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6917A -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6917A
CN110656917A CN201810688161.2A CN201810688161A CN110656917A CN 110656917 A CN110656917 A CN 110656917A CN 201810688161 A CN201810688161 A CN 201810688161A CN 110656917 A CN110656917 A CN 110656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zone
well
reservoi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81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6917B (zh
Inventor
刘志远
赵海洋
耿宇迪
秦飞
米强波
鄢宇杰
方裕燕
赵兵
张�雄
房好青
张俊江
张泽兰
李春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6881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6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本发明能够单次改造沟通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多个储集体,解决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难以动用的难题,提升油气采出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藏开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裂缝型及缝洞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能够对裂缝型及缝洞型油气储集体进行定点定向沟通、开采。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储集体)以裂缝、溶洞为主,缝洞结构复杂,发育不连续,非均质性强,有效储集体在空间的展布预测存在误差,无法准确定位,油气开采难度大。
通常,碳酸盐岩油藏常规改造技术主要有两种:酸化和主裂缝酸压。酸化受酸液影响,反应时间短,酸蚀距离小,以解除井周污染,恢复或提高井周渗透性,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完善油气生产通道为主。酸压采用压裂液、滑溜水、酸液交替注入,初期注入压裂液形成主裂缝通道,再注入酸液刻蚀裂缝,随后注入滑溜水将酸液顶入地层,提高通道导流能力,以形成通道并完善通道为主。
常规改造技术实现了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上有效储集体的沟通与开采,但裂缝延伸方向受地应力限制,扩展形态与方向单一,倾向于沟通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的储集体,对其它方向储集体的沟通率有限,动用程度低,稳产难度大,制约了该类储层的高效开采。
针对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采问题,各科研院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但少有涉及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沟通的解决方法。因此,为了实现人工裂缝在多个方向上延伸,沟通井周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储集体,提高沟通中靶率,需要进一步攻关靶向改造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改造区域确定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策略实施步骤,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优选地,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易动用区: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0~30m;且以井壁裂缝起裂点为原点的井周360°区域内。
优选地,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可动用区: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0~75°的区域内。
优选地,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难动用区: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75~90°的区域内。
优选地,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易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以一定的排量注入一定粘度的液体,用以沟通井周天然裂缝以及扩大人工裂缝的延伸体积,其中,注入液体的粘度小于20mPa.s并且注入液体的排量在0.5~3m3/min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Ⅰ区沟通策略按照如下顺序实施:第一阶段、泵入酸液;第二阶段、泵入滑溜水。
优选地,在所述Ⅰ区沟通策略中,所述第一阶段与所述第二阶段交替实施。
优选地,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可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注入与包括施工排量和液体性能的工程实施参数匹配的液体,当裂缝在井周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方向起裂后,注入不同承压能力的暂堵材料。
优选地,所述Ⅱ区沟通策略按照如下顺序实施:第一阶段,依次注入酸液、压裂液、酸液以及暂堵材料;第二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以及暂堵材料;最后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顶替液,其中,在施工结束前注入顶替液将井筒内的酸液替入地层,所述顶替液包括滑溜水。
优选地,在所述Ⅱ区沟通策略中,还包括:在所述最后阶段前,多次重复实施所述第二阶段的工序,并且每次注入的所述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按照预设的受压间隔逐次增加。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难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向所述目标储集体加入高能脉冲波以进行定向冲击造缝,其中,高能冲击波的峰值能量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
优选地,在所述Ⅲ区沟通策略中,所述高能脉冲波为多脉冲形式。
优选地,在所述Ⅲ区沟通策略中,所述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的高能脉冲波的持续时间大于10ms。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单次改造沟通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井周360°方向)的多个储集体,解决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难以动用的难题,提升油气采出程度。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的井周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易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可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难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针对井周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井周360°方向)的目标油气储集体(靶点),在目标靶点与井眼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油气流动通道,实现目标储集体油气的沟通与采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的步骤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首先,(步骤S110)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角度),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然后,进入到步骤S120中。在步骤S120中,需要继续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靶向改造技术适用于直井、斜井及水平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具体地,在步骤S110中,先根据井周区域中各位置的地质条件、井周及储层裂缝发育状态、储集体发育状态等条件,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至少划分为三种改造区域。其中,改造区域至少包括易动用区(Ⅰ区)、可动用区(Ⅱ区)和难动用区(Ⅲ区)。由于井壁裂缝的起裂点的起裂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越大,裂缝张开或起裂所需要的压力就越大,从而沟通难度上便有所差异。因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等因素,将改造区域的类型划分为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的井周区域划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改造区域确定为易动用区。具体地,Ⅰ区的分布条件满足: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在0~30m范围内;并且,以井壁裂缝起裂点为原点(也可以以井眼中心为原点)的周向方位为0~360°(井周360°)区域内。同时,Ⅰ区域内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目标储集体。也就是说,在对目标储集体进行定位后,可将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储集体的易动用区(Ⅰ区域)作为改造对象,用以实施相应的沟通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改造区域确定为可动用区。具体地,将Ⅱ区的分布条件满足:(参考图2)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在30~80m范围内;并且,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0~75°的区域内。同时,Ⅱ区域内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目标储集体。也就是说,在对目标储集体进行定位后,可将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储集体的可动用区(Ⅱ区域)作为改造对象,用以实施相应的沟通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改造区域确定为难动用区。具体地,将Ⅲ区内的分布条件满足:(参考图2)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在30~80m范围内;并且,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夹角为75~90°的区域内。同时,Ⅲ区域内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目标储集体。也就是说,在对目标储集体进行定位后,可将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储集体的难动用区(Ⅲ区域)作为改造对象,用以实施相应的沟通策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对改造对象进行所属改造区域的定位后,进入到步骤S120中,需要针对不同改造区域内的改造对象实施相应的沟通策略,以实现油气储集体的高效沟通和动用。
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注入大排量泵入液体的工艺进行压裂,这样,针对本发明中的Ⅰ区域而言,容易沿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起裂、扩展,并形成单一主裂缝,从而难以对井周30m内其它方向的油气储集体进行沟通,导致井周油气开采程度低。因此,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20)需要对确定为易动用区中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采用以一定排量注入一定粘度液体的施工工艺,充分沟通井周天然裂缝,扩大人工裂缝的延伸体积,增加裂缝扩展范围内油气储集体的沟通几率,实现Ⅰ区油气储集体的完全开采。
进一步的,在Ⅰ区沟通策略中,选井条件为井周及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油气储集体发育。
进一步的,在Ⅰ区沟通策略中,泵入液体的类型为滑溜水、酸液(不注入压裂液)。
进一步的,需要按照如下顺序实施Ⅰ区沟通策略:第一阶段、泵入酸液;第二阶段、泵入滑溜水。其中,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交替实施。
进一步的,在Ⅰ区沟通策略的第二阶段中,进一步包括交替泵入滑溜水、酸液。
进一步的,在整个Ⅰ区沟通策略中,无论注入的泵入液体的属于上述哪种类型以及哪个阶段,泵入液体的总体积需要小于1370m3
进一步的,在整个Ⅰ区沟通策略中,无论泵入的液体属于上述哪种类型以及哪个阶段,每种泵入液体(酸液或滑溜水)的粘度均需要满足小于20mPa.s的条件。
进一步的,在整个Ⅰ区沟通策略中,无论泵入的液体属于上述哪种类型以及哪个阶段,每种泵入液体(酸液或滑溜水)在注入过程时的排量均需要在0.5~3m3/min的范围内。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易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对易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后,在井周的360°范围内形成了连通的天然裂缝,增加了裂缝扩展的范围,提高了该区域内油气储集体的沟通几率,提高了Ⅰ区油气储集体的采出程度。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泵入大排量、高粘度的液体进行压裂,这样,针对本发明中的Ⅱ区域而言,会使得井壁裂缝起裂点的位置单一,所能扩展形成的有效的主裂缝数量少,并且裂缝转向半径小,从而沟通的溶洞储集体数量少(0~2个)。因此,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20)需要对确定为可动用区中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采用多裂缝压裂施工工艺。进一步,通过调整泵入液体的施工排量、液体性能,促使裂缝在井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起裂,在此之后,注入不同承压能力的暂堵材料,形成封堵,诱使起裂裂缝转向延伸,形成不同转向半径的多分支主裂缝,增加有效主裂缝的扩展条数,从而达到有效沟通本区域内的油气储集体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Ⅱ区沟通策略中,选井条件为井周及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油气储集体发育。
进一步的,在Ⅱ区沟通策略中,泵入液体的类型为滑溜水、酸液、压裂液、不同封堵能力的暂堵材料。
进一步的,需要按照如下顺序实施Ⅱ区沟通策略:第一阶段、依次泵入酸液、压裂液、酸液、暂堵材料;第二阶段、依次泵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暂堵材料;最后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顶替液。其中,在施工结束前注入顶替液将井筒内的酸液替入地层。
进一步的,在Ⅱ区沟通策略中,所述顶替液包括滑溜水。
进一步的,在Ⅱ区沟通策略中,若位于第一阶段,则酸液的粘度小于20mPa.s,压裂液粘度在60~80mPa.s范围内,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在1~6MPa范围内。若位于第二阶段,则滑溜水、酸液的粘度均小于20mPa.s,压裂液的粘度在60~80mPa.s范围内,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在6~12MPa范围内。若位于最后阶段,则滑溜水、酸液的粘度均小于20mPa.s,压裂液的粘度在60~80mPa.s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在Ⅱ区沟通策略的最后阶段前,还包括多次重复实施上述第二阶段的工序,其中,液体注入类型及顺序与Ⅱ区沟通策略的第二阶段相同。在后续重复第二阶段的各阶段中,每种泵入液体的粘度均与第二阶段相同,但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在每个阶段逐步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在Ⅱ区沟通策略中,无论是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1次重复第二阶段、第2次重复第二阶段……或者最后阶段中的哪个阶段,封堵材料的承压能力按照预设的受压间隔逐次增加,所述受压间隔主要依据裂缝起裂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储层地质力学参数等因素设定。
进一步的,上述受压间隔参数能够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在实施Ⅱ区沟通策略前进行设置,使得每个阶段的封堵材料的承压能力增加量相同,也可以在实施Ⅱ区沟通策略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每个阶段的封堵材料的承压能力逐渐提升的效果,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在Ⅱ区沟通策略中,需要按照上述各个阶段中每种泵入液体的注入顺序对各阶段的每种泵入液体的排量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具体地,若位于第一阶段,则先注入排量在0.5~3m3/min范围内的酸液,而后注入排量大于5m3/min的压裂液,再注入排量大于5m3/min的酸液,最后,暂堵材料通过压裂液携带注入,这一过程的所注入的液体(包括压裂液和封堵材料)的排量为1~2m3/min。若位于第二阶段,则先注入排量在0.5~3m3/min范围内的滑溜水,而后,注入排量大于5m3/min的压裂液,再注入排量大于5m3/min的酸液,最后,暂堵材料通过压裂液携带注入,这一过程的所注入的液体(包括压裂液和封堵材料)的排量为1~2m3/min。若位于最后阶段,滑溜水排量为0.5~3m3/min,压裂液排量大于5m3/min,酸液排量大于5m3/min,顶替液的排量大于5m3/min。
进一步的,在Ⅱ区沟通策略中,当位于第i次重复第二阶段的阶段中时,每种泵入液体的排量与上述第二阶段各种泵入液体的排量相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可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对可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后,通过促使裂缝在井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起裂的方式,形成了不同转向半径的多分支主裂缝,增加了有效的主裂缝的扩展条数,实现了对本区域内的油气储集体的有效沟通。
在现有技术中,常采用通过井筒注入流体的方式进行压裂,在井底形成高压而进行造缝施工。但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压力能量低,针对本发明Ⅲ区域而言,井底高压能量小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使得压裂裂缝的扩展方向无法摆脱地应力的约束,难以有效沟通该区域内的油气储集体。因此,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20)需要对确定为难动用区中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向改造对象加以高能脉冲波而进行定向冲击造缝。进一步,向井底或储层内投放能形成冲击波的高能材料或设备,通过设置激发条件,形成不同能量、不同持续时间的高能冲击波,作用于岩层,形成大量冲击缝,实现Ⅲ区油气储集体的有效动用。
进一步的,在Ⅲ区沟通策略中,选井条件为油气储集体发育。
进一步的,在Ⅲ区沟通策略中,上述定向冲击造缝施工所需的高能脉冲波在Ⅲ区范围内形成。
进一步的,在Ⅲ区沟通策略中,形成高能脉冲波的材料、工具或设备可以通过选自井口泵注、电缆、连续油管以及油管中的其中一种方式输送到井底。
进一步的,在Ⅲ区沟通策略中,定向冲击造缝施工所需的高能脉冲波的应力加载速率控制在能有效破岩范围内。
进一步的,在Ⅲ区沟通策略中,定向冲击造缝施工所需的高能脉冲波的峰值能量需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
进一步的,在Ⅲ区沟通策略中,定向冲击造缝施工所需的高能脉冲波需为多脉冲形式。
进一步的,在Ⅲ区沟通策略中,所述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的高能脉冲波的持续时间大于10ms。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难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对难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后,形成大量冲击缝,实现了对本区域内的油气储集体的有效动用。
下面,根据上述针对不同类型的改造区域中的改造对象而实施的相应的沟通策略进行示例展示。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
步骤2、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在实施例1中,对一种改造区域内的储集体进行改造,改造对象为易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m,以井壁裂缝起裂点为原点,周向方位为0~360°,油气储集体数量≥1个。
在实施例1中,井周及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储集体油气发育。
在实施例1中,泵入液体的总体积为760m3
在实施例1中,泵入液体的类型为滑溜水、酸液。
在实施例1中,泵入滑溜水为320m3,酸液为440m3
在实施例1中,泵入液体程序为:第一阶段、泵入酸液;第二阶段、交替泵入滑溜水、酸液。
在实施例1中,每种泵入液体的粘度均为1~10mPa.s。
在实施例1中,每种泵入液体在注入过程中的排量为1~2m3/min。
实施例2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
步骤2、对位于不同类型的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在实施例2中,对一种改造区域内的储集体进行改造,改造对象为可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80m,径向距离所在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夹角0~75°,油气储集体数量≥1个。
在实施例2中,选井条件为井周天然裂缝发育,油气储集体发育。
在实施例2中,注入液体的总体积为1840m3
在实施例2中,入井材料为滑溜水、酸液、压裂液、不同封堵能力的暂堵材料。
在实施例2中,泵入液体的顺序为:第一阶段、依次注入酸液60m3、压裂液240m3、酸液260m3、暂堵材料1.6吨,第二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30m3、压裂液260m3、酸液300m3、暂堵材料1.8吨,第三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30m3、压裂液280m3、酸液320m3,并注入滑溜水60m3将井筒内的酸液替入地层。
在实施例2中,泵入液体的粘度为:第一阶段、酸液粘度10mPa.s、压裂液粘度60mPa.s、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6MPa,第二阶段、滑溜水、酸液的粘度为10mPa.s、压裂液粘度60mPa.s、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12MPa,第三阶段、滑溜水、酸液的粘度为10mPa.s、压裂液粘度60mPa.s。
在实施例2中,泵入液体的排量为:第一阶段、酸液排量1~2m3/min,压裂液排量5.5m3/min,酸液排量6m3/min,暂堵材料通过压裂液携带注入,封堵材料的质量浓度占当前(注入封堵材料时)注入液体的1~2%,此时(注入封堵材料时)的液体注入排量为1~2m3/min;第二阶段、滑溜水排量2~3m3/min,压裂液排量6m3/min,酸液排量6.5m3/min,暂堵材料通过压裂液携带注入,封堵材料的质量浓度占当前(注入封堵材料时)注入液体的1~2%,此时(注入封堵材料时)的液体注入排量为1~2m3/min;第三阶段、滑溜水排量3m3/min,压裂液排量7m3/min,酸液排量7.5m3/min,滑溜水顶替液的排量7.5m3/min。
实施例3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
步骤2、对位于不同类型的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在实施例3中,对一种改造区域内的储集体进行改造,改造对象为难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80m,径向距离所在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夹角75~90°,油气储集体数量≥1个。
在实施例3中,选井条件为油气储集体发育。
在实施例3中,造缝所需的高能脉冲波在井底裸眼段形成。
在实施例3中,形成高能脉冲波的材料为低燃速焓能材料,将焓能材料装入特制高强度钢管中,通过油管输送到井底预定位置。
在实施例3中,高能脉冲波的应力加载速率控制在1~2×104MPa之间。
在实施例3中,高能脉冲波的峰值能量设计为220MPa。
在实施例3中,高能脉冲波设计为18个脉冲。
在实施例3中,大于三向地应力中最大值的高能脉冲波的持续时间为20ms。
实施例4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
步骤2、对位于不同类型的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在实施例4中,对井周3种改造区域内的储集体进行同时改造,改造对象为:易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m,以井壁裂缝起裂点为原点,周向方位为0~360°;可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80m,径向距离所在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夹角0~75°;难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80m,径向距离所在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夹角75~90°;油气储集体数量≥1个。
在实施例4中,井周及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储集体油气发育。
在实施例4中,针对易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液体的总体积为950m3
在实施例4中,针对易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液体的类型为滑溜水、酸液。
在实施例4中,针对易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滑溜水为400m3,酸液为550m3
在实施例4中,针对易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液体程序为:第一阶段、泵入酸液,第二阶段、交替泵入滑溜水、酸液。
在实施例4中,针对易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液体的粘度为1~10mPa.s。
在实施例4中,针对易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每次泵入液体的排量为1~2m3/min。
在实施例4中,针对可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注入液体的总体积为1980m3
在实施例4中,针对可动用区内的储集体,入井材料为滑溜水、酸液、压裂液、不同封堵能力的暂堵材料。
在实施例4中,针对可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液体顺序为:第一阶段、依次泵入酸液60m3、压裂液320m3、酸液360m3、暂堵材料1.5吨,第二阶段、依次泵入滑溜水30m3、压裂液280m3、酸液320m3、暂堵材料1.6吨,第三阶段、依次泵入滑溜水30m3、压裂液240m3、酸液280m3,并注入滑溜水60m3将井筒内的酸液替入地层。
在实施例4中,针对可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液体的粘度为:第一阶段、酸液粘度10mPa.s、压裂液粘度60mPa.s、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6MPa,第二阶段、滑溜水及酸液粘度10mPa.s、压裂液粘度80mPa.s、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12MPa,第三阶段、滑溜水及酸液粘度10mPa.s、压裂液粘度100mPa.s。
在实施例4中,针对可动用区内的储集体,泵入液体的排量为:第一阶段、酸液排量1~2m3/min,压裂液排量6m3/min,酸液排量6.5m3/min,暂堵材料通过压裂液携带注入,封堵材料的质量浓度占当前(注入封堵材料时)注入液体的1~2%,此时(注入封堵材料时)的液体注入排量为1~2m3/min;第二阶段、滑溜水排量2~3m3/min,压裂液排量6.5m3/min,酸液排量7m3/min,暂堵材料通过压裂液携带注入,封堵材料的质量浓度占当前(注入封堵材料时)注入液体的1~2%,此时(注入封堵材料时)的液体注入排量为1~2m3/min;第三阶段、滑溜水排量3m3/min,压裂液排量7.5m3/min,酸液排量7.5m3/min,滑溜水顶替液的排量7.5m3/min。
在实施例4中,针对难动用区内的储集体,造缝所需的高能脉冲波在井底裸眼段形成。
在实施例4中,针对难动用区内的储集体,形成高能脉冲波的材料为低燃速焓能材料,将焓能材料装入特制高强度钢管中,通过油管输送到井底预定位置。
在实施例4中,针对难动用区内的储集体,高能脉冲波的应力加载速率为1~3×104MPa。
在实施例4中,针对难动用区内的储集体,高能脉冲波的峰值能量设计为350MPa。
在实施例4中,针对难动用区内的储集体,高能脉冲波设计为12个脉冲。
在实施例4中,针对难动用区内的储集体,大于三向地应力中最大值的高能脉冲波持续时间为12ms。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根据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特点,提出将井周油气储集体分成不同的区域,针对井周一个或几个目标区域的储集体,采用相应的沟通策略对靶点储集体进行改造,能够单次改造沟通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井周360°方向)的多个储集体,解决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难以动用的难题,提升油气采出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改造区域确定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
策略实施步骤,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易动用区:
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
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0~30m;且
以井壁裂缝起裂点为原点的井周360°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可动用区:
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
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
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0~75°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难动用区:
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
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
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75~90°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易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以一定的排量注入一定粘度的液体,用以沟通井周天然裂缝以及扩大人工裂缝的延伸体积,其中,注入液体的粘度小于20mPa.s并且注入液体的排量在0.5~3m3/min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Ⅰ区沟通策略按照如下顺序实施:
第一阶段、泵入酸液;
第二阶段、泵入滑溜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Ⅰ区沟通策略中,所述第一阶段与所述第二阶段交替实施。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可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注入与包括施工排量和液体性能的工程实施参数匹配的液体,当裂缝在井周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方向起裂后,注入不同承压能力的暂堵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Ⅱ区沟通策略按照如下顺序实施:
第一阶段,依次注入酸液、压裂液、酸液以及暂堵材料;
第二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以及暂堵材料;
最后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顶替液,其中,在施工结束前注入顶替液将井筒内的酸液替入地层,所述顶替液包括滑溜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Ⅱ区沟通策略中,还包括:在所述最后阶段前,多次重复实施所述第二阶段的工序,并且每次注入的所述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按照预设的受压间隔逐次增加。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难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向所述目标储集体加入高能脉冲波以进行定向冲击造缝,其中,高能冲击波的峰值能量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Ⅲ区沟通策略中,所述高能脉冲波为多脉冲形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Ⅲ区沟通策略中,所述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的高能脉冲波的持续时间大于10ms。
CN201810688161.2A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Active CN110656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8161.2A CN110656917B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8161.2A CN110656917B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6917A true CN110656917A (zh) 2020-01-07
CN110656917B CN110656917B (zh) 2021-09-10

Family

ID=6902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8161.2A Active CN110656917B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69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2718A (zh) * 2021-03-12 2021-05-2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深层页岩气开发方法
CN113565481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开采断裂带内储集体的方法
CN114508334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的溶洞循缝沟通技术确定方法
CN114508338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20848U (zh) * 2009-11-27 2010-11-03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 直井定方位多级脉冲增效射孔装置
CN105041288A (zh) * 2015-07-13 2015-11-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油气藏裂缝转向酸压方法
WO2016076747A1 (en) * 2014-11-14 2016-05-19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Chemical assisted selective diversion during multistage well treatments
CN10676164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北京百恒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冲击波造缝装置及系统
CN207033423U (zh) * 2017-05-25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温、超高压脉冲波压裂枪点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20848U (zh) * 2009-11-27 2010-11-03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 直井定方位多级脉冲增效射孔装置
WO2016076747A1 (en) * 2014-11-14 2016-05-19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Chemical assisted selective diversion during multistage well treatments
CN105041288A (zh) * 2015-07-13 2015-11-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油气藏裂缝转向酸压方法
CN10676164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北京百恒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冲击波造缝装置及系统
CN207033423U (zh) * 2017-05-25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温、超高压脉冲波压裂枪点火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5481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开采断裂带内储集体的方法
CN114508334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的溶洞循缝沟通技术确定方法
CN114508338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
CN112832718A (zh) * 2021-03-12 2021-05-2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深层页岩气开发方法
CN112832718B (zh) * 2021-03-12 2022-04-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深层页岩气开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6917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6917B (zh)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CN109838223B (zh) 一种深层复杂页岩气的体积压裂方法
CN107313762B (zh) 一种页岩水力压裂方法
CN110359899B (zh)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提高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
CN103306660B (zh) 一种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增产的方法
CN108009670B (zh) 一种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法压裂效果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5298463B (zh) 天然气水合物大井眼多分支径向水平井完井方法
CN109958411B (zh) 一种水平井簇射孔分段压裂方法
CN108825196B (zh) 一种筛管大斜度井的暂堵体积压裂工艺方法
CN110761762B (zh) 一种致密砂岩油藏提高压裂体积的方法
CN103437746A (zh) 一种水平井多段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方法
CN112832728B (zh) 一种基于甲烷多级燃爆的页岩储层压裂方法
US20150204171A1 (en)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CA2943638C (en) Production enhancement system using robot drill for drilling multi-branched fishbone and radial microholes in shale gas reservoir,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520110B (zh) 水平井超临界co2压裂开发增强型地热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89600A (zh) 暂堵转向材料辅助水平井进行拖动式水力喷射改造的方法
CN110656920B (zh)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中复杂裂缝的酸压方法
CN107066769A (zh) 适用于超深层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高效酸化设计方法
CN110344806B (zh) 一种小井眼爆炸造缝辅助水力压裂方法
CN111810109A (zh) 一种潮汐式铺砂压裂方法
Miao et 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taged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horizontal wells
CN112443305B (zh) 一种通过两次注酸及簇间暂堵促进缝高延伸的水平井压裂方法
CN111946317B (zh) 提高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缝长的工艺方法
CN111075414B (zh) 一种浅层中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动用工艺
CN113622889B (zh) 径向井体积压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