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4204A - 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4204A
CN110594204A CN201910879405.XA CN201910879405A CN110594204A CN 110594204 A CN110594204 A CN 110594204A CN 201910879405 A CN201910879405 A CN 201910879405A CN 110594204 A CN110594204 A CN 110594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nozzle
collecting cavity
heating device
bladeless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94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乔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4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420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包括机体和喷嘴,所述机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以自所述空气入口吸入外部空气而形成气流的风扇单元,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气流出口,所述喷嘴的进气端与所述机体的气流出口端相连,所述喷嘴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用于将气流向外排出的排气口,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中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内部通道中接收的气流至少有一部分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并自所述排气口向外排出,并且所述排气口的纵向中心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的纵向中心面相互平行或处于同一平面上。本发明具有结构简便、热效率高、气流集中稳定、气流传输顺畅风阻小、风量大、隔热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最初设计的无叶风扇只能吹冷风(即自然风),而不能吹热风。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制热的无叶风扇,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225514.3、CN201110225536.X、CN201110225513.9、CN201120285286.4、CN201310138010.7以及中国发明专利CN201120285291.5、CN201120285534.5、CN201320201282.2公开的一种风扇组件,其是在喷嘴的内部通道中设有三个排气通道,即包括主排气通道和位于主排气通道内侧的第一副排气通道和位于主排气通道外侧的第二副排气通道,主排气通道内设有加热装置,工作时,喷嘴内部通道中接收的气流分成三路,其中第一路进入主排气通道经加热装置加热后从主排气通道前端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第二路进入第一副排气通道并从第一副排气通道前端的第二排气口排出,第三路进入第二副排气通道并从第二副排气通道前端汇入主排气通道前端从第一排气口排出。该风扇组件虽然能通过主排气通道中的加热装置来对流经主排气通道的气流实现制热功能,且也能通过流经第一副排气通道和第二副排气通道的冷气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隔热功能,但也存在着如下明显不足:
1、其主排气通道的排气口设计不合理,导致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气流需要经过多个弯道和变向后方能从排气口排出,这就使得热风在到达排气口之前势必会存在一定的热量损失,从而造成风扇的热效率不高。
2、其主排气通道的前部具有向排气口逐渐变化的缩口设计,但该缩口设计是由两段不规则且不对称的弧形曲面形成的,容易产生风阻,从而造成气流传输不顺畅,进而影响排气效率。
3、其加热装置与主排气通道的壳体直接接触,制热时,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将大量传导到主排气通道的壳体上进而传导至喷嘴上,尽管流经第一副排气通道和第二副排气通道的冷气流能将主排气通道壳体外部的一部分热量带出,但更多的热量仍停留在主排气通道的壳体上,从而使得用户在触摸喷嘴时仍有被烫伤的危险,因此隔热效果不佳;同时,其喷嘴内部通道中的气流经三个排气通道及两个排气口分别排出,不利于气流的集中喷射,导致从喷嘴排出的气流分散不集中,从而影响气流排出效率,进而影响风量;再者,其结构复杂,制作不便,特别是主排气通道由于设置在第一副排气通道和第二副排气通道之间,因此在对其支撑结构的设计上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且结构简便、热效率高、气流集中稳定、气流传输顺畅风阻小、风量大、隔热效果好的无叶风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包括机体和喷嘴,所述机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以自所述空气入口吸入外部空气而形成气流的风扇单元,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气流出口,所述喷嘴的进气端与所述机体的气流出口端相连,所述喷嘴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用于将气流向外排出的排气口,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中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内部通道中接收的气流至少有一部分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并自所述排气口向外排出,并且所述排气口的纵向中心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的纵向中心面相互平行或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的纵向中心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的纵向中心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中设有集风腔,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集风腔内,所述集风腔的入风口与所述内部通道连通,所述集风腔的出风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集风腔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及所述排气口均基于同一中心平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风腔的出风口端设置为缩口结构,该缩口结构包括两个自所述集风腔向所述排气口方向逐步收缩且基于所述排气口的中心对称设置的气流引导面。
进一步的,所述集风腔的入风口宽度为所述排气口宽度的两倍以上且小于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的纵向中心面及所述加热装置的纵向中心面均与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为一竖向通道,所述集风腔的上下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至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两端,所述加热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至所述集风腔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集风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隔热通道,所述内部通道中接收的气流自所述入风口进入所述集风腔后,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另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隔热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经过加热装置的气流和所述经过隔热通道的气流均自所述集风腔的出风口向所述排气口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通道内设有多个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一端与所述集风腔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壁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框式外壳、发热片组、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所述发热片组由多个纵向排布在所述框式外壳内中心位置且两两邻接在一起的发热片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均为沿纵向呈连续波浪形折弯设计的整体构件,所述第一导热片设置在所述发热片组与所述框式外壳的左侧壁之间且与二者相抵接,所述第二导热片设置在所述发热片组与所述框式外壳的右侧壁之间且与二者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风腔的两个侧壁上设有数个用以卡持在所述加热装置外端部的卡块。
进一步的,所述集风腔的两个侧壁外侧分别设有数个第一螺丝孔柱和数个第二螺丝孔柱,所述第一螺丝孔柱与所述第二螺丝孔柱一一对应,还包括数个固定条,各所述固定条压持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外端部且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螺丝孔柱上、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对应的第二螺丝孔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风腔和所述排气口均设置在一可拆式嵌套于所述喷嘴的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附件包括位于前端的嘴部和与所述嘴部后端相连的集风腔壳体,所述排气口具有多个且纵向成列分布在所述嘴部上,所述集风腔壳体内部形成所述集风腔,所述喷嘴的壁体上设有一用于嵌套所述嘴部的纵向贯通开口,所述喷嘴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位于所述纵向贯通开口内端两侧的纵向定位槽,所述集风腔壳体上靠近所述嘴部的那一端外壁上设有与所述两个纵向定位槽对应配合的定位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发明中气流经加热装置加热后以平直方向通过排气口排出,中间无转弯和变向,从而能有效避免热气流的热量损失,进而提高风扇的热效率。
其次,本发明于集风腔内出风口端设置的两个基于排气口中心对称设置的气流引导面,能让气流导入排气口时更加的平稳顺畅,降低风阻,藉此使得气流集中稳定、流速快、效率高。
再者,本发明喷嘴的内部通道中设有一集风腔,工作时,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被该集风腔收集后集中送往排气口并从排气口排出,因此无论是吹冷风还是吹热风时,其都更有利于使气流集中排出,避免分散,从而提高气流流速,增加风扇风量。
最后,本发明加热装置与集风腔的内壁之间设有隔热通道,因此可以减少加热装置与集风腔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工作时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大幅度传导至集风腔的壁体上,而即便有少许热量传导到集风腔的壁体上,也能通过流经隔热通道的冷气流带走,因此隔热效果好,用户触摸喷嘴时不容易被烫伤,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喷嘴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喷嘴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喷嘴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所述集风腔及其内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所述加热装置的结构详示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另一种实施例的喷嘴正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E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另一种实施例的喷嘴正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F-F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包括机体1和喷嘴2。机体1上设有空气入口11,机体1内设有用以自空气入口11吸入外部空气而形成气流的风扇单元12,风扇单元12包括叶轮121和电机122,机体1上还设有气流出口13。喷嘴2的进气端与机体1的气流出口端相连,喷嘴2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21和用于将气流向外排出的排气口22。喷嘴2的内部通道21中设有加热装置3,内部通道21中接收的气流至少有一部分经过加热装置3并自排气口22向外排出,并且排气口22的纵向中心面I与加热装置3的纵向中心面H相互平行或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气流经加热装置3加热后是以平直方向通过排气口22排出的,藉此避免热气流在输出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进而提高风扇的热效率。
如图4、图12、图14所示,优选的,排气口22的纵向中心面I与加热装置3的纵向中心面H处于同一平面上。
再选的(图中未示意),排气口22的纵向中心面I与加热装置3的纵向中心面H也可以是平行设置而不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3至图8所示,进一步的,喷嘴2的内部通道21中设有集风腔23,加热装置3设置在集风腔23内,集风腔23的入风口231与内部通道21连通,集风腔23的出风口232与排气口22连通。
并且,优选的,集风腔23的入风口231和出风口232及排气口22均基于同一中心平面设置,以便实现气流的直吹效果,从而提高气流的传输效率,延长送风距离等。
更进一步的,排气口22为宽度小于5mm的窄缝结构,集风腔23的入风口231宽度为排气口22宽度的两倍以上且小于喷嘴内部通道21的最大宽度。
优选的,集风腔23的出风口端设置为缩口结构,该缩口结构包括两个自集风腔23向排气口22方向逐步收缩且基于排气口22的中心对称设置的气流引导面,这样气流在导入排气口22时可以更加的平稳顺畅,而且气流集中、流速快、效率高。
优选的,为进一步确保气流传输的均衡稳定性,排气口22的纵向中心面I及加热装置3的纵向中心面H均与喷嘴2的内部通道21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加热装置3与集风腔2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隔热通道24,内部通道24中接收的气流自入风口231进入集风腔23后,一部分气流经过加热装置3,另一部分气流经过隔热通道24。
并且,更进一步的,经过加热装置3的气流和经过隔热通道24的气流均自集风腔23的出风口232向排气口22输送,同时,经过加热装置3的气流流量大于经过隔热通道24的气流流量。
如图4、图6、图7、图8所示,优选的,隔热通道24内设有多个支撑筋241,支撑筋241一端与集风腔23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加热装置3的外壁相抵接。
再选的,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图中未示意),也可以是在隔热通道24内设有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一端与集风腔23的内壁相抵接,另一端与加热装置3的外壁相抵接。
如图4至图8所示,优选的,集风腔23包括第一腔体23a和与第一腔体23a末端相连的第二腔体23b,集风腔23的入风口231至第二腔体23b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一腔体23a,第一腔体23a的末端至集风腔23的出风口232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二腔体23b,加热装置3设于第一腔体23a内,经过加热装置3的气流和经过隔热通道24的气流均进入第二腔体23b内并自集风腔23的出风口232向排气口22输送。
进一步的,第一腔体23a为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矩形腔体,第二腔体23b为自第一腔体23a的末端向集风腔23的出风口232逐步缩小的缩口结构。并且,第二腔体23b的左、右侧壁23b1、23b2即为上述的两个自集风腔23向排气口22方向逐步收缩且基于排气口22的中心对称设置的气流引导面。
如图8、图9、图10所示,优选的,加热装置3包括框式外壳31、发热片组32、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4,发热片组32由多个纵向排布在框式外壳31内中心位置且两两邻接在一起的发热片单元321组成,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4均为沿纵向呈连续波浪形折弯设计的整体构件,第一导热片33设置在发热片组32与框式外壳31的左侧壁之间且与二者相抵接,第二导热片34设置在发热片组32与框式外壳31的右侧壁之间且与二者相抵接。
进一步的,为保证气流流畅,各发热片单元321及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4均自集风腔23的入风口端向出风口端方向垂直延伸。
进一步的,框式外壳31以及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4均为铝制构件,发热片单元321均为陶瓷发热片,框式外壳31的底端设置有正极连接片311和负极连接片312,正极连接片311和负极连接片312分别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机体1内的控制板连接,机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控制板电连接的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开启后,框式外壳31即接入电源并经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4将电传导给发热片单元321,发热片单元321通电后即发热并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4,进而对经过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4的气流进行加热。同时,为防止使用中温度过高而烧坏控制板,还可以在框式外壳31的通电控制回路中设置温控保护器313。
如图4、图12、图14所示,优选的,集风腔23、加热装置3及排气口22均基于同一中心平面设置,即集风腔23、加热装置3的纵向中心面H与排气口22的纵向中心面I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为气流的直吹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如图5、图6、图8所示,优选的,喷嘴2的内部通道21为竖向通道,集风腔23的上下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至内部通道21的上下两端,加热装置3的上下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至集风腔23的上下两端,以便增加气流的受热面积。
如图6、图7、图8所示,优选的,集风腔23的两个侧壁上设有数个用以卡持在加热装置3外端部的卡块233。更进一步的,集风腔23的两个侧壁外侧还分别设有数个第一螺丝孔柱234和数个第二螺丝孔柱235,第一螺丝孔柱234与第二螺丝孔柱235一一对应,还包括数个固定条4,各固定条4压持在加热装置3的外端部且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螺丝孔柱234上、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对应的第二螺丝孔柱235上。
如图3至图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集风腔23和排气口22均设置在一可拆式嵌套于喷嘴2的附件5上,这样方便制作,且更有利于加热装置3的拆卸检修以及集风腔23和排气口22的拆卸清理等。并且,该附件5包括位于前端的嘴部51和与嘴部51后端相连的集风腔壳体52,排气口22具有多个且纵向成列分布在嘴部51上,集风腔壳体52内部形成所述集风腔23,喷嘴2的壁体上设有一用于嵌套嘴部51的纵向贯通开口25,喷嘴2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位于纵向贯通开口25内端两侧的纵向定位槽26、27,集风腔壳体52上靠近嘴部51的那一端外壁上设有与两个纵向定位槽26、27对应配合的定位凸部521、522。
如图11、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集风腔23由喷嘴2内壁向内部通道21延伸出来的多个壁围绕而成,排气口22具有多个且纵向成列分布在喷嘴2的壁体上。
如图13、图1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集风腔23至少由喷嘴2内邻近排气口22两侧的喷嘴内壁2301、2302限定而成,排气口22具有多个且纵向成列分布在喷嘴2的壁体上。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包括机体和喷嘴,所述机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以自所述空气入口吸入外部空气而形成气流的风扇单元,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气流出口,所述喷嘴的进气端与所述机体的气流出口端相连,所述喷嘴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用于将气流向外排出的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中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内部通道中接收的气流至少有一部分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并自所述排气口向外排出,并且所述排气口的纵向中心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的纵向中心面相互平行或处于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的纵向中心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的纵向中心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中设有集风腔,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集风腔内,所述集风腔的入风口与所述内部通道连通,所述集风腔的出风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腔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及所述排气口均基于同一中心平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腔的出风口端设置为缩口结构,该缩口结构包括两个自所述集风腔向所述排气口方向逐步收缩且基于所述排气口的中心对称设置的气流引导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腔的入风口宽度为所述排气口宽度的两倍以上且小于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的最大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的纵向中心面及所述加热装置的纵向中心面均与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为一竖向通道,所述集风腔的上下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至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两端,所述加热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至所述集风腔的上下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集风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隔热通道,所述内部通道中接收的气流自所述入风口进入所述集风腔后,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另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隔热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加热装置的气流和所述经过隔热通道的气流均自所述集风腔的出风口向所述排气口输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通道内设有多个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一端与所述集风腔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壁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框式外壳、发热片组、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所述发热片组由多个纵向排布在所述框式外壳内中心位置且两两邻接在一起的发热片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均为沿纵向呈连续波浪形折弯设计的整体构件,所述第一导热片设置在所述发热片组与所述框式外壳的左侧壁之间且与二者相抵接,所述第二导热片设置在所述发热片组与所述框式外壳的右侧壁之间且与二者相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腔的两个侧壁上设有数个用以卡持在所述加热装置外端部的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腔的两个侧壁外侧分别设有数个第一螺丝孔柱和数个第二螺丝孔柱,所述第一螺丝孔柱与所述第二螺丝孔柱一一对应,还包括数个固定条,各所述固定条压持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外端部且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螺丝孔柱上、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对应的第二螺丝孔柱上。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腔和所述排气口均设置在一可拆式嵌套于所述喷嘴的附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包括位于前端的嘴部和与所述嘴部后端相连的集风腔壳体,所述排气口具有多个且纵向成列分布在所述嘴部上,所述集风腔壳体内部形成所述集风腔,所述喷嘴的壁体上设有一用于嵌套所述嘴部的纵向贯通开口,所述喷嘴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位于所述纵向贯通开口内端两侧的纵向定位槽,所述集风腔壳体上靠近所述嘴部的那一端外壁上设有与所述两个纵向定位槽对应配合的定位凸部。
CN201910879405.XA 2019-06-26 2019-09-18 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Withdrawn CN1105942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7098 2019-06-26
CN2019209770984 2019-06-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4204A true CN110594204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6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6908.5U Active CN211370849U (zh) 2019-06-26 2019-09-18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01910879405.XA Withdrawn CN110594204A (zh) 2019-06-26 2019-09-18 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6908.5U Active CN211370849U (zh) 2019-06-26 2019-09-18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1370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8104A (zh) * 2020-12-28 2022-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8104A (zh) * 2020-12-28 2022-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机
US11971049B2 (en) 2020-12-28 2024-04-30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0849U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3109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1223485A1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1370849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10440297U (zh) 一种带热风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10715313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CN114076353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5409329U (zh) 一种挂屏风扇
CN112944881B (zh) 热风刀
CN213514415U (zh) 无叶风扇
CN215378189U (zh)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plc配电柜
CN208803749U (zh) 通风节能降温房
CN212959313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风扇喷嘴及无叶风扇
CN212202658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喷嘴及无叶风扇
CN114076352A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69779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20237U (zh) 一种热风循环装置
CN219813409U (zh) 一种电吹风导风结构
CN218889404U (zh) 一种电吹风
CN220269997U (zh) 烘干机构、基站及清洁设备
CN218065072U (zh) 一种线性取暖器
CN220308607U (zh) 一种吹风机及其冷却机构
CN220293204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811992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788742U (zh) 一种改进的无叶风扇
CN220248406U (zh) 一种新型吹风机降噪风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