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纸盒自动包装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
背景技术
纸盒作为统称分为装载物较小的纸盒和装载物较大的纸箱,其包装时,需要将扁装的纸盒进行立体组合,从而将包装物进行包覆,完成包装的动作,而纸盒的底部能够通过交叉法进行直接交叉装配固定,并且在内部包装物的压制下能够令其保持封闭的状态,而顶部为了保证美观一般会采用平行折叠法进行组合。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由于顶部包装后依旧会处于待封闭的状态,当其在输出后,在失去压板的压制时,在其折叠纹路的复原力下,会很快朝向外部展开,形成趋近立起的状态,而由于内部包装物的大小不一样,一般会填充一定的填充物,来占据其内部剩余空间,进而确保内部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损坏,在顶板展开的装填下,填充物处于半自由状态,特别是在纸盒偏小时,容易飘出纸盒的内部,进而导致在进行上封时,时常需要将填充物重新补充,并需要对纸盒进行重新排组才能进行上封闭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以解决现有由于顶部包装后依旧会处于待封闭的状态,当其在输出后,在失去压板的压制时,在其折叠纹路的复原力下,会很快朝向外部展开,形成趋近立起的状态,而由于内部包装物的大小不一样,一般会填充一定的填充物,来占据其内部剩余空间,进而确保内部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损坏,在顶板展开的装填下,填充物处于半自由状态,特别是在纸盒偏小时,容易飘出纸盒的内部,进而导致在进行上封时,时常需要将填充物重新补充,并需要对纸盒进行重新排组才能进行上封闭操作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其结构包括传送夹板、纸盒、包装机、双切附贴装置、斜导压板座、操作台,所述传送夹板右端与包装机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传送夹板顶端放置有纸盒,所述斜导压板座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包装机正端面右侧,所述双切附贴装置底部固定安装有斜导压板座,所述操作台设于包装机正端面左侧。
所述双切附贴装置包括纸盒侧筒、通框、首框、压装导槽、压贴附着机构,所述通框通过纸盒侧筒与首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压装导槽与首框相焊接,所述通框与包装机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压贴附着机构包括折牵机构、附胶片、滑片、引压释放机构、插接轴片,所述引压释放机构通过折牵机构与插接轴片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附胶片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引压释放机构内部,所述滑片固定安装在引压释放机构右端,所述滑片能够令附胶片在处于滑出的状态下,减小其所受的摩擦力,从而令其能够更快速,并且安全的与引压释放机构分离,确保其内部胶液不会提前渗透出来。
作为优选,所述折牵机构包括推柄、调换机构、弹条、中转叠套,所述推柄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调换机构内部,所述弹条与中转叠套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条能够在中转叠套弯曲的过程中被其拉伸,进而在拉升延长后由于其橡胶材料的特性会产生牵引复位动力,一旦在失去压制力时,能够通过弹条对于中转叠套的反向制动牵引,将其恢复初始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附胶片包括外撑环、粘贴膜、卡针、薄膜片,所述外撑环与薄膜片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外撑环与粘贴膜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针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外撑环正端面,所述粘贴膜能够在将整个折牵机构沾附在纸盒的折叠扣板上,并与纸盒内部的固定区域与粗糙面相摩擦施压,能够令薄膜片破裂进而令内部的胶液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引压释放机构包括主带、引压套片、废带、废带释放架、分隔板,所述主带与废带通过分隔板相连接,所述废带缠绕在废带释放架上,所述废带释放架与引压套片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调换机构包括铰件、滑卡片、凸扣、分带、导滑侧条、侧片,所述铰件固定安装在滑卡片正端面,所述凸扣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分带上,所述导滑侧条内表面与滑卡片上下两侧面相贴合,所述侧片与滑侧条为一体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通过压贴附着机构在纸片进入包装的过程中,利用其纸盒在包装过程中长扣片会对短扣片进行压制,进而借助其进入时的推压力,令附胶片粘贴在短扣片的正面,当其在包装时的压制力令附胶片破裂,进而令两个面由点成面的贴合连接,同时能够通过引压释放机构的被动压制过程中,利用推柄推置调换机构完成附胶片的更迭,进而能够令包装盒在包装后能够处于完全封闭的装填状态,并且顶端外表面光滑,无粘贴物,美观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的双切附贴装置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贴附着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牵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附胶片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引压释放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7为调换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纸盒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传送夹板-1、纸盒-2、包装机-3、双切附贴装置-4、斜导压板座-5、操作台-6、纸盒侧筒-q1、通框-q2、首框-q3、压装导槽-q4、压贴附着机构-q5、折牵机构-q51、附胶片-q52、滑片-q53、引压释放机构-q54、插接轴片-q55、推柄-q511、调换机构-q512、弹条-q513、中转叠套-q514、外撑环-q521、粘贴膜-q522、卡针-q523、薄膜片-q524、主带-q541、引压套片q542、废带-q543、废带释放架-q544、分隔板-q545、铰件-qq1、滑卡片-qq2、凸扣-qq3、分带-qq4、导滑侧条-qq5、侧片-qq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盒双切附贴全自动包装机,其结构包括传送夹板1、纸盒2、包装机3、双切附贴装置4、斜导压板座5、操作台6,所述传送夹板1右端与包装机3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传送夹板1顶端放置有纸盒2,所述斜导压板座5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包装机3正端面右侧,所述双切附贴装置4底部固定安装有斜导压板座5,所述操作台6设于包装机3正端面左侧。
所述双切附贴装置4包括纸盒侧筒q1、通框q2、首框q3、压装导槽q4、压贴附着机构q5,所述通框q2通过纸盒侧筒q1与首框q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压装导槽q4与首框q3相焊接,所述通框q2与包装机3固定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压贴附着机构q5包括折牵机构q51、附胶片q52、滑片q53、引压释放机构q54、插接轴片q55,所述引压释放机构q54通过折牵机构q51与插接轴片q5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附胶片q5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引压释放机构q54内部,所述滑片q53固定安装在引压释放机构q54右端,所述滑片q53能够令附胶片q52在处于滑出的状态下,减小其所受的摩擦力,从而令其能够更快速,并且安全的与引压释放机构q54分离,确保其内部胶液不会提前渗透出来。
其中,所述折牵机构q51包括推柄q511、调换机构q512、弹条q513、中转叠套q514,所述推柄q511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调换机构q512内部,所述弹条q513与中转叠套q51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条q513能够在中转叠套q514弯曲的过程中被其拉伸,进而在拉升延长后由于其橡胶材料的特性会产生牵引复位动力,一旦在失去压制力时,能够通过弹条q513对于中转叠套q514的反向制动牵引,将其恢复初始状态。
其中,所述附胶片q52包括外撑环q521、粘贴膜q522、卡针q523、薄膜片q524,所述外撑环q521与薄膜片q52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外撑环q521与粘贴膜q5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针q52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外撑环q521正端面,所述粘贴膜q522能够在将整个折牵机构q52沾附在纸盒的折叠扣板上,并与纸盒内部的固定区域与粗糙面相摩擦施压,能够令薄膜片q524破裂进而令内部的胶液流出。
其中,所述引压释放机构q54包括主带q541、引压套片q542、废带q543、废带释放架q544、分隔板q545,所述主带q541与废带q543通过分隔板q545相连接,所述废带q543缠绕在废带释放架q544上,所述废带释放架q544与引压套片q54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废带q543在引压套片q542弯曲时,会受到调换机构q512的压迫,进而令其实现剥离的操作,再其复位的过程中,能够将新的附胶片q52推出,而其已经处于剥离状态,能够直接进行使用,能够提高其续接节奏。
其中,所述调换机构q512包括铰件qq1、滑卡片qq2、凸扣qq3、分带qq4、导滑侧条qq5、侧片qq6,所述铰件qq1固定安装在滑卡片qq2正端面,所述凸扣qq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分带qq4上,所述导滑侧条qq5内表面与滑卡片qq2上下两侧面相贴合,所述侧片qq6与滑侧条qq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卡片qq2在朝向左侧滑动时,能够通过凸扣qq3右高左底的形状,令其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对分带qq4产生位置上的影响,而在其复位过程中则能够通过其弧形的卡槽借助凸扣qq3牵动分带qq4,进而完成新的附胶片q52推出。
其中,所述纸盒2内部的两个短扣片的正面通过在装入时的推置,能够令其左侧扣片贴上附胶片q52,在装入后的回压能够令右侧扣片贴上附胶片q52,而附胶片q52在受到长扣片压制时,受到两个扣片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并且长扣片的内表面的粗糙点能够轻易的划破附胶片q52,进而令两个扣片粘粘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在进行包装时,通过将扁平状的未展开纸片通过斜导压板座5的引导与施压逐渐推入包装机3内部,由于纸片之间在装入时,存在一定间隔,当其在进入包装机3前需要通过与压贴附着机构q5正面贴合接触,并利用纸盒2的侧展边缘将压贴附着机构q5推开,当其二者在贴合接触时,处于开放状态的粘贴膜q522能够与纸盒2的左侧短扣片相贴合并吸附在纸盒2上,在压贴附着机构q5的根部受到压力时,装载着附胶片q52的端部会以根部为轴旋转开,而附胶片q52完成附着过程,并且在滑片q53的辅助下成功与引压释放机构q54分离,当引压释放机构q54的前端受到压制,压制角度最高能够达到九十度,而推柄q511会在引压释放机构q54旋动的过程中,受其推置,进而推动滑卡片qq2在导滑侧条qq5上进行左侧滑行,在滑行过程中由于其压制力,能够作用在废带q543上,进而能够令原先处于封闭状态的附胶片q52,在引压释放机构q54受压制的过程中,被废带q543剥离,进而令备用中的附胶片q52处于剥开的待使用状态,同时弹条q513会通过单向外展形变以使用引压释放机构q54的九十度弯曲动作,在弹条q513发生形变时,中转叠套q514会被其拉伸,而延长的中转叠套q514在引压释放机构q54失去压制力后,能够通过其回复力反向牵动弹条q513进而令引压释放机构q54进行复位,滑卡片qq2随着引压释放机构q54的复位,能够在推柄q511的牵拉下朝向右侧平移,其弧形的卡槽借助凸扣qq3牵动分带qq4,进而完成新的附胶片q52推出,而左侧扣片贴上附胶片q52后,纸片会通过包装时的回压,进而令右侧扣片的贴上附胶片q52,而附胶片q52在受到长扣片压制时,两个反向作用力直接作用在附胶片q52上,破裂的附胶片q52会顺延导槽侧向流动,进而令两个面由点成面的贴合连接,进而令两个扣片粘粘在一起。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