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1781A -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1781A
CN110601781A CN201910691923.9A CN201910691923A CN110601781A CN 110601781 A CN110601781 A CN 110601781A CN 201910691923 A CN201910691923 A CN 201910691923A CN 110601781 A CN110601781 A CN 110601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virtual
channel model
model
elli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19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浩
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6919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1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1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1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04B17/3912Simulation models, e.g. distribution of spectral power density or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for a given geographic reg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初始虚拟散射信道模型,并定义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模型参数;(2)信号经历奇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计算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模型参数;(3)信号经历偶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计算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模型参数;(4)给出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的散射体分布密度函数表达式;(5)推导本发明的信道模型在不同收发端运动方向下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本发明能够准确的描述5G车载移动通信环境,为5G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测量、建模与估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设计分析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道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 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虽然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4G通信网络中仍 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未被攻克,比如频谱危机以及高能耗的问题。5G 通信网络与过去的4G通信网络相比,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容量、频谱 利用率、能量效率、移动性和数据速率等等。为了满足5G通信的需求, 研究分析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发射端(Mobile Transmitter,MT) 与移动接收端(Mobile Receiver,MR)之间的无线信道环境显得尤为 重要。
在多径信道中,发射角度(Angle of Departure,AoD)和接收角 度(Angle ofArrival,AoA)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能够准确地用来分 析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很多研究团队针对 移动通信环境提出了多种几何信道模型。然而,当前文献主要假设发 射端发出的信号经过单次反射到达接收端,而对于信号经过多次反 射到达接收端的情况并没有进行分析。因此,要想描述城市街道移动 通信环境,需要提出一种虚拟散射信道模型来描述多次传输路径的 情况。针对上述技术难点,M.Marques和M.Correia提出了有效街道 宽度的概念。后来,M.Ghoraishi提出了一种虚拟的几何散射信道模 型,其中将两次以及三次反射下的传输路径等效为单次反射下的传 输路径。与此同时,通过在Tokyo以及Yokohama进行了实验测量,M. Ghoraishi提出了一种极化情况下的信道模型。M.Patzold提出了宽 带MIMO多天线几何信道模型,但是没有分析MT和MR的相对运动速度和方向对于信道传输特性的影响;同时,M.Patzold提出的信道模型 仍然集中描述信号经过单次反射到达接收端的情况。N.Avazov针对 城市街道宏小区无线通信环境,提出了一种经典的椭圆信道模型, 其中主要考虑到直达路径(Line-of-Sight,LoS)以及单次反射路径的情况,但并没有分析多次反射路径对于传输特性的影响。G.R. MacCartney通过在城市街道环境中进行了实验测量,指出路径损耗 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5G通信环境。C.X.Wang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载 几何信道模型,其中采用双环模型描述MT与MR附近运动的车辆分布,采用椭圆模型描述路边静止的建筑物分布;与此同时,作者描述的 传输信号经过LoS、单次反射以及两次反射到达MR。针对60GHz城市 街道移动通信环境,M.E.Rasekh提出了一种街道峡谷近似几何信道 模型。M.E.Rasekh提出了采用一种非确定性几何信道模型来描述车载通信环境,但只考虑传输信号经过单次以及两次反射到达接收端 的情况,并不能有效地描述实际的移动通信环境中信号经过多次反 射的情况。此外,结合以上论述可以发现,过去信道模型对于传输特 性的分析仍停留在时域分析的阶段,并没有研究车载移动通信环境 中MR的运动对于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虚拟散射几何信道模型,其中主要采用椭圆 模型描述无线信道中的路边建筑物的分布。基于此,在提出的虚拟散 射信道模型中,我们将信号经过多次反射到达接收端的情况等效为 单次反射的情况。研究表明,提出的信道模型能够描述奇数次反射下 的传输路径和偶数次反射下的传输路径的移动通信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 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来解决车载移动通信环境中MR的运动 对于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城市街道 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具体 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用于5G通信的初始虚拟散射信道模型,并定义虚拟 散射信道模型的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多径信道模型参数, 其中,移动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分别通过设置有MT和MR根线 型全向天线组成天线阵元,所述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椭圆外围即 为散射体;
(2)当信号经历奇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计算 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
(3)当信号经历偶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计算 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
(4)根据步骤(2)和(3)分别计算出的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 型的各模型参数,定义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的散射体分布密度函 数为:
其中Ax和Ay分别表示信号在x轴与y轴上的损耗系数,而Cxy是信 道常数,所述散射体分布密度函数经过雅克比坐标转换,得出移动发 射端MT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的AoD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可以 表示为:
同样的,移动接收端MR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的AoA联合概 率密度函数可以求解为:
引入阈值角度参数θt1和θt2t1≤θt2),θt1和θt2分别表示为:
并根据移动发送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 长度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分别计算移动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端 接收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分布;
(5)基于步骤(4)得到的移动接收端MR的AoA的概率密度函 数,推导本发明的信道模型在不同收发端运动方向下的多普勒功率 谱分布,当MR朝着MT的方向运动时,φv=0,移动接收端MR的多普 勒功率谱分布函数表示为:
当接收端垂直于LoS运动时,φv=π/2,移动接收端MR的多普勒 功率谱分布函数表示为:
(6)通过步骤(2)-(5)计算出的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 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虚拟几何信道模型内的移动发送端MT的AoD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移动接收端MR的AoA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以及虚 拟几何信道模型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来对步骤(1)构建的初始虚拟几何信道模型的特性进行描述,将初始虚拟几何信道模型具体化,从 而实现虚拟几何信道的建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 的多径信道模型参数包括: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距离为 D、椭圆模型的实轴和虚轴的长度分别为a和b、移动发射端MT和移 动接收端MR的天线阵元的间距分别为δT和δR、天线主瓣宽度α、移动发射端天线和移动接收端天线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ψT和ψR、MT和MR 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表示为θ、移动发射端MT发出的信号与散射体 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b、移动接收端MR接收到的信号与散射体的连 线与x轴的夹角表示为θm、移动发送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到散射边 界的几何距离分别为rb和rm、MT端天线的发射角度表示为MR的运 动方向表示为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计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 模型参数的方法为:若移动发射端MR和移动接收端MT均在椭圆虚拟 散射信道模型的焦点连线上,此时θ=0,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 端MT的连接线与路边的水平街道平行,定义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 射端MT的连接线为x轴,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焦距比移动 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端MT之间的距离要长,信号经历奇数次反射路 径时的函数关系式为此时,椭圆虚 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实轴与虚轴分别求解为:
b=(n-1)W+W0
其中W0表示移动发射端MT到街道上边界的距离,2c表示虚拟椭 圆信道模型的焦距,W表示街道上边界到街道下边界之间的距离;
移动发射端MT与移动接收端MR到散射边界的距离表示为:
假设在移动发射端MT设置有定向天线,其主瓣夹角是[-ψ12],则 椭圆散射区域呈现非规则的几何形状,其中定向天线到边界的长度 可以表示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计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 模型参数的方法为:定义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实轴位于x'轴上, 通过坐标转换,将(x,y)转变为:
其中参数表示为:
当信号在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经历偶数次反射时,椭圆的 实轴表示为
b=nW-W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计算移动发送端MT发送信号在水平 面上的概率密度的具体分布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计算移动接收端MR接收信号在水平 面上的概率密度的具体分布如下:
A、当0≤θm≤θt2时,
其中rm1m)表示MS-P的长度,可以表示为:
rm1m)=Dsinψ1csc(ψ1m);
B、当θt2≤θm≤2π-θt1时,
d(d表示积分)
其中rm2m)表示MR到椭圆散射边界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C、当2π-θt1≤θm≤2π时,
其中rm3m)表示散射边界的散射体到达MR处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rm3m)=Dsinψ2csc(ψ2m)。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 法能够准确的描述5G车载移动通信环境,为5G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测 量、建模与估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设计分析基础,具有非常重 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 何信道建立方法所使用的虚拟散射信道模型。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的奇数次反射路径示 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奇数次反射路径下的几何 角度与路径长度。
图4为本发明的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偶数次反射下的传输路径 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偶数次反射路径下的几何 角度与路径长度。
图6为本发明的发射端天线主瓣夹角α对MT端接收信号在水平 面上的概率密度分布。
图7为本发明的发射端天线主瓣夹角α和路径反射次数n对MR端 接收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分布。
图8为本发明的道路宽度和路径反射次数n对MR端接收信号在水 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分布。
图9为本发明的虚拟信道模型中的不同发射端天线主瓣夹角α和 MR运动方向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
图10为本发明的虚拟信道模型中的不同MT/MR间距和不同路径 反射次数下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 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用于5G通信的初始虚拟散射信道模型,如图1所示, 并定义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多径信 道模型参数,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多径信道模型参数包 括: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距离为D、椭圆模型的实轴和 虚轴的长度分别为a和b、移动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的天线阵 元的间距分别为δT和δR、天线主瓣宽度α、移动发射端天线和移动接 收端天线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ψT和ψR、MT和MR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 表示为θ、移动发射端MT发出的信号与散射体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b、移动接收端MR接收到的信号与散射体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表示为 θm、移动发送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到散射边界的几何距离分别为rb和rm、MT端天线的发射角度表示为MR的运动方向表示为φ。移动 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分别通过设置有MT和MR根线型全向天线 组成天线阵元,所述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椭圆外围即为散射体;
(2)当信号经历奇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计算 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如图2和3所示,计算出椭 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的方法为:若移动发射端MR和移 动接收端MT均在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焦点连线上,此时θ=0, 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端MT的连接线与路边的水平街道平行,定 义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端MT的连接线为x轴,得出椭圆虚拟散 射信道模型的焦距比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端MT之间的距离要长, 信号经历奇数次反射路径时的函数关系式为此时,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实 轴与虚轴分别求解为:
b=(n-1)W+W0
其中W0表示移动发射端MT到街道上边界的距离,2c表示虚拟椭 圆信道模型的焦距,W表示街道上边界到街道下边界之间的距离;
移动发射端MT与移动接收端MR到散射边界的距离表示为:
假设在移动发射端MT设置有定向天线,其主瓣夹角是[-ψ12],则 椭圆散射区域呈现非规则的几何形状,其中定向天线到边界的长度 可以表示为:
(3)当信号经历偶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如图4和 5所示,计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计算出椭圆 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的方法为:定义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 型的实轴位于x'轴上,通过坐标转换,将(x,y)转变为:
其中参数表示为:
当信号在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经历偶数次反射时,椭圆的 实轴表示为
b=nW-W0
(4)根据步骤(2)和(3)分别计算出的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 型的各模型参数,定义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的散射体分布密度函 数为:
其中Ax和Ay分别表示信号在x轴与y轴上的损耗系数,而Cxy是信 道常数,所述散射体分布密度函数经过雅克比坐标转换,得出移动发 射端MT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的AoD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可以 表示为:
同样的,移动接收端MR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的AoA联合概 率密度函数可以求解为:
引入阈值角度参数θt1和θt2t1≤θt2),θt1和θt2分别表示为:
并根据移动发送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分别计算移动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端接收 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分布。
其中,计算移动发送端MT发送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的具 体分布为:
计算移动接收端MR接收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的具体分布 如下:
A、当0≤θm≤θt2时,
其中rm1m)表示MS-P的长度,可以表示为:
rm1m)=Dsinψ1csc(ψ1m);
B、当θt2≤θm≤2π-θt1时,
d(d表示积分)
其中rm2m)表示MR到椭圆散射边界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C、当2π-θt1≤θm≤2π时,
其中rm3m)表示散射边界的散射体到达MR处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rm3m)=Dsinψ2csc(ψ2m)。
(5)基于步骤(4)得到的移动接收端MR的AoA的概率密度函 数,推导本发明的信道模型在不同收发端运动方向下的多普勒功率 谱分布,当MR朝着MT的方向运动时,φv=0,移动接收端MR的多普 勒功率谱分布函数表示为:
当接收端垂直于LoS运动时,φv=π/2,移动接收端MR的多普勒 功率谱分布函数表示为:
(6)通过步骤(2)-(5)计算出的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 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虚拟几何信道模型内的移动发送端MT的AoD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移动接收端MR的AoA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以及虚 拟几何信道模型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来对步骤(1)构建的初始虚拟几何信道模型的特性进行描述,将初始虚拟几何信道模型具体化,从 而实现虚拟几何信道的建立。
本发明将上述步骤建立的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的虚拟几何信道 加入仿真软件matlab内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分析如下:
本发明的天线主瓣宽度α和道路宽度W对于MT端发射信号在水 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分布如图6所以,从图中可得,伴随街道宽度W不 断减小,AoD的概率密度会逐渐减小、AoD的边缘概率密度在区间 0≤θb≤ψ2会不断地减小。
本发明的发射端MT发射出的信号的反射次数定义为n,天线主 瓣宽度α和信号的反射次数n对于MR端发射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如图 7所示,从图中可得,由于上下主瓣夹角取值不相同,使得AoA概率 密度分布伴随坐标的原点左右不对称;同时,当θm≤-θt1和θm≤θt2时,AoD 概率密度分布会出现拐点。且当天线主瓣夹角ψ12逐渐减小时,散 射区域中的散射体数目会不断减小,因此AoA概率密度函数会在 -θt1≤θm≤θt2区域中逐步减小;而在θt2≤θm≤π和-π≤θm≤θt2中趋于相同。
本发明的信号的反射次数n对于MR端接收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 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得,AoA的概率密度分布在区间0≤θm≤θt2上首 先减小然后增大到一个固定值点,最后在θt2≤θm≤π中逐步减小;在区 间-π≤θm≤0上可以看到相同的变化趋势。另外,当街道的宽 度固定时(W=60m),多种情况下的AoA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在0≤θm≤θt2上会趋于相同,当接收信号的角度在区间θt2≤θm≤π中时,AoA的概率 密度伴随路径反射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不同MT/MR运动方向和天线主瓣夹角对多普勒功率谱分布的影响 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得,当MR朝着MT的方向运动时,多普勒功率谱 会不断增加,且当MT定向天线的主瓣夹角ψ1和ψ2增加时,多普勒功率 谱分布也会不断地增加。而当MT/MR设置有全向天线时,多普勒功率 谱分布与传统的U型多普勒分布是不同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关于频 率零点位置不对称,并且在左右都会存在一个拐点。
信号的反射次数n对多普勒功率谱分布的影响如图10所示,从图 中可得,当MR垂直于LoS运动时,多普勒功率谱分布主要集中在频率 零点附近;同时,多普勒功率谱分布伴随频率零点左右不对称;随着 MT和MR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或者信号反射次数的不断增加,多普 勒功率谱分布也会不断地增加。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 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 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 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 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Claims (6)

1.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用于5G通信的初始虚拟散射信道模型,并定义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多径信道模型参数,其中,移动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分别通过设置有MT和MR根线型全向天线组成天线阵元,所述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椭圆外围即为散射体;
(2)当信号经历奇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计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
(3)当信号经历偶数次反射路径到达移动接收端MR时,计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
(4)根据步骤(2)和(3)分别计算出的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定义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的散射体分布密度函数为:
其中Ax和Ay分别表示信号在x轴与y轴上的损耗系数,而Cxy是信道常数,所述散射体分布密度函数经过雅克比坐标转换,得出移动发射端MT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的AoD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同样的,移动接收端MR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的AoA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可以求解为:
引入阈值角度参数θt1和θt2t1≤θt2),θt1和θt2分别表示为:
并根据移动发送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关于发射角度和发射路径长度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分别计算移动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端接收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分布;
(5)基于步骤(4)得到的移动接收端MR的AoA的概率密度函数,推导虚拟信道模型在不同收发端运动方向下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当MR朝着MT的方向运动时,φv=0,移动接收端MR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函数表示为:
当接收端垂直于LoS运动时,φv=π/2,移动接收端MR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函数表示为:
(6)通过步骤(2)-(5)计算出的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移动发送端MT的AoD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移动接收端MR的AoA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以及虚拟几何信道模型的多普勒功率谱分布来对步骤(1)构建的初始虚拟几何信道模型的特性进行描述,将初始虚拟几何信道模型具体化,从而实现虚拟几何信道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多径信道模型参数包括:移动发射端MT到移动接收端MR的距离为D、椭圆模型的实轴和虚轴的长度分别为a和b、移动发射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的天线阵元的间距分别为δT和δR、天线主瓣宽度α、移动发射端天线和移动接收端天线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ψT和ψR、MT和MR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表示为θ、移动发射端MT发出的信号与散射体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b、移动接收端MR接收到的信号与散射体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表示为θm、移动发送端MT和移动接收端MR到散射边界的几何距离分别为rb和rm、MT端天线的发射角度表示为MR的运动方向表示为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计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的方法为:若移动发射端MR和移动接收端MT均在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焦点连线上,此时θ=0,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端MT的连接线与路边的水平街道平行,定义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端MT的连接线为x轴,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焦距比移动接收端MR与移动发射端MT之间的距离要长,信号经历奇数次反射路径时的函数关系式为此时,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实轴与虚轴分别求解为:
b=(n-1)W+W0
其中W0表示移动发射端MT到街道上边界的距离,2c表示虚拟椭圆信道模型的焦距,W表示街道上边界到街道下边界之间的距离;
移动发射端MT与移动接收端MR到散射边界的距离表示为:
假设在移动发射端MT设置有定向天线,其主瓣夹角是[-ψ12],则椭圆散射区域呈现非规则的几何形状,其中定向天线到边界的长度可以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计算出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各模型参数的方法为:定义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的实轴位于x'轴上,通过坐标转换,将(x,y)转变为:
其中参数表示为:
当信号在椭圆虚拟散射信道模型中经历偶数次反射时,椭圆的实轴表示为
b=nW-W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计算移动发送端MT发送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的具体分布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计算移动接收端MR接收信号在水平面上的概率密度的具体分布如下:
A、当0≤θm≤θt2时,
其中rm1m)表示MS-P的长度,可以表示为:
rm1m)=Dsinψ1csc(ψ1m);
B、当θt2≤θm≤2π-θt1时,
其中rm2m)表示MR到椭圆散射边界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C、当2π-θt1≤θm≤2π时,
其中rm3m)表示散射边界的散射体到达MR处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rm3m)=Dsinψ2csc(ψ2m)。
CN201910691923.9A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Pending CN110601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1923.9A CN110601781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1923.9A CN110601781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1781A true CN110601781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5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1923.9A Pending CN110601781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17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5045A (zh) * 2021-06-11 2021-08-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建筑物内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21720A (zh) * 2021-10-22 2022-03-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飞行模拟平台的非平稳信道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594A (zh) * 2017-08-08 2017-11-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mimo车载通信系统及其性能评估方法
CN107835514A (zh) * 2017-08-31 2018-03-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宿主业务场景下无线网络资源匹配的建模方法
CN109639378A (zh) * 2019-01-29 2019-04-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矩形隧道无线传播信道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594A (zh) * 2017-08-08 2017-11-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mimo车载通信系统及其性能评估方法
CN107835514A (zh) * 2017-08-31 2018-03-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宿主业务场景下无线网络资源匹配的建模方法
CN109639378A (zh) * 2019-01-29 2019-04-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矩形隧道无线传播信道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O JIANG等: "Analysis of Geometric Multibounced Virtual Scattering Channel Model for Dense Urban Street Environ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周杰等: "Von Mises分布下椭圆散射信道建模",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5045A (zh) * 2021-06-11 2021-08-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建筑物内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55045B (zh) * 2021-06-11 2023-02-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建筑物内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21720A (zh) * 2021-10-22 2022-03-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飞行模拟平台的非平稳信道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CN114221720B (zh) * 2021-10-22 2023-07-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飞行模拟平台的非平稳信道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7456B (zh) 基于三维空间域多天线mimo统计信道的建模方法
CN111246491B (zh)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太赫兹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01325807B (zh) 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12039567B (zh) 一种多智能反射面系统的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CN103716264B (zh) 基于非对称空间结构和非均匀散射体的统计信道计算方法
CN101789812B (zh) 基于双极化天线的lte mimo通信传播信道建模方法
CN112738764B (zh) 一种基于车辆运动轨迹认知的宽带毫米波波束追踪方法
CN107332594B (zh) 一种mimo车载通信系统及其性能评估方法
CN108540248B (zh) 海上无线通信动态多径信道模型及构建方法
CN109407055A (zh) 基于多径利用的波束形成方法
CN110601781A (zh) 一种城市街道环境下用于5g通信的虚拟几何信道建立方法
CN110417498A (zh) 一种用于三维空间的虚拟宽带几何信道的建立方法
CN112737653B (zh) 一种利用球面波模型的非均匀天线阵列系统设计方法
CN110212955B (zh) 一种基于射线的3d 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
CN113949474A (zh) 基于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无人机几何模型建立方法
CN101170336A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基于全波分析的信道相关性估计方法
CN116015503B (zh) 一种考虑聚合干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可重构智能表面选择方法
Thazeen et al. An efficient reconfigurable optimal source detection and beam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signal subspace factorization
CN101330304B (zh) 一种智能天线系统中计算到达方向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38299B (zh)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对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通信系统进行信道估计的方法
CN114051251B (zh) 基于在智能反射面的辅助下来实现基站的动态开关方法
Hu et al. Mm-wave 60 GHz channel fading effects analysis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CN107359909A (zh) 一种类波导巷道传播环境中的自适应稀疏阵列天线模块及阵结构设计方法
CN112637899B (zh) 对抗无线通信多径衰落与多普勒效应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58581A (zh) 一种多径环境下的到来角估计算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