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6282A - 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46282A CN110646282A CN201910870722.5A CN201910870722A CN110646282A CN 110646282 A CN110646282 A CN 110646282A CN 201910870722 A CN201910870722 A CN 201910870722A CN 110646282 A CN110646282 A CN 1106462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ck
- surrounding rock
- coefficient
- elastic reaction
- quality ind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6—Special adaptations of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 G01N3/062—Special adaptations of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with mechanical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5—Geometry of the test
- G01N2203/0252—Monoaxial, i.e. the forces being applied along a single axis of the specime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7—Parameter measured for estimating the property
- G01N2203/0676—Force, weight, load, energy, speed or acceler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7—Parameter measured for estimating the property
- G01N2203/0682—Spatial dimension, e.g. length, area, ang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围岩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及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推导建立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计算获得现场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指导隧道设计。本发明解决了现行隧道建设工程中,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不准确,或难以确定的问题;依据现场试验观测,可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即可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便捷高效;本发明可时效性较好,较方便地为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计算依据,实现了支护的动态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公路隧道建设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尤其属于铁路、公路隧道设计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铁路、公路隧道设计阶段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中,荷载-结构法由于具有物理模型简单,可进行多种荷载、多种岩体状态综合分析,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对荷载-结构法而言,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参数,其可反映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时,围岩对内部荷载的分担能力,其取值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支护结构的内力大小。因此合理的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现场试验法、经验估计法和理论计算法。现场试验法,可细分为径向液压枕法和千斤顶法,但由于试验难度大、花费高、周期长等原因,该方法并未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而经验估计法,即依据现场围岩级别参考相关规范进行选取,由于经验取值区间往往跨度较大,因此针对具体工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选取还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较之前两种方法,理论计算法可较为方便的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但理论模型的选取对结果影响较大。综上可知,目前常用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准确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现有确定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该方法基于既有的大量工程现场试验观测数据,获取围岩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及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进而推导建立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之后即可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计算获得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从而指导隧道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用于隧道建设工程中设计阶段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确定。本发明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围岩物理力学指标;
(2)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及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
(3)推导建立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
(4)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计算获得现场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指导隧道设计。
所述步骤(1)获取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即通过既有的大量工程现场试验观测数据,确定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实Rc、岩体完整性系数Kv。步骤如下:
1)既有工程的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需有实测值,即采用径向液压枕法或千斤顶法获得;
2)既有工程的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需有实测值,即采用钢卷尺或皮尺获得;
3)既有工程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需有实测值,或者有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或者有对岩石类型的详细描述。其确定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的方法如下:
①既有工程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有实测值,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对主要岩性的岩石进行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
②既有工程有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对主要岩性的岩石进行了点荷载强度试验,确定了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则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由如下公式换算获得;
③既有工程有对岩石类型的详细描述,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则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可由表1近似确定。
表1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与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4)既有工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需有实测值,或者有实测的岩体体积节理数Jv,或者有对岩体破碎程度的详细描述,其确定岩体完整性系数Kv的方法如下:
①既有工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有实测值,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对该工程岩体(岩石)进行了波速试验,确定了岩体弹性纵波波速Vpm、岩石弹性纵波波速值Vpr,则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岩体完整性系数Kv由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②既有工程有实测的岩体体积节理数Jv,即采用直接测量法、间距法或条数法确定了岩体体积节理数Jv,则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则岩体完整性系数Kv可由表2近似确定;
表2岩体完整性系数Kv与岩体体积节理数Jv的对应关系
J<sub>v</sub>(条/m<sup>3</sup>) | <3 | 3~10 | 10~20 | 20~35 | ≥35 |
K<sub>v</sub> | >0.75 | 0.75~0.55 | 0.55~0.35 | 0.35~0.15 | ≤0.15 |
③既有工程有对岩体破碎程度的详细描述,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则岩体完整性系数Kv可由表3近似确定。
表3岩体完整性系数Kv与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K<sub>v</sub> | >0.75 | 0.75~0.55 | 0.55~0.35 | 0.35~0.15 | ≤0.15 |
完整程度 | 完整 | 较完整 | 较破碎 | 破碎 | 极破碎 |
所述步骤(2)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及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步骤如下:
1)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即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由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及岩体完整性系数Kv,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BQ=100+3Rc+250Kv
2)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依据经典的Callerkin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计算方法可知,围岩弹性反力系数与洞直径成反比,由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
所述步骤(3)推导建立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即基于既有工程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和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分别采用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乘幂函数形式,如表4所示,推导建立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选取其中相关系数R2最高的计算公式作为最终计算式。
表4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式
函数类型 | 公式 | 相关系数R<sup>2</sup> |
指数函数 | k=ae<sup>BQb</sup> | R<sup>2</sup><sub>1</sub> |
线性函数 | k=aBQ+b | R<sup>2</sup><sub>2</sub> |
对数函数 | k=aln(BQ)+b | R<sup>2</sup><sub>3</sub> |
多项式函数 | k=aBQ<sup>n</sup>+bBQ<sup>n-1</sup>+…+c | R<sup>2</sup><sub>4</sub> |
乘幂函数 | k=aBQ<sup>b</sup> | R<sup>2</sup><sub>5</sub> |
所述步骤(4)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计算获得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指导隧道设计。步骤如下:
1)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即采用步骤(1)中步骤3)、4)所述方法确定现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1,及现场岩体完整性系数Kv1,之后采用步骤(2)中步骤1)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2)由现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依据步骤(3)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最终计算公式,计算确定现场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
3)所述现场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为单位半径洞室情况下确定的,因此实际隧道设计中,基于本方法确定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需依据实际隧道半径R,采用如下公式进行换算。
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方法和技术比较,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建立的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依托既有的大量工程现场试验观测数据,工程可靠性、应用性较高,解决了现行隧道建设工程中,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支护结构计算时,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不准确,或难以确定的问题。
本发明仅依据简单的现场试验观测,便可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进而结合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即可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较为便捷高效。且较之传统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现场试验方法,无需额外开挖试验洞室、所需设备易得,经济性较好。
本发明可随着隧道的修建,实时确定新开挖区段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时效性较好,较方便地为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计算依据,实现了支护的动态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指数函数计算公式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线性函数计算公式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对数函数计算公式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多项式函数计算公式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乘幂函数计算公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与本发明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某在建时速250km/h高速铁路深埋隧道,隧道围岩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围岩级别为IV级。采用本发明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确定该隧道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首先给出实施例具体流程图,见图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即通过既有的大量工程现场试验观测数据,确定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实Rc、岩体完整性系数Kv。步骤如下:
1)既有工程的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需有实测值,即采用径向液压枕法或千斤顶法获得;
2)既有工程的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需有实测值,即采用钢卷尺或皮尺获得;
3)既有工程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有实测值,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对隧道主要岩性的岩石进行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
4)既有工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有实测值,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对该隧道岩体(岩石)进行了波速试验,确定了岩体弹性纵波波速Vpm、岩石弹性纵波波速值Vpr,则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岩体完整性系数Kv由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依据上述步骤,获得沿滩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满足条件的13个典型工程共计20组围岩物理力学指标。
(2)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及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步骤如下:
1)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即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由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及岩体完整性系数Kv,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BQ=100+3Rc+250Kv
2)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依据经典的Callerkin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计算方法可知,围岩弹性反力系数与洞直径成反比,由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确定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
(3)推导建立基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即基于既有隧道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和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分别采用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乘幂函数形式,推导建立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如图2~图6,及表5所示,选取其中相关系数R2最高的计算公式作为最终计算公式。
表5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
函数类型 | 公式 | 相关系数R<sup>2</sup> |
指数函数 | k=103.55e<sup>0.0072BQ</sup> | 0.8424 |
线性函数 | k=26.03BQ-6727.4 | 0.6111 |
对数函数 | k=9049.1ln(BQ)-49646 | 0.5109 |
多项式函数 | k=0.0002BQ<sup>3</sup>-0.1073BQ<sup>2</sup>+21.925BQ-752.11 | 0.7850 |
乘幂函数 | k=0.0003BQ<sup>2.652</sup> | 0.7958 |
(4)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计算获得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指导隧道设计。步骤如下:
1)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即采用步骤(1)中步骤3)、4)所述方法确定现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1,及现场岩体完整性系数Kv1,经试验,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47.37MPa,岩体完整性系数KV=(4.50/5.57)2=0.65,之后采用步骤(2)中步骤1)确定现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经计算该隧道现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100+3×47.37+250×0.65=404.61。
2)由现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依据步骤(3)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最终计算公式,计算确定现场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经计算该隧道现场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103.55×e0.0072×404.61=1906.92MPa/m;
3)所述现场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为单位半径洞室情况下确定的,因此实际隧道设计中,基于本方法确定的现场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需依据实际隧道半径R,采用如下公式进行换算:
取该隧道等效半径为6m,则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1906.92/6=317.82MPa/m。
Claims (9)
1.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围岩物理力学指标;
(2)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及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
(3)建立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式;
(4)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计算获得现场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指导隧道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取围岩物理力学指标是获取以下试验观测数据: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岩体完整性系数K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是既有工程的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通过径向液压枕法或千斤顶法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是既有工程的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试验洞径r,通过钢卷尺或皮尺现场检测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是既有工程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并确定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
①既有工程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有实测值,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对主要岩性的岩石进行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
②既有工程有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对主要岩性的岩石进行了点荷载强度试验,确定了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并由下式换算获得Rc:
③既有工程有对岩石类型的详细分类说明,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则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可由下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与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获得Rc:表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岩体完整性系数Kv是既有工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并确定岩体完整性系数Kv:
①既有工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有实测值,即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对该工程岩体(岩石)进行了波速试验,确定了岩体弹性纵波波速Vpm、岩石弹性纵波波速值Vpr,则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岩体完整性系数Kv由下式计算获得;
②既有工程有实测的岩体体积节理数Jv,即采用直接测量法、间距法或条数法确定了岩体体积节理数Jv,则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则岩体完整性系数Kv由下表2岩体完整性系数Kv与岩体体积节理数Jv的对应关系获得;表2
③既有工程有对岩体破碎程度的详细描述,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则岩体完整性系数Kv由下表3岩体完整性系数Kv与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获得;表3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建立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是基于获得的围岩质量指标BQ和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分别采用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乘幂函数形式,建立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式,选取其中相关系数R2最高的计算方法作为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计算公式;其中,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乘幂函数的计算式如下表4;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计算获得现场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1,指导隧道设计,步骤如下:
1)依据拟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试验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即采用步骤(1)所述方法确定现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1,及现场岩体完整性系数Kv1,之后采用步骤(2)确定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
2)由上述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1,依据步骤(3)确定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的计算式,获得现场初始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70722.5A CN110646282A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70722.5A CN110646282A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6282A true CN110646282A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901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70722.5A Pending CN110646282A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46282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8198A (zh) * | 2020-01-17 | 2020-05-29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岩体实时波速测定及质量评价的方法 |
CN111581785A (zh) * | 2020-04-18 | 2020-08-25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高驼峰应力围岩分级方法 |
CN113295850A (zh) * | 2021-05-24 | 2021-08-24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与装置 |
CN113674264A (zh) * | 2021-08-27 | 2021-11-19 |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支护参数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485225A (zh) * | 2023-03-15 | 2023-07-25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钻进参数的施工阶段围岩bq值自动获取方法及系统 |
CN118692584A (zh) * | 2024-08-27 | 2024-09-24 | 山东科技大学 | 基于围岩质量信息的爆破振动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21749A1 (fr) * | 2014-06-03 | 2015-12-04 | IFP Energies Nouvelles | Procede pour l'evaluation d'au moins une caracteristique petroliere d'un echantillon de roche |
CN105938611A (zh) * | 2016-07-06 | 2016-09-14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随钻参数对地下工程围岩快速实时分级的方法 |
CN106289844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中南大学 | 一种循环荷载下隧道底部结构累积损伤的试验装置 |
CN106570292A (zh) * | 2016-11-14 | 2017-04-19 | 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超大断面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 |
-
2019
- 2019-09-16 CN CN201910870722.5A patent/CN11064628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21749A1 (fr) * | 2014-06-03 | 2015-12-04 | IFP Energies Nouvelles | Procede pour l'evaluation d'au moins une caracteristique petroliere d'un echantillon de roche |
CN105938611A (zh) * | 2016-07-06 | 2016-09-14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随钻参数对地下工程围岩快速实时分级的方法 |
CN106289844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中南大学 | 一种循环荷载下隧道底部结构累积损伤的试验装置 |
CN106570292A (zh) * | 2016-11-14 | 2017-04-19 | 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超大断面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鹏磊: "吉林中部供水隧道围岩级别与岩石弹性抗力系数相关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8198A (zh) * | 2020-01-17 | 2020-05-29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岩体实时波速测定及质量评价的方法 |
CN111581785A (zh) * | 2020-04-18 | 2020-08-25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高驼峰应力围岩分级方法 |
CN113295850A (zh) * | 2021-05-24 | 2021-08-24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与装置 |
CN113674264A (zh) * | 2021-08-27 | 2021-11-19 |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支护参数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485225A (zh) * | 2023-03-15 | 2023-07-25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钻进参数的施工阶段围岩bq值自动获取方法及系统 |
CN116485225B (zh) * | 2023-03-15 | 2023-11-10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钻进参数的施工阶段围岩bq值自动获取方法及系统 |
CN118692584A (zh) * | 2024-08-27 | 2024-09-24 | 山东科技大学 | 基于围岩质量信息的爆破振动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46282A (zh) | 基于围岩质量指标BQ的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确定方法 | |
CN105181435B (zh) | 一种岩石材料弹塑性力学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 | |
CN105911256B (zh) | 量化围岩等级的测试方法 | |
CN107300611B (zh) | 一种岩体蚀变程度现场快速分带方法 | |
CN109839493B (zh) | 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0618032B (zh) | 利用声发射技术识别岩石裂缝损伤应力的方法 | |
CN109283076B (zh) | 基于动力触探指标标定系统评价钙质土相对密实度的方法 | |
CN107340183B (zh) | 结构性软土次固结系数描述方法 | |
CN104990793B (zh) | 火灾后木结构建筑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 |
CN104268377A (zh) | 一种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的脆性指数确定方法 | |
CN111047216B (zh) | 一种基于临界应力指数法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方法 | |
CN115791456A (zh) | 一种铁路有砟轨道刚度评价方法 | |
CN106525978A (zh) | 一种利用剪切模量变化计算软土结构性扰动度的方法 | |
CN102635351B (zh) | 一种基于地质强度指标的水力压裂破裂压力的确定方法 | |
CN105571959A (zh) | 道路无机稳定粒料类基层压实质量快速检测与评价方法 | |
CN117631044A (zh) | 一种基于烈度指标的矿震导致地表损伤评估方法 | |
CN104374679A (zh) | 一种确定储层渗透率贡献值的方法 | |
Bai et al. | Rail pad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in track vibration reduction evaluated through hammer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 |
CN113640113B (zh) | 一种边坡稳定性实时评估方法 | |
CN102175567A (zh) | 附加质量法数字量板求取堆石体密度的方法 | |
CN104165795A (zh) | 一种古建筑木梁的剩余抗弯承载力测定方法 | |
CN103234826A (zh) | 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 |
CN106991253A (zh) | 基于孔隙的重塑软土次固结系数非线性描述方法 | |
CN105973459A (zh) | 一种消声室校准中自由声场理论声压级的估算方法 | |
CN104198587B (zh) | 混凝土材料在静态载荷作用下损伤演化的测量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