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3561A - 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3561A
CN110603561A CN201880030380.XA CN201880030380A CN110603561A CN 110603561 A CN110603561 A CN 110603561A CN 201880030380 A CN201880030380 A CN 201880030380A CN 110603561 A CN110603561 A CN 110603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electronic fingerprint
art
alte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03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3561B (zh
Inventor
边真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3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3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13Fingerpr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55Security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7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包括:拍摄部,用于从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指纹提取部,用于从所拍摄到的上述微细结构生成包含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以及,指纹注册部;包括数据库,用于生成与上述电子指纹对应的固有编号并在将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数据库。因为是将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进行管理,因此无法通过模仿电子指纹而将赝品伪造成珍品,从而避免已有知名作品陷入伪造争议并帮助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摆脱被伪造的风险。

Description

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艺术作 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各实施例涉及一种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具体来讲,各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将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并利用电子指纹对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进行防止或辨别的技术。
背景技术
如绘画、书画、雕刻、工艺品、雕塑、乐器等具有艺术以及美学元素的艺术作品的经济价值以及收藏价值通常会因为相应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由著名或充满个性的创作者创作的艺术作品会因为其作品性以及珍贵性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可能会有模仿相应艺术作品的足以以假乱真的仿制品出现。
为了对如上所述的仿制品进行识别并辨识出真品,需要由相应领域的专家耗费大量的时间执行用于识别真品的验证作业。但是,即使是在执行如上所述的验证作业时也经常会发生不同专家得出的验证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而且即使是在专家得出的识别结果为真品的情况下也偶尔会出现识别结果不正确的情况,因此会导致其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缺点,最近出现了一种利用拍摄装置等从艺术作品中获取一定的属性并利用其对目标艺术作品的真伪与否进行鉴定的技术。但是,在利用目前已经开发出的装置的真伪鉴定方法中,用于对真伪与否进行辨别的信息形态或辨别过程在技术方面并不先进,因此想要制造出能够躲过其验证的仿制品并不困难,而且因为对真品的管理与对艺术作品的持有以及流通是相互独立的,因此还具有无法统一且全面地对艺术作品相关信息进行管理的问题。
作为一实例,在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9-0032637号中,公开了一种从美术品拍摄指纹影像数据并利用其对美术品的真伪与否进行鉴定的技术。但是,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9-0032637号中的指纹影像数据是指美术品的作家或对其进行鉴定的鉴定人员的指纹,因此具有伪造指纹的可能性,而且当属于鉴定人员的指纹时,即使是并非伪造也很难保障其可靠性。此外,因为需要作家或鉴定人员耗费时间为每个美术品单独留下指纹,因此其管理比较繁琐且无法统一且全面地对不同作家的多个作品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为了防止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而将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进行管理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利用上述电子指纹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包括:拍摄部,用于从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指纹提取部,用于从所拍摄到的上述微细结构生成包含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以及,指纹注册部;包括数据库,用于生成与上述电子指纹对应的固有编号并在将上述电子指纹与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数据库中。
适用一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还包括:标签输出部,用于对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进行记录并输出用于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标签(tag)。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拍摄部通过照射可从上述原材料的表面渗透到上述原材料的预先设定的深度的X线、超声波或预先设定的亮度以上的光线而对上述微细结构进行拍摄。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包括由各自具有亮度值的多个单位单元(unit)构成的栅格(grid)。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库用于存储对上述微细结构的拍摄位置及大小、上述栅格的大小或上述栅格的各个单位单元大小中的一个以上进行加密的信息。
适用一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还包括:通信部,用于从使用者装置接收与上述艺术作品相关的作品信息。此时,上述指纹注册部在将上述作品信息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数据库中。
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包括:由电子指纹管理系统从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的步骤;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从所拍摄到的上述微细结构生成包含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的步骤;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生成与上述电子指纹对应的固有编号的步骤;以及,在将上述电子指纹与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的步骤。
适用一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方法,还包括: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对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进行记录并输出用于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拍摄微细结构的步骤,包括通过照射可从上述原材料的表面渗透到上述原材料的预先设定的深度的X线、超声波或预先设定的亮度以上的光线而对上述微细结构进行拍摄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包括由各自具有亮度值的多个单位单元构成的栅格。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注册到数据库中的步骤,包括将对上述微细结构的拍摄位置及大小、上述栅格的大小或上述栅格的各个单位单元大小中的一个以上进行加密的信息存储到上述数据库的步骤。
适用一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方法,还包括: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从使用者装置接收与上述艺术作品相关的作品信息的步骤;以及,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在将上述作品信息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数据库中的步骤。
适用另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包括:指纹注册部,包括在将包含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之一部分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与上述电子指纹的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进行存储的数据库;通信部,用于接收从在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或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信息;以及,伪造变造辨别部,用于将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此时,上述通信部将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的比较结果作为表示上述目标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与否的信息传送到使用者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从上述原材料读取的固有编号。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固有编号或电子指纹中的一个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库中还存储有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的作品信息,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还包括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作品信息进行比较。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电子指纹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
适用一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还包括:拍摄部,从在上述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此时,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将上述拍摄部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
适用另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包括:由电子指纹管理系统接收从在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或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信息的步骤;将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在将包含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之一部分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与上述电子指纹的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进行存储的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的步骤;以及,将上述比较步骤中的结果作为表示上述目标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与否的信息传送到使用者装置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从上述原材料读取的固有编号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固有编号或电子指纹中的一个以上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库中还存储有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的作品信息,上述接收步骤,还包括:接收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的步骤;上述比较步骤,包括: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作品信息进行比较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比较步骤,包括: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电子指纹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比较步骤,还包括:从在上述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的步骤;以及,将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的步骤。
适用各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用于通过与硬件结合而执行适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方法或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能够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中。
发明效果
通过适用本发明之一方面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和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能够通过将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进行管理而轻易地确认使用对应原材料的艺术作品是否为真品而不是经过伪造或变造的仿制品。
此外,通过适用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在对如从艺术作品原材料提取出微细结构的位置或大小等与电子指纹相关的附加信息进行加密之后注册到服务器,从而使得并非真正作家的第3者无法通过对电子指纹进行模仿而将赝品伪造成真品。此外,能够通过使存储有电子指纹的服务器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而提升其安全性。
进而,适用本发明之一方面的电子指纹不仅能够适用于已完成的艺术作品,还能够以从空白状态的画布(cavas)等原材料提取出指纹并分配固有编号的状态对原材料进行出库,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big data)技术实现全方位的艺术作品注册及查询管理。借此,不仅能够避免已有知名作品陷入伪造争议,还能够帮助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摆脱被伪造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的概要性块图。
图2是对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图示的顺序图。
图3a以及图3b是对按照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对原材料的微细结构进行数字变换的过程进行图示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e是对按照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对拍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各个步骤进行图示的示意图。
图5是对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图示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的概要性块图。
参阅图1,适用本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以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2与一个以上的使用者装置1、4进行通信的方式工作。两者之间的通信方法能够包括可以使对象与对象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2进行联网的所有通信方法,并不限定于有线通信、无线通信、3G、4G或其他方法。
例如,有线和/或无线网络2能够是指通过从由局域网(LAN,Local Area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Network)、增强型数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环境(EDGE,Enhanced DataGSM Environment)、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蓝牙(Bluetooth)、紫峰(Zigbee)、无线局域网(Wi-Fi)、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长期演进技术增强(LTE Advanced)、IEEE 802.16m、无线城域网技术增强(Wireless MAN-Advanced)、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3GPP长期演进技术(3GPP Long Term Evolution(LTE))、移动全球互通微波访问(Mobile WiMAX(IEEE802.16e))、超移动宽带(UMB,formerly EV-DO Rev.C)、无缝切换的快速短等候接入正交频分复用(Flash-OFDM)、iBurst及移动无线宽带接入系统(iBurst and MBWA(IEEE 802.20)systems)、高性能无线城域网(HIPERMAN)、波束分多址(Beam-Division Multiple Access,BDMA)、世界互操作性微波接入(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以及超声波应用通信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的通信方法实现的通信网络,但并不限定于此。
适用各个实施例的系统及装置能够采用全部由硬件构成或部分由硬件构成而部分由软件构成的方式。即,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以及使用者装置1、4及其所包含的各个部(unit)能够是用于对特定形式以及内容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或以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收发的硬件以及与其相关的软件的统称。在本说明书中,“部”、“模块”、“装置”、“终端”、“服务器”或“系统”等术语是指硬件以及通过相应的硬件驱动的软件的组合。例如,硬件能够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其他处理器(processor)的数据处理设备。此外,通过硬件驱动的软件能够是指执行中的进程、对象(object)、可执行文件(excutable)、执行线程(thread ofexecution)、程序(program)等。
使用者装置1是可供需要对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100的电子指纹进行注册的使用者使用的装置。例如,使用者装置1的使用者既能够是利用原材料111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作家,也能够是原材料100的销售企业,还能够是仅代理执行电子指纹注册的企业。此外,使用者装置4是可供需要利用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近场通信(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标签(tag)读取的信息对目标艺术作品200的真品与否进行确认的使用者使用的装置。例如,使用者装置1、4能够是配备近场通信(NFC)功能的智能手机(smartphone)。但上述仅为示例性内容,使用者装置1、4还能够是其他移动通信终端、笔记本(notebook)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平板(tablet)电脑等其他任意类型的计算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能够起到一部分通过与在使用者装置1、4上执行的应用程序(或应用(app))进行通信而使得应用程序执行所需功能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功能。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还能够/或者能够起到提供可通过在使用者装置1、4上执行的网页浏览器(web browser)等进行访问的特定网页页面(web page)的网页服务器(webserver)的功能。使用者能够通过利用使用者装置1、4连接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而对原材料100的电子指纹进行注册或对目标艺术作品200的真品与否进行查询。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由一个以上的功能部构成。构成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的各个要素,并不一定是指在物理结构上相互分离的独立装置。即,图1中所图示的各个部31-36只是将构成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的硬件按照相应的硬件所执行的动作进行功能性划分的结果,并不代表各个部必须相互独立地配备。此外,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图1中所图示的各个部31-36中的一个以上能够以在物理结构上相互分离的独立装置实现。
关于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的各个部31-36以及与其相关的使用者装置1、2的具体动作,接下来将参阅图2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图2是对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图示的顺序图。
参阅图1以及图2,适用需要利用还没有注册电子指纹的原材料100进行电子指纹的注册时的一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包括拍摄部31、指纹提取部32以及指纹注册部34。
在本说明书中,原材料是指用于创作艺术作品的材料,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布(canvas)属于原材料。画布是以棉布或布料作为主材料并通过选择性地在其上方涂覆底料之后进行干燥或在涂覆其他涂料之后进行干燥的方式获得。棉布或布料由纬线和经线的组合构成,而且不同的画布会因为各个线的扭曲、断线处的连接部分以及线的散开等原因而呈现出像人类指纹一样的微细结构上的差异,并没有形状和形态完全一致的画布。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特点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对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进行电子指纹化而防止伪造变造的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是以画布为基准对原材料进行了说明,但是原材料能够是因为不同的产品具有固有的微细结构而能够实现电子指纹化的任意物品,并不限定于画布。例如,书画作品中的原材料能够是如布料或韩纸等纸类,而陶艺作品中的原材料能够是如黏土或泥土等。
为了电子指纹注册,首先由拍摄部31对原材料100中的一部分的微细结构进行拍摄(S11)。此时,原材料100既能够是完成画作之后的状态的画布,也能够是进行绘画之前的状态的空白画布。对于空白画布,能够在画布的背面照射强光并利用高分辨率照相机对所映射出的画布的纤维组织进行拍摄。此外,对于完成画作的画布,因为单纯地进行拍摄时只能拍摄到绘制在画布上的颜料等而无法拍摄到画布的微细结构,因此作为用于获取微细结构的非破坏性方式,能够利用X线或超声波渗透到画布表面的预先设定的深度,从而在画布本身的纤维组织而非颜料上对X线或超声波进行集束并借此对微细结构进行拍摄。
或者,也能够根据画布的材质不使用X线或超声波而是通过将光线的亮度调整至预先设定的值以上而对画布纤维组织的微细结构进行拍摄。此时,光线是指可视光线。例如,能够通过照射相当于白天太阳光亮度的10,000勒克斯(lux)以上的强光而对画布的纤维组织进行拍摄。但是,用于对微细结构进行拍摄的光线的亮度并不限定于此。
在上述内容中进行说明的原理,除了画布之外还能够以类似的方式适用于韩纸或泥土等其他艺术作品的原材料中。
接下来,为了对拍摄部31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进行电子指纹化而由指纹提取部32执行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S12)。图3a以及图3b是对按照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对原材料的微细结构进行数字变换的过程进行图示的示意图,接下来将参阅图3a以及图3b对上述数字变换步骤S12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3a,构成画布的棉布或布料由相互交叉的多个纬线401以及多个经线402构成。此时,纬线401与经线402的组合会因为各个线的扭曲、断线处的连接部分、线的散开、线缕的松动或异物等原因而在各个部分呈现出固有的形状。此时,参阅图3b,指纹提取部32能够通过根据相互交叉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的形状生成具有多个单位单元(unit)301的栅格(grid)300而对画布的微细结构进行数字化。栅格300中的各个单位单元301具有特定的亮度值。即,栅格300具有将单位单元301作为一个单位像素的与位图图像类似的结构。
因为相互交叉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因此栅格300中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亮度也将互不相同。例如,在从画布的背面照射强光的同时从画布的正面对微细结构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如果纬线401或经线402分布在单位单元301内的相对较多的区域,则相应的单位单元301将会因为光线被纬线401或经线402阻挡而呈现出相对较暗的状态。与此相反,对于纬线401或经线402分布在单位单元301内的相对较少的区域中的单位单元301,会因为画布背面的相对较多的光线透过到正面而使得单位单元301呈现出相对较亮的状态。
因此,能够通过从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计算出与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对应的区域的亮度值而将相互交叉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的不规则的形状变换成数字信息。即,其中的数字变换信息是指通过相互交叉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的不规则形状而获得的固有的亮度模型。因为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能够是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形态,因此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值能够是位于与单位单元301对应的区域内的像素值的亮度值之总和或相应的多个像素的亮度值之平均值。
例如,当栅格300为包含横向以及纵向的各5行的单位单元301的矩阵形态时,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能够按照如下述表1的方式构成。
【表1】
51 49 46 48 46
50 52 53 41 50
40 59 66 41 39
53 55 62 38 55
52 50 63 52 50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后续执行的伪造变造辨别过程中的电子指纹对照的可靠性并简化其演算过程,能够将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值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并根据相应的亮度值是基准值以上还是未满基准值而将各个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值变换成二进值。例如,能够在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值为基准值以上时将亮度值变换成1并在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值未满基准值时将亮度值变换成0。
用于对数字变换信息执行二进值变换的基准值既能够是固定的特定亮度数值,也能够利用包含于栅格300中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进行决定。例如,基准值能够是包含于栅格300中的所有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值的平均值。
在表1所示的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中,当假定用于执行二进值变换的基准值为50时,表1中的数字变换信息能够被简化成如下述表2所示的二进值模型。
【表2】
1 0 0 0 0
1 1 1 0 1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需要理解的是,在上述内容中为了简化说明而对具有5×5的简单结构的栅格300进行了说明,但是实际的栅格300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通过将用于获得电子指纹的微细结构的大小设定为足够大并将与相应的微细结构对应的栅格300中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大小设定为足够小,能够根据相互交叉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的不规则的形状将在画布的各个部分形成的固有的形状变换成固有的数字信息。即,原材料中微细结构互不相同的区域具有互不相同的数字变换信息。
为此,在一实施例中,将参考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决定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横向长度(Lx)和/或纵向长度(Ly),使其能够良好地呈现出相应的微细结构的固有图案。如上所述,在微细结构中有纬线401以及经线402存在的部分会因为从画布背面照射的光线被阻挡而呈现出相对较暗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从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中探测出像素的亮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而对纬线401以及经线402进行检测。一般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公知的图像处理技术轻易地理解如上所述的检测过程,因此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此时,指纹提取部32能够对包含于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内的多个纬线401进行检测,并在考虑到相互相邻的纬线401之间的间隔以及各个纬线401的厚度的前提下决定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横向长度(Lx)。例如,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横向长度(Lx)能够是相邻的纬线401之间的间隔的平均值与各个纬线401的厚度的平均值的和值。同理,指纹提取部32能够对包含于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内的多个经线402进行检测,并在考虑到相互相邻的经线402之间的间隔以及各个经线402的厚度的前提下决定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纵向长度(Ly)。例如,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纵向长度(Ly)能够是相邻的经线402之间的间隔的平均值与各个经线402的厚度的平均值的和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栅格300以及单位单元301而使其能够借助于对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的图像处理呈现出相应的微细结构的特性。例如,能够以由纬线401与经线402交叉形成的网格中的一格与一个单位单元301大致对应的方式生成栅格300。因为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生成的栅格300能够在呈现出画布的微细结构所具有的整体特性的同时还能够以栅格300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值的形态呈现出微细结构所具有的固有形状,因此能够将画布的固有微细结构变换成固有的数字信息。
但是上述仅为示例性内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能够在不对微细结构进行单独的图像处理过程的情况下利用具有固定大小的单位单元的栅格获得数字变换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能够通过随机设定栅格的整体大小和/或栅格的各个单元的大小而获得数字变换信息。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还能够在数字信息变换之前首先对拍摄微细结构的图像执行用于赋予色调分离(Posterize)效果的图像处理并以执行色调分离之后的图像作为对象执行如图3a以及图3b的数字变换过程,从而获得电子指纹。色调分离处理是指为了使图像的数字变换更加容易而强化各个像素之间的明暗对比(contrast)值的过程,上述效果是众所周知的图像处理程序的公知功能。
图4a至图4e是对按照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对拍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各个步骤进行图示的示意图。
图4a是对微细结构进行拍摄的原始图像,图4b至图4e分别是执行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以及第4阶段的色调分离处理之后的图像。如图所示,因为在每次赋予色调分离效果时图像的微细结构所具有的明暗的不均匀性也将被逐渐强化,因此通过利用经过色调分离处理的图像执行数字变换,能够获得更加清晰地呈现出微细结构的特征的电子指纹。但是,这并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做出的限定,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能够不执行色调分离处理,而是直接通过对微细结构的原始图像进行数字变换而获得电子指纹。
在图3a至图4e中以由相互交叉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构成的画布为例对原材料的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过程进行了说明,但是一般的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地理解相同的原理同样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的其他原材料。
即,画布的微细结构中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相当于引起亮度值变化的因子,而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其设定了与微细结构对应的栅格300并获取单位单元301的亮度图案作为数字变换信息。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能够将如装裱用具的木纹、韩纸的介质(层压)状态、泥土或黏土的凝聚等可以在原材料中呈现出亮度值变化的任意其他要素利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纬线401以及经线402相同的方式设定与微细结构对应的栅格以及单位单元。因此,栅格300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如图3所示的栅格形态,能够根据原材料的组织结构设定不同形态的栅格。
此外,在原材料中引起亮度值变化的要素并不限定于可视光线。在如已经完成画作的画布、装裱用具或陶瓷类等可视光线难以透过的原材料,能够通过将X线或超声波渗透到原材料表面的一定深度而对原材料的微细结构进行拍摄。此时,在原材料中引起亮度值变化的要素,还能够是指诱发X线或超声波吸的收度差异的任意的组织结构。
重新参阅图1以及图2,由指纹提取部32生成包含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S13)。此外,由指纹提取部32生成与所生成的电子指纹对应的固有编号(S14)。固有编号是指对应于生成电子指纹的原材料100分配的任意数字和/或字符串,利用固有编号能够对原材料100的流通以及利用上述原材料100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或销售过程进行管理。
接下来,由指纹注册部34将通过指纹提取部32获取到的电子指纹以及固有编号注册到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中。例如,在对空白画布进行出库时,指纹注册部34能够将与相应的画布对应的电子指纹、固有编号、分类、销售日期、规格等注册到数据库340中。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电子指纹能够仅与原材料100中的一部分区域对应,也能够在将原材料100分割成多个区域之后将所分割的各个区域的电子指纹全部注册到数据库340中并借此对原材料100的全部区域的电子指纹进行注册。
在一实施例中,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中还存储有如为了获取电子指纹而从原材料100拍摄微细结构的位置以及大小、栅格300的大小和/或包含于栅格300中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大小等附加信息。为了确保只能够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进行解密,如上所述的附加信息能够通过特定的加密规则进行加密,从而从源头上杜绝没有电子指纹权限的第3者进行模仿。
例如,拍摄部31从原材料100的特定位置对特定大小的微细结构进行拍摄。例如,原材料100能够从将与原材料100的左上角向右间隔5cm并向下间隔5cm的位置作为左上角且长宽各为5cm的正方形拍摄微细结构。此时,指纹注册部34能够在对拍摄微细结构的位置以及微细结构的大小进行加密之后存储。借此,即使是第3者盗取了电子指纹,只要还没有掌握是在哪一个位置以多大的大小获取了微细结构就无法对真品的微细结构进行伪造。例如,如果在每次获取电子指纹时随机地变更微细结构的拍摄位置以及大小,即使是第3者盗取了电子指纹,也因为无法掌握是在原材料的哪一个部分以多大的大小获取了相应的电子指纹而无法制造出仿制品。
相同的原理同样适用于以与微细结构对应的方式生成的栅格300的整体大小以及包含于栅格300中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大小。即,栅格300的整体大小以及包含于栅格300中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大小同样能够作为与电子指纹相关的附加信息进行加密并存储到数据库340中。
在一实施例中,注册到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中的信息本身也能够被加密。此外,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能够由无法利用外部装置进行在线(on-line)连接的独立服务器构成,或分为可以利用外部装置进行在线连接的第1级服务器以及无法利用外部装置进行在线连接的第2级服务器实现,从而保护电子指纹信息免受如黑客入侵(hacking)等安全威胁。例如,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能够采用只能利用从通过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等直接连接接口连接的介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注册或修改的构成,从而从源头上杜绝通过网络的黑客入侵可能性。进而,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还能够在通过直接连接接口连接介质时自动地对相应的介质执行病毒(virus)或恶意软件(malware)检查等,从而杜绝对数据库进行恶意操作的可能性。
此外,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不仅能够对电子指纹以及固有编号进行注册,还能够将如图4a至图4e所示的微细结构的图像本身存储到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中。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日后执行伪造变造的辨别的过程中难以利用固有编号和/或电子指纹完成伪造变造的辨别或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时,也能够利用微细结构的图像执行伪造变造的辨别。利用所存储图像的伪造变造辨别过程能够按照公知的图像处理方法执行,为此,存储于数据库340中的图像能够是如图4e所示的已适用色调分离(posterize)效果的图像,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还包括通信部33。通信部33能够从使用者装置1接收与利用拍摄微细结构的原材料100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相关的作品信息(S15),而上述所接收到的作品信息能够在上述的步骤S16中与电子指纹以及固有编号一起存储到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中。作品信息能够包含与艺术作品相关的作家姓名、创作日期、明细、标题、材料、分类、销售日期、规格、简单说明以及出品细节等信息,但并不限定于此。
但是,当拍摄微细结构的原材料100是还没有进行绘画的空白画布时,能够首先仅将画布的电子指纹以及固有编号注册到数据库340中,而对利用相应的画布创作的作品信息进行注册的过程能够在日后执行。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画布在将其电子指纹以及固有编号注册到数据库340中之后以空白状态的产品出库,而作者在购买相应的画布进行绘画时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或完成作品之后的任意时间直接或通过代理企业将作品信息输入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中。例如,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作品信息还能够包括作者针对作品输入的创作动机或后记等信息。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能够从艺术作品之前的原材料流通阶段开始通过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对作品履历进行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还包括标签输出部35。标签输出部35用于输出记录有与电子指纹对应的信息的近场通信(NFC)标签(S17)。在本说明书中,近场通信(NFC)标签的输出既能够是指将近场通信(NFC)标签实际印刷到如薄膜等纸张类的过程,也能够是指为了利用使用者装置1或其他装置印刷近场通信(NFC)标签而生成需要记录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并进行传送的过程。
执行原材料100的电子指纹注册的使用者能够将记录有与电子指纹对应的信息的近场通信(NFC)标签固定于原材料100中。例如,使用者能够从画布中裁切出不会对产品造成损毁的位于木框等的内侧的一部分并在其内部封印近场通信(NFC)标签,或在画布的表面上粘贴近场通信(NFC)标签。此外,还能够在封印近场通信(NFC)标签的位置处刻印电子指纹的固有编号或封印标志等。除了画布之外,在装裱用具、韩纸、陶瓷等其他作品原材料中,也能够利用与其类似的方式对近场通信(NFC)标签进行固定。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固定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能够在购买空白画布进行作品创作的作家需要将作品信息注册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时,或在需要从目标艺术作品200中读取近场通信(NFC)标签并借此对作品的真伪与否进行辨别时使用。
记录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能够是与拍摄微细结构的原材料100相关的被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的数据库340能够对原材料100的整体区域的电子指纹全部进行注册,而近场通信(NFC)标签能够仅对与原材料100中的特定的一部分区域对应的电子指纹进行记录。借此,即使是第3者成功地对记录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进行解密而获取到电子指纹并制造出仿制品,只要从仿制品的整体区域获取电子指纹并将其与事先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整体区域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即可辨别出其属于仿制品。此外,记录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与结合图5a至图4e进行的上述说明相同,还能够包含变换成电子指纹的微细结构的图像。
此外,记录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还能够包含与作品相关的作家姓名、创作日期、明细、标题、材料、分类、销售日期、规格、简单说明、出品细节等作品信息。通过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将作品信息记录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中,不仅能够接祖与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执行对伪造变造的辨别,还能够在展示作品时供游客利用如自己的智能手机(smartphone)等装置获取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并借此对其作品信息进行确认。
进而,记录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中的信息还能够包含如从原材料100拍摄微细结构的位置以及大小、栅格300的大小和/或包含于栅格300中的各个单位单元301的大小等附加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原材料100将与电子指纹相关的固有编号记录到原材料100自身中。固有编号被记录到无法从原材料100中进行分离的位置,而且在利用原材料100的艺术作品流通时使得固有编号始终可见为宜。例如,在画布中能够将固有编号刻印到非棉布部分的画布木框中的特定位置。或者,也能够在画布的棉布部分由作家或其他人员利用油墨等记载固有编号。例如,画布的正面可供作家创作作品,而画布的背面可以记载固有编号。
此外,还能够通过在原材料100中的多个位置对固有编号进行刻印或记录而即使是在某一个位置上的固有编号发生损毁时也能够通过其他位置掌握固有编号。此外,当多个位置上的固有编号全部被损毁时,即使是在不执行利用固有编号的伪造变造辨别过程,也有足够的动机怀疑是某人因为恶意性目的而对固有编号进行了毁损,因此在多个位置刻印或记录固有编号为宜。
通过本实施例,即使是在利用原材料100的艺术作品流通的过程中被封印到原材料100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发生丢失或因为恶意性目的而被移除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被刻印或记录到原材料100自身的固有编号与数据库340中的信息进行对照并借此对伪造变造与否进行辨别。接下来,将对具体的伪造变造辨别过程进行说明。
图5是对适用一实施例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图示的顺序图。
参阅图1以及图5,适用需要对无法确定真品与否的目标艺术作品200的伪造变造与否进行辨别时的一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包括通信部33、指纹注册部34以及伪造变造辨别部36。
需要对目标艺术作品200的真伪与否进行辨别的使用者能够首先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原材料或固定于上述原材料的艺术作品200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信息(S21),接下来能够将所读取到的信息传送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的通信部33(S22)。例如,所读取的信息既能够是在使用者对刻印到目标艺术作品200的原材料中的固有编号进行确认之后所记入的信息,也能够是从固定于目标艺术作品200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进行读取的信息。
在对近场通信(NFC)标签进行读取时,使用者能够利用使用者装置4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信息并将所读取到的信息从使用者装置4传送到通信部33。但是上述仅为示例性内容,读取近场通信(NFC)标签的过程还能够利用配备于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中的读取装置(未图示)执行,此时通信部33能够通过上述读取装置接收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信息。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能够对步骤S21以及步骤S22进行省略。
伪造变造辨别部36将从艺术作品200的原材料或固定于原材料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信息与注册到指纹注册部34的数据库340中的信息进行比较S23。用于伪造变造辨别的鉴定,能够根据所比较的信息的类型分成多次执行。
作为第1次鉴定,伪造变造辨别部36能够将从艺术作品200的原材料或固定于原材料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信息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固有编号进行比较。例如,当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原材料或固定于原材料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固有编号没有被注册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的数据库340中时,可以判定目标艺术作品200是赝品的可能性较高。
在第1次鉴定的过程中,当近场通信(NFC)标签以及数据库中极路由作品信息时还能够进一步使用相应的信息。例如,通过将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固有编号以及作品信息与数据库340中的对应的信息进行比较,当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固有信息被注册到数据库340中但与其相关的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作品信息与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信息不同时,或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作品信息被注册到数据库340中但与其相关的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固有编号与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固有编号不同时,可以判定目标艺术作品200是赝品的可能性较高。
作为第2次鉴定,伪造变造辨别部36能够将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电子指纹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对电子指纹进行比较的过程包括对加密存储到数据库340中的微细结构的拍摄位置及大小、栅格的大小、栅格的各个单位单元的大小等进行解码并利用其对电子指纹进行比较的过程。当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电子指纹不同时,可以判定目标艺术作品200是赝品的可能性较高。
在一实施例中,当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电子指纹是分别从原材料的不同区域获取的多个电子指纹时,能够将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多个电子指纹分别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相同区域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当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多个电子指纹中的某一个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相同区域的电子指纹不同时,可以判定目标艺术作品200是赝品的可能性较高。
接下来,伪造变造辨别部36将上述比较结果作为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伪造变造与否相关的信息传送到使用者装置4中(S24)。借此,使用者装置4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轻易地对目标艺术作品200的伪造变造与否进行确认。
作为第2次鉴定结果的一部分,当如图4a至图4e所示的微细结构的图像被注册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以及数据库340中时,伪造变造辨别部36能够通过确认从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到的微细结构图像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微细结构图像的一致与否而对目标艺术作品200的伪造变造与否进行确认。图像一致与否的确认过程能够通过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执行,而为了便于执行上述处理,注册到近场通信(NFC)标签以及数据库340中的微细结构图像能够是经过色调分离(posterize)处理的图像。
此外,作为第3次鉴定,为了执行不依赖于近场通信(NFC)标签的电子指纹的追加鉴定,在一实施例中,电子指纹管理系统3还包括拍摄部31。拍摄部31对目标艺术作品200的微细结构进行拍摄(S25)。因为拍摄微细结构的过程能够与图2中所图示的实施例的微细结构拍摄步骤S11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伪造变造辨别部36能够将利用拍摄部31拍摄的微细结构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S26。比较过程能够包括将利用拍摄部31拍摄到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并将上述经过变换的电子指纹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电子指纹进行对照的过程。上述第3次鉴定以在目标艺术作品200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全部区域作为对象获取多个电子指纹的方式执行为宜,但并不限定于此。
与第3次鉴定相关的利用拍摄部31的拍摄过程以及将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的过程,能够利用作为与电子指纹相关的附加信息而注册到近场通信(NFC)标签或数据库340中的微细结构的拍摄位置及大小、栅格的大小和/或包含于栅格中的各个单位单元的大小等执行。例如,能够通过利用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原材料或近场通信(NFC)标签确认到的固有编号对数据库340进行查询而对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电子指纹相关的上述附加信息进行确认,接下来在目标艺术作品200的原材料中对与之前注册电子指纹时的相同位置进行拍摄并按照与之前相同的方法变换成电子指纹之后与注册到数据库340中的电子指纹进行对照,从而执行第3次鉴定。
与第1次以及第2次鉴定相同,伪造变造辨别部36能够将上述比较结果作为与目标艺术作品200的伪造变造与否相关的信息传送到使用者装置4中(S27)。
通过适用上述说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和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能够通过将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进行管理而轻易地确认使用对应原材料的艺术作品是否为真品而不是经过伪造或变造的仿制品,而且因为在电子指纹中对从艺术作品的原材料提取出微细结构的位置以及大小等相关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因此能够杜绝第3者通过模仿电子指纹而将赝品伪造成真品。通过按照上述的实施例适用电子指纹,能够利用大数据(big data)技术实现全方位的艺术作品注册及查询管理,而且能够避免已有知名作品陷入伪造争议,还能够帮助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摆脱被伪造的风险。
此外,适用上述说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方法或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利用计算机程序实现并被记录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记录有用于实现适用各个实施例的电子指纹管理方法或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的动作的程序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读取的数据的所有类型的记录装置。作为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实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型光盘存储器(CD-ROM)、磁盘、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等。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能够被分散到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并利用可供计算机以分散方式进行读取的代码执行。此外,具有本实施例所述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能够轻易地理解用于实现本实施例的功能性的程序、代码以及代码段(segment)。
在上述内容中介绍的本发明是参阅附图中所图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内容仅为示例性目的,具有相关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应理解能够对其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实施例的变形。但是,如上所述的变形应被解释为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做出定义。
产业可用性
各实施例涉及一种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具体来讲,各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将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微细结构变换成电子指纹并利用电子指纹对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进行防止或辨别的技术。

Claims (26)

1.一种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部,用于从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
指纹提取部,用于从所拍摄到的上述微细结构生成包含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以及,
指纹注册部;包括数据库,用于生成与上述电子指纹对应的固有编号并在将上述电子指纹与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数据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标签输出部,用于对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进行记录并输出用于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拍摄部通过照射可从上述原材料的表面渗透到上述原材料的预先设定的深度的X线、超声波或预先设定的亮度以上的光线而对上述微细结构进行拍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包括由各自具有亮度值的多个单位单元构成的栅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库用于存储对上述微细结构的拍摄位置及大小、上述栅格的大小或上述栅格的各个单位单元大小中的一个以上进行加密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部,用于从使用者装置接收与上述艺术作品相关的作品信息;
其中,上述指纹注册部在将上述作品信息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数据库中。
7.一种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电子指纹管理系统从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的步骤;
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从所拍摄到的上述微细结构生成包含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的步骤;
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生成与上述电子指纹对应的固有编号的步骤;以及,
在将上述电子指纹与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对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进行记录并输出用于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拍摄微细结构的步骤,包括通过照射可从上述原材料的表面渗透到上述原材料的预先设定的深度的X线、超声波或预先设定的亮度以上的光线而对上述微细结构进行拍摄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包括由各自具有亮度值的多个单位单元构成的栅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注册到数据库中的步骤,包括将对上述微细结构的拍摄位置及大小、上述栅格的大小或上述栅格的各个单位单元大小中的一个以上进行加密的信息存储到上述数据库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从使用者装置接收与上述艺术作品相关的作品信息的步骤;以及,
由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在将上述作品信息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注册到上述数据库中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存储于介质中,通过与硬件结合而执行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2中的某一项所述的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方法。
14.一种艺术作品伪造变造防止用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注册部,包括在将包含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之一部分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与上述电子指纹的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进行存储的数据库;
通信部,用于接收从在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或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信息;以及,
伪造变造辨别部,用于将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
其中,上述通信部将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的比较结果作为表示上述目标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与否的信息传送到使用者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从上述原材料读取的固有编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固有编号或电子指纹中的一个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库中还存储有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的作品信息,
上述通信部所接收到的信息还包括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
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作品信息进行比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电子指纹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拍摄部,从在上述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
其中,上述伪造变造辨别部将上述拍摄部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
20.一种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电子指纹管理系统接收从在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或固定于上述原材料中的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信息的步骤;
将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在将包含已经或计划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之一部分微细结构的数字变换信息的电子指纹与上述电子指纹的固有编号相互关联之后进行存储的上述电子指纹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的步骤;以及,
将上述比较步骤中的结果作为表示上述目标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与否的信息传送到使用者装置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从上述原材料读取的固有编号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固有编号或电子指纹中的一个以上的步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库中还存储有与上述电子指纹以及上述固有编号相互关联的作品信息,
上述接收步骤,还包括:接收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的步骤;
上述比较步骤,包括: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作品信息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作品信息进行比较的步骤。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比较步骤,包括:将从上述近场通信(NFC)标签读取的电子指纹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的步骤。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比较步骤,还包括:
从在上述目标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一部分拍摄微细结构的步骤;以及,
将所拍摄到的微细结构与存储于上述数据库中的电子指纹进行比较的步骤。
26.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存储于介质中,通过与硬件结合而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25中的某一项所述的艺术作品的伪造变造辨别方法。
CN201880030380.XA 2017-03-07 2018-03-02 防止艺术作品伪造变造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603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28837A KR101905416B1 (ko) 2017-03-07 2017-03-07 예술작품 위변조 방지를 위한 전자지문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예술작품의 위변조 판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KR10-2017-0028837 2017-03-07
PCT/KR2018/002515 WO2018164416A1 (ko) 2017-03-07 2018-03-02 예술작품 위변조 방지를 위한 전자지문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예술작품의 위변조 판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3561A true CN110603561A (zh) 2019-12-20
CN110603561B CN110603561B (zh) 2023-11-03

Family

ID=6344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0380.XA Active CN110603561B (zh) 2017-03-07 2018-03-02 防止艺术作品伪造变造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47171A1 (zh)
KR (1) KR101905416B1 (zh)
CN (1) CN110603561B (zh)
WO (1) WO20181644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5878A (zh) * 2018-12-24 2019-04-16 山东环渤海艺术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画保真鉴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01289A (ko) * 2009-03-09 2010-09-17 최용호 미술품의 등기 방법과 그 시스템 및 미술품의 등기 모듈
KR20130141403A (ko) * 2013-08-14 2013-12-26 (주) 지에스이 미술품의 특성을 이용한 미술품 감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60123752A (ko) * 2015-04-17 2016-10-26 대한민국(관리부서: 행정자치부 국립과학수사연구원장) 스마트폰 화면 캡쳐 이미지 인증 기능을 가지는 스마트폰 및 스마트폰 화면 캡쳐 이미지 인증 방법
KR20160147533A (ko) * 2015-06-15 2016-12-23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광학적 특성 분석을 이용한 미술품의 진위감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41757A1 (de) * 2009-05-20 2010-12-09 Werner Scholze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kunftsnachweis und Urheberschaft von Bilder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01289A (ko) * 2009-03-09 2010-09-17 최용호 미술품의 등기 방법과 그 시스템 및 미술품의 등기 모듈
KR20130141403A (ko) * 2013-08-14 2013-12-26 (주) 지에스이 미술품의 특성을 이용한 미술품 감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60123752A (ko) * 2015-04-17 2016-10-26 대한민국(관리부서: 행정자치부 국립과학수사연구원장) 스마트폰 화면 캡쳐 이미지 인증 기능을 가지는 스마트폰 및 스마트폰 화면 캡쳐 이미지 인증 방법
KR20160147533A (ko) * 2015-06-15 2016-12-23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광학적 특성 분석을 이용한 미술품의 진위감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05416B1 (ko) 2018-10-08
US20200247171A1 (en) 2020-08-06
WO2018164416A1 (ko) 2018-09-13
KR20180102344A (ko) 2018-09-17
CN110603561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93772A1 (en) Storing anonymized identifiers instead of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CN103390187B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并具有校验功能的包装盒及其实现方法
CN1259634C (zh) 一种基于物质特性的加密防伪方法
CN102955930B (zh) 一种利用物质自身物理特征识别的防伪方法和系统
CN106682912A (zh) 3d结构的认证方法
US20160259306A1 (en) System to authenticate 3d printed objects
US11430234B2 (en) Method of authentication using surface paper texture
CN1635533A (zh) 数字印章系统
CN105117918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方法
CN105793059B (zh) 用于光学验证的对象标识和用于生成所述对象标识的方法
US8798355B2 (en) Authenticity determination support device, authenticity determination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authenticity determination support method
TW201705043A (zh) 利用識別用代碼圖形確認客體真偽與否的方法及執行該方法的裝置
CN102982606B (zh) 一种利用物理特征识别的防伪方法和系统
US20150076219A1 (en) Tactile anti-forgery method using random emboss
CN104239928B (zh) 一种防伪印刷品以及对应的防伪方法
CN102831530A (zh) 一种基于二维图形编码防伪的方法、标签及标签制作方法
CN110603561B (zh) 防止艺术作品伪造变造的电子指纹管理系统及方法
KR100879961B1 (ko) 이미지 퍼즐형 키코드와, 이를 이용한 정보 보안시스템 및그 방법
CN109409466B (zh) 动态防伪物理签章的生成核查方法及系统
CN102096774A (zh) 一种公文的加密方法、验证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58695A (zh) 基于指纹特征的印刷证件防伪方法
US20150310271A1 (en) Security improvements for tickets
KR102027455B1 (ko) 예술작품 위변조 방지를 위한 전자지문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예술작품의 위변조 판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9447593B (zh) 动态防伪物理签章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9313701A (zh) 用于生成对象的真实性的度量的方法、成像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