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1973A -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1973A
CN110631973A CN201910945209.8A CN201910945209A CN110631973A CN 110631973 A CN110631973 A CN 110631973A CN 201910945209 A CN201910945209 A CN 201910945209A CN 110631973 A CN110631973 A CN 110631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time
smoke concentration
re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52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1973B (zh
Inventor
连锦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all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all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all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all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52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1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1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1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1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1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undesired emission of substances, e.g. pollution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一平均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获取实时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二平均浓度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获取实时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第二平均浓度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Description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烟雾探测器采用红外光线漫反射原理,配合光学迷宫,检测烟雾中的灰尘颗粒。此种检测方式中,由于检测烟雾灰尘颗粒范围小、灵敏度低,容易受到光线与水蒸气干扰,故其主要应用在火灾燃烧烟雾浓度比较大的火灾检测场合。为了扩大烟雾检测的烟雾灰尘颗粒范围、提高灵敏度,研究人员不断尝试采用新获取原理的装置,但由于传统烟雾探测检测范围与灵敏度阀值只设置一个,虽然检测灵敏度提高,但也同时容易发生获取误判,没有办法适应烟雾浓度不断变化的场合,例如家庭、医院、酒店、办公室等相对封闭的控烟场合。在这些控烟场合中,当第一次有人抽烟后,局部烟雾浓度迅速升高。在无人抽烟后,控烟场合的烟雾浓度随着烟雾扩散以及通风系统的通风作用,烟雾浓度趋于平稳,但无法在短时间内降到在第一次有人抽烟前的烟雾浓度。利用传统的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在控烟场合上,很难准确判断是否有人正在抽烟,容易发生在无人抽烟时烟雾检测控制装置持续报警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论控烟场合环境的基础烟雾浓度的大小,只要发生抽烟现象,即准确发出警报;抽烟人员离开后,只要不再发生抽烟现象,即使环境烟雾浓度高也会停止警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一平均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二平均浓度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第二平均浓度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终止烟雾警报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与所述步骤三之间,还包括步骤:
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则发送烟雾提示信号;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一前,还包括步骤:
根据遥控档位信号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3K,所述第二阈值为5K,所述第三阈值为K,所述第四阈值为K。
进一步的,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低档信号时,K=2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中档信号时,K=1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高档信号时,K=5μg/m3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信号发送模块完成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后还转入第三检测模块;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返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实时检测模块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前,先转入第五判断模块;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转入第三信号发送模块;
第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提示信号,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和参数设置模块;
遥控档位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遥控档位信号,然后转入参数设置模块;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以及所述第四阈值,然后转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进一步的,当所述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判断遥控档位信号为低档信号时,所述参数设置模块将所述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设为2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判断遥控档位信号为中档信号时,所述参数设置模块将所述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设为1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判断遥控档位信号为高档信号时,所述参数设置模块将所述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设为5μg/m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香烟点燃后,空气中烟雾浓度迅速升高,但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空气流通和烟雾扩散,烟雾浓度下降并最终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故在无人吸烟时或者吸烟人员离开一段时间后,控烟场合的空气中,烟雾浓度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以此时的平均烟雾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当有人吸烟时,瞬间烟雾浓度将突然远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则判断有人吸烟并发出警报;当吸烟人员离开后,烟雾浓度下降,警报即停止。故本发明中,有人抽烟时发送警报,但当吸烟人员离开后会停止警报,即警报不会一直在响;不管控烟场合的基础烟雾浓度的高低,均能准确判断是否有人正在吸烟,不会发生误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五、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根据抽烟后烟雾浓度变化规律,以稳定变化的环境烟雾浓度平均值为基准值,且该基准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过瞬时烟雾值与基准值比较,判断是否发生抽烟现象,若发生抽烟现象即发送警报。
为了进一步论述本发明构思的可行性,结合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一平均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二平均浓度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第二平均浓度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上述方法应用在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中,该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香烟点燃后,空气中烟雾浓度迅速升高,但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空气流通和烟雾扩散,烟雾浓度下降并最终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故在无人吸烟时或者吸烟人员离开一段时间后,控烟场合的空气中,烟雾浓度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以此时的平均烟雾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当有人吸烟时,瞬间烟雾浓度将突然远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则判断有人吸烟并发出警报;当吸烟人员离开后,烟雾浓度下降,警报即停止。故有人抽烟时发送警报,但当吸烟人员离开后会停止警报,即警报不会一直在响;不管控烟场合的基础烟雾浓度的高低,均能准确判断是否有人正在吸烟,不会发生误判。
实施例二: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请参阅图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一平均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二平均浓度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第二平均浓度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步骤七: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上述方法应用在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中,该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然后转入第三检测模块;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返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由于烟雾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空气流通和烟雾扩散,烟雾浓度下降并最终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但短时间内稳定的烟雾浓度高于长期无人抽烟时的基础烟雾浓度,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至原本的基础烟雾浓度。故为了提高警报的准确度,在本实施例中,当发生抽烟后,短时间内即重新调整第一基准浓度,可避免误判,不会发生“有很多人持续抽烟离开后稳定的烟雾浓度长期远高于基础烟雾浓度,但已经无人抽烟了而警报一直响”的情况。
当烟雾浓度变化曲线的最大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但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若检测到烟雾浓度处于回落趋势,也将停止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实施例三: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请参阅图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一平均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则发送烟雾提示信号;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二平均浓度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第二平均浓度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步骤七: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上述方法应用在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中,该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五判断模块;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转入第三信号发送模块;
第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提示信号,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然后转入第三检测模块;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返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在无警报的条件下提醒用户烟雾浓度变化情况,而发生警报的第一阈值大于第四阈值,不容易发生抽烟烟雾警报误报的情况。
当烟雾浓度变化曲线的最大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但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若检测到烟雾浓度处于回落趋势,也将停止发送烟雾提示信号。
实施例四: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请参阅图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零:根据遥控档位信号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
步骤一: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一平均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则发送烟雾提示信号;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二平均浓度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第二平均浓度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步骤七: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3K,所述第二阈值为5K,所述第三阈值为K,所述第四阈值为K。
上述方法应用在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中,该装置包括:
遥控档位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遥控档位信号,然后转入参数设置模块;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将第一阈值设为3K、将第二阈值设为5K、将第三阈值设为K、将第四阈值设为K,然后转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五判断模块;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转入第三信号发送模块;
第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提示信号,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然后转入第三检测模块;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返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3个遥控档位,包括低档档位、中档档位和高档档位。用户可根据应用场合需求调整遥控档位:当处于烟雾浓度变化幅度大、变化频率高的场合,选用低档档位;当处于烟雾浓度变化幅度小、空气洁净度高的场合,选用中档档位或高档档位。解决了传统烟雾探测检测范围与灵敏度阀值只设一个,没有办法适应多个场景的难题。
实施例五: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请参阅图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零:根据遥控档位信号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低档信号时,K=2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中档信号时,K=1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高档信号时,K=5μg/m3
步骤一:获取并记录第一时间段的第一时间ti以及ti对应的第一烟雾浓度ni,其中,i=1,2,3…;计算所述第一时间段Δt=ti-t1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1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2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3
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与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4
的差值大于K时,则发送烟雾提示信号;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5
的差值大于3K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6
的差值大于5K后,则获取并记录第二时间段的第二时间Tj以及Tj对应的第二烟雾浓度mj,其中,j=1,2,3…;计算所述第二时间段ΔT=Tj-T1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7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8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9
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610
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步骤七: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K时,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上述方法应用在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中,该装置包括:
遥控档位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遥控档位信号,然后转入参数设置模块;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低档信号时将K设为20μg/m3、中档信号时将K设为10μg/m3、高档信号时将K设为5μg/m3、将第一阈值设为3K、将第二阈值设为5K、将第三阈值设为K、将第四阈值设为K,然后转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和记录第一时间段的第一时间ti以及ti对应的第一烟雾浓度ni,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五判断模块;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转入第三信号发送模块;
第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提示信号,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和记录第二时间段的Tj以及Tj对应的第二烟雾浓度mj,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然后转入第三检测模块;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返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经过大量数据研究后,进一步设置3个遥控档位的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的具体值,其中,低档档位时设置K为20μg/m3,中档档位时设置K为10μg/m3,高档档位时设置K为5μg/m3。用户可根据应用场合需求调整遥控档位,解决了传统烟雾探测检测范围与灵敏度阀值只设一个,没有办法适应多个场景的难题。
实施例六: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请参阅图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零:根据遥控档位信号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低档信号时,K=2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中档信号时,K=1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高档信号时,K=5μg/m3
步骤一:获取并记录180s内的第一时间ti以及ti对应的第一烟雾浓度ni,其中,i=1,2,3…;计算所述180s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81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82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91
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与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98
的差值大于K时,则发送烟雾提示信号;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的差值大于3K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93
的差值大于5K后,先倒计时,计时时间为5s,然后则获取并记录10s内的第二时间Tj以及Tj对应的第二烟雾浓度mj,其中,j=1,2,3…;计算所述10s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94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95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96
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
Figure BDA0002223959370000197
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步骤七:获取5s内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当所述5s内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K时,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上述方法应用在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中,该装置包括:
遥控档位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遥控档位信号,然后转入参数设置模块;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低档信号时将K设为20μg/m3、中档信号时将K设为10μg/m3、高档信号时将K设为5μg/m3、将第一阈值设为3K、将第二阈值设为5K、将第三阈值设为K、将第四阈值设为K、将第一时间段设为180s、将第二时间段设为10s、将第三时间段设为5s、将倒计时时间设为5s,然后转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和记录第一时间段的第一时间ti以及ti对应的第一烟雾浓度ni,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五判断模块;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转入第三信号发送模块;
第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提示信号,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转入倒计时模块;
倒计时模块,用于倒计时,计时时间为5s,然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和记录第二时间段的Tj以及Tj对应的第二烟雾浓度mj,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然后转入第三检测模块;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返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经过大量数据研究后,进一步优化了第一基准浓度和第二基准浓度的数据采集时长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使采集数据与烟雾浓度变化曲线高度吻合,提高烟雾警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香烟点燃后,空气中烟雾浓度迅速升高,但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空气流通和烟雾扩散,烟雾浓度下降并最终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但由于烟雾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空气流通和烟雾扩散,烟雾浓度下降并最终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但短时间内稳定的烟雾浓度高于长期无人抽烟时的基础烟雾浓度,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至原本的基础烟雾浓度。故在无人吸烟时或者吸烟人员离开一段时间后,控烟场合的空气中,烟雾浓度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以此时的平均烟雾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当发生抽烟后,短时间内即重新调整第一基准浓度。当有人吸烟时,瞬间烟雾浓度将突然远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则判断有人吸烟并发出警报;当吸烟人员离开后,烟雾浓度下降,警报即停止。用户可根据应用场合需求调整遥控档位,解决了传统烟雾探测检测范围与灵敏度阀值只设一个,没有办法适应多个场景的难题。有人抽烟时发送警报,但当吸烟人员离开后会停止警报,即警报不会一直在响;不管控烟场合的基础烟雾浓度的高低,均能准确判断是否有人正在吸烟,不会发生误判。也能在无警报的条件下提醒用户烟雾浓度变化情况。经过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段的测试,不发生误报现象,且有人吸烟即快速发生警报。
此处第一、第二……只代表其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它们的重要程度和位置有什么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一平均浓度作为第一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二: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三: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发送烟雾警报信号;
步骤四: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以所述第二平均浓度作为第二基准烟雾浓度;
步骤五:获取实时烟雾浓度;
步骤六: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第二平均浓度时,则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以所述烟雾警报停止信号终止烟雾警报;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终止烟雾警报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与所述步骤三之间,还包括步骤:
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则发送烟雾提示信号;
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前,还包括步骤:
根据遥控档位信号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3K,所述第二阈值为5K,所述第三阈值为K,所述第四阈值为K。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低档信号时,K=2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中档信号时,K=1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为高档信号时,K=5μg/m3
6.一种烟雾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一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计算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烟雾浓度的第一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一实时检测模块;
第一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转入第一信号发送模块;
第一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信号,然后转入第二判断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后,转入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开始第二时间段计时,获取第二时间段内多个时间点的第二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烟雾浓度的第二平均浓度,即计算得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二实时检测模块,
第二实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三判断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当实时烟雾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烟雾浓度时,转入第二信号发送模块;
第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
7.如权利要书6所述烟雾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模块完成发送烟雾警报停止信号后还转入第三检测模块;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和终点实时烟雾浓度,然后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时间段的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所述起点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终点实时烟雾浓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返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8.如权利要书6或7任一所述烟雾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时检测模块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前,先转入第五判断模块;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烟雾浓度与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当实时烟雾浓度与所述第一基准烟雾浓度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时,转入第三信号发送模块;
第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烟雾提示信号,然后转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9.如权利要书8所述烟雾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和参数设置模块;
遥控档位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遥控档位信号,然后转入参数设置模块;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以及所述第四阈值,然后转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10.如权利要书9所述烟雾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判断遥控档位信号为低档信号时,所述参数设置模块将所述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设为2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判断遥控档位信号为中档信号时,所述参数设置模块将所述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设为10μg/m3;当所述遥控档位判断模块判断遥控档位信号为高档信号时,所述参数设置模块将所述浮动档位的烟雾浓度变化值K设为5μg/m3
CN201910945209.8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631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209.8A CN110631973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209.8A CN110631973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1973A true CN110631973A (zh) 2019-12-31
CN110631973B CN110631973B (zh) 2022-05-31

Family

ID=68975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5209.8A Active CN110631973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197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015A (zh) * 2020-09-22 2020-12-11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气敏型烟雾传感器的自适应烟雾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12326895A (zh) * 2020-12-04 2021-02-05 深圳市安室智能有限公司 灵敏度补偿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489381A (zh) * 2020-11-30 2021-03-12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氢气泄漏检测报警及事件等级估计方法
CN113465002A (zh) * 2021-07-20 2021-10-0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挡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及自动挡油烟机
CN114360194A (zh) * 2022-01-18 2022-04-15 广东新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监控可视化相阵式火灾报警系统
CN114360194B (zh) * 2022-01-18 2024-06-04 广东新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监控可视化相阵式火灾报警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829A (zh) * 2015-06-24 2015-10-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室内吸烟监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118221A (zh) * 2015-07-03 2015-12-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烟雾检测装置、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56831A (zh) * 2016-06-24 2016-10-26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基于计算机处理的烟雾报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355840A (zh) * 2016-11-26 2017-01-25 西宁意格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咖吸烟区的烟雾浓度监控及预警系统
US20170299213A1 (en) * 2016-04-19 2017-10-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Air anomaly alarm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767614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方法及烟雾报警装置
CN110021135A (zh) * 2019-03-13 2019-07-16 赛特威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明火报警检测方法、装置、烟雾报警器及存储介质
CN110223487A (zh) * 2019-06-13 2019-09-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吸烟行为识别的烟雾检测与警告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829A (zh) * 2015-06-24 2015-10-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室内吸烟监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118221A (zh) * 2015-07-03 2015-12-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烟雾检测装置、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70299213A1 (en) * 2016-04-19 2017-10-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Air anomaly alarm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056831A (zh) * 2016-06-24 2016-10-26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基于计算机处理的烟雾报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355840A (zh) * 2016-11-26 2017-01-25 西宁意格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咖吸烟区的烟雾浓度监控及预警系统
CN107767614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方法及烟雾报警装置
CN110021135A (zh) * 2019-03-13 2019-07-16 赛特威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明火报警检测方法、装置、烟雾报警器及存储介质
CN110223487A (zh) * 2019-06-13 2019-09-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吸烟行为识别的烟雾检测与警告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015A (zh) * 2020-09-22 2020-12-11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气敏型烟雾传感器的自适应烟雾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12489381A (zh) * 2020-11-30 2021-03-12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氢气泄漏检测报警及事件等级估计方法
CN112489381B (zh) * 2020-11-30 2022-05-03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氢气泄漏检测报警及事件等级估计方法
CN112326895A (zh) * 2020-12-04 2021-02-05 深圳市安室智能有限公司 灵敏度补偿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326895B (zh) * 2020-12-04 2021-10-01 深圳市安室智能有限公司 灵敏度补偿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465002A (zh) * 2021-07-20 2021-10-0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挡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及自动挡油烟机
CN113465002B (zh) * 2021-07-20 2022-10-04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挡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及自动挡油烟机
CN114360194A (zh) * 2022-01-18 2022-04-15 广东新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监控可视化相阵式火灾报警系统
CN114360194B (zh) * 2022-01-18 2024-06-04 广东新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监控可视化相阵式火灾报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1973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1973B (zh) 一种烟雾检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6166647A (en) Fire detector
AU2007327541B2 (en)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particle monitors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6682635A (zh)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的烟雾检测方法
CN109872491A (zh) 火灾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1765867A (zh) 具有一氧化碳和烟传感器的报警器
ATE340395T1 (de) Rauch- und flammendetektion
KR102355884B1 (ko)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한 화재 판정 방법,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CN111613037B (zh)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降低复合烟感误报的方法
CN114724330A (zh) 一种自适应模式切换的多路视频火灾实时报警系统的实现方法
Seo et al. Study of the improvement of false fire alarms in analog photoelectric type smoke detectors
CN110009863A (zh) 一种立式双光路感烟探测迷宫及其探测方法
CN110223487A (zh) 一种基于吸烟行为识别的烟雾检测与警告方法及系统
CN107046602A (zh) 一种移动设备的使用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9756765A (zh) 一种基于便携式投影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
JP2972407B2 (ja) 火災報知装置
JP2746920B2 (ja) 火災警報装置
CN208863783U (zh) 一种高安全文件柜
CN105225393B (zh) 通道监控系统
US20160171378A1 (en) Time out-of-home monitoring
JP2966541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CN106781207A (zh) 火灾报警系统
TW201337850A (zh) 安全提醒系統及安全提醒方法
CN108804995B (zh) 盥洗设备分布图像识别平台
CN1194421A (zh) 气敏传感器探测火灾报警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