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8876A -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8876A
CN110638876A CN201911089489.3A CN201911089489A CN110638876A CN 110638876 A CN110638876 A CN 110638876A CN 201911089489 A CN201911089489 A CN 201911089489A CN 110638876 A CN110638876 A CN 110638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ulfur
rhubarb
powder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94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雪
张彩云
张惠惠
王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0894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88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8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8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0Polygonaceae (Buckwheat family), e.g. spineflower or dock
    • A61K36/708Rheum (rhubar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04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3Gleditsia (locu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6Papaveraceae (Poppy family), e.g. bloodr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6Ointments; Bases therefor; Other semi-solid forms, e.g. creams, sticks,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0Anti-acne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主要由大黄、硫磺、荷青花、皂角,研磨成粉、混合制备而成;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1‑75份、硫磺1‑50份、荷青花1‑50份、皂角1‑50份,具体用量根据不同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膏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大黄粉500g、硫黄粉200g、荷青花粉100g、皂角粉200g充分混合过300目筛后,缓缓加入60℃白凡士林997g中,再向其中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g,边加边搅拌,直至混匀,即得硫黄含量10%的膏剂。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逐瘀散结、凉血消肿、抗菌消炎、杀虫止痒、抗敏控油、袪斑消痕的良好功效,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痤疮外用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玫瑰痤疮均为损容性疾病,好发于面部或胸背部,易留下萎缩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影响美观。发生在青春期的痤疮又称为“青春痘”,发病率较高。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青春期寻常痤疮发病率为86.9%,玫瑰痤疮发病率为10%左右,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玫瑰痤疮是一种面部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累及血管及毛囊皮脂腺。现代医学对这二种疾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明了,认为两者均为多因素疾病。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玫瑰痤疮的发生与遗传、螨虫、微生物感染、免疫紊乱及血管异常介导的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抗菌素进行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等问题,效果不佳。在西方玫瑰痤疮还被称为无自愈倾向的“不死癌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痤疮、玫瑰痤疮发生及其经久不癒、反复发作,与痰湿、血瘀、热毒等因素有关,热毒痰瘀互结为关键病机,治疗当以解毒化浊、通瘀散结为基本法则。
根据临床诊治经验,结合古代医家对痤疮、玫瑰痤疮的认识,认为其发生是由先天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主要由于素体阳热偏盛或元阴不足,肺经风热盛,脾胃湿热蕴积,循经络上蒸颜面;虚实挟杂,浊毒痰瘀互结凝滞肌肤经络所致,日久则可导致病程缠绵反复难愈。痤疮/玫瑰痤疮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三脏,涉及心、肝、脾、大小肠、甚至三焦,浊毒瘀阻是其发生的关键病机,所以在治疗中应以解毒化浊通瘀为基本法则。根据病位所在脏腑,加以祛风清肺、凉血活血、滋阴固肾等治疗。发明人在中医临床辨证上,将痤疮主要分为肺经风热型、脾胃湿热型、痰热瘀滞型、阴虚内热型;将玫瑰痤疮主要分为肺胃蕴热型、热毒蕴肤型、痰瘀互结型。
颠倒散为清代新安医家吴谦所著《医宗金鉴》中记载的面疮、粉刺的外治方,几百年来验之临床,疗效肯定,其原方组成比例为大黄:硫磺=1:1。大黄,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经;硫磺,味酸、性热,入肝、脾、肾、大肠经。在长期临床诊治中有所体会,大黄、硫磺二者配伍尤其对于脾胃湿热型疗效显著,但由于二者不入肺经,而“肺合皮毛”,风热寒毒等外感之邪从皮毛首侵肺脏,皮肤疾患与肺最为密切相关,故颠倒散对于其它证型尤其是肺经风热型、阴虚火旺型痤疮粉刺以及肺胃蕴热型、热毒蕴肤型玫瑰痤疮的治疗效果不佳,影响了临床的应用。加之颠倒散中的硫磺用量过重,易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刺痛等过敏反应,不适宜过敏体质患者以及因过敏因素所诱发的玫瑰痤疮、痤疮等皮肤病症的治疗。所以,随着现代过敏体质人群比例的不断增加,以及致病因素更加复杂多样,颠倒散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受到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在颠倒散中加入皂角、荷青花,主要由大黄、硫磺、荷青花、皂角,研磨成粉、混合制备而成;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1-75份、硫磺1-50份、荷青花1-50份、皂角1-50份,具体用量根据不同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然,还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利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其它中药成分,或者将制剂制成乳剂、凝胶、溶液等不同剂型而加入的相应介质材料。
上述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大黄、皂角、荷青花分别文火烘焙4-6分钟、研磨成粉;
S2,将大黄粉500g、硫黄粉200g、荷青花粉100g、皂角粉200g充分混合过300目筛后,缓缓加入60℃白凡士林997g中,再向其中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g,边加边搅拌,直至混匀,即得硫黄含量10%的膏剂。
当然也可以通过类似方法制成硫黄含量5%或20%的膏剂,并且不仅限于膏剂,还可以为乳剂、凝胶、溶液等不同剂型。
本发明方剂配伍为:大黄——君药、硫磺——臣药、荷青花——佐药、皂角——佐使药。
方用大黄甘苦而寒,清泻湿热、逐瘀通滞、凉血解毒为君药;硫磺味酸而热,壮阳化浊、杀虫止痒为臣药;荷青花味苦性平,祛风利湿、散瘀消肿、通络补虚为佐药;皂角味辛而热,发散开泄、祛痰化浊、散结消肿为佐使药,既可助君、臣之药力,亦可引药力直达到病灶。方中大黄与硫磺配伍,一升一降,清热解毒、散寒燥湿、消肿化瘀,荡除寒热瘀血之积滞;皂角与硫磺配伍,以助硫磺升阳、通散、化浊、杀虫之力,并可降低硫磺之毒;荷青花与大黄配伍,可助大黄泻热祛湿、散瘀消肿、坚阴之力;荷青花与皂角配伍,可助皂角袪风湿、通经络之力;荷青花平补之性合大黄之坚阴,可防硫磺、皂角辛散太过,以免伤阴耗气,袪邪固本,有利于肌肤的修复。四药相配,诸力相合,则升降相宜、寒热兼顾、经络疏通,即可袪风泻热解毒、散寒燥湿化浊、通络行瘀散结、杀虫止痒消肿、消除痘印瘢痕,共奏疗效,适用于痤疮、玫瑰初期之实热证,及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之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
中药大黄,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入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后周·孟贯《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大黄具有泻热毒、破积滞、清湿热、通肠、行瘀通经、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腹痛、痢疾、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湿热黄疸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等。现代药理研究,大黄的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皮肤真菌等均有较好抗菌作用,并有降低血脂、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
中药硫磺,味酸,性热,入肝、脾、肾、大肠经,具有壮阳、杀虫的功效,主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现代药理研究,硫磺具有溶解角质、杀疥虫、杀菌、杀真菌的作用。局部外用,在体温状态下,硫与皮肤接触产生硫化氢,或与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作用氧化成五硫黄酸(pentathionicacid),从而具有溶解角质、软化皮肤、杀灭疥虫等皮肤寄生虫及灭菌、杀真菌等作用。西汉·刘向《别录》:“大热,有毒。”由于硫磺为矿物质,不溶于水,含有害杂质,故易导致人体皮肤红肿、刺痛、瘙痒等过敏反应。
中药皂角,味辛、性温,入肝、肺经,具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的功效。清·张志聪《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明·李榳《医学入门》:“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明·倪朱谟《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皂角能“治风杀虫”(出自《本草纲目》)、“又泄血中风热风毒”(出自《本草汇言》)。皂角主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病证,其开泄祛痰化浊、散结消肿、活血通滞、杀虫的作用较强,为中医外科常用治疗疮疡之要药。皂角用于治疗外科疮痈,对于脓成者可以托毒排脓,脓未成者可散结消肿化浊,其开泄作用可疏通经络气机而使药物充分到达病灶;其袪风作用,可疏散肺经风热之邪。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皂角含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成分,主要有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抑制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并含有无色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由于皂角味辛、性温,入肺、肝经,其性开泄善走经络而疏散肺经风、热、寒、痰之邪的作用较强,并善将大黄、硫磺等的药力通过经络引入病位;另一方面,“凡用硫黄,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出自《本草纲目》),皂角与硫磺性味相同,因此,方中加入皂角,可以提高疗效,减少硫磺的用量,降低毒副反应。
草药荷青花,味苦、性平,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劳伤、四肢乏力、胃脘痛、痢疾等疾病,其药用价值在《中药辞海》、《中华本草》均有记载。到目前为止,现代药理研究已显示其含生物碱、酚类、萜类、皂苷类等成分。生物碱主要为异喹啉类包括隐品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凤菜黄碱、白屈菜碱、四氢小檗碱等,尤其抗菌、抗炎作用显著,具有保护心血管、抗高血压、抗病毒作用。降倍半萜类为紫罗烷类化合物,有抗肿瘤、抗过敏、抗菌、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抑制一氧化氮的释放等活性,可抗金色葡萄球菌。酚类主要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延缓衰老等较好的药理活性,还能够调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肪代谢。
荷青花虽为民间草药,其归经尚未清楚,但“苦”味主要可入肺、肝、胃三经,其次可入心、大肠、脾、肾经;性平可润五脏六腑、滋养肝肾,因此,方中加入荷青花,能增强大黄苦泻热毒痰瘀之力,其袪风功效可助皂角的疏散开泄之力,有利于清散肺经风热;味苦性平又可护阴养血、生津养肌,尤其适用于本虚标实之素体元阴不足的玫瑰痤疮及阴虚内热型痤疮,还可以缓解硫磺所引起的皮肤干燥,滋养肌肤,使患处肌肤细胞及时得到修复。
荷青花,别名刀豆三七、拐枣七、水菖三七(浙江)、大叶老鼠七、补血草、乌筋七,为悠久历史、享有盛誉的民间草药,资源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浙江、辽宁、吉林等地,全年可采。在陕西秦岭太白山区,荷青花属于历史悠久的“太白七药”,有治“五虚劳伤”之功效,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是太白山药用植物奇特而典型的代表。目前,荷青花的研究较少,尚未见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临床报道。本发明应用了民间草药荷青花,可促使荷青花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从中医药角度而言,本发明通过创新,在消除古方颠倒散弊害的基础上,研发了高效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新方剂,具有较强的解毒化浊,散结消肿、袪痘消痕、杀虫止痒作用。
从现代药理和临床验证上,本发明具有抗过敏的功效,可以防止药物尤其硫磺对皮肤刺激所引起的过敏反应,适宜于过敏体质患者以及因过敏因素所诱发的痤疮、玫瑰痤疮的治疗;可强效地抑止皮脂腺脂肪的分泌、调节皮脂代谢,充分提高改善肌肤的油腻状况,降低丙酸痤疮杆菌、螨虫等致微生物的感染机率;抗菌、抗真菌、杀虫、消炎功效较强;可以能够充分提高损伤肌肤的免疫力,提高肌肤血管弹性及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健康状态,快速修复痤疮/玫瑰痤疮皮损造成的印迹瘢痕,从而缩短病程、疗效显著,使痤疮、玫瑰痤疮不再复发。
本发明较之颠倒散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更广阔的进一步研发前景,具体分析如下。
1.较之颠倒散,本发明溶解角质、制止皮脂溢出、杀虫抗菌消炎作用增强。荷青花含白屈菜碱抗菌、抗炎作用显著;尤其是,荷青花降脂调节脂肪代谢,能够更好地制止皮脂溢出、清除皮肤的油垢;皂角辛散开泄、富含天然青花素,荷青花补虚通络、富含白屈菜碱及紫罗烷类化合物,能够提高局部皮损肌肤的免疫力、促进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改善和增加血管的弹性,从而能够较好地改善易患痤疮、玫瑰痤疮体质人群的肌肤状态,以及加快炎症反应后的肌肤修复,减少复发。
2.皂角富含青花素、氨基酸等营养补充成分,能够抗氧化、防辐射、修复肌肤;荷青花含有酚类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延缓衰老。青花素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出二十倍,它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是100%,因此,本发明能够较为有效地修复患处皮损组织细胞,具有消除痘印、瘢痕的美容效果。
3.具有颠倒散没有的抗过敏功效,皂角所含青花素可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使它们即使在很强的过敏原的作用下,也不释放组胺、白三烯、5-羟色胺等慢反应物质,从而阻断了过敏的发生;花青素还可通过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改善过敏体质;此外,荷青花中紫罗烷类化合物亦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因此,本发明可以消除硫磺引起的皮肤刺激过敏反应,适宜于过敏体质患者,以及对因过敏因素诱发的痤疮、玫瑰痤疮疗效较为显著,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发明提供的外用中药制剂基于痤疮、玫瑰痤疮发生的中西医机制,以及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验证,药简效著;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逐瘀散结、凉血消肿、抗菌消炎、杀虫止痒、抗敏控油、袪斑消痕的良好功效,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适合进一步研制多种剂型应用于药品及化妆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面部痤疮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医新药治疗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痤疮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2-46岁,病程3个月到20年,平均6年。12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2周内,未接受其他药物的治疗,病情根据Pillsbury分类法分类,其中轻度Ⅰ33例、中度Ⅱ40例、重度Ⅲ47例。
将120例病患随机分成三组:本发明中药制剂组、颠倒散组、刮治组,具体分组情况如下表1所示。
组别 总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刮治组 40 10 13 16
颠倒散组 40 12 14 14
本发明中药制剂组 40 11 13 17
表1
一、刮治组,刮痧结合颠倒散制剂外涂灸治痤疮,具体方法:
①刮痧技术
取穴:大椎、大杼、膏盲、神堂、肺俞、肾俞、曲池、合谷、丰隆、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地机、丰隆。
用具准备:刮痧板、治疗盘、治疗碗、润滑剂、75%酒精大棉球若干个、纱布、镊子、弯盘。
操作步骤:患者取坐位,清洁皮肤;首先刮试大椎、肺俞、肾俞等穴位,以皮肤出现痧痕为度;然后从膏盲刮至神堂,丰隆至足三里逆着足阳明胃经偱行方向刮试,以皮肤发红为度;从曲池刮至合谷,用刮板的薄缘进行刮试,用力可重。
刮痧时间:每次20分钟,每周2次。
②颠倒散制剂外涂:取颠倒散适量,用适量白凡士林、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调均;清洁面部皮肤,外涂颠倒散制剂20分钟,再次清洁皮肤,每日2次。
二、颠倒散组,颠倒散制剂外涂:取颠倒散适量,用适量白凡士林、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调均;清洁面部皮肤,外涂颠倒散制剂20分钟,再次清洁皮肤,每日2次。
三、本发明中药制剂组,中药制剂外涂:将大黄、皂角、荷青花分别文火烘焙4-6分钟、研磨成粉,取大黄粉500g、硫黄粉200g、荷青花粉100g、皂角粉200g充分混合过300目筛后,缓缓加入60℃白凡士林997g中,再向其中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g,边加边搅拌,直至混匀,即得硫黄含量10%的膏剂;清洁面部皮肤,外涂本发明中药制剂,再次清洁皮肤,每日2次。
三组患者一周为一个疗程,四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疗效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其中的临床常用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痊愈:患者面部皮损数减少≥90%;
显效:患者面部皮损数减少60-89%;
好转:患者面部皮损数减少20-59%;
无效:患者面部皮损数减少<20%。
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临床诊疗价值,颠倒散组总有效率70.0%,本发明中药制剂组的总有效率97.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刮治组总有效率87.5%,与颠倒散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颠倒散组有1例治疗二天后,出现面部皮肤刺痒、红肿反应,中断治疗,其余二组未见过敏现象。
实施例2
患者A,女,23岁,2018年7月就诊。患者面部痤疮四、五年,反复发作加重。初诊时发作二月有余,见双侧面颊近鼻翼处及下颌散在性粉刺近十个间挟1-2个疖肿,诉月经前加重,大便质干每日1次;舌质红满布玫瑰点,舌苔中后部白腻,脉细滑数尺弱。
西医诊断:痤疮,轻度Ⅰ级。
中医诊断:面疮,浊毒瘀滞型,治宜清热解毒,化浊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30份、荷青花5份、皂角15份)外涂治疗,每日2-3次,治疗3周面部皮损消退未再新起。
实施例3
患者B,女,34岁,2018年1月就诊。患者下颌痤疮三、四年,每逢月经前加重。初诊时见下颌部红色粉刺十多个间挟白色脓疱,月经退后、经量较少,色暗红,挟有小血块,伴小腹痛、腰酸痛,大便1-2日1次质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痤疮,轻度Ⅰ级。
中医诊断:面疮,浊毒瘀滞兼阴虚内热型,治宜清热解毒,化浊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20份、皂角10份)外涂治疗,每日2-3次,治疗3周,下颌部皮损消失。
实施例4
患者C,女,20岁,2018年3月就诊。患者面部痤疮半年余,时轻时重,此次发作一月就诊。初诊时见粉刺初起,面鼻部粟米大小的红色丘疹,伴瘙痒、面部潮红、油腻、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痤疮,轻度Ⅰ级。
中医诊断:面疮,肺经风热型。治宜清泄肺热,解毒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10份、荷青花10份、皂角30份)外涂治疗,每日2-3次,治疗3周,面部皮损消失。
实施例5
患者D,女,23岁,2018年10月就诊。患面部痤疮五、六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初诊时面部晦垢油腻,两侧面颊部丘疹伴结节、小脓疱,可见白色脓头,月经前加重,大便每日1次质软时溏。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舌体边齿痕,脉细弦滑数。
西医诊断:痤疮,中度Ⅱ级。
中医诊断:面疮,痰热瘀滞型。治宜清热解毒、化痰、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60份、硫磺15份、荷青花10份、皂角15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1月后结节脓疱消失,两侧面颊部少量散在粉刺。
实施例6
患者E,男,25岁,2018年6月就诊。患者有面部痤疮病史七、八年,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历经西药外用治疗,效果不佳。初诊时见面部皮肤潮红油腻,大量大小红色丘疹、结疖,或有白色脓头,大便干,二日1次,口干喜饮,小便色黄,舌质红降苔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痤疮,中度Ⅱ级。
中医诊断:面疮,肺胃郁热型。治宜清热解毒,化浊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10份、皂角20份)外涂治疗,每日2-3次,治疗1月,面部肤色正常、丘疹结疖消失。
实施例7
患者F,女,23岁,2018年5月就诊。患者有面部痤疮病史五年余,2014年护士专业毕业后发作频繁并加重,每逢夜班或食辛辣食物加重。初诊时发作已四个月,见面部除鼻子均有红色疖肿,呈单个或几个相连,间挟丘疹、粉刺、脓疱,红肿疼痛,可以挤出黄白色的碎米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可伴口臭口苦,舌质红降,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痤疮,中度Ⅲ级。
中医诊断:面疮,脾胃湿热型。治宜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通瘀。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10份、皂角20份)外涂治疗,每日2-3次,治疗1月,面部疖肿脓疱消失。
实施例8
患者G,女,19岁,2018年11月就诊。患面部痤疮三年余,时轻时重,每逢月经前加重。初诊时两侧面颊及下颌粉刺加重二月,皮损见大量红色、暗红色丘疹,或有小脓疱,伴胸背部散在性疖肿,平素易烦躁、眠差多梦,乳房胀痛月经前尤甚,大便2-3日1次、偏干,舌红边尖玫瑰点,苔黄厚腻,脉细弦滑数。
西医诊断:痤疮,中度Ⅲ级。
中医诊断:面疮,脾胃湿热挟阴虚火旺型。治宜清热解毒、化湿、凉血通瘀,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10份、皂角20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1月面部粉刺皮损基本消退。
实施例9
患者H,男,32岁,2018年4月就诊。患痤疮三、四年,加重一年。初诊时见面色晦暗油腻,两侧面颊部大量暗红丘疹,间挟暗紫色囊肿结节、脓疱,连及颈部两侧,形体肥胖,易疲倦,大便2-3日1次质溏,舌暗红苔白厚腻边齿痕,脉沉滑尺无。
西医诊断:囊肿性痤疮,重度Ⅳ级。
中医诊断:面疮,浊毒瘀滞型。治宜解毒化浊,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30份、荷青花5份、皂角15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2周后,两侧面颊部及颈部囊肿、结节减退,面颈部尚见淡红色丘疹,继续给与上述配比的本发明中药制剂外涂,每日2-3次,治疗2月,面部及颈部皮损基本消失。
实施例10
患者I,女,55岁,2018年3月就诊。患酒渣鼻三余年,初诊时见鼻头皮肤毛孔粗大、红肿,面部其余无皮损,伴心烦、睡眠欠佳、头昏乏力、大便粘溏,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西医诊断:玫瑰痤疮,鼻贅型。
中医诊断:酒渣鼻,肺胃蕴热型。治宜清泄积热,化浊通瘀。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大黄50份、硫磺30份、荷青花5份、皂角15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1月。鼻头皮损消失。
实施例11
患者J,女,56岁,2018年12月就诊。面部红斑四年有余,对温热环境敏感而发作加重,历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微。初诊时口周丘疹脓疱红肿及两颧红斑加重一月,采用西药抗菌等疗效不显。
西医诊断:玫瑰痤疮,丘疹脓疱型。
中医诊断:酒渣鼻,热毒蕴肤型。皮损可见面颊对称性红斑,口周红肿丘疹较严重、小水泡簇集,鼻腔散在丘疹,伴干燥、瘙痒、刺痛,遇热加重;形体消瘦,焦虑烦躁、眠差、泛酸,大便3-4日一行。舌质红降瘀紫,舌苔白腻;脉沉细。治宜解毒化浊、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60份、硫磺15份,荷青花10份、皂角15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2月,面部、口周皮损、痛痒、诸症均消失。
实施例12
患者K,女,53岁,2018年4月就诊。患者外出海边游玩,眼周红斑及面部红斑、丘疹十天,伴瘙痒、刺痛、干燥不适。舌苔白厚腻,舌质暗红有瘀斑及玫瑰点,脉濡数。
西医诊断:玫瑰痤疮,眼型。
中医诊断:酒渣鼻,毒浊瘀互结型。治宜解毒化浊、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10份、皂角20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3周后面部皮损基本消退。
实施例13
患者L,男,14岁,2018年8月就诊。患者面部痤疮三、四年,时轻时重。初诊时见整个面部,包括额头、两颊、下颌布满大小不等的粉刺、脓疱,间挟1-2囊肿及暗红色暗疮结疖,鼻头红肿;自小患有过敏性鼻炎流黄色脓涕,大便干结,几日一行;舌质红降,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1、玫瑰痤疮,鼻贅型;2、痤疮,重度聚合性痤疮Ⅳ级。
中医诊断:1、酒渣鼻,肺胃蕴热型;2、面疮,浊毒壅滞型。治宜清热解毒,化浊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外涂,每日2-3次,治疗1月,面部皮损减轻,继续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10份、皂角20份)外涂,治疗2月面部皮损囊肿结疖消失,未见新起。
实施例14
患者M,女,20岁,2019年4月就诊。面部潮红二、三年,加重三月。患者素有面部潮红病史近三年,时轻时重,每遇情志、饮食、温度因素加重,曾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三月因精神紧张而再加重遂来就诊。初诊时见两侧面颊潮红较甚,轻微水肿,散在少量红色小丘疹,伴骚痒、灼热、紧绷、干燥不适,睡眠欠佳梦多,大便干结,几日一行;舌红降苔薄黄;脉细数。
西医诊断:玫瑰痤疮,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中医诊断:酒渣鼻,肺胃蕴热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70份、硫磺5份、荷青花15份、皂角10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3周,面部皮损消失。
实施例15
患者N,男,15岁,2019年3月就诊。患者因鼻头红肿二年就诊。初诊时见鼻头出现结节、肥大增生,无自觉不适症状。面色晦暗,面部皮肤粗糙、油腻秽浊,伴形体肥胖,大便不爽2-3日一行;舌苔厚白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玫瑰痤疮,鼻贅型。
中医诊断:酒渣鼻,毒浊瘀互结型。治宜解毒化浊、通瘀散结。给与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比为大黄50份、硫磺40份、荷青花5份、皂角5份)外涂,每日2-3次,治疗3周,鼻头皮损消失。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大黄、硫磺、荷青花、皂角,研磨成粉、混合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1-75份、硫磺1-50份、荷青花1-50份、皂角1-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50份、硫磺40份、荷青花5份、皂角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50份、硫磺30份、荷青花5份、皂角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10份、皂角20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60份、硫磺15份、荷青花10份、皂角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50份、硫磺10份、荷青花10份、皂角30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70份、硫磺5份、荷青花15份、皂角10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主要组份比为大黄50份、硫磺20份、荷青花20份、皂角10份。
10.一种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大黄、皂角、荷青花分别文火烘焙4-6分钟、研磨成粉;
S2,将大黄粉500g、硫黄粉200g、荷青花粉100g、皂角粉200g充分混合过300目筛后,缓缓加入60℃白凡士林997g中,再向其中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g,边加边搅拌,直至混匀,即得硫黄含量10%的膏剂。
CN201911089489.3A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6388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9489.3A CN110638876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9489.3A CN110638876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8876A true CN110638876A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4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9489.3A Pending CN110638876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8876A (z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瑞雪等: "新方颠倒散治疗痤疮30例疗效观察", 《新方颠倒散治疗痤疮30例疗效观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5883B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与制备
CN100434107C (zh) 治疗痤疮的汤剂
CN101537107A (zh) 有效治疗皮肤真菌病的外用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4207A (zh) 一种治疗和缓解痤疮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837082B (zh)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
CN109549958B (zh) 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0355A (zh) 一种治疗和改善银屑病的组合物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007761B (zh) 一种中药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214A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38876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43799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口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22300B (zh) 一种祛痘美颜的中药制剂
CN105031596A (zh) 一种治疗钱币状湿疹的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6199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85404B (zh) 一种治疗成人单纯性皮肤瘙痒症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977107B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12972559B (zh) 用于治疗骨和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合剂
CN110882270B (zh) 一种含有硅基再生医学材料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6960B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6672B (zh)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9125450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564510A (zh) 一种有效治疗鹅掌风的中药擦剂
CN113491747A (zh) 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及含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面膜
CN106362084B (zh) 一种预防妇科疾病的侗医药
CN10577011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