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1734B -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1734B
CN110651734B CN201911076628.9A CN201911076628A CN110651734B CN 110651734 B CN110651734 B CN 110651734B CN 201911076628 A CN201911076628 A CN 201911076628A CN 110651734 B CN110651734 B CN 110651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net cage
frame
tide
seedl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66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1734A (zh
Inventor
王志忠
张金路
李壮
巩俊霞
陈秀丽
杜兴华
田功太
许国晶
张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10766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1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1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1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1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1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本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和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网框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支撑架可将折叠架撑起,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在退潮时,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提出地面,并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上连杆上,经过一次涨潮、落潮,网箱内的淤泥就被冲干净了,便于统计、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情况。本发明可巧妙利用潮水清洗放养贝类,广泛适合进行滩涂贝类放养实验。

Description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即潮间带之间的泥质、砂质和岩滩等沉积地带。
滩涂养殖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通常直接利用滩涂进行养殖的,以贝类(如文蛤、毛蚶、贻贝、扇贝、牡蛎、泥蚶、缢蛏等)、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等)为主。为了让有限滩涂发挥最大价值,同时渔民需要在滩涂投放贝类苗种,受各地滩涂水文、地质、气候影响,各地不同滩涂适合的最佳贝类苗种投放密度不同,贝类苗种投放多了,苗种个体长不大,售价低,贝类苗种投放少了,不能充分利用滩涂自然资源。如何确定在某段海滩上人工投放适宜规格(个体大小)和适宜密度的贝类(如文蛤、毛蚶等)苗种,往往需要在滩涂上进行滩涂贝类放养实验,方法是在相应滩涂设置一定数量的网箱,每个网箱按照不同规格和不同密度,投放贝类苗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看哪种投放规格和密度的贝类成活率高、收益大,就将该投放规格和密度作该滩涂的该种贝类的适宜放养模式,用于指导该段海滩上人工养殖某种贝类苗种的投放。这期间,为了详细掌握各个网箱内贝类的生长状态,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就需要对网箱内的贝类进行计数、统计、称重。但是这些贝类都与滩涂淤泥混在一起,统计、称重前,需要先洗去网箱内的淤泥。涨潮时,这些网箱沉在水中,难以准确找到。现有技术大都是在退潮时,将这些网箱人工搬到海水边清洗,工作人员须身穿防水皮裤,在泥泞的海滩上搬动网箱,工作强度大。
现有技术缺乏便于清洗、劳动强度小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和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便于清洗、劳动强度小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每个网箱包括网框,网框底部设有托板,该托板上密布筛孔,网框四周及上下均设有封网,封网上设有可开闭的封口,且封网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其中三边框底座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中边框,两个侧边框分别连接在中边框两侧,两个侧边框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
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网框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
所述下连杆中段固连有一插管,该插管与折叠臂之间设有加强筋,两条折叠臂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的根部槽口内,所述铁锹包括锹头和固定在锹头上的锹把,且锹把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的连杆,上述弯头支撑臂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弯头支撑臂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外端,弯头支撑臂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折叠臂可收入相应侧边框的槽口内,
两个侧边框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下连杆和加强筋,两个侧边框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所述短杆可择一卡入前述卡口内,借以将上连杆固定在不同高度,
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一条系绳连接网框和连杆,另一系绳连接网框和下连杆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在潮水冲击下的摆动。如此设计,需要清洗、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状态时,只需要在退潮,在各个网箱周围放置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插管和铁锹,将网箱提出地面,并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上连杆上,经过一次涨潮、落潮,网箱内的淤泥就被冲干净了,便于统计、测量,查看放养贝类的生长情况。
作为优化,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分别开有通孔,并配有四个固定钎,固定钎包括把手和固定在把手上的钎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可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借以将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固定在配用海滩上。如此设计,便于固定三边框,防止在整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在海浪的冲击下,移动或倾倒。
作为优化,其还包括倒U型固定插,该倒U型固定插包括半圆环和连接在半圆环两端的插杆,所述半圆环可跨过所述连杆,使用时,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如此设计,可以防止短杆在海浪的冲击下从卡口中脱出。
作为优化,所述侧边框前端设有导向斜坡面。如此设计,用铁锹撬动插管及折叠架时,支撑架下的短杆,可沿导向斜坡面上移,最终滑入相邻侧边框的卡口中,方便固定。
前述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选取滩涂贝类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量并记录幼苗的平均壳长和平均体重等,选取M×N个所述网箱,分别编号,将其封网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M×N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的托板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再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使回填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
②.根据实验贝类的种类、规格和网箱的托板面积,预先设计出每个实验网箱放养幼苗数量的上限A和下限B,每个网箱设为一组,将实验网箱分成不同投放密度的M个组,每组设N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其中A、B均为正整数,
在第一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个幼苗、
在第二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在第三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
在第M-1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M-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在第M组的各网箱内均投放A个幼苗。
记录各个网箱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壳长、重量和数量;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分别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并按照实验设计的幼苗的放养密度分别将实验幼苗投放在各个网箱内的泥土表面,然后将各个网箱的封网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随潮水移动,在网箱旁的滩涂泥土上打入钢钎,并将网箱固定在钢钎上;
④.隔半个月或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M×N个前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M×N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使其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中段卡入对应网箱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上的短杆落在地面上,然后用锹把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下压铁锹,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上升,将网箱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支撑架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卡入相应卡口,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和倒U型固定插,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的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将倒U型固定插的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及连杆,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将网箱的网框分别与连杆和下连杆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内就只有幼苗了,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每个网箱的封口,将每个网箱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个体壳长、称量个体重量,并分别做好记录,然后挖N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使其泥土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再将各个网箱的幼苗重新放到该网箱内,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⑥.回到第④步,根据贝类实验拟安排的时间长度,确定贝类的检查次数,也可周而复始,直至幼苗长成滩涂贝类成体后,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组网箱中的滩涂贝类幼苗的个体成活数量、个体平均壳长和平均重量,分别计算各组网箱的滩涂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平均规格、产量、增重率和增长率,从而确定滩涂贝类幼苗的适宜投放密度,为滩涂贝类的增养殖技术提供支撑。
如此设计,在滩涂贝类生态实验中,需要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状态时,可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提出滩涂淤泥,然后再将网箱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潮水自动清洗放养网箱中的淤泥了。这种清洗方式,省力、方便,且力度适中不易损伤贝苗。
本发明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可巧妙利用潮水清洗放养贝类,适用于滩涂贝类生态实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的网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利用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拔出的开始状态示意图;
图5是利用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拔出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6是将网箱固定在展开状态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的示意图;
图7是利用固定钎固定三边框底座的示意图
图8是利用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进行文蛤生态实验的所得单个网箱平均产量趋势图。
图中:1为网箱、11为网框、12为托板、13为封网、2为三边框底座、21为侧边框、22为中边框、23为槽口、24为缺口、25为卡口、26为通孔、27为固定钎、271为把手、272为钎杆、28为导向斜坡面、3为折叠架、31为折叠臂、32为上连杆、33为下连杆、34为插管、35为加强筋、4为支撑架、41为弯头支撑臂、42为连杆、43为短杆、5为铁锹、51为锹头、52为锹把、6为系绳、7为倒U型固定插、71为半圆环、72为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5所示,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1,每个网箱1包括网框11,网框11底部设有托板12,该托板12上密布筛孔,网框11四周及上下均设有封网13,封网13上设有可开闭的封口(图中未示出),且封网13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5,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2、折叠架3和支撑架4,其中三边框底座2包括两个侧边框21和中边框22,两个侧边框21分别连接在中边框22两侧,两个侧边框21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23,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
折叠架3包括两条折叠臂31,两条折叠臂31之间通过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相连,所述网箱1的网框11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32上。
所述下连杆33中段固连有一插管34,该插管34与折叠臂31之间设有加强筋35,两条折叠臂31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21的根部槽口23内,所述铁锹5包括锹头51和固定在锹头51上的锹把52,且锹把52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34。
所述支撑架4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41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41的连杆42,上述弯头支撑臂41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43,弯头支撑臂41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31外端,弯头支撑臂41可与所述折叠臂31并拢在一起,折叠臂31可收入相应侧边框21的槽口内。
两个侧边框21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24,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42、下连杆33和加强筋35,两个侧边框21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25,所述短杆43可择一卡入前述卡口25内,借以将上连杆32固定在不同高度。
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6,一条系绳6连接网框11和连杆42,另一系绳6连接网框11和下连杆33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1在潮水冲击下的摆动。
如图6所示,其还包括倒U型固定插7,该倒U型固定插7包括半圆环71和连接在半圆环71两端的插杆72,所述半圆环71可跨过所述连杆42,使用时,两个插杆72分别从连杆42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
如图7所示,所述三边框底座2四角分别开有通孔26,并配有四个固定钎27,固定钎27包括把手271和固定在把手271上的钎杆272,四个固定钎27的钎杆272可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通孔26,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2下方的泥土中,借以将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固定在配用海滩上。所述侧边框21前端设有导向斜坡面28。
前述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选取滩涂贝类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定并记录幼苗的平均体长和体重,选取M×N个所述网箱1,分别编号,将其封网13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5,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M×N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1的托板12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再回填铺设在各个网箱1内,使回填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
②.根据实验贝类的种类、规格和网箱1的托板面积,预先设计出每个网箱1放养幼苗数量的上限A和下限B,每个网箱设为一组,将实验网箱1分成放养不同密度幼苗的M个组,每组设N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其中A、B均为正整数,
在第一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个幼苗、
在第二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在第三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
在第M-1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M-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在第M组的各网箱1内均投放A个幼苗。
分别记录各个网箱1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数量、壳长及重量等;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再分别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1内,并按照实验幼苗的放养规格与密度分别将实验幼苗投放在各个网箱1内的泥土表面,然后将各个网箱1的封网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1随潮水移动,在网箱1旁的滩涂泥土上打入钢钎,并将网箱1固定在钢钎上(图略);
④.隔半个月或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M×N个前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M×N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1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3,使其折叠架3上的上连杆32中段卡入对应网箱1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4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4上的短杆43落在地面上,如图4所示。
然后用锹把5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34,下压铁锹5,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32上升,将网箱1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5,支撑架4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43卡入相应卡口25,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27和倒U型固定插7,将四个固定钎27的钎杆272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2四角的四个通孔26,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2下方的泥土中,如图7所示。将倒U型固定插7的两个插杆72分别从连杆42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2及连杆42。
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6,将网箱1的网框11分别与连杆42和下连杆33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1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5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1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1内就只有幼苗了。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每个网箱1的封口,将各个网箱1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个体壳长、称量个体重量,并分别做好记录,然后挖N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重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的泥土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1内,使其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再将网箱1的幼苗分别放回到原来的网箱1内,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1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⑥.回到第④步,根据贝类生态实验拟安排的时间长度,确定贝类的检查次数,也可周而复始,直至幼苗长成滩涂贝类成体后,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个网箱1中的滩涂贝类幼苗的个体数量、个体平均壳长和平均重量,分别计算各组网箱1的滩涂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平均规格、养殖产量、增重率和增长率,从而确定滩涂贝类幼苗的适宜投放密度,为滩涂贝类的增养殖技术提供支撑。
利用前述海滩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进行文蛤生态实验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选取壳长12±1.86毫米的文蛤作为实验文蛤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量并记录幼苗的平均壳长和平均体重,选取6×3个前述网箱1,分别编号,将其封网13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5,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6×3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1的托板12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的泥土在各个网箱1内回填铺设泥土层,使其泥土层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
②.每个网箱1的托板面积为4×4=16dm2根据预先设计每个网箱1放养的幼苗数量上限和下限分别为48粒和8粒,将实验网箱1分成不同放养密度的6个组,放养幼苗数量分别为8、16、24、32、40、48粒,每组设3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
在第一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8粒幼苗、
在第二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8+(48-8)÷5](四舍五入)=16粒幼苗、
在第三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8+2×(48-8)÷5](四舍五入)=24粒幼苗、
………
在第六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48粒幼苗。
分别记录各个网箱1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平均壳长、平均重量和放养幼苗数量;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分别放回填到各个网箱1内,各个网箱1内的泥土表面与滩涂上地面基本齐平,再将实验幼苗按照设定的放养密度依次投放到各个网箱内的泥土表面,然后将各个网箱1的封网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1随潮水移动,在各个网箱1旁的滩涂泥土上分别打入钢钎,并将网箱1固定在钢钎上(图略);
④.每隔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18个前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18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1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3,使其折叠架3上的上连杆32中段卡入对应网箱1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4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4上的短杆43落在地面上,如图4所示。
然后用锹把5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34,下压铁锹5,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32上升,将网箱1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5,支撑架4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43卡入相应卡口25,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27和倒U型固定插7,将四个固定钎27的钎杆272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2四角的四个通孔26,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2下方的泥土中,如图7所示。将倒U型固定插7的两个插杆72分别从连杆42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2及连杆42。
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6,将网箱1的网框11分别与连杆42和下连杆33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1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5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1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1内就只有幼苗了。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各个网箱1的封口,将各个网箱1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壳长、称量重量,并分别记录各个网箱1中的幼苗数目、幼苗重量和幼苗平均壳长,然后分别挖18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的泥土,在各个网箱1内铺设泥土层,使其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再将各个网箱1的幼苗分别放回到原来网箱1内的泥土表面,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1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⑥.经过3个月实验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组网箱1中的幼苗的个体成活数量、平均壳长、平均体重、增重率、增长率、养殖产量等指标,得出该放养规格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即可获得该潮间带滩涂增殖放流该规格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可作为在该滩涂上人工增养殖该规格幼苗时的放养密度参考标准。
通过上述实验,最终得到下述数据
由上表可以看出,均随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实验幼苗的成活率、平均壳长、平均体重、增长率和增重率均呈显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幼苗的产量和净产量,则是随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幼苗放养密度为32粒/箱时,到达峰值,而后,则是随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和净产量均又逐渐降低。
由图8可知,实验幼苗的净产量最高值为第四组(32粒/箱),达64.25g;其次是第三组(24粒/箱)和第二组(16粒/箱),分别为60.73g和46.66g;其他实验组实验幼苗的净产量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得出本实验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6~32粒/箱,折合本实验幼苗每平方米滩涂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00~200粒。

Claims (5)

1.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每个网箱包括箱形框架,箱形框架底部设有托板,该托板上密布筛孔,箱形框架内设有箱形网兜,箱形网兜设有可开闭的封口,所述箱形网兜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其中三边框底座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中边框,两个侧边框分别连接在中边框两侧,两个侧边框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
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箱形框架上设有挂钩,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
所述下连杆中段固连有一插管,该插管与折叠臂之间设有加强筋,两条折叠臂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的根部槽口内,所述铁锹包括锹头和固定在锹头上的锹把,且锹把的自由端能插入插管,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的连杆,上述弯头支撑臂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弯头支撑臂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外端,弯头支撑臂能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折叠臂能收入相应侧边框的槽口内,
两个侧边框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下连杆和加强筋,两个侧边框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所述短杆能择一卡入前述卡口内,借以将上连杆固定在不同高度,
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一条系绳连接箱形框架和连杆,另一系绳连接箱形框架和下连杆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在潮水冲击下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分别开有通孔,并配有四个固定钎,固定钎包括把手和固定在把手上的钎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借以将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固定在配用海滩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倒U型固定插,该倒U型固定插包括半圆环和连接在半圆环两端的插杆,所述半圆环跨过所述连杆,使用时,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前端设有导向斜坡面。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选取滩涂贝类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量并记录幼苗的平均壳长和平均体重,选取M×N个所述网箱,分别编号,将其箱形网兜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M×N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的托板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杂物后,再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使回填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齐平;
②.根据实验贝类的种类、个体大小,和网箱的托板面积,预先设计出每个实验网箱放养幼苗数量的上限A和下限B,每个网箱设为一组,将实验网箱分成不同密度的M个组,每组N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其中A、B均为正整数,
在第一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个幼苗、
在第二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A-B)÷(M-1)]}个幼苗,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在第三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2×(A-B)÷(M-1)]}个幼苗,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在第M-1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M-2)×(A-B)÷(M-1)]}个幼苗,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在第M组的每个网箱内均投放A个幼苗,
分别记录各个网箱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个体平均壳长、平均体重和放养幼苗数量;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杂物后,分别放入各个网箱内,使各个网箱内的泥土表面与滩涂上地面齐平,并按照实验幼苗的放养密度分别将实验幼苗投放在网箱内的泥土上,然后将各个网箱的箱形网兜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随潮水移动,在网箱旁的滩涂泥土上打入钢钎,并将网箱固定在钢钎上;
④.隔半个月或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M×N个所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M×N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使其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中段卡入对应网箱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上的短杆落在地面上,然后用锹把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下压铁锹,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上升,将网箱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支撑架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卡入相应卡口,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和倒U型固定插,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的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将倒U型固定插的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及连杆,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将网箱的箱形框架分别与连杆和下连杆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内就只有幼苗了;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每个网箱的封口,将每个网箱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个体壳长、称量重量,并分别做好记录,然后挖N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杂物后,在各个网箱内铺设泥土层,使泥土层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齐平,再将各个网箱的幼苗分放到原来的网箱内,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⑥.回到第④步,根据贝类实验拟安排的时间长度,确定贝类的检查次数,直至幼苗长成滩涂贝类成体后,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个网箱中滩涂贝类幼苗的个体数量、个体壳长和平均重量,计算各组网箱的滩涂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平均规格、养殖产量、增重率和增长率,从而确定滩涂贝类幼苗的适宜投放密度,为滩涂贝类的增养殖技术提供支撑。
CN201911076628.9A 2019-11-06 2019-11-06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0651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6628.9A CN110651734B (zh) 2019-11-06 2019-11-06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6628.9A CN110651734B (zh) 2019-11-06 2019-11-06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1734A CN110651734A (zh) 2020-01-07
CN110651734B true CN110651734B (zh) 2023-08-04

Family

ID=6904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6628.9A Active CN110651734B (zh) 2019-11-06 2019-11-06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1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2752B (zh) * 2021-06-04 2022-08-26 防城港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埋栖型贝类养殖筐安放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66423U (zh) * 2017-05-31 2018-01-12 福建农林大学 贝类采收清洗铲
CN108617603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张五 一种可潜水作业的履带式采贝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4141A1 (en) * 2000-06-28 2003-05-22 Davis Russell P. Integrated system for shellfish production: encompassing hatchery, nursery, brood-stock conditioning and market conditioning phases; also water treatment, food supplement, propulsion, anchoring, security, and devic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neighborhood values and shellfish production.
WO2002067664A2 (en) * 2001-02-23 2002-09-06 Christopher Warfe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hellfish farming
CN101375674B (zh) * 2008-04-17 2011-06-08 敖志辉 方形框架式潮浪水下自动清洗网箱的装置
CN101773084A (zh) * 2010-01-29 2010-07-14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海产贝类苗种中间培育装置以及应用方法
CN202551937U (zh) * 2012-04-06 2012-11-28 林孔焰 贝类采收装置
CN107094722A (zh) * 2016-02-23 2017-08-29 朱培池 挖弹涂鱼机
CN206866426U (zh) * 2017-05-31 2018-01-12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贝类采收清洗铲
CN211020554U (zh) * 2019-11-06 2020-07-17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7603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张五 一种可潜水作业的履带式采贝机械
CN206866423U (zh) * 2017-05-31 2018-01-12 福建农林大学 贝类采收清洗铲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文蛤稚贝保活运输和滩涂中苗培育技术";宋恒锋 等;《中国水产》(第11期);第60-6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1734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2248B (zh) 植物根系生长的分层定位研究方法及分层定位器
JP5345375B2 (ja) 沈水植物の再生方法、それに使用する沈水植物の栽培方法、植物再生基盤、浮島
JP4916294B2 (ja) 草体移植具および水底における草体の移植方法
KR100953803B1 (ko) 잘피 이식용 구조물
KR101872289B1 (ko) 이동식 채묘 상자와 이를 이용한 자연형 해조류 양식 방법
CA2332086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quacultured mussels
CN110651734B (zh)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567458A (zh) 诱导型水生生物采集及水体净化装置
CN105359870A (zh) 一种观察水稻根系生长分布的装置
CN211020554U (zh)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
CN110140680B (zh) 一种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方法
KR20150059481A (ko) 무척주 생물의 침하식 해저 양식장
CN111742834A (zh) 一种硬质水底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
KR100863673B1 (ko) 수생식물 종근블록 및 그 식재방법
CN212279454U (zh) 诱导型水生生物采集及水体净化装置
CN214102809U (zh) 一种用于水下生境改良的木石材质的杩槎结构
CN104920200A (zh) 一种大叶藻植株移植方法和装置
JP2022169327A (ja) 海藻増殖装置及び洋上風力発電設備の基礎構造
CN206949156U (zh) 一种便于构建和修复海草场的播种装置
CN107926671B (zh) 一种悬挂式生态种植沉水植物的方法
JP2002330652A (ja) 藻場造成方法と藻草育成プランター
CN217038316U (zh) 一种基于海草泥丸播种法的海流庇护装置
CN112471025A (zh) 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及养殖方法
JP2897634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中空ブロック
CN201207845Y (zh) 海草移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