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8646A - 器具支撑件 - Google Patents

器具支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8646A
CN110648646A CN201811100385.3A CN201811100385A CN110648646A CN 110648646 A CN110648646 A CN 110648646A CN 201811100385 A CN201811100385 A CN 201811100385A CN 110648646 A CN110648646 A CN 110648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ongate member
support
bridge portion
elongate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03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武达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8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8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GREPRESENTATION OF MUSIC; RECORDING MUSIC IN NOTATION FORM; ACCESSORIES FOR MUSIC OR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SUPPORTS
    • G10G5/00Supports for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G5/005Supports for musical instruments while playing, e.g. cord, strap or harnes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7/00General design of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7/06Beating-reed wind instruments, e.g. single or double reed wind instruments
    • G10D7/08Sax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usic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器具支撑件,其包括第一伸长部件、第二伸长部件以及桥状部,该桥状部将第一伸长部件连接到第二伸长部件。第一伸长部件相对于桥状部的相对定向是固定的,并且第二伸长部件相对于桥状部的相对定向是固定的。

Description

器具支撑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维持器具相对于使用者的身体的定向的支撑件。相关技术领域包括针对乐器的身体支撑件、带、附接件,并且更具体地,用于从使用者的身体悬挂萨克斯管或类似的乐器的身体带。
背景技术
各种乐器要求表演的音乐演奏者(即,使用者)在演奏器具时托住或拿着器具。器具支撑件(instrument support)帮助使用者在演奏器具时或甚至在未演奏器具时托住或拿着器具。
取决于在演奏器具时器具相对于使用者的身体的位置,器具支撑件设计成使器具的重量分布于使用者的身体上。例如,悬挂将在使用者的侧面上演奏的器具(诸如吉他)的器具支撑件可以设计成使器具的重量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布使得促进使用者的侧面上的器具的表演。同样地,在使用者的前面演奏的器具(诸如萨克斯管)可以设计成使器具的重量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布使得促进在使用者的前面的器具的表演。
关于萨克斯管支撑件,萨克斯管沿着使用者的肩部和颈部部分的重量分布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不适当的重量分布可能造成使用者的不舒适。萨克斯管支撑件在设计和萨克斯管在使用者的身体上的重量分布的方面变更。一些萨克斯管支撑件设计使萨克斯管的重量在使用者的颈部上不均匀地分布,由此促成颈部扭伤。备选的萨克斯管支撑件设计使萨克斯管的重量分布于使用者的肩部上。然而,由于在表演和/或常规使用的期间,使用者造成的器具的自然移动,因而备选的设计易受在肩部上的不期望的重新定位的影响,由此造成在使用者的肩部上的不均匀的重量分布,且促成使用者不舒适。
发明内容
在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器具支撑件包括第一伸长部件、第二伸长部件以及桥状部,该桥状部将第一伸长部件连接到第二伸长部件。桥状部与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一体地形成。因此,第一伸长部件相对于桥状部而基本上固定,并且第二伸长部件相对于桥状部而基本上固定。同样地,第一伸长部件相对于桥状部的相对定向是基本上固定的,并且第二伸长部件相对于桥状部的相对定向是基本上固定的。
器具支撑件将放置于使用者的肩部上,借此每个伸长部件围绕使用者的对应的肩部弯曲。从一个肩部延伸到另一肩部,桥状部围绕使用者的颈部的后根部(rear-base)而轮廓相合。
当由使用者穿戴器具支撑件,且将器具附接到器具支撑件时,器具的重量广泛地分布遍于使用者的上身上。具体地,伸长部件使附接的器具的重量的一部分分布遍于肩部和使用者的身体邻近于与器具支撑件接触的肩部的部分上。另外,桥状部支撑件使附接的器具的重量的剩余部分围绕使用者的颈部的根部分布。
伸长部件和桥状部的布置使器具在颈部上的载荷极小化,且使器具的重量紧固地分布于使用者的上身上。此外,器具支撑件维持器具相对于使用者的身体的定向。
附图说明
能够参考以下附图来描述示范性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图示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的顶视前视图;
图2图示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的前视图;
图3图示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的顶视图;
图4图示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5图示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的后视图;
图6图示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的透视图;
图7图示穿戴带有器具附接机构的器具支撑件的使用者和附接的器具;
图8图示沿着图3中的线8的器具支撑件的伸长部件的横截面图;
图9图示沿着图3中的线9的器具支撑件的桥状部的横截面图;
图10图示器具支撑件的连接部的顶视图;
图11图示沿着图10中的线11的器具支撑件的连接部的横截面图;
图12图示稳定器的顶视图;
图13图示稳定器的后视图;
图14图示示范性的可拆卸的器具支撑件的前视图;
图15图示示范性的可拆卸的器具支撑件的顶视图;
图16图示示范性的可拆卸的器具支撑件的桥状部的顶视图;
图17图示沿着图16中的线17的器具支撑件的桥状部的横截面图;
图18图示示范性的可伸展的器具支撑件的顶视图;
图19图示器具支撑件的备选的连接部的横截面图;
图20图示带有紧固机构的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器具支撑件具有桥状部,该桥状部与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一体地形成。
器具支撑件构造成依靠在使用者的肩部上,且使器具的重量跨过使用者的上半身而均匀地分布。两个伸长部件(即,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构造成搁置于使用者的肩部上,且以使用者的肩部的曲度弯曲。桥状部将第一伸长部件连接到第二伸长部件,且与伸长部件中的每一个一体地形成。照此,第一伸长部件与桥状部之间的相对定向是基本上固定的。同样地,第二伸长部件与桥状部之间的相对定向是基本上固定的。通过保持每个伸长部件和桥状部的相对定向基本上固定,从而尽管在由使用者表演或日常演奏器具的期间可能发生的自然的器具移动,伸长部件还是紧固地保留在合适的位置处。
在图1和图2中,分别以顶视前视图和前视图描绘示范性的器具支撑件100。器具支撑件100包括第一伸长部件110、第二伸长部件120以及桥状部130,桥状部130将第一伸长部件110连接到第二伸长部件120。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在器具支撑件100的底部处以一凹度弯曲。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中的每个的曲度允许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依靠在穿戴器具支撑件100的使用者600的肩部上(参见图7)。
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各自具有两端。第一伸长部件110具有在器具支撑件100的前部处的第一端112和在器具支撑件100的后部处的第二端114。第二伸长部件120具有在器具支撑件100的前部处的第一端122和在器具支撑件100的后部处的第二端124。构造成接纳器具附接机构500(如图7中所示出)的附接部分118、128位于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的前端112、122处。在图1和图2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附接部分118、128是形成到伸长部件中的环,其中一根细绳或一套细绳(其作为器具附接机构50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且捆绑到附接部分118、128,以便于附连到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在此构造中,该一根细绳或一套细绳是器具附接机构500的构件,且将器具附接机构500连接到器具支撑件100。当然,这只是器具附接机构500能够采取的一种形式,并且,附接部分可以构造成接纳各种各样的器具附接机构500。
桥状部130可以与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中的每个一体地形成。具体地,第一伸长部件110经由连接部116而与桥状部130连通。同样地,在桥状部130的相对侧上,第二伸长部件120经由连接部126而与桥状部130连通。因此,第一伸长部件110相对于桥状部130而基本上固定,并且,第二伸长部件120相对于桥状部130而基本上固定。桥状部邻近于相应的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中的每个的第一端112、122与第二端114、124之间的中心点。另外,第一伸长部件110相对于桥状部130的相对定向通过连接部116而基本上固定,并且,第二伸长部件120相对于桥状部130的相对定向通过连接部126而基本上固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基本上固定”是关于一构件相对于另一构件的移动的制约而作出的。出于本公开的目的,如果构件不能在任何平面上相对于彼此而旋转移动超过20度,则两个构件“基本上固定”。另外,“基本上固定”的两个构件不能在任何平面上相对于彼此而平移移动超过2厘米。因此,在旋转移动和平移移动这两种移动中,以相对定向或相对于彼此而基本上固定的构件都在相应的自由度上受限制。
如图2-7中所示出的,与朝向器具支撑件100的前部相比,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可以朝向器具支撑件100的后部延伸得更远。在图7中描绘器具支撑件100在使用者600上的示范性的定位。在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朝向器具支撑件100的后部延伸得更远的情况下,器具支撑件100构造成以这样一种方式搁置于穿戴器具支撑件100的使用者600的肩部上使得器具支撑件100与穿戴器具支撑件100的使用者600的肩胛骨接触。通过与使用者600的肩胛骨接触,从而器具支撑件100在使用者600的上背之上具有杠杆作用,且可以使附接的器具的重量跨过穿戴器具支撑件100的使用者600的上背的更大面积分散。另外,桥状部130设置为朝向器具支撑件100的后部。桥状部130的定位和角度允许桥状部搁置于使用者600的颈部的后根部上。
缓冲层144、134设置于器具支撑件100内的各种位置处,以便提供衬垫,其中,器具支撑件100接触穿戴器具支撑件100的使用者600的身体。在一个实施例中,与朝向伸长部件的前部相比,缓冲层144可以朝向伸长部件110、120的后部更厚。这允许衬垫的特定定位,其中,器具的重量将最重地转移在穿戴器具支撑件100的使用者600的上身上。
关于图8,描绘伸长部件120的沿着图3中的线8的横截面。如上文所讨论的,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分别各自从第一端112、122延伸到第二端114、124。每个伸长部件具有第一外层140和第二外层142,并且,杆146位于每个伸长部件内,杆146从每个伸长部件的大致第一端112、122延伸到大致第二端114、124。杆146为刚性的,且维持伸长部件的弯曲形式。杆146由刚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钢、铜、铁、塑料、丙烯酸树脂、碳纤维以及木材)制成。缓冲层144与杆相邻,缓冲层144通过使从器具支撑件100转移到使用者600的身体的重量缓冲,从而为穿戴器具支撑件100的使用者600提供舒适。例如,如图8中所示出的,缓冲层144可以定位于杆146与第一外层140之间,以便于在使多余材料的使用极小化的同时,保持缓冲层144对使用者600的身体的缓冲作用。备选地,另一缓冲层可以放置于杆146的与缓冲层144相对的一侧上(即,杆146与第二外层142之间),以便于与缓冲层144一起提供在第二伸长部件120的两侧上的缓冲。第一外层140和第二外层142在伸长部件中的每一个的外缘148上彼此附连。第一外层140和第二外层142可以通过胶粘剂、缝线、缝纫物、U形钉、铆钉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附连手段而彼此附连。器具支撑件的外层(分别包括伸长部件110、120和桥状部130的第一外层140、136和第二外层142、132)由包括但不限于皮革、人造革、聚酯、棉、布、尼龙以及聚乙烯塑料的材料制成。
关于图9,描绘沿着图3的线9截取的桥状部130的横截面图。桥状部130可以由缓冲层134形成,缓冲层134被第一外层136和第二外层132夹在中间。在桥状部130内杆的缺乏允许桥状部130围绕使用者600的颈部的后根部令人舒适地形成。类似于伸长部件的外层,第一外层136和第二外层132在桥状部130的外缘138上彼此附连,并且,外层可以通过胶粘剂、缝线、缝纫物、U形钉、铆钉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附连手段而彼此附连。虽然桥状部130在图9中描绘为带有缓冲层134,但桥状部130也可以形成为不带缓冲层。在此构造中,将不在第一外层136与第二外层132之间设置层。
关于图10,描绘器具支撑件100的一部分,其中,桥状部130与第二伸长部件120一体地连接。器具支撑件100跨过桥状部130而对称,且因此器具支撑件100的带有第一伸长部件110的部分是带有第二伸长部件120的部分的镜像,如图10中所示出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桥状部130连接到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中的每一个。分别在桥状部130与伸长部件110、120之间的连接部116、126处,刚性稳定器嵌入第一外层140与第二外层142之间。第一稳定器200从桥状部130且跨过连接部116而延伸到第一伸长部件110。第二稳定器202从桥状部130且跨过连接部126而延伸到第二伸长部件120。第一稳定器200和第二稳定器202中的每个由单件的一体地形成的刚性材料来形成,该刚性材料的刚性大于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的第一外层140和第二外层142的刚性以及桥状部130的第一外层136和第二外层132的刚性。第一稳定器200和第二稳定器202的刚性维持相应的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的定向相对于桥状部130而基本上固定。例如,第二稳定器202维持第二伸长部件120的第一端122与桥状部130之间的角度510基本上固定。第二稳定器202还维持第二伸长部件120的第二端124与桥状部130之间的角度520基本上固定。第一稳定器200执行与第二稳定器202相同的功能,但位于器具支撑件100的相对侧上。稳定器200、202可以由任何刚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钢、铜、铁、塑料、丙烯酸树脂、碳纤维以及木材)制成。稳定器200也可以由半刚性材料(诸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制成,该半刚性材料刚硬到足以保持伸长部件相对于桥状部的相对定向固定,但柔软到足以为穿戴器具支撑件的使用者提供舒适。
图11图示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一体的连接部126的横截面图。如图11中所示出的,第二稳定器202延伸跨过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连接部126。在第二伸长部件120内,第二稳定器202介于第二外层142与缓冲层144之间。第二稳定器202搁置于杆146与第二外层142之间。在连接部126内,第二稳定器202定位于第一外层140与第二外层142之间。在桥状部130内,第二稳定器202定位于缓冲层134与第二外层132之间。由于第二稳定器202为刚性的,因而维持连接部126的轮廓以及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相对定向。备选地,如果第二伸长部件在杆146的两侧上都具有缓冲层,则第二稳定器202可以设置于第二外层142和杆146的与缓冲层144相对的缓冲层之间。第一稳定器200和第二稳定器202的刚性在所有的三个维度上都维持相应的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的定向相对于桥状部130而基本上固定。例如,如在上文中参考图10而描述的,第二稳定器维持角度510和520基本上固定。另外,第二稳定器202维持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如图11中所示出的角度530基本上固定。
第一稳定器200(其从桥状部130且跨过连接部116而延伸到第一伸长部件110)如第二稳定器202相对于第二伸长部件120和桥状部130而定位那样类似地定位于第一伸长部件110和桥状部130内。类似于第二稳定器202,在器具支撑件100的相对侧上,第一稳定器200维持第一伸长部件11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角度。
关于图12和图13,分别以顶视图和后视图描绘第一稳定器200。第一稳定器200具有前部延伸部210和后部延伸部220,前部延伸部210和后部延伸部220朝向第一伸长部件110的相应的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4延伸。第一稳定器200的侧面延伸部230朝向桥状部130的中心延伸。第一稳定器200以跟随第一伸长部件110的轮廓和使用者600的左肩的轮廓的形式弯曲。虽然第二稳定器202以与第一稳定器200类似的方式弯曲,但第二稳定器的构造和曲度处于相对的形式,以便于与使用者600的右肩轮廓相合。虽然未示出第二稳定器202的镜像,但第二稳定器202包括与第一稳定器200相同的特征,但处于相对的定向。
第一稳定器200和第二稳定器202维持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相对于桥状部130的定向。因此,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未相对于桥状部130而旋转。另外,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分别未改变在连接部116、126处相对于桥状部130而构成的相对角度。在后部延伸部220与侧面延伸部230之间形成的图12中所指示的角度222通过稳定器200的刚性而维持,使得维持在伸长部件110与桥状部130之间构成的角度和定向。同样地,在前部延伸部210与侧面延伸部230之间形成的角度224也通过稳定器200的刚性而维持。因此,器具支撑件100的扭转和弯折通过稳定器200、202在器具支撑件100内的定位而抑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器具支撑件构造成用于拆解。换句话说,第一伸长部件、第二伸长部件以及桥状部是单独地形成的部件。如图14和图15中所描绘的,分别以前视图和顶视图描绘器具支撑件300。器具支撑件300包括第一伸长部件310、第二伸长部件320以及桥状部330,桥状部330连接到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在器具支撑件300的底部处以一凹度弯曲。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中的每个的曲度允许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依靠于穿戴器具支撑件300的使用者600的肩部上。
类似于其它实施例,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各自具有两端。第一伸长部件310具有在器具支撑件300的前部处的第一端312和在器具支撑件300的后部处的第二端314。第二伸长部件320具有在器具支撑件300的前部处的第一端322和在器具支撑件300的后部处的第二端324。附接部分318、328(其构造成接纳器具附接件(诸如器具附接机构500))位于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的前端312、322处。
桥状部330包括第一狭槽350和第二狭槽352,每个狭槽由第三层354形成,第三层354包围桥状部330的第一外层340。桥状部330的第一狭槽350和第二狭槽352沿相应的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的伸长方向开放。为了组装,第一伸长部件310沿长度方向滑动到连接部316处的桥状部330的狭槽350中。第一伸长部件310具有伸出部360,伸出部360阻止第一伸长部件310完全地滑过狭槽350。同样地,在桥状部330的相对侧上,第二伸长部件320沿长度方向滑动到连接部326处的桥状部330的第二狭槽352中。第二伸长部件320具有伸出部362,伸出部362阻止第二伸长部件320完全地滑过第二狭槽352。伸出部360、362分别定位于沿着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的长度的点处,并且,当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与桥状部一起组装时,伸出部360、362邻接桥状部330。因此,在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与桥状部330组装后,第一伸长部件310相对于桥状部330而基本上固定,第二伸长部件320相对于桥状部330而基本上固定,并且,桥状部330邻近于相应的第一伸长部件310和第二伸长部件320中的每个的第一端312、322与第二端314、324之间的中心点。另外,第一伸长部件310相对于桥状部330的相对定向基本上固定,并且,第二伸长部件320相对于桥状部330的相对定向基本上固定。
如图16中所描绘的,桥状部330包括连接部316、326。第一狭槽350和第二狭槽352分别从连接部316和326延伸。关于图17,描绘沿着图16的线17的桥状部330的横截面。如图17中所示出的,第二狭槽352由第三层354和第一外层340形成。提供第三层354,以便于覆盖第一外层340,第二狭槽352限定于第三层354与第一外层340之间。稳定器202设置于第一外层340与第二外层342之间,且延伸遍于第二狭槽352上。第二狭槽352相对于桥状部330的定向由刚性稳定器202维持。结果,在组装后,维持伸长部件310、320相对于桥状部330的定向。
如图17中所示出的,器具支撑件300跨过桥状部330而对称,且因此器具支撑件300的带有第一狭槽350的部分是带有第二狭槽352的部分的镜像。因此,类似于图17中所描绘的第二稳定器202,第一稳定器200(其从桥状部330且跨过连接部316而延伸遍于第一狭槽350上)定位于第一外层340与第二外层342之间。
关于图1-6和图18中所描绘的器具支撑件100,在伸长部件110、120与桥状部130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以变更。例如,伸长部件110、120可以与桥状部130垂直地成角度。备选地,伸长部件110、120可以具有一角度,其朝向器具支撑件100的前部更大,且朝向器具支撑件100的后部更小。
关于图14-17中所描绘的器具支撑件300,在第一狭槽350和第二狭槽352与桥状部330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以变更,使得当组装伸长部件310、320时,达到每个伸长部件310、320与桥状部330之间的期望的角度。例如,第一狭槽350和第二狭槽352可以构造成使得伸长部件310、320与桥状部330垂直地成角度。备选地,第一狭槽350和第二狭槽352可以构造成使得伸长部件310、320具有一角度,其朝向器具支撑件300的前部更大,且朝向器具支撑件300的后部更小。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8中所示出的,桥状部可以包括延伸部机构400。延伸部机构400构造成变更第一伸长部件110与第二伸长部件120之间的距离。如图18中所描绘的,延伸部机构400可为扣环410的形式,其允许使用者600变更桥状部的长度。备选地,延伸部机构400可为钩与环扣紧件的形式,其是可附接的且可脱离的,以变更桥状部的长度。稳定器(未示出)可以按如在上面关于图10和图11而描述那样的类似的方式设置于器具支撑件100内。虽然长度可能改变,但第一伸长部件110与桥状部之间的相对定向和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之间的相对定向保留基本上固定。如在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中那样,稳定器维持伸长部件110、120相对于桥状部130的定向。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9中所示出的,桥状部可以不包括缓冲层。类似于图11,图19图示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一体的连接部126的横截面图。第二稳定器204延伸跨过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连接部126。在第二伸长部件120内,第二稳定器204介于第一外层140与缓冲层144之间。第一外层140和第二外层142在伸长部件中的每一个的外缘148上彼此附连。在连接部126内,第二稳定器204定位于第一外层140与第二外层142之间。第二稳定器204朝向桥状部130的中心部分地延伸于桥状部130的内侧。桥状部130的中心可以仅由第一外层136和第二外层132形成,其中第一外层136和第二外层132彼此附连。第二稳定器204维持连接部126的形状以及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相对定向。第一稳定器(未示出)与第二稳定器204类似地定位,但定位于器具支撑件的的相对侧上。如图19中所示出的稳定器204可以由半刚性材料(例如,EVA)制成,且仅允许连接部126处的在第二伸长部件120与桥状部130之间的极小的相对移动。当然,稳定器204可以由更刚硬的材料(诸如,如上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描述的用于第一稳定器200和第二稳定器204的材料)制成。
在器具支撑件100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20中所图示的,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的第二端114、124分别通过紧固机构150而紧固在一起。紧固机构150可以是将第二端114、124捆绑、钩挂或以其它方式扣紧在一起的机构。在图20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紧固机构150具有绳索152,绳索152分别穿过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中的孔154、156。绳索152穿过紧固机构150,且通过锁定零件158锁定于适当的位置处,或通过锁定零件158而解锁。通过用锁定零件158来锁定绳索152,从而紧固机构150将第一伸长部件110和第二伸长部件120紧固于紧固位置处,其中第二端114、124相互更靠近,并且第一端112、122更远离。在紧固位置处,伸长部件110、120的相对位置允许器具支撑件100使重量在使用者上的分布转换到伸长部件110、120且远离桥状部130。在非紧固位置处,释放绳索152,由此允许伸长部件110、120的第二端114、124移动得更远离,并且第一端112、122变得更靠近。在非紧固位置处,伸长部件110、120的第二端114、124的不那么受制约的移动允许将器具支撑件100折叠,以用于存放或运输。应当理解到,紧固机构150可以采取除了图20中所示出的绳索止动器之外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诸如,构造成使用孔154、156来紧固第二端114、124的钩或任何这样的合适的紧固机构)。
器具支撑件100的尺寸可以变更,但一个实施例可以具有以下的近似尺寸。桥状部可以在长度(从连接部116到连接部126)上4到8英寸(例如,6英寸)的范围内,可以在宽度(从桥状部的正面到桥状部的背面)上1到3英寸(例如,1.75英寸)的范围内,且可以在厚度(从第一外层136到第二外层132)上0.1到1英寸(例如,0.4英寸)的范围内。每个伸长部件可以在长度(从相应的伸长部件的第一端112、122到第二端114、124,且沿着伸长部件的曲度)上6到12英寸(例如,8.5英寸)的范围内,可以具有1到3英寸(例如,1.5英寸)的范围内的宽度,且可以具有0.1到1英寸(例如,0.5英寸)的范围内的厚度(从第一外层140到第二外层142,且在带有最厚的缓冲层144的点处)。第二伸长部件120的第一端122与桥状部130之间的角度510可以在90到150度(例如,135度)的范围内。第二伸长部件120的第二端124与桥状部130之间的角度520可以在35到60度(例如,45度)的范围内。伸长部件110、120的曲度可以具有在2到4英寸(例如,3英寸)的范围内的圆弧半径。稳定器可以具有在0.02到0.3英寸(例如,0.1英寸)的范围内的厚度。器具支撑件300可以具有与器具支撑件100类似的尺寸。上文提到的尺寸为近似值,且可以基于针对不同身材的人的尺寸选择或将附接的器具的类型而变更。
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使附接的器具的重量沿着使用者的上身分布的器具支撑件。器具支撑件维持其子零件的相应的定向,使得附接的器具的重量沿着使用者的上身均匀地分布,并且,尽管使用者移动,还是维持均匀分布。在附接的器具(例如,萨克斯管)到器具支撑件的预期移动期间,预计器具支撑件在使用者的身体上的移动。然而,通过维持伸长部件和桥状部的相对定向基本上固定,从而器具支撑件不变更伸长部件和桥状部的定位,由此获得器具的重量的一致分布。
虽然与在上面概述的示例联合而描述了各种特征,但那些特征和/或示例的各种备选方案、修改、变型和/或改进也可以是有可能的。因此,如上面所阐明的示例旨在为图示性的。可以作出各种改变而不背离基本的发明原理的广泛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器具支撑件,包括:
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以及
桥状部,其将所述第一伸长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二伸长部件,所述桥状部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一体地形成,使得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相对于所述桥状部之间的相对定向是基本上固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限定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包括:
第一外层;
第二外层;以及
缓冲层,其介于所述第一外层和所述第二外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稳定器和第二稳定器,所述第一稳定器定位于所述桥状部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处,所述第二稳定器定位于所述桥状部与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处,其中所述桥状部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器和所述第二稳定器中的每个为刚性的,且介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外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第一端包括用于附接器具的附接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状部包括延伸部机构,所述延伸部机构构造成变更所述第一伸长部件与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还包括介于所述第二外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的刚性杆。
9.一种器具支撑件,包括:
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包括:
第一端和第二端,它们在它们之间限定一长度,以及
伸出部,其定位于沿着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点处;以及
桥状部,其具有构造成接纳所述第一伸长部件的第一狭槽和构造成接纳所述第二伸长部件的第二狭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以及所述桥状部中的每个包括:
第一外层;
第二外层;以及
缓冲层,其介于所述第一外层与所述第二外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状部还包括第一稳定器和第二稳定器,所述第一稳定器定位于所述第一狭槽的周缘上,所述第二稳定器定位于所述第二狭槽的周缘上,并且所述第一稳定器和所述第二稳定器中的每个为刚性的,且介于所述桥状部的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外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三层,以便于覆盖所述第一外层,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中的每个限定于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一外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的所述第一端包括构造成附接到器具的附接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状部包括延伸部机构,所述延伸部机构构造成变更所述第一伸长部件与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以及所述桥状部是单独地形成的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沿着相应的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定位,使得在组装构造中,所述伸出部邻接所述桥状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状部邻近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心点。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状部的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沿相应的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的伸长方向开放。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具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和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中的每个还包括介于所述第二外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的刚性杆。
20.一种器具支撑件,包括:
第一伸长部件和第二伸长部件;
桥状部,其将所述第一伸长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以及
第一刚性稳定器和第二刚性稳定器,所述第一刚性稳定器定位于所述桥状部与所述第一伸长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处,所述第二刚性稳定器定位于所述桥状部与所述第二伸长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处。
CN201811100385.3A 2018-06-26 2018-09-20 器具支撑件 Pending CN1106486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018,554 US20190392796A1 (en) 2018-06-26 2018-06-26 Instrument support
US16/018554 2018-06-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8646A true CN110648646A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8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0385.3A Pending CN110648646A (zh) 2018-06-26 2018-09-20 器具支撑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92796A1 (zh)
JP (1) JP7356824B2 (zh)
KR (1) KR20200001467A (zh)
CN (1) CN1106486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4354B1 (en) * 2020-07-06 2021-05-11 Strum Perfect LLC Guitar train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1492A (en) * 1996-01-18 1997-11-25 May; Randall L. Carrier assembly for percussion instruments
KR200476999Y1 (ko) * 2014-12-22 2015-04-23 이상국 악기 지지구
JP6210074B2 (ja) * 2015-02-03 2017-10-11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器用キャリア
JP6528742B2 (ja) * 2016-08-24 2019-06-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器用キャリ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01467A (ko) 2020-01-06
JP2020003786A (ja) 2020-01-09
US20190392796A1 (en) 2019-12-26
JP7356824B2 (ja)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9714B2 (en) Musical instrument harness
US8147438B2 (en) Adjustable wrist brace
JP4231896B2 (ja) 楽器用ストラップ及び楽器連結具
US20090090754A1 (en) Belt arrangement for carrying a portable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US5193771A (en) Typist's wrist support
US7554024B2 (en) Marching carrier
US8899455B2 (en) Articulable shoulder strap
US20020084296A1 (en) Ergonomic guitar strap
US7491876B2 (en) Guitar strap and method of making guitar strap
KR20140034121A (ko) 관악기용 운반장치
US5772091A (en) Support apparatus for a musical instrument
JP2010517667A (ja) 幼児用キャリーハーネス
US6598772B1 (en) Case for musical instruments
CN110648646A (zh) 器具支撑件
KR101571318B1 (ko) 조절가능한 등 지지 장치
US8101840B1 (en) Ergonomic guitar strap
US20040020344A1 (en) Guitar sling
US8757456B2 (en) Double-wide strap
US20070289430A1 (en) Instrument support structure
US7615026B1 (en) Ankle brace
US20120325995A1 (en) Device and its use for holding a computing device
US20110017789A1 (en) Musical instrument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1963622B2 (en) Lightweight detachable child carrier
JP2019129997A (ja) 姿勢矯正ベルト
CN210784891U (zh) 护脊肩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