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0453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50453A CN110650453A CN201810682275.6A CN201810682275A CN110650453A CN 110650453 A CN110650453 A CN 110650453A CN 201810682275 A CN201810682275 A CN 201810682275A CN 110650453 A CN110650453 A CN 1106504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transmission resource
- communication device
- transmission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383—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power control in peer-to-peer lin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第一传输资源用于发送第一消息,第二传输资源用于发送第二消息,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为不同的传输资源;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车联网为代表的智能交通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出现了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技术。V2X可以为车到车(Vehicleto Vehicle,V2V)、车到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 toInfrastructure,V2I)。
针对V2X通信技术,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已经完成了对Rel-14的标准化研究,且正在进行Rel-15的标准化工作。
目前,3GPP基于对第五代通信技术(the 5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系统的研究已经开始,在5G系统的新技术框架下对V2X通信技术的增强研究也被提上日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有效共存,以避免由于不共存而导致的车车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但是,目前还不存在如何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有效共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的第一载波,并获取该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以及与第一传输资源不同的第二传输资源,这样,第一通信设备即可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这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由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接入网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因此,第一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一传输资源发送第一消息,还可以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二传输资源发送第二消息,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共存。相应的,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即可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设备还确定第一发送功率。此外,该第一通信设备还确定第二发送功率。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该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相应的,上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上采用第一发送功率发送第一消息,且第一通信设备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上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传输资源上采用第二发送功率发送第二消息,且第一通信设备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
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为第一载波中的不同传输资源,第一通信设备在不同传输资源中发送消息时采用的发送功率不同。本申请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可采用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也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第一发送功率和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均小于配置功率,以满足实际通信需求。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接收到第一消息的设备在接收测量时能够获得准确的信道信息。此外,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指示信息,以便于接收到第二消息的设备在接收测量时能够获得准确的信道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通信设备采用TDM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方法为:首先,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然后,该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同理,第一资源集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第二资源集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设备还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的第三指示信息。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还发送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的第四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通信设备采用TDM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方法为:首先,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第四资源集为第三资源集的子集,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然后,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可以看出,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将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作为参考子载波间隔,利用该参考子载波间隔获取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进而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该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可根据第四配置信息获取第二传输资源,该第四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三资源集的第五指示信息和用于指示第四资源集的第六指示信息。可选的,第一设备在发送第二消息的过程中,还可以发送用于指示第三资源集的第五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载波;或者,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用于指示第一载波的载波指示信息,并根据该载波指示信息,获取第一载波。
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第一载波可以为网络设备通过载波指示信息指示的,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发送功率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的,上述第二发送功率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二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的;或者,上述第一发送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预配置的,上述第二发送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预配置的。
可以看出,发送功率的确定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消息的优先级确定,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还可以是预先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上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或者,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无线帧号之间存在预设偏差值,该预设偏差值是预设的或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指示的。
本申请中以无线帧为单位对齐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定时,这样,在两种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复用时,能够减少资源浪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预设偏差值为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的N倍,N为正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这样,能够使得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保持相同的定时,避免了由于定时不同而导致消息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正相关。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具体如下:上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以及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第一传输资源用于发送第一消息,第二传输资源用于发送第二消息,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为不同的传输资源。上述发送单元,用于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以及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设备还包括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发送功率。此外,该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发送功率,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传输资源上采用上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第一发送功率发送第一消息,且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以及具体用于在第二传输资源上采用上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第二发送功率发送第二消息,且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发送功率。此外,上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发送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采用TDM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第四资源集为第三资源集的子集,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且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正交;或者,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且第二资源池和第三资源池正交。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载波;或者,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载波指示信息,该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载波;根据载波指示信息,获取第一载波。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一发送功率,以及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二发送功率。可选的,上述第一发送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预配置的,上述第二发送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预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上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或者,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无线帧号之间存在预设偏差值,该预设偏差值是预设的或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指示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预设偏差值为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的N倍,N为正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正相关。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通信接口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通信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第二通信设备获取获取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的第一载波,并获取该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以及与第一传输资源不同的第二传输资源,这样,第二通信设备即可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第一消息,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第二消息,这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由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接入网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因此,第一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一传输资源接收第一消息,还可以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二传输资源接收第二消息,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共存。相应的,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即可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通信设备还获取用于指示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的第一指示信息。此外,第二通信设备还获取用于指示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与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该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方法为:首先,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然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方法为:首先,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第四资源集为第三资源集的子集,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然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方法为: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一载波;或者,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载波指示信息,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载波;第二通信设备根据载波指示信息,获取第一载波。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上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或者,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无线帧号之间存在预设偏差值,该预设偏差值是预设的或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指示的。
本申请中以无线帧为单位对齐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定时,这样,在两种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复用时,能够减少资源浪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预设偏差值为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的N倍,N为正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这样,能够使得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保持相同的定时,避免了由于定时不同而导致消息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和接收单元。
具体的,上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以及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第一传输资源用于接收第一消息,第二传输资源用于接收第二消息,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不同。上述接收单元,用于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第一消息,以及用于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第二消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还用于获取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与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第四资源集为第三资源集的子集,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根据第四配置信息,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且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正交;或者,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且第二资源池和第三资源池正交。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载波;或者,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载波指示信息,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载波;根据载波指示信息,获取第一载波。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上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或者,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无线帧号之间存在预设偏差值,该预设偏差值是预设的或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指示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预设偏差值为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的N倍,N为正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接收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上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通信接口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通信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九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上述任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且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正交;或者,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且第二资源池和所述第三资源池正交。这里的“正交”是指占用的频域资源不同,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正交能够使得两种业务友好的共存。
在上述任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分别配置或者分别定义。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载波,以及获取用于传输第二消息的载波,然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第一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在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第二发送功率,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这样,第一通信设备即可在第一载波上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采用第一发送功率发送第一消息,在第二载波上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采用第二发送功率发送第二消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由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接入网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因此,第一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消息,还可以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消息,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共存。相应的,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即可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第一发送功率”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载波的优先级或者第一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一发送功率。上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在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第二发送功率”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二载波的优先级或者第二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二发送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在第一时隙,第一通信设备未发送第一消息,且发送第二消息,则第一发送功率为零,第二发送功率为上述配置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上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
本申请中以无线帧为单位对齐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定时,这样,在两种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复用时,能够减少资源浪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这样,能够使得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保持相同的定时,避免了由于定时不同而导致消息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正相关。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发送单元。
具体的,上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载波,以及获取用于传输第二消息的载波。上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第一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第二发送功率,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上述发送单元,用于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一载波上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采用上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第一发送功率发送第一消息,并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二载波上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采用上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第二发送功率发送第二消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载波的优先级或者第一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一发送功率,以及根据第二载波的优先级或者第二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二发送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在第一时隙,上述发送单元未发送第一消息,且发送第二消息,则第一发送功率为零,第二发送功率为上述配置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上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发送单元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上述发送单元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正相关。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通信接口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通信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十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十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五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十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中,上述通信设备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八;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车联网是指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器、装置、芯片、车载终端或电子标签提供车辆信息,采用各种通信技术实现V2V、V2P、V2I的互联互通,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信息进行提取、共享等有效利用,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提供综合服务的系统。
上述V2V、V2P、V2I可以统称为V2X通信技术。LTE系统中的V2X通信技术包括版本14(Rel-14)和版本15(Rel-15)。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支持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车载芯片,试验测试和小规模应用也正在开展之中。而在面向2020年部署的5G系统,也开始了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研究。相应的,研究人员需要考虑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共存。若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无法友好共存,轻则会造成2个系统之间的干扰,降低系统的性能和传输效率。重则会导致2个系统传输的消息不能够被相互识别。一旦因为共存问题导致通信模块的失效,产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这种场景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目前不存在如何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有效共存的方法。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取到能够用于传输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第一载波后,获取该第一载波中用于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用于发送第二消息的第二传输资源,并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这里,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不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与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由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接入网技术不同,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不同,因此,第一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一传输资源发送第一消息,还可以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二传输资源发送第二消息,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共存。相应的,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即可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通信系统包括远端设备10、中继设备11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12。远端设备10可以通过中继设备11与GNSS 12通信,也可以直接与GNSS 12通信。
远端设备10与中继设备11之间的连接可以为3GPP连接,也可以为非3GPP连接。3GPP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V2X通信技术。非3GPP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蓝牙(Bluetooth,BT)、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和红外线等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设备10可以为物联网中的终端,例如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等,也可以为车联网中装载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还可以为智能穿戴设备,例如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WD)。
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设备11是具备中继属性的终端。该终端自身可以提供D2D、BT、Wi-Fi、NFC、红外线等各种可用网络连接能力的无线终端。
可选的,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基站13。
该基站13可以为下一代LTE基站(Next Generation eNB,ng-eNB),也可以为gNB(5G系统中的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ng-eNB可以通过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技术为终端提供无线传输资源,也可以为终端提供第五代核心网(the 5th Generation Core Network,5GCN)的服务。
基站13可以为远端设备10和/或中继设备11提供服务。基站13还可以与GNSS 12通信。远端设备10可以通过中继设备11与基站13通信,也可以直接与基站13通信。在实际应用中,为远端设备10提供服务的基站与为中继设备11提供服务的基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当上述通信系统应用于车联网场景时,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14。RSU 14可与远程设备10、中继设备11以及基站13通信。RSU 14可以具备装载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基站的功能。
图1中的任一设备可支持LTE业务数据和5G业务数据的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多个设备之间的连接为无线连接,为了方便直观地表示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图1采用实线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仅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举例说明,并不是对该通信系统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设备、至少一个RSU以及至少一个基站。
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的场景中,远端设备可以位于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并直接与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或者接收基站发送广播消息,但与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通过中继设备进行转发。例如,结合图1,如图2所示,远端设备20位于基站gNB 1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可以通过中继设备21与gNB 1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中继设备22与gNB 2进行数据传输。
此外,远端设备还可以位于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外,接收来自基站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中继设备发送的信号。例如,结合图1,如图3所示,远端设备30位于gNB 1和gNB 2的网络覆盖范围外,可以同时接收处于gNB 1和gNB 2的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中继设备31和中继设备32发送的信号。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40、基站41以及基站42。基站40与基站41和基站42均连接,基站41与基站40和基站42也均连接。基站41、基站40以及基站42可以均为宏站,也可以均为微站,还可以一部分为宏站,另一部分为微站。图4中的任一基站可支持LTE业务数据和5G业务数据的传输。
同理,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基站之间的连接为无线连接,为了方便直观地表示各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图4采用实线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仅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举例说明,并不是对该通信系统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每一基站还可以为至少一个终端提供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均可以为能够与基站在控制面和用户面实现数据传输的终端,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如图5所示的手机300)、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等。
如图5所示,以手机300作为上述终端举例。手机3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301、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302、存储器303、外设接口304以及电源装置305。可选的,手机300还可以包括触摸屏306、蓝牙装置307、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08、Wi-Fi装置309、定位装置310以及音频电路3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5中未示出)进行通信。
由于上述触摸屏306、蓝牙装置307、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08、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装置309、定位装置310以及音频电路311为可选的部件,图5中用虚线框表示。
下面结合图5对手机3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01是手机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3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3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301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射频电路3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3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至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3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处理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3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此外,存储器3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3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等。上述存储器303可以是独立的,通过上述通信总线与处理器301相连接;存储器303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
外设接口304,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304可以被用来将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
电源装置305用于给手机300中的各个部件供电。该电源装置305可以为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3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305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触摸屏306具体可以包括触控板306-1和显示器306-2。
其中,触控板306-1可采集手机3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板306-1上或在触控板306-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至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301)。其中,用户在触控板306-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设备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控板306-1。
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306-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300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306-2。触控板306-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306-2之上,当触控板306-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3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306-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5中,触控板306-1与显示器306-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板306-1与显示器306-2集成而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306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板(层)和显示器(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触控板306-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300的正面,显示器306-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300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可选的,手机300还可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可以在手机300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头的下方)配置指纹采集器件312,或者在手机300的正面(例如触摸屏306的下方)配置指纹采集器件312。又例如,可以在触摸屏306中配置指纹采集器件312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采集器件312可以与触摸屏306集成在一起来实现手机300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采集器件312配置在触摸屏306中,可以是触摸屏306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306中。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的指纹采集器件312的主要部件是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
蓝牙装置307,用于实现手机300与其他短距离的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手机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08,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的,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306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3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3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Wi-Fi装置309,用于为手机3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300可以通过Wi-Fi装置309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309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
定位装置310,用于为手机300提供地理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310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310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至处理器3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至存储器303进行保存。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310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AGPS)的接收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310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设备例如手机300的定位装置310(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310也可以是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设备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设备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至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设备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设备的定位装置310中。
音频电路311、扬声器313、麦克风31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3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11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13,由扬声器3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3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311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302以发送至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03以便进一步处理。
尽管图5未示出,手机3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手机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gNB/ng-eNB)的组成结构。如图6所示,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以及总线63。
下面结合图6对基站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61是基站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61是一个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6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数据,执行基站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处理器61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6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6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63与处理器61相连接。存储器62也可以和处理器6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6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61来控制执行。
总线6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基站还包括收发器64。收发器64用于在处理器61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用于与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网络通信。收发器64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的全部或部分,以及还可选择性地包括RF处理器。RF处理器用于收发RF信号,基带处理器则用于实现由RF信号转换的基带信号或即将转换为RF信号的基带信号的处理。
由于收发器64为可选的,因此,图6中用虚线表示。
图6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基站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下,结合上述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图4示出的通信系统、图5示出的手机300以及图6示出的基站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4示出的通信系统中。
图7示出的流程以执行主体为第一通信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第一通信设备属于发送端设备,具体可以为上述远端设备、中继设备、RSU或基站,当然也可以为上述任一设备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
S700、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用于传输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第一载波。
这里,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可以为包括控制信息的消息,也可以为参数信号,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采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第二消息采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例如: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下一代接入网(New Radio,NR)中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即为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
在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中,设备到设备之间的链路可以被称为D2D链路,也可被称为边链路(Sidelink)。D2D链路/边链路中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方式可以是基于广播、组播或单播传输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还可以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如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
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中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技术,则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于在蜂窝链路上实现传输资源的共享/共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载波可以为预配置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载波配置指示信息指示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若第一载波为预配置的,则第一通信设备直接确定第一载波。若第一载波为网络设备通过载波配置指示信息指示的,则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用于指示第一载波的载波指示信息,并根据载波指示信息,获取第一载波。
S701、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
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且第一通信设备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因此,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可承载于不同的传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第一消息的传输资源为第一传输资源,发送第二消息的传输资源为第二传输资源,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不同。
其中,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相互独立。也就是说,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分别配置或者分别定义。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此外,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如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的直接帧号(Direct Frame Number,DFN)相同。或者,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无线帧号之间存在预设偏差值。该预设偏差值可以是预先定义好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的。示例性的,预设偏差值为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的N倍,N为正整数。
由于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无线帧号,或者,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无线帧号之间存在预设偏差值,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以无线帧为单位对齐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定时。这样,能够减少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在时域上复用的资源浪费。例如,如果第一传输的无线帧号与第二传输的无线帧号没有对齐,则它们的定时在时间上会有部分的重叠,在这部分重叠的资源上,不能实现第一传输资源与第二传输资源的正交复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隙的时长(即时隙长度)是指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基本的时长。该时隙长度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时隙长度为1毫秒,或0.5毫秒,或0.25毫秒,或0.125毫秒,也可以是根据参考时隙的时长以及实际传输过程中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当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比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大时,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小于第二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例如,若第一传输资源用于传输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业务数据,其子载波间隔为30KHz或者60KHz,第二传输资源用于传输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业务数据,其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小于第二传输资源的时隙长度。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载波的同一资源池,例如: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在这种情况下,可选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正交。此处的正交,即为占用的频域资源不同。例如:第一资源池占用的子载波、物理资源块、占用的子信道,或占用的载波中的带宽部分与第二资源池不同。此时,第一传输资源上5G系统的V2X业务可以与第二传输资源上LTE系统的V2X业务可以实现相互不干扰的正交传输。从而达到两种业务友好的共存。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分别属于第一载波的不同资源池。例如: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在这种情况下,可选的,第二资源池和第三资源池正交。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FDM的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TDM的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如图9A或图9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第一通信设备采用TDM的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方法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该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这样,第一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可选的,在第一通信设备采用TDM的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方法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二资源集,该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这样,第一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可选的,可以将上述时域资源单元简单的理解为时隙。
如图9A所示,若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或预先配置,获取第一资源集,并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此外,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或预先配置,获取第二资源集,并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
可选的,在第一通信设备采用TDM的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方法也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该第四资源集为第三资源集的子集,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这样,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该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这里,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也就是说,第一通信设备首先从第三资源集中确定第四资源集,然后从该第四资源集中确定第一传输资源。由于第三资源集是由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因此,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理解为参考子载波间隔。此时,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第四配置信息获取第二传输资源,该第四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如图9B所示,若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为参考子载波间隔,其数值为30KHz,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或预先配置,获取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并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二传输资源,后确定第一传输资源,也可以先确定第一传输资源,后确定第二传输资源,还可以同时确定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702、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
在获取到第一传输资源后,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一消息。在获取到第二传输资源后,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第二消息。
从上面描述可知,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为第一载波中的不同传输资源。一般的,不同传输资源对应的发送功率不同。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在第一传输资源上采用第一发送功率发送第一消息,并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第二传输资源上采用第二发送功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本申请中的发送功率是指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或第二传输资源上发送消息所耗费的功率。
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这里,配置功率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或者最大可用发送功率,也可以为当前子帧上所有载波的最大发送功率或者最大可用发送功率,还可以为当前子帧中当前载波上的最大发送功率或最大可用发送功率,还可以为当前信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上配置或指示的最大发送功率。除此之外,配置功率还可以为预先定义的,或者为基站通过信令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发送功率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的,第二发送功率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二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的;或者,第一发送功率或第二发送功率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的,或者,第一发送功率或第二发送功率是预先配置好的。
容易理解的是,在第一通信设备采用FDM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场景中,若某一时隙,第一通信设备未传输第二消息,且传输了第一消息(或者为某一时隙,存在第一传输资源而不存在第二传输资源),则第一发送功率可等于配置功率。若某一时隙,第一通信设备既传输了第一消息,又传输了第二消息(或者为某一时隙,存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则第一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一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一发送功率,根据第二消息的优先级确定第二发送功率。
如图8所示,t1时刻,第一通信设备传输了第一消息,未传输第二消息,则该时刻第一发送功率为配置功率,第二发送功率为零。t2时刻,第一通信设备传输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则该时刻第一发送功率和第二发送功率均小于配置功率,且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配置功率。
可选的,第一消息的优先级或第二消息的优先级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示例性的,针对不同业务,预先定义的优先级为: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的优先级高于V2X的优先级,V2X的优先级高于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的优先级,eMBB的优先级高于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mMTC)的优先级。
在一种示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功率受限或者蜂窝链路的业务与V2X的业务在时间上有重叠的场景中,V2X传输与蜂窝链路的以下信号有重叠或冲突时,第一通信设备按照下述优先级发送信道或参考信号:
方式一:用于边链路上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Sidelink Beam Reference Signal,SBRS)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其他的参考信号或信道具有次低的优先级,例如:边链路波束参考信号(Sidelink Beam Reference Signal,SBRS)的优先级高于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优先级,SSB的优先级高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的优先级,PRACH的优先级高于探测参考信号(Sou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优先级,SRS的优先级高于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优先级。
方式二: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基站的指示信息确定SBRS、PRACH以及SRS之间的优先级。
方式三:第一通信设备根据预定义的方式确定参考信号间的优先级。例如:SBRS具有最高的优先级,SSB具有第二优先级;或者,SSB最有最高优先级,SBRS具有第二优先级;或者,SRS/PRACH的优先级高于SBRS的优先级,SBRS的优先级高于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hortened Physical Uplink Contorl Channel,sPUCCH)的优先级;或者,sPUCCH的优先级高于SBRS的优先级。
从前面描述可知,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越大,第一传输资源的符号或时隙长度就越短。第一传输资源的符号或时隙长度就越短,对第一消息的传输造成的影响就会越小,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一发送功率就越大。此外,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越大,第一传输资源具有的时间分集就会越小,因此,第一通信设备需要更大的发送功率以抵消分集增益的下降。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发送功率与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越大,第一发送功率越大。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下述公式(1)或公式(2)确定第一发送功率和第二发送功率。
其中,P1表示第一发送功率,P2表示第二发送功率,P0表示配置功率,u1表示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u2表示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a1和b1均为非负常数。
当然,上述公式(1)或公式(2)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表示,如对数公式。
此外,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这样,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能够保持相同的定时,避免了由于定时不同而导致在消息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向同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也可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发送至不同设备。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在发送第一消息的同时,还可以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指示信息。在发送第二消息的同时,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指示信息。
结合上述图7,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S1100和S1101中的至少一个。由于S1100和S1101为可选的,图10中采用虚线框表示。
S1100、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消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101、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二消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从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则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的第三指示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的第四指示信息。
结合图10,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S1200和S1201中的至少一个。由于S1200和S1201为可选的,图11中采用虚线框表示。
S1200、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消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同理,在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201、第一通信设备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消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同理,在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则第一通信设备在发送第一消息的情况下,还可以发送用于指示第三资源集的第五指示信息以及用于指示第四资源集的第六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设备在发送第二消息的情况下,还可以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结合图10,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S1300和S1301中的至少一个。由于S1300和S1301为可选的,图12中采用虚线框表示。
S1300、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以及第一消息,也可以单独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单独发送第一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同理,在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以及第六指示信息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以及第六指示信息,也可以单独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单独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以及第六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301、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消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同理,在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分别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通信设备向同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则第一通信设备只需执行S1300即可。
从上面描述可知,由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接入网技术不同,且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不同,因此,第一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一传输资源发送第一消息,还可以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二传输资源发送第二消息,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共存。这里相互独立是指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是分别配置的,它们的取值没有关联的关系。
具体的,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即可实现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4示出的通信系统中。
图13示出的流程以执行主体为第二通信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接收端设备,具体可以为上述远端设备、中继设备、RSU或基站,当然也可以为上述任一设备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
S140、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
第一载波可以参考上述图7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方法与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方法类似,可以参考上述S700的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不同的是,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接收端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属于发送端设备。
S141、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方法与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方法类似,可以参考上述S701的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方法与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方法类似,可以参考上述S701的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不同的是,第二通信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三指示信息获取上述第一资源集,根据第四指示信息获取上述第二资源集。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的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为发送端发送的,也可以为预先定义的,还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或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四资源集,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三资源集。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的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可以为发送端发送的,也可以为预先定义的,还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42、第二通信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第一消息,在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第二消息。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和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的类型相同;或者,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传输资源和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消息采用的同步参考源相同。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可接收同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也可接收来自不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还可获取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这样,该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确定出不同传输时刻的第一发送功率和第二发送功率,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在接收测量时能够获得准确的信道信息,从而更准确地选择发送资源。
结合上述图13,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S160和S161中的至少一个。由于S160和S161为可选的,图14中采用虚线框表示。
S160、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
S161、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二指示信息。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通信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三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一资源集,进而在第一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此外,第二通信设备还可以获取第四指示信息,并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二资源集,进而在第二资源集中获取第二传输资源。
结合上述图14,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S170和S171中的至少一个。由于S170和S171为可选的,图15中采用虚线框表示。
S170、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三指示信息。
S171、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四指示信息。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通信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四资源集,进而在第四资源集中获取第一传输资源。
结合上述图14,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S180。
S180、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
从上面描述可知,由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接入网技术不同,且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不同,因此,第二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一传输资源接收第一消息,还可以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二传输资源接收第二消息,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共存。
具体的,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即可实现LTE系统的V2X通信技术与5G系统的V2X通信技术的有效共存。
除了上述描述外,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中,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通过不同载波实现不同业务的共存。具体的,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载波,以及获取用于传输第二消息的第二载波,然后,该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消息采用的第一发送功率,并确定在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消息采用的第二发送功率,这样,第一通信设备即可在第一载波上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采用第一发送功率发送第一消息,在第二载波上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采用第二发送功率发送第二消息。与上述描述类似,这里的第一发送功率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容易理解的是,该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执行的操作与第一通信设备在上述采用FDM方式占用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的场景中执行的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实现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共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中的部分装置,例如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系统。可选的,该芯片系统,用于支持第一通信设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系统包括芯片,也可以包括其他分立器件或电路结构。
第一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中继设备、RSU、基站或者基站系统中的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该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以上通信方法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相应步骤所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7示出通信设备19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通信设备190包括获取单元191、发送单元192。
获取单元191用于支持该通信设备19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700、S7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发送单元192用于支持该通信设备19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702、S1100、S1101、S1200、S1201、S1300、S13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如图18所示,通信设备190还包括确定单元193。确定单元193用于指示该通信设备190确定第一发送功率,以及确定第二发送功率。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19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通信设备19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该通信设备190的程序代码。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通信设备190为终端时,上述获取单元191可以是图5中的处理器301,发送单元192可以是图5中的天线,存储单元可以是图5中的存储器303。
当通信设备190为基站时,上述获取单元191可以是图6中的处理器61,发送单元192可以是图6中的收发器64,存储单元可以是图6中的存储器62。
当通信设备190运行时,该通信设备190执行如图7、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的步骤。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通信设备190上运行时,该通信设备190执行如图7、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设备190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设备190实施执行图7、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第一通信设备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200为第二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芯片。第二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中继设备、RSU、基站或者基站系统中的DU。该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以上通信方法中的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相应步骤所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9示出通信设备2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通信设备200包括获取单元201和接收单元202。
获取单元201用于支持该通信设备2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140、S141、S160、S161、S170、S171、S18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接收单元202用于支持该通信设备2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14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通信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该通信设备200的程序代码。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通信设备200为终端时,上述获取单元201可以是图5中的处理器301,接收单元202可以是图5中的天线,存储单元可以是图5中的存储器303。
当通信设备200为基站时,上述获取单元201可以是图6中的处理器61,接收单元202可以是图6中的收发器64,存储单元可以是图6中的存储器62。
当通信设备200运行时,该通信设备200执行如图13~16中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第二通信设备的步骤。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通信设备200上运行时,该通信设备200执行如图13~16中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第二通信设备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设备200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设备200实施执行图13~16中任一附图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第二通信设备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的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出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终端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不同的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发送功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所述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采用时分复用TDM方式占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一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二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所述第四资源集为所述第三资源集的子集,所述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所述第四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正交;
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且所述第二资源池和所述第三资源池正交。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载波指示信息,所述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载波。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不同;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与所述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所述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一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二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所述第四资源集为所述第三资源集的子集,所述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所述第四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正交;
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且所述第二资源池和所述第三资源池正交。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载波,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载波指示信息,所述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载波。
1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以及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不同的传输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发送功率,以及用于确定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所述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且利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且利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还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采用时分复用TDM方式占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一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二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所述第四资源集为所述第三资源集的子集,所述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所述第四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正交;
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且所述第二资源池和所述第三资源池正交。
22.根据权利要求15-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或者,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载波指示信息,所述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载波。
2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传输,以及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不同;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以及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上利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设备间直连通信技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还用于获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功率与所述第二消息的发送功率的和小于或等于配置功率,所述配置功率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二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一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二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三资源集和第四资源集,所述第四资源集为所述第三资源集的子集,所述第三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所述第四资源集的时域资源单元是由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
根据第三配置信息,从所述第四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资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域资源单元,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令所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均属于第一资源池,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正交;
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属于第二资源池,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属于第三资源池,且所述第二资源池和所述第三资源池正交。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或者,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载波指示信息,所述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载波。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82275.6A CN110650453B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202110839116.4A CN113766453A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BR112020026447-4A BR112020026447A2 (pt) | 2018-06-27 | 2019-06-04 | Método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ões |
CA3103050A CA3103050A1 (en) | 2018-06-27 | 2019-06-04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EP19827308.8A EP3799499B1 (en) | 2018-06-27 | 2019-06-04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PCT/CN2019/090032 WO2020001245A1 (zh) | 2018-06-27 | 2019-06-04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7/132,550 US11589344B2 (en) | 2018-06-27 | 2020-12-23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8/171,143 US20230284236A1 (en) | 2018-06-27 | 2023-02-17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82275.6A CN110650453B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39116.4A Division CN113766453A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50453A true CN110650453A (zh) | 2020-01-03 |
CN110650453B CN110650453B (zh) | 2021-07-20 |
Family
ID=689859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39116.4A Pending CN113766453A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201810682275.6A Active CN110650453B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39116.4A Pending CN113766453A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589344B2 (zh) |
EP (1) | EP3799499B1 (zh) |
CN (2) | CN113766453A (zh) |
BR (1) | BR112020026447A2 (zh) |
CA (1) | CA3103050A1 (zh) |
WO (1) | WO202000124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0060A (zh) * | 2020-06-28 | 2020-09-25 | 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车联网的用于大数据分析的乘车人员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2764A1 (ko) * | 2018-08-10 | 2020-02-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 링크 단말이 복수의 패킷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3109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一种移动通信的终端直通单播控制方法 |
CN106899527A (zh) * | 2015-12-17 | 2017-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符号传输方法及无线网络设备 |
CN107105503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系统 |
CN108124281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80167990A1 (en) * | 2015-08-13 | 2018-06-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44004B2 (ja) * | 2011-10-03 | 2016-07-05 |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d2d通信)メカニズム |
US20150078297A1 (en) * | 2013-09-17 | 2015-03-19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
US9961718B2 (en) * | 2015-03-27 | 2018-05-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LTE/LTE-A networks including contention-based frequency spectrum |
CN105246025B (zh) * | 2015-09-08 | 2018-09-1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v2x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US11184785B2 (en) * | 2017-03-17 | 2021-11-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dio measurement and configuration |
CN107071914B (zh) * | 2017-04-19 | 2019-07-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能量捕获d2d网络中的动态模式选择与能量分配方法 |
US10880895B2 (en) * | 2018-05-27 | 2020-12-29 | Brian Gordaychik | Variable length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s for next generation radio technologies |
-
2018
- 2018-06-27 CN CN202110839116.4A patent/CN113766453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6-27 CN CN201810682275.6A patent/CN110650453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04 EP EP19827308.8A patent/EP3799499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6-04 WO PCT/CN2019/090032 patent/WO2020001245A1/zh unknown
- 2019-06-04 BR BR112020026447-4A patent/BR112020026447A2/pt unknown
- 2019-06-04 CA CA3103050A patent/CA310305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2-23 US US17/132,550 patent/US11589344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17 US US18/171,143 patent/US2023028423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167990A1 (en) * | 2015-08-13 | 2018-06-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06899527A (zh) * | 2015-12-17 | 2017-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符号传输方法及无线网络设备 |
CN107105503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系统 |
CN106793109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一种移动通信的终端直通单播控制方法 |
CN108124281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0060A (zh) * | 2020-06-28 | 2020-09-25 | 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车联网的用于大数据分析的乘车人员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01245A1 (zh) | 2020-01-02 |
US11589344B2 (en) | 2023-02-21 |
CN110650453B (zh) | 2021-07-20 |
CA3103050A1 (en) | 2020-01-02 |
BR112020026447A2 (pt) | 2021-03-23 |
EP3799499A4 (en) | 2021-07-28 |
CN113766453A (zh) | 2021-12-07 |
US20230284236A1 (en) | 2023-09-07 |
EP3799499A1 (en) | 2021-03-31 |
EP3799499B1 (en) | 2023-12-20 |
US20210120532A1 (en) | 2021-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38577B (zh) |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 |
RU2691199C1 (ru) |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стороны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тороны устройств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и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CN112492697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对应的终端 | |
EP3282786A1 (en) |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US1158860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1097211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介质、程序产品及系统 | |
EP2802165B1 (en) | Indic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state to base station | |
WO2019184016A1 (zh) | Sim卡鉴权方法及终端 | |
US20230284236A1 (en)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5997451A (zh) | 用于共享周期性信道占用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 |
CN111107612B (zh) | 一种带宽部分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EP3163973A1 (en) |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5085874B (zh) | 无线通信的装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20240298337A1 (en) | Enhanced Sidelink Sens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 |
WO2024168839A1 (en) | Enhanc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user equipment | |
WO202422979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wo timing advan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WO2023205972A1 (zh) | 定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7278932A (zh) |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 |
KR20230088403A (ko) |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송신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수신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들 | |
CN118945857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7336668A (zh) | 一种感知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6112909A (zh) |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
CN114391233A (zh) | 确定数据传输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6801376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