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1018B -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1018B
CN110621018B CN201810636402.9A CN201810636402A CN110621018B CN 110621018 B CN110621018 B CN 110621018B CN 201810636402 A CN201810636402 A CN 201810636402A CN 110621018 B CN110621018 B CN 1106210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sids
ssid
terminal
configuring
n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64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1018A (zh
Inventor
汪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mao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mao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mao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mao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364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21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21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1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1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1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与AP通信连接,所述AP支持多个SSID,通过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接收认证请求,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返回认证请求应答。本发明能够降低需要额外布设探针所带来的硬件成本,避免由于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可能造成的多个之间的冲突。

Description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终端(即STA站点)与AP进行WIFI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个步骤,分别为扫描、认证、关联和传输。如附图1所示,基本的链接过程如下:1、STA向AP发送ProbeRequest(探测请求);2、AP向STA返回Probe Response;3、STA向AP发送AuthenticationRequest(鉴权请求);4、AP向STA返回Authentication Response;5、STA向AP发送Association Request(关联请求);6、AP向所述STA返回Association Response。
目前,终端与AP进行WIFI连接一般采用WIFI探针技术和伪随机MAC地址技术等两种技术方式。
WIFI探针技术的原理是利用WIFI模块所发出的无线广播信号进行终端的感知,就像是网站上的Cookie,可以记录访问行为和轨迹。不同的是,通过手机MAC地址所采集用户的线下行为轨迹,比如喜欢逛什么地方,一周逛几次。相同的是,WIFI探针技术无法直接记录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用户身份、手机号等都无法直接获得,基于WIFI的MAC地址的唯一性和WIFI的场强可以精确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
伪随机MAC地址技术的扫描阶段采用虚拟的MAC地址,而关联阶段和传输阶段都是采用真实的MAC地址。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包括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如果是主动扫描,终端广播一个请求probe request,包含虚拟的MAC地址,然后等待AP回应probe response,一般会扫描所有的信道channel 1-channel 13(或者channel 1,5,13),每个信道扫描10ms左右的时间,等待20-30ms左右。当然终端也可以不广播,发送点对点请求(Directed probe)给特定的AP。一般隐藏一个无线路由的SSID,就是让这个无线路由不响应Broadcast probe(广播探测),不主动发送beacon帧(信标帧),只响应Directed probe。如果是被动扫描,终端不发送任何信息,周期性地在不同的信道上监听AP的beacon包。在扫描阶段,终端随机产生一个虚拟MAC地址来代替自身真实的MAC地址,这时候真实的MAC地址不会接受任何数据包了。终端采用这个虚拟MAC地址找到周围可能存在的AP,一旦终端停止扫描阶段,真实的MAC会代替虚拟的MAC地址,进行下一阶段的操作。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WIFI探针技术需要专门的探针而付出额外的硬件布放成本,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在扫描阶段,终端随机产生一个虚拟MAC地址来代替自身真实的MAC地址,由于虚拟MAC的原因,多个终端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比如终端A发送了一个请求包,终端B正常发送接收数据,AP收到终端A的请求,返回一个应答数据包,AP收到B终端的数据请求,必然也会发送数据给终端B。这时候,终端A和终端B都会同时接收到ACK和数据,一般情况下,终端A和终端B都是直接扔掉ACK和数据。当然,也可能在扫描阶段,出现终端A和终端B同时扫描,且产生的虚拟MAC地址也一样的情况,从而导致终端A和终端B与无线网络的连接出现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其能够降低需要额外布设探针所带来的硬件成本,避免由于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可能造成的多个之间的冲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与AP通信连接,所述AP支持多个SSID,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
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
接收认证请求,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
返回认证请求应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包括:
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终端接入过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或者,
记录用户成功接入网络的SSID的名称,存储在SSID关联表中,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SSID的名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任意一个SSID的名称包括:
统计所述SSID关联表中各个SSID的使用频率;
依据所述使用频率,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为所述其余SSID配置SSID名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任意一个SSID的名称包括:
记录所述SSID关联表中各个SSID的使用地区;
获取所述终端所在的位置;
依据所述使用地区和位置,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为所述其余SSID配置SSID名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包括:
接收登录操作,显示所述AP的配置界面;
接收进入所述AP的无线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无线设置菜单;
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所述主SS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所述主SSID之后还包括:
接收进入所述AP的安全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安全设置菜单;
设置所述多个SSID的无线加密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加密方式包括:
WEP;
WPA-PSK;
WPA2-PSK;
WPA-PSK与WPA2-PSK混合;和
WAP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包括:
接收登录操作,显示所述AP的配置界面;
接收进入所述AP的无线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无线设置菜单;
确定所述主SSID,并配置所述多个SS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所述主SSID包括:
在每一个SSID后设置选择图标按钮,所述选择图标与所述多个SSID一一关联;
接收点击或触摸所述选择图标按钮的操作,确定与所述选择图标按钮关联的所述SSID为所述主SS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包括Open System和Shared Key。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终端,所述终端与AP通信连接,所述AP支持多个SSID,通过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接收认证请求,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返回认证请求应答。因此,本发明能够降低需要额外布设探针所带来的硬件成本,避免由于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可能造成的多个之间的冲突。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建立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步骤S10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步骤S23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步骤S10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步骤S10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步骤S20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步骤S202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另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步骤S202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个合。
请参阅图1,终端(即STA站点)与AP(AccessPoint,无线接入点)进行WIFI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个步骤,分别为扫描、认证、关联和传输。基本的链接过程如下:1、STA向AP发送Probe Request(探测请求);2、AP向STA返回Probe Response(探测响应);3、STA向AP发送Authentication Request(认证请求);4、AP向STA返回AuthenticationResponse(认证响应);5、STA向AP发送Association Request(关联请求);6、AP向所述STA返回Association Response(关联响应)。
其中,STA广播自身数据,向AP发送Probe Request,所述Probe Request帧包括MACheader(MAC头部)和Frame body(帧体)等,所述Frame body中包括SSID(Service SetIdentity,服务集标识)、支持速率(Supported Rate)和扩展支持速率(ExtendedSupported Rate)等。其中,无线局域网络支持数种标准速率,当STA(移动工作站)试图加入网络,会先检视该网络所使用的数据速率,即所述支持速率。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与AP通信连接,所述AP支持多个SSID。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电脑、台式电脑等可移动的上网设备,还可以是投影仪、电冰箱、电视机等包括网卡和操作系统的可用于上网的智能家居。
所述AP是一个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俗称“热点”,主要有路由交换接入一体和纯接入点,一体执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纯接入点只负责无线客户端的接入,纯接入点通常作为无线网络扩展使用,与其他AP或者主AP连接,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而一体一般是无线网络的核心。大多数无线AP还带有接入点客户端模式(AP client),可以和其它AP进行无线连接,延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基于802.11的无线AP是小型无线局域网最常用的,它在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最大连接距离可达300英尺,就如一般有线网络的HUB(集线器)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现有有线网络连结。可以理解,当打开无线连接的时候之所以能看到很多WIFI热点,是因为所述AP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的Beacon(信标)信号,用来宣布802.11网络的存在,所述AP在发送Beacon信号的同时通知各方,该网络具备哪种性能。
通过在一台AP设备(比如无线路由器)上设置多个SSID,就可以布置多个无线接入点,终端可以接入到不同的无线局域网中,实际上,所有的终端是接入同一台AP设备,只不过每一个SSID连接的无线局域网是相互隔离的,类似于交换机中VLAN的概念,避免了不同的无线局域网之间相互之间的干扰。
所述方法包括:
S10: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多个SSID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线网络名称,为了便于区别不同的无线网络,每一个所述SSID均可以设置成“隐藏”或者“分离”,SSID是区分大小的文本字符串,一般,其最大的长度不超过32个字符,SSID通常为字母、数字以及连接符号的组合。如果要实现每一个SSID之间(或者每一个无线局域网)之间的互相隔离,一定要启用“SSID间隔离”的功能。如果要实现每个无线用户端(即每个终端)相互隔离,还可以启用“AP内部隔离”的功能。
采用多个SSID除了可以获得多个无线局域网外,更多的意义在于保证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尤其对于小型企业,每一个部门具有一个或多个SSID,分别对应一个或多个无线局域网,可以很好地进行数据的隐私保护,让各自的数字信息更加安全,更有保障。
请一并参阅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
S21:接收登录操作,显示所述AP的配置界面。
在AP通电的情况下,有三种情况可以进入所述AP:有线连接、无线连接和CONSOLE调试。当选择有线连接的方式,首先,用网线将AP与终端连接,然后,打开所述终端的浏览器输入AP的管理IP地址,同时,需要将所述终端和所述AP的IP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最后,输入登录密码即可以登录所述AP。比如,当所述AP为一般的路由器时,路由器的上面标注有相关的铭牌,显示默认的登录IP地址和默认密码。
当选择CONSOLE调试的方式,用串口线将所述终端和所述AP直接相连,即在所述终端的主界面上登录所述AP。
所述AP的配置界面也称管理界面,在所述配置界面上可以对所述AP的各项参数进行配置。由于各个生产厂家之间和所述AP的型号的不同,所述配置界面也是不相同的,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用户操作,接收所述AP的登录操作,在所述终端上显示所述AP的配置界面,由于所述终端与所述AP是连接的,用户在终端上的操作所产生的控制指令,最终会作用于所述AP,由所述AP进行执行。
S22:接收进入所述AP的无线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无线设置菜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所述AP的配置界面的菜单栏中通过点击或触摸或手势控制等选择无线设置菜单选项,并进入所述无线设置菜单的界面。比如,通过鼠标或触摸笔等输入输出设备点击“无线设置”的文字选项,即可以进入所述无线设置菜单。
S23: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所述主SSID。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设置菜单包括服务集合标识符(即SSID)的列表设置项,在列表设置项中依次输入用户自定义的不同的SSID名称,即为服务集合标识符1-服务集合标识符N配置不同的SSID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设置菜单包括服务集合标识符(即SSID)的集合设置项,即只有服务集合标识符1,所述服务集合标识符1的后面为SSID名称输入栏,SSID名称输入栏的后面有“+”图标,用于增加服务集合标识符,每点击一次增加一个服务集合标识符,直到所述AP能支持SSID数量的上限时,点击“+”图标无效,或者,“+”图标颜色变淡,不具备点击增加的功能。
可以理解,所述SSID的数量可以扩展,即增加或减少,可以对所述多个SSID进行排序,当接入的终端的数量小于所述SSID的数量时,可以对多余的SSID进行隐藏,所述SSID可以依据接入终端的性质或功能进行命名,本发明不作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3包括:
S31:在每一个SSID后设置选择图标按钮,所述选择图标与所述多个SSID一一关联。
S32:接收点击或触摸所述选择图标按钮的操作,确定与所述选择图标按钮关联的所述SSID为所述主SSID。
比如,点击某一个SSID后面选择图标按钮,选择图标按钮变成绿色,或者,选择图标按钮增加了“√”的符号,表明对应的所述SSID被选择成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SSID的数量为一个,当然,所述主SSID的数量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设置,只要满足主SSID的数量和所述AP能支持的SSID的比值要尽可能小。
请一并参阅图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还包括:
S41:接收进入所述AP的安全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安全设置菜单。
当SSID设置完毕后,为了保证每一个SSID所属的无线局域网不被非法入侵,所以,每一个无线局域网需要进行加密,体现在选择某一个SSID,打开安全设置菜单,为SSID设置加密算法。
S42:设置所述多个SSID的无线加密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所述安全设置菜单,选择多个SSID中的一个,为其配置相应的无线加密方式。所述无线加密方式包括:WEP;WPA-PSK(TKIP);WPA2-PSK(AES);WPA-PSK与WPA2-PSK混合;和WAPI。
其中,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保密)协议是对在两台设备间无线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用以防止非法用户窃听或侵入无线网络。使用RC4(RivestCipher)串流加密技术达到机密性,并使用CRC-32验和达到资料正确性。
WPA-PSK(WPA-Preshared Key,WPA预共享密钥)是指WEP预分配共享密钥的认证方式,在加密方式和密钥的验证方式上作了修改,使其安全性更高。客户的认证仍采用验正用户是否使用事先分配的正确密钥。WPA-PSK提出一种新的加密方法TKIP(Temporal KeyIntegrity Protocol,时限密钥完整性协议)。
WPA2-PSK即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AES的基本要求是,采用对称分组密码体制,密钥的长度最少支持为128、192、256,分组长度128位,算法应易于各种硬件和软件实现。
WAPI(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是一种安全协议,同时也是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强制性标准。
请一并参阅图6,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
S51:接收登录操作,显示所述AP的配置界面。
S52:接收进入所述AP的无线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无线设置菜单。
S53:确定所述主SSID,并配置所述多个SSID。
与图3不同的是,先确定主SSID,再配置所述多个SSID。
S20: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
具体的,所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即设置一个时间间隔,比如设置为1-3s,该时间间隔尽可能设置得合理,若设置得过长,将降低了本发明的实现效果,如设置得过短,则增加了系统运行和处理数据的负担。所述AP的时间可以采用GPS模块(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与GPS卫星进行时间同步和时间校准,通过接收1PPS脉冲和串口时间信息,将本地的时钟和GPS卫星上的时间进行同步。所述预设时间可以通过时钟与计数器结合计算,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可采用触发(比如在WIFI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的方式,触发所述终端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
请一并参阅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S20包括S201或者S202。
S201: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终端接入过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
S202:记录用户成功接入网络的SSID的名称,存储在SSID关联表中,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SSID的名称。
以上的两个方式均将所述AP的SSID配置为所述终端曾经接入的SSID的名称,比如,常用的运营商SSID,包括CMCC、CMCC-EDU、CMCC-AUTO、ChinaNet、ChinaUnicom等,伪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所述终端的真实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终端接入过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为至少一个,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终端接入过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可以是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从所述终端接入过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配置。优选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终端接入过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其中,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各不相同。
同理,所述SSID关联表中的SSID名称为至少一个,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SSID的名称,可以是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从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SSID的名称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配置。优选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SSID的名称,其中,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各不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S202包括:
S61:统计所述SSID关联表中各个SSID的使用频率。
S62:依据所述使用频率,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为所述其余SSID配置SSID名称。
可以理解,所述SSID使用频率越高,从所述SSID与所述终端的历史连接的数据中就越容易获得真实的MAC地址。
请一并参阅图9,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S202包括:
S71:记录所述SSID关联表中各个SSID的使用地区。
S72:获取所述终端所在的位置。
S73:依据所述使用地区和位置,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为所述其余SSID配置SSID名称。
可以理解,所述使用地区与所述位置在地理位置之间相隔不超过所述AP的扫描范围,即所述使用地区与所述位置在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AP与所述终端之间通信允许的最大距离,一般在几百米的范围内,与所述AP的型号和信号强度有关。优选地,在范围要求内,所述使用地区与所述位置在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越小,说明所述AP与所述终端的距离越近,从所述SSID与所述终端的历史连接的数据中就越容易获得真实的MAC地址。
S30:接收认证请求,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
其中,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包括Open System和Shared Key。
S40:返回认证请求应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到所述终端真实的MAC地址且认证成功后,不需要在此进行关联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缩短了WIFI连接的过程,提升了连接速率,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通过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接收认证请求,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返回认证请求应答。因此,本发明能够降低需要额外布设探针所带来的硬件成本,避免由于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可能造成的多个之间的冲突。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所述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与AP通信连接,所述AP支持多个SSID。所述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包括主SSID确定单元、其余SSID配置单元、认证请求单元和认证请求应答单元。
主SSID确定单元,用于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
其余SSID配置单元,用于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
认证请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
认证请求应答单元,用于返回认证请求应答。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并且,由于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的构思与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的构思一样,在内容不互相冲突下,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引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通过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按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接收认证请求,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返回认证请求应答。因此,本发明能够降低需要额外布设探针所带来的硬件成本,避免由于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可能造成的多个之间的冲突。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以及存储器502。其中,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501为例。
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5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WIFI探测终端的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以及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功能。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5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个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至步骤S40;也可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各个模块或单元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电子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电子执行上述实施例的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以达到降低需要额外布设探针所带来的硬件成本,避免由于伪随机MAC地址技术可能造成的多个之间的冲突。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至少一台计算机(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个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与AP通信连接,所述AP支持多个SSID,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
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采用触发方式,所述预设时间通过时钟与计数器结合计算,触发所述终端按照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
接收认证请求,根据所述其余SSID的配置自动适应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
返回认证请求应答以获取所述终端真实的MAC地址并进行认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采用触发方式,触发所述终端按照预设规则修改除所述主SSID之外的其余SSID的配置包括:
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终端接入过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或者,
记录用户成功接入网络的SSID的名称,存储在SSID关联表中,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SSID的名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任意一个SSID的名称包括:
统计所述SSID关联表中各个SSID的使用频率;
依据所述使用频率,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为所述其余SSID配置SSID名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将所述其余SSID的名称配置为所述SSID关联表的中的任意一个SSID的名称包括:
记录所述SSID关联表中各个SSID的使用地区;
获取所述终端所在的位置;
依据所述使用地区和位置,每间隔一个预设时间为所述其余SSID配置SSID名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包括:
接收登录操作,显示所述AP的配置界面;
接收进入所述AP的无线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无线设置菜单;
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所述主SSI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所述主SSID之后还包括:
接收进入所述AP的安全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安全设置菜单;
设置所述多个SSID的无线加密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加密方式包括:
WEP;
WPA-PSK;
WPA2-PSK;
WPA-PSK与WPA2-PSK混合;和
WAP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主SSID,所述主SSID为所述多个SSID中的任意一个包括:
接收登录操作,显示所述AP的配置界面;
接收进入所述AP的无线设置菜单的操作,打开所述无线设置菜单;
确定所述主SSID,并配置所述多个SSID。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所述多个SSID,并确定所述主SSID包括:
在每一个SSID后设置选择图标按钮,所述选择图标与所述多个SSID一一关联;
接收点击或触摸所述选择图标按钮的操作,确定与所述选择图标按钮关联的所述SSID为所述主SSID。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请求的类型包括Open System和Shared Key。
CN201810636402.9A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Active CN110621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6402.9A CN110621018B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6402.9A CN110621018B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1018A CN110621018A (zh) 2019-12-27
CN110621018B true CN110621018B (zh) 2023-05-09

Family

ID=6892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6402.9A Active CN110621018B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210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759A (zh) * 2019-01-15 2019-04-23 深圳中科爱讯科技有限公司 WiFi设备的MAC地址探测方法
CN112039737B (zh) * 2020-08-26 2021-07-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配网方法、设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设备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954B (zh) * 2009-06-22 2013-02-27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区分改进无线局域网中实时业务QoS的方法
JP2015043537A (ja) * 2013-08-26 2015-03-05 株式会社ワイヤレスゲート 管理装置およ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AU2016246182A1 (en) * 2015-04-10 2017-11-02 Engagement Coach Pty, Ltd. Dynamic beacon streaming network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837136B (zh) * 2015-04-14 2019-06-21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认证方法和装置
US10051003B2 (en) * 2015-07-30 2018-08-14 Apple Inc. Privacy enhancements for wireless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1018A (zh)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5411B2 (en) Establishing connections between WiFi access points and wireless devices via light fidelity access points
CN107529160B (zh) 一种VoWiFi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终端及无线访问接入点设备
US20140362991A1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an appliance to a wifi network
US10419411B2 (en) Network-visitability detection
US99801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sspoint EAP session tracking
US9801069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7438247B (zh) 无线中继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6173190A1 (zh) 信息提供方法和装置
US11706823B2 (e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nd wireless roaming support
US20230344626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readable medium, program produc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82546B (zh) 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47999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ng devices by complying with wireless guidelines based on device location
CN106413047A (zh) 智能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US9007957B2 (en) Wireless network setup and configur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KR10180752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망 제공자를 확인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14197830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61100A (ja) 無線接続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接続方法
KR20060088409A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단말의 네트워크 접근방법 및 그네트워크시스템
KR102114992B1 (ko) 무선 통신 장비 및 무선 통신 장비의 메쉬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CN110621018B (zh) 一种wifi探测终端的方法
CN107734528B (zh) 无线网络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US109866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to access point in WLAN network
EP3114887B1 (e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erminal,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storage medium
US8122243B1 (en) Shield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JP662114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