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8531A -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8531A
CN110598531A CN201910696819.9A CN201910696819A CN110598531A CN 110598531 A CN110598531 A CN 110598531A CN 201910696819 A CN201910696819 A CN 201910696819A CN 110598531 A CN110598531 A CN 110598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seal
facial image
mobile terminal
fa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68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坤
许燕梅
许斌
栾叶敏
赵霖琳
邱永华
孔繁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Kunming Electronic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Kunming Electronic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Kunming Electronic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Kunming Electronic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68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8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8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8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可满足多种终端使用的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中的特征数据库中;(2)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3)所述服务器将收到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4)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用户的电子印章信息。本发明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印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办公模式逐渐向信息化办公模式转变,纸质文书的流转形式也随之向电子文书的流转形式转变;电子签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签名技术可以保证文件不可篡改,但电子签名技术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而且使用起来并不直观,也不符合一般的使用习惯和体验,于是逐渐产生了电子印章技术。
电子公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使用场景上的限制,目前在PC端的使用比较成熟,将电子印章插到PC的USB端口上,即可使用。但如出差时也需随身携带,容易丢失。日益流行的在手机、平板上办公,因为系统和接口的限制,在手机、平板上无法使用电子印章,使电子印章的使用受到制约,使用的体验及办公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提高办公效率的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中的特征数据库中;
(2)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3)所述服务器将收到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
(4)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用户的电子印章信息。
具体的是,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如下:
采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将提取出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的特征数据库中。
具体的是,所述预处理包括: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的是,所述步骤(2)中人脸图像特征采集包括如下内容:
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记录所述人脸图像的采集时间,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
具体的是,所述步骤(2)中人脸图像特征的发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具体的是,所述步骤(3)的具体方法如下:
服务器将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计算出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值;
当某个相似度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当某个相似度值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
具体的是,所述步骤(4)的具体方法如下: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则所述服务器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则所述服务器不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中的特征数据库中,将收到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用户的电子印章使用结果;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和终端信息传输模块;
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记录所述人脸图像的采集时间,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
所述终端信息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包括人脸图像特征预存模块、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匹配处理模块和电子印章记录模块;
所述人脸图像特征预存模块用于采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将提取出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的特征数据库中;
所述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用千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过来的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传输给相似度值计算模块;
所述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将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计算出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值;
当某个相似度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当某个相似度值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
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用于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则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则不录入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所述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当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不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利用带有摄像头和网络功能的手机等智能终端,通过设置基于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的人脸识别系统,个人在智能终端上就能完成电子印章的使用记录,而与随身携带的电子钥匙设备相比,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办公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服务器1,移动终端2,人脸图像特征预存模块11,匹配处理模块12,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13,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14,终端信息传输模块21,人脸图像采集模块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处理步骤:
(1)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中的特征数据库中。
采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将提取出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的特征数据库中。
上述人脸图像的质量评价方法可选用人脸的对称性判断姿态,估计光照均匀度常用评价方法;所述预处理可以包括: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中的至少一项;上述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可选用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的常用算法,如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算法和LDA(Linear DiscriminantAnalysis,线性鉴别分析)算法。
(2)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优选利用摄像头连续采集图像,当在某一帧图像中检测到人脸时,截取出人脸图像,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对该张人脸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若质量评价结果较差,则重新采集,直到获得较高质量的人脸图像。
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上述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3)所述服务器将收到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
服务器将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计算出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值。
上述相似度值可以采用欧式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出。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用n维向量(x1,x2,...,xn)来表示,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用n维向量(y1,y2,...,yn)来表示。
则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欧氏距离之间的计算公式为:d=√(∑▒〖(x_n-y_n)〗^2)。
上述欧氏距离d也就是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相似度值的计算方法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相似度值的计算方法如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4)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用户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结果。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则所述服务器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该电子印章使用记录中包括用户的身份和人脸图像的采集时间信息。然后,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则所述服务器不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通过的通知信息,该通知消息中可以携带电子印章使用不通过的具体原因:比如,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值不够。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移动终端2和服务器1。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中的特征数据库中,将收到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用户的电子印章使用结果。
所述移动终端2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22和终端信息传输模块21;
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22用于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
所述终端信息传输模块21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1包括人脸图像特征预存模块11、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14、匹配处理模块12和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13;
所述人脸图像特征预存模块11用于采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将提取出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的特征数据库中;
所述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14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过来的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传输给相似度值计算模块;
所述匹配处理模块12用于将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计算出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值;
当某个相似度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当某个相似度值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
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13用于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则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则不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通过的通知信息。
所述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当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不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通过的通知信息。
本发明系统使用方式的具体过程与前述方法实施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带有摄像头和网络功能的手机等智能终端,此类智能终端已经非常普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基于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的人脸识别系统,个人在智能终端上就能完成电子印章的使用记录,而与随身携带的电子钥匙设备相比,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办公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本发明实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电子印章的依据,保证了电子印章使用记录的真实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中的特征数据库中;
(2)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3)所述服务器将收到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
(4)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用户的电子印章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如下:
采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将提取出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的特征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中的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人脸图像特征采集包括如下内容:
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记录所述人脸图像的采集时间,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人脸图像特征的发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方法如下:
服务器将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计算出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值;
当某个相似度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当某个相似度值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方法如下: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则所述服务器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则所述服务器不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8.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中的特征数据库中,将收到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用户的电子印章使用结果;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和终端信息传输模块;
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记录所述人脸图像的采集时间,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
所述终端信息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包括人脸图像特征预存模块、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匹配处理模块和电子印章记录模块;
所述人脸图像特征预存模块用于采集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评价通过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设定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脸图像特征,将提取出的人脸图像特征存入服务器的特征数据库中;
所述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用千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过来的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将所述人脸图像特征、传输给相似度值计算模块;
所述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将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计算出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值;
当某个相似度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当某个相似度值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
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用于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通过,则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
当所述人脸图像特征匹配结果为匹配不通过,则不录入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所述服务器信息传输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记录录入成功信息;当所述电子印章使用记录模块不录入所述用户当天的电子印章使用记录,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电子印章使用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CN201910696819.9A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0598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6819.9A CN110598531A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6819.9A CN110598531A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8531A true CN110598531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5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6819.9A Pending CN110598531A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85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0693A (zh) * 2023-02-15 2023-03-21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印章视频交互式安全审批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15382A1 (en) * 1999-08-21 2001-03-01 Kent Ridge Digital Labs Legitimacy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 and a printed copy thereof
CN205644553U (zh) * 2016-05-06 2016-10-12 重庆猫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签章装置
CN106503655A (zh) * 2016-10-24 2017-03-1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电子签名方法和验签方法
CN107527215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合同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9194654A (zh) * 2018-09-06 2019-01-11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证件链技术的电子公章管控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15382A1 (en) * 1999-08-21 2001-03-01 Kent Ridge Digital Labs Legitimacy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 and a printed copy thereof
CN205644553U (zh) * 2016-05-06 2016-10-12 重庆猫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签章装置
CN106503655A (zh) * 2016-10-24 2017-03-1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电子签名方法和验签方法
CN107527215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合同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9194654A (zh) * 2018-09-06 2019-01-11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证件链技术的电子公章管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0693A (zh) * 2023-02-15 2023-03-21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印章视频交互式安全审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53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verification of clock synchronisation-based dynamic password anti-counterfeiting tag validity
CN111049659B (zh) 基于手写签名识别的业务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34849A (zh) 基于声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双因素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5469455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人脸识别考勤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276257B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021398A (zh)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及辅助身份识别的方法
CN111861240A (zh) 可疑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53646A (zh) 会议发言角色的区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0359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8446687B (zh) 一种基于移动端和后台互联的自适应人脸视觉认证方法
CN110929244A (zh) 数字化身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03110B2 (en) Method for presenting schedule reminder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loud server
CN110992502A (zh) 一种人脸识别考勤方法、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99530B (zh) 多维度脸库图片自动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515988A (zh) 掌纹识别方法、特征提取模型训练方法、设备及介质
WO20190171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IDENTIFYING A USER OF AN ACCOUNT FOR DISPLAYING IMAGES
CN111368867A (zh) 档案归类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4576520U (zh) 基于声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双因素身份认证装置
CN110598531A (zh) 一种基于移动端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的方法和系统
CN113159000A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46493A (zh) 基于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支付系统
CN210721506U (zh) 一种基于3d摄像头的动态人脸识别终端
US1193533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al-time electronic verification of content with varying features in data-sparse computer environments
CN105323143A (zh) 基于即时通讯的网络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TWI736942B (zh) 生物特徵交易方法以及生物特徵交易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