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7404B - 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7404B
CN110597404B CN201810599131.4A CN201810599131A CN110597404B CN 110597404 B CN110597404 B CN 110597404B CN 201810599131 A CN201810599131 A CN 201810599131A CN 110597404 B CN110597404 B CN 110597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circuit
nodes
touch device
sty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91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7404A (zh
Inventor
柯杰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5991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7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7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7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7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7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设置用于接收触控笔的输入信号。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以及控制电路。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元件以及装饰元件。触控元件具有用于检测输入信号的多个节点。控制电路耦接于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以通过多个判断步骤(如节点的电容感应量是否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大于第二阈值或大于第三阈值,以及触控笔是否与触控面板接触等)启动触控装置的多种功能。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感测技术的精进,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采用触控屏幕作为输入与输出的媒介,以提供更为便利的操作方式。此外,触控面板的使用也渐渐从手指的碰触进阶到触控笔的使用。然而,目前触控笔的输入方式主要是依据落在主动区(或触控屏幕的可视区)的碰触动作或是按压触控笔上的按钮。因此,期待能有新型态的互动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进一步提供触控笔在周边区中的触控功能。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装置,其设置用于接收触控笔的输入信号。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以及控制电路。触控面板接合于显示面板,且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元件以及装饰元件。触控元件位于基板上且具有用于检测触控笔的输入信号的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配置在基板的主动区中并且未配置于基板的周边区。装饰元件覆盖周边区的至少部分且暴露出主动区的至少部分。控制电路耦接于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当控制电路接收到触控笔碰触至触控装置的落笔信号,并且主动区边缘的节点的第一电容感应量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时,控制电路判定触控笔的输入信号为周边区输入信号,并设置显示面板显示对应周边区输入信号的第一图形。当控制电路接收到触控笔碰触至触控装置的落笔信号,并且主动区边缘的节点的第二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二阈值时,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大值,控制电路判定触控笔的输入信号为主动区输入信号,并设置显示面板显示对应主动区输入信号的第二图形。当控制电路未接收到触控笔碰触至触控装置的落笔信号,并且主动区边缘的节点的第三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三阈值时,控制电路判定触控笔的输入信号为悬浮输入信号,并设置显示面板显示对应悬浮输入信号的第三图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装饰元件另包括位于周边区且非导电的提示图案,且提示图案相邻于主动区边缘的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示图案与配置在主动区边缘的多个节点相邻。提示图案的功能包括线状提示图案的功能。当控制电路接收到触控笔碰触至触控装置的落笔信号,主动区边缘的多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落在第一阈值范围内,并且多个节点中至少部分节点有感应量的改变,控制电路启动线状提示图案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示图案与配置在主动区边缘的多个节点相邻。提示图案的功能包括点状提示图案的功能。当控制电路接收到触控笔碰触至触控装置的落笔信号,主动区边缘的多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落在第一阈值范围内,并且多个节点没有感应量的改变,控制电路启动点状提示图案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接收到触控元件中所有节点的电容感应量,并且控制电路从所接收的电容感应量中选取主动区边缘的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进行判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在接收到触控元件中所有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之前或之后接收到主动区边缘的节点的电容感应量,并依据主动区边缘的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进行判断。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配置在主动区边缘的至少一节点除了用于主动区的触控感测之外,还进一步用于周边区的触控感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除了可提供触控笔在主动区中的触控功能以及触控笔的操作功能之外,还可进一步提供触控笔在周边区中的触控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以及剖面示意图。
图3及图4分别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触控元件的另外两种实施方式的上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判断流程图。
图6及图7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以及判断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触控装置
110:触控面板
111:基板
112、112A、112B:触控元件
113、113A:装饰元件
120:触控笔
130、230:控制电路
140:显示面板
150:黏着层
511、512、513、514、515、516、517、518、711、712、713、714、715、716、717、718、719、720:步骤
1131、1131A:提示图案
1132:装饰图案
1132I:内缘
A1:主动区
A2:周边区
A3:覆盖区域
A4:可视区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T1、DT2:距离
E、E1、E2:电极
E11、E21:垫部
E12、E22:连接部
IN:绝缘层
N11、N12、N13、N14、N21、N22、N23、N24、N31、N32、N33、N34、N41、N42、N43、N44、N51、N52、N53、N54:节点
S140D:显示面
S140B:背面
SI:内表面
SO:外表面
W: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以及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0包括触控面板110、触控笔120以及控制电路130。
触控面板110包括基板111、触控元件112以及装饰元件113。基板111适于承载触控元件112,例如:基板111可以采用硬质片材或是可挠薄膜等方式实施,基板111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但基板111的材质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11可以是复合式基板。所述复合式基板可由多层玻璃堆叠形成、由多层塑胶堆叠形成或由至少一层玻璃以及至少一层塑胶堆叠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1除了作为触控元件112的承载板之外还作为保护触控元件112的盖板,其中触控元件112位于基板111的内表面SI上,且盖板的外表面SO作为触控操作面。也就是说,使用者的手指或触控笔120在盖板的外表面SO进行二维(X、Y坐标系统)触控操作或悬浮触控操作。基板111可以是全平面盖板(如图2所示)、中间为平面且边缘为弧面的局部平面盖板(又称作2.5D盖板)或者曲面盖板(又称作3D盖板)。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11可单纯作为触控元件112的承载板,且触控面板110可进一步包括配置于触控元件112上的盖板,以保护触控元件112及作为触控操作面。
触控元件112具有用于检测触控输入信号的多个节点(如图1所示的节点N11、N12、N13、N14、N21、N22、N23、N24、N31、N32、N33、N34、N41、N42、N43、N44、N51、N52、N53以及N54)。所述多个节点配置在基板111的主动区A1中,并且未配置于基板111的周边区A2。
详细而言,触控元件112包括多个电极(如图1所示的多个电极E1以及多个电极E2)。所述多个电极定义出多个节点的位置,且该些节点设置于主动区A1中(如图1中由细虚线示出而成的方框内的区域,方框仅为说明用途,并分真实的结构或元件),而未设置于周边区A2(如图1中方框外的区域)。
所述多个电极可采用双层式触控感测结构或是单层式触控感测结构。图1及图2示意性示出出双层式触控感测结构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的触控元件可采用任何形式的触控感测结构,而不以图示所显示的为限。
就双层式触控感测结构而言,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彼此交错而定义出所述多个节点的位置。具体地,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位于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的交错处。此外,触控面板110还包括配置于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之间的绝缘层IN(图1未示出,请参照图2),以使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彼此电性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极E1以及多个电极E2分别为条状电极。多个电极E1配置于基板111的内表面SI上且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绝缘层IN配置于多个电极E1以及被多个电极E1暴露出来的内表面SI上。多个电极E2配置于绝缘层IN上且分别沿第二方向D2延伸。此外,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彼此垂直。然而,触控面板110中各元件的数量、图案及延伸方向、多个元件之间的相对配置关系及顺序可依需求改变,而不限于图1及图2所示出者。举例来说,图2中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的位置可对调。此外,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之间的夹角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另外,在触控面板110进一步包括盖板的架构下,可先在基板111上依序形成多个电极E2(或多个电极E1)、绝缘层IN以及多个电极E1(或多个电极E2),然后再通过黏着层将盖板贴附于多个电极E1(或多个电极E2)上;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可分别配置在基板111的相对两表面上,以省略绝缘层IN的设置,且可通过黏着层将盖板贴附于多个电极E1(或多个电极E2)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可分别设置在基板111与盖板上,然后再通过非导电的黏着层将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贴合;在又一实施例中,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可分别设置在基板111与另一个基板(如硬质片材或是可挠薄膜)上,然后再通过黏着层将多个电极E1与多个电极E2贴合且将基板111(或另一个基板)与盖板贴合。
图3及图4分别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触控元件的另外两种实施方式的上视示意图,其中图3示意性示出出双层式触控感测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而图4示意性示出出单层式触控感测结构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中的触控元件112A,各电极E1包括多个垫部E11以及多个连接部E12。各连接部E12沿第一方向D1连接相邻两垫部E11。此外,各电极E2包括多个垫部E21以及多个连接部E22。各连接部E22沿第二方向D2连接相邻两垫部E21。各电极E1的多个连接部E12与各电极E2的多个连接部E22彼此交错而定义出所述多个节点(图3仅示意性标示出节点N11)的位置。具体地,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位于多个连接部E12与多个连接部E22的交错处。图3所示的双层式触控感测结构的配置/形成方式可采用已知的配置/形成方式,于此便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4中的触控元件112B,就单层式触控感测结构而言,多个电极E可排列成阵列,其中多个电极E的所在位置即多个节点的所在位置。在单层式触控感测结构的架构下,可省略图2的绝缘层IN。单层式触控感测结构的其他已知的可实施方式也为本发明所概括。
无论是双层式触控感测结构或是单层式触控感测结构,触控元件112还可包括多条导线W,且各电极可与至少一条导线W电性连接,以进行讯号传输。
请再参照图1及图2,装饰元件113覆盖周边区A2的至少部分且暴露出主动区A1的至少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让使用者能够较轻易辨识周边区A2的操作区域,装饰元件113另包括至少一提示图案1131对应地设置于周边区A2的操作区域。图1仅示意性示出出一个提示图案1131。然而,提示图案1131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整个周边区A2皆设置为操作区域,而不在周边区A2另外设置提示图案。
提示图案1131位于周边区A2中且提示图案1131本身为非导电的。具体地,提示图案1131仅作为周边区A2的操作区域提示,因此提示图案1131本身不导电,以避免影响电容感应量。举例来说,提示图案1131的材质可包括树脂、塑类分子化合物、不导电真空金属镀膜(Non-Conductive Vacuum Metallization, NCVM)或油墨,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提示图案1131与配置在主动区A1边缘的至少一节点(如节点N11)相邻,以通过判断所述至少一节点的电容感应量判断周边区A2的触控状态。如此,可利用所述至少一节点提供触控笔在周边区A2中的触控功能,而可以不用在提示图案1131的下方额外设置用于触控检测的节点。
提示图案1131在基板111上的正投影(即图1中提示图案1131的所在处)与主动区A1之间保持距离DT1。距离DT1越大,则触控笔120在主动区A1与周边区A2操作下的电容感应量差异会越大,从而越容易根据电容感应量而区别触控笔120的输入是位于主动区A1或是周边区A2。然而,若距离DT1过大,位于周边区A2的输入所对应电容感应量将过低而不易辨别。在本实施例中,距离DT1落在2 mm至10 mm的范围内。然而,距离DT1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如电极尺寸、电容感应量等条件)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元件113还包括装饰图案1132。装饰图案1132覆盖周边区A2的至少部分且暴露出主动区A1的至少部分。详细而言,装饰图案1132可用于遮蔽触控元件112中的线路或其他不欲被看见的元件,如触控元件112中的多条导线W。此外,装饰图案1132的内缘1132I可落在主动区A1中,使得装饰图案1132的覆盖区域A3覆盖各电极靠近主动区A1的部分。举例来说,装饰图案1132的内缘1132I与主动区A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T2可落在1mm至2 mm的范围内,但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装饰图案1132的内缘1132I可与主动区A1的边缘切齐,例如:切齐于图1中由细虚线示出而成的方框。
为有效达到提示的效果,提示图案1131视觉上要能够区别于装饰图案1132。举例来说,提示图案1131与装饰图案1132可具有不同的颜色或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提示图案1131与装饰图案1132可通过印刷或贴附的方式形成于盖板(基板111)上。在图2中,装饰图案1132在提示图案1131之后形成于盖板的内表面SI上,且装饰图案1132覆盖提示图案1131。然而,提示图案1131、装饰图案1132以及盖板的相对设置关系不以图2所显示的为限。在一实施例中,提示图案1131与装饰图案1132可分别形成在盖板的外表面SO与内表面SI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装饰图案1132与提示图案1131可依序形成于盖板的外表面SO上。在又一实施例中,提示图案1131可以是形成于装饰图案1132中的开口。或者,可于装饰图案1132欲设置提示图案1131的位置形成开口,再于开口中形成提示图案1131,其中开口的尺寸可相同或略大于提示图案1131的尺寸。
依据不同的需求,触控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元件。举例来说,触控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显示面板140,以提供显示功能。换句话说,触控装置100可为兼具触控功能以及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显示面板140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已知的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40与触控元件112重叠设置,且装饰图案1132暴露出显示面板140的可视区A4(显示画面的区域)。举例来说,触控元件112可位于显示面板140的显示面S140D上。在此架构下,为避免所述多个电极(如多个电极E1以及多个电极E2)遮蔽来自显示面板140的光束(未示出),所述多个电极采用可透光的电极。所述可透光的电极包括以透光材质制成的电极或是网格状的金属电极。在一实施例中,触控元件112也可位于显示面板140的背面S140B上。如此,所述多个电极可以不用为透光的电极。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40与触控面板110也可以整合为一触控型显示面板。
另外,触控装置100还可进一步包括黏着层150,以接合触控面板110与显示面板140。在触控元件112位于显示面板140的显示面S140D上的架构下,黏着层150也须透光。举例来说,黏着层150可由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OCA)固化而成,但黏着层150的材质及其形成方式不以此为限。
触控笔120可以采用主动式或被动式的触控笔,而能于触控面板110产生对应的触控输入信号。控制电路130耦接于触控面板110、触控笔120和显示面板140,以与触控面板110、触控笔120和显示面板140进行信号传收或设置其运作状态。举例来说,控制电路130可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及通讯电路等元件,但不以此为限。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判断流程图,其显示出控制电路(如图1的控制电路130)所执行的步骤。在本实施例中,在触控装置仅包括一个提示图案,以一个提示图案与一个节点相邻的架构下(如图1所示)说明控制电路执行图5所示的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也可以不包括提示图案,并且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更多的节点,判断触控装置的输入信号。
请参照图1及图5,在步骤511中,检测与提示图案1131相邻的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举例来说,可同时检测图1中所有的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以一并判断主动区A1与周边区A2的触控状态。如此,控制电路130接收到触控元件112中所有节点的电容感应量,并且控制电路130从所接收的电容感应量中选取主动区A1边缘的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进行后续判断。或者,可在检测所有的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之后或之前单独检测与提示图案1131相邻的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也就是说,可分时判断主动区A1与周边区A2的触控状态。如此,控制电路130在接收到触控元件112中所有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之前或之后接收到主动区A1边缘的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并依据主动区A1边缘的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进行后续判断。
在步骤512中,判断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是否超过预设的门槛值。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超过门槛值代表触控笔120可能与触控装置100接触,或者代表触控笔120接近但不接触触控装置100。若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未超过门槛值,表示触控笔120未落在触控装置100的触控操作范围之内,因此返回检测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的步骤(即返回步骤511)。
当控制电路130判定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超过门槛值,则接续判断触控笔120是否与触控装置100接触(步骤513)。例如:触控笔120的笔尖可设置有压力感测电路,当触控笔120的笔尖碰触控装置100时,触控笔120会传送一落笔信号给控制电路130,使控制电路130得以判定触控笔120已碰触触控装置100。
在触控笔120与触控装置100接触的情况下,触控笔120可能与主动区A1接触,也可能与周边区A2的提示图案1131接触。因此,若控制电路130判定触控笔120与触控装置100接触,则接续判断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是否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步骤514),并且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小值设置为大于门槛值。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代表触控笔120与周边区A2的提示图案1131接触。因此,若判定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则控制电路130判定触控笔120的输入信号是对应于周边区A2的输入信号,控制电路130执行提示图案1131的功能而设置显示面板140显示对应周边区输入信号(即对应于提示图案1131)的第一图形(步骤516)。例如:设置显示面板140于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选单或调色盘等。另一方面,当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二阈值,且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大值,代表触控笔120与主动区A1接触。因此,控制电路130判定触控笔120的输入信号为对应于主动区A1的输入信号,控制电路130执行对应于主动区A1的触控输出功能,并设置显示面板140显示对应主动区输入信号的第二图形(步骤517),例如,设置显示面板140于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执行点击功能的效果或者在绘图程序中执行墨水输出功能,当执行墨水输出功能时,可视区A4(参见图2)中对应于触控笔120的位置的颜色被改变。
当控制电路130未接收到落笔信号时,代表触控笔120未与触控装置100接触,触控笔120可能位于触控装置1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内或位于触控装置1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外。因此,在步骤515中,控制电路130判断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三阈值,代表触控笔120位于触控装置1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内。因此,若判定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三阈值,控制电路130判定触控笔120的输入信号为悬浮输入信号,则控制电路130执行悬浮触控功能而设置显示面板140显示对应悬浮输入信号的第三图形(步骤518),例如,设置显示面板140于对应的显示区显示移动游标的效果。相反地,若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未大于第三阈值,代表触控笔120位于触控装置1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外。因此,若判定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未大于第三阈值,则返回检测节点N11的电容感应量的步骤(即返回步骤511)。
在一实例中,提示图案1131的形状为直径约为5 mm的点状。此外,将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小值设置为大于门槛值,并且将第三阈值设置为大于门槛值,而第三阈值可设置为小于或大于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小值。在一实施例中,提示图案1131的功能可包括视窗的开启/关闭、上一步、下一步或进阶功能设定等。随着触控笔120的按压时间不同(如短按或长按)或按压次数不同(单击或双击)还可输出不同的功能。触控笔120本身也可具有多种输入元件,如笔压元件、倾斜元件或按钮元件等。可通过事先定义,使不同输入元件在不同的触控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功能。应说明的是,提示图案1131的形状、尺寸及功能、提示图案1131所对应的节点的数量以及节点的位置、各阈值的大小或范围可依据设计需求改变,而不限于上述说明。举例来说,提示图案1131的形状也可以是线状或点状与线状的组合。此外,随着提示图案1131的位置或尺寸改变,提示图案1131所对应的节点的数量可大于1。
图6及图7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以及判断流程图。请参照图6及图7,触控装置200相似于图1的触控装置100,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于下便不再赘述。
触控装置200与触控装置100的主要差异如下所述。在触控装置200中,装饰元件113A的提示图案1131A的形状是线状。此外,提示图案1131A与配置在主动区A1边缘的节点N12、N13以及N14相邻。另外,图7的触控元件112可置换成图3所示的触控元件112A或图4所示的触控元件112B。
触控装置200的控制电路230执行图7所示的步骤。请参照图6及图7,在步骤711中,检测与提示图案1131A相邻的节点N12、N13以及N14的电容感应量。举例来说,可同时检测图6中所有的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以一并判断主动区A1与周边区A2的触控状态。或者,可在检测所有的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之后或之前单独检测与提示图案1131A相邻的节点N12、N13以及N14的电容感应量,也就是说,可分时判断主动区A1与周边区A2的触控状态。
在步骤712中,判断节点N12、N13以及N14中任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是否超过预设的门槛值。节点N12、N13以及N14中的至少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超过门槛值代表触控笔120可能与触控装置200接触,或者代表触控笔120接近但不接触触控装置200。若判定节点N12、节点N13以及节点N14中有至少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超过门槛值,则接续判断触控笔120是否与触控装置200接触(步骤713)。若节点N12、节点N13以及节点N14的电容感应量皆未超过门槛值,表示触控笔120未落在触控装置200的触控操作范围之内,因此返回步骤711。
当控制电路230判定节点N12、N13以及N14中的至少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超过门槛值,则接续判断触控笔120是否与触控装置200接触(步骤713)。例如:触控笔120的笔尖可设置有压力感测电路,当触控笔120的笔尖碰触控装置200时,触控笔120会传送一落笔信号给控制电路230,使控制电路230得以判定触控笔120已碰触触控装置200。
在触控笔120与触控装置200接触的情况下,触控笔120可能与主动区A1接触,也可能与周边区A2的提示图案1131A接触。因此,若控制电路230判定触控笔120与触控装置200接触,则接续判断节点N12、N13以及N14中任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是否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步骤714),并且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小值设置为大于门槛值。节点N12、N13以及N14中任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代表触控笔120与周边区A2的提示图案1131A接触。因此,若判定节点N12、N13以及N14中任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则控制电路230判定触控笔120的输入信号是对应于周边区A2的输入信号,则可启动提示图案1131A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提示图案1131A的功能包括线状提示图案的功能以及点状提示图案的功能。因此,在启动提示图案1131A的功能之前,要先判断节点N12、N13以及N14中是否至少部分节点有感应量的改变(步骤716)。节点N12、N13以及N14中至少部分节点有感应量的改变代表触控笔120有改变位置,而不是停留在同一个位置上。因此,若节点N12、N13以及N14中至少部分节点有感应量的改变,则启动线状提示图案的功能(步骤717)。节点N12、N13以及N14没有感应量的改变代表触控笔120停留在同一个位置上,而没有移动。因此,若判定节点N12、N13以及N14没有感应量的改变,则启动点状提示图案的功能(步骤718)。点状提示图案的功能如先前段落所述,于此不再赘述。线状提示图案的功能可为滑动选取,如笔种样式的滑动选取、字型大小的滑动选取或字型颜色的滑动选取,但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当节点N12、N13以及N14的电容感应量皆未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例如节点N12、N13以及N14的电容感应量皆大于第二阈值,且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大值)代表触控笔120与主动区A1接触。因此,控制电路230判定触控笔120的输入信号为对应于主动区A1的输入信号,控制电路230执行对应于主动区A1的触控输出功能,并设置显示面板140(参见图2)显示对应主动区输入信号的第二图形(步骤719),例如,设置显示面板140于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执行点击功能的效果或者在绘图程序中执行墨水输出功能,当执行墨水输出功能时,可视区A4(参见图2)中对应于触控笔120的位置的颜色被改变。
当控制电路230未接收到落笔信号时,代表触控笔120未与触控装置200接触,触控笔120可能位于触控装置2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内或位于触控装置2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外。因此,在步骤715中,控制电路230判断节点N12、N13以及N14中任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节点N12、N13以及N14中至少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三阈值,代表触控笔120位于触控装置2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内。因此,若判定节点N12、N13以及N14中至少一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超过第三阈值,控制电路230判定触控笔120的输入信号为悬浮输入信号,则控制电路230执行悬浮触控功能而设置显示面板140显示对应悬浮输入信号的第三图形(步骤720),例如,设置显示面板140于对应的显示区显示移动游标的效果。相反地,若节点N12、N13以及N14的电容感应量皆未大于第三阈值,代表触控笔120位于触控装置200的悬浮触控范围之外。因此,若判定节点N12、N13以及N14的电容感应量皆未大于第三阈值,则返回步骤711。
在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提示图案的数量皆为一,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提示图案的数量可大于一。举例来说,触控装置可具有多个点状提示图案、多个线状提示图案或至少一个点状提示图案与至少一个线状提示图案的组合。此外,当触控装置具有多个提示图案时,多个提示图案可位于触控元件的同一侧、相邻两侧、相对两侧、三侧或四侧。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也可以不设置提示图案。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配置在主动区边缘的至少一节点除了用于主动区的触控感测之外,还进一步用于周边区的触控感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除了可提供触控笔在主动区中的触控功能以及触控笔的操作功能之外,还可进一步提供触控笔在周边区中的触控功能,且不用在周边区额外配置用于触控检测的电极。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6)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接收触控笔的输入信号,所述触控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面板,接合于所述显示面板,且包括基板、触控元件以及装饰元件,其中所述触控元件位于所述基板上且具有用于检测所述触控笔的所述输入信号的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主动区中并且未配置于所述基板的周边区,所述装饰元件覆盖所述周边区的至少部分且暴露出所述主动区的至少部分;以及
控制电路,耦接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触控面板,其中
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所述触控笔碰触至所述触控装置的落笔信号,并且所述主动区边缘的节点的第一电容感应量介于第一阈值范围内时,所述控制电路判定所述触控笔的所述输入信号为周边区输入信号,并设置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对应所述周边区输入信号的第一图形;
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所述触控笔碰触至所述触控装置的所述落笔信号,并且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节点的第二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范围的最大值,所述控制电路判定所述触控笔的所述输入信号为主动区输入信号,并设置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对应所述主动区输入信号的第二图形;且
当所述控制电路未接收到所述触控笔碰触至所述触控装置的所述落笔信号,并且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节点的第三电容感应量大于第三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判定所述触控笔的所述输入信号为悬浮输入信号,并设置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对应所述悬浮输入信号的第三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装饰元件另包括位于所述周边区且非导电的提示图案,且所述提示图案相邻于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节点。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提示图案与配置在所述主动区边缘的多个节点相邻,所述提示图案的功能包括线状提示图案的功能,
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所述触控笔碰触至所述触控装置的所述落笔信号,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多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落在所述第一阈值范围内,并且所述多个节点中至少部分节点有感应量的改变,所述控制电路启动所述线状提示图案的功能。
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提示图案与配置在所述主动区边缘的多个节点相邻,所述提示图案的功能包点状提示图案的功能,
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所述触控笔碰触至所述触控装置的所述落笔信号,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多个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落在所述第一阈值范围内,并且所述多个节点没有感应量的改变,所述控制电路启动所述点状提示图案的功能。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所述触控元件中所有节点的电容感应量,并且所述控制电路从所接收的电容感应量中选取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节点的电容感应量进行判断。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所述触控元件中所有节点的电容感应量之前或之后接收到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节点的电容感应量,并依据所述主动区边缘的所述节点的所述电容感应量进行判断。
CN201810599131.4A 2018-06-12 2018-06-12 触控装置 Active CN110597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9131.4A CN110597404B (zh) 2018-06-12 2018-06-12 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9131.4A CN110597404B (zh) 2018-06-12 2018-06-12 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7404A CN110597404A (zh) 2019-12-20
CN110597404B true CN110597404B (zh) 2021-10-22

Family

ID=6884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9131.4A Active CN110597404B (zh) 2018-06-12 2018-06-12 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7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3597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墨水对象间距的触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818A (zh) * 2010-02-19 2011-10-05 微软公司 使用屏幕上和屏幕外手势的页面操纵
CN104375693A (zh) * 2013-08-12 2015-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TW201716964A (zh) * 2015-08-21 2017-05-16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系統與觸摸屏的信號量測裝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3503B2 (ja) * 2013-04-03 2016-08-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493437B (zh) * 2013-06-19 2015-07-2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經由識別掃滑手勢來開啓視窗控制列的方法及觸控系統
KR102138516B1 (ko) * 2013-10-11 2020-07-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50101609A (ko) * 2014-02-27 2015-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의 터치패널과 입력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9811218B2 (en) * 2014-08-16 2017-11-07 Synaptics Incorporated Location based object class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818A (zh) * 2010-02-19 2011-10-05 微软公司 使用屏幕上和屏幕外手势的页面操纵
CN104375693A (zh) * 2013-08-12 2015-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TW201716964A (zh) * 2015-08-21 2017-05-16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系統與觸摸屏的信號量測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7404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23841B1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기기
CN102378956B (zh) 检测弯曲表面上的触摸
TWI472285B (zh) 附有保護面板之電子機器
EP1138014B1 (en) A flexible transparent touch sens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9459734B2 (en) Input device with deflectable electrode
CN103713742B (zh) 电容式触控键盘
US201001883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arranging touch panel thereof
US20110001717A1 (en) Narrow Border for Capacitive Touch Panels
TWI394067B (zh) Multi - sensor touchpad
CN102378955A (zh) 检测弯曲表面上的触摸
JP2008225980A (ja) 複合式タッチセンサー
US10289210B1 (en) Enabling touch on a tactile keyboard
KR101274945B1 (ko) 투영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9658706B2 (en) Touch panel
US10678366B2 (en) Force sensor array
JP3132106U (ja) 複合式タッチセンサー
US8791922B2 (en) Resistive touch panel
JP2014170334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手持ち式電子機器
CN110597404B (zh) 触控装置
TWI683240B (zh) 觸控裝置
KR20230027136A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494259B1 (ko) 복합터치 부가형 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터치 인식 방법
KR102015313B1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15309B1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231818B1 (en) Capacitance and conductivity dual sensing stylus-independent multitouch fil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