根据步骤2)的方程组,即可求解目标的运动规律参数{a,txx}、{a,b,tx}或{c,d,tx};而实际上,需要更准确估计出目标运动参数则需要更多观测数据,这是因为观测数据与目标的实际运动航迹存在一定的误差,空情信息质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对目标观测结果是一个非平稳随机过程。
目标运动规律参数估计是距离跟踪的基础。求解机动目标角度信息变化规律,是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
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本发明首先构造函数eθ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1
然后利用LM算法通过已知方位角和高低角观测数据搜索使得函数eθ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2
最小化的参数组{a,txx}和{a,b,tx},即得运动目标的角度变化规律参数;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4
其中:
θ(t)为所要搜索求取的特定参数最优方位角变化规律函数;θ为运动目标方位角观测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5
为搜索求取的特定参数最优高低角变化规律函数;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6
为运动目标高低角观测值。
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本发明首先构造函数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7
然后利用LM算法通过已知高低角观测数据搜索使得函数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8
最小化的参数组{c,d,tx},即得运动目标的角度变化规律参数;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9
其中,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210
为搜索求取的特定参数最优高低角变化规律函数,为运动目标高低角观测值;
需要指出的是,空中目标的运动状态是实时变化的,必须利用短时间的观测数据对目标运动参数在线估计,才能提高对目标距离的跟踪精度。
LM(Levenberg-Marquardt,列文伯格-马夸尔特法)算法求解目标运动规律参数,该算法属于“爬山”法的一种,是使用最广泛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算法,同时具有梯度法和牛顿法的优点。
步骤4)计算估计值:
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将步骤3)估计的目标的角度变化规律参数{a,txx}和{a,b,tx}带入步骤2)中相应的角度变化规律公式,计算在任意时刻t目标的方位角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31
和高低角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32
每个数字望远镜均对应一组目标的方位角估计值和高低角估计值;
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将步骤3)估计的目标的角度变化规律参数{c,d,tx}带入步骤2)中相应的角度变化规律公式,计算在任意时刻t目标的高低角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33
每个数字望远镜均对应一组目标的高低角估计值。
步骤5)交叉定位:
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任意选取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对所选取的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所对应的目标方位角估计值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得到目标斜距RA或RB
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任意选取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对所选取的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所对应的目标方位角观测值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得到目标斜距RA或RB
具体交叉定位方法为:
根据图1所示的空间关系,易得:
(1)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34
(2)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35
(3)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36
以计算目标斜距RA为例,利用公式(1)和公式(3),可求得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37
利用公式(1)和公式(2),可求得:
利用公式(2)和(3),可求得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42
从上述三个算法的求解过程,不难发现三个算法均未能充分利用公式(1)到公式(3)的所有等式,存在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但若同时联立公式(1)到公式(3)组成方程组,就存在方程个数大于未知数个数的问题,即方程组变成一个“超定”方程组,不能直接求解。
为了弥补传统交叉定位算法的不足,本发明采用改进的交叉定位算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将方程(1)-(3)平方求和,求出使平方和最小的解作为方程组的解,具体为:
将公式(1)到公式(3)组成方程组表示成矩阵形式:
AX=Y (4)
其中,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43
则公式(4)最小二乘法的解为:
X=(ATA)-1ATY。
于是,确定了RA或RB
以上为各交叉定位公式推导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和小航路捷径目标,交叉定位的方法是通用的,区别仅在于,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公式中的方位角和高低角都代入估计值,而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公式中的方位角代入观测值,高低角代入估计值。
步骤6)计算运动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坐标:
6.1)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
以地面中心雷达为坐标原点构建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利用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或B的方位角估计值、高低角估计值和斜距计算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52
式中:(x,y,z)为是以地面中心雷达为坐标原点的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下的目标坐标;(xA,yA,zA)为数字望远镜A在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由于数字望远镜A自带定位装置,因此是已知信息,分别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xB,yB,zB)为数字望远镜B在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55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56
分别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
6.2)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
以地面中心雷达为坐标原点构建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利用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或B的方位角观测值、高低角估计值和斜距计算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57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61
式中:(x,y,z)为目标坐标;(xA,yA,zA)为数字望远镜A的坐标;θA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方位角的观测值,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高低角的估计值;(xB,yB,zB)为数字望远镜B的坐标,θB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方位角的观测值,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高低角的估计值。
步骤7)获取运动目标航迹;
计算运动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斜距时间序列,从而得到运动目标航迹。
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64
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高低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65
目标相对地面中心雷达的斜距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66
上述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斜距的计算公式,对非小航路捷径目标和小航路捷径目标均适用。
步骤8)不论是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还是小航路捷径目标,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遍历选取任意两个数字望远镜,分别进行两两交叉定位,然后利用步骤6)-7)的方法,分别求得基于每两个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然后按加权平均法合成运动目标航迹的位置信息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67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68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1
其中:
i为时间索引;α(k),β(k),γ(k)分别为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目标斜距加权平均合成时各数字望远镜对应的权值;k=1,2,…,P;P为两两交叉定位所对应航迹的数量,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3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4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5
为了进一步提高目标航迹精度,可在步骤2)之前,先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单个数字望远镜观测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如下:
A、剔除观测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并插值:
将t1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t2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7
tn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8
若ti时刻与tj时刻,θi=θj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9
则令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10
所述i≠j,i=1,2,…n,j=1,2,…n;
B、剔除观测数据中偏离过大的数据,并插值:
B1、利用数字望远镜多次连续观测任意运动目标,获取相应的观测数据;
B2、对每次连续观测获取的观测数据,分别利用以下公式,计算观测数据与运动目标方位角、高低角估计值偏离的方差;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11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712
其中: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1
为ti时刻的方位角观测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2
为ti时刻方位角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3
为ti时刻高低角观测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4
为ti时刻高低角估计值;
B3、计算步骤B2中目标方位角和高低角观测数据方差的平均值,记为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5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6
开方得到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7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8
B4、将所述步骤1)中观测数据中每个时刻对应的方位角和高低角分别与步骤B3所得到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若某个时刻tk所对应的方位角θk与其估计值偏离大于等于所述平均值的3-5倍,表示该方位角θk偏离过大,则令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10
若某个时刻tg所对应的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11
与其估计值偏离大于等于所述平均值的3-5倍,表示该高低角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13
偏离过大,则令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14
Figure BDA00022595154400001815

Claims (9)

1.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观测数据:
利用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连续跟踪同批运动目标,分别获取观测数据并传送至指挥信息中心平台端;所述观测数据包括目标的实时方位角θ和高低角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12
步骤2)基于各数字望远镜获取的观测数据,分别建立运动目标的角度信息变化规律:
2.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所述角度信息变化规律包括方位角变化规律和高低角变化规律;
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θ=arctan[a(t-tx)]+θx
高低角的变化规律: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11
式中:
{a,txx}为目标的方位角变化规律参数,假设目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a,txx}三个参数为常量;
a=v/rx,v为目标的速度,rx为目标航路捷径;
tx为目标飞行至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时刻;
θx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的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方位角参数;
{a,b,tx}为目标的高低角变化规律参数;
t为对运动目标观测的时间变量;
2.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所述角度信息变化规律为高低角的变化规律: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21
式中:
{c,d,tx}为目标的高低角变化规律参数,若目标保持平直匀速飞行,这些参数则为常数;
t为对运动目标观测的时间变量;
tx为目标飞行至航路捷径处所对应的时刻;
步骤3)求解目标的角度变化规律参数:
基于观测数据,利用LM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估计参数{a,txx},{a,b,tx};对于小航路捷径目标,估计参数{c,d,tx};
步骤4)计算估计值;
4.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
将步骤3)估计的参数{a,txx}和{a,b,tx}带入步骤2.1)中相应的角度变化规律公式,分别计算各数字望远镜所获取观测数据中的方位角在时刻t的估计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22
和高低角在时刻t的估计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23
4.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
将步骤3)估计的参数{c,d,tx}带入步骤2.2)中相应的角度变化规律公式,分别计算各数字望远镜所获取观测数据中的高低角在时刻t的估计值
步骤5)交叉定位
5.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
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任意选取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对所选取的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所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得到目标斜距RA或RB
5.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
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任意选取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对所选取的两个数字望远镜A和B所对应的目标方位角的观测值和高低角的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得到目标斜距RA或RB
步骤6)计算运动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坐标:
6.1)若运动目标为非小航路捷径目标:
以地面中心雷达为坐标原点构建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利用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或B的方位角估计值、高低角估计值和斜距计算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31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32
式中:(x,y,z)为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A,yA,zA)为数字望远镜A的地面坐标;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33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34
分别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xB,yB,zB)为数字望远镜B的坐标,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36
分别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估计值;
6.2)若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
以地面中心雷达为坐标原点构建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利用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或B的方位角观测值、高低角估计值和斜距计算目标在所述地面参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37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1
式中:(x,y,z)为目标坐标;(xA,yA,zA)为数字望远镜A的坐标;θA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方位角的观测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2
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A的高低角的估计值;(xB,yB,zB)为数字望远镜B的坐标,θB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方位角的观测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3
为目标相对于数字望远镜B的高低角的估计值;
步骤7)获取运动目标航迹;
计算运动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斜距时间序列,从而得到运动目标航迹;
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4
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高低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5
目标相对地面中心雷达的斜距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6
上述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斜距的计算公式,对非小航路捷径目标和小航路捷径目标均适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步骤8):对于非小航路捷径目标或小航路捷径目标,在所述多个不同坐标的数字望远镜中遍历选取任意两个数字望远镜,分别进行两两交叉定位,然后利用步骤6)-7)的方法,分别求得基于每两个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然后按加权平均法合成运动目标航迹的位置信息为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7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48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2
其中:
i为时间索引;α(k),β(k),γ(k)分别为目标相对于地面中心雷达的方位角、高低角和目标斜距加权平均合成时各数字望远镜对应的权值;k=1,2,…,P;P为两两交叉定位所对应航迹的数量,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4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步骤2)之间,先对各数字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分别进行数据预处理,具体如下:
A、剔除观测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并插值:
将t1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6
t2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tn时刻的观测数据记为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8
若ti时刻与tj时刻,θi=θj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9
则令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0
所述i≠j,i=1,2,…n,j=1,2,…n;
B、剔除观测数据中偏离过大的数据,并插值:
B1、利用数字望远镜多次连续观测任意运动目标,获取相应的观测数据;
B2、对每次连续观测获取的观测数据,分别计算观测数据与运动目标方位角、高低角估计值偏离的方差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1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2
B3、计算步骤B2所得所有观测角度数据与运动目标角度估计值偏离的方差的平均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3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4
开方得到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5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516
B4、将所述步骤1)中观测数据中每个时刻对应的方位角和高低角分别与步骤B3所得到的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61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62
进行比较,若某个时刻tk所对应的方位角θk与其估计值偏离大于等于所述标准差平均值的3-5倍,表示该方位角θk偏离过大,则令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64
若某个时刻tg所对应的高低角与其估计值偏离大于等于所述标准差平均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66
的3-5倍,表示该高低角偏离过大,则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观测数据的交叉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采用下述公式对观测数据或者观测数据的估计值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6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1)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估计值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610
步骤5.2)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的观测值和高低角的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6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1)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估计值和高低角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71
步骤5.2)中采用下述公式对数字望远镜A和B对应的目标方位角的观测值和高低角的估计值进行交叉定位,计算目标斜距RA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7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2中,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观测数据与运动目标方位角、高低角估计值偏离的方差: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73
其中: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75
为ti时刻的方位角观测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76
为ti时刻方位角估计值;
为ti时刻高低角观测值;
Figure FDA0002259515430000078
为ti时刻高低角估计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运动目标是否为小航路捷径目标的判断方法为:
利用N个观测点估计目标运动规律,N的取值与目标速度和观测采样周期有关,建议值5-10,若N个观测点方位角满足:θi+N-1i∈(θlu),θi为第i个观测点的方位角,θi+N-1为第i+N-1个观测点的方位角,θl为下限值,θu为上限值,则认为运动目标为小航路捷径目标,进入步骤1)。
CN201911066462.2A 2019-11-04 2019-11-04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Active CN110672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6462.2A CN110672115B (zh) 2019-11-04 2019-11-04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6462.2A CN110672115B (zh) 2019-11-04 2019-11-04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2115A true CN110672115A (zh) 2020-01-10
CN110672115B CN110672115B (zh) 2022-03-08

Family

ID=69085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6462.2A Active CN110672115B (zh) 2019-11-04 2019-11-04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21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962A (zh) * 2020-06-18 2020-09-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战略预警研究所 一种基于交叉检验的目标运动模型估计方法
CN115031682A (zh) * 2022-06-29 2022-09-09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高精度非接触观测鸟类距离的方法
CN115079113A (zh) * 2022-08-22 2022-09-20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无人船的地波雷达方向图测量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171A (zh) * 2011-08-10 2012-04-18 王桥生 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的灾害监测电子勾绘系统
CN104964690A (zh) * 2015-05-22 2015-10-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期望最大化的空中机动目标航迹粘连方法
CN105354356A (zh) * 2015-09-29 2016-0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一种基于雷达情报仿真的空情融合性能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676783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多维分配的被动多源多目标跟踪方法
CN109188423A (zh) * 2018-08-29 2019-0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源聚类的分布式多目标跟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171A (zh) * 2011-08-10 2012-04-18 王桥生 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的灾害监测电子勾绘系统
CN104964690A (zh) * 2015-05-22 2015-10-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期望最大化的空中机动目标航迹粘连方法
CN105354356A (zh) * 2015-09-29 2016-0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一种基于雷达情报仿真的空情融合性能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676783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多维分配的被动多源多目标跟踪方法
CN109188423A (zh) * 2018-08-29 2019-0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源聚类的分布式多目标跟踪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YOUNG CHUL KO, ET AL: "Online Learning based Multiple Pedestrians Tracking in Thermal Imagery for Safe Driving at Night", 《2016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IV)》 *
孟慧军等: "双基地雷达探测范围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计 算 机 工 程》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962A (zh) * 2020-06-18 2020-09-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战略预警研究所 一种基于交叉检验的目标运动模型估计方法
CN111693962B (zh) * 2020-06-18 2023-03-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战略预警研究所 一种基于交叉检验的目标运动模型估计方法
CN115031682A (zh) * 2022-06-29 2022-09-09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高精度非接触观测鸟类距离的方法
CN115079113A (zh) * 2022-08-22 2022-09-20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无人船的地波雷达方向图测量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2115B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2115B (zh)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CN106291488B (zh) 一种雷达标定误差校正方法
CN104197928B (zh) 多摄像机协同的无人机检测、定位及跟踪方法
CN110446159A (zh) 一种室内无人机精确定位与自主导航的系统及方法
CN110487266B (zh) 一种适用于海面目标的机载光电高精度无源定位方法
US20100250125A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three dimensional map representation of an area
CN102072725A (zh)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和实景影像进行空间三维测量的方法
CN110672871B (zh) 一种基于组合惯导信息和光电转塔视频跟踪的运动目标测速测向方法
CN111413708A (zh) 基于激光雷达的无人机自主识别着陆选址方法
CN113686299B (zh) 一种海上动态目标定位与移速预测方法
CN111090283B (zh) 一种无人艇组合定位定向方法和系统
CN103777196B (zh) 基于地理信息的地面目标距离单站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系统
CN110927765B (zh) 激光雷达与卫星导航融合的目标在线定位方法
CN111983592A (zh) 一种机载光电系统无源定位拟合测向测速方法
CN110646792B (zh) 一种基于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雷达搜索窗口设置方法
CN110672118B (zh) 基于单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CN110794391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集群组网平台的无源定位优化布站方法
CN110672117B (zh) 基于单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小航路捷径运动目标航迹获取方法
CN110672116B (zh) 基于多观察哨数字望远镜的运动目标一致性判断方法
CN113589848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多无人机探测定位跟踪系统及方法
Zhu et al. CamDist: Camera based distance estimation with a smartphone
CN112255590B (zh) 基于模糊函数匹配的低空声源反演定位方法及装置
RU2767477C1 (ru) Способ навигации беспилотных летатель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CN117804448B (zh) 一种自主系统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U2019272339B2 (en) Triangul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arget 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