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1633B -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1633B
CN110661633B CN201810695749.0A CN201810695749A CN110661633B CN 110661633 B CN110661633 B CN 110661633B CN 201810695749 A CN201810695749 A CN 201810695749A CN 110661633 B CN110661633 B CN 110661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node
layer
link
network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57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1633A (zh
Inventor
王大江
王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6957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1633B/zh
Priority to JP2020572830A priority patent/JP7101274B2/ja
Priority to EP19824449.3A priority patent/EP381330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8967 priority patent/WO20200012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1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1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1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1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5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sed networks or elements, e.g.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or OpenFlow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19Ensuring fulfilment of SL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70Virtual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4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an overlay routing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TN物理网络拓无法涵盖业务经过混合调度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Description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业务对时钟精度、时延、可靠性等性能指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络)通常被考虑部署在5G的中传和回传网上,通过将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时延等级作为切片优化策略、采用资源优化算法对OTN网络资源进行切片处理,以满足占用对应切片资源的各种5G业务的时延要求。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网络模型的层次影响时延。通常在网络切片算法实施前,需要以现有OTN物理网络拓扑为基础,根据OSI层次影响时延的因素,计算得出每个相邻网元节点对之间的时延累积值,并形成一张OTN时延属性拓扑图,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以时延优化策略为目标函数的网络切片算法。
目前,每个相邻网元节点对之间的时延累积值、经过每个网元节点的交换时延值都和对应节点的设备属性有关;对于只有一种交换技术能力的单一调度属性的网元节点而言,时延参数是单一的、且固定不变的。但对于具备L0/L1/L2混合调度功能属性的网元节点而言,经过节点不同的OSI层面时,对应的时延值是不同的,此时现有OTN物理网络拓无法涵盖混合调度网元节点组网场景下、业务经过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情况,因而在时延优化策略中最短时延路径计算就会出现“因计算对象的时延属性的不确定性”而无法实施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OTN物理网络拓无法涵盖业务经过混合调度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理网络拓无法涵盖业务经过混合调度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
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调度链路映射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物理网元节点建立物理链路,对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建立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从而可以根据物理链路和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OTN物理网络拓无法涵盖业务经过混合调度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问题,可以在5G切片技术应用场景下的,有效满足时延最短路径计算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包含L2/L1/L0混合调度能力节点的现有OTN时延属性拓扑图实例;
图3为具备L0/L1/L2混合调度功能的设备节点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首或尾节点时的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中间节点且只有两条物理外部光纤链路时的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中间节点且有三条物理外部光纤链路时的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中间节点且有超过3条的多条物理外部光纤链路时的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物理节点A和E分别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首或尾节点时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物理节点B和D分别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首或尾节点时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选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虚拟节点内部自环现象及判断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物理网元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功能的链路;
S102,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建立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从而可以根据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特别OTN物理网络的拓扑无法涵盖业务经过混合调度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问题,可以在5G切片技术应用场景下的,有效满足时延最短路径计算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交换层一般对应一种交换功能,例如OSI网络模型中的OSI网络模型层,其中OSI网络模型层可以包括L0层,即OSI网络模型中的第0层;L1层,即OSI网络模型中的第1层;L2层,即OSI网络模型中的第2层;L3层,即OSI网络模型中的第3层。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调度网元节点指代具有混合交换功能调度能力的网元节点,例如具有上述各个OSI网络模型层的网元节点。本发明实施例中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对应预设时延的一种虚拟的链路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对层间适配时延链路配置时延值。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更加清楚,以下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一些技术。
5G网络业务对时钟精度、时延、可靠性等性能指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时钟精度达到纳秒级,时延要求到微秒级。为满足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等业务需求,涌现出了uRLLC(Ultra 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mMTC(massive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海量机器类通信)、和eMBB(Enhance Mobile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等服务理念,而传统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策略已经不能应对上述需求。网络切片技术可以给不同的业务分配不同的网络资源,在一个独立的物理网络上切分出多个逻辑的网络,进而根据切片的SLA(Service Level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等级,实现资源的预分配、预优化,对不同切片上业务的带宽、时延等进行精确控制,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和有效利用。
作为5G系统组网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OTN光传送网通常被考虑部署在5G的中传和回传网上,通过将SLA时延等级作为切片优化策略、采用资源优化算法对OTN网络资源进行切片处理,以满足占用对应切片资源的各种5G业务的时延要求,是OTN满足5G组网要求的关键技术。OSI网络模型中影响时延的因素如表1所示。
表1:OSI网络模型对应的各层时延情况
Figure BDA0001713487410000061
通常在切片算法实施前,需要以现有OTN物理网络拓扑为基础,根据表1中描述的影响时延的因素,计算得出每个相邻网元节点对之间的时延累积值,并形成一张OTN时延属性拓扑图,如图2所示,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以时延优化策略为目标函数的网络切片算法。
网络切片算法通常包含以图2为计算对象的、指定网元节点对之间的最短时延路径子算法,最短时延要求指定网元节点对之间的路径所经过的每个相邻网元节点对之间的时延累积值、经过的每个节点的交换时延的总和最短。通常情况下,每个相邻网元节点对之间的时延累积值、经过的每个网元节点的交换时延值都和对应节点的设备属性有关:对于只有一种交换技术能力的单一调度网元节点而言,这些时延参数都是单一的、且固定不变的。
但对于如图3所示的具备L0/L1/L2混合调度功能的网元设备节点模型而言,经过节点不同的交换层面时的时延值是不同的,此时图2的拓扑无法涵盖混合调度节点组网场景下、业务经过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情况,因而最短时延路径计算就会出现“因计算对象的时延属性的不确定性”而无法实施的问题,而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5G切片技术应用场景下的,有效地满足时延最短路径计算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包括: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在每两个物理链路之间,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详细地,如图4所示,当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可以建立了一个交换时延矩阵,其中图中虚心中所示的为交换时延矩阵,A'0、A'1、A'2、A'2'分别表示第一虚拟层、第二虚拟层、第三虚拟层、第四虚拟层,各个虚拟层又一个虚拟节点构成。如图5所示,当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且具有两个物理链路,可以在建立一个交换时延矩阵,其中A'01、A'02为第一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A'11、A'12为第二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A'21、A'22为第三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A'2'1'、A'2'2'为第四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如图6所示,当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且具有三个物理链路,从而可以在三个物理链路对应的物理链路之间,两两建立一个交换时延矩阵。同理,如图7所示,当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且具有三个以上物理链路,可以在三个物理链路对应的物理链路之间,两两建立一个交换时延矩阵。
在5G技术应用场景中,业务经过混合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分以下几种:L0xL0;L0—L1xL1—L0;L0—L1-L2xL2—L1—L0;L0—L2xL2—L0(此处的“x”表示在对应层面的交换功能);
由于每种业务调度经过不同的交换层面,因而不同的调度类型,其经过混合调度节点的总交换时延是不同的;在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或WASON(WDM/OT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基于WDM/OTN的自动交换光网络)中按时延优化策略算路时,需要考虑混合调度节点的上述交换调度类型特征,如图2所示的单一的节点模型表述是无法满足时延算路要求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节点虚拟化技术生成虚拟化时延模型,将具备上述几种调度类型特征的物理网元节点能以算路拓扑的形式被表示出来,从而满足以时延优化为目标策略的算法要求;其中WDM为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缩写,表示波分复用。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层为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所述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
根据所述调度链路,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根据所述多个虚拟层和所述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建立所述交换时延矩阵。
其中,所述多个虚拟层包括与所L0层对应的第一虚拟层、与所述L1层对应的第二虚拟层以及与所述L2层对应的第三虚拟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虚拟层包括第一虚拟子层和第二虚拟子层;所述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如图4-图7所示,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层之间建立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在所述第二虚拟层和所述第一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三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包括: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节点,每个虚拟节点构成一虚拟层;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如图5-图7所示,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其中,每个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在所述每个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之间建立层内适配时延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对层内适配时延链路配置时延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节点对包括第一虚拟节点和第二虚拟节点;任意两个虚拟层之间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包括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和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所述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如图5-图7所示,还包括:
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一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二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例如,以图2中的OTN时延属性拓扑为例,如网元节点A为具有L0/L1/L2混合调度功能节点,则类似节点A对应的物理网元节点可分别被抽象成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虚拟化时延模型。其中虚拟化时延模型也可以表述为虚拟化结构、虚拟化模型等。
其中,当物理网元节点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首或尾节点时,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描述如图3所示:
1、对应于网络设备意义上的物理网元节点,被抽象成点化线范畴内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2、Link1,Link2,......直到Linkn表示本网元节点与外部拓扑相连接的物理光纤链路所对应的物理链路;
3、节点A'0、A'1、A'2、A'2'分别表示该混合调度节点的L0、L1、L2、L2层对应的虚拟层(第一虚拟层、第二虚拟层、第一虚拟子层、第二虚拟子层),A'2'可以表示A'2的镜像;
4、L'01表示L0和L1层之间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时延是600ns;L'12表示L1和L2层之间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时延是500ns;L'02——L0和L2层之间的适配链路,时延是400ns。其中,每个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可以预设的时延值。
当本物理设备节点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中间节点且只有两条物理外部光纤链路时,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描述如图4所示:
1、对应于网络设备意义上的物理节点,被抽象成点化线范畴内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2、Link1,Link2表示本节点与外部拓扑相连接的物理光纤链路所对应的物理链路;Link1,Link2所对应的物理链路时延值依赖于外部传送距离等因素,此处不做表示;
3、此外,该网元节点虚拟化时延模型结构共包含4个虚拟节点对、4条节点内部交换时延链路,3对节点内部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每个虚拟节点对代表了对应交换层面的入端或出端;每条交换时延链路上都标识了该设备节点在该交换层面的交换时延值;每条内部层间适配时延链路上也都标识了适配时延值;其中,内部交换时延链路(即层内适配时延链路)具体情况可描述为:
L0层交换对应的虚拟化节点对:入端或出端节点A'01、A'02,两者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L'00的交换时延值举例为500ns;
L1层交换对应的虚拟化节点对:入端或出端节点A'11、A'12,两者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L'11的交换时延值举例为5us;
具备L2层交换功能对应的虚拟化节点对:入端与出端A'21、A'22,两者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L'22的交换时延值举例为10us;
L0层与L1层之间对应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对L'01和L'10,其时延值举例均为1us;
L1层与L2层之间对应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对L'12和L'21,其时延值举例均为3us;
A'2'1'、A'2'2',这个节点对分别是A'21、A'22的镜像节点;L'2'2'是L'22的镜像交换时延链路,其时延值和L'22必然相同;L'02和L'20是L0层与L2层之间的适配时延链路对,其时延值均为2us;A'2'1'、A'2'2'这个节点对和它们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L'2'2'、以及适配时延链路对L'02和L'20,用以描述不经过L1层的L0—L2xL2—L0的业务调度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之前或之后,包括:
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一虚拟节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
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或者,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各个物理端口对应的外接虚拟节点,在各个外接虚拟节点上建立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在所述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相应外接虚拟节点的内接虚拟链路。
例如,当本物理设备节点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中间节点且有三条物理外部光纤链路时,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描述如图6所示:
1、对应于网络设备意义上的物理节点,被抽象成大点化线圆圈范畴内的虚拟化模型结构;
2、Link1、Link2,和Link3表示本节点与外部拓扑相连接的物理光纤链路所对应的物理链路;Link1、Link2,和Link3所对应的链路时延值依赖于外部传送距离等因素,此处不予考虑;
3、本节点的光纤链路物理端口分别被抽象成外接虚拟节点P'1、P'2,和P'3;
4、任意两个外接虚拟节点之间必经过一个交换时延矩阵,分别是交换时延矩阵A'、B'和C';
5、LinkP'11和LinkP'12、LinkP'21和LinkP'22、LinkP'31和LinkP'32分别是外接虚拟节点P'1、P'2和P'3与交换时延矩阵A'、B',和C'相连接的内接虚拟链路,是表示节点虚拟模型整体关系的拓扑化抽象描述,其时延值可表示为0us;
6、交换时延矩阵A'、B'和C'的模型意义相同,都是表示:业务在经过L0、L1、L2层时所对应的不同交换调度模型的时延特征。现以交换时延矩阵A'为例进行阐述:交换时延矩阵A'共包含4个虚拟子节点对、4条矩阵内部交换时延链路和3对矩阵内部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每个虚拟子节点对代表了对应交换层面的入端或出端;每条交换时延链路都有对应的业务在该交换层面的交换时延值,可通过链路属性配置来获得;每条矩阵内部层间适配时延链路也都有对应的适配时延值,可通过链路属性配置来获得。交换时延矩阵A'内部各个虚拟子节点和链路的定义如下:
L0层交换对应的虚拟化节点对:入端或出端节点A'01、A'02,两者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是A'L'0;
L1层交换对应的虚拟化节点对:入端或出端节点A'11、A'12,两者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是A'L'1;
具备L2层交换功能对应的虚拟化节点对:入端与出端节点A'21、A'22,两者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是A'L'2;
L0层与L1层之间对应的适配时延链路对A'L'01和A'L'10;
L1层与L2层之间对应的适配时延链路对A'L'12和A'L'21;
A'2'1'、A'2'2',这个虚拟节点对分别是A'21、A'22的镜像节点;A'L'2'是A'L'2的镜像交换时延链路,其时延值和A'L'2必然相同;A'L'02和A'L'20是L0层与L2层之间的适配时延链路对;A'2'1'、A'2'2'这个虚拟节点对和它们之间的交换时延链路A'L'2'、以及适配时延链路对A'L'02和A'L'20,用以描述从L0到L2层且不经过L1层的L0—L2xL2—L0的业务调度类型。
当然,当本物理设备节点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中间节点且有超过3条的多条物理外部光纤链路时,物理设备节点被抽象成的虚拟化时延模型描述如图7所示:
1、对应于网络设备意义上的物理网元节点,被抽象成大点化线圆圈范畴内的虚拟化模型结构;
2、点化线内的虚线代表随着该物理节点的外部物理光纤链路条数的增加,本节点虚拟化模型的相似拓展;
3、本图中交换时延矩阵定义和图6描述相同;
4、值得说明的是,虚拟化时延模型内部用来表示光纤链路物理端口的虚节点相互间必两两结对,并通过两条内部虚拟链路和一个交换时延矩阵相连接。
5、该模型结构保证了业务在经过具备L2/L1/L0混合调度能力的中间节点时,在经过该节点任意一对入端和出端光纤链路物理端口时,必然经过一个内部时延交换矩阵:从而将业务在经过该节点时产生的时延通过该模型结构的形式,准确地用图拓扑语言表示出来。
基于如图4-图7描述的虚拟化时延模型,假设图2的“OTN时延属性拓扑图”中的A、C、E为具备L0/L1/L2层混合调度功能的物理网元节点,节点B和D为仅具有L0层调度功能的物理网元节点,则结合具备场景,图2可被抽象定义成图8或图9中的虚拟化时延模型模型。其中,图8表示当物理网元节点A和E分别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首或尾节点时,路径时延优化计算所对应的虚拟化时延模型;图9表示当物理网元节点B和D分别作为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的首或尾节点时,路径时延优化计算所对应的虚拟化时延模型。其中图8和图9内右侧的虚拟化时延模型中的节点是拓扑图中的具有相同算法逻辑意义的图拓扑节点;图7和图8内右侧的虚拟化时延模型中的链路是拓扑图中的具有相同算法逻辑意义的图拓扑链路。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具体地提供一种基于实施例一生成的虚拟化时延模型进行如路径时延优化计算的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S201,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
S202,根据物理链路和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S203,根据所述光传送网络中各个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生成所述光传送网络的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
S204,遍历所述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的路径分支,并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将虚拟化时延模型引入到光传送网络中,从而在基于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可以有效解决现有OTN物理网络拓无法涵盖业务经过混合调度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问题,可以在5G切片技术应用场景下的,有效满足时延最短路径计算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还可以包括:
在遍历当前路径的当前拓扑节点时,如果所述当前拓扑节点的下一跳拓扑节点与所述当前拓扑节点属于同一物理网元节点,且属于不同的交换时延矩阵,则滤过所述下一跳拓扑节点,继续遍历其他的下一跳拓扑节点。
例如,以图9描述的网络场景为例,业务连接或者OVPN虚拟链路映射的路径时延优化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将图2的网络拓扑转换成图9中的右侧虚拟网络时延拓扑;
步骤2:以时延优化为目标函数,依靠算法引擎,计算节点B'和D'之间的时延优化路径;
步骤3:当运行Dijkstra算法或KSP算法进行路径分支遍历,当经过某个拓扑中的节点时,判断它的下一跳节点属性;
步骤4:如果下一跳拓扑节点与该条路径已经经过的拓扑节点属于同一物理网元节点(如右侧A节点指示的点化线圈内)范畴、且属于不同的交换时延矩阵,则略过这个拓扑节点(该步骤用于防止“算法计算过程中出现路径在属于同一个物理节点的虚拓扑内形成自环”的情况);例如,如图10所示,拓扑节点A2'的带“×”的下一跳分支即被略过、而带“√”的下一跳分支将被算法选用,否则节点B'和D'之间的时延路径将在A对应的虚拟拓扑中形成环路;
步骤5:继续遍历该节点的其他的下一跳节点,直到找到不满足步骤4条件的下一跳节点;
步骤6:继续按Dijkstra算法或KSP算法的处理机制进行计算处理。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装置,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调度链路映射模块1201,用于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
生成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对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建立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从而可以根据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移动网络特别是OTN物理网络的拓扑无法涵盖业务经过混合调度网元节点不同交换层面时所出现的多种交换时延的问题,可以在5G切片技术应用场景下的,有效满足时延最短路径计算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1201,还用于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在每两个物理链路之间,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层为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所述物理链路映射模块1202在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根据所述调度链路,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根据所述多个虚拟层和所述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建立所述交换时延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SI模型层包括L0层、L1层和L2层;所述多个虚拟层包括与所L0层对应的第一虚拟层、与所述L1层对应的第二虚拟层以及与所述L2层对应的第三虚拟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虚拟层包括第一虚拟子层和第二虚拟子层;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1201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层之间建立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第二虚拟层和所述第一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三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1201在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时,具体用于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节点,每个虚拟节点构成一虚拟层;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其中,每个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在所述每个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之间建立层内适配时延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节点对包括第一虚拟节点和第二虚拟节点;任意两个虚拟层之间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包括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和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1202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时,还具体用于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一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二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物理链路映射模块,所述物理链路映射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一虚拟节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建立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或者,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各个物理端口对应的外接虚拟节点,在各个外接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在所述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相应外接虚拟节点的内接虚拟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时延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传送网络中各个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生成所述光传送网络的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遍历所述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的路径分支,并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时延优化模块在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还用于在遍历当前路径的当前拓扑节点时,如果所述当前拓扑节点的下一跳拓扑节点与所述当前拓扑节点属于同一物理网元节点,且属于不同的交换时延矩阵,则滤过所述下一跳拓扑节点,继续遍历其他的下一跳拓扑节点。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网元节点设备,如图13所示,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1301和处理器1302,所述存储器1301存储有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30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方法步骤的可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方法步骤的可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
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其中,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包括: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在每两个物理链路之间,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层为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所述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
根据所述调度链路,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根据所述多个虚拟层和所述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建立所述交换时延矩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SI模型层包括L0层、L1层和L2层;所述多个虚拟层包括与所L0层对应的第一虚拟层、与所述L1层对应的第二虚拟层以及与所述L2层对应的第三虚拟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虚拟层包括第一虚拟子层和第二虚拟子层;所述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包括:
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层之间建立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在所述第二虚拟层和所述第一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三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包括: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节点,每个虚拟节点构成一虚拟层;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其中,每个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在所述每个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之间建立层内适配时延链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节点对包括第一虚拟节点和第二虚拟节点;任意两个虚拟层之间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包括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和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所述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还包括:
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一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二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一虚拟节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
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或者,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各个物理端口对应的外接虚拟节点,在各个外接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在所述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相应外接虚拟节点的内接虚拟链路。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之后,包括:
根据光传送网络中各个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生成所述光传送网络的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
遍历所述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的路径分支,并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还包括:
在遍历当前路径的当前拓扑节点时,如果所述当前拓扑节点的下一跳拓扑节点与所述当前拓扑节点属于同一物理网元节点,且属于不同的交换时延矩阵,则滤过所述下一跳拓扑节点,继续遍历其他的下一跳拓扑节点。
10.一种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调度链路映射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链路结构;所述调度链路为业务经过所述物理网元节点时可被调度到相应交换层的链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生成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
其中,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在每两个物理链路之间,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层为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所述物理链路映射模块在建立一个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调度链路对应的交换时延矩阵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根据所述调度链路,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根据所述多个虚拟层和所述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建立所述交换时延矩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SI模型层包括L0层、L1层和L2层;所述多个虚拟层包括与所L0层对应的第一虚拟层、与所述L1层对应的第二虚拟层以及与所述L2层对应的第三虚拟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虚拟层包括第一虚拟子层和第二虚拟子层;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层之间建立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第二虚拟层和所述第一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第一虚拟层和所述第二虚拟子层之间建立第三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在根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时,具体用于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首节点或尾节点时,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节点,每个虚拟节点构成一虚拟层;当所述物理网元节点为中间节点时,根据所述OSI模型层建立多个虚拟层;其中,每个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在所述每个虚拟层的虚拟节点对之间建立层内适配时延链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节点对包括第一虚拟节点和第二虚拟节点;任意两个虚拟层之间的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包括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和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所述调度链路映射模块在所述多个虚拟层之间建立层间适配时延链路时,还具体用于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一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一层间适配时延链路,在所述任意两个虚拟层的第二虚拟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层间适配时延链路。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物理链路映射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一虚拟节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当所述第一虚拟层由虚拟节点对构成时,在该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设置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或者,建立与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各个物理端口对应的外接虚拟节点,在各个外接虚拟节点上建立所述物理网元节点的物理链路,在所述虚拟节点对的两个虚拟节点上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相应外接虚拟节点的内接虚拟链路。
17.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时延优化模块,用于根据光传送网络中各个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时延模型生成所述光传送网络的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遍历所述虚拟网络时延拓扑图的路径分支,并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时延链路结构为一个或多个交换时延矩阵;所述时延优化模块在进行路径时延优化计算,还用于在遍历当前路径的当前拓扑节点时,如果所述当前拓扑节点的下一跳拓扑节点与所述当前拓扑节点属于同一物理网元节点,且属于不同的交换时延矩阵,则滤过所述下一跳拓扑节点,继续遍历其他的下一跳拓扑节点。
19.一种物理网元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695749.0A 2018-06-29 2018-06-29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61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5749.0A CN110661633B (zh) 2018-06-29 2018-06-29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0572830A JP7101274B2 (ja) 2018-06-29 2019-05-29 物理ネットワーク要素ノードの仮想化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EP19824449.3A EP3813303A4 (en) 2018-06-29 2019-05-29 VIRTUALIZA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FOR PHYSICAL NETWORK ELEMENT NODE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9/088967 WO2020001220A1 (zh) 2018-06-29 2019-05-29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5749.0A CN110661633B (zh) 2018-06-29 2018-06-29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1633A CN110661633A (zh) 2020-01-07
CN110661633B true CN110661633B (zh) 2022-03-15

Family

ID=68985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5749.0A Active CN110661633B (zh) 2018-06-29 2018-06-29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13303A4 (zh)
JP (1) JP7101274B2 (zh)
CN (1) CN110661633B (zh)
WO (1) WO20200012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4438B (zh) * 2020-08-20 2023-05-05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oadm设备的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5595A (zh) 2020-08-31 202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Otn网络资源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5412463A (zh) * 2021-05-28 2022-11-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时延测量方法、装置及数字孪生网络
CN113938434A (zh) * 2021-10-12 2022-01-14 上海交通大学 大规模高性能RoCEv2网络构建方法和系统
WO2023188186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楽天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通信経路決定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経路決定方法
CN115514657B (zh) * 2022-11-15 2023-03-24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网络建模方法、网络问题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420A (zh) * 2010-05-24 2010-09-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面向片上网络的低延迟路由器结构
CN104685838A (zh) * 2012-10-05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服务特定拓扑抽象和接口的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
CN106713141A (zh) * 2015-11-18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46587B1 (en) * 2000-12-11 2005-05-04 Nokia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 data transmission interfa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392565B2 (en) * 2010-03-05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urate clock synchronization through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layers and sub-layer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439297B2 (ja) * 2010-06-30 2014-03-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制御サーバ、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4486235B (zh) * 2014-11-26 2017-12-26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fdx网络时延降低方法
US10129839B2 (en) * 2014-12-05 2018-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ynchronizing timing of wireless streaming transmissions to multiple sink devices
WO2016154248A1 (en) * 2015-03-25 2016-09-29 Tevetron, Llc Communication network employing network devices with packet delivery over pre-assigned optical channels
EP3121997B3 (en) * 2015-07-20 2024-04-10 Koninklijke KPN N.V.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888425B (zh) * 2017-11-27 2019-12-06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420A (zh) * 2010-05-24 2010-09-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面向片上网络的低延迟路由器结构
CN104685838A (zh) * 2012-10-05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服务特定拓扑抽象和接口的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
CN106713141A (zh) * 2015-11-18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rtual Link Mapping for Delay Critical Services in SDN-enabled 5G Networks;GUERZONI R等;《PROCEEDINGS OF THE 2015 1ST IEEE CONFERENCE ON NETWORK SOFTWARIZATION(NETSOFT),IEEE》;2015041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30893A (ja) 2021-11-11
EP3813303A1 (en) 2021-04-28
WO2020001220A1 (zh) 2020-01-02
EP3813303A4 (en) 2021-07-28
CN110661633A (zh) 2020-01-07
JP7101274B2 (ja)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1633B (zh) 物理网元节点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43794B (zh) 针对多层网络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方法
EP3673629B1 (en) Topology-aware controller association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CN103873366A (zh) 具有集中控制的聚合网络
US10554500B2 (en) Modeling access networks as tree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rs
US20170214467A1 (en) Multi-layer modem reclam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037527B (zh) 网络切片创建方法、报文转发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043911A1 (en) Network Depth Limited Network Followed by Compute Load Balancing Procedure for Embedding Cloud Services in Software-Defined Flexible-Gri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CN109429117B (zh) 路由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11917645A (zh) 基于sdn的机动网络的路径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93895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6074204A (zh) 算路方法、路由计算设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469775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965471B (zh) 基于RoCEv2协议的网络构建方法及系统
EP4075739B1 (en) Service chain forwarding control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9698982B (zh) 控制通道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处理方法
WO2016095610A1 (zh) 一种恢复光层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Al-Yatama Computing blocking probabilities in survivable WDM optical networks
Saxena et al.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and its importance in fault tolerant WDM optical network
CN114374636B (zh) 一种智能路由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7181694A (zh) 一种运用多线程技术实现的路由频谱分配方法
CN116017210A (zh) 路径计算方法、业务开通方法、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17681B (zh) 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机光电混合网络的流量控制方法
RU2684571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птимизации иерархической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ой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сети связи
Muñoz et al. Experimental GMPLS-based provisioning for future all-optical DPRing-based M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