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2177A -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2177A
CN110632177A CN201911014599.3A CN201911014599A CN110632177A CN 110632177 A CN110632177 A CN 110632177A CN 201911014599 A CN201911014599 A CN 201911014599A CN 110632177 A CN110632177 A CN 110632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ultrasonic
surface 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
ii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45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2177B (zh
Inventor
王永青
刘彦坤
刘海波
刘阔
李亚鹏
刘天然
贾振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0145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2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2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2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3Soli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属于超声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系统与检测方法。该方法先组装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利用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中的超声线圈测量沿三个方向的应力检测超声信号波形,以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通过采集待测点三个方向表面波信号,并应用超声检测理论公式计算平面应力大小及方向。该方法采用具有“三发三收”功能的表面波探头,实现了平面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及主应力夹角的一次定位、多参同时测量。通过减小超声发射和接收线圈匝数、线宽及线距的方式,来减小收发探头间距,提高探头空间分辨率。采用射频连接器连接电路板与阻抗匹配网络,便于安装和多次重复使用,检测方法简单,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声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残余应力是工程结构质量判定的重要依据。残余应力的产生和释放通常会导致结构件尺寸稳定性变差,甚至导致重大运行装备发生灾变,而这种应力导致结构变形在构件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到工程制造现场环境下残余应力检测需求,残余应力超声波检测法因其具有材料可穿透性、无损、快速、测量效率高、装置简单便携、环境适应性强等有点,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利用超声测平面应力的装置大都基于压电超声原理。此方法不仅对被测试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而且存在超声探头与待测试件间必须使用耦合剂、难以应用于高温环境、超声探头与待测试件的耦合状态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等应用局限。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和面向工程现场检测能力要求的提高,无需耦合剂、对测量表面要求不高的电磁超声方法已成为研究焦点。
西安交通大学在专利CN10561439A中公开了“基于瑞利波偏振极化的电磁超声残余应力和应变检测方法”,利用电磁超声探头激发瑞利波并传播一定距离,通过测量待测点瑞利波偏振极化改变量与应力关系确实试件的应力大小,但该装置只能测量平面内单一方向上的应力状态,未获得待测试件的平面应力状态。武飞等在专利CN108375433A中公开了“基于电磁超声技术检测螺栓的轴力的方法和设备”,利用电磁超声探头激发横波与纵波,通过横、纵波联合方法测量螺栓单轴方向的轴力,该方法只能测量沿螺栓轴线方向的单向轴力,不能应用于平面应力测量,而且需要两个探头交替测量,两个探头定位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测量中平面应力状态可靠测量的难题,发明了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洛伦兹力机制,设计具有“三发三收”功能的探头装置,实现了平面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及主应力夹角的一次定位、多参同时测量;通过减小三发三收超声线圈匝数、线宽及线距的方式,以减小收发探头间距,从而提高探头空间分辨率;并采用射频连接器连接电路板与阻抗匹配网络,便于安装和多次重复使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首先组装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利用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中的三发三收超声线圈测量沿三个方向的应力检测超声信号波形,以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利用应变采集系统Ⅴ采集应变数据;通过表面应力理论公式计算平面应力大小,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装电磁超声检测系统
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由超声调控系统Ⅰ、阻抗匹配网络Ⅱ、表面波探头Ⅲ、应力拉伸平台Ⅳ、应变采集系统Ⅴ、计算机Ⅵ及示波器Ⅶ组成。
首先,组装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永磁铁4吸附在固定软铁2上,通过螺钉3将固定软铁2固定于外壳1;将射频连接器5焊接在三发三收线圈6的焊盘6-2上;将三发三收线圈6胶接固定在永磁铁4的底面,保证已焊接的射频连接器5正确安装在外壳1的相应凹槽位置;对三发三收线圈6底部通过喷涂绝缘漆进行绝缘处理,完成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的组装。
然后,组装应力拉伸平台Ⅳ。将应变片8固定在拉伸试件7上;利用螺栓将拉伸试件7固定在液压虎钳9上,保证拉伸试件7轴线方向与液压虎钳9的轴线方向一致。
最后,组装超声检测系统。通过同轴电缆将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与阻抗匹配网络Ⅱ输出端相连,阻抗匹配网络Ⅱ输入端与超声调控系统Ⅰ通过BNC线相连,示波器Ⅶ与超声调控系统Ⅰ相连将超声信号显示在示波器Ⅶ上,将示波器Ⅶ、应变采集系统Ⅴ与超声调控系统Ⅰ分别与计算机Ⅵ相连,完成整个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的组装。
第二步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
三发三收表面波探头Ⅲ发射的表面波具有三个传播方向,第一传播方向b1、第二传播方向b2、第三传播方向b3,相邻两个传播方向夹角为γ,选用其中第一传播方向b1的超声发射线圈6-1和超声接收线圈6-3进行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k1和k2
调整液压虎钳9使得拉伸应力λ=0,将表面波探头Ⅲ放置在拉伸试件上,使得表面传播方向b1与第0标定测量方向即拉伸试件轴线方向重合,表面波探头Ⅲ中心与待测点o处重合,保证接触可靠;利用应变采集系统Ⅴ采集应变数据,在超声调控系统Ⅰ的控制下,超声发射线圈6-1发出的超声脉冲激励信号,在材料表面传播一定距离L后,被超声接收线圈6-3接收;将超声发射线圈6-1发出的超声脉冲激励信号与超声接收线圈6-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互相关计算,取两个互相关序列最大值所在位置之差,计算出此时的表面波声时差t00
将表面波探头Ⅲ旋转角度α,使得表面波探头Ⅲ第一传播方向b1与第一标定测量方向重合,测量此时表面波声时差t01。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表面波探头Ⅲ传播方向b1与第N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33
重合,此时表面波探头Ⅲ旋转角度Nα=π/2。从而测得应力λ=0时,各个角度下的表面波声速时差[t00 t01 … t0N]。
通过液压虎钳9调整拉伸试件7上施加的应力,应力步长为λ1,直至λ=mλ1。重复上述过程,测得每个应力值下对应的各个角度下的表面波声速[tm0 tm1 … tmN]。最终可得各个应力值下对应的不同测量方向上的声时差t,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31
计算待测点处各应力值下所对应不同测量方向上的波速v,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41
将速度v代入公式(3)进行拟合,获得材料声弹性系数k1和k2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42
其中,β为标定中第一传播方向b1与拉伸试件轴线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44
夹角,σ为拉伸试件的应力,vi为应力值为σ且第一传播方向b1与拉伸试件轴线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45
夹角为β时波速,v0为夹角为β、应力值为0时的波速,ρ为待测试件密度。
第三步检测平面内的超声波速
将表面波探头Ⅲ放置于待测试件上,表面波探头Ⅲ中心与待测试件上应力待测点重合。分别采集三个传播方向上的表面波波形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分别计算出三个传播方向上电磁超声表面波波速,即第一传播方向b1的波速vb1、第二传播方向b2的波速vb2、第三传播方向b3的波速vb3
将表面波探头Ⅲ放置在无应力试件表面,计算第一传播方向b1的无应力波速v0b1、第二传播方向b2的无应力波速v0b2、第三传播方向b3的无应力波速v0b3。将有应力和无应力条件下三个方向表面波波速代入公式(4),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43
其中,m1、m2、m3分别为第一传播方向b1、第二传播方向b2、第三传播方向b3的应力差函数变量。
将m1、m2、m3带入公式(5),计算得出金属平面应力以及主应力方向与第一传播方向b1的夹角,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51
其中,σ1为第一主应力,σ2为第二主应力,θ为主应力方向与第一传播方向b1夹角。
该方法在检测中,通过减小超声发射线圈6-1和超声接受线圈6-3的匝数、线宽及线距方式,减小收发线圈的间距,来提高探头空间分辨率。
本发明的效果是:采用具有“三发三收”功能的表面波探头,利用三组超声发射和接收线圈,实现了平面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及主应力夹角的一次定位、多参测量,并提高了测量精度与效率。采用射频连接器连接电路板与阻抗匹配网络,便于安装和多次重复使用。还可以通过减小超声发射和接受线圈匝数、线宽及线距等方式,来减小收发探头的间距,从而提高探头空间分辨率,检测方法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电磁超声平面应力测量系统示意图,其中:Ⅰ-超声调控系统,Ⅱ-阻抗匹配网络,Ⅲ-表面波探头,Ⅳ-拉伸试验平台。Ⅴ-应变采集系统,Ⅵ-计算机,Ⅶ-示波器,7-拉伸试件,8-应变片,9-液压虎钳。
附图2为表面波探头Ⅲ结构剖视图,其中:1-外壳,2-固定软铁,3-螺钉,4-永磁铁,5-射频连接器,6-三发三收线圈。
附图3为三发三收线圈6结构示意图,其中:6-1为超声发射线圈,6-2为焊盘,6-3为超声接收线圈,L-超声发射线圈6-1与超声接收线圈6-3间距,D-相邻导线间距,b1-第一传播方向、b2-第二传播方向、b3-第三传播方向,γ-相邻两个传播方向夹角。
附图4为拉伸标定示意图。其中,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61
-第0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62
-第1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63
-第N标定测量方向,α-测量方向旋转角度步长。
附图5为第一传播方向表面波波形图。其中,10-发射波形,11-表面波接收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说明平面残余应力的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测量参数:拉伸试件,材料为7075铝,厚度8mm;被测件,焊接7075铝合金板、尺寸为150mm×240mm,厚度为8mm;超声发射线圈6-1和超声接收线圈6-3均为蛇形,相邻导线间距D=0.8mm,激发表面波超声频率均为1.75MHz,超声发射线圈6-1与超声接收线圈6-3间距L=19.2mm。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装电磁超声检测系统
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由超声调控系统Ⅰ、阻抗匹配网络Ⅱ、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应力拉伸平台Ⅳ、应变采集系统Ⅴ、计算机Ⅵ及示波器Ⅶ。
首先组装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永磁铁4吸附在固定软铁2上,通过螺钉3将固定软铁2安装在铝合金外壳1进行固定;利用电烙铁将射频连接器5焊接在三法三收线圈6的焊盘6-2上,便于探头通过射频连接器5同轴电缆与其他装置相连和拆卸,实现探头模块化。三发三收线圈6中有三组超声发射线圈6-1和超声接收线圈6-3,具有三个传播方向:第一传播方向b、第二传播方向b60°、第三传播方向b120°,相邻两个传播方向间夹角为γ=60°,三发三收线圈6采用蛇形,胶接固定在永磁铁4的底面,保证已焊接的射频连接器5正确安装在外壳1的相应凹槽位置;最后,对三发三收线圈6底部通过喷涂绝缘漆进行绝缘处理,完成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的组装,见附图2、3。
然后组装应力拉伸平台Ⅳ,将应变片8安装在拉伸试件7上,利用螺栓将拉伸试件7固定在液压虎钳9上,保证拉伸试件7轴线方向与液压虎钳9的轴线方向一致。
最后组装超声检测系统,通过同轴电缆将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与阻抗匹配网络Ⅱ输出端相连,阻抗匹配网络Ⅱ输入端与超声调控系统Ⅰ通过BNC线相连,示波器Ⅶ与超声调控系统Ⅰ相连将超声信号显示在示波器Ⅶ上,将示波器Ⅶ、应变采集系统Ⅴ与超声调控系统Ⅰ分别与计算机Ⅵ相连,完成整个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的组装,如附图1所示。
第二步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k1和k2
调整液压虎钳9使得拉伸应力λ=0,将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放置在拉伸试件7上,使得第一传播方向b与拉伸试件轴线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71
重合,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中心与待测点o处重合,并保证接触可靠;利用静态应变采集系统Ⅴ采集应变数据,将超声发射线圈6-1发出的超声脉冲激励信号与超声接收线圈6-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出此时的表面波声时差t0-0=6.7144ns。将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旋转角度α=π/20,使得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第一传播方向b与第1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72
重合,测量此时表面波声时差t0-1=6.7148ns。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第一传播方向b与第10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73
重合,此时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旋转角度为10α=π/2。从而测得应力λ=0时,各个角度下的表面波声速时差[6.7144 6.7148 6.7144 6.7144 6.7144 6.7144 6.71486.7156 6.7168 6.7184 6.7192]ns。
通过液压虎钳9调整拉伸试件7上施加的应力,应力步长为7.1MPa,直至λ=49.7MPa。重复上述过程,测得每个应力值下对应的各个角度下的表面波声速[tm-0 tm-1 …tm-10]。最终可得各个应力值下对应的不同测量方向上的声时差t,单位为ns,如式(6)。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81
根据公式(2)计算待测点处各应力值下所对应不同测量方向上的波速v,单位为m/s,如式(7),。
Figure BDA0002245278620000082
将速度v代入公式(3)进行拟合,获得材料声弹性系数k1=-3.2204×105和k2=-2.9175×105
第三步检测平面内的超声波速
将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放置于待测试件上,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中心与待测试件上应力待测点重合。分别采集三个传播方向b、b60°、b120°上的表面波波形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计算出三个传播方向上电磁超声表面波波速分别为v=2855.10m/s,v60°=2861.91m/s和v120°=2864.65m/s。附图5为第一传播方向表面波波形图。
将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放置在无应力试件表面,计算无应力下三个传播方向上电磁超声表面波波速v00°=2852.05m/s,v060°=2862.94m/s和v0120°=2859.53m/s。将第一传播方向b的波速v、第二传播方向b60°的波速v60°和第三传播方向b120°的波速v120°及无应力条件下三方向表面波波速v00°,v060°和v0120°代入公式(4),求得m1、m2、m3,再将其带入公式(5)计算得出金属平面应力σ1=-155.184MPa和σ2=24.432MPa以及应力方向与第一传播方向b夹角θ=39.7°。
该方法在检测中,可以通过减小超声发射线圈6-1和超声接受线圈6-3的匝数、线宽及线距方式,减小收发线圈的间距,来提高探头空间分辨率。
本发明采用“三发三收”式表面波探头,利用三组发射和接收线圈,实现了平面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及主应力夹角的一次定位、多参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与效率。

Claims (2)

1.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首先组装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再利用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采集拉伸应力状态下的表面波信号以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利用应变采集系统采集应变数据;最后,通过采集待测点三个方向表面波信号波形,并利用平面应力超声检测理论公式计算平面应力大小及方向;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组装电磁超声检测系统
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由超声调控系统(Ⅰ)、阻抗匹配网络(Ⅱ)、表面波探头(Ⅲ)、应力拉伸平台(Ⅳ)、应变采集系统(Ⅴ)、计算机(Ⅵ)及示波器(Ⅶ)组成;
首先,组装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永磁铁(4)吸附在固定软铁(2)上,通过螺钉(3)将固定软铁(2)固定在外壳(1)上;将射频连接器(5)焊接在三发三收线圈(6)的焊盘(6-2)上;将三发三收线圈(6)胶接固定在永磁铁(4)的底面,并保证已焊接的射频连接器(5)正确安装在外壳(1)的相应凹槽位置;对三发三收线圈(6)底部通过喷涂绝缘漆进行绝缘处理,完成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的组装;
然后,组装应力拉伸平台(Ⅳ);将应变片(8)固定在拉伸试件(7)上;利用螺栓将拉伸试件(7)固定在液压虎钳(9)上,保证拉伸试件(7)轴线方向与液压虎钳(9)的轴线方向一致;
最后,组装整个电磁超声检测系统;通过同轴电缆将电磁超声表面波探头(Ⅲ)与阻抗匹配网络(Ⅱ)输出端相连,阻抗匹配网络(Ⅱ)输入端与超声调控系统(Ⅰ)通过BNC线相连,示波器(Ⅶ)与超声调控系统(Ⅰ)相连将超声信号显示在示波器(Ⅶ)上,将示波器(Ⅶ)、应变采集系统(Ⅴ)与超声调控系统(Ⅰ)分别与计算机(Ⅵ)相连,完成整个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的组装;
第二步 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
表面波探头(Ⅲ)发射的表面波具有三个传播方向,第一传播方向b1、第二传播方向b2、第三传播方向b3,相邻两个传播方向夹角为γ,选用其中第一传播方向b1的超声发射线圈(6-1)和超声接收线圈(6-3)进行标定材料声弹性系数k1和k2
调整液压虎钳(9)使得拉伸应力λ=0,将表面波探头(Ⅲ)放置在拉伸试件上,使得表面传播方向b1与第0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21
即拉伸试件轴线方向重合,表面波探头(Ⅲ)中心与待测点o处重合,保证接触可靠;利用应变采集系统(Ⅴ)采集应变数据;在超声调控系统(Ⅰ)的控制下,超声发射线圈(6-1)发出的超声脉冲激励信号,在材料表面传播一定距离L后,被超声接收线圈(6-3)接收;将超声发射线圈(6-1)发出的超声脉冲激励信号与超声接收线圈(6-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互相关计算,取两个互相关序列最大值所在位置之差,计算出此时的表面波声时差t00;将表面波探头(Ⅲ)旋转角度α,使得表面波探头(Ⅲ)第一传播方向b1与第一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22
重合,测量此时表面波声时差t01;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表面波探头(Ⅲ)传播方向b1与第N标定测量方向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23
重合,此时表面波探头(Ⅲ)旋转角度Nα=π/2;从而测得应力λ=0时,各个角度下的表面波声速时差[t00 t01 … t0N];
通过液压虎钳(9)调整拉伸试件(7)上施加的应力,应力步长为λ1,直至λ=mλ1;重复上述过程,测得每个应力值下对应的各个角度下的表面波声速[tm0 tm1 … tmN];得到各个应力值下对应的不同测量方向上的声时差t,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24
计算待测点处各应力值下所对应不同测量方向上的波速v,公式如下:
将速度v代入公式(3)进行拟合,获得材料声弹性系数k1和k2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26
其中,β为标定中第一传播方向b1与拉伸试件轴线方向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27
夹角,σ为拉伸试件的应力,vi为应力值为σ且第一传播方向b1与拉伸试件轴线方向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28
夹角为β时波速,v0为夹角为β、应力值为0时的波速,ρ为待测试件密度;
第三步 检测平面内的超声波速
将表面波探头(Ⅲ)放置在待测试件上,表面波探头(Ⅲ)中心与待测试件上应力待测点重合;分别采集三个传播方向上表面波波形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分别计算出三个传播方向上电磁超声表面波波速,即第一传播方向b1的波速vb1、第二传播方向b2的波速vb2、第三传播方向b3的波速vb3
将表面波探头(Ⅲ)放置在无应力试件表面,计算第一传播方向b1的无应力波速v0b1、第二传播方向b2的无应力波速v0b2、第三传播方向b3的无应力波速v0b3;将有应力和无应力条件下三个方向表面波波速代入公式(4),
其中,m1、m2、m3分别为第一传播方向b1、第二传播方向b2、第三传播方向b3的应力差函数变量;
将m1、m2、m3带入公式(5),计算得出金属平面应力以及主应力方向与第一传播方向b1的夹角,
Figure FDA0002245278610000032
其中,σ1为第一主应力,σ2为第二主应力,θ为主应力方向与第一传播方向b1夹角。
2.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在检测中,通过减小超声发射线圈(6-1)和超声接受线圈(6-3)的匝数、线宽及线距方式,减小收发线圈的间距,来提高探头空间分辨率。
CN201911014599.3A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Active CN110632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599.3A CN110632177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599.3A CN110632177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177A true CN110632177A (zh) 2019-12-31
CN110632177B CN110632177B (zh) 2020-07-14

Family

ID=6897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4599.3A Active CN110632177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217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7351A (zh) * 2020-03-20 2020-06-19 湖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电磁超声仪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CN111812200A (zh) * 2020-07-15 2020-10-23 零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容式电磁超声横纵波换能器
CN113899487A (zh) * 2021-09-06 2022-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三维残余应力超声检测方法
CN114113344A (zh) * 2021-11-11 2022-03-0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应力测量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4459649A (zh) * 2022-01-19 2022-05-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换能器阵列的无基线数据平面应力场在线监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4964581A (zh) * 2022-06-01 2022-08-30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聚焦原理的应力检测方法
CN115389069A (zh) * 2022-08-31 2022-11-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平面应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0933A (ja) * 1992-06-05 1993-12-2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管内用超音波探触子
JPH07174735A (ja) * 1993-12-17 1995-07-14 Nippon Steel Corp 斜角電磁超音波探傷装置の感度補正方法
CN1261434A (zh) * 1997-05-15 2000-07-26 荷高文斯铝轧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残余应力测量的方法
JP2006260780A (ja) * 2005-03-15 2006-09-28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 超短パルスレーザー集光と高電圧印加の併用による針状サンプル表層のイオン化方法、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針状サンプル表層の分析方法
JP2010089108A (ja) * 2008-10-06 2010-04-22 Seiko Epson Corp 接合方法、接合体および光学素子
GB2456380B (en) * 2008-01-09 2012-03-07 Smith International Polycrystalline ultra-hard constructions with multiple support members
CN103499404A (zh) * 2013-10-10 2014-01-08 南昌航空大学 铁磁构件交变应力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4048785A (zh) * 2014-06-09 2014-09-1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超声无损评价铝合金锻件内部残余应力水平的方法
CN104913876A (zh) * 2015-06-23 2015-09-1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波法的铝合金车体残余应力测量零应力试块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CN105865675A (zh) * 2016-03-31 2016-08-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可修正析出相量差异影响的超声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CN106568836A (zh) * 2016-11-08 2017-04-19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用于导电材料快速精确检测的柔性涡流阵列探头
JP2017078699A (ja) * 2015-10-22 2017-04-2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残留応力評価方法
CN106679872A (zh) * 2017-01-25 2017-05-1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直耦造波的表面残余应力超声检测方法
CN107299197A (zh) * 2017-06-14 2017-10-27 南昌大学 一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随焊超声滚压方法
CN108555528A (zh) * 2018-04-07 2018-09-2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爆破阀拉力螺栓削弱槽表面超声冲击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764986A (zh) * 2019-01-08 2019-05-1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基于超声横波相位谱的钢构件平面应力检测方法
CN110231116A (zh) * 2019-06-28 2019-09-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应力超声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0933A (ja) * 1992-06-05 1993-12-2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管内用超音波探触子
JPH07174735A (ja) * 1993-12-17 1995-07-14 Nippon Steel Corp 斜角電磁超音波探傷装置の感度補正方法
CN1261434A (zh) * 1997-05-15 2000-07-26 荷高文斯铝轧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残余应力测量的方法
JP2006260780A (ja) * 2005-03-15 2006-09-28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 超短パルスレーザー集光と高電圧印加の併用による針状サンプル表層のイオン化方法、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針状サンプル表層の分析方法
GB2456380B (en) * 2008-01-09 2012-03-07 Smith International Polycrystalline ultra-hard constructions with multiple support members
JP2010089108A (ja) * 2008-10-06 2010-04-22 Seiko Epson Corp 接合方法、接合体および光学素子
CN103499404A (zh) * 2013-10-10 2014-01-08 南昌航空大学 铁磁构件交变应力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4048785A (zh) * 2014-06-09 2014-09-1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超声无损评价铝合金锻件内部残余应力水平的方法
CN104913876A (zh) * 2015-06-23 2015-09-1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波法的铝合金车体残余应力测量零应力试块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JP2017078699A (ja) * 2015-10-22 2017-04-2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残留応力評価方法
CN105865675A (zh) * 2016-03-31 2016-08-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可修正析出相量差异影响的超声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CN106568836A (zh) * 2016-11-08 2017-04-19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用于导电材料快速精确检测的柔性涡流阵列探头
CN106679872A (zh) * 2017-01-25 2017-05-1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直耦造波的表面残余应力超声检测方法
CN107299197A (zh) * 2017-06-14 2017-10-27 南昌大学 一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随焊超声滚压方法
CN108555528A (zh) * 2018-04-07 2018-09-2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爆破阀拉力螺栓削弱槽表面超声冲击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764986A (zh) * 2019-01-08 2019-05-1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基于超声横波相位谱的钢构件平面应力检测方法
CN110231116A (zh) * 2019-06-28 2019-09-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应力超声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NXUE PAN.ET: "Robotic Ultrasonic Measurement of Residual Stress in Complex Curved Surface Components", 《APPLIED BIONICS AND BIOMECHANICS》 *
REZA TEIMOURI.ET: "Optimiz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field in ultrasonic assisted burnishing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GHTWEIGHT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E》 *
YONGQING WANG,ET: "Plane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using ultrasonic considering weak anisotropy of metallic material", 《AIP ADVANCES》 *
宋俊凯等: "残余应力测试分析技术", 《表面技术》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7351A (zh) * 2020-03-20 2020-06-19 湖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电磁超声仪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CN111812200A (zh) * 2020-07-15 2020-10-23 零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容式电磁超声横纵波换能器
CN111812200B (zh) * 2020-07-15 2022-09-30 零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容式电磁超声横纵波换能器
CN113899487A (zh) * 2021-09-06 2022-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三维残余应力超声检测方法
CN114113344A (zh) * 2021-11-11 2022-03-0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应力测量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4113344B (zh) * 2021-11-11 2023-11-0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应力测量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4459649A (zh) * 2022-01-19 2022-05-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换能器阵列的无基线数据平面应力场在线监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4964581A (zh) * 2022-06-01 2022-08-30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聚焦原理的应力检测方法
CN114964581B (zh) * 2022-06-01 2024-05-03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聚焦原理的应力检测方法
CN115389069A (zh) * 2022-08-31 2022-11-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平面应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5389069B (zh) * 2022-08-31 2024-04-1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平面应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177B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2177B (zh) 一种平面残余应力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Alleyne et al. A two-dimensional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pagating multimode signals
KR101068350B1 (ko) 접촉 sh-도파 자왜변환기
US5154081A (en) Means and method for ultrasonic measurement of material properties
US5675087A (en) Fastener characterization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CN113701930B (zh) 一种基于超声横波的高强度螺栓剪切应力检测方法
US8511165B2 (en)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EMAT) combined with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PZT) for dual mode ultrasonic inspection
US20070000328A1 (en) Ultrasonic method for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crack height in dissimilar metal welds using phased array
Khalili et al. Relative ability of wedge-coupled piezoelectric and meander coil EMAT probes to generate single-mode Lamb waves
CN203799002U (zh) 一种用于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仪校验试验的数据采集装置
CN109737899A (zh) 一种金属材料裂纹型缺陷深度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12050981A (zh) 一种结构一体式电磁超声横纵波应力测量方法
CN102692453A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声学的材料无损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641734A (zh) 一种基于l型波导结构的高温管道超声导波在线检测装置
US4497209A (e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tress in a ferromagnetic structural material utilizing magnetically induced velocity change measurements
CN112630307A (zh) 一种模块化阵元压电陶瓷超声导波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Fang et al. Axial magnetized patch for efficient transduction of longitudinal guided wave and defect identification in concrete‐covered pipe risers
CN113533519B (zh) 一种非接触无损评估材料各向异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39967B (zh) 一种基于声弹性效应的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的检测方法
CN112730613B (zh) 一种复合板粘接层性能退化评估方法
CN112710417B (zh) 试件厚度未知情况的平面应力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209432749U (zh) 一种新型的磁致伸缩扭转导波换能器
Hou et al. Novel design of an effective pneumatic magnetostrictive patch transducer based on the ultrasonic guided wave for application of fast pipe health inspection
Cobb et al. Detecting sensitization in aluminum alloys using acoustic resonance and EMAT ultrasound
CN113639912A (zh) 三支柱绝缘子径向载荷下柱腿应力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