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0991A - 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0991A
CN110620991A CN201910531032.7A CN201910531032A CN110620991A CN 110620991 A CN110620991 A CN 110620991A CN 201910531032 A CN201910531032 A CN 201910531032A CN 110620991 A CN110620991 A CN 110620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location
signal quality
base station
mounted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10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0991B (zh
Inventor
吴俊熠
郭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20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0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0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0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定位技术取得头戴式显示器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将第一地理信息通过接入点转传至基站;响应于头戴式显示器从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第二地理信息,根据来自基站的控制信号而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且尤其关于一种基于位置决定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与用户设备的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s,TM)或者是切换决策(Handover,HO)是由实际测量信号质量而进行决定。以LTE系统为例,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硬件装置能力以及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值,评估目前整体状态,进而据以决定适合用户设备的传输模式,例如天线数量、信号调制模式、编码率、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或者是阵列天线的码本(codebook)选择。另外在基站与用户设备通信过程中,若是因用户设备的位置,或者是用户设备的外部环境改变,造成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所反馈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低于默认值达一定的时间(例如,触发时间(time to trigger,TTT)时,将会触发切换决策程序。
然而在以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为基础的交互式视频流(interactivevideo streaming)的场合中,例如云扩展现实(cloud extended reality,XR),对于通信切换所造成的延迟(latency)容忍度比进行语音或是数据传输应用时更低。
六自由度(6DOF)的定位技术是XR世代的基本规格,根据维基百科说明,六自由度是指刚体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自由度。特别是指刚体可以在前后、上下、左右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平移,也可以在三个垂直轴上旋转其方向,三种旋转方向称为俯仰(pitch)、偏摆(yawl)及翻滚(Roll)。XR世代的用户装置可根据六自由度的定位、定向信息,而决定交互式视频流的信息呈现。
因此,需要更积极的作法以进一步降低现有通信架构的延迟问题,以避免因延迟而造成不佳的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所观赏的实时视频流(live video streaming)可能会因用户设备的延迟而产生显著的延迟现象等。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位置决定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可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位置决定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接入点、基站及用户设备。接入点设置于特定场域内。基站连接于上述接入点并管理上述接入点,其中基站接收上述接入点提供的多个历史测量报告及对应的多个历史地点,并根据上述历史测量报告及上述历史地点建立特定场域的信号质量分布图,信号质量分布图包括多个信号质量范围,且各信号质量范围对应于多个传输模式的其中之一。用户设备位于特定场域中,并由上述接入点中的第一接入点服务。基站经配置以:取得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并基于第一地理信息预测用户设备之后的第二地理信息;响应于第一地理信息及第二地理信息分别对应于上述信号质量范围中相邻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第二信号质量范围,从上述传输模式中取得对应于第二信号质量范围的特定传输模式;以及响应于用户设备从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第二地理信息,使用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用户设备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其位于特定场域中并由特定场域中的第一接入点服务,第一接入点由基站管理。头戴式显示器包括定位电路、收发器电路及处理器。定位电路基于定位技术取得头戴式显示器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收发器电路将第一地理信息通过第一接入点转传至基站。处理器耦接于定位电路及收发器电路,并经配置以:响应于头戴式显示器从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一第二地理信息,根据来自基站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适于头戴式显示器,其位于特定场域中并由特定场域中的第一接入点服务,第一接入点由基站管理。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定位技术取得头戴式显示器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将第一地理信息通过第一接入点转传至基站;响应于头戴式显示器从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第二地理信息,根据来自基站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
基于上述,本发明可在取得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之后,基站可据以预测用户设备之后的第二地理信息。若第一地理信息及第二地理信息对应于不同的信号质量范围,则基站可预先找出第二地理信息所在的信号质量范围所对应的特定传输模式,并在用户设备移动至第二地理信息之后控制用户设备切换为上述特定传输模式。藉此,可降低用户设备切换传输模式的延迟,从而改善用户设备的性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1B是根据图1A图示的特定场域的信号质量分布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示的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架构图。
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中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示意图,图1B是根据图1A图示的特定场域的信号质量分布图。
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用户设备110、接入点(access point,AP)121~12M及基站130。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10可以是应用扩增现实(augmented reality)、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hybrid reality,HR)或云XR技术的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也可以是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其他类似的智能型装置,但可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10可包括定位电路112、收发器电路114及处理器116。在一实施例中,定位电路112可基于定位技术取得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
以图1B为例,其所图示的特定场域190例如可以是用于提供以边缘计算为基础的交互式视频流的场合,但不限于此。若用户设备110位于特定场域190中,则定位电路112可用于取得用户设备110当下在特定场域190中的第一地理信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地理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位置及/或第一方向(orientation)(例如,六自由度(6DOF)位置及方向),但可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电路112例如是GPS模块,其可用于取得用户设备110的GPS坐标。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电路112可基于Lighthouse技术来取得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位置。具体而言,特定场域190中可设置有用于发射Lighthouse技术中定义信标(beacon)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信标发射装置。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信标发射装置例如可设置于接入点121~12M上,但可不限于此。在此情况下,定位电路112即可基于各信标发射装置发出的信标信号而取得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位置。上述Lighthouse技术的细节可参照其相关文献,在此不多作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特定场域190中的多个特定地点处可设置有对应的位置卷标。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位置卷标例如是指示对应的特定地点的特定影像,例如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码等,但可不限于此。在此情况下,定位电路112可包括取像组件(例如是电荷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镜头、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CMOS)镜头等,但不限于此),而用户设备110可在于特定场域190中移动时通过此取像组件持续拍摄周围环境的影像。当定位电路112的取像组件拍摄到对应于第一特定地点的第一位置卷标时,定位电路112即可对此第一位置卷标进行影像辨识操作,并据以判定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位置是位于第一特定地点,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电路112可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其可基于惯性导航技术取得用户设备110的第一位置及第一方向。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惯性测量单元可包括加速度计、磁力计及陀螺仪等组件,而上述惯性导航技术的细节例如可参考「Roienko et al,“Data processing methods for mobile indoornavigation”.IEE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Stream Mining&Processing,August 21-25,2018,Lviv,Ukraine」、「Alizadeh,Ardalan;Kamalizad,Amir;and Silverman,Matt,“WIRELESS AUGMENTED REALITY(AR)/VIRTUAL REALITY(VR)CHANNELPREDICTION”、Technical Disclosure Commons,(June 20,2018)」及「Francis Baeka,Inhae Hab,Hyoungkwan Kimb,“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for facility managementusingimage-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99(2019)18-26」等文献,但可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电路112也可采用磁跟踪(Magnetic tracking)技术进行定位。具体而言,定位电路112可包括至少一组磁力接收线圈。并且,特定场域190的一个或多个特定位置可个别设置有对应的磁力发射线圈。在此情况下,定位电路112可基于磁力接收线图与磁力发射线圈之间的感应关系而判定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位置及第一方向,但可不限于此。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惯性测量单元可包括加速度计、磁力计及陀螺仪等组件,而上述惯性导航技术的细节例如可参考「Hu,C.,Song,S.,Wang,X.,Meng,M.Q.-H.,&Li,B.(2012).“A Novel 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ree-AxisMagnetic Coils”.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48(7),2211-2219」。
在图1A中,收发器电路114可以是如协议单元的组件,其支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或全球互通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的信号传输,但不限于此。
收发器电路114也通过至少包括传送器电路、接收器电路、模拟转数字(analog-to-digital,A/D)转换器、数字转模拟(digital-to-analog,D/A)转换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混波器、滤波器、匹配电路、传输线、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一个或多个天线单元及本地储存媒介的组件,但不仅限于此,来为图1A的用户设备110提供无线接入。
接收器电路可以包括功能单元以进行如低噪声放大、阻抗匹配、频率混波、下频率转换、滤波、放大等的操作。传送器电路可以包括功能单元以进行如放大、阻抗匹配、频率混波、上频率转换、滤波、功率放大等的操作。A/D转换器或D/A转换器被配置以在上行信号处理期间转换模拟信号格式为数字信号格式,而在下行信号处理期间转换数字信号格式为模拟信号格式。
处理器116耦接于定位电路112及收发器电路1114,并可为一般用途处理器、特殊用途处理器、传统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一个或多个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核心的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任何其他种类的集成电路、状态机、基于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RISCMachine,ARM)的处理器以及类似品。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基站130例如是增强节点B(enhanced node B,eNodeB)、高级的基站(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宏小区基站(macro-cell base station)、微小区基站(pico-cell base station)或远程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RRH)等,但可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130可接收接入点121~12M提供的多个历史测量报告及对应的多个历史地点,并根据这些历史测量报告及历史地点建立特定场域190的信号质量分布图199。上述历史测量报告及历史地点例如是由接入点121~12M所服务的多个第一用户设备所提供。
以接入点121及其服务的第一用户设备为例,当接入点121收到先前位于特定场域190中的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第一历史测量报告(其可包括信号质量,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等)及对应的第一历史地点时,接入点121可将这些信息提供至基站130。藉此,基站130即可得知在特定场域190中对应于第一历史地点之处的信号质量。
并且,随着提供上述历史测量报告及对应的历史地点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数量增加,基站130即可得知在特定场域190中各处的信号质量,并可据以建立信号质量分布图199。
如图1B所示,信号质量分布图199可包括多个信号质量范围121a、121b、122a、122b、123a、123b。在本实施例中,基站130可先找出位于某个范围内的信号质量,并将这些信号质量对应的历史地点整体地定义为一个信号质量范围。以图1B的信号质量范围121a为例,在其所涵括的地理范围中,各个地点的信号质量可都位于第一范围中。再以图1B的信号质量范围121b为例,在其所涵括的地理范围中,各个地点的信号质量可都位于第二范围中。
此外,由图1B可看出,由于信号质量范围121a及121b大致都以接入点121为圆心,且信号质量范围121b离接入点121较远,因此约略可得知信号质量范围121a内的信号质量应都优于信号质量范围121b内的质量范围。同理,信号质量范围122a内的信号质量应都优于信号质量范围122b内的质量范围,且信号质量范围123a内的信号质量也应都优于信号质量范围123b内的质量范围,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
在图1B的场景中,可假设信号质量范围121a、122a、123a内的信号质量都位于第一范围中,因此可用同样的颜色表示。同理,图1B中也假设信号质量范围121b、122b、123b内的信号质量都位于第二范围中,因此可用同样的颜色表示,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130可对图1B中的各个信号质量范围121a、121b、122a、122b、123a、123b决定对应的传输模式。举例而言,由于信号质量范围121a、122a、123a内的信号质量较佳,因此基站130可采用相对高效率的传输模式作为对应于信号质量范围121a、122a、123a的传输模式,例如较低的编码率、较高阶的信号调制方式、较多天线等。另一方面,由于信号质量范围121b、122b、123b内的信号质量较差,因此基站130可采用相对较强健(robust)的传输模式作为对应于信号质量范围121a、122a、123a的传输模式,例如较高的编码率、较低阶的信号调制方式、较少天线等。
简言之,在基站130建立信号质量分布图199之后,基站130也可决定各信号传输范围对应的传输模式。基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130于特定场域190中移动时,基站130可找出用户设备130的位置或即将前往的位置所在的信号传输范围,并适时地控制用户设备130切换为此信号传输范围对应的传输模式。以下将作进一步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在定位电路112取得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之后,用户设备110可通过收发器电路114将此第一地理信息发送至基站130。在图1A场景中,假设用户设备110由接入点121服务,则用户设备110可通过接入点121将上述第一地理信息转发至基站130。
在此情况下,基站130可基于上述第一地理信息预测用户设备110之后的第二地理信息(其例如可包括第二位置及/或第二方向)。具体而言,由于基站130也可取得用户设备110先前反馈的多个历史地理信息,因此基站130例如可基于这些历史地理信息及第一地理信息进行外插运算,以估计用户设备110的下一个地理信息作为上述第二地理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站130也可基于其他类似的地理信息预测算法来预测用户设备130之后的第二地理信息,但可不限于此。
之后,若第一地理信息及第二地理信息分别对应于信号质量范围中相邻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第二信号质量范围(例如,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分别位于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第二信号质量范围中),则基站130可取得对应于第二信号质量范围的特定传输模式。并且,在用户设备110从第一地理信息改改为第二地理信息(例如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基站130可使用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用户设备110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
以图1B为例,假设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位置位于位置P1(其位于信号质量范围121a内),且所预测的第二位置位于位置P2(其位于信号质量范围121b内)。在此情况下,基站130可找出对应于信号质量范围121b(即,第二信号质量范围)的特定传输模式(例如某个编码率、信号调制方式及天线数量的组合)。
之后,当用户设备110接着从位置P1(即,第一位置)移动至位置P2(即,第二位置)时,由于基站130已预先为用户设备110决定上述特定传输模式,因此基站130可直接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用户设备110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以让用户设备110的处理器116可因应于所在的位置而采用对应的传输模式。藉此,可降低用户设备110在切换传输模式时的延迟,从而改善用户设备110的传输性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位置所在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第二位置所在的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分别对应于接入点121~12M中不同的接入点,则基站130可预先进行用户设备110的切换操作,以降低通信延迟。
再以图1B为例,假设用户设备110当下的第一位置位于位置P1’(其位于信号质量范围121b内),且所预测的第二位置位于位置P2’(其位于信号质量范围122a内)。在此情况下,基站130可找出对应于信号质量范围122a(即,第二信号质量范围)的特定传输模式(例如某个编码率、信号调制方式、天线数量或者是天线码本(codebook)的组合)。
应了解的是,由于信号质量范围121b由服务用户设备110的接入点121提供,而信号质量范围122a由接入点122提供,因此当基站130预测出位置P2’(即,第二位置)将位于信号质量范围122a中时,基站130可预先执行将用户设备110从接入点121切换至接入点122的切换操作。
之后,当用户设备110接着从位置P1’(即,第一位置)移动至位置P2’(即,第二位置)时,由于基站130已预先为用户设备110决定上述特定传输模式及执行切换操作,因此基站130除了可直接控制用户设备110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之外,还可因已提早进行用户设备110的切换操作而减少相关的延迟,从而改善用户设备110的传输性能。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用户设备110因应于基站130的控制而切换为上述特定传输模式之后,用户设备110可继续向基站130反馈所测量到的信号质量。在此情况下,若用户设备110所反馈的信号质量中的一个或多者低于信号质量门限值,即代表基站130先前为用户设备110决定的特定传输模式可能并不适合用户设备110。因此,基站130可基于用户设备110反馈的信号质量为用户设备110决定另一特定传输模式,并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用户设备110切换为所述另一特定传输模式。
简言之,若基站130基于所预测的第二地理信息为用户设备110决定的特定传输模式导致较为低落的信号质量,则基站130可另行基于信号质量为用户设备110决定其他更适合的特定传输模式,以改善用户设备110的传输性能。
请参照图2,其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示的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本实施例的方法可由图1A及图1B所示的用户设备110执行,以下即搭配图1A及图1B所示的内容说明图2的各个步骤。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6可加载特定的软件、程序代码以执行图2中的各个步骤。首先,在步骤S210中,用户设备110(例如是头戴式显示器)的处理器116可控制定位电路112基于定位技术取得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在步骤S220中,用户设备110的处理器116可控制收发器电路114将第一地理信息通过接入点121转传至基站130。在步骤S230中,响应于用户设备110从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基站130预测的第二地理信息,用户设备110的处理器116可根据来自基站130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将用户设备110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图2的各个步骤的细节可参照先前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另赘述。
为使本发明的概念更为清楚,以下另列举多个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3,其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架构图。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300可包括用户设备100、100a、接入点121、122、信标发射装置311、312及基站130。如图3所示,用户设备100及100a分别可以是头戴式显示器,信标发射装置311及312例如是可用于发射Lighthouse信标信号的装置,而基站130可实现为搭载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TM)的个人计算机。如先前实施例所述,信标发射装置311及312可基于Lighthouse技术发射相关的信标信号,藉以让用户设备100、100a检测并据以取得自身的地理信息。
请参照图4,其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架构图。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400可包括用户设备100、100a、近端接入点421、422、磁力发射线圈431、432、远程接入点440及基站130。如图4所示,用户设备100及100a可分别包括磁力接收线圈411及411a,而其可用于感应设置于特定场域中特定地点的磁力发射线圈431及432,以取得自身的地理信息。此外,用户设备110例如可通过WiFi/WiGig等技术连接至近端接入点421,而近端接入点421则可通过5G等技术连接至管理近端接入点421及422的远程接入点440。同理,用户设备110a例如可通过近端接入点422连接至远程接入点440。
在图4中,远程接入点440例如是5G技术中定义的gNB,而其可由包括多接入边缘运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及演进封包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EPC)的基站130所管理。
请参照图5,其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图示的通信系统架构图。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500可包括用户设备100、100a、接入点521、522及基站130。如图5所示,用户设备110可包括用于执行惯性导航技术的IMU,且用户设备110可由接入点521(例如是采用28/39GHz频段的gNB)管理。并且,接入点521可采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定位的技术来取得用户设备110的位置,但可不限于此。
此外,相同于图4实施例,图5中的基站130可实现为包括MEC及EPC的模式,但可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出的通信系统中,基站可预先建立特定场域的信号质量分布图,并可决定对应于各信号质量范围的传输模式。接着,在取得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之后,基站可据以预测用户设备之后的第二地理信息。若第一地理信息及第二地理信息对应于不同的信号质量范围,则基站可预先找出第二地理信息所属的信号质量范围所对应的特定传输模式,并在用户设备改变为第二地理信息之后控制用户设备切换为上述特定传输模式。藉此,可降低用户设备切换传输模式的延迟,从而改善用户设备的性能。
此外,若所预测的第二地理信息所对应的信号质量范围由其他的接入点所提供,则基站可预先执行用户设备的切换操作,以提早将用户设备切换至其他的接入点。藉此,可进一步降低用户设备因切换操作而导致的延迟。
并且,若用户设备在切换至特定传输之后的信号质量不佳,则基站可另行基于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为用户设备决定新的特定传输模式,以改善用户设备的传输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某些的修改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后面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符号说明
100、300、400、500:通信系统
110、110a:用户设备
112:定位电路
114:收发器电路
116:处理器
121~12M、521、522:接入点
121a、121b、122a、122b、123a、123b:信号质量范围
130:基站
190:特定场域
199:信号质量分布图
311、312:信标发射装置
411、411a:磁力接收线圈
421、422:近端接入点
431、432:磁力发射线圈
440:远程接入点
P1、P2、P1’、P2’:位置
S210~S230:步骤

Claims (29)

1.一种基于位置决定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接入点,设置于特定场域内;
基站,连接于所述多个接入点并管理所述多个接入点,其中该基站接收所述多个接入点提供的多个历史测量报告及对应的多个历史地点,并根据所述多个历史测量报告及所述多个历史地点建立该特定场域的信号质量分布图,该信号质量分布图包括多个信号质量范围,且各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于多个传输模式的其中之一;
用户设备,其位于该特定场域中,并由所述多个接入点中的第一接入点服务;
其中该基站经配置以:
取得该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并基于该第一地理信息预测该用户设备的第二地理信息;
响应于该第一地理信息及该第二地理信息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中相邻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第二信号质量范围,从所述多个传输模式中取得对应于该第二信号质量范围的特定传输模式;以及
响应于该用户设备从该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至该第二地理信息,使用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该用户设备切换为该特定传输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由所述多个接入点服务的多个第一用户设备,且所述多个第一用户设备经配置以向所述多个接入点提供所述多个历史测量报告以及对应于所述多个历史测量报告的多个历史地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历史测量报告包括所述多个第一用户设备测量的多个信号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多个传输模式对应于不同的编码率、信号调制方式及天线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响应于该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该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接入点中的第一接入点及第二接入点,该基站还经配置以在预测该第二地理信息之后执行切换操作,以将该用户设备从该第一接入点切换至该第二接入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用户设备为头戴式显示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地理信息包括该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位置及方向,该用户设备基于定位技术取得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地理信息,并通过该第一接入点将该第一地理信息转传至该基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信标发射装置,用于发射信标信号;
其中该用户设备执行的该定位技术包括Lighthouse技术,用于基于该信标信号取得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地理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地理信息包括该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位置,该特定场域中包括多个特定地点,所述多个特定地点包括设置有第一位置卷标的第一特定地点,且该用户设备响应于取得该第一位置卷标而判定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位置位于该第一特定地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用户设备包括取像组件,且该用户设备通过该取像组件拍摄该第一位置卷标,并对该第一位置卷标进行影像辨识操作而判定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位置位于该第一特定地点。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位置卷标为指示该第一特定地点的快速反应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设置于该第一特定地点的该第一位置卷标具有磁力发射线圈,该用户设备包括用于执行该定位技术的定位电路,该定位电路包括磁力接收线圈,且该用户设备响应于该磁力接收线圈感应到该磁力发射线圈而判定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位置位于该第一特定地点。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地理信息包括该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位置及方向,且该用户设备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其基于惯性导航技术取得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地理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基站储存有该用户设备先前反馈的多个历史地理信息,并基于所述多个历史地理信息及该第一地理信息执行外插运算,以估计该用户设备的下一个地理信息作为该第二地理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该用户设备被切换为该特定传输模式之后,该用户设备还向该基站反馈多个信号质量,且响应于所述多个信号质量都低于信号质量门限值,该基站还基于所述多个信号质量决定另一特定传输模式,并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该用户设备切换至该另一特定传输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基站基于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决定对应的所述多个传输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特定场域用于提供以边缘计算为基础的交互式视频流的场合。
18.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其位于特定场域中并由该特定场域中的第一接入点服务,该第一接入点由基站管理,其中该头戴式显示器包括:
定位电路,基于定位技术取得该头戴式显示器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
收发器电路,将该第一地理信息通过该第一接入点转传至该基站;
处理器,耦接于该定位电路及该收发器电路,并经配置以:
响应于该头戴式显示器从该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第二地理信息,根据来自该基站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该特定场域具有信号质量分布图,该信号质量分布图包括多个信号质量范围,且各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于多个传输模式的其中之一;
其中,该第一地理信息及该第二地理信息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中相邻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第二信号质量范围,且所述多个传输模式中的该特定传输模式对应于该第二信号质量范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响应于该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及该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接入点中的该第一接入点及第二接入点,该处理器还经配置以在转传该第一地理信息之后,因应于该基站执行的切换操作而从该第一接入点切换至该第二接入点。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该第一地理信息包括该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位置及方向,该定位技术包括Lighthouse技术,且该定位电路执行该Lighthouse技术以基于该特定场域中的信标信号取得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地理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该第一地理信息包括该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位置,该特定场域中包括多个特定地点,所述多个特定地点包括设置有第一位置卷标的第一特定地点,且该定位电路响应于取得该第一位置卷标而判定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位置位于该第一特定地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该定位电路包括取像组件,且该定位电路通过该取像组件拍摄该第一位置卷标,并对该第一位置卷标进行影像辨识操作而判定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地理信息位于该第一特定地点。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该第一位置卷标为指示该第一特定地点的快速反应码。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设置于该第一特定地点的该第一位置卷标具有磁力发射线圈,该定位电路包括磁力接收线圈,且该处理器响应于该磁力接收线图感应到该磁力发射线圈而判定该用户设备的该第一位置位于该第一特定地点。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在该用户设备被切换为该特定传输模式之后,该用户设备还通过该第一接入点反馈多个信号质量,且响应于所述多个信号质量都低于信号质量门限值,该处理器还根据来自该基站的第二控制信号而切换至另一特定传输模式。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该第一地理信息包括该用户设备当下的第一位置及方向,且该定位电路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其基于惯性导航技术取得该头戴式显示器的该第一地理信息。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中该特定场域用于提供以边缘计算为基础的交互式视频流的场合。
29.一种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适用于头戴式显示器,其位于特定场域中并由该特定场域中的第一接入点服务,该第一接入点由基站管理,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定位技术取得该头戴式显示器当下的第一地理信息;
将该第一地理信息通过该第一接入点转传至该基站;
响应于该头戴式显示器从该第一地理信息改变为第二地理信息,根据来自该基站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将该头戴式显示器切换为特定传输模式。
CN201910531032.7A 2018-06-19 2019-06-19 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Active CN110620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86692P 2018-06-19 2018-06-19
US62/686,692 2018-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0991A true CN110620991A (zh) 2019-12-27
CN110620991B CN110620991B (zh) 2021-08-10

Family

ID=67437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1032.7A Active CN110620991B (zh) 2018-06-19 2019-06-19 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7827B2 (zh)
EP (1) EP3585113B1 (zh)
CN (1) CN110620991B (zh)
TW (1) TWI7391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30414B2 (en) * 2020-01-24 2022-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determination to a geo-fence
CN116261870A (zh) * 2020-10-02 2023-06-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连接质量的技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7045A1 (en) * 2005-01-12 2006-10-12 Leonid Sheynblat Base station almanac assisted positioning
CN101232718A (zh) * 2007-01-22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970119A (zh) * 2012-11-09 2013-03-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由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的方法
CN105393574A (zh) * 2013-08-08 2016-03-09 英特尔Ip公司 用户设备分布信息收集
CN107005877A (zh) * 2014-12-12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未许可射频频带中的切换进行管理的技术
US20170223552A1 (en) * 2012-08-28 2017-08-03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millimeter wave beam track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1913B2 (en) * 2003-06-27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 hybrid positioning
KR101445277B1 (ko) * 2007-10-05 2014-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O2012032376A1 (en) 2010-09-10 2012-03-15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 strength profiling
US8588097B1 (en) * 2011-04-20 2013-11-19 Google Inc. Indoor localization of mobile devices
US20160226886A1 (en) * 2013-10-25 2016-08-04 Intel Corporation Secure wireless location interface protocol
CN104640224B (zh) * 2013-11-12 2018-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84961A1 (en) 2014-06-06 2015-12-10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tigating signal noise for fingerprint-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
US9332477B2 (en) * 2014-07-29 2016-05-03 Aruba Networks, Inc. Location driven association of client devices to access points
US9565625B1 (en) 2015-09-09 2017-02-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protocol vehicle communications
TWI574223B (zh) 2015-10-26 2017-03-1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運用擴增實境技術之導航系統
US11238610B2 (en) * 2016-08-10 2022-02-0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Placing large objects and objects separated by large distan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TWI678121B (zh) * 2016-10-20 2019-11-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一燈塔定位系統之輔助裝置
KR102651467B1 (ko) * 2016-11-07 2024-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무선 신호 송신 방법
US10536878B2 (en) * 2017-03-24 2020-01-14 Mediatek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PDCP duplication in 5G RAN
TWM549870U (zh) * 2017-07-04 2017-10-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虛擬實境系統及其方位偵測模組
CN107564106B (zh) * 2017-07-07 2018-09-25 湖南简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运动活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7045A1 (en) * 2005-01-12 2006-10-12 Leonid Sheynblat Base station almanac assisted positioning
CN101232718A (zh) * 2007-01-22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70223552A1 (en) * 2012-08-28 2017-08-03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millimeter wave beam tracking
CN102970119A (zh) * 2012-11-09 2013-03-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由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的方法
CN105393574A (zh) * 2013-08-08 2016-03-09 英特尔Ip公司 用户设备分布信息收集
CN107005877A (zh) * 2014-12-12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未许可射频频带中的切换进行管理的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0991B (zh) 2021-08-10
EP3585113B1 (en) 2023-09-27
US10917827B2 (en) 2021-02-09
TW202001501A (zh) 2020-01-01
EP3585113A1 (en) 2019-12-25
TWI739117B (zh) 2021-09-11
US20200008121A1 (en)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157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854524B2 (en)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antennas
US1120165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er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986971B2 (ja) 測位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918326B (zh) 估计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与一种无线设备
CN110620991B (zh) 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CN113015084A (zh) 使用频率分集阵列信号的站点检测
US20230350003A1 (en)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WO201802090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4828128B (zh) 高速移动列车的多小区通信覆盖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86898A (zh) 用于卫星通信的用户设备
CN114125973B (zh) 条件切换去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295546B (zh) 一种移动性集合配置方法、基站、ue和系统
JP7220374B2 (ja)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6918384A (zh) 用于使用有条件切换和小区间波束管理报告的快速小区选择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601254A (zh) 一种切换bwp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134571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86901B (zh) 报告网络接入节点移动信息的网络接入节点及方法
CN117062163A (zh) 信息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6420379A (zh) 一种切片信息的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4032889A1 (en) Positioning anchor selection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1739717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05705A (zh) 一种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5942399A (zh) 通信处理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7938225A (zh) 一种波束覆盖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