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8084B -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8084B
CN110648084B CN201910974851.9A CN201910974851A CN110648084B CN 110648084 B CN110648084 B CN 110648084B CN 201910974851 A CN201910974851 A CN 201910974851A CN 110648084 B CN110648084 B CN 110648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fficacy
evaluation
test
raw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48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8084A (zh
Inventor
刘宇红
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lihuiping Beij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lihuiping Beij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lihuiping Beij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lihuiping Beij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48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8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8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8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8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8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所述评价体系包括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用于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选取多个植物原料初步方案设计;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用于对待检测化妆品的组方进行评价并筛选;精细评价模块,用于对通过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的组方功效进一步评价;所述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包括物质基础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判断模块;本发明提供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简单、且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效评价体系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妆品逐渐从奢侈品变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妆品是指以涂敷、揉擦、喷洒等不同方式,涂加在人体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和口腔等处,起着清洁、保护、美化促进身心愉快等作用,基于化妆品的多种用途,它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它让我们的自身清洁工作变的简单而轻松,用后让我们感觉清爽干净,心情舒畅,化妆品减轻了寒风、烈日、紫外线辐射等对我们的损耗,让我们的皮肤与毛发更加滋润、柔软、光滑、富有弹性。
但是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及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出现了越来越多不能达到所声称、宣传功效的化妆品。对于使用化妆品的人群来说没有功效的产品不仅我们的浪费时间,还浪费财物;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不能达到预期功效的产品,就难以具有长期的客户来源;而对于化妆品研发企业如何准确评价判断化妆品功效原料是否有效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研发生产者,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化妆品功效体系至关重要。
而现有技术中还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且现有技术中的评价体系仅仅是针对某一化妆品,而不是化妆品原料,这使得评价结果存在不准确性,同时没有体系的盲目评价会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体系包括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
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用于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对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初步方案设计,所述初步方案为初步确定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的方案;
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用于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并筛选;
精细评价模块,用于对通过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的组方功效进一步评价;
所述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包括物质基础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判断模块;
所述物质基础模块,用于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进行分析;
所述基础功效研究模块,用于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物质基础模块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是否超过通过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是否通过第二阈值;
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通过第一阈值和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通过第二阈值,则进入精细评价模块;否则,调整组方或者归零思考决定是否放弃;
所述精细评价模块包括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评价次序模块及评价报告输出模块;所述评价报告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评价次序模块评价结果。
优选地,所述适用人群包括正常人群、亚健康人群、偏颇人群、特殊人群;所述特殊人群包括婴儿、孕妇;所述特殊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治未病、祛痘、美白祛斑、保湿;所述正常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治未病、祛痘、美白祛斑、保湿;所述亚健康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减缓症状、恢复;所述偏颇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改善。
优选地,所述适用人群包括年轻人群、中年人群、大龄人群,功效方向分别对应预防、减缓、改善。
优选地,所述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分析方法至少包括总黄酮测定、总多酚测定、总多糖测定、挥发油测定、碘值测定、总三萜测定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抗氧化测试方法包括DPPH法或ABTS法;所述抗炎测试为包括抑制炎症因子IL-1β或抑制透明质酸酶实验。
优选地,所述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包括保湿功效评价体系、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美白评价体系、抗衰老评价体系及祛痘评价体系,各评价体系均包括人体皮肤测试和离体测试。
优选地,所述保湿功效评价体系的皮肤测试方法包括皮肤水分含量测试、皮肤鳞屑测试;所述保湿功效评价体系的离体测试方法包括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实验、水通道蛋白AQP-3实验;所述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的人体皮肤测试包括皮肤颜色测试、皮肤红黑色素测试;所述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的离体测试方法包括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黑素抑制实验。
优选地,所述评价次序模块用于评定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中的皮肤测试和离体测试的先后顺序,顺序评定依据为是否已知组方皮肤功效,若已知,先进行皮肤测试再进行离体测试,若未知,先进行离体测试再进行皮肤测试。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对化妆品植物原料的评价方法,评价步骤为:
S1: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选取多个植物原料设计初步方案,所述初步方案为初步确定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的方案;
S2:对步骤S1初步设计的组方通过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进行筛选评价,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包括物质基础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
S3:通过物质基础模块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进行分析;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是否通过第一阈值;
S4:通过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是否通过第二阈值;
S5: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不通过第一阈值和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不通过第二阈值,则调整组方或者归零思考决定是否放弃;
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通过第一阈值或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通过第二阈值,则进入精细评价模块中的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
S6: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对同时通过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的测试的植物原料进行保湿功效评价、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美白评价、抗衰老评价及祛痘评价;
S7:判断是否已知组方皮肤功效,若“是”,先进行人体皮肤测试再进行离体测试,若“否”,先进行离体测试再进行皮肤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评价体系仅仅是针对某一化妆品,而不是化妆品原料,评价结果存在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的评价结果是经过多维度验证的,评价结果准确;
(2)本发明提供的评价体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评价体系的不足,现有技术中的评价体系如果要验证产品(如保湿产品)是否具有某一功效性,会把所有的功效实验尽可能多的都做,既花费时间又花费金钱,而本发明提供的评价体系通过高通量初筛模块先进行筛选,若没有通过高通量初筛模块,则就不必要再继续测试评价,因此本发明可以节省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评价体系为市场策划者提供更多和更准确的宣称(如美白vs去黄,亮白,),并且使消费者能够轻易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不用再对每一种化妆品的功效进行亲自测试,且本发明提供的功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简单的知道是美白功效还是保湿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知道产品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美白的效果,作用在人体上会使哪个方面有明显改善(比如是亮度提高了,还是黑色素降低,还是皮肤微循环变好了),让宣称有据可依,更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结构图;
图2是六味臻白对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1α的抑制作用;
图3是六味臻白对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6的抑制作用;
图4是六味臻白对角质形成细胞释放TNF-α的抑制作用;
图5是六味臻白对角质形成细胞释放PGE2的抑制作用;
图6是不同浓度六味臻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参图1所示,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所述评价体系包括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三个模块;其中,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用于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对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初步方案设计,所述初步方案为初步确定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的方案;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用于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并筛选;精细评价模块,用于对通过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的组方功效进一步评价;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包括物质基础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判断模块;所述物质基础模块,用于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进行分析;所述基础功效研究模块,用于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其中,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物质基础模块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是否超过通过第一阈值;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是否通过第二阈值;
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通过第一阈值和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通过第二阈值,则进入精细评价模块;否则,调整组方或者归零思考决定是否放弃;
本发明提供的精细评价模块包括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评价次序模块及评价报告输出模块;所述评价报告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评价次序模块评价结果。
其中,适用人群是指将人群安装健康等进行分类,包括正常人群、亚健康人群、偏颇人群、特殊人群;所述特殊人群包括婴儿、孕妇;特殊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治未病,也有直接解决现有问题的,比如包括保湿、美白、祛痘;如针对孕妇皮肤干燥的保湿功效的产品比如针对孕妇皮肤干燥的保湿功效的产品;所述正常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治未病、保湿、美白、祛痘;所述亚健康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减缓症状、恢复;所述偏颇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改善。
还可对适用人群进行年龄分类,那么适用人群包括年轻人群、中年人群、大龄人群,功效方向分别对应预防、减缓、改善。
其中,本发明中提供的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分析方法至少包括总黄酮测定、总多酚测定、总多糖测定、挥发油测定、碘值测定、总三萜测定中的一种。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抗氧化测试方法包括DPPH法或ABTS法;所述抗炎测试为包括抑制炎症因子IL-1β或抑制透明质酸酶实验。
本发明提供的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包括保湿功效评价体系、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美白评价体系、抗衰老评价体系及祛痘评价体系,各评价体系均包括人体皮肤测试和离体测试。
具体的,保湿功效评价体系的皮肤测试方法包括皮肤水分含量测试、皮肤鳞屑测试;所述保湿功效评价体系的离体测试方法包括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实验、水通道蛋白AQP-3实验;
所述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的人体皮肤测试包括皮肤颜色测试、皮肤红黑色素测试;所述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的离体测试方法包括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黑素抑制实验。
本发明还提供了评价次序模块,评价次序模块用于评定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中的皮肤测试和离体测试的先后顺序,顺序评定依据为是否已知组方皮肤功效,若已知,先进行皮肤测试再进行离体测试,若未知,先进行离体测试再进行皮肤测试。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对化妆品植物原料的评价方法,评价步骤为:
S1: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选取多个植物原料设计初步方案,所述初步方案为初步确定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的方案;
S2:对步骤S1初步设计的组方通过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进行筛选评价,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包括物质基础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
S3:通过物质基础模块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进行分析;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是否通过第一阈值;
S4:通过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是否通过第二阈值;
S5: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不通过第一阈值和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不通过第二阈值,则调整组方或者归零思考决定是否放弃;
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通过第一阈值或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通过第二阈值,则进入精细评价模块中的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
S6: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对同时通过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的测试的植物原料进行保湿功效评价、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美白评价、抗衰老评价及祛痘评价;
S7:判断是否已知组方皮肤功效,若“是”,先进行人体皮肤测试再进行离体测试,若“否”,先进行离体测试再进行皮肤测试。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化妆品功效的评价方法简单、且准确,能为化妆品使用者和市场策划者提供准确的依据。
实施例1
待检测的化妆品产品为六味臻白方;六味臻白产品的适用人群为试用人群是肌肤亚健康,肤色暗沉的人群。
黑色素对肌肤的保护作用,如果过度干预黑色素生成,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美白作用,但同时也降低了黑色素对肌肤的保护作用,势必影响肌肤健康。“健康、全面、综合有效美白”便是产品设计理念。作用机理是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滋养”三个路径,功效方向是实现肌肤通透、红润、亮泽。
六味臻白方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对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初步方案设计,初步方案设计具体为:
使用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中的基础功效研究模块--使用抗氧化测试和抗炎测试;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中的物质基础模块--进行总黄酮测定、总多酚测定。
具体的: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为;其中抗炎活性的测试方法具体为:通过构建角质形成细胞UV辐照诱导炎症因子释放模型,评估六味臻白对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IL-1α、IL-6及炎症介质TNF-α、PGE2释放的抑制作用,从而评估其在细胞水平的抗炎活性。试验用六味臻白处理角质形成细胞,经过细胞毒性测试,确定最终的安全加样浓度为0.313%。试验中的阳性对照为0.01%地塞米松。试验结果见图2-5;
结果显示,未用UV辐射时,角质形成细胞对炎症因子IL-1α、IL-6及炎症介质TNF-α、PGE2的释放量分别为:40.3pg/mL、3.2pg/mL、17.1pg/mL、417pg/mL,用UV辐射后,IL-1α、IL-6、TNF-α、PGE2的释放量分别为:95.3pg/mL、7.9pg/mL、78.4pg/mL、1242.1pg/mL,表明UV辐射能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对炎症因子及介质的释放。当用0.313%六味臻白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后,IL-1α、IL-6、TNF-α、PGE2的释放量为:79.6pg/mL、4.6pg/mL、59.9pg/mL、817.3pg/mL,表明六味臻白可有效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因UV辐照引起的炎性因子IL-1α、IL-6、TNF-α及症介质PGE2的释放,在细胞水平具良好的抗炎活性,可改善因炎症引起的色素沉着和肌肤晦暗,发挥协同亮肤功效。
其中,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方法具体为: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估六味臻白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DPPH是一种很稳定的“氮中心”的自由基,它的稳定性主要来自3个苯环的共振稳定作用及空间障碍,使夹在中间的氮原子上不成对的电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电子成对作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反映了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清除率越大表明抗氧化活性越强。
由试验结果可知,六味臻白具有突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在受试浓度范围内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受试浓度为1.0%时,六味臻白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0%左右。说明六味臻白具有突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效改善因氧化损伤引起的肌肤暗哑,实现美白、亮肤的功效。
本实施例通过使用抑制DPPH实验(抗氧化实验)和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抗炎实验),对组方配比和工艺的优化进行了筛选,得到超过阈值的最优组方配比与最优制备工艺。
最终的六味臻白的产品成分含量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233257700000101
精细评价模块包括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评价次序模块及评价报告输出模块;评价次序模块采取“先人体效果,再机理”的评价次序,并且使用美白的功效评价体系。
人体效果:用VISIA面部图像分析,分别在正常光、棕色光、红光模式下分析受试者皮肤状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产品可全面改善肌肤状态、色素沉着和瘀滞状态,实现肌肤通透、红润、散发健康光泽、呈现通透明亮的状态。用皮肤色差测试探头及多功能皮肤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使用产品前后肌肤亮白度ITA°值和光泽度变化,结果表明产品有效提高肌肤亮白度和光泽度,使肌肤散发健康光泽。
机理:通过(1)清热解毒、(2)活血化瘀、(3)补益滋养三个方面验证机理。
(1)清热解毒:抗炎、抗氧化、抑制黑素过度合成
抗炎:通过构建角质形成细胞UV辐照诱导炎症因子释放模型,评估产品对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IL-1α、IL-6及炎症介质TNF-α、PGE2释放的抑制作用,从而评估其在细胞水平的抗炎活性,结果证明在产品细胞水平具良好的抗炎活性。
抗氧化: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可说明产品具有突出的抗氧化活性。
抑制黑素过度合成:通过3D含黑素皮肤模型对产品在体外组织水平在抑制皮肤色素沉着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在组织学水平可抑制黑色素生成。
(2)活血化瘀:促进肌肤微循环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试仪,评估受试者使用产品前后肌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产品可有效提高肌肤微循环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3)补益滋养:改善肌肤粗糙度
采用Derma TOP皮肤光学成像系统测试受试者使用产品前后眼角粗糙度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产品可以改善肌肤粗糙度。
由试验结果可知,使用六味臻白之后,受试者眼角肌肤的粗糙度得到显著的改善,说明六味臻白具有改善肌肤粗糙度,使肌肤呈现细腻有光泽状态。综上,六味臻白根据中医“整体、辨证”的思想,通过“清、活、补”三个途径实现了臻养白的功效。

Claims (9)

1.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体系包括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
确定筛选初步方案模块,用于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对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初步方案设计,所述初步方案为初步确定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的方案;
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用于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并筛选;
精细评价模块,用于对通过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的组方功效进一步评价;
所述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包括物质基础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判断模块;
所述物质基础模块,用于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进行分析;
所述基础功效研究模块,用于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物质基础模块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是否超过通过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是否通过第二阈值;
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通过第一阈值和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通过第二阈值,则进入精细评价模块;否则,调整组方或者归零思考决定是否放弃;
所述精细评价模块包括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评价次序模块及评价报告输出模块;所述评价报告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评价次序模块评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人群包括正常人群、亚健康人群、偏颇人群、特殊人群;所述特殊人群包括婴儿、孕妇;所述特殊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治未病、祛痘、美白祛斑、保湿;所述正常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治未病、祛痘、美白祛斑、保湿;所述亚健康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减缓症状、恢复;所述偏颇人群的功效方向包括改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人群包括年轻人群、中年人群、大龄人群,功效方向分别对应预防、减缓、改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分析方法至少包括总黄酮测定、总多酚测定、总多糖测定、挥发油测定、碘值测定、总三萜测定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测试方法包括DPPH法或ABTS法;所述抗炎测试为包括抑制炎症因子IL-1β或抑制透明质酸酶实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包括保湿功效评价体系、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美白评价体系、抗衰老评价体系及祛痘评价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各评价体系均包括人体皮肤测试和离体测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功效评价体系的皮肤测试方法包括皮肤水分含量测试、皮肤鳞屑测试;所述保湿功效评价体系的离体测试方法包括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实验、水通道蛋白AQP-3实验;所述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的人体皮肤测试包括皮肤颜色测试、皮肤红黑色素测试;所述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体系的离体测试方法包括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黑素抑制实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次序模块用于评定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中的皮肤测试和离体测试的先后顺序,顺序评定依据为是否已知组方皮肤功效,若已知,先进行皮肤测试再进行离体测试,若未知,先进行离体测试再进行皮肤测试。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对化妆品植物原料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价步骤为:
S1:根据适用人群、功效方向及设计理念与机理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选取多个植物原料设计初步方案,所述初步方案为初步确定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和精细评价模块对待检测化妆品组方进行评价的方案;
S2:对步骤S1初步设计的组方通过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进行筛选评价,高通量初筛评价模块包括物质基础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
S3:通过物质基础模块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含量进行分析;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是否通过第一阈值;
S4:通过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是否通过第二阈值;
S5: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不通过第一阈值和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不通过第二阈值,则调整组方或者归零思考决定是否放弃;
若对植物原料总活性成分或标志物的分析含量通过第一阈值或对植物原料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测试值通过第二阈值,则进入精细评价模块中的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
S6:功效评价体系分级模块对同时通过基础功效研究模块和基础功效研究模块的测试的植物原料进行保湿功效评价、抗敏抗刺激功效评价、美白评价、抗衰老评价及祛痘评价;
S7:判断是否已知组方皮肤功效,若“是”,先进行人体皮肤测试再进行离体测试,若“否”,先进行离体测试再进行皮肤测试。
CN201910974851.9A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Active CN110648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4851.9A CN110648084B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4851.9A CN110648084B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8084A CN110648084A (zh) 2020-01-03
CN110648084B true CN110648084B (zh) 2022-04-19

Family

ID=6901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4851.9A Active CN110648084B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80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4865A (zh) * 2021-11-19 2022-05-27 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原料的抗衰功效的体系及方法
CN115267160A (zh) * 2022-07-27 2022-11-01 广东暨大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原料功效评价机理及测试方法
CN117150249B (zh) * 2023-07-31 2024-04-16 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品的功效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93563A (ja) * 2005-04-07 2006-10-26 Pola Chem Ind Inc 美容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4217095A (zh) * 2014-05-23 2014-12-17 陈立典 人体健康功能状态评估模型
CN104523604A (zh) * 2014-12-13 2015-04-22 天津宜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芍药苷的提取工艺
CN105675464A (zh) * 2016-01-27 2016-06-15 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洗涤类化妆品抗污染功效的方法
CN107287151A (zh) * 2017-06-18 2017-10-24 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黑色素细胞的体外皮肤测试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9797187A (zh) * 2018-12-11 2019-05-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小型鱼类胚胎的美白效果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93563A (ja) * 2005-04-07 2006-10-26 Pola Chem Ind Inc 美容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4217095A (zh) * 2014-05-23 2014-12-17 陈立典 人体健康功能状态评估模型
CN104523604A (zh) * 2014-12-13 2015-04-22 天津宜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芍药苷的提取工艺
CN105675464A (zh) * 2016-01-27 2016-06-15 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洗涤类化妆品抗污染功效的方法
CN107287151A (zh) * 2017-06-18 2017-10-24 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黑色素细胞的体外皮肤测试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9797187A (zh) * 2018-12-11 2019-05-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小型鱼类胚胎的美白效果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arbutin in skin-whitening creams and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Thongchai 等;《J Cosmet Sci》;20071231;第35-44页 *
"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陶丽莉 等;《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0325;第38卷(第3期);第15-2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8084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ik et al. Influence of ethnicities and skin color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a review
CN110648084B (zh) 一种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体系
Battie et al. New insights in photoaging, UVA induced damage and skin types
Artaria et al. Lifting properties of the alkamide fraction from the fruit husk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Roy et al. In vitro techniques to assess the proficiency of skin care cosmetic formulations
Lourith et al. Development of sunscreen products containing passion fruit seed extract
Serafini et al. Natural compounds for solar photoprotection: a patent review
Pedić et al. Recent information on photoaging mechanisms and the preventive role of topical sunscreen products
CA2810516A1 (en) Cosmeti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ficus serum fraction and methods to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skin hyperpigmentation
KR101212707B1 (ko) 복분자 씨앗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것을 특징으로 하는 화장품 또는 입욕용품
EP3090781A1 (en) Anti-age composition with plant extracts
KR20130110164A (ko) 피커스 세럼 분획을 포함하는 생활성 조성물 및 피부의 과색소 침착 외양을 완화하는 방법
CN109771353A (zh) 一种防蓝光和红外的组合物及其化妆品
KR101735350B1 (ko) 필란투스 니루리의 추출물
JP2006512310A (ja) アムラ(別名フィランタスエンブリカ)抽出物の経口投与による日光に誘発される(sun−induced)損傷からの皮膚の保護方法
Chajra et al. Trihydroxybenzoic acid glucoside as a global skin color modulator and photo-protectant
FR3029417A1 (fr) Complexe actif pour un produit cosmetique contre le vieillissement cutane
CN116712370B (zh) 一种温和的具有美白保湿功效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8452376A (zh) 具抗光老化抗糖化抗氧化功能的组合物、饮品、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8267326A (zh) 一种抗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200405622A1 (en) Active ingredient obtained from nymphaea alba flowers
US20210259948A1 (en) Active ingredient including a black oat extract and a spiny restharrow extract and cosmetic uses, in particular anti-graying
KR102424741B1 (ko) 황금, 황련, 황백 및 어성초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냉감용 화장료 조성물
Oh et al. The effects of Jawoongo soap on skin improvement
CN113384510A (zh) 一种具有抗光老化、舒缓清凉功效的发酵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401 80703, 7th floor, education practice building, No.11 Xueyuan North Street, Gongchen sub district office,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anlihuiping (Beij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01 80703, 7th floor, education practice building, No.11 Xueyuan North Street, Gongchen sub district office,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anli Hui Comment Cosmetic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