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5926A - 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95926A CN110595926A CN201910980094.6A CN201910980094A CN110595926A CN 110595926 A CN110595926 A CN 110595926A CN 201910980094 A CN201910980094 A CN 201910980094A CN 110595926 A CN110595926 A CN 1105959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module
- data
- hardness
- det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40—Investigating hardness or rebound hard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硬度检测单元、人机交互终端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数据处理系统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数据处理系统与可扩展数据库实现无线双向连接,本发明涉及建材硬度检测技术领域。该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大大加快了检测速度,提高了检测和分析效率,无需检测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见效建筑材料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大大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不仅适用于一些小批量的建材生产检测,而且也能适用于一些大规模标准建筑材料的生产检测和数据处理,很好的达到了既快速又准确的对建材进行大批量硬度检测和数据分析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硬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大致分为:(1)无机材料,它包括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天然石材、烧土制品、水泥、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等;(2)有机材料,它包括植物质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涂料、粘胶剂)和沥青材料;(3)复合材料,它包括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一般由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而成,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建材在生产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建材进行质检处理,尤其是对建材表面的硬度进行检测,确保生产的建材硬度合格。
目前在对建材进行硬度检测时,大多是单工位检测,然后人工记录各检测零部件的检测数据,然而,这样的检测方式检测速度慢、效率低,需要检测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见效建筑材料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大大增大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只能适用于一些小批量的建材生产检测,不能适用于一些大规模标准建筑材料的生产检测和数据处理,无法达到既快速又准确的对建材进行大批量硬度检测和数据分析的目的,从而对建材生产企业的建筑材料生产检测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检测速度慢、效率低,需要检测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见效建筑材料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大大增大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只能适用于一些小批量的建材生产检测,不能适用于一些大规模标准建筑材料的生产检测和数据处理,无法达到既快速又准确的对建材进行大批量硬度检测和数据分析目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包括硬度检测单元、人机交互终端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数据处理系统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数据处理系统与可扩展数据库实现无线双向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检测数据列队模块、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标准数据提取模块、标准数据分类单元和系统安全防护模块,所述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出端与通过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数据列队模块和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检测数据列队模块的输出端与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标准输数据提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标准数据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标准数据分类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标准数据分类单元是由N类对比标准数据组成,且每一类标准数据对应一种检测条件组合约束。
优选的,所述硬度检测单元包括标识牌识别模块、检测设备启动模块、检测负荷编辑模块、施压保持控制模块、检测头相对位移分析模块和检测结果发送模块。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人机交互终端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与硬度检测单元实现双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标准数据提取模块与可扩展数据库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出端与系统安全防护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系统安全防护模块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包括微处理模块、检测数据提取模块、检测类型指示模块、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标准数据提取模块、识别分析模块、分析结果发送模块和数据实时更新模块,所述微处理模块分别与检测数据提取模块、检测类型指示模块、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标准数据提取模块、识别分析模块、分析结果发送模块和数据实时更新模块是实现双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检测数据提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识别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分析结果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使整个检测系统通电,然后人工或者通过自动化产线传输设备将待测建筑材料传送至硬度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内,并且保证待测件水平固定牢固,之后通过人机交互终端直接控制硬度检测单元对待测件进行硬度检测工作;
S2、硬度检测单元内的标识牌识别模块可对预先安装在待测件上的标识码进行自动扫描识别,识别和获取待测件的零部件编码信息,之后通过检测设备启动模块启动检测设备的检测头下移,使检测头作用在待测件的待测表面上,然后通过施压保持控制模块控制施加检测符合大小以及保持时间,在此之前检测人员可通过检测负荷编辑模块对检测负荷进行编辑,检测头相对位移分析模块可得出检测头下移的距离大小,并且根据作用负荷和保持时间综合分析出待测件表面的硬度大小,之后通过检测结果发送模块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内的中央处理模块中;
S3、中央处理模块会控制检测列队模块对硬度检测的单元检测的数据根据监测编号进行列队处理,然后中央处理模块会控制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对列队的检测数据进行顺序识别分析处理,与此同时,中央处理模块会控制标准数据提取模块向可扩展数据库提取标准数据,并将提取的数据传送至标准数据分类单元内,根据检测施加负荷、检测建材材料种类和检测温度的检测条件组合约束分成多种类型的标准数据;
S4、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内的微处理模块会先控制检测数据提取模块提取列队检测数据,同时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能够提取待测件的建材类型、编号以及标准硬度数据范围,然后检测类型指示模块根据提取的待测件信息确定检测类型并发出检测指示,之后微处理模块会控制标准数据提取模块向标准数据分类单元提取相应的标准硬度数据;
S5、然后微处理模块控制识别分析模块对检测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对比、识别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分析结果发送模块内传送至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内,中央处理模块可将分析结果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无线传送至人机交互终端,方便检测人员进行读取检查,同时数据实时更新模块可获取下一个待测件的检测数据信息;
S6、整个检测系统在进行检测识别过程中,系统安全防护模块能够对系统的数据安全进行保护,检测不正常数据、识别违规程序算法以及剔除过期数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检测数据列队模块、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标准数据提取模块、标准数据分类单元和系统安全防护模块,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出端与通过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数据列队模块和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检测数据列队模块的输出端与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标准输数据提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标准数据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标准数据分类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实现通过采用一体化编码识别待测件,并智能化对待测件进行硬度检测,然后对检测的每个待测件硬度数据进行列队分析、智能识别分析、待测件数据库整理以及无线传输,这样很好的实现了对建材进行大批量产线化检测和数据分析,大大加快了检测速度,提高了检测和分析效率,无需检测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见效建筑材料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大大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不仅适用于一些小批量的建材生产检测,而且也能适用于一些大规模标准建筑材料的生产检测和数据处理,很好的达到了既快速又准确的对建材进行大批量硬度检测和数据分析的目的,从而对建材生产企业的建筑材料生产检测十分有益。
(2)、该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输出端与系统安全防护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系统安全防护模块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实现在整个检测系统在进行检测识别过程中,对系统的数据安全进行保护,检测不正常数据、识别违规程序算法以及剔除过期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硬度检测单元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硬度检测单元、11标识牌识别模块、12检测设备启动模块、13检测负荷编辑模块、14施压保持控制模块、15检测头相对位移分析模块、16检测结果发送模块、2人机交互终端、3数据处理系统、31中央处理模块、32检测数据列队模块、33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1微处理模块、332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3检测类型指示模块、334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5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36识别分析模块、337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8数据实时更新模块、34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5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6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7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4无线通讯模块、5可扩展数据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包括硬度检测单元1、人机交互终端2和数据处理系统3,人机交互终端2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与数据处理系统3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数据处理系统3与可扩展数据库5实现无线双向连接,数据处理系统3包括中央处理模块31、检测数据列队模块32、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和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出端与通过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37与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数据列队模块32和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检测数据列队模块32的输出端与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出端与标准输数据提取模块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的输出端与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是由N类对比标准数据组成,且每一类标准数据对应一种检测条件组合约束,硬度检测单元1包括标识牌识别模块11、检测设备启动模块12、检测负荷编辑模块13、施压保持控制模块14、检测头相对位移分析模块15和检测结果发送模块16,中央处理模块31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与人机交互终端2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31与硬度检测单元1实现双向电性连接,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与可扩展数据库5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出端与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包括微处理模块331、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检测类型指示模块333、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35、识别分析模块336、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和数据实时更新模块338,微处理模块331分别与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检测类型指示模块333、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35、识别分析模块336、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和数据实时更新模块338是实现双向电性连接,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的输出端与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识别分析模块336的输出端与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使整个检测系统通电,然后人工或者通过自动化产线传输设备将待测建筑材料传送至硬度检测单元1的检测区域内,并且保证待测件水平固定牢固,之后通过人机交互终端2直接控制硬度检测单元1对待测件进行硬度检测工作;
S2、硬度检测单元1内的标识牌识别模块11可对预先安装在待测件上的标识码进行自动扫描识别,识别和获取待测件的零部件编码信息,之后通过检测设备启动模块12启动检测设备的检测头下移,使检测头作用在待测件的待测表面上,然后通过施压保持控制模块14控制施加检测符合大小以及保持时间,在此之前检测人员可通过检测负荷编辑模块13对检测负荷进行编辑,检测头相对位移分析模块15可得出检测头下移的距离大小,并且根据作用负荷和保持时间综合分析出待测件表面的硬度大小,之后通过检测结果发送模块16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3内的中央处理模块31中;
S3、中央处理模块31会控制检测列队模块32对硬度检测的单元1检测的数据根据监测编号进行列队处理,然后中央处理模块31会控制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对列队的检测数据进行顺序识别分析处理,与此同时,中央处理模块31会控制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向可扩展数据库5提取标准数据,并将提取的数据传送至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内,根据检测施加负荷、检测建材材料种类和检测温度的检测条件组合约束分成多种类型的标准数据;
S4、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内的微处理模块331会先控制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提取列队检测数据,同时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能够提取待测件的建材类型、编号以及标准硬度数据范围,然后检测类型指示模块333根据提取的待测件信息确定检测类型并发出检测指示,之后微处理模块331会控制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35向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提取相应的标准硬度数据;
S5、然后微处理模块331控制识别分析模块336对检测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对比、识别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内传送至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37内,中央处理模块31可将分析结果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无线传送至人机交互终端2,方便检测人员进行读取检查,同时数据实时更新模块338可获取下一个待测件的检测数据信息;
S6、整个检测系统在进行检测识别过程中,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能够对系统的数据安全进行保护,检测不正常数据、识别违规程序算法以及剔除过期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包括硬度检测单元(1)、人机交互终端(2)和数据处理系统(3),所述人机交互终端(2)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与数据处理系统(3)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数据处理系统(3)与可扩展数据库(5)实现无线双向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3)包括中央处理模块(31)、检测数据列队模块(32)、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和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所述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出端与通过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37)与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数据列队模块(32)和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检测数据列队模块(32)的输出端与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出端与标准输数据提取模块(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的输出端与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是由N类对比标准数据组成,且每一类标准数据对应一种检测条件组合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度检测单元(1)包括标识牌识别模块(11)、检测设备启动模块(12)、检测负荷编辑模块(13)、施压保持控制模块(14)、检测头相对位移分析模块(15)和检测结果发送模块(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31)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与人机交互终端(2)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中央处理模块(31)与硬度检测单元(1)实现双向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与可扩展数据库(5)实现无线双向连接,且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的输出端与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模块(3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包括微处理模块(331)、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检测类型指示模块(333)、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35)、识别分析模块(336)、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和数据实时更新模块(338),所述微处理模块(331)分别与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检测类型指示模块(333)、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35)、识别分析模块(336)、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和数据实时更新模块(338)是实现双向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的输出端与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识别分析模块(336)的输出端与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使整个检测系统通电,然后人工或者通过自动化产线传输设备将待测建筑材料传送至硬度检测单元(1)的检测区域内,并且保证待测件水平固定牢固,之后通过人机交互终端(2)直接控制硬度检测单元(1)对待测件进行硬度检测工作;
S2、硬度检测单元(1)内的标识牌识别模块(11)可对预先安装在待测件上的标识码进行自动扫描识别,识别和获取待测件的零部件编码信息,之后通过检测设备启动模块(12)启动检测设备的检测头下移,使检测头作用在待测件的待测表面上,然后通过施压保持控制模块(14)控制施加检测符合大小以及保持时间,在此之前检测人员可通过检测负荷编辑模块(13)对检测负荷进行编辑,检测头相对位移分析模块(15)可得出检测头下移的距离大小,并且根据作用负荷和保持时间综合分析出待测件表面的硬度大小,之后通过检测结果发送模块(16)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3)内的中央处理模块(31)中;
S3、中央处理模块(31)会控制检测列队模块(32)对硬度检测的单元(1)检测的数据根据监测编号进行列队处理,然后中央处理模块(31)会控制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对列队的检测数据进行顺序识别分析处理,与此同时,中央处理模块(31)会控制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4)向可扩展数据库(5)提取标准数据,并将提取的数据传送至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内,根据检测施加负荷、检测建材材料种类和检测温度的检测条件组合约束分成多种类型的标准数据;
S4、检测数据识别分析单元(33)内的微处理模块(331)会先控制检测数据提取模块(332)提取列队检测数据,同时待测件标识信息提取模块(334)能够提取待测件的建材类型、编号以及标准硬度数据范围,然后检测类型指示模块(333)根据提取的待测件信息确定检测类型并发出检测指示,之后微处理模块(331)会控制标准数据提取模块(335)向标准数据分类单元(35)提取相应的标准硬度数据;
S5、然后微处理模块(331)控制识别分析模块(336)对检测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对比、识别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分析结果发送模块(337)内传送至处理完成信号反馈模块(37)内,中央处理模块(31)可将分析结果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无线传送至人机交互终端(2),方便检测人员进行读取检查,同时数据实时更新模块(338)可获取下一个待测件的检测数据信息;
S6、整个检测系统在进行检测识别过程中,系统安全防护模块(36)能够对系统的数据安全进行保护,检测不正常数据、识别违规程序算法以及剔除过期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80094.6A CN110595926A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80094.6A CN110595926A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95926A true CN110595926A (zh) | 2019-12-20 |
Family
ID=68867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80094.6A Pending CN110595926A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9592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56813A (zh) * | 2020-01-20 | 2020-06-09 | 杭州仁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矢量水听器特性多功能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CN111308328A (zh) * | 2020-01-20 | 2020-06-19 | 杭州仁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频数字电路综合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3701A (zh) * | 2011-08-29 | 2012-01-11 | 天津普瑞赛斯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铸铁硬度在线预测系统 |
US20130055797A1 (en) * | 2011-03-01 | 2013-03-07 | Van Willis Cline | Evaluation of ground surface hardness |
US20140154789A1 (en) * | 2011-03-31 | 2014-06-05 | Neil Polwart | Testing apparatus |
CN205979188U (zh) * | 2016-08-24 | 2017-02-22 | 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
-
2019
- 2019-10-15 CN CN201910980094.6A patent/CN11059592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55797A1 (en) * | 2011-03-01 | 2013-03-07 | Van Willis Cline | Evaluation of ground surface hardness |
US20140154789A1 (en) * | 2011-03-31 | 2014-06-05 | Neil Polwart | Testing apparatus |
CN102313701A (zh) * | 2011-08-29 | 2012-01-11 | 天津普瑞赛斯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铸铁硬度在线预测系统 |
CN205979188U (zh) * | 2016-08-24 | 2017-02-22 | 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56813A (zh) * | 2020-01-20 | 2020-06-09 | 杭州仁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矢量水听器特性多功能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CN111308328A (zh) * | 2020-01-20 | 2020-06-19 | 杭州仁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频数字电路综合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CN111308328B (zh) * | 2020-01-20 | 2022-02-08 | 杭州仁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频数字电路综合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59759A (zh) | 一种产线设备和工序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 | |
CN111352971A (zh) | 银行系统监控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0595926A (zh) | 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承受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4021964B (zh) | 工业企业设备工况判别及环保情况监测方法 | |
CN105701619A (zh) | 一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方法 | |
Sartipi | Automatic sorting of recycled aggregate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object detection | |
WO2005010627A3 (en) |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visualizing the output of a production process | |
CN109389238B (zh) | 一种基于岭回归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205132785U (zh) | 基于移动互联设备的电梯物联网管理系统 | |
CN115389523A (zh) | 一种基于人机协作和视觉检测的建筑工程监理分析系统 | |
CN113408927A (zh) | 基于大数据的预应力施工质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02253668A (zh) | 轨道板制造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成套装置 | |
EP1571513A4 (en) | PRODUCTION EVALU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 |
CN110853310B (zh) | 一种智能装修施工系统及其数据采集方法 | |
CN109309022A (zh) | 一种缺陷抽检方法 | |
CN208803843U (zh) | 设备的音频监控装置 | |
CN210327644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 |
CN111062827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模式的工程监理方法 | |
CN111590746A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6719284A (zh) | 一种海水养殖智慧气象预报服务系统 | |
CN116050781A (zh) |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智慧管理系统 | |
CN114973606A (zh) | 一种基于树莓派控制模块的滑坡监测预警方法 | |
CN115460252A (zh) | 基于数据分析的系统门窗智能运行检测系统 | |
CN113743765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饰项目施工过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2530041A (zh) | 一种施工人员到位检测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