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1494B -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1494B
CN110641494B CN201910645547.XA CN201910645547A CN110641494B CN 110641494 B CN110641494 B CN 110641494B CN 201910645547 A CN201910645547 A CN 201910645547A CN 110641494 B CN110641494 B CN 1106414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space
passenger
temperature
fac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455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1494A (zh
Inventor
伍钒
丁叁叁
刘先恺
徐刚
董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455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1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1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1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1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1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18Air-conditioning means, i.e. combining at least two of the following ways of treating or supplying air, namely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装置包括参数采集模块及车厢温度控制模块。参数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轨道交通车辆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所处车厢的位置信息、车厢的规格尺寸数据;车厢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将从参数采集模块获取的空间布局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中,得到乘客在车厢内的空间分布信息,根据空间分布信息控制车厢内部空间的温度分布;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为根据列车空间布局与乘客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

Description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列车温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具有载客量大、运行时速快、到站时间准、绿色节能等优势,有效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可以理解的是,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内温度不仅会影响到列车安全稳定运行,还会直接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尤其是车内温度较高时,乘客的舒适性极差。相关技术通常利用在轨道交通车辆内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例如中央空调,实现对轨道交通车辆内部温度的控制。
但是,利用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向车内输送热风或凉风来实现温度的控制,由于受到车内人、物空间分布以及出风口位置的影响,仍然无法确保车内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包括参数采集模块及车厢温度控制模块;
所述参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轨道交通车辆的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包括车厢规格尺寸、列车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各设施的位置信息;
所述车厢温度控制模块用于调用预先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根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控制车厢内部空间的温度分布;
其中,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为根据列车空间布局与乘客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
可选的,所述车厢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模型预构建子模块,所述模型预构建子模块包括:
数据库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在不同列车空间布局下采集的乘客分布数据和相应空间布局数据,生成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
模型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车内各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
可选的,所述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公式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所述第一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021
式中,n为车内设施的总个数,ωi为i设施对乘客的吸引力值,fi(x)为i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022
xi为i设施与所述目标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λi为i设施的比例参数,ki为i设施的形状参数。
可选的,所述模型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空间分割子单元,用于将列车车厢的目标区域分割为多个相同大小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作为一个空间单元;
模型参数子单元,根据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分别对每个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车内设施为座位、侧墙、主要立柱、次要立柱、顶杆与吊环、报站显示屏或车门。
可选的,所述车厢温度控制模块还包括温度调节子模块,所述温度调节子模块包括出风口位置调节单元和/或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
所述出风口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及预设车厢温度分布标准确定所述轨道交通车辆的出风口位置;
所述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所述车厢温度分布标准、当前出风口的位置生成车厢目标区域的理论温度值,以使空气调节设备根据所述理论温度值进行车内温度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包括:
获取轨道交通车辆的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包括车厢规格尺寸、列车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各设施位置信息;
调用预先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根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为根据列车空间布局与乘客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
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控制车厢内部空间的温度分布。
可选的,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根据在不同列车空间布局下采集的乘客分布数据和相应空间布局数据,生成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
根据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
根据车内各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
可选的,所述根据车内各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包括:
根据第一公式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所述第一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041
式中,n为车内设施的总个数,ωi为i设施对乘客的吸引力值,fi(x)为i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042
xi为i设施与所述目标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λi为i设施的比例参数,ki为i设施的形状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最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程序,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基于预先建立的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空间布局和乘客在车厢停靠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前车厢空间布局数据信息可预测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由于车厢局部区域的拥堵会造成整个车厢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性,所以可根据当前车厢内部的乘客空间分布来调节整个车厢的温度分布,提升整个车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可实现通过调节列车内部空间布局保证乘客在车厢内部分布的均匀性,进而确保列车内温度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和舒适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针对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提供了相应的实现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一步使得所述方法更具有实用性,所述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相应的优点。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厢划分为空间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厢划分为空间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间单元编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空间布局下乘客在车厢的实际分布与预测分布的结果对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空间布局下乘客在车厢的实际分布与预测分布的结果对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空间布局下乘客在车厢的实际分布与预测分布的结果对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内环境直接影响乘客舒适性以及乘车体验,例如空气质量、温度分布及拥挤程度,如何提升列车内环境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车厢局部拥堵的最直接影响体现在对其他乘客的上下车行为造成极大的阻碍,而实质上还会导致局部区域空气质量降低,如二氧化碳、异味集中,局部区域温度过高,从而影响整个车厢内的温度均匀性,这些均会给乘客带来不好的乘车体验,乘客舒适性较差。
以地铁为例,在车厢座位坐满之后,尽管乘客乘坐地铁列车时一般无固定位置,大数据调研表明,列车内乘客分布不均匀现象极为严重,部分区域对乘客的吸引力明显大于其他区域,这些区域会集中大量乘客,例如车门附近拥堵着大量乘客,地铁的车门附近的温度总是略高于车厢内其他位置处的温度。
鉴于此,本申请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的乘客空间分布规律,并建立乘客与车内设施间的关系模型,可以实现已知车内设施空间布局预测出车内最吸引乘客的区域,通过改变车内设施布局,从而改变乘客在车厢内空间分布状态,通过提升乘客在车厢内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可有效保证列车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提升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在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后,下面详细的说明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的框架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可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0可包括参数采集模块1及车厢温度控制模块2。
其中,参数采集模块1可用于采集轨道交通车辆的空间布局数据,空间布局数据可包括列车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各设施位于相应车厢的位置信息、车厢的规格尺寸数据。车内设施例如可为但并不限制于座位、侧墙、主要立柱、次要立柱、顶杆与吊环、报站显示屏或车门。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轨道交通车辆的各节车厢的空间布局可能不相同,在进行车厢温度控制时,可以单节车厢为单元,所以参数采集模块1采集的空间布局数据和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了便于后续数据处理,参数采集模块1采集得到的空间布局数据可为多组数据,每组数据对应一节车厢的空间布局数据,也即每组数据包括该车厢的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各设施位于该车厢的位置信息、该车厢规格尺寸。举例来说,可为参数采集模块1设置一个一维数组进行数据存储,数组每个元素存储一节车厢的空间布局信息,且数组每个元素具有相应车厢的标识信息。
本申请中,车厢温度控制模块2可用于调用预先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根据空间布局数据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然后根据空间分布信息控制车厢内部空间的温度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对于单个乘客而言,其在车厢的停靠位置是随机的,但是对于一个包含大量个体的群体而言,群体在与实际存在客体之间呈现的关系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对轨道交通车辆内部乘客的分布大数据而言,列车内乘客群体随车内总人数变化而群体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的情况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列车内设施与乘客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基于此,本实施例可根据列车空间布局与乘客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乘客空间分布模型。该模型可对现有空间布局下车厢内各个位置的吸引力做出判断,还可以对新设计的车内布局的各个位置的吸引力进行预测。
在本实施例中,车厢温度控制模块2在实现温度控制功能的过程中,可分别在两类应用场景中进行温度调节。一种为对于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的温度控制,在该应用场景中,列车内部设施以及车厢规格尺寸为固定参数,基于这些空间布局参数,利用乘客空间分布模型可以预测得到各节车厢内部的乘客分布情况,基于乘客分布情况结合车厢已有的温度调节设备进行温度调节,以尽可能保证整个车厢的温度的均匀分布。针对轨道交通车辆还未成型时,也就是在轨道交通车辆设计过程中,可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的当前设计的空间布局数据和该设计下的车厢内部乘客空间分布情况,来调节各节车厢的空间布局数据,使得相应车厢的乘客空间分布尽可能的实现均匀分布,那么在后期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就不需要考虑人员分布不均对车内温度分布的影响了,有利于保证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于预先建立的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空间布局和乘客在车厢停靠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前车厢空间布局数据信息可预测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由于车厢局部区域的拥堵会造成整个车厢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性,所以可根据当前车厢内部的乘客空间分布来调节整个车厢的温度分布,提升整个车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可实现通过调节列车内部空间布局保证乘客在车厢内部分布的均匀性,进而确保列车内温度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和舒适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车厢温度控制模块2可包括模型预构建子模块21,模型预构建子模块21例如可包括:
数据库生成单元211,用于根据在不同列车空间布局下采集的乘客分布数据和相应空间布局数据,生成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例如可通过在不同城市采集不同布局下乘客分布情况,建立不同布局下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在采集乘客分布数据时,可调用每节车厢配备的摄像头采集的车厢实时图像,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可以计算得到每个车厢的乘客分布情况,结合该车厢出厂时的设备参数建立空间布局和乘客分布的关系。
模型参数确定单元212,用于根据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轨道交通车辆的列车内乘客分布预测模型可为车内设施与乘客之间的关系模型,将不同布局下乘客空间分布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基于大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匹配技术可得到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
可选的,模型参数确定单元212的模型参数子单元在计算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的过程中,可采集某节车厢的基本参数及布局信息生成列车布局图,例如列车车厢的长度值、宽度值及高度值,座位、侧墙、主要立柱、次要立柱、顶杆与吊环、报站显示屏、车门的位置及规格尺寸。然后基于列车布局图,可将车厢简化为如图3所示的典型区域,并将典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等大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可为一个空间单元,并为每个空间单元进行编号,以用于区别各空间单元,如图3-图5所示,也即是说,模型参数确定单元还可包括空间分割子单元,用于将列车车厢的目标区域分割为多个相同大小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作为一个空间单元。然后基于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得到乘客与车内设施间的关系特征,确定各设施影响范围,根据人机工程学理论,明确各设施影响范围。其中,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可构建人机关系模型,人机关系模型可用于基于人的身体参数确定人可触及到车内各设施的可能性。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相当于当前设施会对以其为中心,多大影响范围之内的人具有吸引力。以图5为例,例如每个单元格为2*2m,位于编号28单元格中心位置处的次要立柱,考虑到成人胳膊伸展长度,对编号28单元格的乘客的吸引力最大,位于该区域的乘客可以轻易抓住次要立柱,其次对18、27、38及29单元格的吸引力较大,对17、19、37及39单元格的吸引力次之,而对其他单元格,与之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此外,在判断车内某个空间单元对乘客的吸引力时,除了要考虑可对乘客位置选择行为产生影响的车内设施,例如座位、侧墙、主要柱子、次要柱子、顶杆、报站显示屏、车门之外,还可将上下乘客间的斥力包含进去。
模型构建单元213,用于根据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乘客空间分布模型。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模型构建单元可根据公式(1)构建乘客空间分布模型,公式(1)可为: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101
式中,n为车内设施的总个数,ωi为i设施对乘客的吸引力值,fi(x)为i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
其中,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102
xi为i设施与目标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设施与目标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xi为乘客站在目标空间单元内,乘客身体最外边缘到设施可触及的最短距离,根据车内具体布局和身体参数确定此数据。λi为i设施的比例参数,λ可控制f(x)从1降至0时,x的取值范围,该值可通过人机关系模型进行确定。ki为i设施的形状参数,k可控制f(x)=1时,x的取值范围,同样可通过人机关系模型进行确定。基于上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例如可从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中随机选取两种布局下乘客分布数据,便可得到各设施吸引力参数ωi和fi(x)。当然,模型构建单元也可根据其他公式来构建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例如可根据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103
来构建乘客空间分布模型,ai为调节因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施类型及乘客类型进行调节,使得利用该模型预测得到的乘客分布数据更为准确。
基于上述实施例,将各设施与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参数输入至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中,可得到各空间单元对乘客的吸引力大小分布数据,依据吸引力数值分布数据可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排列后的顺序即为乘客选择各位置的先后顺序。其中,各设施与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参数可根据车厢的空间布局数据计算得到。在得到乘客的空间分布信息后,可通过对各设施的排列组合完成优化列车布局的工作,以提升乘客空间分布均匀性,为列车内装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为了验证上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乘客在车厢内部的分布状态,本申请还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图如图6-图8所示,图中各空间单元的编号可参阅图5所示。由图可知,本申请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预测的乘客空间分布与实际空间分布相差不大,近乎相同,证明了本申请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可准确地预测了不同空间布局下的乘客空间分布。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下,请参阅图9,车厢温度控制模块2还可包括温度调节子模块22,温度调节子模块22包括出风口位置调节单元221和/或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222。若当前列车的出风口位置可调,也就是说列车还未成型,或还可以进行整改,那么可为温度调节子模块22设置出风口位置调节单元221,出风口位置调节单元221可输出出风口在当前车厢内的合适位置;如若当前列车的出风口位置不可调,则没有必要为温度调节子模块22设置出风口位置调节单元221。若当前列车的车厢内部可通过已有设备实现分区域温度调节,那么可为温度调节子模块22设置出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222,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222可输出车厢内不同区域的合适温度值;若当前列车的车厢内部可通过已有设备无法实现分区域温度调节,则没有必要为温度调节子模块22设置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222。
出风口位置确定单元221用于可根据空间布局数据、空间分布信息及预设车厢温度分布标准确定轨道交通车辆的出风口位置。
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222用于根据空间布局数据、空间分布信息、车厢温度分布标准、当前出风口的位置生成车厢目标区域的理论温度值,以使空气调节设备根据理论温度值进行车内温度调节。
在该实施例中,车厢温度分布标准可预先设置并存储在系统中,并可随着天气变化进行实时调节。车厢温度分布标准中设置的各温度值为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有好的舒适性时的温度值,可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自身经验进行确定,这均不影响本申请的实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设置温度调节子模块,可进一步保证列车内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升乘客乘车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针对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提供了相应的实现方法,进一步使得所述计算机装置更具有可行性性。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与上文描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例如可应用于地铁列车的温度控制中,具体的可包括以下内容:
S101:获取轨道交通车辆的空间布局数据。
空间布局数据包括车厢规格尺寸、列车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各设施位置信息。
S102:调用预先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根据空间布局数据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
乘客空间分布模型可为根据列车空间布局与乘客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
S103:根据空间分布信息控制车厢内部空间的温度分布。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乘客空间分布模型的构建过程可包括:
根据在不同列车空间布局下采集的乘客分布数据和相应空间布局数据,生成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
根据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
根据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乘客空间分布模型。
其中,可根据第一公式构建乘客空间分布模型,第一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131
式中,n为车内设施的总个数,ωi为i设施对乘客的吸引力值,fi(x)为i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
Figure BDA0002133467170000132
xi为i设施与目标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λi为i设施的比例参数,ki为i设施的形状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阅上述装置实施例中相应功能模块在实现相应功能时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设备,请参阅图11,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设备11具体可包括:
存储器11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1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设备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程序,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分布。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计算机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采集模块及车厢温度控制模块;
所述参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轨道交通车辆的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包括车厢规格尺寸、列车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各设施的位置信息;
所述车厢温度控制模块用于调用预先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根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控制车厢内部空间的温度分布;
其中,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为根据列车空间布局与乘客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模型预构建子模块,所述模型预构建子模块包括:
数据库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在不同列车空间布局下采集的乘客分布数据和相应空间布局数据,生成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
模型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车内各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公式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所述第一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34449600000011
式中,n为车内设施的总个数,ωi为i设施对乘客的吸引力值,fi(x)为i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
Figure FDA0002534449600000012
xi为i设施与所述目标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λi为i设施的比例参数,ki为i设施的形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空间分割子单元,用于将列车车厢的目标区域分割为多个相同大小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作为一个空间单元;
模型参数子单元,根据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分别对每个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车内设施为座位、侧墙、主要立柱、次要立柱、顶杆与吊环、报站显示屏或车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温度控制模块还包括温度调节子模块,所述温度调节子模块包括出风口位置调节单元和/或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
所述出风口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及预设车厢温度分布标准确定所述轨道交通车辆的出风口位置;
所述区域温度值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所述车厢温度分布标准、当前出风口的位置生成车厢目标区域的理论温度值,以使空气调节设备根据所述理论温度值进行车内温度调节。
6.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轨道交通车辆的空间布局数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包括车厢规格尺寸、列车内部设施的规格尺寸及各设施位置信息;
调用预先构建的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根据所述空间布局数据得到乘客在车厢的空间分布信息;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为根据列车空间布局与乘客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
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控制车厢内部空间的温度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根据在不同列车空间布局下采集的乘客分布数据和相应空间布局数据,生成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
根据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数据库确定车内各设施对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和对乘客的吸引力值;
根据车内各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车内各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对乘客的吸引力值以及人机关系模型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包括:
根据第一公式构建所述乘客空间分布模型,所述第一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34449600000031
式中,n为车内设施的总个数,ωi为i设施对乘客的吸引力值,fi(x)为i设施对所述目标空间单元的吸引力影响范围,
Figure FDA0002534449600000032
xi为i设施与所述目标空间单元之间的距离,λi为i设施的比例参数,ki为i设施的形状参数。
9.一种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程序,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45547.XA 2019-07-17 2019-07-17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0641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5547.XA CN110641494B (zh) 2019-07-17 2019-07-17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5547.XA CN110641494B (zh) 2019-07-17 2019-07-17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1494A CN110641494A (zh) 2020-01-03
CN110641494B true CN110641494B (zh) 2020-09-04

Family

ID=68989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5547.XA Active CN110641494B (zh) 2019-07-17 2019-07-17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14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9633B (zh) * 2020-09-03 2021-03-23 景亮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控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158215A (zh) * 2020-09-21 2021-01-01 五邑大学 基于毫米波雷达精准感知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21452B (zh) * 2021-04-29 2022-09-09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办公空间温度预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0428C1 (ru) * 1996-07-09 1998-05-10 Миасский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Система сервисного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вагона
JP2000335236A (ja) * 1999-05-27 2000-12-05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FR2806036B1 (fr) * 2000-03-07 2002-11-15 Valeo Electronique Regulation perfectionnee de la temperature, de la vitesse et de la distribution de l'air ventile dans un 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RU2236967C2 (ru) * 2002-11-01 2004-09-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рюковский ваго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Пассажирский вагон с кондиционером
CN102745209A (zh) * 2012-07-06 2012-10-24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07702B (zh) * 2013-06-04 2015-10-21 同济大学 基于载客量的地铁列车空调系统温度控制方法
KR101702223B1 (ko) * 2015-06-22 2017-02-03 현대로템 주식회사 균등한 분배기능을 갖는 철도차량용 덕트
CN110001688A (zh) * 2018-04-11 2019-07-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乘客分布的高速列车智能空调调节系统
CN109305183B (zh) * 2018-12-28 2019-03-22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温度调节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1494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1494B (zh) 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内部空间温度分布的计算机装置及方法
Edwards et al. Comparing fixed-route and demand-responsive feeder transit systems in real-world settings
Müller et al. Microsimulation analysis of practical aspects of traffic control with variable speed limits
Iordanidou et al. Feedback-based mainstream traffic flow control for multiple bottlenecks on motorways
CN106504516B (zh) 一种基于公交站点信息化的多形式公交动态调度方法
DE102020131877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ählen einer ladestation
CN103198648B (zh) 用于公交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方法
Mesbah et al. New methodology for optimizing transit priority at the network level
Hadas et al. Urban bus network of priority lanes: A combined multi-objective, multi-criteria and group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CN106875075A (zh) 一种基于出行行为学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点方法
Ramezani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taxi services in large-scale urban networks: A macroscopic approach
CN110543985B (zh) 一种列车车厢内的乘客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Lees-Miller et al. Theoretical maximum capacity as benchmark for empty vehicle redistribution in personal rapid transit
CN106652530A (zh) 一种调度时刻表生成方法及装置
Żochowska Selected issues in modelling of traffic flows in congested urban networks
Christoforou et al. Influencing longitudinal passenger distribution on railway platforms to shorten and regularize train dwell times
DE102019109561A1 (de) Verfahren zur Routenplanung in einem Navigationssystem eines Fahrzeugs, Navigations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mit demselben
Nuzzolo et al.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and ITS: New tools for operations control and traveler advising
Sarango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vehicle occupancy for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on the route
Si et al. Optimization model and algorithm for mixed traffic of urban road network with flow interference
Rangriz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optimize the ridesharing problem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Hariz et al. Mobility traffic model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transportation forms in the smart city
Horažďovský et al. Dynamic service of public transport in smart city and region
Uehara et al. Evaluation of a hierarchical cooperative transport system using demand responsive bus on a dynamic simulation
Mascia et al. A holistic approach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personal rapid trans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