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0999A -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0999A
CN110630999A CN201911017968.4A CN201911017968A CN110630999A CN 110630999 A CN110630999 A CN 110630999A CN 201911017968 A CN201911017968 A CN 201911017968A CN 110630999 A CN110630999 A CN 110630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temperature heating
close
cooled wall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79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泽辉
李大才
余红明
赵昌智
韩功博
叶欢
孙洪民
宋宝军
王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Boiler Co Ltd
Guangdong Datang International Le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Boiler Co Ltd
Guangdong Datang International Le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Boiler Co Ltd, Guangdong Datang International Le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Boil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30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0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1/00Modifications of boiler construction, or of tube systems, dependent on installation of combus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dispositions of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2B31/08Installation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or of means in boilers for heating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它涉及锅炉制造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装置中烟气侧热负荷偏差对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影响较大,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达到额定汽温的能力较弱的问题,本发明通根据锅炉内部不同区域中管屏的不同面积,改变锅炉内部不同区域的管屏节距,从而使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本身取得更易达到额定气温的效果,本发明主要应用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使用过程中达到更好的能量转化。

Description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的压力和温度越来越高,主蒸汽出口压力达到29.3MPa以上、再热蒸汽出口温度达到613或者623℃,锅炉达到额定汽温的难度越来越大。常规高温受热面均采用等节距布置,即沿炉宽方向受热面管屏布置节距相同。但锅炉实际运行时炉宽方向烟气热负荷并不均匀,这种等节距布置方式的管屏不能很好的适应烟气侧热负荷偏差,造成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达到额定汽温越来越困难。
为了提高高效超超临界锅炉达到额定汽温的能力,减小烟气侧热负荷偏差对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布置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装置中烟气侧热负荷偏差对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影响较大,高效超超临界锅炉达到额定汽温的能力较弱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选择锅炉型号;
步骤二:根据所选锅炉实际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靠近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烟气热负荷较低,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80%~90%,靠近锅炉中心线的烟气热负荷较高,为锅炉的平均热负荷的110%~120%;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所分析的结果,选择应用于锅炉内部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和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0%~90%,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110%~120%;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靠近左侧水冷壁、靠近右侧水冷壁和靠近锅炉中心线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面积调整对应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布置节距,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和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布置面积减少,相应高温受热面管屏节距增大为平均节距的111%~12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布置面积增多,相应管屏节距减小为平均节距的83%~91%;
步骤五:将选择好的对应靠近左侧水冷壁、靠近右侧水冷壁和靠近锅炉中心线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面管屏与锅炉集箱进行固定连接,待不同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固定完毕后,此项工序布置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靠近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烟气热负荷较低,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烟气热负荷较高,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115%;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的受热面管屏和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管屏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115%;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选择应用于锅炉内部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的关系为热负荷比例与布置面积为一一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和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布置面积减少,相应管屏节距增大为平均节距的118%,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布置面积增多,相应管屏节距减小为平均节距的87%;
优选地,所述步骤五中靠近左侧水冷壁、靠近右侧水冷壁和靠近锅炉中心线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面管屏与锅炉集箱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优选地,所述高温受热面管屏包括布置于所选锅炉折焰角上方的末级过热器和水平烟道内的末级再热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提出的锅炉内部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是增大了靠近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的节距,减少了靠近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布置面积;减小了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的节距,增大了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布置面积,此种布置方法与常规的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屏等节距布置相比,不等节距布置的高温受热面管屏能更好的适应烟气侧热负荷偏差,更好的利用受热面管屏换热面积,从而减小偏差使锅炉更易达到额定汽温。
附图说明
图1为锅炉内部管屏分布的俯视图;
图2为锅炉内部管屏分布的剖视图;
图中:1右侧水冷壁、2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3锅炉中心线、4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5末级过热器、6末级再热器、7水平烟道、8折焰角、9左侧水冷壁和10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锅炉型号;
步骤二:根据所选锅炉实际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靠近右侧水冷壁1和左侧水冷壁9的烟气热负荷较低,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80%~90%,靠近锅炉中心线3的烟气热负荷较高,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110%~120%;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所分析的结果,选择应用于锅炉内部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0%~90%,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110%~120%;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靠近右侧水冷壁1、靠近左侧水冷壁9和靠近锅炉中心线4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面积调整对应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布置节距,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布置面积减少,相应高温受热面管屏节距增大为平均节距的111%~12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布置面积增多,相应管屏节距减小为平均节距的83%~91%;
步骤五:将选择好的对应靠近右侧水冷壁1、靠近左侧水冷壁9和靠近锅炉中心线4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面管屏与锅炉集箱进行固定连接,待不同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固定完毕后,此项工序布置结束。
本发明中提出的锅炉内部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靠近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烟气热负荷较低、管屏采用大节距布置减小吸热面积;靠近锅炉中心线的烟气热负荷较高、管屏采用小节距布置减小管屏的吸热偏差,此种布置方法与常规的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屏等节距布置相比,不等节距布置的高温受热面管屏能更好的适应烟气侧热负荷偏差,更好的利用受热面管屏换热面积,从而减小偏差使锅炉更易达到额定汽温,高温受热面管屏节距增大的范围与所对应的高温受热面管屏受热面积成反比,如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布置面积为所选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0%,则高温受热面管屏节距增大的值为所选平均节距的1/80%,即为所选锅炉内部管屏平均节距的111%,以图1中锅炉内部管屏分布的俯视图为方向基准,下部为左侧水冷壁,上部为右侧水冷壁;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步骤二记载的“运行数据”是指通过已经投运锅炉高温受热面壁温测点数据(即热电偶测得壁温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后得出;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步骤二记载的“平均热负荷”指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的平均值,根据高温受热面管屏进口集箱蒸汽温度、出口集箱蒸汽温度及管屏流量计算得出;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步骤三记载的“平均布置面积”指高温受热面管屏根据“平均热负荷”计算匹配的管屏面积即为“平均布置面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步骤四记载的“平均节距”指高温受热面管屏沿炉膛宽度方向等节距均匀布置后得出的节距。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二中靠近右侧水冷壁1和左侧水冷壁9的烟气热负荷较低,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烟气热负荷较高,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115%。其他未公开技术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置,由于所选锅炉实际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分析结果会出现误差,所以选取分析结果中的平均值,最为接近所选锅炉在实际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减少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误差值。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三中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的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管屏4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115%。其他未公开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如此设置,由于所选锅炉实际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分析结果会出现误差,所以选取分析结果中的平均值,最为接近所选锅炉在实际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减少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误差值。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三中选择应用于锅炉内部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的关系为热负荷比例与布置面积为一一对应关系。其他未公开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四中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布置面积减少,相应管屏节距增大为平均节距的118%,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布置面积增多,相应管屏节距减小为平均节距的87%。其他未公开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如此设置,由于所选锅炉实际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分析结果会出现误差,所以选取分析结果中的平均值,最为接近所选锅炉在实际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减少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误差值。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五中靠近右侧水冷壁1、靠近左侧水冷壁9和靠近锅炉中心线4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面管屏与锅炉集箱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其他未公开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如此设置,焊接是工业制造中最为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也是在实际应用中范围最广的一种固定连接方式,选用焊接只需要应用与工厂中常见的设备就可加工,比较方便且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受热面管屏包括布置于所选锅炉折焰角8上方的末级过热器5和水平烟道7内的末级再热器6。其他未公开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本实施例选择的是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
步骤二:根据所选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实际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靠近右侧水冷壁1和左侧水冷壁9的烟气热负荷较低,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3的烟气热负荷较高,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115%;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所分析的结果,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内部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115%;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不同区域内的管屏面积调整对应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布置节距,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布置面积减少,相应高温受热面管屏节距增大为平均节距的118%,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布置面积增多,相应管屏节距减小为平均节距的87%;
步骤五:将选择好的对应不同区域内的高温受热面管屏与锅炉集箱进行焊接固定,待不同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固定完毕后,此项工序布置结束。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有效的减小了烟气侧热负荷偏差对高温受热面管屏的影响,使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在50%BMCR及以上负荷都能稳定达到额定汽温,相比于常规高温受热面管屏等节距布置的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锅炉达到额定汽温的负荷范围更广了。
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

Claims (7)

1.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选择锅炉型号;
步骤二:根据所选锅炉实际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靠近右侧水冷壁(1)和左侧水冷壁(9)的烟气热负荷较低,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80%~90%,靠近锅炉中心线(3)的烟气热负荷较高,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110%~120%;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所分析的结果,选择应用于锅炉内部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0%~90%,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110%~120%;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靠近右侧水冷壁(1)、靠近左侧水冷壁(9)和靠近锅炉中心线(3)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面积调整对应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布置节距,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布置面积减少,相应高温受热面管屏节距增大为平均节距的111%~12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布置面积增多,相应管屏节距减小为平均节距的83%~91%;
步骤五:将选择好的对应靠近右侧水冷壁(1)、靠近左侧水冷壁(9)和靠近锅炉中心线(3)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面管屏与锅炉集箱进行固定连接,待不同区域内的高温受热管屏固定完毕后,此项工序布置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靠近右侧水冷壁(1)和左侧水冷壁(9)的烟气热负荷较低,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烟气热负荷较高,为锅炉平均热负荷的115%。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的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85%,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管屏(4)的布置面积,为锅炉内部平均布置面积的115%。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选择应用于锅炉内部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的关系为热负荷比例与布置面积为一一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靠近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2)和靠近左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10)布置面积减少,相应管屏节距增大为平均节距的118%,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4)布置面积增多,相应管屏节距减小为平均节距的87%。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靠近右侧水冷壁(1)、靠近左侧水冷壁(9)和靠近锅炉中心线(4)三块区域内的高温受热面管屏与锅炉集箱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受热面管屏包括布置于所选锅炉折焰角(8)上方的末级过热器(5)和水平烟道(7)内的末级再热器(6)。
CN201911017968.4A 2019-03-29 2019-10-24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Pending CN1106309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10478 2019-03-29
CN201910251047.8A CN109945152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0999A true CN110630999A (zh) 2019-12-31

Family

ID=6701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1047.8A Withdrawn CN109945152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CN201911017968.4A Pending CN110630999A (zh) 2019-03-29 2019-10-24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1047.8A Withdrawn CN109945152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94515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683A (zh) * 1999-07-29 2000-03-29 上海交通大学 变节距式过热器与再热器
CN102444886A (zh) * 2011-12-19 2012-05-09 清华大学 一种低质量流率垂直水冷壁布置方法
CN102537994A (zh) * 2011-12-21 2012-07-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消除烟道烟温偏差的装置
CN105550522A (zh) * 2015-12-25 2016-05-04 东南大学 锅炉高温受热面沿烟道宽度热负荷不均系数的计算方法
CN206724134U (zh) * 2017-04-24 2017-12-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节距的水冷壁管屏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683A (zh) * 1999-07-29 2000-03-29 上海交通大学 变节距式过热器与再热器
CN102444886A (zh) * 2011-12-19 2012-05-09 清华大学 一种低质量流率垂直水冷壁布置方法
CN102537994A (zh) * 2011-12-21 2012-07-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消除烟道烟温偏差的装置
CN105550522A (zh) * 2015-12-25 2016-05-04 东南大学 锅炉高温受热面沿烟道宽度热负荷不均系数的计算方法
CN206724134U (zh) * 2017-04-24 2017-12-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节距的水冷壁管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5152A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40491A1 (zh) 一种具有两次再热器的塔式锅炉
CN102374524B (zh) 一种电站锅炉二次再热系统
US11002155B2 (en) Pipeline connection system for steam turbine and boiler combination
CN102901081A (zh) 一种炉内受热面全水平布置的双烟道二次再热直流锅炉
CN110005488B (zh) 一种高背压供热系统节能优化方法
CN206280111U (zh) 适用于供热机组深度调峰的热力系统
CN109141541A (zh) 一种燃煤电站锅炉再热器工质流量在线校正方法
CN205172657U (zh) 由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改造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
CN110630999A (zh) 一种百万π型高效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的布置方法
CN108870374A (zh)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过热器小集箱结构
CN207865367U (zh) 一种螺旋式减温器
CN104421922A (zh) 一种亚临界机组的改造方法
CN105423268B (zh) 一种适用于700℃蒸汽参数的三通道电站锅炉
CN209540846U (zh)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辐射受热面布置结构
CN206626560U (zh) 用于锅炉发电机组的再热器高再出口集箱装置
CN207145025U (zh) 一种机炉紧凑布置的管道连接系统
CN111256101A (zh) 一种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
CN208804666U (zh)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过热器小集箱结构
CN204717651U (zh) 具有三回程的双锅筒纵置式室燃型锅炉
CN209763018U (zh) 一种二次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4142054U (zh) U形管式结构烟气取热器
CN109764328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使用方法
CN110848731A (zh) 一种超超临界塔式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壁温度测量系统
CN106247299A (zh) 蒸汽发生器
CN206709403U (zh) 一种鼠笼式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